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故事-现实主义的寓意-现实主义的意思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故事-现实主义的寓意-现实主义的意思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故事-现实主义的寓意-现实主
义的意思
【成语】现实主义
【拼音】xiàn shí zhǔ yì
【简拼】xszy
【反义词】理想主义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成语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虽可能有张伯伦一类的迁就所谓‘既成事实’的‘现实主义’的调头出现,但主要的国际势力将变到进一步地援助中国。


【成语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例子】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1章:“金俊山抱着现实主义态度说。


【英文翻译】realism
【产生年代】现代
【常用程度】常用
1。

现实主义最新PPT课件

现实主义最新PPT课件

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策略
个性化特征
通过外貌、语言、行为等方式,刻画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
典型性代表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作为主角,体现某一类人的共同特征和命 运。
形象对比
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形象对比,突出各自的特点和差异,增强作 品的表现力。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 受力。
素材整理
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分类、 筛选、整合,形成有条理 的素材库。
提炼主题,构建情节框架
确定主题
从生活中发现具有普遍意 义或独特价值的问题或现 象,作为作品的主题。
构建情节
根据主题需要,设计合理 的故事情节和发展脉络, 使作品内容紧凑、有序。
设定背景
结合生活实际,为作品设 定符合主题要求的时代背 景、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
引导社会舆论
现实主义作品在社会舆论引导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引发广泛的 社会讨论和共鸣。
对人性本质和道德观念探讨
1 2 3
揭示人性多面性
现实主义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揭示人性的复 杂性和多面性,使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 人。
引发道德思考
现实主义作品常常涉及道德问题,引发人们对道 德观念的思考和讨论,有助于提升社会的道德水 平。
氛围营造
现实主义作家善于运用各种文学手法来营造特定的氛围,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地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情节安排与结构布局策略
情节安排
现实主义文学的情节安排往往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来展现人物 性格和命运变化。
结构布局
现实主义作家在结构布局上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力求使作品的各个部分相互呼 应、有机统一。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社会历史现象做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同时还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关注人生,刻画了一批浮雕般的人物性格。

第四,现实主义文学全面革新了文学创作的叙事模式,构建了恢宏的叙事小说。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一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第二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第三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第四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在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到创作的首位,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为了使创作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现实主义作家反对在作品中显示“自我”,而要让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

在写作题材上,浪漫主义文学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追求异国情调,并且寄情山水,赞美大自然,借大自然的美来暗喻现实的丑陋;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社会历史现象做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同时还深刻地展示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物、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表现人的异化现象,寻求人的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文学体裁上:浪漫主义作品往往热情奔放,抒情色彩浓厚,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丰硕,其中又以抒情诗最多;现实主义文学关注人生,刻画浮雕般的人物性格,在文学体裁上叙事文学为主。

现实主义的介绍

现实主义的介绍

现实主义学派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二战的反思中逐渐形成的。

它形成于1930s发展于1940s,到五六十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

卡尔《二十年危机》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成熟,并全面奠定了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

现实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所谓的“权力政治论”,其基本假定是:A国际关系的实质是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

权力,特别是军事权力,是国际关系的最根本因素,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普世道德没有意义。

权力不仅是国家生存的手段,而且成为国际关系的目的和国家本身的目的。

B 民族国家是国际关系最重要的行为体。

现实主义关于国家的三个假定:国家中心说、单一国家说、理性国家说C 国际体系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重要因素。

D 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国家的生存和安全,因此在国际问题的排序中,国家安全通常处于最高位置,军事和相关的政治问题支配着世界政治,而经济和社会问题是次要的E 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突出特点。

F 人性本恶,人不能通过教育和智慧来解决人性恶的问题G 冲突是国际政治的根本特征,冲突源于人追求权力的本性,合作是有限的,脆弱的不可靠的。

H 维护国家和平的最好办法是均势。

在现实主义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概念。

以权力界定利益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对西方国家外交实践和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二战后,现实主义理论逐步成为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理论,成为东西方冷战的诱因之一,也是加剧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从而结束冷战的因素,它在美国外交史上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

