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合集下载

为你解读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三大体系及其融合的目标与方式

为你解读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三大体系及其融合的目标与方式

为你解读内控、合规、风险管理三⼤体系及其融合的⽬标与⽅式相关的专题内容,敬请留意公众号更新!01什么是“内控”、“合规”及“全⾯风险”?1、内部控制:根据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的规定,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合规:根据国资委关于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的通知的规定,合规,是指中央企业及其员⼯的经营管理⾏为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要求。

3、全⾯风险:根据《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中定义的全⾯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化,建⽴健全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法。

02内控、合规、全⾯风险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什么?1、《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2006年6⽉,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开展全⾯风险管理⼯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危害,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标的实现。

《中央企业全⾯风险管理指引》中对风险的分类是把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

(1)战略风险是指不确定因素对企业实现战略发展⽬标和实施发展规划的影响。

为减少这些影响,企业要结合市场情况保持企业的核⼼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抓住发展机会,规避市场损失等⽅⾯的风险因素。

(2)财务风险包括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原材料或产品价格波动、信⽤政策等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现⾦流的影响,以及公司在理财⽅⾯的⾏为对企业财务⽬标的影响。

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一、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1、内部控制现代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的COSO委员会(即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ot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简称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该组织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一个程序,以便为达到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提供合理保障。

其中经济组织的经营目标包括: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合规性经营。

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中,把内部控制活动分成五大组成部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

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认同和发展。

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内部控制定义中,进一步强调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组织中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内部控制过程,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巴塞尔委员会把内部控制的目标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

操作性目标不只针对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其他各种活动;在信息性目标中把管理信息也包括进来,明确要求实现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但是巴塞尔委员会将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框架》认为并非内部控制活动的“缺陷的纠正”也归人了内部控制的范畴,并增加了金融监管当局对被监管组织的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和评价,把它也作为内部控制的另一不可忽视的内容。

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也作了如下的解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它包含的要素主要有:(1)内部控制环境;(2)风险识别与评估;(3)内部控制措施;(4)信息交流与反馈;(5)监督评价与纠正。

(完整)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完整)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浅析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信息的不完备与非对称性,导致企业面临更大的风险.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企业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涵义(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实践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要素,内部控制就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剖析风险管理又名危机管理,是指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并采用一定的控制手段,防止风险的发生或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从职能上说,风险管理就是在对风险进行观察、评估的基础上控制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对风险管理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一是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二是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三是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既不能将两者隔离开来,也不能简单的将两者等同起来.(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结构上说,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成要素有五个方面是相同的,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

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

风险管理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三个新要素,并且在重合的要素中,风险管理的内涵也都有所扩展,因此,两者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内在联系。

从内部控制到风险管理的发展上说,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根本作用都是为了维护投资者利益、保全企业资产,并且创造新的价值。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内容提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商业银行能否在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环境中有序、有效地运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前提。

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是现代内部审计的一个崭新领域,在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和风险管理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围绕中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层次,提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进入全面风险管理的新时期,必须要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方面,借鉴国内外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一、问题的提出自商业银行产生,风险就与之相伴、形影不离。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业风险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则是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和认识的加深,国际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理念不断深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集中在风险管理能力上展开,风险管理能力构成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元素。

当前,中国日益融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复杂多变;银行业全面开放,银行竞争日益国际化、白热化;《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经公布实施,银行业风险监管更加严格;国内银行不良资产屡有反弹,信用风险形势不容乐观;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风险逐渐显现;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生各类案件445件,百万元以上案件131件,各类案件涉案金额18.4亿元,2008年略有下降。

大要案频频发生,操作风险日益严峻。

因此,尽快构筑起健全、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与层次按照监管部门的风险层次划分,商业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到底有什么区别

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到底有什么区别

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到底有什么区别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概念。

虽然它们都与风险管理相关,但是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焦点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对内外部环境中各种潜在和实际风险的认识、评估、控制和应对,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全面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控制和应对措施。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企业需要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

通过对风险的评估和量化,企业可以了解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据此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全面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和职责体系、开展风险培训和教育等。

通过全面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提前发现和应对可能的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措施和方法,保护财产、促进效率和业务执行的一种管理方式。

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企业的目标顺利实现,并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

