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四观点态度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4 实践与认识对点题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生活与哲学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4 实践与认识对点题

实践与认识1.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②将节气智慧融入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中③顺应自然节律,实现了对自然的征服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材料反映了时间、雨水、农作物、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说明了①。

由题干中谷雨节气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活动,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并利用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因此②说法正确。

③中“征服”说法错误。

④错在“完整”一词上,认识具有无限性,不能说获得完整认识。

在对待“规律”这一问题上,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尊重规律,为人类造福,但不能改造规律、创造规律、消灭规律。

2.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

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

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

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自在联系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着听琴者的情感体验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①错误,琴乐是人为事物,对人心志的影响不是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夸大了琴音物理特性的作用,听琴者的情感体验受琴音本身的物理特性影响,更受弹奏者的艺术水平、弹奏的内容、欣赏者本身的经历和感受艺术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琴音对人的心态和情绪的影响不同,说明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③正确。

古琴制作和琴曲创作作为实践活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故具有社会历史性,④正确。

3.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①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体现了办事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强调要有怀疑和批判精神;④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化试题:专题十四_第27讲_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_含解析

【人民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化试题:专题十四_第27讲_专制下的启蒙和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_含解析

一、选择题1.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

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

“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解析: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他们不迷信于上帝,不反对宗教信仰,也不否定神创论,尊崇理性与科学,C项正确。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与题干材料“仍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不符,排除A项。

宗教改革者批判天主教会的专制权威,而非提倡理性,且仍然坚信神创论等基本教义,排除B 项。

进化论倡导者否定神创论,排除D项。

答案:C2.有思想家主张:“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

”这一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A.君主立宪B.天赋人权C.社会契约D.三权分立解析:社会契约指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与材料“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相符合,故C项正确。

答案:C3.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

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

“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

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 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解析: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还是要为政治服务,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可知,创造一个上帝的目的就是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散文阅读1从两个方面确定读懂散文的技法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四散文阅读1从两个方面确定读懂散文的技法课件

优质课件
1.关注标题,抓住由头 “标题”一般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 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文章往往由 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个事件(或人物)生发 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或事件,我们通 常称之为“由头”。抓住了散文的“由头”,也就把握住了抒 情议论的起点,就能帮助我们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优质课件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散文阅读
优质课件
学案1 从两个方面确定读懂散文的技法
优质课件
一、从散文的特点角度定读法 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是 指散文选材十分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组织材料、安排 结构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 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 地表达文章的主题。因此,我们阅读一篇散文,必须明白三个 问题,即“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
优质课件
4.由技及文巧分析 从近年高考散文阅读的命题看,对文章表达技巧的考查常 常与体味文章的意境、内涵密切相关。因此对文章表达技巧的 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技巧的使用层面,应该从技巧的表达效 果——文章的意境、文意的表达角度细加分析。
优质课件
[范文阅读示例]
[2015· 湖北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头脑中的旅行 彭 程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 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 相当的经济实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 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 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 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 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 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 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高三录播课程二〇〇六年简介湖南长郡卫星学校高三录播课程,由长郡中学各科骨干教师根据长郡高考复习教材《长郡e课堂》精心讲解并录制完成。

该课程总计一百二十四个专题225课时,其中政治十一个专题23课时,语文二十个专题34课时,数学十六个专题34课时,英语十六个专题20课时,物理十四个专题27课时,化学十五个专题28课时,历史十二个专题25课时,地理十个专题21课时,生物十个专题12课时。