现实主义最大的理论困境时,它只能通过背离自身的理论假定来弥补自身理论的不足,过分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性力量,忽视了国内因素的作用。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一、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概述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艺术领域,根据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来创作,以真实的方式和形象描绘世界,把现实中的事物和情况,精准的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并用既准确又真实的方式,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情节,努力将现实世界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为现实主义。

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特点
1、灵活多样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不仅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特征描
绘出来,而且能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去表现,使描绘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和接受。

2、平实自然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强调“平实”和“自然”,使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加真实可信,甚至使人有一种进入到文学作品中,参与到故事中的错觉。

3、重现细节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强调细节,力求描绘出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的景象,重现细节,以一切真实的形象诉说真实的人物、故事和情节。

三、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发展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发展始于18世纪,当时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的创作以情节真实、人物描绘精准、语言准确、从而更加逼近事物本身的属性,以超越以往文学创作的审美概念。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在不断演变,从描绘一种特定时代背景的文学艺术,到把一个综合的社会形象阐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发展史还在不断发展中,不断探索出更加真实、更加多样的文学作品。

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是一种把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准确而真实的表现出来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能够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特征描绘出来,而且能够用详细而真实的方式,来描写生活中的情节,以精准反映现实生活。

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得到了更加多元的表现形式,也有助于文学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吸引力。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也称写实主义.从技巧、技法上讲是写实主义,从意识形态和观念上讲是现实主义。

什么叫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应该是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

从具体技法上讲是要求写实的,是写实主义而不是抽象主义。

现实主义范围有多大?有没有边界?20世纪50年代法国的新现实主义文学家、艺术家就提出过无边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无边的,即从观念上、从表意形态上讲可以是无边的,这一提法扩充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

现实主义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法国库尔贝是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之一,之前的卡拉瓦乔和伦勃朗的作品里也包含了很多现实主义意义。

“现实主义”是一个外来词语。

从艺术史角度看,它特指19世纪后期以库尔贝为代表的一种艺术运动。

这一艺术运动为欧洲近代文化观念转变所催生,针对被当时艺术家(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者)普遍尊崇的“理想主义”而提出,主张艺术以“准确而详尽”的形式关注当代社会生活,表现社会问题与底层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

虽然现实主义运动被艺术史家解释为印象主义与表现主义道路的开拓者,但它扭转了西方艺术的感情风向,给画家这一职业增添了社会良知色彩,这使它成为不可忽略、不可代替的一种艺术传统。

现实主义重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认为主观想象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现实生活。

但是作为艺术的绘画创作不可能没有主观因素,不可能排除想象,表现当代生活的创造不可能自外于传统。

所以,现实主义之路是一条不断出现矛盾与不断试图解决矛盾之路。

在艺术史研究之外,除了明确限定的现实主义历史概念之外,人们觉得早在库尔贝和尚弗勒里之前,有许多艺术家就在运用相同或者相似的理念、形式从事绘画创作。

文学概论 现实主义

文学概论 现实主义

• ②追求细节的准确真实。 • 《孔乙己》: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 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 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 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 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 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 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 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 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 “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 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 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 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 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 “谁 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 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 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 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 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现实主义文学真实性与文学接受 • 1)使读者忘却了艺术和 现实的界限,拉近了文学 和现实的距离。 • 2)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再 体验、再认识,让读者对 生活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 解。
2、作家创作态度的“客观性”
• “客观性”指作家必须忠于生活本身,不把自己的主观态度强加于 生活对象,不粉饰生活,不掩盖矛盾。 • “客观性”是实现“真实性”的条件和前提,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内 在规定。 • 现实主义文学的客观性使得其不同于宣泄作者情感的浪漫主义文学, 也不同于那种只会一味地歌功颂德、粉饰现实的御用文学。 • 现实主义诗歌: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坚不说一句话,/背上 的 压 力 往 肉 里 扣 , / 它 把 头 沉 重 地 垂 下 !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臧克家《老马》) • 浪漫主义诗歌: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 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 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 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 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 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社会中艺术创作和文学创作的一种思想倾向和创作方法。

它强调艺术家和作家应该以现实为基础,真实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面貌、生活和矛盾,表达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追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要求作品具有社会性、真实性、人民性和时代性,通过描绘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正面形象和斗争历程,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前进方向,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巩固。

这一思想倾向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对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六讲:现实主义

