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舆论管理的理论动向_纪忠慧
国外网络舆情治理:特色模式典型经验与现实启示
国外网络舆情治理:特色模式典型经验与现实启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纷纷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治理,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
国外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特色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对于我们改进网络舆情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外的典型经验,探讨国外网络舆情治理的特色模式及其现实启示。
一、美国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美国一直以言论自由著称,其网络舆情治理也体现了这一特色。
在美国,网络舆情治理主要由公民社会和自律机制来实现。
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制定相关规则,对网络舆情进行约束和管理。
相比于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美国强调行业自律和社会共治,倡导开放、多元并包容的网络舆情环境。
与此美国政府也通过相关法律和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
《通信法》规定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对用户言论的管理责任,而《数字千禧版权法案》则规定了网络平台对侵权内容的管理和处理程序。
这些法律和监管机制为美国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了法律基础和制度保障。
美国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强调言论自由和社会共治,倡导自律和共识,这为其他国家在网络舆情治理上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德国在网络舆情治理方面也有其独特模式。
与美国不同,德国注重对网络言论的规范和约束,更加强调保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德国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管机制,加强对网络言论的管理和监督。
德国《网络执法法》规定了网络平台对违法言论的管理和处罚程序,要求平台对违法内容进行及时删除和处理。
德国还设立了网络舆情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网络言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国外的网络舆情治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要充分尊重言论自由,倡导开放、多元并包容的网络舆情环境。
要加强法律和监管机制,提高网络言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要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加强对网络言论的规范和约束。
要鼓励自律和社会共治,建立行业自律和管理机制。
美国参与舆论战的常见策略
美国参与舆论战的常见策略1. 组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美国参与舆论战的常见策略之一是组织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通过建立大量虚拟账号,美国可以传播特定的信息和意见,影响舆论的走向。
他们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性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来推动特定议题的讨论,并试图引导观点的扩散和接受程度。
2. 利用媒体和记者媒体和记者也是美国参与舆论战的重要渠道和策略之一。
通过与媒体和记者建立联系,美国可以通过发布新闻稿、邀请记者参观等方式,对特定议题进行宣传和推广。
他们还可以提供消息素材和观点,以引导媒体报道的角度和内容,从而影响更广泛的受众。
3. 利用智库和学术机构智库和学术机构在美国参与舆论战策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机构汇集了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他们的研究和观点可以被用作支持美国的特定立场和政策。
美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利用智库和学术机构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向公众传递自己的声音,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同。
4. 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攻击美国参与舆论战的另一种常见策略是利用技术手段进行网络攻击。
通过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方式,美国可以获取关键信息、篡改网站内容、瘫痪对手网络等,以达到破坏对手形象、影响对手声誉和行动的目的。
这种策略在舆论战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扭曲事实、制造谣言,使对手处于被动和防御的局面。
5. 利用国内制度和法律美国参与舆论战的策略还包括利用国内制度和法律。
美国具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发布声明、发表演讲等方式,利用宪法对的保障,推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从而影响舆论的走向和格局。
同时,他们也可以通过监管和法律制度,限制并打压对手在舆论战中的表达,使其声音受到抑制和遏制。
6. 利用外交手段和国际组织美国还可以通过利用外交手段和国际组织参与舆论战。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拥有庞大的外交力量和影响力。
通过利用国际组织的平台,美国可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同。
美国政府的舆论管理与政策制定_纪忠慧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Journal o fUn i v ersity of I nternati o na lRe lations,2008N o15美国政府的舆论管理与政策制定纪忠慧(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北京10091)[摘要]政策制定完全忽视公众舆论的影响是不可设想的,但是美国的公众舆论与政策制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硬0连接,而是经过舆论管理的中介与催化。