湖南长郡卫星学校2006年目录第一部分政治⋅⋅⋅⋅⋅⋅⋅⋅⋅⋅⋅⋅⋅⋅⋅⋅⋅⋅⋅⋅⋅⋅⋅⋅⋅⋅⋅⋅⋅⋅⋅⋅⋅⋅⋅⋅⋅⋅⋅⋅⋅⋅⋅⋅⋅⋅⋅⋅⋅⋅⋅⋅⋅⋅⋅⋅⋅⋅⋅⋅⋅⋅⋅⋅⋅⋅⋅⋅⋅⋅⋅⋅⋅⋅⋅⋅⋅⋅⋅⋅⋅⋅⋅⋅⋅3 第二部分语文⋅⋅⋅⋅⋅⋅⋅⋅⋅⋅⋅⋅⋅⋅⋅⋅⋅⋅⋅⋅⋅⋅⋅⋅⋅⋅⋅⋅⋅⋅⋅⋅⋅⋅⋅⋅⋅⋅⋅⋅⋅⋅⋅⋅⋅⋅⋅⋅⋅⋅⋅⋅⋅⋅⋅⋅⋅⋅⋅⋅⋅⋅⋅⋅⋅⋅⋅⋅⋅⋅⋅⋅⋅⋅⋅⋅⋅⋅⋅⋅⋅⋅⋅⋅⋅4 第三部分数学⋅⋅⋅⋅⋅⋅⋅⋅⋅⋅⋅⋅⋅⋅⋅⋅⋅⋅⋅⋅⋅⋅⋅⋅⋅⋅⋅⋅⋅⋅⋅⋅⋅⋅⋅⋅⋅⋅⋅⋅⋅⋅⋅⋅⋅⋅⋅⋅⋅⋅⋅⋅⋅⋅⋅⋅⋅⋅⋅⋅⋅⋅⋅⋅⋅⋅⋅⋅⋅⋅⋅⋅⋅⋅⋅⋅⋅⋅⋅⋅⋅⋅⋅⋅⋅6 第四部分英语⋅⋅⋅⋅⋅⋅⋅⋅⋅⋅⋅⋅⋅⋅⋅⋅⋅⋅⋅⋅⋅⋅⋅⋅⋅⋅⋅⋅⋅⋅⋅⋅⋅⋅⋅⋅⋅⋅⋅⋅⋅⋅⋅⋅⋅⋅⋅⋅⋅⋅⋅⋅⋅⋅⋅⋅⋅⋅⋅⋅⋅⋅⋅⋅⋅⋅⋅⋅⋅⋅⋅⋅⋅⋅⋅⋅⋅⋅⋅⋅⋅⋅⋅⋅⋅8 第五部分物理⋅⋅⋅⋅⋅⋅⋅⋅⋅⋅⋅⋅⋅⋅⋅⋅⋅⋅⋅⋅⋅⋅⋅⋅⋅⋅⋅⋅⋅⋅⋅⋅⋅⋅⋅⋅⋅⋅⋅⋅⋅⋅⋅⋅⋅⋅⋅⋅⋅⋅⋅⋅⋅⋅⋅⋅⋅⋅⋅⋅⋅⋅⋅⋅⋅⋅⋅⋅⋅⋅⋅⋅⋅⋅⋅⋅⋅⋅⋅⋅⋅⋅⋅⋅10 第六部分化学⋅⋅⋅⋅⋅⋅⋅⋅⋅⋅⋅⋅⋅⋅⋅⋅⋅⋅⋅⋅⋅⋅⋅⋅⋅⋅⋅⋅⋅⋅⋅⋅⋅⋅⋅⋅⋅⋅⋅⋅⋅⋅⋅⋅⋅⋅⋅⋅⋅⋅⋅⋅⋅⋅⋅⋅⋅⋅⋅⋅⋅⋅⋅⋅⋅⋅⋅⋅⋅⋅⋅⋅⋅⋅⋅⋅⋅⋅⋅⋅⋅⋅⋅⋅12 第七部分历史⋅⋅⋅⋅⋅⋅⋅⋅⋅⋅⋅⋅⋅⋅⋅⋅⋅⋅⋅⋅⋅⋅⋅⋅⋅⋅⋅⋅⋅⋅⋅⋅⋅⋅⋅⋅⋅⋅⋅⋅⋅⋅⋅⋅⋅⋅⋅⋅⋅⋅⋅⋅⋅⋅⋅⋅⋅⋅⋅⋅⋅⋅⋅⋅⋅⋅⋅⋅⋅⋅⋅⋅⋅⋅⋅⋅⋅⋅⋅⋅⋅⋅⋅⋅14 第八部分地理⋅⋅⋅⋅⋅⋅⋅⋅⋅⋅⋅⋅⋅⋅⋅⋅⋅⋅⋅⋅⋅⋅⋅⋅⋅⋅⋅⋅⋅⋅⋅⋅⋅⋅⋅⋅⋅⋅⋅⋅⋅⋅⋅⋅⋅⋅⋅⋅⋅⋅⋅⋅⋅⋅⋅⋅⋅⋅⋅⋅⋅⋅⋅⋅⋅⋅⋅⋅⋅⋅⋅⋅⋅⋅⋅⋅⋅⋅⋅⋅⋅⋅⋅⋅15 第九部分生物⋅⋅⋅⋅⋅⋅⋅⋅⋅⋅⋅⋅⋅⋅⋅⋅⋅⋅⋅⋅⋅⋅⋅⋅⋅⋅⋅⋅⋅⋅⋅⋅⋅⋅⋅⋅⋅⋅⋅⋅⋅⋅⋅⋅⋅⋅⋅⋅⋅⋅⋅⋅⋅⋅⋅⋅⋅⋅⋅⋅⋅⋅⋅⋅⋅⋅⋅⋅⋅⋅⋅⋅⋅⋅⋅⋅⋅⋅⋅⋅⋅⋅⋅⋅16主讲教师:吴根深专题一我国的国家制度1 39’58”我国的国家制度2 44’57”专题二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 42’00”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2 39’34’专题三我国的民族.宗教和外交政策1 43’12”我国的民族.宗教和外交政策2 39’54”我国的民族.宗教和外交政策3 35’29’专题四基本经济理论1 61’16”基本经济理论2 53’04”专题五企业经营与产业结构调整1 48’01”企业经营与产业结构调整2 28’12”企业经营与产业结构调整3 37’58”专题六财政.税收与金融1 47’05”财政.税收与金融2 48’45”专题七交换.消费与对外贸易1 50’23”交换.消费与对外贸易2 37’18”专题八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 40’1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52’58”专题九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1 48’01”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2 55’02”专题十实践和认识1 49’57”实践和认识2 36’27”专题十一人生价值观60’35”主讲教师:马继德(第1.2.3.讲)秦洁(第4.5.6.7.8.9.10.11.19.20讲)李立军(第12.13讲)吴剑(第14.15.16.17.18讲)第一章语言知识和表达第1讲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与字形1 37’45”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与字形2 47’39”第2讲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9’05”第3讲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1 42’19”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2 43’38”第4讲辨析.修改病句1 41’03”辨析.修改病句2 62’12”第5讲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 38’41”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 31’19”第6讲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1 39’05”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2 37’36”第二章古代诗文鉴赏阅读第7讲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用法1 55’54”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用法2 36’47”第8讲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1 30’00”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2 52’22”第9讲筛选文中的信息1 30’36”筛选文中的信息2 37’00”第10讲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 43’4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 32’46”第11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 34’56”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 35’57”第12讲古诗词鉴赏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1)42’13”古诗词鉴赏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30’46”第13讲古诗词鉴赏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1) 28’42”古诗词鉴赏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 42’38”第三章现代文阅读第14讲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1 35’05”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2 41’45”第15讲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6’29”第16讲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6’08”第17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7’04”第18讲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58’14”第19讲现代文阅读专题:鉴赏与评价1 42’55”现代文阅读专题:鉴赏与评价2 45’12”第四章写作第20讲基础等级发展等级1 39’44”基础等级发展等级2 31’17”第三部分数学(34课时)主讲教师:毛水(专题二.三)李建刚(专题四.五)胡波(专题一.六)李生根(专题七.八)张志忠(专题九.十)段向阳(专题十一.十二)姜海平(专题十三.十四)廖喜全(专题十五.十六)专题一充要条件的探求与判定1 40’09”充要条件的探求与判定2 52’52”专题二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1 42’47”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 40’04”专题三函数背景下的不等式问题1 42’55”函数背景下的不等式问题2 26’45”专题四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1 63’25”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问题2 65’40”专题五三角函数综合1 62’37”三角函数综合2 40’44”专题六平面向量的应用1 39’19”平面向量的应用2 53’07”专题七曲线的性质和轨迹问题1 62’45”曲线的性质和轨迹问题2 31’12”专题八圆锥曲线背景下的最值与定值问题1 42’50”圆锥曲线背景下的最值与定值问题2 38’53”专题九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和证明1 55’29”空间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判断和证明2 40’59”专题十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与证明1 46’13”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与证明2 44’01”专题十一空间向量及应用1 54’05”空间向量及应用2 59’24”专题十二排列与组合.二次项定理的应用1 60’46”排列与组合.二次项定理的应用2 49’43”专题十三概率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1 54’37”概率统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2 53’48”专题十四导数的应用(文)1 46’41”导数的应用(文)2 44’33”导数的应用(理)1 47’40”导数的应用(理)2 40’11”导数的应用(理)3 23’11”专题十五数学建模49’32”专题十六开放性与探究性问题的求解1 54’17”开放性与探究性问题的求解2 57’44”第四部分英语(20课时)主讲教师:高健(基础知识编专题一. 综合能力编专题四)刘德华(基础知识编专题二)伍卓林(基础知识编专题三. 九. 十. 十一)董朝(基础知识编专题四. 综合能力编专题三)张莉娟(基础知识编专题五. 综合能力编专题一)梁高显(基础知识编专题六.八)陈晓(基础知识编专题七)宁希宏(综合能力编专题二.五)基础知识编专题一名词38’16”专题二形容词/副词56’45”专题三助动词和情态动词45’44”专题四动词时态及语态(1) 43’11”动词时态及语态(2) 40’26”专题五复合句39’53”专题六不定式52’02”专题七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1) 36’39”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2) 38’37”专题八主谓一致63’22”专题九倒装37’39”专题十强调句型30’03 专题十一虚拟语气(1) 37’17”虚拟语气(2) 43’36”综合能力编专题一单项填空39’40”专题二完形填空44’16”专题三阅读理解(1) 47’17”阅读理解(2) 42’42”专题四阅读填空41’46”专题五书面表达51’35”第五部分物理(27课时)主讲教师:扈炳芳(专题一.