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1 从闪电谈起

合集下载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教案: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1 从闪电谈起一、教学内容1. 闪电的定义与分类2. 闪电的形成原因3. 闪电与天气的关系4. 防雷知识与技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基本概念,掌握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防雷知识与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难点:闪电的分类及防雷知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闪电视频,让学生观察闪电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闪电是如何形成的,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2. 知识讲解:(1)讲解闪电的定义与分类,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基本概念。

(2)解释闪电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闪电与天气的关系。

(3)介绍防雷知识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几个与闪电相关的例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闪电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闪电的定义与分类2. 闪电的形成原因3. 闪电与天气的关系4. 防雷知识与技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一下闪电的现象,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 列举几种防雷措施,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1.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它是由大气中的正负电荷相互作用产生的放电现象。

当正负电荷的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闪电。

2. 防雷措施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避雷针是通过将雷电引入地下,保护建筑物和人身安全;避雷带和避雷网则是通过引导雷电电流流入地下,减少雷电对建筑物的危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闪电视频、讲解知识、分析例题、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闪电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其与天气的关系。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 从闪电谈起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13.1 从闪电谈起

13.1 从闪电谈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电是什么||。

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活动1)1.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接触起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这时物体带静电||。

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凡是与玻璃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凡是与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的物体所带的电都是负电荷||。

那么丝绸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同学回答||。

3.带电体的性质: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

如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

问学生:为什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的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本节主要介绍雷电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包括云层带电、雷电的形成、电流的种类等。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常见的电现象,理解雷电的本质,并掌握电流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雷电的形成过程,知道云层带电现象;2. 掌握电流的分类,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特点;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雷电的形成过程,电流的分类及特点。

难点:云层带电现象的原理,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闪电演示仪、电流演示仪。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闪电视频,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的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云层带电现象,解释雷电形成的原理;(2)讲解电流的分类,直流电和交流电的特点;(3)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闪电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电现象的物理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电流分类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知识拓展:介绍一些与雷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极光、电磁波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雷电的形成过程;2. 电流的分类及特点;3. 闪电与电磁波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1. 描述雷电的形成过程,并用图示表示;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直流电和交流电应用实例;3. 分析一道关于电流的物理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创新思维;3. 针对学生的兴趣,提供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1从闪电谈起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1从闪电谈起

教案:13.1 从闪电谈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13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静电现象:电荷的产生、正负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雷电:雷电的形成、雷电的特点、避雷针的作用。

3. 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理、摩擦起电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掌握电荷的产生、正负电荷的定义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使学生了解雷电的形成、特点和避雷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3.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观察和理解,雷电的形成和避雷针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丝绸和毛皮、塑料棒和气球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闪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静电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电荷的产生、正负电荷的定义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 知识拓展:讲解雷电的形成、特点和避雷针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4. 实例分析: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实例。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静电现象,加深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6. 练习巩固: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电荷的产生正负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 雷电雷电的形成雷电的特点避雷针的作用3. 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原理摩擦起电的实例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个你身边的静电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阐述雷电的形成过程,以及避雷针是如何起到保护作用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视频、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静电现象、雷电的形成和摩擦起电的原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1节“从闪电谈起”,粤教沪版。内容包括闪电的形成、雷电的物理现象、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的利用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等基本电学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静电现象和雷电知识,主要包括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雷电的形成和雷电的物理现象。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同时也掌握了雷电现象的基本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答案:最终一个物体的电荷量为3C,另一个物体的电荷量为5C。因为电荷的总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是不变的,所以当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充电后,它们的电荷量之和仍然是8C。当它们接触后,一个物体的电荷量减少到0C,另一个物体的电荷量增加到8C。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静电现象和雷电知识的收获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静电现象和雷电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静电现象和雷电知识,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在这篇学案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从闪电谈起这一主题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导入、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学会防范闪电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关心生活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防范闪电的方法。

难点:闪电形成的过程,如何防范闪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闪电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画笔、实验器材。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播放闪电现象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闪电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讲解防范闪电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闪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闪电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小组合作:讨论如何防范闪电,提出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闪电的形成原因、特点和危害,防范闪电的方法。