舆论管理同时决定了政策制定者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性质,决定了公众在何种程度上介入政策制定,以及政策制定者在何种程度上介入舆论的形成过程。
这种格局既因应了美国的文化传统与制度安排,也源于公众舆论自身的属性。
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社会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政治架构以及独立的新闻媒体,共同制约着美国政府的舆论管理与政策制定之间的一体两面关系。
[关键词]舆论;舆论管理;政策制定;公共权力;美国政府[中图分类号]D77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489(2008)05-0047-07民主政治框架下的政策制定必然要对公众舆论做出积极的回应,但是,完全被公众舆论所左右的政府决策也是不可设想的。
实际上,美国政府的舆论管理与政策制定,是一体两面的双向互动关系。
借助舆论管理,美国政府在/意见的市场0上积极策动舆论,制造了权力驾驭舆论的潜规则。
这种关系的形成,源于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以社会权利制约公共权力的制度安排,与美国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相适应,表现为舆论天平上的权力规制、权力决策的舆论意识和舆论管理的中介与催化。
一、舆论天平上的权力规制在英语世界中,尽管/直道18纪末,公众舆论范畴才有了明确的意义0,[1](P1107)但早在17世纪的英国,洛克就把/舆论法则0作为一个范畴,与/神法0、/民法0相提并论。
他说:/人们判断行为的邪正时所常依据的那些法律,可以分为三种:一为神法(d i v ine la w)、二为民法(c i v il la w)、三为舆论法(the la w of op i n i o n or repu tation)。
简析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舆论管控方式
简析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舆论管控方式作者:季慧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4期【摘要】伊拉克战争期间,为赢得公众的舆论支持,美国政府不惜摒弃一贯标榜的“新闻自由”、“言论自由”原则,通过限定新闻报告内容、控制不利舆论等方式来促使战时舆论向对美方有利的方向发展。
战争期间,美国民众在国内媒体的引导下,团结一致,以极大的热情支持政府的对伊战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美国政府和军方对战时舆论的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美国;舆论管控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美国的军事打击行动紧锣密鼓地展开,于此同时,美国政府和军方不遗余力地在国内外进行着另一场战争——舆论战,以争取国内民众继续支持战争。
一、伊战中美国的舆论引导方式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打破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图片宣传、直播战争等报道方式,用以加强自我宣传、控制不利舆论、引导民意走向。
1.图片宣传在这个号称“眼球时代”的世界里,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比文字要强大得多,美国军方早已深谙此理。
美国前国务卿的鲍威尔认为:“正是图片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文字则做不到这一点。
” i早在站前美军就曾启动“战时联合摄像计划”,由五角大楼充任其领导机构。
伊拉克战争是该机构成员首次执行任务,他们在战场上非常活跃,150多名陆军、海军、空军及舰队的摄影师每天扛着重达80磅的摄影器材去捕捉战争场景,但因为他们本身来自于军队且接受军方领导,自然也是站在军方的立场上来看待战争的。
他们每天会拍摄回来600~800张照片外加20~25段视频录像,这些照片要先由军方的工作人员加工剪辑,然后其中的80%会转发给新闻媒体,再由他们刊登到各大报刊、杂志上。
此外,军方还会把这些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站上以供公众浏览,据统计,这些图片的点击量每天高达75万次。
美国军方的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对战争信息进行筛选,将战争景象有选择地呈现给公众,引导民众心理,意在强化对己方有利的报道,换得舆论的支持。
舆论学概论 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著,
舆论学概论
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第1页
第一章中外社会舆论简史
如果把社会意识划分类别,首先闯入人们视阈的是日常意见,这是除经济现象外最活跃的社会因素,即社会舆论。
舆论不仅是社会意识的某种成分,而且是社会意识固有的、因而也是整个社会思潮的征候。
作为社会的泛意识,社会舆论伴随人类生活不断发生,时时反映人们的呼唤,成为感受社会冷暖的“皮肤”。
第一节中国社会舆论的演进
在远古时代,初民的智慧极其有限,多数人意见的正确程度一般高于个人,受到部落首领的重视。
正如管子所说:“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虽有汤武之德,复合于市人之言。
”(《管子·君臣上》)据传说,尧舜以“民”的意见衡量是非,无事不谋及庶人。
《尚书·泰誓》中所说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正是对那个时代舆论活动的概括。
美国舆论管理的理论动向_纪忠慧
美国舆论管理的理论动向纪忠慧(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博士北京100091)摘要:美国舆论管理的兴起,缘于宣传分析的衰落,与美国政治和社会心理的嬗变相一致。
至今,舆论管理作为/决策层面的宣传技术0,主宰了西方的公共领域,并成为诊断美国政治的一个关键现象。
与此相应,美国舆论管理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密集交叉的态势,大致可以分为批判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学术取向。
相关的学术论争,不仅内在于拉斯韦尔给宣传下的权威定义本身,而且反映出美国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矛盾、斗争与妥协。
关键词:舆论管理;宣传;公共关系;政府传播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10)08-0095-06言论自由被认为是美国的立国之本,相应地,美国的舆论民主制度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典范。
然而,正如许多美国文化批评家所指出,美国的社会舆论并非如人们所臆想的那样任凭意见市场的/自然进化0,它不仅一再被仔细/塑造0,而且在一定界域内加以/模式化0,其最好的明证是,/9#110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通过/制造0人民的/同意0,使美国在海外实施暴行的同时,还保持着世界上最自由国度的形象。
