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论文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总支出 GDP论文摘要: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保持我国适度社会保障水平,要正确处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新型合作医疗为重点,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坚持“有升、有降”的方针。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

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一)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不同专家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推算也不尽一致。

以1994年为例,郑功成教授推算该年社会保障水平为7.13%,加上其他未统计因素,社会保障水平为10%~12%;穆怀中教授的小口径推算为5.09%,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为11.53%,大口径(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高达12.73%。

社会保障水平调节人口出生率可行性实证研究

社会保障水平调节人口出生率可行性实证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我个人价值 的实现 ;基本 的需求和高层次的需
求 ,正 如人 口转 变论 ① 所 述 人 口发 展 过 程不 是 一
个 独立 的 自行运 动 的过程 ,与社 会经 济条 件 的发 展 变化 有密 切关 系 。社会 经济 条件 的发 展变化 给
① 人I = I 转变论指 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 ,出生率和死亡率最终必然要发生从高到低的转变 , 人 口迟早要达到零增长 以致负增长 ,人 口 转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决定的一种必然趋势 ,是对人 I = 1 所发生变化的一个简单总结 ,具 有一定 的科学性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7 - 2 3 基金项 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 生育政策转变与城乡计生家庭生活保障制度研 究” ( 1 0 B G L 0 6 9 ) 作者简介 :康 意 ( 1 9 8 2 一 ) ,女 ,河南周 口人 ,博 士,主要从事社会保 障与保险研究 。E — ma i l :y i k a n g y i @h o t m a i l . c o n r

O c t o b e r 2 01 3

社会 保 障水 平调 节人 口 出生率
可 行 性 实 证 研 究
康 意 ,王 国军 ,赵小静
( 1 . 对外 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北京 1 0 0 1 0 1 ;2 .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 保险经济学 院,北京 1 0 0 1 0 1 )
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数据公示 :我国总和生 育率为 1 . 1 8 远低于 2 . 1 0的生育替代率 ,计生政 策 的调 整 再 次 成 为 民众 关 注 的 焦 点 。十 八 大 之 前 ,民众 的 “ 2 0 1 5年 放 开 ‘ 生育 二胎 ” ’的 呼

浅议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浅议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

2 30 ) 7 5 0
生产要素投入分配 比例系数= 社会保障支 出总额/ 国内生产总 值 G P的计算公式 。 D 从质上讲 , 社会保 障水平有 “ 适度 ” “ ,不适度 ” 分 , 之 具体 衡量: 准是社 会保 障费用支 出是 否 与国家生 产力发 展水平 标
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 13 社会保障水平相关 因素 . 1 . 社会保 障制 度是否保 证 了公 民具 有一 定的经 济生活 .1 3 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抵抗的社会 风险。 1 . 社会保 障水平 是否 与 国民经济 、社会 发展水平 相适 .2 3
1999年后按中国统计年鉴国家财政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全国离休退休退职人员保险福利费用中国统计年鉴中除养老保险之外的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以及中国财政年鉴中的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支出之和作为个社会保障支出
S in e& Te h o o y Vi o ce c c n lg s n i
2 社 会 保 障支 出绝对 水 平
改革开放 3 O年 以来 . 国经济 实力稳步提 升 。 我 社会 保障
保障补助支 出、 会优抚 与社会救济 等项 目组成 。其 中, 三 社 后 项是财政支 出中的社会保障支 出 , 它与社会保 险基金 的综 合
构成 了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
投 入也逐渐加大 。从社会保 障指 出的绝对数值来 看 , 我国社
际社会保 障支 出。 扣 除通货膨胀 对社会保障支 出的影 响后 , 社会保 障支 出
在 3 年 间增 长了 2 . 0 95 5倍 , 平均每年增 长率 为 1 . %。 40 6
社会保 障支出。这种统计 口径较为全 面地涵括 了社会保 障相
关 项 目。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一、引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应对风险因素而实施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是指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本文将通过建立数理模型,探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在建立数理模型之前,首先要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概念进行界定。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

如果社会保障支出过高,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加大、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如果社会保障支出过低,则无法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破坏社会公平和稳定。

