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浙教版科学七下4.2《地球的自转》word教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4章第节 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
2021年七年级科学下册第4章第1节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4、通过对地球运动规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知识背景学生在小学了解了一些地球运动的常识,初步具备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知识,但其建立的运动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
学习需求对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等天文现象的形成原因较感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特征。
难点:晨昏线(圈)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情景形式探索研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地球的自转”、地球仪、白纸板、橡皮泥和火柴。
学生准备:地球仪、硬纸板、橡皮泥。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1、提问:在小学中我们已经学过太阳和地球间的运动规律,请一个同学说说: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2、抽生回答。
(结合一册《科学》中“太阳系”的知识,说明地球是绕着太阳转。
播放课件“地球的绕日运动”,加深印象)3、提问:我们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上,专心观看窗外的景物时,我们会有什么感觉?【生】同桌讨论,举手回答。
【师】4、抽生回答(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车窗外的景物在不断后移,但不觉得我们自己在向前移动。
)5、由此引出:地球虽然实际上是绕日运行的,但我们像坐在平稳行驶的汽车上专心观看窗外的景物时一样,会产生看上去像太阳在绕地球旋转这样一种错觉。
6、引入地球的自转:为什么每天太阳会东升西落呢?(出示地球仪)那是载着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
我们今天就研究地球的自转。
二、新课展开(一)、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1、地球的自转【师】(1)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教参附带)第一部分“地球绕地轴自转”。
(2)定义: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最新新浙教版科学七下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案
学习过程 一.阅读与思考:
毛泽东主席的诗中有一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写 得极有气魄。而这“坐地日行八万里”又是怎么来的呢?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二、新课教学:地球的自转 1.探究一:地球自转方向
提出问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哪几种? 建立假设:1、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2、地球可能是自东向西自转的。 检验假设 1 地球可能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汇报与交流:对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 A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B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C 图:太阳位于观测者的___________ 正处于中午的是_____图;日出的是 _____图;日落的是_____图。 太阳的运动方位: _______________ 若太阳假定静止不动,那么地球绕地轴 转动的方向:自___向____
★温故知新
1.地球仪是‗‗‗‗‗‗‗的模型。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 2.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3.在太阳系中,地球围绕‗‗‗‗‗‗‗运动,同时,地球也围绕地轴‗‗‗‗‗‗ ‗。 4.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日月星辰都是从‗‗‗‗‗‗‗升起,‗‗‗‗‗‗‗落下。
总结
(1)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 。
第2页
共4页
( 2)晨昏线是 半球和 构成。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 之处;逐渐由 变成 线,是日出之处。
半球的分界线(圈) ,它由 和 变成 的界线是昏线,是日落 的界线是晨
课后练习 ★课堂巩固
1.地 球 自 转 的 周 期 为 ( ) A.一天 B.一 年 C.一周 D. 几小时 2.地球的自转中心是( ) A.地轴 B.太阳 C.地球的中心 D.太 阳的中心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现象的形成原因是( ) A.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 B.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 4.关于地球自转的正确说法的是( ) A.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呈 是、逆时针方向 B.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现象 C. 由 于 地 球 自转,地球表面产 生了四季的变化 D. 地 球 自 转 的周期是一天 5. 右 图 示 表 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6.下列现象是自转造成的是: (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一天内,杆影的变 化 ⑤一年内,杆影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 A ④ D.①③⑤ 7. 地 球 上 昼 夜 交 替 现 象 产 生 的 主 要 原 因 B ( ) D A.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B. 地球本身不发光 C C.地球自转的结果,并且地球不透明 D. 太阳绕地球运动的结果 8.① 该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② 图 A、B、C、D 四地中,处在正午的是 ,处在黑夜是 ,处 在晨 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是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地球自转》教学设计含探究报告
地球自转本章教材主要从宏观的层面上探讨一些属于地球科学领域,与人类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自然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本章教材在编排内容按照从远及近,由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宏观方面,再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及有关地历法,地震等知识,同时本章的知识内容重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昼夜长短,日历、北京时间等,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原有的认识,帮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阶段,由于人们在地球上无法感受到地球的运动,要使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必须运用生活实际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具体模型来加以说明,这节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有关地球自转的方向,第二部分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引起的现象:昼夜交替等。
初一学生空间的想像能力很差,这一节内容比较抽象,我想这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建议:1、让学生事先预习,对地理方位要有明确的认识。
2、这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是学生的探究实验。
但由于上课时间的局限性,我事先让学生完成一些动手的内容:在地球仪上贴上方向标,写上方向。
如图: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一步,有些学生会连方位也弄不清,更别说研究这堂课的内容了。
而且通过动手也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上课再通过手中的地球仪去研究地球的自转的特点,研究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就不会那么抽象了。
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技能目标:在探究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如昼夜交替,使学生产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地球自转的特征、晨昏线的含义地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教学准备】地球仪【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问:这张讲台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地球处在运动之中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生:地球进行自转,绕日公转运动,引出新课题:地球的自转。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4.2地球的自转教案
环节4:
地球自转的证据——傅科摆
环节5:地球自转的意义
环节6:总结3分
钟
5分
钟
极上空所观测到的地球自
转的方向。
总结地球自转的规律。
思考:上述这些现象能否
完全证明地球在自转?