然而,这种/形塑0舆论或/制造同意0的技术,实际上并非美国政府的新发明,它缘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的宣传战以及美国大企业在20世纪初发起的公共关系运动,成为战后美国大政府时代以来的舆论管理和政府传播的主要内涵。
一、从宣传的衰落到舆论管理的登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宣传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某些夸大宣传作用的著作引起了西方人对宣传的恐惧。
正是在这个时期,/宣传0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获得了贬义,/宣传成为战后醒悟时期的一个替罪羊0¹,被认为是不诚实的操纵。
/一个词语出现了,它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发出了不祥的叮当声,这就是-宣传.。
,它通常是人们咒骂的对象,也因此成了人们兴趣的焦点、讨论以及研究的对象。
0º1927,拉斯韦尔的博士论文5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6刊行时,评论家称其为/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应当马上予以销毁0»。
浅论美国政府的舆情控制
NEWS WORLD 学子论文选登
会讨论前一天和当天国内外发生的大事, 研究对外宣传口径和舆情引导策略,达成 一致后向“白宫新闻团”通报。“白宫新 闻团”大约有 200 多名记者,由各主流媒 体选派,经白宫审查同意。“白宫新闻团” 记者根据白宫的意图,结合所在媒体的立 场,进行撰述和评论,然后发表报道。各主 流媒体的言论各有特点,但大多基本倾向 与白宫保持一致。
实行技术控制。目前,美国各研究机 构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开发分级与过滤等 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控制网络舆论。麻省 理 工学 院 所 属 的 W3C 机 构 ( 即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推动了 PICS(Platform for Internet Content Selection) 技术标 准协议,确立了网络分级制度标准,界定 了网络分级检索方式。美国分级服务商 Safe Surf 则 创 造 性 的 建 立 了 自 我 分 级 (self-rating)系统,既保障网名言论自由,
学子论文选登 NEWS WORLD
浅论美国政府的舆情控制
○童 琳
【摘 要】新闻自由是美国宪政的基石,但是美国政府并未放松舆情控制。为此,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制,实行技术控 制,鼓励行业自律。在美国,参与舆情监管的主体具有多元性,既有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又有作为第三方的公关公司、民间组织和网 络水军。为了加强舆情控制,美国政府将直接施压与协商报道向结合,并有意泄露秘密,制造媒介事件,利用时间差打“擦边球”。
加强行政管制。行政管制是美国舆情 管理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内容分级制、 内容审查制、网站注册制、税收优惠制等 方式。就内容分级制而言,美国对网站和 网上论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不管是黄色 信息,还是网络游戏,都有一个明确的分 级,以便对信息和游戏进行识别鉴定。与 此同时,美国面向全国公布违规网站及经 营者、发布有网络性犯罪污点的黑名单, 有效的威慑了不法分子。
欧美政府舆情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网络新常态下,我国政府必须注重信 息公开,积极推进政府舆情管理的 制度化建设。目前,我国《政府信 息公开条例》已经实施多年,但《信 息公开法》却始终没有出台。2013 年,我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 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 信力的意见》,2016年颁布了《关于 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 情回应的通知》。两大指导性文件都 明确提出,在面对舆情危机时,政府 必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并积极利用 社交媒体平台,对重大突发舆情做出 快速判断、及时发声,同时要在24小 时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公开化、 制度化的体制建设为政府舆情管理提 供重要保障。2017年,“勒索病毒” 爆发后,我国政府及时公开信息,与 360、安天等网络安全企业展开密切 合作,迅速制定出台应对方案,向用 户提供了有效的防御手段。
英国早在1996年就成立了专门
58 传媒∷MEDIA 2018.6(上)
海外传媒 International Report
负责网络安全和舆情管理的半政府自 发组织IWF(互联网监视基金会), 该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和行为 规 范 —— 《 3 R 安 全 规 则 》 , 主 要 包 括分级认定、检举揭发和承担责任, 并借助以下手段实现行业自律:一是 出台并执行《行业规则》;二是开设 网络热线受理公众投诉;三是利用内 容分类标注技术鼓励受众自行选择网 络内容;四是开展全方位的网络安全 教育。目前,IWF积极与政府机构、 社会公众、在线行业等展开合作,尽 可能地避免舆情事件的发生与传播, 可以说,IWF是英国政府当之无愧的 “网络警察”。
此外,欧美政府非常重视对网络 受众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网络受众 的信息素养,许多小学都将网络安全 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内,并通过学生喜 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并鼓励 家长利用相关分级技术进行网络资源 的筛选,科学引导儿童上网,培养儿 童良好用网习惯。
舆论学概论
20xx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推荐
《舆论学概论》是2009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
内容简介
《舆论学概论》首先对舆论概念的不同定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解释,然后以历史为线索,考察中外不 同时期舆论形态和舆论概念的演变规律,以利于读者较为宏观地把握舆论现象。在简要介绍了舆论研究的诸种方 法之后,又分别从个人、群体、社会等不同层面,对意见的形成和舆论的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科学性探索。
推荐
