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二

合集下载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精选7篇)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精选7篇)

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精选7篇)分数除法二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分数除法(二)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

它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后继性学习,为分数除以分数及后面的分数混合运算提供认知和学习基础。

教材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多次观察,从中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我称这为倒数计算法。

然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困生并不能正确运用倒数计算法,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并能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中我引进了通分计算法。

为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条: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通分法计算的结果来推理出倒数法计算的过程。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图观察,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学习过程,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计算法则。

三、教、学具准备。

老师准备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圆纸片各4张,为学生准备一张练习纸,练习纸上画好三组没有平均分的圆纸片和书第27页上画一画的题目,把书中已画出的部分隐去,让学生亲自去画。

四、说教学过程:1、复习铺垫,提供猜测基础。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水平,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时内容,我首先出示复习题1:“把1/2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所学方法分别用倒数法:1/2÷4=1/2×1/4=1/8(张)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1/8(张)通过列式计算。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

接着出示题2: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在解答这两题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猜一猜4÷1/2等于几?由于受到上一课时的负迁移,部分学生仍然会用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算成:1/4×1/2=1/8,当然也可能会正确计算出结果。

《Lesson 2》 教学设计

《Lesson 2》 教学设计

《Lesson 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如_____、_____、_____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如_____、_____等。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语音语调准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通过口语练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

重点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英语。

2、任务驱动法布置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英语能力。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英语视频或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关于视频或歌曲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词汇学习(10 分钟)展示本节课的重点词汇,通过图片、实物、动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

带领学生朗读词汇,纠正发音。

组织学生进行词汇游戏,如单词接龙、猜单词等,巩固所学词汇。

3、句型学习(10 分钟)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句型,讲解句型的结构和用法。

给出例句,让学生模仿例句进行造句练习。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造句,进行点评和纠正。

4、听力训练(10 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理解课文内容。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听力理解情况。

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语音语调。

5、阅读训练(10 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邀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教学设计第2课时:意蕴隽永的汉字和影响深远的汉字【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丰富多言的文字和古老而优美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当今世界上留存下来使用者众多的充满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的象形文字。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全球化时代,古老的汉字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日益增强,汉字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已经会认会写很多汉字,对汉字的演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汉字背后所体现的文化,汉字发展的时代背景相对来说知道的还不够。

希望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能让他们初步了解汉字文字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里种上一粒传承文化的种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汉字熔铸着祖先的智慧和灵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②了解汉字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懂得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

2.能力目标知道汉字凝聚着祖先的智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汉字为例,体会汉字形体与其表达意义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汉字众体现出来的传统思想观念,激发民族自豪和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古汉文字图片【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富有创造力的汉字1.每年元宵节,很多地方都会组织猜灯谜的活动,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字谜,你们来猜一猜。

2.同学自由上台出字谜,大家猜字谜。

3.随机提问:为什么很快就能猜出来?你们从猜字谜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4.教师小结:我们知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都熔铸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中国的汉字。

板书课题: 8. 美丽文字民族瑰宝【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谈话激趣,了解汉字造字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意蕴隽永的汉字教师引导:我们知道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都熔铸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如何根据方向与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并能绘制出简单平面示意图。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教学难点:描述任意角度的具体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师:每到夏季,咱们浙江沿海一带就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台风过境时常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些影响。

瞧,今早气象专家发现:在A市东南沿海方向已形成一股较强台风,这股5号台风将直接影响A市。

(课件出示信息)1、请帮助气象专家在图上标出台风中心的位置。

预设:一片范围都可能,引导学生理解东南方向只是一个大概的方向,无法确定具体位置。

(课件演示:以A市为观测点,出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四个方向标志)2、揭题:气象专家经过精密测量,确定了台风中心位置。

(课件出示台风中心位置)现在你能准确描述它的位置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问题──位置与方向。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设计意图】数学问题就是在一个个认知冲突中自然生成的。

教师通过创设生动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有关方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生成新的问题──如何确定具体位置,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设计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

第二章教学设计模式一、重难点解析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教学设计模式的含义和功能、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模式的发展的四个阶段、教学设计模式发展的“二代”,以及教学设计模式的各种类型。

1.教学设计模式的和功能⑴含义模式,通常是指可以使人模仿的系统化的、稳定的操作样式,它表现为某种规范的结构或者框架。

教学设计的模式是经过长期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稳定的操作样式,它用简约的方式,提炼和概括了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经验,解释和说明了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有关理论。

