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课件(23页)
合集下载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32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解题
记承天寺夜游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 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 情,托物言志。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女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男生】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简介
贬官杭州:
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欧阳修;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吾)解衣欲睡 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感“夜游之因” 品“月色之美” 悟“闲人之情”
1.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什么?并作简要赏析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只是 清闲的人
罢了
如吾两人者耳。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词:
(1)月色入户
但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窗户,人家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古义:想到 今义:想念,读
(3)盖竹柏影也 盖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文言积累
《记承天寺夜游》优秀课件演示文稿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研习课文
第9页,共33页。
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研习课文
第10页,共33页。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简短语言概括。
第5页,共33页。
照进
门
释词检验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想到
• 念无与为乐者
高兴、愉快的样子
于是
到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睡,睡觉 共同,一起
院子里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散步,漫步
第6页,共33页。
形容水清澈透明
• 庭下如积水空明
交叉错杂
释词检验
原来是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只是
而已,罢了
第26页,共33页。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
乐观豁达、旷达
第27页,共33页。
第28页,共33页。
一、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第29页,共33页。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第7页,共33页。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 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研习课文
第9页,共33页。
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研习课文
第10页,共33页。
全文共分三层,请用简短语言概括。
第5页,共33页。
照进
门
释词检验
•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想到
• 念无与为乐者
高兴、愉快的样子
于是
到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睡,睡觉 共同,一起
院子里
•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散步,漫步
第6页,共33页。
形容水清澈透明
• 庭下如积水空明
交叉错杂
释词检验
原来是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只是
而已,罢了
第26页,共33页。
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的心境。
乐观豁达、旷达
第27页,共33页。
第28页,共33页。
一、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第29页,共33页。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清闲的人
第7页,共33页。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优 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与我同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第11课《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承天寺夜游
课文导入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 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 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 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 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 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设计
记 叙事--- 月色入户
承
夜游赏月
赏月的欣喜
情
天 寺 夜 游
写景--月如积水空明 竹柏如藻荇
景 交 融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乐观
感慨--- 闲
背景介绍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 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 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 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 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 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 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 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 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 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 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悟闲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指悠闲自在之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跃然纸上。 “闲人”又指清闲无事,百无聊赖之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寄寓其中。 这里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 生活态度。
课文导入
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 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而我们很多人平平常常的过 日子,却说人生无趣。看来我们真的该好好的学一学 苏东坡,问问他为什么能过得如此快乐。今天我们来 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希望下课的时 候大家能从东坡这里取到快乐人生的真谛。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 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 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
板书设计
记 叙事--- 月色入户
承
夜游赏月
赏月的欣喜
情
天 寺 夜 游
写景--月如积水空明 竹柏如藻荇
景 交 融
贬谪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乐观
感慨--- 闲
背景介绍
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日所作诗篇中“潜龙”一语遭谤,被下御史台 狱,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始出狱,史称“乌台诗案”。元丰三年二月到达黄州贬 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不得签书公事”,实为看押。这篇文章开头即说“元 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满四年了。张怀民(名梦得)此时也 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都因贬而获“闲”。本文即苏轼于 元丰六年(1083年)在黄州任上所作的。
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 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 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 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 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 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悟闲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如何理解“闲人”?
“闲人”指悠闲自在之人。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跃然纸上。 “闲人”又指清闲无事,百无聊赖之人。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寄寓其中。 这里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又颇有自许的意味。表现出一种达观的 生活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 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我)脱下衣服准 备睡觉时,这时月光照进门户(十分优美),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 取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 民。
共同、一起。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形容水的澄澈。 均为水生植物。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北宋·王安石)
·
(“ 唐海
上 张生 九明 龄月 ),
天 涯 共 此 时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北宋文 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职,任杭州通判, 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 罪贬黄州。
文中多处语句体现出了苏轼与张怀民的 友谊深厚,试找出一句做简要赏析。
如“念无与为乐者……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面对美景,只有张怀民可以共乐, 而张怀民也没有睡觉,表现了两个人心有灵犀, 友情深厚。
静的意境。 • 3、结合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
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 自学指导: • 1、自由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2、听课文朗读,注意字音,把握节奏。 • 3、赛读课文,比谁读得准确流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22页)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寻找 高兴地 想 ……的人 于是
共同,一起、散步 睡觉
交错纵横
原来是 只是、罢了
•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 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 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 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 者安适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学习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
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 坡”。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 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 “唐宋八大 家”之一。苏轼出生于地主家庭,从小就 受过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七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 生文采风流,但苏轼一生坎坷,几遭被贬。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ǎo)荇 (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进入的意思,写出了月亮不是自
然界的,而是苏轼的一位朋友一
样,朋友来了,能不“欣然起行”
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
吗? 把月光拟人化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庭下如积水明亮空的样子明,水中藻荇交横,
句首语气词,译为:原来是
盖竹柏影也。
不济济于名利而能从容 流连光景的人。苏轼是 一个有职无权的人,所 以他很清闲,自称“闲 但是 人”
何夜语无气词月,而?已,何罢了处
• 寻张怀民 • 欣然起行 • 念无与乐者 • 遂至承天寺 • 相与步于中庭 • 怀民亦未寝 • 水中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讲课PPT课件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__虑__,__想_ 到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就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 ④相与步于中庭
寝:_睡__觉__ 相与:共___同__,一起
学效检测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 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 4. 阅读理解。 •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jiě/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s承uì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qǐn/步于中yǔ 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zǎo交xì横ng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二人处境相同,志同道合
2、他们看到了怎样的月色?