《舆论学概论》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舆论学概论》一书面向世纪学科前沿,以最新理 念研究舆论的演变、性质、形态和功能,对舆论形成的模式、舆论与权力的关系、第一和第二舆论机构的作用及 舆论制度等范畴提出许多新的观点。借鉴了西方舆论学100多年的研究成果,对西方舆论学和民意测验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作了引介和分析。
谢谢观看
《舆论学概论》讲述了:公众舆论弥漫在社会各个领域,作为民众意见的集群状态,常常呈现社会意识的刚 毅和波动,揭示出各阶层、各阶级的思想指向。整个社会,包括政治、经济和日常生活充满公共讨论,不断批评、 预测、要求或建议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舆论的活跃将其同深层意识——科学、政治、法律、哲学等思潮区别开 来,构成人类实践的“前意识”。作为探索大众表意、政府行政和企业管理的实用科学,舆论学对从事新闻传播、 政治事务、行政与企业管理、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等专业的人,都是必修的科目。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中外社会舆论简史 第一节中国社会舆论的演进 一、原始社会的民意观 二、奴隶制社会中的游说 三、封建制的城镇舆论 第二节西方社会舆论的勃兴 一、从围立制到票决 二、公众与公共领域的出现 三、舆论概念的流行 第三节西方的舆论研究
美国网络舆论引导和管理的策略
自2 0 0 3 年 以来 , 政府 、 政党和 政客 日益 重视 互联 网在影响舆论 中的作 用, 从 邮
息, 引导 公众 关注的焦点和 对于重要 政 策、 焦点事件的看法。 美国总统每周也会
况。 许多 国家高度 重视 网络舆情 的管 理
和 引导 , 积极 采取 措施 对网络舆论的 内
进行。 1 9 9 6 年有 了候 选人 网站 , 1 9 9 8 年
这 些法 案 的 目的 是为 了保 护青 少 年 健
康成长 而对 网络行 为进行 约束 。 目 前最
晓率。 此外, 不断的信息累加和方便 的链
接体系形成了信息的相互 卜 = 充, 构建了对 于政 策和热点事务 的整合 阐述 , 对于 引 导网络受众的看法影响深远 。 尽管白宫 网站看似是一种不起 眼的 日常政 府沟通 , 但 是 会成 为美 国新 闻媒 体对于重大事件 的核心信息 来源 。以美 国传 统媒 体 以及他们 的网站 为中介, 政 府 可以将 自己的观点 、 做法 传递 到媒体 网站 和公 众之中, 形成 对于蘑 大事 件和 国家政 策的官 方解释 , 因其权 威性 , 传 播 效果优于其他 网络信息源。 2 . 通 过政 治活动来引导网络舆论
何最大 程度地影响选 民的态度 和行 为是 每一个候 选人力求做 到的。 从这一活动
9 3
探索
的名义进行的审查。
首先 , 以保 护 青 少 年 的 名 义 进 行
L 统 大选 之后 , 美国政治领 域已经充 识到新型 攻 击性 ”和 “ 任 害 性 ”的言 论 , 这 些 审 查 是联 邦 政 府
在美国, 政府影响舆论的研究和实践历史悠久 , 从拉斯维 尔、 李 普曼的舆论著作 , 到后面罗斯福 的“ 炉 边谈话 ” , 显示 了政 府影响舆论理论和 实
美国在舆论战中的常见战略
美国在舆论战中的常见战略1. 概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舆论战成为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美国在舆论战中积极参与,并采取一系列常见的战略手段来塑造和影响全球舆论。
2. 信息控制信息控制是美国在舆论战中最常用的战略之一。
通过掌控和操纵信息流,美国能够对外界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性报道,以达到其想要的效果。
例如,美国政府和媒体常常通过掌握话语权,引导公众对某个事件的看法和态度。
3. 政治宣传政治宣传是美国在舆论战中的另一个常见战略。
美国政府通过宣传和传播特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试图影响全球舆论,并争取支持和同盟关系。
政治宣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如政府机构的声明、国际媒体的报道等。
4. 社交媒体运动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美国在舆论战中也开始运用社交媒体来推动自己的议题和宣传。
通过创建和管理大规模社交媒体账号,美国可以直接与全球各地的受众进行互动,并传播其意见和观点。
这种战略可以迅速引起关注和争议,从而把更多人的注意力吸引到美国所关注的议题上。
5. 利用外媒影响力外媒的影响力对于舆论战至关重要,美国善于利用外媒来传播自己的声音。
通过投资和合作,美国能够在外媒上发布有关自身政策和观点的报道和评论,以扩大其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
此外,美国还会使用各种手段来干预和控制外媒的报道,以确保其利益得到更多的呈现。
6. 强调人权和自由价值观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美国常常以维护人权和自由为名义,在舆论战中强调这些价值观。
通过将其政策与人权和自由联系起来,美国试图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自己的形象,并争取国际支持。
这种战略尤其在一些针对其他国家的制裁和批评行动中得以体现。
7. 挑战和抵制对手除了利用上述战略手段塑造全球舆论,美国也会采取挑战和抵制对手的策略。
在舆论战中,美国会有意针对某些国家、政治势力或意见进行批评和反击,试图摧毁对手的形象和信誉。
这种战略可以用来维护美国利益和打击对美国不利的舆论。
8. 总结美国在舆论战中的常见战略包括信息控制、政治宣传、社交媒体运动、利用外媒影响力、强调人权和自由价值观以及挑战和抵制对手等。
浅析美国网络舆论管控策略
浅析美国网络舆论管控策略作者:刘文正宗毅来源:《中国新通信》 2018年第1期引言:互联网既是政府传统舆论管控方式的补充,同时也在特定时期充当了舆论管控的主阵地。
美政府、政党和政客日益重视互联网在影响舆论中的作用,从邮件到社交平台,网络成为赢得民心的重要一环。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管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
许多国家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舆论的内容和活动主体进行规范,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一、美国网络舆论管控的方法1.1 通过信息沟通制度引导网络舆论美国政府信息沟通的重要途径是白宫的新闻发布体系。
白宫通过这个平台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总统最新活动和公开声明,引导公众关注的焦点相对于重要政策、焦点事件的看法。
这些信息通过白宫网站的专门栏日发布和留存此举扩大了政府政策、行政事务的公众知晓率,不断的信息累加和方便的链接体系形成了信息的相互补充,构建了对于政策和热点事务的整合阐述,对于引导网络受众的看法影响深远。
尽管白宫网站看似是一种不起眼的日常政府沟通,但是会成为美国新闻媒体对于重大事件的核心信息来源。
1.2 通过政治活动来影响网络舆论美国的总统选举是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也是公众政治参与的最典型体现。
因此,在这场耗时巨大的政治事件中,如何最大程度地影响选民的态度和行为,是每一个候选人力求做到的。
政治家可以选择话题来影响公众的看法,引导公众认同自己的观点或政治主张。