在内部控制中,企业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确立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和权限,并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等手段,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覆盖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生产运营、人力资源管理等。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程序,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规范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作用不仅仅是降低风险,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利益。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减少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三、合规管理合规管理是指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的规定,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保证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一、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涵盖了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方面的工作,旨在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种潜在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管理的内涵及其相关要素。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它涵盖了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以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潜在损失,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和资产。

三、风险管理的要素1. 风险识别:风险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对潜在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

这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对企业运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

2. 风险评估:在识别风险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估。

评估风险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便为后续的风险控制和应对提供依据。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包括概率分析、影响矩阵等。

3. 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其目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购买保险等。

4. 风险监测:风险监测是对已经控制的风险进行跟踪和监测,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监测工作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内部审计、外部监管等方式进行。

四、风险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企业利益: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识别和应对可能对企业利益造成损害的风险,降低潜在损失的发生概率,保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2.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4. 增强企业声誉: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声誉和信誉度,增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关系,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以提高企业的稳健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实现战略和业务目标,并按照监管要求和道德要求,通过设立适当的制度、流程和监督,确保企业运作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比较高效性。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十分密切。

首先,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部控制包括一系列控制措施,用于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类风险,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才能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其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

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实现企业目标的最大化。

而内部控制的目标也是确保企业追求目标的实现,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一致性为二者的合作提供了基础。

第三,风险管理需要依赖内部控制的支持。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企业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和流程,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运行。

而内部控制则是确保这些制度和流程的有效实施,通过内部审计和监督,发现和纠正风险管理中的不足和问题。

风险管理需要依赖内部控制来保障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第四,内部控制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的提升。

通过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明确各类风险的责任归属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同时,通过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风险管理中的问题和不足,防止风险的积累和扩大。

因此,内部控制可以促进风险管理的提升,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最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随着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不断变化和演化。

随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

摘要:中国银行业对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晩,长期以来基本停留在实施内部控制的阶段,对风险管理的理解也主要偏重于对信用风险的管理,而从国际国内金融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要在金融理论与实践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就要研究借鉴国际、国内发达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实践经验,从内部控制阶段尽快向全面风险管理阶段过渡,构建切实可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关键词: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一、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概念的界定(一)内部控制的内涵COSO于1992年《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法律法规的遵循性。

内部控制应具备的五个要素: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2021)中的定义是:全面风险管理(ERM)是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

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从而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三)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1.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两者的范畴不一致;两者的活动不一致;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

2.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紧密相关: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

从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除包括内部控制的3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除了包括内部控制的全部5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3个要素;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应当由企业同一套组织机构和人员来完成,企业不能为之设置两套工作小组。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简介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简介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课程简介一、引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涵盖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应对能力。

二、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对内部各项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检查和评价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它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评价等要素。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可以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适时性,提高经营效益,降低风险。

三、内部控制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明确责任和权力、分工与协作、制度与方法、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检查等。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有序、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确保企业各项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目标和规定程序进行。

四、内部控制方法内部控制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

风险识别是指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分析和评估,确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风险应对是指通过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降低或消除风险的影响;风险监控是指对已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风险管理概述风险管理是指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

风险管理旨在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

六、风险管理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包括风险识别理论、风险评估理论、风险决策理论和风险传导理论等。

这些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应对风险,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七、风险管理实践风险管理实践包括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等。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方法,培养风险管理意识和技能。

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到底有什么区别

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合规管理到底有什么区别

今天我们就将“四位一体”当中的“风控”展开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把这两项与热门词汇“合规管理”相比较,来看一看他们各自的含义和用途都是什么。

这三项可以这样比喻,合规是考驾照、内控是红绿灯、风控是方向盘。

下面开始分别介绍。

(一)合规管理合规顾名思义就是合乎规范。

开车的话要求上道的司机需要有驾照,有没有驾照就是一个规定,针对这个规定的解读、落地、检查就是合规管理的工作。

但是现实工作中,合规的工作远远不会这么简单。

就拿考驾照的过程来讲,在考驾照的时候首先年龄是否满18岁?申请的驾驶车辆类型是什么?视力情况?辨色力情况?听力和四肢协调性情况?这些问题都需要合规来管理,能不能挨住教练骂就另当别论了,OK,这些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就是证书落地;驾照拿到手了,不管以后开不开车了先发个朋友圈;但这不仅仅是个发驾照这么简单是事情,也并不是交警说,“上道开车必须有驾照啊,无照驾驶就要受处罚!”这么简单,这么想就too young了。