教学设计的模式既是教学设计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升华,它同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特征。

⑵功能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

第二,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提供资料、素材。

教学设计模式包含了关于教学设计的特定的理论、指导思想,这些教学理论可以转化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成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来源。

第三,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第四,教学设计模式可以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指南和依据。

因为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关于教学实践活动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信息。

2.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教学设计的模式是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因此,教学设计的模式也往往表现为一个有序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可以从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和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成环节两个方面来把握。

⑴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教学模式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可称为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

20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和古德森总结出教学设计模式的14个步骤,这14个步骤反映了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素。

分别为:需要的评估;考虑不同的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形成系统;明确限制;形成广泛目标和可以观察的具体化子目标;生成与总目标和子目标相匹配的前测和后测测验;分析总目标和子目标的类型并将下属技能序列化;确定学习者的特点和准备状态;形成与科目和学习者需要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选择媒体以采用教学策略;形成以策略为基础的教学课件;对课件进行形成性评价以诊断课件使用者的学习困难;在诊断基础上,对课件进行修改;开发有关安装和维持以及定期修理教学程序的材料和过程。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19-21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本节课知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里的“图形与位置”。

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为情境引入,引出采用方向和距离两方面来确定物体所在位置的必要性,生活实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学生通过之前的知识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描述和绘制物体的具体位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方向、角度和距离的具体含义。

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位置的“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方向、角度和距离的具体含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具体位置,并能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难点:运用方向和距离两要素准确描述和绘制物体的具体位置。

四、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随着课改新理念的全面实施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依照教材的编排特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新知。

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使用上深入挖掘、整合,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运用“操作演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适时的使用课件、教具、学具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8篇)教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远大理想与抱负。

2、能正确背诵默写课文。

3、能说说与的异同。

教学设计:1、反复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与的异同。

3、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读,读正确,读出感情。

2、说,说说词中表达的感情,3、背,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学习过程:一熟读感悟1、教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朗读带,给生字词注音。

3、齐读,读准字词。

4、点名读,读出感情。

5、师生点评,指导朗读。

6、再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7、男女生分别读。

体会感情。

二体悟交流1、让学生自读,整理自己的感悟。

2、请同学谈自己的阅读感悟。

3、教师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谈,比如写作思路,修辞方法,写景顺序,写景的角度。

4、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

广泛交流。

三背诵默写1、展开竞赛,积极背诵。

2、仔细分析字形,找出易写错的字。

3、当堂默写。

4、视频展示几位同学的默写,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1、继续巩固背诵默写2、完成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过程:一复习检查1、齐背2、点名背诵3、说说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1、齐读2、点名读3、请学生指出不懂的地方,集体交流讨论。

三比较异同1、教师指导比较的角度。

如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景的角度与方法等。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语文本上。

四交流体会1、指名回答,谈谈自己的想法。

2、师生讨论学生的发言。

教师要作好点拔总结工作。

3、让学生再次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

五布置作业背诵《教学设计》教案篇二一。

学习目标:1. 了解近年“仿写句子”题的命题思路、题型特点。

2. 掌握仿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写出“形似意通”的句子来。

3. 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流畅性,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并自觉灵活地迁移到作文实践中。

二。

对象分析:1. 学习内容分析“仿写句子”是近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体会“辛苦”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

”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二、引导自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

要听清字的读音。

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

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查字典。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第二课快乐导航教学设计

第二课快乐导航教学设计

第二课快乐导航教学设计第二课快乐导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快乐导航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 掌握快乐导航的常用操作技巧;3. 能够熟练使用快乐导航进行网站导航和搜索。

二、教学内容:1. 快乐导航简介2. 快乐导航的基本功能3. 快乐导航的使用方法4. 快乐导航的常用操作技巧5. 快乐导航进行网站导航和搜索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5分钟)在进行正式的快乐导航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何为快乐导航,它是用于做什么的,它具有哪些基本功能以及带来何种便利。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习一下何为快乐导航。

2. 教师讲解快乐导航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10分钟)让学生了解快乐导航的基本功能,包括网站导航、搜索引擎、Web工具等。