实际上,网络开始在美国选举活动中发挥作用,通过建立网站来影响受众和社会舆论几乎与互联网的发展同步进行。
社交媒体不仅宣传政治内容,同时也将内容聚焦在参选人的个人生活中,以此对候选人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多层面影响受众。
1.3 通过审查制度来管理网络舆论对于美国的网络言论,一般不能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但是在一定条件下,美国的网络舆论可以通过司法的手段进行审查。
美国通过审查来管控网络言论、影响舆论的做法主要基于两种法律依据,即以保护青少年的名义进行的审查和以国家及大多数人民安全的名义进行的审查:首先,以保护青少年的名义进行的审查,主要是审查“攻击性”和“伤害性”的言论,这些审查是联邦政府为了应对青少年通过网络越来越容易获得色情和淫秽信息的现实而采取的行动。
舆论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实现方式_纪忠慧
纪忠慧
摘 要 舆论管理创新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 , 涉及到社会深层结构变迁 、 公权力主体站位、
政治与社会稳定以及公众话语权等诸种矛盾关系 , 需要采用多学科的交叉视角加以审慎处理 。舆论管理的主 体与客体、 职能与任务、 规则与价值等范畴, 既是舆论管理研究的基本问题 , 也是进一步探索舆论管理哲学的 “权力、 理论前提。舆论管理研究蕴含着对民主制度和自由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 其根本目的在于, 透识 舆论和 的复杂运动, 深化对于人自身及社会力学的理解 。 社会深层结构” 关键词 舆论; 舆论管理; 社会管理创新; 公共性; 表达自由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8263 ( 2012 ) 10 - 0095 - 07 北京 100091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
理, 对舆论管理的研究也不同于态度改变的传播效果 在于对 研究。舆论管理与舆论管理研究的终极交汇点 , 舆 民主制度和自由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 在英语世界中, 实际是公共关系学与管 论管理的概念出现于 1930 年代, 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美 理学长期磨合的结果。 一方面, “观点的自由市场 ” 国社会根深蒂固, 人们对 的信念与生 不言自明; 另一方面, 新闻传媒独立于政治权力之 俱来、 外的商业化体制, 也使美国政府无法直接诉诸宣传手段 , 不得不借助现代传播技术以及美国大企业的公关策略 , 在新闻、 公共关系和公共管理之间寻找平衡的支点 。 在 不断推进的美国舆论管理研究中 , 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 研究者集纳了政治学、 舆论学、 管理学、 公共关系学、 历史 学、 社会学、 新闻学和传播学等多学科素养 , 为人们提供
没有得到充分论证或尚未得到证实的不确定的判断和意 “名声” 见, 尤其是指那些与 有关的街谈巷议, 与我们今天 “公众舆论” 所称的 相距甚远。 舆论内涵的历史性转折 , 在西方源自哈贝马斯指称 的以印刷报刊为媒介、 以咖啡馆和文学沙龙为交流空间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 的 的形成, 在中国则肇始于晚清公 共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 。 经由文学杂志、 商业报刊以及 文人士子的报刊活动, 形成了近现代以阅读和交谈为核 18 世纪 心的公共交往网络, 这使得 17 世纪晚期的英国、 各 的法国和德国以及 19 世纪末期至 20 世纪初期的中国, 自形成了最早的一批具有社会批判意识的理性公众 , 他 们在政治权力之外对公共事务进行反思 、 批评和讨论, 反 过来又促使报刊等公共媒介对社会公共事务及公权力的 褒贬与监督的力度, 其所形成的广泛的无名的社会压力 , 成为传统国家向近现代化国家转型过程中的独特力量 。 这表明, 规范意义上的舆论概念是近现代社会转型的产 — —不仅与公共事务、 公共利益以及公共政治生活相 物— 联系, 而且是同一性、 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 , 反映 的是公共理性和作为价值基础的公共精神 。 — —纯粹的意见以及意 由是观之, 舆论的原始含义— 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声誉 , 虽然在现当代社会生活中依 然发挥影响, 但其在学术研究中的意义毕竟不大 , 而舆论 日益 的现代性内涵则不断超越制度与文化背景的差异 , 凸现其强大的社会功能 , 成为舆论研究中最有价值的部 分。这一理论传统, 始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 他在《社 — —Opin会契约论》 中将拉丁文的公众和意见联结起来 — ion Publique, “公众舆论 ” 开启了西方世界 的概念来源, 由 — — —“它 此, 卢梭将舆论上升为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法律 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 ; 当其他的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 候, 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 , 它可以保持一 个民族的创制精神, 而且不知不觉地以习惯的力量代替
公共管理开题报告
公共管理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一个重要依据材料,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公共管理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现代社会,宣传舆论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能不能把宣传舆论工作抓在手上,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
善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考验。
这表明中国党和政府把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工作摆在了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触角越来越深入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公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升。
因此近年来,公共舆论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几乎每一次令人哗然的事件的曝光,都有公共舆论的功劳。
舆论的焦点五花八门,例如广州孙志刚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许霆取钱案件、众多的拆迁自焚事件等等。