现在道路情况特别复杂,上道之前要考虑自己的驾照是否是真的合规了,是否真的有了可以安全驾驶的能力和技术,这些也是合规需要考虑的内容。

所以合规的工作并不仅仅指的是规定,还有对政策制度的解读和落地,包括出现问题时的应对方式,都包括在合规的范畴之内。

(二)内部控制从工作经验上来讲,内部控制绝大部分指的是流程控制、步骤控制、关键点(控制活动)控制。

举个栗子:“遵义会议”大家都知道吧,这是决定咱们党生死存亡的重大会议,是决定发展方向的关键点。

那么内控工作就是在关键点进行把控,在任何做决策的时候,确保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

那么再举几个需要做内控的常规业务:(1)好不容易谈了个客户转身发现这个客户好烂市场人员辛辛苦苦促膝长谈,谈成了一个客户,结果从内控规范上一看,营业执照上面竟然没包括要交易的事项,去问客户,客户说,“我们也是打了个擦边球嘛,监管不发现就没问题啦。

”那这个业务到底能不能做?内控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一个体系,一个流程制度,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业务形态,用内控来规定这项业务到底能不能做,并且将可以说“不同意”的权力分配给适当的人。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竞争日益激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个角度来探讨其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实践。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意义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制度、规则和程序,并通过一系列的监督、审计和检查手段来确保企业运作的效率、透明度和合规性。

它可以帮助企业预防潜在的风险和错误,保障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内部控制的意义在于:1.风险预防和控制:通过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损失的发生。

2.提高经营效率:内部控制可以合理规范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3.维护企业声誉和信誉: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增强投资者和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度。

二、风险管理的定义和意义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对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不确定事件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并增加应对风险的灵活性和能力。

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1.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对各类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明确优先处理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合理配置资源,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3.增强企业竞争力:良好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三、内控与风控的关系与实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内部控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1.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体系,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

2.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业务操作的规范和程序。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方法和体系,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确保企业运作的合规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进行系统性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它帮助企业确定并优先处理各种风险,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决策效果,确保企业能在不确定和复杂的环境中稳定发展。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预期目标而在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系列制度、规范和程序,以管理公司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保障资产安全和合规性,并确保信息的可靠性,以有效控制和监督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

内部控制覆盖企业组织结构、授权和职责、信息和沟通、风险评估和管理等方面,旨在防范和减少各类操作风险、财务风险和政策风险。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企业风险管理通过全面识别和分析风险,为内部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而内部控制则通过制定企业规范和程序,建立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管理工具和手段,提高企业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

在实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时,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经营环境和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内部控制措施。

同时,企业需要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责任体系和监督机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确保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企业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和体系。

它能够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各类风险,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增长。

只有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稳定增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不断增加,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供应链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等。

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情况

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情况

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情况
内部管理是指组织内部对各项事务的管理和控制,包括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内部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在内部管理方面,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信息流畅和决策高效。

此外,内部管理还包括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以及对内部流程的优化和改进。

风险控制是指组织对各种可能影响其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过程。

风险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组织降低损失、提高效益、保护利益。

在风险控制方面,组织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规避和转移、风险监控和应对等环节。

同时,组织还需要不断改进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提高对各类风险的应对能力。

综合来看,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良好的内部管理可以为组织提供稳固的基础和高效的运营,而有效的风险控制则可以帮助组织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组织需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
控制能力,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市场竞争。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分析

现代营销中旬刊XDYX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二者对企业发展具有助推作用。

企业需要在发展中加大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力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然而,部分企业内控管理与风险管理存在问题,需要有关人员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切实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

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涵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提升经济收益。

早期的内部控制主要是以保护财产安全完整性,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可靠性为目标,注重钱物分管、严格审批手续和加强复核等方面的控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内控逐步形成现代化内控系统。

内控包含管控经营管理环境、评估潜在风险、内控经营活动、组织信息与沟通、内控监督五个方面。

内控具有经常性、潜在性和关联性的特征。

风险管理是指在组织或企业运营中,通过鉴别、分析、处理和管控各项风险的管理方式。

目标是最大限度降低或控制风险,保护企业利益,强化企业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一)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控属于常用的方法之一。

