心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红字斜体为错,其余为正确)1、能力按照他的倾向可划分为创造能力和特殊能力2、外部表象是指以内心体验的形成,表象自己正在做的各种动作3、维持并集中注意力唤醒水平的控制等心理技能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和练习的过程4、渐进防守训练时从一定的暗示语来集中注意,调节呼吸,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5、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6、运动员的个性影响到其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绩效7、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就是和心理技能训练8、心理技能训练不以运动员某些技能受到损害为代价,而是使运动元终身受益9、在心理训练时,要对运动员提出一般的基本要求,又要根据每个人时机情况区别对待10、注意对运动机能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但有些技能的学习可以无意识的获得11、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或伦理标准是规范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行为,取得教练员、运动员信任,做好服务工作的必要条件12、根据心理活动指向个体注意形式或个体指向方向,可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13、前苏联学者认为智商在140以下,不能参加国际大赛14、一般而言,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为更容易产生推动作用15、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能带来自信心的增强,提高运动水平,两者呈线型关系16、心理技能训练时以运动员掌握某种心理技能开始的17、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或提取加工过程中的刺激信息18、唤醒控制技能和认知干预可以被用来提高运动中成绩和阻止应激反应的发展19、对一个运动项目而言,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所需要的运动心理技能有一定差异20、特质运动自信是在某一情景中对其具有能力在竞技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的程度21、无论是令人高兴的,还是痛苦的刺激,都可能唤醒水平上出现相似的变化22、高尔夫、射击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到广阔—外部注意23、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脚底唤醒水平下取得好的运动表现24、要求陪练队员模拟国外比赛对手的比赛风格和气质表现是模拟训练的一种方法25、通常在主要行为表现没有显著差异的情况下加入第二人物,即次任务,用以考察其主要运动的进步情况26、学过运动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能在训练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27、就运动学习和训练动机而言,以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运动员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他们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28、感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运动技能的形成,也是由感知觉开始的29、对所有运动而言,稍高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水平比平均水平或低于平均水平的唤醒更合适30、运动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它是教练员必须掌握的科学31、1925年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洛伊大学开设世界上第一门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32、焦虑是指由于个体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33、损伤运动员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身心恢复34、Williams和adersen于1990年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见识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35、运动损伤不仅使肌肉体技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损伤后对受伤则进行心理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消除伤后的心理障碍36、根据心理技能的实施程度,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可以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专项心理训练37、在运动训练工作中,掌握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注意产生的条件和注意规律、发展和培养运动员的注意38、运动员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能优先选取需要加工的对象,而忽略了其余的信息,这种心理现象是属于注意的资源有限性39、运动员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学习目标定向二、名词解释1、竞赛焦虑:是指运动员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景产生的担忧倾向。

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复习

名词解释:1、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2、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的反映。

3、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人格:个体在心理活动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称为个性,又称人格。

4、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

5、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特征。

6、性格: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与之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7、智力: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8、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间接反映(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9、动机:驱使人们活动的而一种动因或力量,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

10、认识内驱力(求知欲):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内部动机)。

11、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12、附属内驱力: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

13、遗忘: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14、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识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5、需要:指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

16、成就动机:指个人意愿去做,去完成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即追求成绩,希望获得成就的动机。