这些悲剧的发生让每个人都感到痛心,隐藏在各种事件背后的恶法和诸多社会问题更是让公众感到愤慨。
作为社会管家的政府,不能对此袖手旁观。
因此,透过这些关系民生的事件,如何面对公共舆论、如何使公共舆论发挥其积极影响力、如何做好公共舆论的管理工作等等,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公共舆论对于政府有正向和负向作用之分。
正向作用发生在政府与公共舆论的良性互动状态下。
这时,公共舆论对于提高政府的合法性、实行科学化决策、维护社会秩序、构建良好的官民关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积极意义。
反之,公共舆论则会销蚀执政基础、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
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
有效驾驭公共舆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艺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卡尔·多伊奇称之为“政府的神经”。
环视当今之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民主化浪潮扑面而来,公共舆论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驾驭公共舆论的能力正在经受着全新的考验,迫切要求政府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公共舆论观,实现公共舆论管理模式的转变。
美国智库“CSIS”舆论传播和引导的策略
美国智库“CSIS”舆论传播和引导的策略
佚名
【期刊名称】《新闻前哨》
【年(卷),期】2016(0)7
【摘要】章晓英、郭金华在《新闻与写作》撰文认为,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利用政府和学界专家共同生产思想产品,并通过游说、媒体、各种论坛传播和引导舆论,提供战略洞见和解决问题方案,其主要策略有:1.举办国会听证会。
CSIS经常举办国会听证会,通过此打式进行游说、切磋,使美国利益最大化,以此来影响美国最高决策层。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CSIS;《新闻与写作》;舆论传播;学界专家;国际问题研究;最高决策层;郭金;媒体网络;社交媒体;国际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
【相关文献】
1.美国智库CSIS对中国南海、东海问题立场分析r——以"亚洲海事透明倡议"(AMTI)网站为例 [J], 白丽芳;朱小茜
2.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项目负责人詹姆士·麦甘博士:智库必须思考如何以新形式传播成果 [J], 赵博
3.美国智库与媒体的互动--以CNAS(新美国安全中心)、CSIS(国际关系战略学会)、Brookings(布鲁金斯学会)为例 [J], 刘丽群;刘倩;吴非
4.舆论传播与美国智库 [J], 季萌
5.智库舆论传播现状和发展策略研究 [J], 陆丹;谢慧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美国引领思想舆论的主要举措
论美国引领思想舆论的主要举措
张永红
【期刊名称】《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28)006
【摘要】美国在社会治理实践和应对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过程中注重对社会思想舆论的引领,有效维护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统治阶级利益.其主要举措包括:运用法治方式促进社会共识;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教化功能;借助宗教的价值引领和政治导向作用;利用民意调查了解和引领民意;多举措强化媒体的思想舆论引领力.尽管中美社会制度、发展道路、价值观念等有所不同,但这些举措所包含的引领思想舆论的共通性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总页数】6页(P6-11)
【作者】张永红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3/77
【相关文献】
1.UNICA引领巴西甘蔗乙醇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举措 [J], 李苗;李建军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J], 滕艳华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J], 滕艳华
4.主流媒体应引领主流思想舆论 [J], 马琳琳
5.高扬奋斗主旋律引领建功新时代——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做法与成效 [J], 河北省记协调研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舆论读后感
强舆论读后感《强舆论》读后感。
《强舆论》是一本由美国著名学者埃里克·施密特和杰拉德·扎卡里亚斯合著的政治学著作。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舆论操纵和信息控制现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在《强舆论》中,施密特和扎卡里亚斯首先对舆论操纵进行了全面的概念界定,指出舆论操纵是指政府、媒体、社交网络等力量对公众意见和舆论进行操控和引导的行为。
他们认为,舆论操纵是当今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现有的统治秩序和权力结构。
同时,他们还指出,舆论操纵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更是一种对公民权利和社会自由的侵犯,严重威胁着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自由。
在对舆论操纵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施密特和扎卡里亚斯进一步探讨了舆论操纵的原因和机制。
他们认为,舆论操纵的产生和发展与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利益交织、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公众信息获取渠道的单一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他们指出,政府和媒体通过控制信息传播渠道和策划舆论引导,试图塑造公众的认知和态度,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同时,他们还指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使舆论操纵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和隐蔽化,使得公众更加容易受到操纵和控制。