为了建立数理模型,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国家的GDP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等。

2. 社会保障支出:各项社会保障支出的总和,如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3. 人口结构:各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和数量。

4. 社会发展指标:如教育水平、医疗技术水平等。

三、建立数理模型1. 定义变量•GDP: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可以用年度GDP值表示。

•SB: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

•POP:人口总数。

•POP i:第i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EDU:教育水平指标,可以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表示。

•MED:医疗技术水平指标,可以用平均医疗费用表示。

2. 建立关系式根据问题分析中的因素,可以建立以下关系式: 1. 社会保障支出与GDP的关系:SB=a⋅GDP,其中a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例。

2. 人口结构:∑P i OP i= POP,即各年龄段人口数量之和等于总人口数量。

3. 教育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SB=b⋅EDU,其中b为教育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系数。

4. 医疗技术水平与社会保障支出的关系:SB=c⋅MED,其中c为医疗技术水平对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系数。

3. 模型求解根据建立的关系式,可以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求解模型。

首先,需要获取相关的数据,如年度GDP值、社会保障支出、人口数据、教育水平指标和医疗技术水平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方法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方法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方法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是指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评估,了解政府投入的社会保障资源是否足够,并从社会保障资源使用的各种角度,从客观上评价国家或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水平,从而为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提供一种可衡量、量化的评价指标或方法。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方法包括: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测定,人口分布和区域发展水平测定,收入分配测定,服务配置测定,制度完善度测定,公共财政状况测定,医疗卫生设施配置测定等。

首先,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社会保障水平测定的重要指标,根据社会保障资源的分配,评估财政补助资源是否有效、合理配置,以及社会保障受益者是否有更多的权益得到保障,努力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其次,应评估人口分布和区域发展水平,反映该地区社会保障资源是否充足,对穷人及其他贫困地区是否有足够的保障,以及服务的便捷性。

紧接着,应了解和测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以了解是否满足社会要求,是否能够更公平地分配财政和物质资源。

此外,还要评估服务配置的水平,也就是服务的覆盖范围和种类,例如,社会救助服务覆盖范围是否充足,服务类别是否足以满足基本要求,以及服务分配和执行是否公平合理。

另外,制度完善度测定也是社会保障水平测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评估和研究社会保障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确定制度的发展程度,以及如何改进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期社会保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此外,社会保障水平测定还包括评估公共财政状况,普遍认为,一个国家或政府的社会保障水平与财政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必须测定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评估财政状况,及时了解社会保障资金缺口,与对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公共财政能够支撑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

最后,也要测定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判断医院、卫生中心、诊所等医疗机构数量是否足够,是否有足够的医学科室帮助群众,能够促进个人和民众获得健康服务。

以上是社会保障水平测定的主要方法,以此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政府暂动的社会保障资源是否足够,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全体国民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障服务。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探讨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探讨

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探讨平江县城关镇社会保障和民政事务管理站 陈匡平摘要:在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问题上,社会各界学者也都对此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和解释,并通过社会调查以及相关部门出具的资料和数据来佐证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而影响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最根本因素就在于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平衡。

这不仅包括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还包括同一地区中不同层次的群体现实的经济收入。

经济条件越好、收入越高,适度性就越强,反之越弱。

如何解决这些“不适度”呢?文章将对此重点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社会保障;适度性一、引言社会保障是维持社会和谐、保障并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主要保险或保障机制,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并真实地反映了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居民社会保障待遇的程度。

虽然国家对当前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但它是否真正地起到了作用,是否真的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就需要分析它是否具有一定的适度性。

而这种适度性很大程度反映在了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水平、速度之间的正比关系上。

二、适度性社会保障在我国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不仅指的是保障范围、内容、力度有多大多丰富,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有效地缓解了社会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在GDP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它注重的是“量”与“质”的统一。

从对社会保障机制的本质上分析,它又有着“适度”与“不适度”之分。

民生问题被提上了十九大会议的重要议题之列,并在其中提出了构建保障适度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而这里的“保障适度”就是针对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能得到有效地保障而提出的新论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愈加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满足人们保障需求的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比如“福利病”“懒汉病”就是过高的保障水平削减了人们自力更生、吃苦拼搏的能力和就业的动力;若是保障力度过低,人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就得不到有效地落实,生活会更加困难。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评价与实证研究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评价与实证研究