2. 难点:闪电形成的过程,如何防范闪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导入的细节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来播放闪电现象的视频,因为这样可以直观地展示闪电的壮观景象,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导入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关注闪电的外观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普遍性。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闪电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后续的知识讲解打下基础。

13.1从闪电谈起课件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3.1从闪电谈起课件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4. [2023·镇江中考]如图所示,在科技节表演中,小林用PVC 塑料管隔空推起塑料细丝,使它不下落,已知塑料细丝带
负电荷,则PVC管( B )
A. 带正电荷
B. 带负电荷
C. 不带电
D. 无法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方法点睛:塑料细丝不下落,说明与PVC管间存在排斥 力,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PVC管带的电荷与塑料细丝 相同,都是负电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科学素质·科学精神]小明参观了科技馆后,一组静电实 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 幅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中A为放在绝缘支架上的 带正电的球体,B为绝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 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 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
9. [2023·泰安一模]如图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 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梳子与图中的 毛皮 摩擦最容

易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梳子带 负 (填“正”或“负”) 电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 [科学思维]有一天,张老师在课堂上拿出三个轻质小球, 分别标上甲、乙、丙,指出丙小球带负电,为了验证其 他两个小球是否带电,以及带何种电荷,他做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甲、乙相互吸引,乙、丙相互排斥,则 甲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带电,乙 带 负 (填“正”或“负”)电。
A. 金属球带正电,金属箔带负电 B. 两片金属箔都带负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C. 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D. 任何情况下,验电器都不能够检验出带电体所带
电荷的电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闪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2. 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3. 电荷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闪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理解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

2. 让学生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电荷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毛皮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闪电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闪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闪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通过实验演示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电荷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3.1 从闪电谈起闪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电荷守恒定律七、作业设计:1. 描述闪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解释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

2. 运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一个实际问题。

答案:1. 闪电的产生是由于大气中的正负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突然放电产生的。

放电现象包括电流的产生、雷声的产生等。

2. 静电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的电荷不平衡,导致物体带电。

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吸附、静电击穿等。

3. 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是恒定的,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闪电的产生和放电现象,引导学生了解静电的产生和静电现象,使学生掌握了电荷守恒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一些有关静电应用的题目,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从闪电谈起”。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静电现象的介绍、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避雷针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难点:避雷针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塑料棒、毛皮、金属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闪电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的静电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静电现象的介绍:教师讲解静电的产生、静电的消失等基本概念。

(2)摩擦起电的实质: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荷的转移。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讲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规律。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一些与静电现象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避雷针的原理:教师讲解避雷针的作用原理,让学生了解避雷针是如何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的。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静电现象、摩擦起电实质、电荷相互作用规律、避雷针原理。

七、作业设计1. 描述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理。

2. 简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3. 解释避雷针的作用原理,并讨论其在建筑物防雷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相应的辅导措施。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研究静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究避雷针的改进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13.1从闪电谈起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13.1从闪电谈起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13.1 从闪电谈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章的第1节,主要内容包括:1. 静电的产生:通过闪电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静电的产生原理,掌握正负电荷的定义。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 静电现象的应用: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闪电现象,了解静电的产生,掌握正负电荷的定义。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静电的产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静电现象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毛皮和橡胶棒)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闪电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闪电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对闪电有什么看法?闪电是由什么产生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闪电是由云层中的电荷产生的,正负电荷的定义,以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进行解释。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静电的问题,让学生当场解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 静电实验(10分钟)教师演示用毛皮和橡胶棒产生静电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的产生,并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3.1 从闪电谈起静电的产生正负电荷的定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七、作业设计1. 描述一下闪电现象,并说明闪电是由什么产生的。

2. 解释一下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答案:1. 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发生在雷暴天气中。

它是由云层中的电荷产生的,当正负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通过闪电放电,产生巨大的能量。