八)刘辉(专题二.三)徐天星(专题四)王秋云(专题五.六)杨秀芳(专题七.十二)张岳斌(专题九)罗振科(专题十.十一)王思远(专题十三.十四)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1 50’08”力物体的平衡2 57’52”专题二物体的运动1 44’30”物体的运动2 47’40”专题三运动定律及其应用1 45’53”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 48’26”专题四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1 48’10”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2 29’02”专题五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1 45’28”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2 45’05”专题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1 49’03”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2 41’57”专题七电路分析1 60’48”电路分析2 41’37”专题八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1 47’49”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2 48’51”专题九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 50’20”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2 32’34”专题十电磁感应的规律及其应用1 39’39”电磁感应的规律及其应用2 49’30”专题十一振动和波1 45’25”振动和波2 45’39”专题十二热学.几何光学和近代物理1 31’17”热学.几何光学和近代物理2 33’50”专题十三中学物理实验(一)---------基本仪器学生实验1 36’00”中学物理实验(一)---------基本仪器学生实验2 35’40”专题十四中学物理实验(二)---------演示实验设计性实验61’50”第六部分化学(28课时)主讲教师:姚建民(专题一)晏曦(专题二.三.七.十.十五)胡志辉(专题四.十二)黄敏洁(专题五.十一)罗清华(专题六)肖斌武(专题八.十三)刘欣(专题九.十四)专题一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1 48’55”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2 54’27”专题二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 45’51”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2 42’44”专题三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40’35”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35’34”专题四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 42’39”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2 45’44”专题五电解质溶液1 44’31”电解质溶液2 47’10”专题六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1 42’47”原电池.电解原理及其应用2 57’47”专题七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53’54”专题八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 52’03”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2 56’40”专题九无机框图题推断1 48’56”无机框图题推断2 53’37”专题十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43’24”专题十一有机物的性质1 39’15”有机物的性质2 44’00”专题十二有机推断及其合成1 35’00”有机推断及其合成2 49’41”专题十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41’40”化学实验基本操作2 57’08”专题十四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1 47’20”综合实验设计与评价2 36’40”专题十五物质的量及溶液的计算1 40’43”物质的量及溶液的计算2 39’16”第七部分历史(25课时)主讲教师:许富生(专题一.四.九.十一)胡芳(专题二.三.八.十二)廖福春(专题五.六.七.十)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1 43’41”中国古代政治2 60’03”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1 40’12”中国古代经济2 41’00”中国古代经济3 48’52”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 47’47”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2 23’41”专题四中国古代思想文化1 39’0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2 45’48”专题五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1 62’02”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2 47’22”专题六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一)1 63’14”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一)2 68’26”专题七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二)1 46’32”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二)2 53’38”专题八共和国史1 54’36”共和国史2 22’34”专题九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一)1 47’33”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一)2 45’15”专题十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史1 53’17”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史2 40’31”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二)世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史3 49’52”专题十一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66’27”专题十二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1 48’41”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2 61’40”第八部分地理(21课时)主讲教师:陈英(专题一.二.五.八)李玉辉(专题三.六.七)贺明岳(专题四)田文新(专题九.十)专题一图像系统1 42’52”图像系统2 58’59”专题二宇宙中的地球1 46’47”宇宙中的地球2 43’29”宇宙中的地球3 35’52”专题三大气1 49’45”大气2 41’02”专题四陆地和海洋1 41’01”陆地和海洋2 37’41”专题五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1 33’54”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2 39’47”专题六农业.工业与交通1 39’08”农业.工业与交通2 36’29”专题七人口.城市.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1 48’33”人口.城市.文化景观与旅游活动2 29’29”专题八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43’09”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2 40’52”专题九世界地理1 37’35”世界地理2 51’49”专题十中国地理1 40’32”中国地理2 29’39”第九部分生物(12课时)主讲教师:肖烨专题一非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1 44’20”非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2 50’27”专题二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1 45’37”生命物质与生命活动2 29’56”专题三光和作用.呼吸作用与农作物产量56’59”专题四调节与免疫50’38”专题五内环境稳态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6’32”专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育种57’47”专题七生物工程48’46”专题八遗传规律与应用52’09”专题九细胞增殖.生殖与发育43’18”专题十实验与实验设计35’42”。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讲本课件