在《强舆论》中,施密特和扎卡里亚斯还对舆论操纵的影响和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们认为,舆论操纵对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公民的政治参与度下降、社会矛盾的加剧、民主制度的侵蚀等。
同时,他们还指出,应对舆论操纵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包括建立民主的信息传播机制、加强舆论监督和引导、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等方面。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应对舆论操纵,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自由,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民主进程。
通过阅读《强舆论》,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舆论操纵对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以及应对舆论操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本书不仅为我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迪,也使我对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舆论管理的理论动向纪忠慧(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副教授、博士北京100091)摘要:美国舆论管理的兴起,缘于宣传分析的衰落,与美国政治和社会心理的嬗变相一致。
至今,舆论管理作为/决策层面的宣传技术0,主宰了西方的公共领域,并成为诊断美国政治的一个关键现象。
与此相应,美国舆论管理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密集交叉的态势,大致可以分为批判研究和实证研究两种学术取向。
相关的学术论争,不仅内在于拉斯韦尔给宣传下的权威定义本身,而且反映出美国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矛盾、斗争与妥协。
关键词:舆论管理;宣传;公共关系;政府传播中图分类号:G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10)08-0095-06言论自由被认为是美国的立国之本,相应地,美国的舆论民主制度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典范。
然而,正如许多美国文化批评家所指出,美国的社会舆论并非如人们所臆想的那样任凭意见市场的/自然进化0,它不仅一再被仔细/塑造0,而且在一定界域内加以/模式化0,其最好的明证是,/9#110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政府通过/制造0人民的/同意0,使美国在海外实施暴行的同时,还保持着世界上最自由国度的形象。
然而,这种/形塑0舆论或/制造同意0的技术,实际上并非美国政府的新发明,它缘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国的宣传战以及美国大企业在20世纪初发起的公共关系运动,成为战后美国大政府时代以来的舆论管理和政府传播的主要内涵。
一、从宣传的衰落到舆论管理的登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宣传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某些夸大宣传作用的著作引起了西方人对宣传的恐惧。
正是在这个时期,/宣传0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获得了贬义,/宣传成为战后醒悟时期的一个替罪羊0¹,被认为是不诚实的操纵。
/一个词语出现了,它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发出了不祥的叮当声,这就是-宣传.。
,它通常是人们咒骂的对象,也因此成了人们兴趣的焦点、讨论以及研究的对象。
0º1927,拉斯韦尔的博士论文5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6刊行时,评论家称其为/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应当马上予以销毁0»。
整整10年后,拉斯韦尔在美国5舆论季刊6上发表的一篇书评文章中使用了/舆论管理0¼(manage ment of public opin-ion)一词,标志着/舆论管理0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进入美国政治,同时也表明美国宣传分析的领军人物已经注意到了宣传的衰落。
法国学者马特拉认为,拉斯韦尔的5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6主要贡献是指出/政府管理舆论的必要性0,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新政则促成了/在工业化社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为寻找-走出危机.的策略而呼唤-传播技术.的援助。
舆论管理成为持续不断的研究对象。
0½尽管在实践层面上清晰地区分宣传与舆论管理的差别并不容易,但一种理论关键词的变化,则必定预示着社会心理与现实的颤变,以及由此引发的学术转向。
20世纪20至30年代是西方宣传分析的黄金时期,代表着早期传播学的一种重要类型,然而,95随着宣传一词在西方变成一个贬义性的概念,人们不再把政府诉诸宣传的手段和行为视为理所当然。
二战后,随着/传播学0最终替代/宣传学0登上历史舞台,宣传分析被纳入到传播学研究的体系之中,与此相应,/舆论管理0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美国政治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话语。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理解,战后美国大政府时代以来,/政治精英的组成人员在两个方面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一是擅长舆论管理的政客,一是为民事与军事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
0¾正因为如此,美国学者指出:/舆论管理,被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杰出技术,现在正日益成为政府和商界的日常生活。
0¿这一时期,发端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大企业公共关系运动,成为战后美国舆论管理概念的重要来源。
美国公关界人士于1960年代指出:/我们中间有些人认为,计算机将取代大众传播的作用,-舆论管理.将应运而生,以取代长期被遗弃的-认可工程.。
0À这也就是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公关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大规模的数据库,随时跟踪社会舆论的细微变化,进行分众和小众化的意见管理,获得传统的大众传播手段所不能企及的公关业绩。