让学生了解快乐导航的使用方法,如何打开快乐导航、如何添加常用网站、如何进行搜索以及快乐导航的其他操作等。

3. 教师演示快乐导航常用操作技巧(10分钟)在快乐导航的使用中,有一些常用操作技巧需要注意。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快乐导航的常用操作技巧,包括:(1)如何添加/删除常用网站(2)如何添加/删除导航栏(3)如何定制主题(4)如何添加/删除关注的站点(5)如何快速搜索(6)如何使用浏览器插件等。

4. 学生互动探究快乐导航(4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快乐导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快乐导航操作,如添加自己最常使用的网站、更换导航栏、定制主题、添加关注站点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快乐导航的使用便利。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体验,分享使用快乐导航的感受与技巧,增加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教师总结和评价(5分钟)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应该认真评价每个学生的探究报告,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对于表现一般或不够出色的学生,应该给予建议和指导。

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再次思考使用快乐导航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教学设计教案2

教学设计教案2
2.列出与学习需要和学习目标相关的所有成分的一种灵活模式。
3.表明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大循环)。
4.适用于教师和教学设计者使用。
三、格拉克和伊利的模式(Gerlach & Ely's model, 1980)
1.此版本为那些教学设计的初学者,同时又是内容方面的专家、并且能够详述教学目标或明确教学结果的人编写
1.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学习者需要的特定能力,像知识、技能和态度。
2.依据教学结束后学习者能做什么和将会知道那些内容来阐述学习目标。
3.连接学习者和目标:选择现有的教学材料,利用某些方式更换教学材料和设计新的教学材料。
4.计划如何使用教学材料,把必需的教学材料收集到一起,并合理使用到教学中。
5.设计充分实践和行为强化所需要的活动和时间。
九、2R教学设计模式
威利斯(J. Willis,1995)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应该是回归性的、反思性的、非线性的、有时甚至是无秩序的。他依据建构主义—诠释主义的理论,认为,设计的方案应该具备发展性、反思性和协作性,而且目标形成于设计和开发活动。不存在教学设计的权威。教学用于实现在有意义的情境脉络中的学习活动。
四、快速原型的教学设计模式(Rapid Prototype Model)
1.设计复杂的教学情境:对每个教学问题不可能仅有一种正确的反应方式,必须具备对于特定环境的灵活性。
2.教学设计者能提供某些经验,但没有脱离教学设计实践过程的线性情境。
3.有限的教学设计经验指导的新情境。
五、ASSURE模式(The ASSURE Model)
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三类分策略:组织策略、传递策略和管理策略。
4.评价活动
评价活动主要是对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步骤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步骤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步骤第一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在开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

可以通过提问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出示相关题目进行检测。

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步:引入新的知识点在引入新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或者引用相关实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新知识。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素材,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同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先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第三步:开展教学活动在介绍完新的知识点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的知识。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第四步:巩固和扩展在完成教学活动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扩展。

这一阶段可以利用习题练习,作业布置等方式来检测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分享等形式,对一些特殊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解释和扩展。

这一步骤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在教学活动的末尾,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或者进行小结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学生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步:布置作业在结束本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作业。

作业的设计应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可以通过书写练习、思考题、课外探究等形式。

通过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的步骤包括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入新的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巩固和扩展、总结和反思以及布置作业。

这些步骤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所学的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2)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2)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估算和笔算(不进位)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方法,能正确的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2、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观看了市府门前美丽的街景,提出了许多的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有关气球的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应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思考,列式:23×12=1、估一估:23×12大约等于多少?学生自己估一估,然后说一说结果是多少,是怎样估算的?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说说谁的估算结果会最接近准确值。

【设计目的:让学生先估一估,能较好的发展孩子的估算意识,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和结果进行比较,意在多样化中寻求最优的方法。

让学生对估算有更深的认识。

】2、算一算。

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进行计算。

再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相互帮助指导。

根据学生的回答,汇总不同算法。

重点引导笔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列竖式进行计算,边板书边讲解书写格式,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

学生看板书再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计算,想一想: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注意数位对齐)【设计目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孩子往往对书写的格式不容易掌握。

前面学生学习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这里重点强调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和书写的格式、位置,在意义上学生理解,在算理上让学生掌握,学生的探究,加上老师的重点指导,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

】(二)市府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放手让学生去做,一生进行板书,在订正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设计方案(二)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设计方案(二)