在微观层次上 ,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受益人 的受 件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选择适合 自己的社会保 障发展模式 , 成为各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运 益水平 ( 或保障水平 )它是在劳动生产要素分配层 , 次上 的收入再分配项 目及其程度的表达方式 ; 中 用 因子分析方法对我 国 3 个省 ( 在 0 区、市 )未含西 ( 香港 、 门、 澳 台湾 ) 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评价 , 有 观层次上 , 社会保 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 占财政 藏 、 支出的比重 , 它是社会保 障在政府公共财政支 出中 助于各个省( 市 ) 区、 发现 自 身在社会保障各个项 目 地位 的表达方式 , 是衡量和表达政府对社会保 障投 发展上的优势与不足 , 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入状 况的指标 ; 在宏观层次上 ,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
【 收稿 日期】 2 1 — 6 1 0 10 — 8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制度 禀赋视 角下的政府规 制政 策选择与治理结构研究》1CL 4 )山东省 自然科 学基 】 《 (0 JOS ; 金 项 目 山东省城镇 社会 养老保 险水平地 区差异的成 因分析及 政策建¥ }Z 2 1G 04阶段性成果 《 K ( R 00 L 0) 【 简介】 陈永芳 , 作者 山东外贸职业 学院讲师 、 士、 东经济学院经济研 究所研究人员( 硕 山 山东青 岛, 60 ) 2 10。 6
定量研究少的不足 。 按照科学性 、 关于社会保 障水平 的评价 , 以往的大多数研究 存在着指标单一 、 可行性 、 目的性 的原则 , 本文筛选 出 4 个方 是利用社会保 障资金支 出 占国内生 产总值 的 比重 简约性 、 1 0个省( 、 )未 区 市 ( 大小这个单一指标来衡量各个地 区社会保 障水平 面指标 2 个单项指标对我 国 3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的社会保 障水平进行测 的高低 。随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生活风险的多样化发 含西藏 、 具体指标见表 1 。 展 , 会保 障需求 日趋复杂 , 社 社会保 障制度 的项 目 算 ,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一、适度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和方法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们归纳出了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和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模型,进而提出了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HQ GWWsa∙=∙=S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

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

Q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

H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K L A Q βα=)原理和实际研究结果,把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的“度”界定为0.75 。

在此基础上,依据劳动分配理论和人口趋势理论及有关预测结果,把有关数据代入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初步得出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即老年人口比重达到30% 左右时,适度保障水平的上限约为26% 。

同时,依据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数据,可以具体测定出适度保障水平的上限和下限即测定出特定时点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区域,也可以测定出特定时点社会保障水平的超度状况。

二、部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比较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状况的测定表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超出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上限,高福利国家瑞典等70 年代初就超过了适度上限,见表5-7。

事实也表明,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初,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处于兴旺时期,70 年代中后期和80 年代初愈来愈多地暴露出矛盾和问题,形成了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制约,此时社会保障水平已不适度。

依据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计算的结果,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现实状况的吻合度很高,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测定模型和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分析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采取综合的研究方式展开。

综合研究包括按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对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分析。

:一是不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平,称“小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二是含住宅投资的保障水平,称“中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三是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平,称“大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度水平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概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建议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概述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同时又不会给国家财政带来过重负担的水平。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既受到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逐渐加大。

很多国家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财政赤字、社会福利负担过重等问题。

因此,研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探寻财政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平衡点,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研究方法研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国际比较法、指标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

其中,国际比较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和政策,发现不同国家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的差异和共性。

指标分析法则通过对社会保障各项指标的分析,评估社会保障体系的适度水平。

计量分析法则利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模型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预测和分析。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通过国际比较和指标分析等方法,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财政状况、文化背景等。

因此,在确定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时,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目前我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总体上呈现出相对较低的状态,需要逐步提高。