第六讲:现实主义

3、存在主义思想
• 人的实在
• 他人的存在 • 身体 • 与他人的相处
• 存在先于本质 • 他人就是地狱
4. 海德格尔
• 被遗忘的存在 • 作为在世界中存在的此在 • 作为操心的此在
5、让-保罗·萨特 保罗 萨特
• 坏的信仰 人的意识
思考题
• 1. 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异同何在? 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异同何在? • 2.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2.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自然主义者注定是悲观的吗? • 3.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还是悲观 3.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 存在主义是一种乐观的 的人生观? 的人生观?
2.自然主义 2.自然主义
• 社会和自然相似 • 包括社会现象在内的一切现象,都服从于一些 包括社会现象在内的一切现象, 不变的自然规律” “不变的自然规律”。 •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作为创 自然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种倾向。 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 作方法,自然主义一方面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 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 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另一方面轻视现实主义 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 对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而追求绝对的客观性, 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 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 象作记录式的写照, 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 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 • 在文学艺术上,以“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在文学艺术上, 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摹仿” 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 作为出发点的自然主义创作倾向,是同现实主义 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创作倾向一样源远流长的。 • 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具有现代含义的文艺流 但作为一个比较自觉的、 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 派,自然主义则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在法 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 国兴起,然后波及欧洲一些国家,并影响到文化 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和艺术的许多部门。

现实主义者是什么意思

现实主义者是什么意思

现实主义者通常是指国际关系学中现实主义学派的支持者。

现实主义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包含了各种现实主义者理论和观点借以产生、发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范式。

现实主义首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哲学传统和世界观。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是建立在它对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的悲观主义认识基础上的。

现实主义者把历史看作是循环的而不是进步的,他们对于人类是否有能力克服反复出现的冲突,建立持久的合作与和平深表怀疑。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现实主义文学(Realism)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学流派,尤其在法国得到广泛发展。

它对话剧、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客观描述的文学创作方法。

它强调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揭示,并且注重通过其作品展现普通人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环境,以及他们在其中的处境和命运。

以下是一些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1. 真实性(Verisimilitude):现实主义文学强调作品的真实性,它追求创作物与现实世界的相似之处,使读者对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人物和环境感到真实可信。

2. 触角文学(Naturalist literature):触角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种演变形式,它进一步拓宽了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触角文学强调对环境、遗传和社会因素对人性的影响,描绘了生存条件恶劣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3. 社会批判(Social critique):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批判和揭示。

通过反映社会不公正、阶级分化和压迫等问题,现实主义作品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 叙述者(Narrator):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叙述者通常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呈现故事,以客观、中立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的事件和人物。

5. 主观准则(Subjective criterion):与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不同,现实主义文学更加注重客观准则,即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

现实主义文学试图通过客观的描写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构现实世界。

6.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这是现实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张个体的行为和性格是由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它强调社会和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塑造作用,以揭示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对人的命运的影响。

7. 古罗马演说家(Roman orators):这个术语用来描述现实主义作家试图通过描绘现实生活来改变社会。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风平浪静的大海、陡峭的山崖在阳光照射下,放射着绚 丽豪华的壮美气质,这正是库尔贝精神气质的再现。
冬天
2、 巴比松画派

以风景画为主的巴比松派的出现,是在复辟时代末期和七月革命初期, 波旁王朝的腐化和政治空气的低压之际。一些画家希图通过自然风光 的描绘,寄托他们民族的情感和向往自由的理想,而巴黎郊外白露附 近有个巴比松小村,有一群画家常常到那里写生,甚或住在那里画画, 人们即称这群画家为巴比松派。 由于受其它传统的影响,产生不少受它影响的画家。巴比松的重要性, 不仅在于它以新的精神开辟了法国民族风景画的道路,而且成为后来 印象派风景画的直接的先导。面对自然写生,并极力追求光与色的效 果。在绘画艺术中,色彩对情绪的影响,以及色彩美给人愉悦的感受, 是十分强大的。而大自然的美所提供给人的色彩感受,又是极为丰富 的。所以印象派在色彩上的创造,是一项有益的革新,尤其是在风景 画中,他们扩大了视觉感受的领域,从而丰富和推进了现实主义的表 现力。
鹦鹉与女人
《 雷 雨 后 的 峭 壁 》