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十四议论文阅读讲本课件
2.道理论据。(1)类型:①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②民间 的谚语和俗语;③科学上的公理和规律等。(2)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
补写论据“四要”: 1.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 表述。 2.要真实,材料虚假、张冠李戴或断章取义的,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 3.要典型,示例要有代表性,名言、格言要有权威性。 4.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类别 总分式
并列式 递进式
解释说明
论证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先提出中心
总分 论点,然后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如《怀疑
与学问》
分总
先提出问题,表达观点,然后引用各种名人事 迹或格言警句分析问题,最后强化论点
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通常在开头(或讲故事,或引用,
或开门见山)交代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作者举 百丈禅师不做事就不吃饭 和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 属于举例论证
《敬业与乐业》在说到职 业乐趣时,用了赛球的比 喻,属于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说”“俗话 说”、格言警句、 名人名言等
“相反”“反之 ”“但是”等文字 ;反义词;有正面 和反面两方面的内 容
【答题模板】 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 名言等,提出……的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 (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链接教材】 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改编: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 课文,梳理文章的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利用思维惯性,误导学生用想当然代替理性思考。 2.以偏概全——包括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 3.增减扩缩——增加或减少某些字,扩大或缩小论证范围。 4.表述绝对——注意一些重要词语前面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 点、范围、大小、已然、未然、必然等。 5.因果混乱——注意诸如“说明了、体现了、是因为……”这样的词语。