[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集教学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的思想方法; 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及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什么叫不等式?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请学生举例说明) 2.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 (2)y与5的差大于零; 3.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x+3<6是否成立?-4,3.5,4,-2.5,3,0,2.9. (2、3两题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得出不等式的解的概念 2.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首先,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不等式x+3<6,除了上面提到的,-4,-2.5,0,2.9是它的解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解?若有,解的个数是多少?它们的分布是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利用试验的方法,结合数轴直观研究.具体作法是,在数轴上将是x +3<6的解的数值-4,-2.5,0,2.9用实心圆点画出,将不是x+3<6的解的数值3.5,4,3用空心圆圈画出,好像是“挖去了”一样.如下图所示) 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分布情况,可看出寻求不等式x+3<6的解的关键值是“3”,用小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成立;用大于或等于3的任何数替代x,不等式x+3<6均不成立.即能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未知数x的值是小于3的所有数,用不等式表示为x<3.把能够使不等式x+3<6成立的所有x值的集合叫做不等式x+3<6的解的集合.简称不等式x+3<6的解集,记作x<3.最后,请学生总结出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的概念.(若学生总结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启发、补充) 一般地说,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一般有无限多个解.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3.启发学生如何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我们知道解不等式不能只求个别解,而应求它的解集.一般而言,不等式的解集不是由一个数或几个数组成的,而是由无限多个数组成的,如x<3.那么如何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不等式x+3<6的解集x<3呢?(先让学生想一想,然后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试着用数轴表示一下,其余同学在下面自行完成,教师巡视,并针对黑板上板演的结果做讲解) 在数轴上表示3的点的左边部分,表示解集x<3.如下图所示.由于x=3不是不等式x+3<6的解,所以其中表示3的点用空心圆圈标出来.(表示挖去x=3这个点) 记号“≥”读作大于或等于,既不小于;记号“≤”读作小于或等于,即不大于.例如不等式x+5≥3的解集是x≥-2(想一想,为什么?并请一名学生回答)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即用数轴上表示-2的点和它的右边部分表示出来.由于解中包含X=-2,故其中表示-2的点用实心圆点表示.此处,教师应强调,这里特别要注意区别是用空心圆圈“°”还是用实心圆点“·”,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4)1≤x≤4; (5)-2<x≤3; (6)-2≤x<3.解:(1),(2),(3)略. (4)在数轴上表示1≤x≤4,如下图 (5)在数轴上表示-2<x≤3,如下图 (6)在数轴上表示-2≤x<3,如下图(此题在讲解时,教师要着重强调:注意所给题目中的解集是否包含分界点,是左边部分还是右边部分.本题应分别让6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巡视,遇到问题,及时纠正) 例2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再用数轴表示出来: (1)x小于-1; (2)x不小于-1; (3)a 是正数; (4)b是非负数.解:(1)x小于-1表示为x<-1;(用数轴表示略) (2)x不小于-1表示为x≥-1;(用数轴表示略) (3)a是正数表示为a>0;(用数轴表示略) (4)b是非负数表示为b≥0.(用数轴表示略) (以上各小题分别请四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最后,请学生在笔记本上画数轴表示) 例 3 用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出下列各数轴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投影,请学生口答,教师板演) 解:(1)x<2;(2)x≥-1.5;(3)-2≤x<1. (本题从另一侧面来揭示不等式的解集与数轴上表示数的范围的一种对应关系,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以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到数形结合的方法具有形象,直观,易于说明问题的优点) 练习(1)用简明语言叙述下列不等式表示什么数:①x>0;②x<0;③x>-1;④x≤-1.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①x>3;②x≥-1;③x≤-1.5;(3)*观察不等式x-4<0的解集是什么?用不等式和数轴分别表示出来.它的正数解是什么?自然数解是什么?(*表示选作题) 四、师生共同小结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 2.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异同点. 3.记号“≥”、“≤”各表示什么含义?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时应注意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强调指出,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三者的定义是区别它们的唯一标准;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时,需特别注意解的范围的分界点,以便在数轴上正确使用空心圆圈“°”和实心圆点“·”.五、作业 1.不等式x+3≤6的解集是什么?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 (1)x≤1; (2)x≥0; (3)-1<x≤5; 3.求不等式x+2<5的正整数解.vv数学教案-不等式的解集教学设计方案(二)。

《蜜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蜜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蜜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蜜蜂》教学设计(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知道做了一项什么试验。

2、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力量,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的。