在这幅描绘海边断崖的海景画中,库尔贝运用挺拔的线 条与坚硬的块面,塑造了刚劲有力的断崖峭壁,大有男 子汉的阳刚之气。 画中色彩的丰富变化和明亮度的提高所构成的纯形式魅 力,是他早期作品所无法比拟的。其粗犷的大刀阔斧的 “库尔贝式”刮刀笔触,使画面形象简洁而充满了力度 感,以致于使人感觉到它们铿锵有声。正是这些使莫奈 等年轻的印象派画家十分钦慕赞叹,并在自己的作品中 也尝试用“库尔贝式”的画法。
《浴女》
画家在这里表现出现 实主义绘画的理想与精神。 两个浴女,犹如舞蹈造型 一样,互相呼应。一个正 待入浴的少女,以背面形 象展示出健康丰满的躯体, 讴歌了旺盛的生命力与健 康之美;另一着衣妇女, 则显示出劳动带来的喜悦, 正待脱衣入浴。浓密的丛 林与两位浴女在光影、明 暗、冷暖上都形成对比, 高大、健美的裸体浴女正 处于视点的中心位置。严 谨的造型技巧与绘画表现 力,显示了现实主义绘画 语言的魅力。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是一种文学流派,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描绘真实生活、塑造积极形象、弘扬正义风尚,以达到教育人民、推进社会进步的目的。

该文学流派强调创作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符合,反对虚无主义、超验主义和抽象艺术,呼吁艺术家要站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革命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揭示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它强调艺术作品必须具有写实性、真实性和可信度,并且要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剖析,从人物、情节和环境等多方面描绘生活的真实面貌。

现实主义文学旨在通过以真实为基础的艺术表现,揭示社会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现实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对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福楼拜居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小说家,莫泊桑曾 拜他为师。于1821年12月12日出生在卢昂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家庭。其作品反映了1848-1871年间法国的时代风 貌,揭露了丑恶鄙俗的资产阶级社会。
从小生活在医院环境,培养了福楼拜的实验主义倾向,使他注意对事物进行缜密观察,而与宗教格格不入。 他与青年哲学家普瓦特万很早就结成了亲密的友谊,普瓦特万的悲观主义思想和唯美主义观点对福楼拜有相当影 响。福楼拜思想上还有着斯宾诺莎无神论思想的明显影响。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形态的剧变,使人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本主义在欧洲各国 不同程度的发展,使人们头脑中物质利益观念不断加强,金钱成了衡量人的主要的或唯一的尺度,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人在挣脱封建束缚从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后,又在物质财富面前丧失精神的、心理的以 及人格的自由。在热衷于创造物质财富并依赖于物质财富的生存环境中,人对人的压迫与剥削以新的形态表现出 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恶化。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作品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 形象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观众如入其境。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 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 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保留在日常生活中。
现实告诉人们,启蒙主义者所宣示的“价值”,和浪漫主义者所追求的“理想”并未实现,人们需要以一种 新的冷静的眼光重新看待现实并思考自己的命运,寻求改善自己生存处境的方法。于是,追求客观冷静分析解剖 现实的社会心理和风气随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创作上,就是他们摒弃浪漫主义的主观想象和抒情,通过对社会现 实作如实细致的描绘,揭露社会的黑暗,展示在物质与金钱挤压下的人的各种心态,并倡导社会改良。反映在读 者方面,这样的文学也刚好满足了特定社会条件下读者的审美心理,从而受到欢迎。写实性和批判性很强的现实 主义文学思潮由此应运而生。

存在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存在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存在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差异是什么?
近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在这个问题上,形
成了存在主义和现实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潮。

那么,存在主义和
现实主义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存在主义的自我关注与现实主义的客观性
存在主义关注个人精神、存在和意义,认为人生是自由的、意义不确
定的,强调个体的自我关注和思想独立。

相反,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实
事求是、客观呈现现实和事实,不涉及太多的主观想象,强调客观性。

二、存在主义的超越感与现实主义的接纳感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存在具有一种本质属性,要通过自我的超越与爱的
奉献来实现人生的意义。