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避免经营行为不当,给企业经济收益带来不利影响,降低其他潜在风险发生概率,保障业务平稳运转。

现阶段,风险管理是由内部环境、风险辨认、管理目标设计、风险评价、解决风险、控制管理等八项要素组成。

而内控中的五项要素包含在风险管理八项要素之中。

企业实施风险管理,能够及时预估风险、识别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包含在风险管理之中。

(二)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点环节和基本要求内部控制是企业处理风险的必要环节。

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需要通过必要的风险控制手段,减少风险出现频率。

另外,企业建设的内控体系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企业可以通过建设内控体系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管理风险的目的。

三、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差异(一)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管理范畴存在差异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控制过程和结果实现工作目标。

风险管理名词解释内部控制学

风险管理名词解释内部控制学

风险管理名词解释:内部控制学引言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致力于识别和评估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或避免这些风险对组织的负面影响。

在风险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对于帮助组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内部控制学进行详细解释。

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达到其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它包括各种机构、政策、程序和活动,通过建立合理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体系,以确保组织内部相关方的行为符合法规和内部规定,并达到经济、高效、有效的管理和运营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为组织提供一种可靠的管理机制,以达到风险管理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组织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运营效率和效益、确保合规性,并防止和减少可能导致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各种内外部的风险。

此外,内部控制还有助于提高组织的信誉度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组织的信任。

内部控制的要素内部控制涉及多个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控。

控制环境是指组织内部各种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包括组织文化、管理层的Integrity和道德价值观、员工意识和关注程度等。

风险评估是指组织对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控制活动包括各种制度、措施和程序,用于确保组织内部风险得到适当管理和控制。

信息与沟通是指组织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记录和传递,以保障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监控是指组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风险管理的评估和监督,以及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组织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它可以帮助组织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避免或降低这些风险对组织的影响。

通过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组织能够提高其决策质量、遵循合规要求、防止欺诈行为和错误,以及改进整体业务流程和工作效率。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的内涵一、引言风险管理是指在组织运作过程中,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以保障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风险管理的各个方面。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工具,识别出可能对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各种风险。

风险识别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来进行。

内部环境的分析包括对组织的战略、流程、资源和人员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

外部环境的分析包括对市场、竞争、法律法规和技术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可能对组织产生影响的风险。

三、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包括风险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可控性等方面。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等方法,对风险进行量化,以便更准确地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针对已评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减轻风险的影响或防止风险的发生。

风险应对的策略可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和风险接受等。

风险规避是指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例如调整业务模式、增加安全措施等。

风险转移是指将风险转嫁给其他方,例如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

风险减轻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例如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员工培训等。

风险接受是指在评估后认为风险的影响可以接受,并不采取特别措施来应对风险。

五、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指对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跟踪和监测,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风险监控应包括对风险指标的监测、对风险事件的跟踪和对风险管理措施的评估等方面。

通过风险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以保障组织的正常运作。

六、结论风险管理的内涵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方面。

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工具,组织可以识别和评估各种内外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组织实现其目标。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在全球经济低迷一体化的环境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建设一个完善的体系,系统化、结构性地管理风险,明确风险管理的定位,切实履行相应职责,提升风险管理文化,强化风险意识,提高企业风险管控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是什么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全面风险管理是将企业生产经济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控制在自身可以接受范围内。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内涵: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持续地作用于企业,渗透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中;全面风险管理由企业中各个层级的人员共同完成,需要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从企业经营目标的角度认识风险,在企业总体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部署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权限来开展风险管理行动;全面风险管理应用企业战略决策,在制定时管理层应考虑与不同战略方案相关的风险;全面风险管理贯穿整个企业,应用于企业总部、职能部门事业部、分(子)企业等各级机构;全面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企业的潜在风险,并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范围内。

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因素及事项都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企业应采取具体措施并实施有效的防范举措,规避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内容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要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确保企业经营总目标的实现;积极培育企业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提升企业风险管理的管控能力。

具体包括:协调风险容量与战略、增进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与管控企业的各级风险、提升企业的整体应对能力、改善企业资源配置,充分利用资本。

三、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总体目标是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也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将企业目标面临的重大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企业系统地辨识、衡量、排序并管控各级风险。

