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挑战与市民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群体特征的基本差异可以从其人口学的指标上得到体现 。 为系统地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武汉大学人口 ·资源 ·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与英国 B ristol大学地 理学院王雯菲博士合作 ,于 2008年 12月对武汉市进城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进行了一次样本 总量为 1100人的问卷调查 。调查数据表明 ,两代农民工在家庭收入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在年龄 、受 教育年限 、婚姻状况 、务工经商经验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别 : ( 1)年龄 。调查样本中 ,新生代农民工的 年龄区间为 16~29岁 ,均值 22. 84岁 ,第一代农民工年龄区间为 30~72岁 ,均值 41. 12岁 ,两代农 民工平均年龄差 18. 28岁 。 (2)性别 。中山大学课题组 2006 年对珠三角 9市 3084 名农民工的调 查比武汉 1市的数据更有代表性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女性占 55. 6% ,而第一代农民工女性只有 37. 2% (蔡禾等 , 2009: 387) , 转换成性别比 ,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比仅为 79. 86,比第一代农民工的 168. 82低 88. 96① , 年轻女性在日用消费品加工业和服务业比男性具有明显的优势 。 ( 3)文化程 度 。新生代农民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平均为 9. 75年 ,第一代农民工受正规教育的年限平均为 8. 03 年 ,相差 1. 72年 。第一代农民工中 ,从未上过学 、上过扫盲班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职高 /技校 、 大专及以上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 3%、0. 8%、25. 4%、50. 2%、15. 8%、2. 2%、1. 1% ,新生代农民 工的比例依次为 0. 5%、0. 3%、7. 8%、57. 1%、20. 3%、9. 9%、4. 2% ,第一代农民工中从未上过学 、 参加扫盲班以及仅上过小学的人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新生代农民工 ,而新生代农民工中念过初中 、 高中 、中专 /职高 /技校 、大专及以上的人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 (4)婚姻状况 。 新生
向往体 面或 接近市 民的 工 作
劳动供给决策 绝对收入比较
相对剥削感较强
与家乡的联系 城市适应性
务农经验
有比较丰富的务农经验 没有或缺乏务农经验
与家乡的经济 联系 对城市的认同 感
与外界的联系
较强 ,大量汇款回农村老 家
较弱 ,多以同乡为主要交 往对象
以口 信 、书 信 为 主 , 信 息 量少 ,频率低 ,速度慢
(6)未来打算 。在被问及预计在武汉的居住时间时 ,选择 “可能的话就在武汉安家住下去 ”的 新生代农民工达 94. 6% ,比第一代农民工高 6个百分点 。有关该问题 ,在表示“有具体年限 ”的剩 余调查对象中 ,预期在武汉居住 1~5年的第一代农民工占 60. 0% , 6年及以上的第一代农民工占 40% ,而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应比例分别为 95. 2%和 4. 8%。在“您是否愿意成为城市居民 ”的问题 时 ,与第一代调查者相比 ,第二代调查者更期待成为城市居民 ( 58% VS 53% )而不是打算将来回老 家 (13% VS 21% ) 。
(3)社会身份的自我认同 。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自己是城里人的比例比第一代农民工高 4个 百分点 。在认为自己不是城里人并占多数的农民工中 ,第一代农民工认为“户口身份 ”是限制自身 没有成为城里人的首要原因 ,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则认为“在城里很难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 是自身没有成为城里人的首要原因 。这不仅反映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己城里人的社会身份的认同 感在提高 ,而且他们中更多的人还认为不是外在的户口状况而是“隐性户籍墙 ”成为他们转变社会 身份的最大障碍 。
较弱 ,汇 款 较 少 , 用 途 也 不 同
较强 ,向 往 城 市 生 活 , 渴 望 融入城市
以电话 、网 络 为 主 , 信 息 量 大 ,频率高 ,速度快
生活方式
与传统农民接近
与现代市民接近
流动模式
流动的驱动力 未来的期望
农村推力 年龄大后返乡劳动
城市拉力 不愿返乡务农 ,希望市民化
(7)社会团体参与率 。新生代农民工中加入老乡会 、读书会 、社区组织 、工会组织 、团组织和城 市生活派对的累计比例为 22. 9% ,即超过 1 /5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了上述团体 ,而第一代农民工的 累计比例只有 9. 7% ,不到 1 /10,参与率相差 1. 3倍 。新生代农民工对参加社会团体更为活跃 ,除 团组织的参加情况与年龄有关以外 ,均反映他们更有意识地为自身的全面市民化做出努力 ,如加入