而现实主义则更注重对现实的接纳和尊重,
追求的是一种现实与实用的生存方式。

三、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与现实主义的理性
存在主义重视非理性和情感,认为生命中的美好事物是无法通过唯理
性得到。

而现实主义则更注重理性和科学,认为透过现实主义的分析
和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

结语:
存在主义与现实主义在哲学思想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存在主义体现的是对人的情感深度的思考,现实主义则是充满现实理性的哲学思想。

也许,两种哲学思潮并不是对立的,它们可以融合在一起,以更广阔的眼界,寻找更为真实、全面的人生体验。

9条现实主义哲学

9条现实主义哲学

9条现实主义哲学现实主义哲学:九条核心原则与人生智慧现实主义哲学是一种关注现实生活、强调实际经验和理性思考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人类应该面对现实,通过努力和智慧去改善生活,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以下是九条现实主义哲学的核心原则,这些原则对于我们理解现实主义哲学以及指导我们的生活和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事求是现实主义哲学的首要原则是实事求是。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认真对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不过度理想化或逃避现实。

只有真正了解现实,我们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和解决问题。

二、经验主义现实主义哲学强调经验的重要性。

经验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智慧的主要途径,通过不断积累和实践经验,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和自己。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经验的积累和运用,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理性思考现实主义哲学倡导理性思考。

理性是人类的一种重要能力,它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理性思考,我们可以避免盲目和冲动,以更成熟、更全面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关注现实利益现实主义哲学认为,人们应该关注现实利益。

这并不意味着追求物质利益,而是要关注那些真正对我们生活有益的事物。

通过努力工作和理性决策,我们可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五、重视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实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因此,我们应该勇于实践,不断尝试和探索,积累经验,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六、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现实主义哲学的核心特征之一。

它要求我们对各种观点和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估,不盲目接受或拒绝。

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避免被误导或蒙蔽。

七、强调社会责任现实主义哲学认为个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义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我们可以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八、注重个人成长与发展个人成长与发展是现实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

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

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
现实主义是一种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文学、艺术风格。

它强调描绘现实世界的客观真实,反映人类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具有现实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直观性。

现实主义强调生动、具体、真实的形式表现。

作品中对具体事物的描写和再现,会让观众或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通过一种现实而有力的形式,把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灌输给人们。

二是客观性。

现实主义强调尽可能客观地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尽量避免片面、主观的倾向和个人情感的干扰,让观众或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当时的社会、人物。

三是艺术性。

现实主义并不仅仅是对现实的描述,而是要把真实的生活变得有趣、有味道、有意义。

艺术品不仅要具有真实性、科学性和客观性,还要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观众或读者在享受美的同时,获得反思与启示。

四是社会意义。

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不会孤立地表达个人的情感或故事,而是将之置于时代和社会背景中,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作品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照亮时代,引导社会进步。

因此,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是一种具有很高指导意义和领导意义的文艺创作风格,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更是一种独具特色和深
入人心的艺术品味,值得倡导和推崇。

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所体现,促进了人们思想和文化的进步。

现代哲学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现代哲学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

现代哲学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现代哲学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它们对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价值观以及人生目标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本文将分别对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进行讨论,并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局限。

一、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强调以现实为基础,对世界进行客观和科学的观察和研究。

它认为真理存在于物质世界中,人类应该通过实证和经验来揭示真理,而不是通过信仰或幻想。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象、实际问题和经验事实,并试图通过科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现实主义者认为人类应该面对现实,并且通过理性思考和实践行动来改善社会。

他们坚信通过观察和实践,人类可以获得真实的知识和智慧,并将其应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现实主义所强调的理性和实用主义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现实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

它对于主观感受、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探讨相对较少,过度强调经验和实证导致忽视了人类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渴望。

此外,在应对复杂的伦理和道德问题时,现实主义可能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

二、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强调理念的力量和人类精神的追求。

它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或思想之中,人类通过思考和反思来把握真理,并通过实践将其实现于世界。

理想主义关注道德、哲学和宗教的问题,试图回答人生的意义及价值。

理想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目标应该是追求真善美,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和觉醒。

他们坚信人类的思想和理想可以引导社会进步,并促使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目标。

理想主义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理想主义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过分追求理念和精神世界可能会忽视现实问题,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想主义者常常陷入对现实妥协与抱怨的困境中,无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中的挑战和问题。