尤其是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领域,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同时,还需制定更加精细化的政策措施,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3、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机制,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管理、优化社会保障税费率结构等方式,确保社会保障基金长期平衡和稳定。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及消费水平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人均消费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了深入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人均消费作为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众多,包括但不限于收入水平、价格水平、消费环境、文化习俗等。

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有助于了解北京市消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及相关报告。

四、影响因素分析1. 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直接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水平提高。

北京市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对人均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 价格水平: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商品的购买力来影响消费。

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的上升会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

北京市的物价水平对人均消费具有较大的影响。

3. 消费环境:消费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商业网点、交通状况等。

良好的消费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消费水平。

北京市的消费环境对人均消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 文化习俗:文化习俗对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北京市作为文化中心,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5. 其他因素: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社会保障等。

这些因素虽然对人均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容忽视。

五、实证分析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为因变量,以收入水平、价格水平、消费环境、文化习俗等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职住平衡:度量、规律与社会成本--以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

职住平衡:度量、规律与社会成本--以北京为例的实证研究

Beijing City LabZheng S, Xu Y, Wu J, Yu D, Xu J, Zhang X, Zhang B, 2014, Jobs-housing balance: Measurement, patterns, and social Costs——A case study in Beijing. Beijing City Lab. Working paper #53.以北京市为例的实证研究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2014年11月项目负责人:郑思齐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教授, 主任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副主任,博导项目技术团队:徐杨菲(技术负责人)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吴璟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副教授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博导于都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许俊彦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本科生张晓楠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本科生张博清华大学恒隆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本项目得到了下述专家学者的宝贵建议,特此致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城市中国计划(麦肯锡)研究总监张耕田先生、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杜立群、龙瀛、张晓东、张宇。

简介目前,中国主要城市正在进入一个整体性交通拥堵的时期。

这不单纯是交通系统本身的问题,其本源是土地利用格局所带来的巨大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不足之间存在矛盾。

就业和居住的空间分离(也称“职住分离”)就是其中的典型原因,它带来了偏高的交通需求和交通成本,在交通设施供给不充分和城市管理效率偏低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交通拥堵。

2006年北京的平均单程通勤时间是43分钟1,随后5年中又增加了约10分钟2。

这一单程通勤时间远大于美国(费城最长,为38.3分钟)和欧洲(英国最长,为22.5分钟)的主要大城市。

2014年北京市PM2.5污染源调查显示,机动车为本地污染排放的主要来源,贡献达到31.1%3。

在此背景之下,城市规划学者提出了“职住平衡”(jobs-housing balance)的思路,即认为居住与就业应当尽量靠近,在土地利用上体现为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混合。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一、本文概述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的重要制度安排,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然而,社会保障的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在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即实现社会保障的适度水平。

本文旨在对社会保障适度水平进行研究,探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内涵、影响因素、衡量标准及其实现路径。

本文将明确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概念,即既能满足公民基本生活需求,又不影响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水平。

本文将分析影响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人口结构变化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衡量标准,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社会保障覆盖率等。

本文将提出实现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路径,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资金使用效率、加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也希望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探讨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问题,为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社会保障制度概述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公平与公正,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建立的一系列公共措施和制度。

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在面临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残疾、死亡等风险时的基本生活保障,从而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多个方面,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和定位,但共同构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险通过个人和单位的缴费,形成社会保险基金,为参保人员提供在特定风险事件发生时的经济保障。

社会救助则主要针对社会弱势群体,如贫困家庭、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

简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标准

简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标准

简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判断标准探析在社会发展中,社会保障制度起着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适度保障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适度保障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9