2020版高考英语高分突破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语义猜测

2020版高考英语高分突破大一轮复习 专题十四 语义猜测

means that . In Paragraph..., “ ...” can be replaced by “ ” . The meaning of “ ...” in Paragraph...is related to .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paragraph probably means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255
少东西。 被给了超大份食物的顾客会比其他人吃得多”, 画 线短语后提到“ 他们并没有感觉到吃得更饱”,再根据连词 but 的提示可推断,画线短语的意思为“ 没有意识到比平常吃 得更多” 。
2.根据逻辑关系猜测语义 词或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义、反义、对比、因果) 可以帮 助确定语义。 当词或短语之间有并列连词 and 或 or 时,其连 接的两项内容在含义上是接近的或递进的,由此确定同等关 系中的某个生词所属的义域,由此可推知其大致意思。 当前 后句由 but, however, otherwise 等连接,就可以看到前后句在 意义上的差别,从而依据某一句的含义,来确定另一句的含 义。 同样,根据原因可以预测结果,根据结果也可以找出原 因。 如(2018 课标 III,D) 第一题 What do the words “ more is more” in paragraph 1 probably mean? 画线部分所在段最后一 句 I can help my own kids learn earlier than I did how to live more with less. 中的 more with less,和 more and more 形成了 一定意义上的对比关系,即应用更少的来换取更多的,而不 是越多越好。 3.根据定义和同位关系猜测词义 有时,短文中 出 现 一 个 需 要 猜 测 其 意 义 的 词 或 短 语, 下 面接着出现其定义或解释,这就是判断该词或短语意义的主 要依据。 常见的某一词后带有破折号或是 that is,it means / refers to,i.e.等,那么这些符号或词后的内容就是对前面这个 词的定义或解释。 如果所需猜测的词后面紧跟一个同位语, 对前面的词进行解释,这时可利用同位关系对前面的词义进 行猜 测。 如 ( 2017 天 津, C ) 第 1 题: What does the phrase “ death valley”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该短语冒号后的内容 the grey area between semi⁃autonomous and fully driverless cars 是对 death valley 解释,由此可知, death valley 应是介于半自 动和全自动驾驶车辆之间的灰色地带。 也就是说,德国交通 部部长 Alexander Dobrindt 之所以在第一段提出界定司机在 自主驾驶车 辆 的 作 用, 是 因 为 司 机 的 作 用 处 在 不 明 确 的 状 况,即这是一个“ 灰色地带” 。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之评价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 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 为予窄。
【注】雪堂迁客:即苏轼。
作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 简要分析。
• (14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 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徽、先觉
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②翁,苏轼自称
种瓜喻高韬远引。
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曲表达了作者矛盾心理和愁闷苦楚的思想。(步 骤一)作者先写为求功名一生劳苦奔波而生厌倦退隐之念,后又说 无论地位高低都有苦处。(步骤二)从而表现了他想退又想留的矛盾 心理和愁闷苦楚的思想情怀。(步骤三)
• 1、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 低也不拔高。 • 2、分析评价的内容比较宽泛、较为自由, 侧重感情评价,带有浓厚的主观性。 • 3、要注意正确、全面。 • 4、多是把“评价古诗作者观点态度”融合 到思想内容和感情倾向之中来考查。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 晓上空泠峡 王闿运 •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古人评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你认为呢? 同意。本诗通篇洋溢傲岸之气。(步骤一)
前两句写诗人早上上空泠峡的情景:“猎猎”二字写出风之劲猛, “五更”说明时间之早,“牵缆”暗示溯流之难,前两句着力写船 行之艰难,衬托出诗人迎难而上的气概; 第三句“惯行不解愁风水”写自己常年奔波在外,已不知为风浪发 愁,这句话,暗示了作者常年漂泊,历经坎坷,而“不解”一词表 现了诗人历经沧桑后从容淡定的心态;“只卧听”紧承上句,写诗 人对于艰难险阻都不放在眼里,等闲视之,一个“只”字更见诗人 无所畏惧的傲岸之气。(步骤二)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 1.(2022·江苏连云港,第 17 题)阅读材料一的图和材料二,你读出哪
考 些信息?
设 问 2.(2022·江苏徐州,第 13 题)请你用说明性的语言把材料三(2021 年中
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中的信息有条理地写出来。
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方 法 第二步:细读图表,捕捉信息。 指 第三步:依据题目形式(图表解读辨析、图表内容及规律)进行作 导 答。
温馨提示:图文转换相关知识详见“专题八”“考点三图文转 换”。
考点 6 解决问题,提出建议
1.[2022·湖南岳阳,第 9(3)题]结合上面四则材料,请你为“青少年 中
在广大生活空间中如何学习与运用语言”,从不同角度提两条建议。 考 设 2.(2022·重庆 A 卷,第 20 题)材料三中“自下而上找结构”这一部分, 问 在表达上作者用了多种方法,把事理介绍得很清楚,这对我们写作
劳动文化。(每空限 15 字以内)
方 第一步:细读题干,明确要求。弄清楚题干要求答什么,阅读材
法 料时需要特别关注什么,确定答题方向。
指 导 第二步:略读材料, 整体把握。了解每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及共同
主题,依据题干要求,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细读材料,各个击破。顺着答题方向重新审视材料,逐个审 方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 A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四 1 第41讲 蒙昧中的觉醒 Word版含答案

2021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四 1 第41讲 蒙昧中的觉醒 Word版含答案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的历程。

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主要包括三条线索:线索一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苏格拉底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奠定了人文主义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升华。

线索二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宗教改革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线索三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思想家宣扬理性,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社会,人要获得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就要反对专制和愚昧。

这种理性主义推动了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第41讲蒙昧中的觉醒一、智者的启蒙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随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出现。

2.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3.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敢于创新。

4.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其观点的中心内容。

他也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5.评价: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被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学派的主张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他们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普罗塔戈拉核心论点:智者学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尊重每一个人的思想。

二、苏格拉底1.地位: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德尔菲神谕说他是全希腊最富有智慧的人。