点拨释疑----赏美景 说感受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 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比喻: 月色—— 积水 空明 竹柏影 —— 藻荇交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影也。”
把庭院中月色的清澈透明比作积水空明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描写)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抒情议论)
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
1.作者为什么会夜游承天寺?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运用比喻。“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 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 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 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 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第四次先学后教:研读讨论 把握情感
• 自学指导:
• 1、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找关键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 “欣然起行”
欣喜之情
• “念无与乐者”
有点遗憾
• “遂”“寻”
不加思索中有点激动
•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 闲适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看注释,查资料,译读课文。 (如有疑问,小组成员可以交流、探究。)
翻译方法参考: 1、单音节补双音节; 2、省略内容要增补; 3、语序颠倒要调整; 4、增删补改是规律。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 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运用比喻。“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 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作者名片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市)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 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 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赠刘景 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第四次先学后教:研读讨论 把握情感
• 自学指导:
• 1、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找关键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 “欣然起行”
欣喜之情
• “念无与乐者”
有点遗憾
• “遂”“寻”
不加思索中有点激动
• “相与步于中庭”
从容 闲适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记承天寺夜游》PPT-完美版
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读课文 疏通文意
自学指导:看注释,查资料,译读课文。 (如有疑问,小组成员可以交流、探究。)
翻译方法参考: 1、单音节补双音节; 2、省略内容要增补; 3、语序颠倒要调整; 4、增删补改是规律。
记承天寺夜游(公开课ppt)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 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4. 阅读理解。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
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官职,遭贬 17次,坐过130天监牢。然而,他一生豁达乐观, 晚年贬谪海南,这已是十足的流放。而此时,他 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且不适应那里的气候。于 是他平静地为自己打造了棺木,掘好了坟墓。 他 是北宋豪放派词的创始人,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 传世佳作,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的 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面对 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的说:“谁道人 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公元1083 年10月12日的夜晚,和这位大文豪作一次心灵的 交流吧。让我们共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藻荇( zǎo xìng ) 未寝( qǐn )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苏轼偕友夜游承天寺欣赏到的 夜景如何?找出写景的句子并用现 代文表达过来。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形容水清澈透明
庭下如积水空明
释词检验
原来是
交互错杂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随缘 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
3、此时苏轼的心境如何?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随缘 自适、自我排遣的达观。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 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 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 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 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像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 水藻、荇菜交互错杂,原来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这样的 美景,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23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逆境中善于发现生 活之美的豪放乐观!
抒怀练笔
假如你与苏轼面对面, 你想说些什么?
(请写在导学案上,50字左右)
作业布置 (见导学案)
一、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提示: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疏通文意
第一组: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庭。
第二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温馨提示: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解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
想要 门
思考、想到
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于是,就
相与步于中庭。
高兴的样子
一起
解词
交错纵横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原来是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只是,不过
罢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苏轼 黄庭坚
书法---宋四家: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识记重要词语的含义, 以直译为主,翻译全文。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
身临其境
苏轼与张怀民步于中庭会有怎
实
样的语言对白?他们会谈生世遭遇,
践 创
抒理想抱负,叹壮志难酬,还是赏 无限风光?