3、通过体会“推想” “几乎” “也许” 感受用词的精确,学习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组织同学在默读中边读边想,理解并深入到课文学习。

师生共同理清试验的各个环节,在分析比较中学习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观看发觉和探究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力量,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培育观看习惯,学习探究精神。

教学预备:课前让同学搜集蜜蜂的资料。

老师预备:法布尔的常识和他的《昆虫记》。

其次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要求1、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课文《蜜蜂》,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谁留意力最集中,不出声,不指读。

思索:A、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力量,做了一个试验,证明蜜蜂的确有辨认方向的力量。

B、课文哪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的结论。

(2段写过程345段写结果6段写结论)3、引入: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别方向的力量。

是怎样做试验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这节课我们连续来学习课文。

二、抓住重点,感悟试验过程。

1、是怎样做试验的呢?默读课文其次段,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1)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

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终”来说一说吗?(2)从法布尔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觉或感受?(3)这个试验中,能不能削减其中的一个环节?为什么?3、分组学习,老师指导。

4、指名说说,全班相互沟通。

(1、先在自家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

2 接着做了白色的记号,3然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4最终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位置》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位置》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二《位置》整理和复习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够根据物体的位置描述其相对关系。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含义,学会在坐标系中表示物体位置,并能够解决与位置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物体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表示物体位置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够在坐标系中表示物体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物体位置,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课件、图片、坐标纸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坐标系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教室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学生的位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学生的位置呢?2.呈现(10分钟)介绍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讲解。

如:(2,3)表示第2列第3行的位置。

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学生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坐标纸上用数对表示自己所在位置,并互相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物体位置的题目,让学生用数对解答。

如:第4列第2行的学生在哪里?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教室中其他物体的位置?如:黑板、讲台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果。

教学设计(第二版)

教学设计(第二版)
反思与修改教学设计
小结
1、教学设计过程是解决结构不良问题过程,其产 品是教学目标、教材、实施方案、评价标准等;
2、教学设计可分课程水平和课堂水平,本案例兼 有两种水平的设计;
3、教学设计过程是运用系统论的信息反馈原理不 断修正设计的产品的过程;
4、教学设计过程也是教育科学研究过程。
二、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二)设计(desing)
1. 根据需要评估,制定单元终点目标 (1)阅读目标:能结合课文实例,说明作者是怎
样将课文中的小动物写具体、写生动的(包括 细致描写,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 文章生动,表达真情实感)。 (2)写作目标:能在老师指导下仔细观察提供的 一种小动物(如乌龟),运用本单元习得的方 法,从几方面,把这个动物(或自己熟悉的动 物)写具体、写生动(包括细致描写)
学生完成的作文初稿也是一种教学材料,在 上作文指导课与修改课前,应事先准备好写得 好的文稿和有所欠缺需要修改的文稿。
(三)开发 (development)
2.开发作文评价标准 本次作文的评分要求: (1)是否文通字顺,写出了这种动物的特点。
(三颗星 ) (2)是否从几个方面来写一种动物的特点。
(三颗星) (3)是否运用多种方法把动物的特点写具体、生
细致描写,表达作者感情
课时 2
2 1 1 1 2
(二)设计 (desing)
4.制订课时计划——单篇课文教学设计
(三)开发 (ent)
1.预先做好视频材料: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教室里养了一只
乌龟,便于经常观察。其中乌龟翻身和进食的 动作非常有趣,但上课展示时不易控制,为此 教师要预先做好视频材料。
1、传统哲学与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的局限 (参见教材 p45~46 ) 2、科学与实证研究取向的教学论的优点 (参见教材 p52~55 ) 3、教学设计使教师习得的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练习二》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练习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练习题,主要目的是巩固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分数与小数的互换、求平均数、比例的应用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并对求平均数、比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例的应用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题和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比例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互换,并能够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互换、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练习法: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练习题、课件等。

2.教学资源:参考教材、教学论文、教学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分数和小数进行支付。