2.主张(1)提出“美德即知识”,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必修4 专题十四 专题巩固练

必修4 专题十四 专题巩固练

专题稳固练一、判断题1.(2021·浙江4月学考)但凡理论,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答案T。

2.(2021·绍兴市3月模拟)“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普遍性。

()答案F。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主要反映了规律的客观性而不是普遍性。

3.生物的反响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答案T。

4.(2021·嘉兴市3月二模)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可以创造一个理想或梦想的世界。

()答案T。

5.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答案F。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6.随着科技的开展不断增强,人们对科技的依赖导致了人们认识才能的弱化。

()答案F。

科技的开展延伸了人们的认识器官,有利于进步人们的认识才能。

7.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答案T。

8.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和被推翻的。

()答案F。

真理是详细的、有条件的,真理可以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

二、选择题9.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工程获得了研究成果: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

这一研究结果从哲学上说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③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④物质与暗物质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暗物质的6个特征已有5个得到确认〞,说明了人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世界是物质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①②正确。

③说法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开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国情没有变。

【三维设计】(广西专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聚焦高考+提升知能+失分修补+专题冲关)专题十四 科

【三维设计】(广西专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聚焦高考+提升知能+失分修补+专题冲关)专题十四 科

解析:选 D D 项中“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 《丁督护 歌》则写作最晚”的表述错误。原文只说了《横江词》为李 白早年作品。
二、考情分析 近几年大纲全国卷科技文阅读考查统计
选文
选材 范围
题 号 5
题目要求
考查角度
2012年 (摘自林 社会 庚《闲 科学 话扬子 津》)
下列关于本文第一 分析概括作者 段内容的表述,不 在文中的观点 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态度 项是
解析:选 C C 项,原文的意思是胡三省时代, 《资治通鉴》 就已经需要为扬子津作注,不是说胡三省读《资治通鉴》有 困难。
2.下列理解,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 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 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以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移徙到京口, 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 过扬子津北上。
考查角度
理解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筛选整合文中 信息 根据文章内容 进行推断和想 象
2010年 (摘自 《科技 文摘 报》)
自然 科学
6
7
综合分析,大纲全国卷科技文阅读题特点如下: 1.选文题材 既有自然科学类文章,也有社会科学类文章。
2.命题形式 考点一般采用单一命题形式,以三道选择题形式出现, 呈现出一种较为稳定的模式,但考点的题号位置会有所变 动,题干要求会有所变化,但以“符合原文意思”和“不符 合原文意思”为主。
一、以偏赅全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 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 主要包括以部分代整体(或相 反 )、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 作出错误的判断。
[排除方法] 要排除“以偏赅全”干扰项,在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特 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重点关注:(1)表数量 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等);(2)表范围大小 的词语(凡, 全, 都, 所有; 部分等); (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 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 时,偶尔等)。

中考难题突破——口语交际专题答题技巧(附历年精品中考题30例)

中考难题突破——口语交际专题答题技巧(附历年精品中考题30例)

【考题类型与答题技巧】题型一、说理由。

首先表明态度(同意或不同意),然后阐述理由。

阐述理由要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

一般至少有两个角度,如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内在原因和外在影响、自身因素和学校(或社会)因素等。

题型二:谈看法。

①仔细阅读题干和背景材料,明确题目要求。

②概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观点既要正确又要独到。

③阐述理由,务必联系社会现实,为自己的观点找到有力支撑,有理有据。

【答题规范】亮明观点、看法+阐述理由+再次强调观点。

题型三、辩论。

辩论双方要摆出自己的观点,陈述理由,全面反驳对方的观点。

①读懂材料,确立观点。

②亮出观点,具体解说。

③收尾表述,做出总结。

最后要回归辩题,照应观点。

【答题规范】表明观点、看法+分条阐述理由+再次强调观点。

例题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

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3分)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

“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赢;“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性。

“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

“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求异,保持个性。

“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答案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

“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

题型四、提建议1.阅读题干,明确要求。

认真审读题干要求,了解建议的目的和意义。

2.紧扣主题,提出建议。

专题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 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 探考情 悟真题 【考情探究】考纲要求五年考情 出处 常考题型考点年份 理解分析 评价 正确解读传统文化经典 2019 21.“夫子自道”在句中的意思是 。

子贡认为孔子的“我无能”是 的说法。

22.尧、舜是孔子、孟子推崇的“仁者”,按孔子说法,应该“不忧”;按孟子说法,却又会“忧”。

根据材料,简述孔子、孟子这么说的原因。

《论语》 《孟子》 填空题 简答题 2018 21.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2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

《论语》 2017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于 ,子贡属于 。

2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

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论语》 2016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不超过6个字)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

自选模块,材料选自《墨子·节用》 2015 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

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

自选模块,材料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预测热度 ★★★★★ ★★★★★分析解读1.从2017年起,《<论语>选读》被列入限定性选修,在全国上下重视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变化也是大势所趋。

与前几年泛泛考查传统文化不同的是,题目中必定会出现《论语》的内容,出题者可以考查《论语》课内与课外材料的互证与比较,也可引《论语》中的一则或一段后人对其进行研究、讨论的材料,亦可将《论语》中的内容与其他诸子百家的著作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总之,这类题往往针对传统文化经典中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和个人修养等,要求学生依据文段,联系现实,回答问题。