新
怀民
兄
呀…
…
我说子 瞻
兄……
作 业: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月 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 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 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 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 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
试着填空
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 的美妙世界
课文结构 欣
时间:10月12日
记 然 地点:承天寺
承 起 人物:我和张怀民
天行 寺
起因: 月色入户
夜 游
庭下月色
积水空明 藻、荇交横
心境: 闲
2、“闲”字能够表现出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表面上看,似乎是说自己与怀民因遭贬 斥,无所事事,故多闲暇,才会有这闲情逸 致来夜赏明月;实际上它是对碌碌人生的否 定和庸庸官场的鄙视,也是对宦海浮沉的解 脱和受诬遭贬的排遣。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记承天寺夜游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 巩 王安石;
词---- 苏辛:(豪放派) 苏轼, 辛弃疾
诗----苏黄: 苏轼,黄庭坚;
书画----宋四家: 苏轼 蔡襄 黄庭坚 米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我国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 出生于四川眉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 称为“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 一。苏轼少年承受家学,在蜀中读书, 22岁中进士,深受欧阳修赏识。曾官至 礼部尚书,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 黄州。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借助注释疏通课文,积累 常用的文言词。 2.反复朗读,品味文中描写 月景的语句。(重点) 3.品悟“闲人”的含义,感 受作者特殊的心境。(难点)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懂意思
读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 (suì)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qǐ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 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
遭逢逆境, 仍恬淡豁达欣赏美; 饱经忧患, 亦积极热情乐观活。
• “心如死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 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 “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苏 轼 坎 坷 而 豁 达 的 一 生
注意:字音、停顿、文言的味道、 宁静的氛围、夜游的兴致、复杂的情愫。
读懂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月色入户 ④遂至承天寺 ⑤怀民亦未寝
(高兴的样子) (思考、想到) (门) (于是、就) (睡)
元丰六年十 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 起行。 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未 寝,相与步中 庭。
文章的结尾句“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情绪?
有自豪和自慰的意味,但较多的还是惆怅和悲凉。 世间如此孤寂者又有几人呢?谪居的境遇,无时无刻 不缠绕着他。虽然作者情怀豁达,尽力在排遣内心 的苦闷,但消极的情绪还是无可奈何地流露出来了。
(二)悟情怀
1. 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文中的 “闲人”和现在我们说的“闲人”意思相 同吗?苏轼为何说自己是“闲人”呢? 2.联系文章写作背景,品悟“闲人” 的含义,感受作者特殊的心境。
1.有一位文人,他一生担任过30个 官职,遭贬17次,坐过130天监牢。 2.“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3.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 称为“书法四大家”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汉族,眉 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 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 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 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 辙并称为“三苏” ,为 “唐宋八大 家”之一。
获人生哲理
• 短短85字让闲人苏轼踏着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经典,他 空明的心境、豁达的情怀闪耀着独具魅力的光彩!
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处世 态度,你将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
读《记承天寺夜游》,我 懂得了
1.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的眼睛。——罗丹
2.遭遇困境时,要豁达开朗,积极乐观。 3.自然是心灵的最佳归宿。在物欲横流的 社会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这时, 我们不妨像苏轼那样到自然中去释放心灵, 寻求寄托,让人生更豁达。
(积极、乐观向上、从容面对挫折、豁达乐观)
3.什么样的人才能悟到这样的境界?
(热爱生命、逆境坚守)
中心思想
本文描绘了在承天寺 夜游所见的清明澄澈的 月下美景,表达了作者 遭贬后自我排遣的一种 旷达乐观的心境,也传 达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这心境包括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 凉、人生的感慨。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 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惋惜无人赏月)
品
• 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 呢?
——因为月色很美,“月色入户” 所以“欣然起行”
一 品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 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 感受?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 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此乃历史 上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 城旧营地的东面的坡地上开荒种地(东坡便由此 而来),有时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 雄,抒发郁闷心情。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动人的散文和词, 如有名的《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元丰六年十月十 二日,夜里,(我) 解开衣裳准备睡觉, (看见)月光照进堂 屋的门户,便很高兴 地起来走动。想到没 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 的人,于是到承天寺, 找张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庭下如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 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 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 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 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 影子。
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人 说苏轼以诗讪谤新法,八月,将他逮捕入狱。他 被长时间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十二月获 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 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本文 写于元丰六年,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1.政治上遭受打击、不被重用的闲官,会有怎 样的心情? (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以“闲”自嘲。) 2. 但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邀友同乐, 踏月夜游,何其洒脱!透过这空明的月色,你看 到了一个有着怎样人生态度的苏东坡?
奇特的想象,新奇的比喻 月光如水,皎洁、空灵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 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 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 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 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 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 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 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 观进取精神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