2期
《人口研究 》编辑部 新生代农民工 :特征 、问题与对策
35
代农民工已婚比例 35. 3% ,未婚人数比例为 63. 9% ,而第一代农民工未婚比例只有 2. 8% ,在婚比 例高达 94. 1%。新生代农民工未婚比例远远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固然和其年龄有关 ,但也有其它原 因 :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 ,新生代农民工在婚恋观念上更接近于市民 ,早婚早育的思想逐渐淡化 ;他 们对未来有着更高的预期 ,自我发展愿望强烈 ,一般不愿提早步入婚育阶段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承 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既不愿回到农村 ,在城市又尚未站稳脚跟 ,婚育问题提不上日程 。 (5)收入情 况 。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年收入均值为 24657. 33元 ,第一代农民工家庭年收入均值为 21202. 74元 。 从收入来源看 ,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无论在农业收入 、务工经商收入 、转移性收入还是财产收入方面 , 均值都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家庭 。但在政府发放的各类补助方面情况相反 。 ( 6)务农经历 。第 一代农民工有比较丰富的务农经验 ,平均务农时间为 11. 94年 ,而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或缺乏务农经 验 ,平均务农时间只有 2. 15年 ,相差近 10 年 ,且有 38%的人从来没有干过农活 (刘传江 、程建林 , 2008) 。 1. 3 行为导向
(4)城市适应 。第一次外出时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 ,新生代农民工回答“比较适应 ”的比例 (53. 5% )和“非常适应 ”的比例 (6. 5% )都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分别为 50. 1%和 3. 6% ) 。和第一次 外出时对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相比 ,对现在城市生活的适应程度 ,两代农民工回答“比较适应 ”、 “非常适应 ”的比例都上升 ,但回答“非常适应 ”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 (29. 6% )依然高于第一代农民 工比例 (25. 9% ) 。数据既反映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更好的城市适应能力 ,也反映他们对城市 生活和市民身份更为强烈的向往 。
表 1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 Table 1 Characteristic Camparisons of the Cenozoic and First Generation Peasant - workers
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成长环境
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
改革开放前 多子女家庭
(2)劳动强度 。每周工作 7天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 72. 5% ,明显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 85. 5% ; 每天工作 10小时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占 50. 4% ,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 55. 4%。新生代农民工 每周平均工作 66小时 ,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 68. 1小时 。尽管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强度在很大程度 上是由雇主安排的 ,但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有选择用人单位和是否同意加班的权利 ,因此 ,以上数 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年轻力壮的新生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程度低于平均年龄超过 41岁的第 一代农民工 。
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及其成长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前者在行为导向方 面与第一代农民工具有诸多方面的新变化 :
(1)职业分布 。尽管两代农民工都是体力劳动者 ,而且就业单位性质和劳动环境没有本质区 别 ,但上述问卷调查结果还是清楚地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微妙的新变化 :农民工就 业单位 /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主要为包工队 、个体经营户以及民营企业 ,第一代农民工的比例分别为 40. 1%、28. 6%、11. 8% ,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依次为 32. 8%、33. 1%、19. 3%。更多的新生代农民 工倾向于自主创业或到比包工队有发展空间的民营企业 。