17、双趋冲突:一个人以同样强度的两个动机追求同样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同时达到,这种从两种趋向中仅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称为双趋冲突。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18、双避冲突:当人们面临两个都不令人喜欢或具有威胁性的目的时,迫于情势,只得选择其一,这种困扰的心理状态即为双避冲突。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1.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反应;2.脑的机能:大脑的作用和活动;3.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被称为本能的或种族的反射,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如眨眼、吸允、呕吐反射等;无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固定的联系,引起反射的刺激是具有生物意义的无条件性刺激,不需要后天学习和训练;无条件反射活动为人或同一种族的动物所共有,它助于维持有机体的生存,排除危险,避免伤害,以及延续后代;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例如个体通过学习在过马路时遵守“红灯停,绿灯亮”的规则;4、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5、心理现象分类表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6、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由三个彼此分离且相互独立的结构组成:本我、自我、超我7、心理学派别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所有的心理都是由元素构成的强调你意识结构—用内省的方法想找出构而成人心理结构的基本元素;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格式塔心理学:维特海默,科勒;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精神分析学派:佛罗伊德,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自我实现需要;8、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一切活动必需参加的成分是心理组织的一部分;9、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为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有目的性意识努力有意后注意: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目的性,无意识努力10、注意规律和教学一注意规律1、无意注意的规律:一是刺激的强度,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三是刺激的变化,四是刺激物的新异性;2、有意注意的规律:一是对活动任务的认识,二是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三是个体的意志努力,四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一是对活动浓厚的兴趣,二是活动的自动化;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教学活动提高活动的目的性,激发学习动机,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1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是人认知客观世界的初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12、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对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觉性感觉阈限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的阈限值越大,感受性就越弱,对刺激的敏感性就低,感觉阈限值越小,感受性就越强,对刺激就越敏感;1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因为其他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的想象,兼做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一般规律是:若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使这种感觉性降低;(二)不同感觉的补偿和协作,感觉补偿是指当人在某种感觉缺失后,可以用其他感觉来补偿;(三)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是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3、感觉的适应性适应是由于一个稳定的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除痛觉外各种感受性都存在适应现象,适应的结果可以是感受性升高,但大多数是感受性降低;如视觉适应,暗适应和明适应;14、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选择性: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二知觉的整体性: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的知觉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特征;接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共同命运性原则,对称性原则三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象加工处理以其做吃最佳解释说明的特征;四知觉的恒常性: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得整体的现象;大小恒常:人对客观大小的知觉不因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的大小而改变的特征;形状恒常:人对客观形状的知觉不因其投射到视网膜上的像而改变的特征;颜色恒常:物体在不同波长光线的照射下不变的知觉;亮度恒常:指当照射物体表面的光线强度发生了变化,但个体对物体的亮度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方向恒常:指当我们的观察物体时,即使头部发生倾斜,仍然认为物体的方向保持不变主观:过去的知识,经验,语言,定势,期待心理等客观:对象部分之间的强度关系,对象各组成部分和属性额刺激顺序关系,对象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对象本身的特点,他人的语言指导,刺激的模式等错觉是对正常事物主观歪曲的体验,幻觉是没有现实事物刺激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15、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倾斜记忆、动作记忆记忆的手段:视觉记忆、听记忆、运动记忆、混合记忆记忆的时间: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16、前摄和后摄抑制前摄和后摄是干扰回忆的重要方面,前摄抑制是指先学材料对回忆后学材料的干扰,后摄抑制是指后学材料对回忆先学材料的干扰;1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识记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保持最急剧下降,然后下降的速度逐渐减慢,并逐渐稳定在某个水平上;遗忘曲线呈先快后慢的趋势;表明人类遗忘曲线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发生,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量也比较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进程逐渐变慢,到了一定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两个重要发现:一是揭示了人类遗忘的发展进程;二是发现了记忆保持信息的时间;18、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间接性、逻辑性19、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情境因素、认知因素、个性因素、思维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2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比卖弄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的行为;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包括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例的欲望;社会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它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无法度量的;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西药;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结论A、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渐递升,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B、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来其激励作用;C、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D、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E、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通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三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A、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偶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C、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四),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A、马斯洛过分的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价值就是一种先天的潜能,而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这种先天潜能自然成熟过程,社会的影响反而束缚了一个人的自我实现;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C、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相互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21、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线性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会使机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上述研究还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动机强度高,效率可以达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中,中等的动机强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复杂和困难的任务中,偏低动机强度下的工作效率最佳;22、动机的冲突动机冲突是专指较为明显的两种动机之间的冲突,常见的动机冲突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的冲突;如,冬天,有的人既怕寒冷而由不远早起,又怕因迟到而受到教师的批评;趋避冲突:是指当个体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接近和回避两种冲突,又必须做出选择而产生的冲突;如“想吃粥,又怕烫”23、意志的概念:意志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的目的的心理过程;24、意志的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25、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A、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情感是人所特有的;B、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C、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A、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B、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26、情绪的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27、气质和性格的区别A、从起源上看,气质是先天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早期阶段,主要体现为神经类型的自然表现;性格是后天的,在个体的生命开始时期并没有性格,它是人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人的社会性;B、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即使可能改变,但较不容易;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是明显的;C、气质所指的典型行为是它的动力特征而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而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主要是指行为的内容,它的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姚磊单选(20×1)、判断(10×1)1冯特于1879年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他是德国哲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是现代心理学的建立者,冯特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之父。