14.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十四 作文(审题、立意)含答案

14.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十四 作文(审题、立意)含答案

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十四作文(审题、立意)作文(审题、立意)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任选)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时候,孩子不想上学大哭大闹时,有的父母常常生气地教育说:“如果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只配扫大街。

”而如今,同济大学有一位博士生却主动利用假期时间帮助在杭州做环卫工的母亲认真地清扫马路。

—些网友表示,博士生利用假期分担父母的辛苦让人感动,但是也有一些网友表示,作为一个博士去“当环卫工”似乎有点儿可惜。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勃的压抑和不得志。

而“文革”中,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屡遭批斗,却以一篇自制的“陋室铭”激励自己:“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

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

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

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

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

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这是一个不再羞于谈论梦想的时代。

它支撑起无数大国工匠向星辰大海出发的信念,也让这片土地上无数平凡人的梦想落地开花。

迈入新时代的我们,拥有更多实现梦想的可能,拥有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拥有对美好明天的渴盼和信心。

用力活着,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达。

为了更美好的中国,为了更美好的自己,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请以“新时代再出发"或”新时代,我们一起出发”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专题14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思维观(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

专题14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思维观(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

于感官的事物属性。
总结共性;同类现象中总结本质的规
②凭经验能认识根本不可能直 律性内在联系。
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属性。 ②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迁移的程
③能在对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 度、广度和深度。
行蔓延式无止境的扩展。
③概括是一切科研的出发点。
自觉的、有计划有 目的地对认识对象 的属性进行抽象重 组,得出既有认识 对象的痕迹,又不 同于认识对象的主 观映像。
✫ 主干整合 5 核心考点一:思维及其特征
1、思维的含义 (1)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 (2)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3)“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 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含义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 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 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 方面的认识,
中国式现代化
科学思维
含义特征 逻辑要义 领会意义
广义:意识 狭义:理性思维
思维
研究思维的规律 和方法的学问
逻辑学
狭义:
本书主要关 注思维方法
形式
逻辑
广义: 辩证 逻辑
创新思维能力
狭义逻辑学
本书主线
科学思维
运用
方法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第二课:把握逻辑要义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
5
【答案】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提升思维素养,使我们更好地担当维护真理的责任, 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好地提高创新能力。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系列 方针政策,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需要我们捍卫, 更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宣传、贯彻、落实。 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提高政治素养,使我们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自觉投身于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 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 当,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助力。

辩论辩题的辩论态度

辩论辩题的辩论态度

辩论辩题的辩论态度正方辩手:作为正方辩手,我将坚定地支持辩题所提出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辩题中的关键词“辩论态度”,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以一种积极、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辩论话题,而不是简单地拒绝或者否定。

在辩论中,积极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观点,促进双方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达成共识。

其次,辩论态度的积极性也能够激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辩论是智慧的试金石”,只有通过辩论,我们才能够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对待辩题的态度消极或者抵触,那么就很难有机会去探讨问题的深层次,也就难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辩论态度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我们培养自己的辩论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辩论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分析、推理、论证,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辩论不是为了争论,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

”只有通过积极的辩论态度,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我坚信辩论态度对辩题至关重要,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辩题,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反方辩手:作为反方辩手,我将坚定地反对辩题所提出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辩题中的关键词“辩论态度”,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所有的辩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争议性很大的话题,有些话题甚至触及到我们的核心利益和价值观,这时候我们就不应该盲目地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

其次,辩论态度的积极性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双方能够达成共识。

在一些争议性很大的话题上,双方的立场可能截然相反,这时候再怎么积极地辩论也很难达成共识。

正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说,“在一些问题上,没有必要争论,因为争论本身就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双方的立场已经根深蒂固,再怎么积极地辩论也很难改变对方的观点,这时候积极的辩论态度就显得有些无力。