学生可以举手发言,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实际例题,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24元,现在打8折,小明需要支付多少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分数和小数知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多媒体音频播放古战争场面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词,大体了解内容
给加粗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弗敢专也、小惠未徧、玉帛、小信未孚、公与之乘、辙、轼、肉食者鄙、望其旗靡、夫战,勇气也
指名学生朗读,及时纠正字音及其停顿
出示重点字音
翻译课文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小组合作翻译
1、解释下列加粗词
能力目标:
4、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5、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目标:
6、学习曹刿肩挑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2、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3、掌握重点的实虚词。
总结评价
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总结文言字词,畅谈学习感受
积极引导,注意倾听并点评
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和总结的能力
拓展延伸
学生做练习
中考《曹刿论战》习题
提高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板书设计
曹刿论战
鲁庄公曹刿
战前:小惠、神灵小大之狱
战中:鼓之、驰之未可、可矣
战后:问其故释疑
评价:平庸平民军事家
课后反思
此次课可以说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轻松愉快、开放和谐的气氛中完成的。
本文出自《左传》,《左传》既是历史著作,又是很有成就的散文著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教学时要让学生注意此特点。
课时设计说明
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以疏通课文为主,学生自主翻译,小组合作,教师点拨。第二课时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思想为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合作、探究。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前两年学习文言的基础,对有些文言知识点已有所掌握,大体了解了先秦诸子散文的一些主要特点。本文比较短小,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学生喜欢,理解起来难度不大。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疏通课文。
2、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3、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齐师伐我、又何间、肉食者鄙、衣食所安、小惠未徧、牺牲玉帛、神弗福也、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彼竭我盈、故克之
2、翻译下列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何以战?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点拨翻译,解答疑惑
对文言现象归类
(第二课时)演角色,品人物,释疑难
学生分角色饰演文中的角色,如曹刿、鲁庄公等,疏通文意,体会人物。
观看学生表演
对表演进行评价、鼓励
设置疑难问题,解答释疑
观看表演后,学生分组讨论问题
巡视指导,点拨、小结
1.弱小的鲁国为什么呢能取得的胜利?
2、针对学生的第(1)个答案,师问:鲁庄公做了什么样的战前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他把战争的胜利时候先寄托在实行“小惠”上和祈求神灵的保佑,说明他在政治上的无知。他急切迎战,说明他军事上无知。但曹刿的启发下有所醒悟,并且他善于用人,善于纳谏,说明他与昏君还是有区别。
总结学生的分析
分析剪裁得当的写法
学生据老师的引导,逐步得出详略得当的结论
引导、点拨、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曹刿,鲁庄公,现在如果你们是左丘明,也写一篇关于长勺之战的文章,你们会怎么写?
在上课时,我尝试了“学生问题教学法”。问题本应学生自己提出来,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还是保守的自己提出来,所以,课还是略显传统。但在学生回答时,例如围绕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上,我对学生的质疑、回答进行了肯定,然后引导他们从文中找依据来争论,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我的引导有时略显生硬。有时会将学生硬拽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的感觉。当课堂生成与教学预设不一致时,教师随机应变,相机点拨,顺势引导的功夫,我是要千锤百炼,不断提高的。
教学难点:1、了解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裁剪得当的写作手法。
2、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解决措施:
1、朗读法。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形象。
2、讨论探究法。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3、延伸拓展法。多介绍一些有关论战的故事,进行比较阅读,拓宽阅读视进一步了解先秦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可续行)
学习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教学评价及技术应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认真倾听,期待学习
学生回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讲述古今中处军事家的故事,引出曹刿。
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从“不世出”的拿破仑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毛泽东……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刿,他不是国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智慧的风范,他无愧于“平民军事家”的称号。
山东省2013年初中校本研修阶段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
刘传梅
学校
寿光市营里一中
学科
语文
年级/班级
九年级3班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名称
曹刿论战
上课时间
11月20日
学生人数
57
单元背景
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它们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联系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
总之,不管是成功,还是不足,这节课给我的收获太大了,有自信,有启发,有冷静的审视,有更多的思考,它将使我在语文教学艺术的探索之路上饶有兴趣地走下去。
点评
小组合作富有成效,学生学习气氛浓厚。教师该如何精心组织以及深化学生的交流是开展有效合作的关键一步,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有强烈的表达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曹刿为什么要等到“齐人三鼓”后才让鲁庄公击鼓进军?我们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解释的文字?
4、你认为曹刿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5、鲁庄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6、曹刿的“远谋”与鲁庄公的“鄙”分别体现在哪里?
多媒体展示问题、分析
分析体会人物,体会人物魅力,爱国思想
小组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各抒己见
曹刿是一个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在军事上沉着冷静,善于发现战机,具有爱国思的平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