2心理现象虽然与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但是行为又不等同于心理;3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系统: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意识心理、无意识心理。

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动机的种类①按性质分类: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②按学习在动机形成中的作用:原始动机和习得性动机③按意识水平分类;有意动机和无意动机④按来源分类: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1)生理性动机: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主要包括:饥、渴、性、睡眠(2)社会性动机: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主要包括: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6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伴随着心理过程而产生的。

7注意的种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8注意的周期性变化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现象,或称为注意的动摇现象。

9保持并非是原封不动的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的静态过程,而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动态过程。

10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所凭借的对象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的方向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3.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常规思维、创造思维;11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主要特点。

12激情是一种短暂而猛烈地情绪状态,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13意志行动在过程中的2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决定方向和结果);2执行决定阶段(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际行为)14比奈-西蒙量表是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

15人格的本质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16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17性格是后天社会中形成,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有好坏之分;18社会助长:既是社会助长作用,也叫社会促进。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4-5个10分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3.注意: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记忆: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信息加工的观点)5.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6.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7.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8.气质:是指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10.情绪: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11.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2.智力: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认知的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13.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二、填空:1.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的过程、人格、心理状态。

2.人类情绪分为:①激情:是一种迅速强烈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具有爆发性和从动性。

②应激:应激是由出乎意料的紧急状况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③心境:心境的特点具有弥散性——“喜者见之则喜,忧者见之则忧”人类情感种类分为:(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思想、言行等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2)理智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某种认识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

(3)美感: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美的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情感3.兴趣的分类: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有直接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和间接兴趣(对事物未来结果有见解而产生的兴趣)4.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组块5.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综合其他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6.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变慢。

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学复习要点

⼼理学复习要点⼼理学复习要点考试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论述题、实例分析。

第⼀章绪论⼀、⼼理学研究的对象:⼈的⼼理现象及其规律。

⼼理现象包括:1.⼼理过程:A认识过程(基础):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核⼼是思维);B 情感过程(动⼒):⼈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观点⽽产⽣的体验;C 意志过程(调控作⽤):⼈在⾏动中⾃觉地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的⼼理过程;2.个性⼼理(简称个性):A个性倾向性(动⼒因素):需要、兴趣、动机、理想;B ⾃我意识:⾃我认识、⾃我体验、⾃我监控;C 个性⼼理特征(个别性集中表现):能⼒、⽓质、性格。

⼆、了解和研究⼈的⼼理的⽅法:观察法(主要)、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产品分析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跨⽂化研究法。

三、⼈的⼼理实质:脑是⼼理的器官,⼼理是脑的机能,⼼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1、感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指⼈脑对直接作⽤于是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区别:感觉是对个⼈刺激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

联系:都是刺激物直接作⽤于是感觉器官产⽣的,都是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

2、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的种类:物体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他⼈知觉、⾃我知觉、⼈际知觉);错觉(视错觉、形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位错觉)。

3、感受性是指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

引起感受性变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感觉适应、感觉对⽐、感觉的相互作⽤、联觉、感觉补偿、⽣活条件和劳动实距等。

4、观察是有⽬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培养学⽣的观察能⼒:A、要明确观察的⽬的任务。

B、要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C、指导观察的⽅法,培养观察的技能:加强观察⽅向的引导;充分调⽤感官,勤于思考;观察时要细致耐⼼,学会运⽤⽐较。

《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学》复习要点

《心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3.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实验室的诞生。

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4.心理现象分类:5.心理学流派6.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类型一般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组成。

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由反射组成。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接受刺激并作相应反应的过程。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可分三类:食物发射、探究反射、性发射。

心理过程 心理现象 (共性) 个性心理(个性)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过程的心理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

例如,望梅止渴。

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是人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只大脑皮层的活动,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如,知之深爱之切,有所知才能有所感。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网上的)