沪科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1 从闪电谈起

沪科粤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31 从闪电谈起

1、验电器
--- - - - - - -
3、电荷的中和
正、负电荷放在一起作用会相互抵消, 这种现象叫做中和。
三、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一)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 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 排斥的现象。
三、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二)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 靠近时,它们之间发生相互排斥 的现象。
五、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防护
应用
防护
避雷针
静电贴 静电释放器
应用
应用
应用
静电喷枪
辉光球
静电复印
六、课堂检测
1、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引桌面上的
碎纸屑,此现象说明( A )
A.摩擦能使塑料尺带电 B.桌面上的碎纸屑有磁性 C.摩擦使塑料尺有磁性 D.塑料尺是由电子组成的
2、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
B原子 我得到了两个电子!
二、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
1、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 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 电荷叫做负电荷;
二、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
摩擦起电的本质:电荷的转移。
自然界有且只有两种电荷。
+12
+8
二、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
请同学们戴上塑料手套操作!
--- - - - --
-+ + + ++
原理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闪电的形成 1、电量
第一次带电
两次带电
①定义:电荷的多少。
②符号:Q,单位:库仑(C)。
2、电荷的中和
2、电荷的中和 ++++++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 13.1 从闪电谈起(学习、上课课件)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  13.1 从闪电谈起(学习、上课课件)

感悟新知
知2-练
3. [中考·镇江] 如图所示,在科技节表演中,小林用PVC 塑料管隔空推起塑料细丝,使它不下落,已知塑料细丝 带负电荷,则 PVC 塑料管( B ) A. 带正电荷 B. 带负电荷 C. 不带电 D. 无法判断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验电器
知3-讲
1. 构造 如图2所示。 2. 用途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 工作原理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 使用方法 用待检验物体去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 3 [南昌期末]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 如图 1所示,已知丙带正电,则( ) A. 甲、乙均带正电 B. 甲、乙均带负电 C. 乙带正电,甲一定带负电 D. 乙带正电,甲可能不带电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判断物体的带电情况时,既要注意同种电荷相 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又要注意带电体可以吸引不 带电的轻小物体。 解析: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丙 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甲、乙相互吸引,说明甲带 负电或不带电。 答案:D
感悟新知
知3-练
(3)B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有__电__子____(填“正电 荷”或“电子”)通过金属棒从验电器__B_移__动__到__A___(填 “A移动到B”或“B移动到A”),使验电器B也带了 __正____电。
感悟新知
知3-练
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带正电的玻璃棒接 触验电器A的金属球时,金属箔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玻璃 棒上,故A的金属箔带正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后, B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了A上,故 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会 减小,而B的金属箔因为失去电子带正电使金属箔张开。
金属球,若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该物体带电。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13.1 从闪电谈起(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探究闪电的现象,让幼儿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闪电的现象,知道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闪电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四、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闪电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闪电的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探究闪电:让幼儿自由发表对闪电的看法,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闪电的特点。

3. 创作环节:分组进行创作,一组用画笔描绘闪电,另一组用彩泥塑造闪电。

4. 分享环节: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闪电的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并能够用语言描述闪电的特点。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闪电现象充满了好奇,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闪电的理解。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们在生活中观察自然现象,并用语言或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们亲身体验自然现象,增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了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学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闪电这一自然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闪电的产生原因和特点;2. 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产生原因和特点,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难点: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气球、塑料尺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闪电击中树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闪电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闪电的产生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闪电是一种自然现象。

3. 实验:进行静电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的产生原理。

4. 讨论:分组讨论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闪电的产生原因和特点,静电现象的基本原理。

难点: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闪电和静电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需要在课后加强实验操作的训练。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静电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医药等,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2. 讲解环节的深入浅出:在讲解闪电的产生原因和特点时,我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复杂的物理概念。

我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直观的图示,让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闪电的形成过程,例如将闪电比作电网过载时的“跳闸”现象。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3.1从闪电谈起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 13.1 从闪电谈起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设计了一次以“闪电”为主题的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闪电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从实践中学习”的理念,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让孩子们深入了解闪电。

思路是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观察闪电的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闪电的特点。

然后,我将向孩子们介绍闪电的基本知识,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探究闪电的产生和传播。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闪电的基本知识。

2.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闪电的基本知识和产生原理。

难点:闪电的传播过程和防雷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闪电演示仪、闪电图片、PPT、黑板、粉笔。

学具:记录本、画笔、彩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向孩子们展示闪电图片,让他们自由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闪电的特点。