科研热词 预测 金融支农 近代 转移支付 路径 质量保障 财政激励 调解原则 股权制衡 粮食安全 社会保障 确定研究 研究生教育 理论水平 流转 法律保障 水利纷争 民营主体 教育硕士 改革 控股股东 技术研发 微笑曲线 弹性分析 完善 学术管理 奉天省 天津农村 大部制 土地承包经营权 卫生总费用 农村金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现代化 内生增长 养老金替代率 公法 公司治理 代理行为指数 人口流动 arima模型
科研热词 财政政策 金融监管部 金融安全 金融危机 通货膨胀 路径 调适 覆盖深度 英国 网络政治参与 结构性就业 经营权 私人储蓄 相关性 监管独立 监管制衡 生存权 物质帮助权 消费需求 流转 治理 求解路径 政府责任 政府规制 政府回应 探要 拉美地区 扩大就业 思想教育形式 居民收入 小额信贷 宪法权利 实证分析 基尼系数 可支付住房 原则 制度供给 创新 农民工 农民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 农村 农地经营权流转 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保险 公共图书馆治理 借鉴 住房问题 代际交叠模型 人的尊严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

社会保障水平经济效应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质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对经济效应的影响,旨在强调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向全体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

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民生活的质量和社会的稳定性。

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效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政府财政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这些支出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支付,以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的投入。

这些支出不仅直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会对政府的财政政策产生影响。

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可以缓解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从而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以促进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提高医疗保险水平可以使人们更愿意花钱看病就医,从而带动医疗消费的增长。

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劳动力的流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分析具体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会增加,同时社会公平感和经济增长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例如,根据某国统计数据,在过去十年中,该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0%上升到15%,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20%上升到25%,而同期该国经济增长率也从5%上升到8%。

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效应的影响不可小觑。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不仅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支出,还能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

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CSS值的社会保障水平实证分析

基于CSS值的社会保障水平实证分析

增长既要满足当今社会 的需要 ,又要 满足未来社会发展 的需求 , 是否适度并不取决于水 平的高低 , 而是要取决 于社会保障支 出与 国家生产力水平 以及各方面 的承受能力是否相适应。 这对于社会 保 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都具有重要 意义 。 对于社会 保 障 , 际上 还没 有 一个 统 一 的定 义 。 国 在我 国 , 陈 良瑾 教 授 将 其 定 义 为 “国 家 和社 会 , 过 国 民经 济 的分 通 配 和再 分 配 ,依 法对 社 会 成 员 的基 本 生 活权 利 予 以保 障 的 社 会 安 全制 度。” 侯文若教授认 为,社会保 障可理解为对贫者、 “ 弱者实行救助 , 使之享受 最低生活保障 , 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 能力 的劳动者实行生活保障。 以及对全体公 民普遍 实施福利措 施, 以保证社会福利增进 , 从而实现社会安定 , 并让每个 劳动者都 有社会安全感 的一种社会机制。” 国际劳工组 织将其概括为 , “ 社 会通过采取一系列公共措施 , 以保护其成 员免受 由于疾病 、 生育、 工伤、 失业、 伤残、 年老和死亡造成的停薪或收人大幅度减少 的经 济损失及社 会 贫 困 ,并 对其 成 员 提 供 医疗 照 顾 和 对 有 子 女 的家庭提供津贴。本文认为 , ” 社会保障是在一定社会条件和供给 力可 以满足的条件下 ,社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弱势群 体进 行救 助, 对公民实行福利 , 以实现社会安定发展 , 使公 民具有安全感的
22 g . o s值 分析 221 建模 . .

依据经济决定分配 、 分配决定社会保障水平 的逻辑定式 , 我 们做如下假设 : 社会保障水平 的发展单方 面受 经济 因素决定② ① 政府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的态度是理性的 , 即在经济允许 的条件 下, 将健康地发展社会保障 ; ③社会保障事业 的发展完全 服从经 济学分配理论 中的消费与积累的比例关系。 基于以上判识及假设 , 社会保障水 平增 长与经济发展 的适应 性关系有 :