确保将企业风险控制在与企业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在企业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风险防范及危机处理机制,保护企业免遭重大损失;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强化企业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治理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预定目标,减少风险,提高效率和效益,并依据法规标准建立和实施的一套措施和制度。

而风险管理则是指企业在风险出现之前,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来保护企业的利益和价值。

首先,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内部控制通过建立一套标准和流程来指导和规范组织运作,以减少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规定职责分工、审计和报告制度、数据保护和内部审计制度等来确保企业运作的可靠性和合规性,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

内部控制将风险管理转化为具体而可操作的管理手段,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从而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其次,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内部控制框架下,通过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风险管理人员和机构、识别和评估风险、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等,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种风险。

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降低风险,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利益。

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此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互促进和补充。

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框架和平台,使企业能够对风险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内部控制,企业可以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同时,风险管理也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风险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在内部控制的框架下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互补充和推动,共同保障了企业运作的风险可控性和稳定性。

最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利润率,减少损失和风险,赢得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能够预防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

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

新时期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各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企业的发展对外需要根据外部环境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而对内则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本文针对新时期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进行探讨,从两者的内涵出发,探寻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对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意在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借鉴,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标签:企业发展;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现阶段,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如何在众多同类型企业中脱颖而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各个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稳定企业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在外界风险冲击下,有与之相抗衡的能力,减少风险发生,保证企业不受损失,可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值得深入探讨。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内涵(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企业内部控制,可维护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资产安全,同时使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更为准确,企业通过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案,在自我管理、监督下达成企业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环节,在管理控制以及会计控制的双重作用下,保证企业各部门协作统一,控制风险隐患的产生,保证企业经营收益。

(二)风险管理的内涵企业风险管理,即确认风险—预防风险—控制风险,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作为重点的内容之一,会判断企业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1],分析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而制定出科学的控制方案降低企业经济损失,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企业的决策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中的不足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在为自身发展寻找有效途径,但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上仍存在些许不足,影响企业的发展进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不统一,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却未构建风险管理制度,实际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而一些企业虽然同时实施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却存在执行不协调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了控制、管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1、内部控制现代理论界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各不相同,但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国际权威机构美国的 COSO委员会(即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CommitteeotSponsoringOrganizationsoftheTread—wayCommission,简称COSO 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

该组织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组织设计并实施的一个程序,以便为达到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提供合理保障。

其中经济组织的经营目标包括: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合规性经营。

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中,把内部控制活动分成五大组成部分,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

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了巴塞尔委员会的认同和发展。

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内部控制定义中,进一步强调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组织中所有人员都必须参加内部控制过程,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

巴塞尔委员会把内部控制的目标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

操作性目标不只针对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其他各种活动;在信息性目标中把管理信息也包括进来,明确要求实现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但是巴塞尔委员会将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管理框架》认为并非内部控制活动的“缺陷的纠正”也归人了内部控制的范畴,并增加了金融监管当局对被监管组织的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和评价,把它也作为内部控制的另一不可忽视的内容。

对于内部控制的定义,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中也作了如下的解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政策、程序和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和改进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它包含的要素主要有:(1)内部控制环境;(2)风险识别与评估;(3)内部控制措施;(4)信息交流与反馈;(5)监督评价与纠正。

2、全面风险管理在多年的管理实践中,人们意识到一个银行内部不同部门或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会相互叠加放大,有的则相互抵消减少。

因此,风险的考虑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出发,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银行的角度看风险,即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依据COSO委员会2003年7月完成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

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并管理风险,使之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合理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该框架有三个维度,第一维是企业的目标;第二维是全面风险管理要素;第三维是企业的各个层级。

第一维企业的目标有4个,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

第二维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有8个,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监控。

第三个维度是企业的各个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子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8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

现代金融领域中决定一家金融机构竞争力高低、决定其经营能力高低的关键和核心,就是看其能否有效地对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能否积极主动地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架构和体系,以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获得利润。

因此,对于一个金融机构而言,全面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核心,在整个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已上升到金融机构发展战略的高度,它是金融风险控制的更高阶段,是动态的、全程的、计量的、立体的风险控制。

将在 2006年实施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就蕴涵了这种全新的风险管理理念。

该协议将全面风险管理概括为对整个银行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

它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找到每种业务所暴露的风险点,通过风险计量模型以及测量系统加以度量,然后根据已经量化了的风险大小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设置风险限额,分配资产、配置资本等。