展示学生课外拓展傅科摆
作业,请学生上台演示说
明傅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
原因。
假如有一天地球停止了自
转会怎么样呢?对于地球
上的生物会有什么影响?
视频
回顾我们整节课从托勒密
提出的地球是静止不动
的,到现在我们认识到地
球自转如此重大的意义,
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科学的发展并不是
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
展、进步的。
学生思考回答,涉及
运动的相对性。
学生上台演示说明傅
科摆证明地球自转的
原因。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思考。
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以及多方面思考问题
的能力。
通过模具,让学生介
绍给学生听,把课堂
交给学生。
引导学生从惯性知识
去分析地球自转停止
可能带来的影响。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
保护地球的意识。
引发大家对科学史的
认识。
加深对科学的
理解。
4.2地球的自转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① 重点知识点:
-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现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2. 空间观念:使学生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理解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3. 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地球自转速度、方向等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模拟太空站观察地球自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提高学习效果。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地球自转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解答:地球自转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内部结构、外部引力等。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观测地球自转的微小变化来研究,例如地球自转速度受到月球、太阳等天体的引力影响,会产生微小的变化。
4. 题型四:地球自转对生物的影响
题目:阐述地球自转对生物的影响。
解答:地球自转对生物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习性,如睡眠、觅食等。其次,地球自转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了生物的生长、繁殖等。此外,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系统,对生物的分布和演化产生了影响。
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师: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科学研究得知在金星上观察太阳是西升东落,宇航员在太空可以观察到太阳在24小时内会有数次的升起和落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求知欲)教师:一般定向法的规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复习地球仪的知识:地轴、赤道、经线、纬线等,师生共同得出地球自转的定义)教师板书1:地球自转定义:地球沿地轴的旋转运动。
教师设问1: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请大胆的提出你的猜想,有几种情况?(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两种,猜想一:自西向东旋转,猜想二:自东向西旋转。
)教师设问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究竟地球是如何旋转的?(学生分组实验完成教材探究活动,得知猜想一正确,猜想二错误)教师设问3:当我们分别站在南极顶点或北极顶点时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有变化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水杯代替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时分别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观察“地球仪”的自转方向。
得出北逆南顺的结论。
)教师板书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教师设问4:地球自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小结结论: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教师设问5: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谁能总结一下地球自转的意义?(学生思考、讨论:生1:地球上将会是一边总是白天,温度很高;另一边总是黑夜,温度很低。
生2:如果地球是静止的,生物无法正常生活。
等等)小结结论:地球自转意义重大,产生昼夜交替,为地球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可以适时讲解“极昼”、“极夜”的知识)教师板书3:地球自转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教师:为研究方便,我们把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半球称为晨半球,另一边背向太阳的半球称为晨半球,二者之间的界线划定为一个圈,称之为晨昏圈。
教师板书4:晨昏圈是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设置的一个圈教师:晨线和昏线的规定原则,以地球自转时进入昏半球还是晨半球为标准。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全章7节教案设计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球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2、通过讨论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通过游戏能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4、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难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三、课程资源开发地球仪、制作向标、画上太阳平行光线的白纸板彩笔、手电筒等。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制作学习档案。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利用美丽的画面,地球和八大行星围绕太阳遨游太空巍峨的珠峰,炽热的熔岩,浩瀚的大海,美丽的草原,引出话题,地球是如何运动和变化的?(二)新课学习1、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运行,而我们观察到的为什么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好像太阳绕地球运行呢?学生讨论、发言,动画演示运动的相对性。
平稳作驶的列车上,看见窗外景物不断后移。
得出结论:1、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
2、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引出: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3、你想知道地球的自转的哪些知识?4、摸拟探究实验提出问题:观察人物与太阳光线的方位如何变化?建立假设:若太阳太动、地球自转太阳光线位于观察者的不同方位模拟实验:(1)地球旋转到图中A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地球旋转到图中B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地球旋转到图中C时,太阳位于观测者的什么方向?(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南、北两极上方观察地球仪的旋转方向如何?得出结论:(1)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2)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作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继续探究:1、为什么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与黑夜?讨论、实验、解释2、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3、为什么会出昼夜交替现象呢?4、地球自转一周,白天黑夜更替几次,时间大约是多少?5、摸拟探究实验2(1)用地球仪代表地球,手电筒代表太阳,画出线(圈)——晨昏线(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教案 浙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科学下册 4.2 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教材分析《地球的自转》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的教学核心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
地球的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学情描述内容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已经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产生的。
但是这一结论大多基于教师简单的知识传授,学生对于地球自转建立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阶段。
我们身在地球上,是无法感受地球的自转的,必须借助一些学生能够感受的实例去推到空间运动关系,需要合理的模型才能研究无法直接观察的现象。