清华大学《社会保障学》第04章社会保障水平

清华大学《社会保障学》第04章社会保障水平

(三)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与下限值分析 三 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与下限值分析
既然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着一个适度区域,那么就意味着社会保 障水平存在着上限与下限。 1.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分析 . 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的分析以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期为条件计算。我 们前面已经分析出来,在未来老龄化高峰期,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 Q为34.88%,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H为75%,把Q和H代入公式 ,得到:S = Sa / G =Sa / W×W/G=Q× H = 34.88%×75%= 26.16% 。即社会保障水平上限值为26.16%。
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的测定
一、“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的标准 适度”
社会保障水平既包含“量”的内容,又包含有“质”的特征,是“质 ”与“量”的统一。社会保障水平的“量”指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它反映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的“ 质”指它是否“适度”。 判断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 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 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 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 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就业和统一的劳动市场的形成等。 简而言之,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的判断标准,就是社会保障制度能 否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和基础上,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 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能实现自身运行的周期平衡,维持社会保障制度 的良性运转。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 源,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而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提供 的经济资源总量,由该国或地区的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 会保障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经 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它制约着社会保障制度及其水平;反过来,社会 保障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会影响经济规模与经 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政治、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对本国或本地区社会保障制 度的发展及社会保障水平产生影响。例如,西方国家多党竞争的政治 制度,使各党派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而承诺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不 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保障水平攀升的“登台阶”效应。 社会结构对社会保障水平亦会产生影响。这可以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 度得到验证。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造成了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的分割和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较大差异。

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性原理研究

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性原理研究
较 早 的 当属 穆 怀 中教 授 。 怀 中( 9 6) 穆 1 9 提
= + /【 + /】 1 以 3】 3 +…+ / x + 3

统计分析 ”保 障水平 ;二是含住宅投资 的 保 障水平 , “ 称 中口径统计分析 ”保障水
平;三是含住宅投 资和价 格补贴的保障水 平 ,称 “ 口径统计分 析”保 障水平。由 大 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不断深入 , 福利分 房制度 已经退 出历史舞 台, 因此 “ 口径 、 大 中口径 ”的统 计 口径也不再适 用。为了保
度 性 的 原 理 进 行 了论 证 。
Z +. ~ 3 ・ j m= , j :十 ・+| — ・
1= 卜lI , -2X卜2+ ・・ s , ・+ X
其中
【 = l 2 z , , +
+ ・ , t+ ” ・ Y
+。 f ,式 中 ,
=口+q l il l J Z, +a +…
, r

在分布滞后模型 中,回归系数 / 称 为 3
出了一 国社 会保障 适度水平 的测算模型 , 为比较 国与国之间、地 区与地 区之 间的社 会保 障水平提供 了依据。马会 ( 0 7) 2 0 对
短期乘数或既期乘数 ,它表 示解 释变量 + 变化一个单位对同期被解释变量 】 , 产生 的 影响。 . / ,3 ,/ ,…称为延迟乘数或 3 动态乘数 ,因为它们是测度以前不 同时期 变化一个单位对 y 的滞后影响。
解释变量不再是 ,而是 的线性组合 Z , 多重共线性将 因此而明显减弱。显然 ,只 要随机 误差项 满足线性 回归模型 的假 定 , 就可 以用 OL S估计得到 a a,…a , 的估
屈) { 1+“0 + + 0 =d +“O 1 … )

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

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

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北京市政府为保障市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公平和民生福祉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障制度。

下面将从各个方面详细介绍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民健康保障,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

该制度由政府主导,采取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多学科综合保障模式,将居民纳入统一管理,实现参保人员享受相对公平和可持续的医疗保障。

二、养老保险制度:三、失业保险制度:北京市失业保险制度是指为实现就业优先、防止和减轻失业人员就业困难而建立的一套保障制度。

该制度通过建立失业保险基金,为失业人员提供一定时期的失业救济金,帮助他们渡过失业难关,并提供培训和再就业指导等服务。

四、工伤保险制度:北京市工伤保险制度是为保障职工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或患职业病时的合法权益而建立的制度。

该制度通过建立工伤保险基金,为受伤职工提供一定的医疗和经济补偿,同时推动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

五、生育保险制度:北京市生育保险制度是为保障妇女的生育权益和提高生育率而建立的制度。

该制度通过建立生育保险基金,为参保妇女提供生育津贴和产前、产后医疗费用报销的服务,鼓励妇女顺利生育,并提供相关保健指导。

可以看出,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是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为市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旨在保障市民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公平和福祉水平。

然而,目前北京市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保障不平衡、待遇标准不够统一等。

因此,北京市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确保市民享受到更加充分和优质的社会保障服务。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可行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可行性