二、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1、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是紧密相关的(1)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由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经济组织的管理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合理保障,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合理保证合规经营、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和经营结果的效率与效益。

而合规经营、真实的财务报告和有效益的经营也正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应该达到的基本状态。

(2)全面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

从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和内部控制框架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除包括内部控制的3个目标之外,还增加了战略目标;全面风险管理的8个要素除了包括内部控制的全部5个要素之外,还增加了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对策 3个要素。

2、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两者的范畴不一致。

内部控制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而全面风险管理则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控制的手段不仅体现在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在事前制订目标时就充分考虑了风险的存在。

而且,在两者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全面风险管理多于内部控制。

(2)两者的活动不一致。

全面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具体活动并不都是内部控制要做的。

目前所提倡的全面风险管理包含了风险管理目标和战略的设定、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管理人员的聘用、有关的预算和行政管理、以及报告程序等活动。

而内部控制所负责的是风险管理过程中间及其以后的重要活动,如对风险的评估和由此实施的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活动和监督评审与缺陷的纠正等工作。

两者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内部控制不负责企业经营目标的具体设立,而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特别是对目标和战略计划制定当中的风险进行评估。

(3)两者对风险的定义不一致。

在COSO委员会的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把风险明确定义为“对企业的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将产生正面影响的事件视为机会),将风险与机会区分开来;而在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区分风险和机会。

(4)两者对风险的对策不一致。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偏好、风险容忍度、风险对策、压力测试、情景分析等概念和方法,因此,该框架在风险度量的基础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进行经济资本分配及利用风险信息支持业务前台决策流程等,从而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4项目标。

这些内容都是内部控制框架中没有的,也是其所不能做到的。

三、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由于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状下,我们必须尽快转换长期以来固化的观念和思维定式,努力构建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新机制,赋予内部控制新内容。

1、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原则。

一是全面风险管理原则。

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应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全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

内部控制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即:(1)全员管理原则,实现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的参与;(2)全过程管理原则,对企业的发展、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实行风险控制;(3)全方位风险管理原则,不但要包括业务风险,还要包括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等。

二是独立性原则。

风险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监察部门要与经营、支持保障部门保持相互独立,直接向最高决策层负责,保证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是垂直管理原则。

总体而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设置应满足垂直管理的要求,具体采取的方式可有:(1)分、支行的风险控制综合管理部门由上级行风险控制部门的直接管理,对上级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决策机构负责,以利于强化银行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2)由总行向一级分行、一级分行向二级分行派出副行长级的风险管理控制官,全面负责派驻行的风险管理。

派驻行的内部控制综合管理部门向风险管理控制官负责,风险管理控制官直接向派出行负责。

四是协调与效率原则。

要保证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明确、清晰,便于操作;保证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方便、快捷,准确无误,保证银行经营管理系统的高效运作。

2、构建全新的内部控制治理机制。

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下,可在总行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的主要决策机构,风险管理部为主要执行机构。

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并将其明确为全面风险管理的监督、评价部门,负责监察、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遵循性,督促管理层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拟定、执行控制程序,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评价控制状况,并将修正控制意见反馈前者,以完备控制体系。

两个委员会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新要求。

3、构建符合内控要求的业务管理新制度。

要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贷业务、财会业务、中间业务等各项业务管理制度,整合业务操作流程,建立起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防范体制,构筑起面向全行、覆盖所有业务品种和涉及业务全过程的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同步。

要切实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构筑起全方位、立体交叉的监督管理网络。

基层网点要加强对规章制度执行和风险控制情况的自查,形成定期检查的长效制度。

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加大业务条线自律监管的力度。

内审部门要充分发挥审计的帮促作用,促使全行逐步建立起业务管理服从规章制度、业务操作服从处理流程、业务考核服从统一标准的管理新制度。

4、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控制工具。

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的技术和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管理新方法,避免无谓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在采用信用评分方法等传统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强化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运用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来度量和监控信用风险,提高信贷风险控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切实降低不良贷款率。

鉴于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工具的使用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国外很多的许多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还应结合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特点,对有关的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结合中国实际的改进,或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使我国金融业的风险度量和控制工作既能体现风险管理的要求,又能体现中国的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