如果学生接受了地球在自转这一现实,那么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的教学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用地球仪科学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等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用身边能够观察到的事实结合模型去解决验证理论知识,掌握也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并不神秘,树立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整体设计思路设疑引入新课学生活动体会并接受地球自转的事实通过133页的活动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南北极点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晨昏线(圈),晨线、昏线思考地球自转对地球生命形成和发展的意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拓展铺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顾已有知识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
根据我们已有的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地球和太阳都位于太阳系中,而相对于太阳系,太阳是静止的,那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太阳在绕地球旋转呢?(评述:对于这个问题,似乎非常简单,学生已经有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会说这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2 地球的自转 学案2
地球的自转【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3.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学习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特征,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难点:昼夜交替现象和晨昏线(圈)的含义。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学1.我们把地球绕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是一个,也的球体。
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为;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照不到阳光,是黑夜,称为。
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3.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时间约为。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这就产生了。
4.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
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二、合作学习1.思考与讨论:有哪些现象或证据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转?2.活动:验证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这么大,怎么研究呢?采用模型法。
①用模拟地球,模拟阳光,用牙签、橡皮泥模拟观察者。
②方向的确定:地球仪上经线指示,纬线指示。
③按照课本的活动步骤,完成实验。
④写出以上实验的结论:⑤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从北极上方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再从南极上方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又是怎样的?3.思考与讨论:①为什么同在地球上的中国和美国,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你能用实验加以说明吗?②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是都有昼夜现象?③假如地球是透明的或会发光,地球上会有什么现象?假如地球是不会自转的,地球上会有什么现象?由此可见,地球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①读课本图片,图中晨昏线中哪一段是昏线?哪一段是晨线?你是如何判断的?②思考与讨论:金星昼夜交替的周期为243天,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比较短(约为24小时),这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有益的影响?三、课堂小结假如你是地球,你会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至少写3点)?【达标检测】1.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A.太阳绕地球旋转B.地球自转C.地球公转D.太阳自转2.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绕地轴自转C.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D.太阳在不停地绕地球转动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A.一年B.一月C.一天D.一小时4.下列现象是自转造成的是:()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现象④一天内,杆影的变化⑤一年内,杆影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①③⑤5.根据下图,回答:(1)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2)图上的A、B、C、D四地中,处于昏线上的点是,处于晨线上的点是,处于深夜的是。
《第四章第2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1. 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及对地球生物和昼夜交替的影响。
2. 学会通过演示和观察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4.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归纳和推理等。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1. 正确理解地球自转的含义及其实验观察的要点。
2. 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的观测方法。
难点在于:1. 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即地轴倾斜与地球运动的关系。
2. 运用抽象思维,分析并归纳地球自转现象的科学解释。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1. 地球仪或相关模型,用于演示地球自转。
2. 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准备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科普读物或资料,供学生阅读和拓展学习。
4. 准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手电筒等,用于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的场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昼夜交替的原理。
5. 预先制作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地球自转的动画视频或展示一些与地球自转相关的照片和资料来开启话题。
视频中,地球从太空中看去仿佛一位优雅的舞者,昼夜交替、星辰环绕,画面壮观而神秘。
接着,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白天和夜晚会交替出现吗?又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地球自己旋转?”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后续的教学内容铺设了桥梁。
2. 探索地球自转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将详细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首先,解释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的现象,这个运动是地球上日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然后,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资源,如地球仪、动态图等,展示地球自转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自然现象。
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第一篇:浙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第二节《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教师: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科学研究得知在金星上观察太阳是西升东落,宇航员在太空可以观察到太阳在24小时内会有数次的升起和落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求知欲)教师:一般定向法的规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复习地球仪的知识:地轴、赤道、经线、纬线等,师生共同得出地球自转的定义)教师板书1:地球自转定义:地球沿地轴的旋转运动。
教师设问1:地球自转方向是怎样的?请大胆的提出你的猜想,有几种情况?(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两种,猜想一:自西向东旋转,猜想二:自东向西旋转。