三、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在现代社会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可以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有益的哲学观点。

现实主义的科学方法和实证精神可以帮助理想主义者将其理念转化为可行的行动计划,而理想主义的追求和信念则赋予现实主义以意义和目标。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

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流派,它们在创作方式、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然而,在写作中,这两种流派的运用也可以相互借鉴,创造出更加独特和有趣的作品。

本文将探讨写作中的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并就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现实主义写作现实主义写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强调真实、准确和客观。

它追求对生活进行详细描写,通过具体的细节和形象来展现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人物关系等。

现实主义写作通常采用直观、客观、精细的描写手法,以使读者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在现实主义写作中,作者需要准确地观察生活,注意细节,重视真实感。

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往往有一种冷静和理性的氛围。

同时,现实主义写作也注重情节的连贯和时间顺序的合理安排,以使故事情节更加自然和流畅。

现实主义写作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也剖析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问题的本质。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和对人性的细腻描绘。

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审视社会。

二、超现实主义写作超现实主义写作是对现实的超越和扭曲,打破常规的逻辑和约束,追求非理性和幻想的创作方式。

它的特点是夸张、荒诞、离奇和异想天开。

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常常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通过对梦境、幻觉和无意识的描绘,展示出一个独特而离奇的艺术世界。

超现实主义写作中的场景和人物通常是不真实和离奇的,常常涉及到幻想、梦境和超自然的元素。

它不拘泥于现实生活的常规和规则,追求突破现实的束缚,展现出想象力的无限和无拘无束的创作力。

超现实主义写作的目的是通过对非现实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的创造,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感官体验。

它希望通过对奇异和离经叛道的情节和形象的表现,探寻现实世界之外的可能性和更深层次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写作常常具有隐喻、象征和哲理性的特点,读者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解读作品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30年代”电影与新现实主义的传承关系现实主义(realismo),是文学艺术上最常见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一般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

把它放在整个艺术电影史的进程中,现实主义这种反映原生态相对简单(就先锋派影片而言)的创作方法却并不想当然的一开始就处于优势地位。

究其原因,是由于欧洲——电影的发源地——贵族化传统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贵族们保守的思想传统促使电影无法向大众普及。

随着艺术电影道路的分流,代表大众的现实主义逐渐兴起,到40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兴盛一时。

这种电影美学风格的最终确立对于整个世界电影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电影最终冲破了贵族艺术的桎梏,而为底层大众而接受。

然而新现实主义的艺术美学特征并非意大利电影大师们的首创,早在十余年前的30年代,在遥远的中国,进步的电影工作者们已经创作出的一大批具有“新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品,并取得了很大的反响。

从整个世界电影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甚至走在了意大利电影的前面。

不仅如此,它与40年代兴起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作品又有着承前启后的关系,这之间美学风格的传承演变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现实主义影片的类型——关注对象的选择笼统的说现实主义,未免范围有些太大,简单的说,凡是世界上发生过或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应归入现实题材的范围,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现实是与真实分不开的。

现实题材,必须以真实为基础。

一件事,不管它发没发生过,起码要言之成理,使人信服,这才是真实。

由此,我们来看看二三十年代电影史上的种种现实题材,来说明为什么只有中国的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是血脉相承的艺术风格。

1.法国的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在法国诞生,似乎注定了这个美丽的国度将成为世界电影的中心,至今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电影仍然是世界电影家族中最重要的一员。

一位位大师们所建立起的电影美学规范是今天习影者不二的样本。

20年代的法国,先锋主义电影兴盛一时,饱含着试验精神与创新精神的电影艺术家,透过其深邃的思想,留给人无尽的回味。

而在30年代的现实主义浪潮中,他们用诗意的对话,引人入胜的视觉影像,深刻的哲理性与思辩性勾勒出一幅幅法兰西风景图。

诗意现实主义电影流派更新了“现实”观念,在影像中,“电影家并非重复或复制现实,哪怕仅从形式的表层来看”,换句话说电影不重外而重事物内在最具有特色的运动。

把握真实在于把握事物的本质。

诗意现实主义的代表有克莱尔、卡尔内、让·维果等等,但其真正的领袖当属让·雷诺阿。

巴赞说他的影像“从诸多方面预示着后来电影风格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演进”。

特别是让·雷诺阿对景深镜头的大量使用,充分体现了其场面调堵现实主义有着极大的不同。

但总的来说,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现实主义,但与中国电影相比,似乎又“现实”的不够彻底。