心理学基础复习资料(网上的)

心理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论述题。

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相联系。

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

根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情感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情感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情感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情感也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情感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节的作用,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不同方面。

2.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其中以性格为核心。

个性倾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心理学复习重点

心理学复习重点

填空、选择题1、《绪论》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

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

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

老师讲课时,,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

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1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的知识,可言传;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通过大量练习具有自动化的特点之后,就变成了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包括陈述性阶段、联合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练习与反馈是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重要条件。

区别:1传授方式:以言语中介,不可言传2获得方式:听、读、写,练习和实践3表现方式:回忆或再认,操作4表征方式: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2、美国心理学家梅耶认为知识应包括三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感知,如何记忆,如何思维等方面的知识,即有关于学习策略或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可见策略性知识也属于程序性知识中的一部分。

智力=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美国哈佛大学帕金斯教授)其中,策略性知识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因此,策略性知识的智力培养是发展人的智力的最重要的方面。

知识的表征:知识或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的方式。

(1):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命题是知识和信息最小的单元,命题由论题和关系两个成分构成。

命题之间由于有相同的论题而相互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命题网络。

(2):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它是由条件项“如果”和动作项“那么”构成。

当一个产生式的动作成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时,产生式之间便相互联系起来,构成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表征了复杂的技能的完成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1、信息贮存库,在加工模式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2、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存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智力活动。

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3、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1、感觉记忆是第一个信息贮存库它将来自环境的刺激直接(未被加工的状态)保留,直到它们受到注意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人的心理包括____和____两大类。

()2.感受性就是所指可以机体对____的感觉能力,它的大小通过____去度量。

()3.意志行动的基本心理过程包含____和____。

()4.根据情绪产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外部表现,可把情绪分为____、____、和____。

()5.个性心理特征中最稳固的成份是____。

()6.动机冲突整体表现为三类:____、____和____。

()7.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___于___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从此,心理学便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输出和编码的相同,储存时间长短相同,可以将记忆分成三种____、____和____。

()9.感觉的基本规律就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____。

(成反比关系)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横座标代表____,纵座标代表____。

(天数、记忆保持百分数)11.思维的特征是____和____,____是思维的工具。

()1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13.注意的特征是____、____。

()14.“一目十行”属特别注意的____品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属特别注意的____品质。

()15.情感的交际功能主要通过表情同时实现,表情存有三种形式:____、____、____。

()16.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类的需要按照其重要的顺存分为七类,即最低层是____,最高层是____。

()17.巴甫洛夫通过对高级神经活动的各种特性的研究表示,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具备三个特性____、____、____,三者的相同融合,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并且指出,这四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古希腊人明确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就是相对应当的。

()18.性格是由各种不同的特征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人们一般从四个方面分析性格结构,即____、____、____、____。

心理学复习

心理学复习
错觉是对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反应。
第四节
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
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根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可以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情况下的记忆,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个体在意识控制下的记忆,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第三节
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其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形式。
情绪和情感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中包括生理唤醒、认知解释、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四个主要方面。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包括: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表情是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生理和心理以及外部行为上表现的变化或活动,表情是情绪和情感所特有的外显表现。
注意:注意是指个体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
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包括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三项功能。
注意的种类
1. 无意注意
无疑注意时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引起人的无意注意的刺激物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刺激的强度;二是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三是刺激的变化;四是刺激的新异性。
三、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度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总之,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一) 心理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心理学复习整理

心理学复习整理

一、填空题1、学生只根据教师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一幅草原牧区的图景,这种心理现象是一种2、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这是利用了知觉特征中的3、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个体的结果。

4、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并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的意志品质称为意志的。

5、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

6、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的特性。

7、气质主要反映心理活动在速度、强度、稳定性和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8、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9、思维的是指个体能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是个体最重要的思维品质。

10、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被称为。

11、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12、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部刺激物,是引起相应动机的外部条件。

13、情绪具有独特的外部表现形式,即。

14、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八大主题分别是:行为与心理的生物基础,感觉、知觉与意识,,生命全程的身心发展,动机与情绪,个别差异,社会心理,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等。

1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实践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16、看见红颜色觉得温暖,看见蓝色觉得清凉,这在感知觉中是一种现象。