2. 讲解:向孩子们介绍闪电的基本知识,包括闪电的产生、传播和防雷方法。

3. 实践活动: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使用闪电演示仪进行实验,观察闪电的产生和传播过程,并记录下来。

4. 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闪电的传播过程和防雷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闪电的基本知识和产生原理。

难点:闪电的传播过程和防雷知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掌握了闪电的基本知识和防雷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孩子对闪电的传播过程不够理解,需要我在下次活动中更加详细的讲解。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次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闪电,并记录下来。

还可以让孩子们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更多关于闪电的知识,进行分享和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闪电的产生原理:让孩子们了解闪电是如何产生的,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初中物理沪科粤教版九年级上册13.1 从闪电谈起

初中物理沪科粤教版九年级上册13.1 从闪电谈起
第十三章 探究简单电路
世界上打雷最多的地 方,有“世界雷都”的美 名。
加油站
退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3.1 从 闪 电 谈 起
加油站
退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电是什么?
摩擦起电
电相互作用
检验方法




加油站
退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探究
摩擦后的物体有什么特征
1、将圆珠笔的笔杆与头发摩擦靠 近纸屑
现象: 纸屑被吸引 2、将塑料直尺与毛衣摩擦后靠近纸 屑
加油站
退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加油站
退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小结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 A 原理 B 结构 C 使用方法
•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静电喷涂 静电植绒 静电除尘
避雷针
加油站
退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练习一
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 产生的结果是( ) A 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等量负电 B 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C 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D 两物体带等量负电
退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和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 相互靠近时的现象
电相互作用规律
相互吸引
加油站
退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电相互作用规律
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用“+ ”号表示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用“-”号表示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1 从闪电谈起 (共15张PPT)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13.1 从闪电谈起 (共15张PPT)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上午12时4分21.11.2200:04November 22, 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 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22日星期一12时4分24秒00: 04:2422 November 2021
研 究 表 明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
玻璃棒带 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 橡胶棒带 负电荷
1、当两根用丝绸 摩擦过的玻璃棒 相互靠近时
2、当两根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 相互靠近时
3、用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跟用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相互靠近时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可能产 生的结果是( AC )
A 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等量负电 B 一个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C 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D 两物体带等量负电













知 道 物 体 带



静 电 现 象 的 应 用 和 防 护
与上述实验中玻璃棒相 吸引的必与上述实验中 橡胶棒相排斥。
与上述实验中玻璃棒 相排斥的必与上述实 验中橡胶棒相吸引。

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3.1从闪电谈起精选练习含解析新版粤教沪版

第1节从闪电谈起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A、B、C三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A带正电,B带二倍于A的负电,C不带电。

先使B、C两金属球接触,分开后使A、B两金属球接触再分开,则三个验电器所带电荷情况分别是()A.B、C带负电,A带正电 B.A、C不带电,B带负电C.A、B不带电,C带负电 D.A带正电,B不带电,C带负电【答案】C【解析】B、C接触后,电子由B转移到C,使两个验电器B、C带等量的负电,因B带二倍于A 的电量,所以B上所带的负电和A上所带的正电荷数目相等,当A、B两金属球接触后,B上的电子转移到A上,使A、B成不带电状态,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用金属棒把带正电的验电器A与不带电的验电器B连起来,B验电器也带正电,这是因为()A.A中的正电荷转移到B中B.B中的质子转移到A中C.B中的电子转移到A中D.A中的电子转移到B中【答案】C【解析】A原来带正电,用金属棒将AB连接起来,连接的瞬间,B上带负电的电子转移到A上,使B带上正电荷,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

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B.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C.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D.摩擦产生了电荷,使甲乙带电【答案】D【解析】AB.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乙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

A、B将它们相互摩擦乙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甲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AB正确,AB不符合题意;C.分开后再让甲乙相互接触,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会相互吸引,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摩擦起电是电荷的转移,不是产生了电荷,故D错误,D符合题意。

故选D。

4.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灰尘的自然堆积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答案】D【解析】电视机工作时,由于电子运动到了屏幕上,而使屏幕带了电,而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把灰尘吸引到了屏幕上,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13.1从闪电谈起(解析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13.1从闪电谈起(解析版)