2.美国的好莱坞式现实主义当今美国电影是世界电影最强大的一极,代表着电影业最先进的科技含量与给人以最佳的视听享受。

就票房来说,也许所有其他国家电影的总和也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但在电影的艺术性和思辨性上说就远不如电影收入那般悦人耳目。

这样就在世界电影市场上形成两股截然不同电影潮流——以欧洲为代表的艺术电影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电影,这两股潮流各自发展,相得益彰。

美国是一个对世界电影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国家。

电影虽然发源于欧洲,但真正成型,还是美国人的功劳。

首先,美国电影先驱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了电影的叙事形态,使电影真正成为了一门艺术,摆脱了卢米埃尔时代原始的萌芽式的记录形态,人的智慧(主观功能)真正的运用到影片的创作过程中。

早在1903年,在鲍特的《火车大劫案》中,蒙太奇已被出色的运用;而到了格利菲斯时期(1915年前后),大场面的宏伟的史诗性的场面被导演熟练的驾驭,体现了格利菲斯自己的审美观。

他用多种手法重组时空关系(例如对平行蒙太奇的使用),构成了他的影像世界。

格利菲斯的影片除了对20年代苏联蒙太奇理论产生奠定了基础外,另一大贡献在于,它们产生于好莱坞形成之时,影片所产生的经验教训对好莱坞的制片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大批的财阀们发现电影有利可图(《一个国家的诞生》的大获成功),是一门赚钱的行当,乐意把资金投入电影业,形成了好莱坞的繁荣昌盛;另一方面,由于《党同伐异》“辉煌的失败”,导演中心制被制片人的专权所取代,大量用明星来招徕观众。

好莱坞体制就此逐步形成。

顺便提一句,《党同伐异》之所以失败,主要在于平行蒙太奇艺术超前于时代,远远的超出了当时观众的理解能力。

所以,以后的好莱坞电影均强调影片的观赏性,电影本质的两重性即商品与艺术品的统一被强制的偏向于商品一方。

好莱坞被人们称作“梦工厂”是很有道理的。

“梦”,说明好莱坞是一个善于造梦的场所,人们的理想、憧憬在好莱坞的银幕上都能美梦成真,在这儿,你可以是潇洒的牛仔、勇敢的警探、腰缠万贯的大佬,除了社会底层的穷苦人,你可以找到任何好的形象;“工厂”则形象的说明,好莱坞的影片就像是工厂中流水线上的商品,类型化的成批的给制造了出来,没有太多的思想内涵,且内容大同小异。

如此,好莱坞用好看的故事,好看的明星将观众笼络在一起。

重视戏剧化的外在冲突,而轻视或忽视人内在的心理解剖。

虽然绝大多数属于现实题材,但大多是梦中的现实,离真正的生活太远了。

3.苏联的夏伯阳式现实主义夏伯阳(现一般译为恰巴耶夫)是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导演的同名电影中的主人公,是国内战争时期一名骁勇善战的革命英雄。

这部作品被称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里程碑之作,上映后引起极大轰动。

很显然,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央高度政治集权的统治之下,文艺方针也必须完全服从于政治宣传的需要。

这对稳定全国局势,宣扬革命英雄传统是有必要的。

于是,大批描写英雄或伟人的革命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问世了。

这段时间,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扎尔赫依等导演的《波罗的海代表》(1937)、爱森斯坦导演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1938)、尤特凯维奇导演的《带枪的人》(1938)、罗姆导演的《列宁在十月》(1937)与《列宁在1918》(1939)等等。

这些作品大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苏联电影追求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使艺术家和现实密切结合起来,而且(这是最要紧的一点)使他直接参加整个国家建设工作的方法。

”(普多夫金)影片必须要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服务。

我国建国后从政治、经济以至于文化方针走的完全是苏联模式,就电影创作来说与苏联30年代极为类似,以弘扬爱国主义,继承革命英雄传统为主。

与苏联类似,“十七年”时期(1949—1966),也有大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品问世。