17、当环境或任务发生了变化,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的现象叫。

18、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这是意志的的表现。

19、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特征。

20、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这之前的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

1、看小说时,我们根据作者对人物的描述,在头脑中也会浮现出这个人的模样,这种心理活动是一种。

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

1、下面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想像)2、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97年创立于( 德国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单位是(神经元 )。

4、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物有(数码文字 )5、不属于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受到注意后转入长时记忆 )6、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

7、人的心理按其内容和源泉及其发生方式来说,是(客观 )的。

8、意志行动具有三个特征:具有自觉的目的,与(克服困难)联系和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9、一个人能深刻地认识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且自觉主动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该目的的意志品质称为(自觉性)。

10、一个人盼望或追求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叫(快乐)11、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叫(思维)。

12、在人脑中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来新形象的过程称之为(创造性想象)。

13、(流畅性)是指人在短暂时间里,迅速地表达出较多的观念。

14、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叫(幻想),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15、、“狼孩”的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客观现实的刺激 )。

16、“触景生情”是一种(无意回忆)。

17、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

1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是(知觉)。

19、人的有预定目的、有计划、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较为持久的知觉称为(观察)。

20、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是知觉的(理解性)。

2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2、 (实验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标志着心理学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24、与意志自觉性品质相反的不良品质是(盲从和独断)25、失去某种追求的目标或所盼望的东西引起的情绪体验叫做(悲哀)。

26、凭借头脑中已有的形象或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形象思维)。

心理学总复习

心理学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三、心理学的独立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心理与脑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不学而能),与反射弧是与生俱来的固定的神经联系,是个体生长与发育的先天基础(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和防御反射等。

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会唾液也属于无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听到铃声就上课;看见老师就跑)3.两种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当有吃过梅子经历的人,看见梅子时也会流口水,这就是条件反射,即平常所说的“望梅止渴”,这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第二信号系统:由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当有吃过梅子经验的人,听到“梅子”这个词的时候也会流口水,这种“谈梅生津”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谈虎色变”也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条件反射系统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注意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Eg:要开车,必须注意路面及路标要购物,会注意商店及物品的价格,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两个特点)二、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在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它再现为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个体不由自主地把感觉器官朝向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Eg:注意到上课时突然推门而入的人)(注意到公路上相撞的两辆车)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主要原因人本身的状态刺激物本身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强光、巨响、浓香(2)刺激物的新异性——对海的新奇(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霓虹灯、灯塔(4)刺激物的对比——作业批改中的红字人本身的状态:(1)需要和兴趣——球讯vs球迷(2)情绪情感状态(3)期待的事物——期待某位明星的演出(4)有机体状态——疲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复习资料(上)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一、个体心理:1、心理过程(人的共同性)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过程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2、个性差异(人的差异性)心理活动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世界观等心理过程的稳定特性:能力、气质、性格二、心理学的流派--1879年,德国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意识的结构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向、激情三要素2、机能主义:詹姆斯意识的功能和目的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意识的组织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4、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心理的影响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实验法一打儿童)5、精神分析学派:佛洛伊德(变态)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与心理障碍的根源(潜意识、梦、性本能)6、认知心理学:奈瑟西蒙皮亚杰思维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心理学需要了解人是如何获取和加工信息的7、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罗杰斯马斯洛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人是自主的理性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自我实现高峰体验)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优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

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它只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2、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 问卷调查(问卷法)访谈调查(访谈法)} 优点: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方便高效。

缺点:研究结果难以排除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只能有助于了解事实现象是什么,不能解释为什么。

3、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及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优点:能加深对特定个人的了解。

缺点:所收集的资料往往缺乏可靠性。

4、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优点:不仅能够有助于研究者揭示“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能进一步探究为题的根源“是什么”。

最大的优点是对无关变量进行了严格控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了精确测定,精确度高。

缺点:研究情景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情景,难以将结论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第二章脑与心理一、神经元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

“布洛卡区”(运动型言语中枢)--位于额叶的后下部,用来形成句子,损害它会影响表达能力,但不影响理解。

温尔尼克区(听觉型言语中枢)--用来理解语言,损害它讲话虽流利却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