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与可行性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为公民提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福利。

该制度的目标旨在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行性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是指该制度对所有公民平等地提供福利保障,并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福利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公平性的不均衡。

在一些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广泛,福利水平较高,而在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狭窄,福利水平较低。

这种差异导致了社会保障福利的不公平现象,使得一些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福利保障。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还受到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化待遇的影响。

例如,高收入人群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与低收入人群相比较低,导致了两者之间的福利待遇差异。

这种差异化待遇使得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应当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覆盖,并提高福利水平。

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分配机制,确保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异得到合理调整,实现社会保障福利的真正公平。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是指该制度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得以落地并取得实效,且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依赖于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制度可行性的关键。

社会保障福利的提供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需要建立可靠的资金来源,如税收、社会保险费等,来满足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需求。

合理的资金来源是社会保障制度能否可行的重要因素。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还依赖于政府的管理和监管能力。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合规、福利的提供透明,并且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以保证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实证分析作者:张雅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24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北京市2001-2010年社会保障各项支出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北京的社会保障水平逐年增加;通过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算模型可知,北京现有社会保障水平存在不适度情况,历年来均未达到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依据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理论分析可知,北京社会保障水平发展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北京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但是其发展速度很快,北京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就此针对北京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健康发展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一、北京社会保障水平的基本理论分析(一)社会保障水平的界定社会保障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对于其概念的界定,有学者认为可以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额来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大多数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水平是相对水平的概念,是相对于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的,即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或地区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来衡量社会保障水平。

我同意后者的观点,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居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大小。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质与量统一的概念。

从量的角度出发,社会保障水平的具体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与国内或地方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内,经济水平越高,社会保障水平也就越高。

从“质”的角度出发,社会保障水平分为“适度”与“不适度”,具体测定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要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度,应达到既保障公民基本经济生活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第一部分内容,是从社会保障“量”的角度来讨论北京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

(二)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的界定若要准确衡量社会保障水平,就要求准确界定社会保障支出口径。

在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部分组成。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部分。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费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费用和财政中社会保障支出费用。

对于社会保险支出费用历年的统计口径都是一致的,就是各项保险基金支出的总和,财政中对社会保障支出的界定以2007年为界限前后年份有不同。

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对财政科目设置的解释可知,2006年及以前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三部分。

2007年施行新的财政科目,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仅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单独一项了。

(三)北京社会保障水平现状依据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北京历年社会保障支出与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得出北京市历年社会保障水平。

北京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从2001年的172.6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087.8亿元,总体涨幅约6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2.83%。

社会保障水平从2001年的4.66%增长至2010年的7.71%,总体涨幅约为1.7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87%。

北京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01年的3708.0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4113.6亿元,总体涨幅约为3.8倍,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6.06%。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增长是必然的,但是社会保障水平本身具有刚性,不会随经济发展或滞后而大起大落,所以其表现在总体涨幅和年均增长率两方面都比较弱。

上述数据表明,北京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远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说明北京市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无法满足急剧增加的社会保障支出需求。

整理并计算北京历年来社会保障各分项支出占社会保障总支出的比重,分析可得社会保障支出需求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快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原因可归结如下:1.老龄化加速的客观要求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的大部分比重,而老龄化社会是我国目前的基本社会形态并有加剧的趋势,据披露,截至2010年底,北京市全市户籍总人口1257.8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5万,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8.7%,远高于全国老龄水平13.26%。

所以社会保障水平压力主要来源还是持续增长的基本养老保险支出需求。

2.社保体系日趋完善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需求也随之提高。

从统计年鉴数据可知,2001-2004年生育保险支出是缺失的,从2005年开始逐年增加对其保障支出。

这正是政府日益重视民生问题,致力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成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项目的建设,不断提高各保障项目的支付水平,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北京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算及分析第一部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很快,但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还需进一步讨论。

本部分内容就是依据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算模型来测算北京市的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水平区间,并与现实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一)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标准的界定有学者将社会保障比喻为铁轨,将市场经济比喻成列车,没有铁轨的延伸,列车就难以行进,这是要说明社会保障与市场经济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社会保障水平这一“方向”和“坡度”的明确研究设计,社会保障这一铁轨也难以铺设。