但这时期作品有些也有缺点,就是政治化倾向太重(与西方60年代末兴起的“政治电影”又不同),说教的感觉太重;人物性格刻画容易走向单一,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一棒子打死。

这主要是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影响,把世界观的因素和创作方法混同起来,结果限制了电影个性的发展。

单就电影创作来说,不是一个好现象。

但结合当时的国情,它又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纵观30年代各国现实主义,法国的现实主义注重影片的诗化与实验性的创新;美国的现实主义注重影片的戏剧化冲突和较高的娱乐性与观赏性;苏联的现实主义则注重影片的政治性和革命道德主义的宣扬。

那么,哪种现实主义真正的关系到了社会的主体阶层——中下阶层普通人的境遇了呢?在研究了各国30年代现实主义作品之后,我们会清晰的发现,只有中国的“30年代”现实主义电影与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有着最大的共通性。

中国与意大利相隔万里,如果主观臆断的说新现实主义大师们就是学习中国电影的话,似乎也有些绝对化。

但起码二者的产生有相似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而造成电影艺术风格的趋同性。

中国电影工作者历来重视现实主义影片的创作,那么,这种传统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现实主义的前夜——早期中国电影回顾(1930年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早期的影响拍摄与戏剧形式有着扯不断的联系(也许这一点对于卢米埃尔的纪实美学风格不适用,但是卢米埃尔觉想不到半个世纪后巴赞、克拉考尔会将其上升到照相本体性的理论高度,电影在卢米埃尔手里只是一个会纪录的高级玩偶),正当19世纪末乔治·梅里爱创造出“银幕戏剧”风靡欧洲几年后,万里之遥的北京丰泰茶馆里也上映着一出好戏——谭鑫培的《定军山》,只不过这种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形式第一次出现在幕布之上,早期中国电影“影戏”的称法也由此而来。

然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毕竟与戏剧有着本质的不同。

巴拉茨指出,无论从观看的空间、距离、角度,两者都有巨大不同,更何况电影是按照蒙太奇规律组接镜头而成。

如果按照戏剧美学的方法拍摄电影,必然会割断电影与现实的联系,造成创作上巨大的束缚。

这样,早期的中国电影先驱开始了一步步的探索,到二十年代初早期故事片的模式终于形成。

1922年,上海明星电影公司的成立是影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从此有了自己比较科学的电影拍摄运作机构。

因为,电影不仅是艺术,它首先是作为商品流通的。

旧中国的电影老板们在没有政府资金的支持情况下,想到的首先是影片如何尽快的卖出去,收回资金继续下一部片子的拍摄。

他们不会理会影片的艺术性,却更在乎观众的反响。

而影片的艺术性却是编导们在创造商业性影片的过程中处于职业的责任感揉合丰富的想象力与智慧而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偶然因素。

然而,这种偶然性的成败却决定了电影风格也就是对电影技巧的系统化运用的产生。

1923年,郑正秋、张石川编导的《孤儿救祖记》获得成功,它带来了制片业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电影商业娱乐价值和社会教育意义并重的通俗社会片的创作道路。

郑正秋说:“我们认为照中国现在的时代,(影片)实在不宜太深,不宜太高,应当替大多数人打算,不能单为极少数的知识阶级打算。

”中国电影人预见到中国“影戏”的取材是由社会大众的口味所决定的,要想与好莱坞电影抗衡,将观众带入中国电影院唯有拍摄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现实题材作品。

但是,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中国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大多并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新现实主义”,而更类似于好莱坞的普通叙事片。

中国的电影市场解放前大部分被美国的好莱坞影片所占领,在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环境下,倒使得大批的美国影片“及时的”涌入中国。

据个例子,一部片子在美国公映取得成功,几周后就可以在当时中国的“电影之都”上海的电影院里找到。

中国本土的民族影业若要与好莱坞竞争,必须摸清楚大众特别是是民众中的白领阶级与工人阶级欣赏趋向。

因为他们是电影产业最大的消费群,只有苦心揣摩风气,将他们抓住了,电影公司老板们才有可能赚的最大的利润,以供新影片的运转。

这样,中国电影人经过揣摩,将电影风格定位在拍摄以家庭伦理剧为主的通俗社会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