进入新世纪 ,特别是 2005年以来 , 2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日益成为农民工研 究领域的焦点 。作为一个社会学而非人口学的概念或群体 ,他们被称之为新生代农民工或第二代 农民工 。“80后农民工 ”备受关注的两个基本背景是 : ( 1)当今我国农民工已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 的群体 ,而是已经在内部结构产生了分化和变化 ,“80后 ”、“90后 ”农民工群体人数已经过亿 ,占农 民工总数的六成以上 ,而且随着第一代农民工因为年龄的原因逐渐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和 90后农 民工陆续加入城市 ,新生代农民工的规模及其占农民工群体的比重越来越大 ; ( 2)新生代农民工的 成长环境明显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 ,他们对农村和城市有着不同于前辈的社 会认知 、认同度和工作生活期望值 ,从而导致他们新的个人行为导向 。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 轻群体 ,他们会对城乡发展产生新的影响和挑战 。 1. 2 群体特征
(5)城市融入 。在回答“你与城里同事的关系如何 ”时 , 新生代农民工回答“很好 ”的比例 (32. 7% )和“比较好 ”的比例 ( 38. 2% )都高于第一代农民工 (分别为 29. 5%和 33. 6% ) 。在回答
36
人口研究
34卷
“除工作关系外 ,是否与城里人有交往 ”时 ,回答“有 ”的比例第一代农民工占 40. 9% ,新生代农民工 占 48. 1%。在回答“您来武汉后 ,有没有到本地人家里做过客 ”时 ,回答“有 ”的第一代农民工占 27. 8% ,新生代农民工占 32. 3%。在回答“您有几位本地的朋友 ”时 ,回答无的第一代农民工占 56% , 有 1~5人的占 31% , 6人以上的占 12. 8% ,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相应比例依次为 50%、32% 和 18%。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更好的城市融入能力 ,也反映他们对城市生 活和市民身份更为强烈的向往 。
改革开放后 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
出生年代
出生于 1980年之前
出生于 1980年之后
个人特征
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 大部分已婚
初中及以上为Fra Baidu bibliotek 大部分未婚
人格特征
吃苦耐劳特征较强
吃苦耐劳特征较弱
就业情况
打工主要目的 工作期望
为家庭 ,求生存为主
能挣 到 比 种 田 多 的 钱 即 可
为自己 ,追求生活质量
3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民工的代际分化 、行为选择与市民化研究 ”(项目编号 : 70973092)与武汉大 学人文社会科学自主科研项目“两代农民工的流动行为与市民化进程研究 ”(项目编号 : 09ZZKY030)的部分研 究成果 。
① 除了有特别说明数据来源之处外 ,本文其他数据均来自 2008年对武汉市 1100名农民工的问卷调查 。
34
人口研究
34卷
却是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大城市的城市化大门也能向农民工敞开 ,就可 以更好地化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 ”、“城市化 ”的渴求 。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挑战与市民化 3
刘传江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人口 ·资源 ·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
1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 1. 1 界定及背景
2期
《人口研究 》编辑部 新生代农民工 :特征 、问题与对策
37
老乡会可以弥补在社会资本方面的不足 ,加入读书会可以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 ,加入社区组织和城 市生活派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主流社会 ,加入工会组织则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
(8)学习倾向 。在回答“在工作之外的闲暇时间 ,你通常做什么 ”时 ,回答 “经常自己看书 /学 习 ”的新生代农民工占 33. 8% , “经常上学 ”或“上网 ”的新生代农民工占 37. 1% ,而第一代农民工 的相应比例只有 24. 7%和 6. 4%。此外 ,在回答“您觉得当前最需要学习的是 ”时 ,回答“没想过 ” 的新生代农民工占 11% ,比第一代农民工低 10 个百分点 。这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更强的学习倾 向 ,意味着在市民化过程中 ,新生代农民工于人力资本尤其文化程度方面原本起点就较高 ,后期的 提升趋势也将更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