这是说明,若要使社会保障体系正常运行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保障在适度水平上发展。

如果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政府的财政负担会加大,企业的经济成本升高,并且滋生劳动惰性,影响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如果保障水平过低,又会导致社会问题,影响稳定性,社会保障水平保持怎样的一个度才算合理。

这就要从社会保障水平“质”的角度出发,衡量其“适度”与否,具体测定标准是社会保障支出要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度,应达到既满足公民基本经济生活的保障,又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通俗来讲就是,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是可以同时实现公平与效益的保障水平。

保障与激励相统一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原则。

(二)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算模型对于北京市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区间的测算,主要依据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代入北京市的具体数据得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上下限模型如下:其中,S(SSL的简写)代表社会保障水平;Oa代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Z代表失业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J代表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则是社会救济、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

依据国际经验和中国已采取的保障政策,失业保障支出比重系数Z一般在1%-1.5%左右,下限选1%为宜;工伤生育保障系数J一般在0.016%-1.5%左右,下限选0.016%为宜;社会救助、福利、优抚支出比重系数M 一般在1%-1.5%左右,下限选1%为宜。

依据国际经验表明,养老保险支出在社会保障支出中占比重最大,并且伴随全球老龄化趋势,这项费用支出将会越来越大,同时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也随之加剧,成为总医疗费用支出的核心。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以不超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限度。

(三)北京适度社会保障水平区间分布及结论依据公式(1-1)和公式(1-2)计算得表1。

说明:①老年人口统计口径有多种方法,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或者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为老年人口,我国政府规定的退休年年龄是男60岁、女55岁,这里Oa的统计口径以后者为标准。

②“S实际”是指北京市实际的社会保障水平。

1.北京适度社会保障水平区间分布表1反映北京市2001-2010年期间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分布于12.39%-13.29%之间,上限值分布在14.25%-15.15%之间。

上限值之差和下限值之差保持在1.86%。

从2001-2010年北京市社会保障水平与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上下限值比较可得,实际社会保障水平明显不适度,并且与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下限相差较大。

2001-2008年期间,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下限值是社会保障实际水平值的两倍多,2001年呈现最高值,为2.7倍左右。

可预想,北京市社会保障水平适度发展任重而道远。

但是还应看到的是,现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和适度社会保障水平下限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到2009年和2010年两者之间的倍数降到2倍以下,分别是1.9倍和1.7倍。

说明北京市社会保障水平也是朝着适度标准的方向发展的。

2.北京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的原因分析现有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核心问题是人口老龄化按照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认为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北京早在199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27%,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提早了13年。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老年人口将以年均17万的数量增长,预计2015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40万,老龄化的压力给北京城市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2)根本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依据统计年鉴的数据整理计算可知,北京市从2001年至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年均增长率约为23%,但是北京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为14%。

经济发展速度显然滞后于社会保障支出需求的增长速度。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社会保障水平的根本因素。

(3)关键问题是财政扶持力度通过计算财政中社会保障支出占总的财政支出的比重可知,2001-2010年这一比重分布在6.79%-9.77%,不到10%,并且自2004年开始有逐年减小的趋势。

社会保障涉及民生,属于市场调节失灵的部分,需要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市场调节辅助来共同维护,所以政府必须发挥其职能,加大对社会保障支出力度,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三、北京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分析(一)北京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依据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剩余价值是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物质基础。

而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其增长又是剩余价值的直接体现,因而可以理解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物质基础。

因此,依据经济决定分配,分配决定社会保障水平的思维定式,设定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表示如下:(1-3)其中,RSSL为社会保障水平(SSL)增长率,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反映,也可用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替代;RGDP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反映,也可用GDP增长率替代;CSS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映程度。

代入北京市具体数据可得表2。

如表2所示,2001-2010年北京市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分布在15.98%-37.66%之间,GDP 增长率分布在9.34%-20.49%之间,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明显大于GDP增长率。

但是二者的起伏、趋势是一致的,说明社会保障支出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