左脑(意识的大脑)的功能是计算,是思想的大脑,为数字型;右脑(无意识的大脑)是艺术的大脑。

二、脑潜能的开发1、大脑潜能的发挥有无限的空间2、挖掘大脑潜力:a、敞开心灵的大门;b、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c、让学习为大脑充电,使大脑不断获得有益的刺激;d、利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发大脑的潜能。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1、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基本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成长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人渴望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动。

2、马斯洛需要层次的关系:a、出现的顺序由高到低;b、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c、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

四、动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根据动机的起因:外在动力--由外在条件(即诱因)又发出来的动机。

内在动力--有内在条件(如好奇、兴趣等)引发出来的动机。

按表现形式:双趋动机冲突(两个都想要)双避动机冲突(两者都想回避)趋避动机冲突(对同一目标,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五、耶基斯-多的森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

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

六、1、强化动机理论外部强化--由外部或他人施与给行为者的强化。

内部强化--自我强化,即行为者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功而增强成功感与自信心,从而增加了行为动机。

2、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定律--认为成就动机的强度是由动机水平、期望和诱因的乘积来决定的。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他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a、力求成功的动机(力求成功者)b、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失败者)3、归因理论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七、习得性无助感--指个体在不断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状态。

产生后有三方面表现:a、动机降低;b、认知难以学会;c、情绪失调八、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判断,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班杜拉提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a、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b、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二是个体的归因方式第四章学习动机的激发一、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注意的特征: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预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有:a、刺激的特点;b、人的主观状态。

二、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感觉的基本规律:1、后像;2、感觉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三、知觉的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深度知觉--也就是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四、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短时记忆--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7 2个组块)五、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影响遗忘的因素主要有: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时,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对识记效果都有很大影响。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对识记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复习主要注意的问题: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方式多样化、多感官参与。

六、人的思维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集中思维--指思考中信息朝一个方向聚敛前进,从而形成单一的、确定的答案的认知过程。

主要功能是求同。

分散思维--指思考问题时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新信息,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

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

七、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1、迁移的作用;2、原型启发;3、定式的作用;4、情绪与动机第五章情绪一、情绪的分类:第一类是原始的基本情绪,变现为快乐、愤怒、悲哀与恐惧四种形式。

第六类是最为持久的情绪状态,即心境。

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感染性功能。

二、健康情绪的必要条件:1、正确的人生追求;2、宽广的胸襟;3、理性地适应生活;4、寻找身边的欢乐三、暴怒--因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都是由外在的强烈刺激所引起的。

过度紧张--在在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作用。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一、多元智力理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

加德纳所提出的其中智力为: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自我内省智力)对教育的重大影响:1、传统智力理论强调逻辑-数学智力和语言智力,而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化的;2、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治理结构将各种智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事工作;3、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冰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

二、智力测验1、斯坦福-比纳量表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 比纳-西蒙量表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也称比率智商。

2、维克斯勒智力量表:废除了智力年龄的概念,保留了智商的概念。

但在韦氏量表中的智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比率智商了,而是离差智商。

缺:出现年龄越大智商越低的现象。

3、瑞文推理测验--非文字型的图形测验,主要测量个体观察力、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优点:测验对象不受文化、种族与语言等条件的限制,适用年龄范围宽,不排除一些生理缺陷者。

即可单独进行,游客团体实施,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直观易懂。

二、智力发展的阶段性桑代克绘制过学习能力与年龄的关系曲线学习能力在23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智力在25岁时达到最高峰。

三、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对发散思维的质量从三方面来衡量:1、流畅性;2、变通性;独特性。

四、实施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要解决传统教育的“创造性不育症”,要做到):1、改革评价机制。

避免用单一的学业考试成绩来评价和管理学生,改变“工厂化”的教学管理模式。

2、改革现有课程:a、强化哲学课程;b、强化艺术学科;c、注重潜在课程对创造力的开发功能。

3、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

4、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

(下)气质--指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正强化--指在一个行为之后呈现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负强化--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

自我强化--如果自己的行为符合自我规范的标准,他就会感到满足,这种满足就是对相应行为的强化,班杜拉称这种强化为自我强化。

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图式--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即形成图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