事实上,战后美国政府虽然不再使用显性的宣传手段,但并未放弃对公众舆论的/引导0和/塑造0,只不过变得越发隐形,成为今天人们所说的/舆论管理0的主要特征。
一方面,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人们对/观点的自由市场0的信念与生俱来、不言自明。
因此,显性的宣传手段不仅在战后美国人的观念上无法接受,而且在实践上也注定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另一方面,新闻传媒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的商业化体制,也使美国政府无法直接诉诸宣传手段,不得不借助现代传播技术以及美国大企业的公关策略,在新闻、公共关系和公共管理之间寻找平衡的支点。
1980年代,美国政治和外交史学者希尔德勃兰特(Robert C.Hilderbrand)把研究的视角指向了美国国务院与新闻界,在成书于1981年的学术专著5权力和人民:1897-1921年对外事务中的舆论行政管理6中,希尔德勃兰特教授富有创见地论证了从麦金利到威尔逊等四届美国政府在舆论管理方面的不同凡响之处。
对此,有评论指出:/自新政以来美国国务院各部门一直维持着-公共信息.的有效运转,但我们对行政管理部门在此之前的所作所为却知之甚少,此书为我们填补了这个鸿沟。
0Á1985年,理查德#斯蒂尔(Richard W. Steele)的5开放社会中的宣传:罗斯福时代的行政与媒体6出版,不仅在全书架构上借鉴了希尔德勃兰特的经验,而且更为详尽地考察和总结了美国新政时期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对舆论管理的努力和尝试。
1990年代,美国学术界进一步廓清了舆论管理的概念,并对海湾战争中的舆论管理进行实证应用研究。
1991年出版的5注意力之王6指出: /美国进步时代,是舆论管理和公众意见概念化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代的政治家通过公开信息,比他们的前辈们更加有效地影响选民。
0Â1995年出版的5单一民族国家的终结6写道:/我们不再为了仇恨做好牺牲的准备,军事首脑们已经接受了-越战.的教训,把管理舆论和集合知觉,提高到与指挥战斗一样重要的位置。
0 l v进入21世纪,美国舆论管理研究呈现出密集的态势。
2002年,锡拉丘兹大学政治学教授安德森(Anderson)指出:/就舆论管理而言,政治家们需要理解,一种统一的舆论如何能够促成某种特定的政策。
0 l w2003年出版的美国知名学者论文集5考量布什政府6一书中,有作者认为:/舆论管理经常意味着为公民设定先入为主的框架,以使他们适应总统对政治事件或总统行动的预想。
0 l x 2004年,库乌(Meganv.Vandeker Ckhove)教授在一篇演讲报告中说:/正像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舆论管理是外交和公共事务官以及公共关系从业者的首要任务。
0 l y2005年美国/国会研究奖0(Congressional Re-search Award)资助的十个项目中,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候选人派利卡(Stacey Lynn Pelika)的5舆论管理:注意力公众、政治精英与政策制定过程6榜上有名。
l z派利卡在项目概要中写到:/社会精英领跑舆论的模式,大多基于党派身份认同和个人水准上的政治信息。
此类模式忽视了-注意力公众.962010年第8期对舆论和政策制订过程的影响,导致学术研究者局限于低水平的-手工操作.,不能很好地解释-精英们.如何形成有利的公众舆论。
因此,在我的舆论管理模型中,-注意力公众.作为一个整体,在政策说服的精英战略中扮演中心角色。
0 l{二、批判与实证的两种学术取向在不断推进的美国舆论管理研究中,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研究者集纳了政治学、舆论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和传播学等多学科素养,为人们提供了跨学科的研究视域。
然而,舆论管理的概念并非不言自明,直到20世纪末,美国社会学家埃里克斯#凯瑞(Alex Carey)依然为此困惑不解,他写道:/关于宣传的重要性以及谁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战,拉斯维尔的基本结论与希特勒的看法并没有什么不同。
之后,在集权主义德国,希特勒法西斯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舆论管理,而拉斯维尔也在美国着手研究民主制度下对舆论管理的需求。
在西方世界,尽管集权主义宣传因其民主和人身自由的丧失而遭到全面谴责,但舆论管理在民主制度下却被普遍认为是非常不错的事情,差异何在?0 l|沿着这一思路,进入21世纪有美国学者提出:/政府领导人今天用-舆论管理.或-斡旋.代替了宣传,这是委婉的术语还是另有隐情?0 l}显然,舆论管理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对舆论管理的研究也不同于态度改变的传播效果研究。
舆论管理与舆论管理研究的终极交汇点,在于对民主制度和自由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因此,研究者在宣称坚守价值中立原则时,常常流露出某种程度的批判倾向。
这种批判的研究取向,与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取向占居主流的美国舆论学和传播学学术传统相颉颃,成为美国舆论管理研究的重要分支。
在批判研究取向中,不少学者对美国民主制度所面临的威胁表示忧虑,有学者认为:/战时审查权力是可以用来反对国内不同意见的一件唾手可得的武器。
这样,总统的舆论管理就从积极争取舆论转向消极地扭曲舆论,这对美国民主的未来而言,构成了不祥的征兆0 l~美国舆论研究的知名学者雅各布指出:/二十世纪,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不再依赖于直接的行政统治,而代之以巨大的操纵舆论的能力,制造出广泛的意见一致以及对政府行为的热情支持。
0 m u一些左翼知识分子,更是直接将批判的锋芒直指美国政府舆论管理中的反共意识形态以及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或相互渗透,如爱德华#赫尔曼(Edward S.Herman)和诺曼#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5制造同意6,罗伯特# W.麦克切尼斯特(Robert W.McC hensney)的5富媒体穷民主6等,已经成为政治、新闻、传播和舆论研究的畅销著作。
与此相反,实证研究取向中的舆论管理是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汇。
据考证,英语中的/管理0(Manage ment)来自拉丁词Managgiare,原意是指/训练和驾驭马群0 m v,后引申为管理。
一般认为,管理就是有效地支配和协调各种资源并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换言之,/凡处理事物及对人的指导,使其循序进行,以达到预期目的者,统称之为管理。
0 m w从这个角度上说,把舆论管理简化为控制或钳制舆论的观念是不符合英语习惯的。
实际上,舆论管理概念的提出也是西方公共关系学与管理学长期磨合的结果。
20世纪30年代,伴随着管理学人际关系学派的横空出世,现代管理学不仅扩大了管理理论的人文内涵,也将管理的概念拓展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