)教师设问2: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究竟地球是如何旋转的?(学生分组实验完成教材探究活动,得知猜想一正确,猜想二错误)教师设问3:当我们分别站在南极顶点或北极顶点时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有变化吗?(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水杯代替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时分别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观察“地球仪”的自转方向。
得出北逆南顺的结论。
)教师板书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教师设问4:地球自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小结结论:地球自转周期:24小时教师设问5: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谁能总结一下地球自转的意义?(学生思考、讨论:生1:地球上将会是一边总是白天,温度很高;另一边总是黑夜,温度很低。
生2:如果地球是静止的,生物无法正常生活。
等等)小结结论:地球自转意义重大,产生昼夜交替,为地球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可以适时讲解“极昼”、“极夜”的知识)教师板书3:地球自转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教师:为研究方便,我们把地球上被太阳照到的半球称为晨半球,另一边背向太阳的半球称为晨半球,二者之间的界线划定为一个圈,称之为晨昏圈。
教师板书4:晨昏圈是为研究方便而人为设置的一个圈教师:晨线和昏线的规定原则,以地球自转时进入昏半球还是晨半球为标准。
4.2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地球自转的现象,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培养其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自转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地球自转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自转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地球自转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学反思与改进
课堂上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教学反思,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改进: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虽然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导入内容稍显冗长,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未来,我计划将导入内容进行精简,以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虽然我详细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原理,但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地球自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通过更多实际的例子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物理现象。
难点二:地球自转的物理意义。学生难以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物理现象,如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速度等。
难点三:地球自转的计算。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地球自转的周期、速度等公式进行计算。
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例如,通过实际案例、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通过物理实验、模型演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物理现象;同时,通过例题解析、课堂练习等环节,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概念和公式的掌握。
七年级科学下册4.2《地球的自转》教案浙教版
4.2地球的自转活动一:用手电筒照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球还是暗的半球?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火柴在明暗半球的位置变化有何规律?(注意:此时可固定手电筒的照射位置)小结: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不运动也能产生昼夜现象。
而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替一次。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3.昼夜交替的周期: 24小时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活动三:边观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吗?练习: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用作图法验证当太阳光照射来时,地球一半地方处在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在暗的半球.提问: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了吗?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4.2 地球的自转 教案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有:地球自转现象,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
教材在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八大行星的绕日运动等概况后,又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知地球的运动情况。
试图通过探究让学生体会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等知识,使他们能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由此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等现象,同时,也为后面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意义做准备。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的自转特征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出现的产生,知道晨昏线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2.探讨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1.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2.探讨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出示画面情景:家住金华市区的玲玲在周末早上7点多时与居住美国纽约的姑姑互通问候。
玲玲说:“姑姑,早上好!”姑姑却说:“玲玲,晚上好!”。
到了晚上新闻联播的时候,当玲玲说晚上好的时候,姑姑却说早上好。
同学们能帮忙解释这种现象吗?2.质疑: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刻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即昼夜现象),同一地方在不同时刻也会出现白昼与黑夜之分,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呢?【讲授新课】一、地球的自转【提问】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太阳的东升西落)【探究】但是,我们感觉是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在西边落下,而地球是静止的,这又是为什么呢?想一想:是什么物体在动?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段视频,此处可使用资源“【知识解析】地球自转与昼夜更替”。
【总结】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1.地球自转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提问】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不停的自转?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4.2地球的自转教学案设计
4.2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
(3)通过讨论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模拟等方法去发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
(2)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模拟的方法。
(3)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了解了有关地球运动的常识,但其建立的空间运动概念还处于朦胧想象的阶段。
人们在地球上无法感受到地球是运动的,而且中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思维能力,要使中学生建立清晰而抽象的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可以用实验模拟法。