高中英语真题-专题十四观点态度

高中英语真题-专题十四观点态度

高中英语真题:专题十四观点态度Passage 1(2014重庆,C)体裁:说明文词数:283The idea of being able to walk on water has long interested hu mans greatly.Sadly,biological facts prevent us ever accomplishi ng such a thing without artificial aid—we simply weigh too much,and all our mass pushes down throu gh our relatively small feet,resulting in a lot of pressure that ma kes us sink.However,several types of animals can walk on water.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is the common basilisk Basilicus basilicus,a liz ard(蜥蜴)native to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It can run across water for a distance of several meters,avoiding getting wet by rapidly hitting the water?s surface with its feet.The lizard will take as m any as 20 steps per second to keep moving forward.For human s to do this,we?d need huge feet that we could bring up to our e ars in order to create adequate “hitting.”But fortunately there is an alternative:cornflour.By adding enoug h of this common thickening agent to water(and it does take a l ot),you can create a “non-Newtonian” liquid that doesn?t behave like normal water.Now,if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is hit hard enough,particles(粒子)in the water group together for a moment to make the surfac e hard.Move quickly enough and put enough force into each ste p,and you really can walk across the surface of an adequately t hick liquid of cornflour.Fun though all this may sound,it?s still rather messy and better read about in theory than carried out in practice.If you must do i t,then keep the water wings handy in case you start to sink—and take a shower afterward!1.Walking on water hasn?t become a reality mainly because hu mans .A.are not interested in itB.have biological limitationsC.have not invented proper toolsD.are afraid to make an attempt2.What do we know about Basilicus basilicus from the passage ?A.It is light enough to walk on water.B.Its huge feet enable it to stay above water.C.It can run across water at a certain speed.D.Its unique skin keeps it from getting wet in water.3.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cornflou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A.To create a thick liquid.B.To turn the water into solid.C.To help the liquid behave normally.D.To enable the water to move rapidly.4.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the idea of humans? wal king on water?A.It is risky but beneficial.B.It is interesting and worth trying.C.It is crazy and cannot become a reality.D.It is impractical though theoretically possible.答案[语篇解读] 本文为说明文,题材为科普知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观点态度Passage1(2014重庆,C)体裁:说明文词数:283The idea of being able to walk on water has long interested humans greatly.Sadly,biological facts prevent us ever accomplishing such a thing without artificial aid—we simply weigh too much,and all our mass pushesdown through our relatively small feet,resulting in a lot of pressurethat makes us sink.However,several types of animals can walk on water.On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is the common basilisk Basilicus basilicus,a lizard(蜥蜴)native to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It can run across water for a distance of several meters,avoiding getting wet by rapidly hitting the water s surface with its feet.The lizard will take as many as20stepsper second to keep moving forward.For humans to do this,we d need huge feet that we could bring up to our ears in order to create adequate“hitting.”But fortunately there is an alternative:cornflour.By adding enough of this common thickening agent toliquid that doesn t behave like normalwater(and it does take a lot),you can create a“non-Newtonian” water.Now,if the surface of the water is hit hard enough,particles(粒子)in the water group together for a moment to make the surface hard.Move quickly enough and put enough force into each step,andyou really can walk across the surface of an adequately thick liquid of cornflour.Fun though all this may sound,it s still rather messy and better read about in theory than carried out in practice.If you must do it,then keep the water wings handy in caseyou start to sink—and take a shower afterward!1.Walking on water hasn t become a reality mainly becausehumans.A.are not interested in itB.have biological limitationsC.have not invented proper toolsD.are afraid to make an attempt2.What do we know about Basilicus basilicus from the passage?A.It is light enough to walk on water.B.Its huge feet enable it to stay above water.C.It can run across water at a certain speed.D.Its unique skin keeps it from getting wet in water.3.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cornflour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A.To create a thick liquid.B.To turn the water into solid.C.To help the liquid behave normally.D.To enable the water to move rapidly.4.What is the author s attitude toward the idea of humans walking on water?A.It is risky but beneficial.B.It is interesting and worth trying.C.It is crazy and cannot become a reality.D.It is impractical though theoretically possible.答案[语篇解读]本文为说明文,题材为科普知识类。

能在水上行走是人类一直以来感兴趣的话题,虽然有方法能实现这一想法,但所有这些都只是理论上的,并不切合实际。

1.B2.C3.A4.DPassage2(2014安徽,E)体裁:说明文词数:301You may not have heard of Ashoka,but for the past27years,this association,founded by Bill Drayton,has fought poverty(贫困)and sickness,promoted education and encouragedsmall businesses.To support theseworthy causes,Ashokaprovides money for the world s most promising“changemakers”seeking to solve(解决)urgent problems and would like to create a world in which every citizen is a changemaker.Drayton believes that anyone can become an agent for change.The important thing is to simply give yourself permission.If you seea problem that you care about,you can help solve it.The young in particular are willing to accept this concept becauseat heart every child wants to grow into a happy,healthy,contributing adult.In fact,it is many young people s ambition to set up programmes or businessesthat improve social conditions.An excellent example is an Ashoka project started in1995in Dhaka,which handled the rubbish problem facing the city,helped local farmers and provided an income for poor people there.When Masqsood and Iftekhar began to study the problem of all the uncollected rubbish that lay in Dhaka s streets,attracting rats and disease,theydiscovered that80%of it was natural waste.Sothey educated the poor people in the city to compost(把……制成堆肥)this waste.They knew that they would have a market for the end product becauselocal farmers were struggling with chemical fertilisers(化肥)which were expensive and had reduced the natural minerals in the soil over the years.At first,they were refused,but once they were able to persuadethem that there was money to be made,the project took off.In2009sales were$14,000.Drayton is optimistic that in ten years Ashoka will be making really serious,practical progress in bringing about social change by changing the way we look at economic development.1.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A.ChangemakersB.BusinessmenC.Social ConditionsD.Rubbish Problem2.The underlined word“them”in Paragraph3probably refers to“.”A.the local farmersB.Masqsood and IftekharC.Drayton and his teamD.the poor people in Dhaka3.It can be concluded from the passagethat anyone can become a changemaker if he.A.considers Drayton s conceptB.gets permission from AshokaC.tries to improve social conditionsD.is a young,happy and healthy adult4.The author s attitude towards Ashoka s program can be described as.A.changingB.forgivingC.cautiousD.positive答案[语篇解读]本文为说明文,讲述了一个由Bill Drayton所创立的组织Ashoka通过提供资金支持,致力于鼓励人们去做一个变革者,努力去改变社会,解决当前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