13.1 从闪电谈起一、单选题1.(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

则()A.物件一定带负电B.物件一定不带电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D.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答案】D【解析】A.由于涂料的电荷种类不知,故无法判断物件带何种电荷,故A不符合题意;B.因为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件可能带电,带与涂料相反的电荷,也可以不带电,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小液体相互排斥,故小液体肯定带电,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小液体相互排斥,故小液体肯定带同种电荷,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山西·中考真题)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

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答案】A【解析】A.塑料勺经过摩擦带了电,带电体吸引胡椒粉这样的轻小物体,故A正确;B.若塑料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电子,故B错误;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电荷发生了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D.摩擦起电不能说明物体是导体,塑料小勺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A。

3.(2022·甘肃武威·中考真题)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B.安全锤头部很尖,目的是使用时增大压力,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逃生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利用了大气压强D.梳头时头发翘起来,梳子和头发带同种电荷【答案】A【解析】A.自行车轮胎上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故A正确;B.安全锤做得很尖,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以产生较大的压强,压强大就很容易击碎玻璃让人们能安全逃生,故B错误;C.注射疫苗时,用针管把药液推入体内,是推力将药液压入人体内,故C错误;D.梳头时头发随塑料梳子飘起来是因为梳子和头发带上了异种电荷,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油罐车
油罐车开动后,油罐内的油和罐会摩擦生电, 如不及时导走,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放电 现象,很容易着火。油罐车后面拖一根链条 可以将电荷导入大地,免除危险。。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本课小结
认识电
检验电 应用
1、摩擦起电 2、电荷的种类 3、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 4、检验电荷的工具 5、静电利用和防止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实验表明,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 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尖端放电。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放电现象?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 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 毛衣时因摩擦 起电,发生放电现象 的缘故。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电脑将我们带入一个 丰富多彩的世界
电灯使南昌一江两岸的夜 晚变得绚丽多彩
现代家庭的厨房里,有多少电器呀
§13.1 从闪电谈起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动手做一做
用吸管或笔在纸巾或衣服上摩 擦几下,再将吸管或笔的一端 靠近泡沫、头发等微小物体,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一、电是什么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摩擦起电的实质
开始
+- ++- ++- ++- ++- ++- ++- +-
-++-
+-+-
-++-
+-+-
-++-
+-+-
+- +-
摩擦起电实际 上不是产生了 电,而是电子 在物体之间的 转移。摩擦后, 两物体带的是 等量的异种电 荷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活动3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 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那 么不同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一
样的吗?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两种电荷
正电荷
• 被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用 “+”表示
负电荷
•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用 “-”表示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活动
温馨提示 用摩擦过的两端相互靠近
● 摇动起电机手柄,当 转速逐渐增大时,你 看到了两个金属球之 间发生了什么现象?
现象:两球间发生火花放电。
原理:当起电盘转到起来后, 和电刷之间摩擦,使两个金 属球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当 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两 球间就会发生火花放电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闪电是怎样产生的?
云的移动,会和 空气摩擦,云层间也 会摩擦,都会产生且 累积大量的电荷。闪 电就是带异种电荷的 云层间,或带电的云 层和大地间的 一种瞬间大规模放电 现象。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验电器的构造:
金属杆
金属球 金属指针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演示
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 用验电器还能比较物体带电量的多少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自制验电器
塑料瓶一只, 金属丝一段,铝箔一块
并用它来检验摩擦过 的吸管,笔等物体的 带电情况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静电除尘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观察
带电体相互靠近时有什么现象?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结论
➢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 排 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 引

①相互排斥 ②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摩擦起电的实质
电子
-1 -1
+6 -1 -1
-1 -1
原子核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活动
观察摩擦说有了电荷。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想一想
● 经常使用的电扇扇叶上总是积灰的原因是?
由于空气与扇叶摩擦带电,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静静电电除尘 静电喷绘 静电植绒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静电除尘 静电喷绘 静电植绒 静电复印
南昌市育新学校 陈会菊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避雷针
原理:利用物体 尖端容易放电, 引导雷电向避 雷针放电,再 通过接地装置 将雷电流引入 大地,从而使 被保护物体免 遭雷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