所谓实验模拟法就是用现有器材和实验设备来演示、模拟自然现象的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地球的自转一节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求很高,这一难点内容不妨借助实验模拟法来完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以“地球的自转”为主要教学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探究地球自转的特征。
由于“地球的运动”在初中阶段仅作为认识要求,因此可让学生动手探究,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提出一个问题:在同一时间里,地球上不同的地方有白昼与黑夜之分(即昼夜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说出你的全部猜想。
学生:地球自转/太阳绕着地球转师:亚里士多德也曾经提出过地心说,后来被哥白尼推翻了。
那我们也试着当当科学家,思考下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在自转的呢?学生:1.北极星附近星星的视运动照片人们拍摄出了星星的运动轨迹图,夜空中的星星似乎一直绕着某点转动,那是星星一直在转动吗?恒星离我们很远,在宇宙中的位置几乎可以认为是不动的,那是因为地球一直在自转,把自己当成参照物是不动的,感觉星星一直在运动。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四章第二节地球自转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地球的自转》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下第四章第二节,共一个课时。
内容包括: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交替和晨昏线。
2.作用与地位:与以往的教材相比,在新课标中,本节课大大降低了难度。
教学中并不要求学生系统地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而主要是了解各种地理现象,并能结合事实说明。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再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而且要让学生明确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只是地球自转,为后面学习地球的公转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①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②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地球仪等具体形象的材料来加深学生的认识,使知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
同时,这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地理知识,学习兴趣很高,教师可以趁此机会讲授一些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分析学习和归纳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②理解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能借助地球仪等模型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培养学生以客观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设想(一)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性的实验探究法,以发挥学生主动地“学”为中心,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辅以多媒体、地球仪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置作业】
学生边演示老师边纠正,正确的演示方法如下:
①将地球仪底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②让地球仪上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即指北)。
③左手扶稳地球仪底座,右手向身体外侧方向拨动地球仪的球体部分。
④在转动地球仪的同时,分别从北极、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练习: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
我们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描述的,而说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又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而言的。
(介绍手势判断法,即:右手大拇指代表北极上空,握拳后四指指尖所指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活动三:完成教材提供的“地球自转实验”并将结论填在书上。(用学具中点燃的小蜡烛代替白纸板,用以表示太阳。注意:火柴与地球仪表面要垂直、方向标的南北方向应与经线一致,东西方向则与纬线要一致。)
二、昼夜交替
活动一:用手电筒照地球仪,你发现地球仪上的明暗有什么差别?分别粘在正相对经线上的两根火柴分别在亮的半球还是暗的半球?
小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会出现白昼和黑夜之分,这就是昼夜现象。
提问:宇宙中的天体都有昼夜现象吗?(重点分析太阳和月球),你能解释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吗?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
活动二: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此时火柴在明暗半球的位置变化有何规律?(注意:此时可固定手电筒的照射位置)
小结:在宇宙中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天体是没有昼夜现象的,而像地球这样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不运动也能产生昼夜现象。而当地球自转一周时,昼与夜就会更替一次。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
课题
4.2地球的自转
时间
5.26
教学
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特征,知道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周期。
3、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重点
①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②明确昼夜交替现象产
教学
难点
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
教学
【板书设计】
4.2地球的自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3.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的照射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地球的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其中的知识,虽然并不是绝对的清楚,但也是属于绝对的了解。地球自转是怎么回事,地球自转有那些数据特征,这些都是学生可以自己从一些文字里直接了解的内容。故此,在本节课的内容上,只用了5分钟来介绍这些“重点”知识。为了吸引学生,用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
3.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
播放课件: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活动三:边观看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的演示边读书图“昼半球和夜半球”,你知道如何区分晨线和昏线吗?
小结: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由黑夜转为白昼的界线即为晨线,相反是昏线。正是因为地球周期性的昼夜交替,才使得地球表面温度不致过高也不致过低,为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在极地投影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练习: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用作图法验证当太阳光照射来时,地球一半地方处在亮的半球,另一半地方处在暗的半球。
提问:你知道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了吗?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你能告诉大家昼夜更替一次的时间有多长?
提问:昼夜交替的周期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没有好处?为什么?
[课题揭示]第1节地球的自转
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旋转
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
活动一:完成学具中“地球的自转、地球的绕日运动”中地球仪的组装(即组装一)。
(注意:组装完的地球仪应是斜着身子的)
活动二:利用组装完的地球仪试着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演示总结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绕转中心:地轴
2.姿式:斜着身子(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地球仪、火柴杆、橡皮泥、太阳平行光线板、十字方向标或学具
2.教学器材:地球仪、火柴杆、橡皮泥、太阳平行光线板、十字方向标、相关投影片3.教学课件:可自制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现象的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
调控
[准备引入]活动:一个学生周围围绕若干其他学生,请他们表演中间人看到周围人是自东向西(顺时针)方向的绕转运动,能有几种表演方式?引入:通过刚才的表演你能解释为什么日月星辰总是东升西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