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 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 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 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 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叫种群。
注意:
① 一定的自然区域 ② 同种生物 ③ 全部个体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计 数
计算种 群密度
②12 ④11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阜南一中博雅1+1高效课堂导学案 编制人:刘敬夏:审核人朱计标 领导签字 编号:021时间:年 月 日 小组: _ 姓名:____ __ 组内评价: _ 教师评价科目:生物 编号:021 第1页 共2页第1节 种群的特征学习目标: 1、 列举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学习重点: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预习案(一)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 生物的 个体。
(二)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1.种群密度概念:是指在________ _或________ _中的个体数。
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调查方法:_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 __法。
(1)样方法:适合调查2、 出生率和死亡率:⑴概念: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________个体总数的比例。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_的个体,占该________个体总数的比例。
⑵特点:繁殖能力强的种群 高,种群增长快。
3、迁入率和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____________或 的个体,占该________个体总数的比例。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__________个体数目的比例。
意义::对 有一定的影响。
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害虫雄性个体→破坏 →降低害虫5、种群的空间特征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 段原有总鼠数为39 X 34/15=88只
④使用范围:动物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 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5、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 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 群密度( A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34
6、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 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 上的8群羊是( ) C A.六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11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 时,放臵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 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臵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28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9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预测方向 直接影响
31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 标记 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4只, 放回 其中已标记的为15只,该地 段总数有多少?
根据公式,该地段原有总鼠数为 39 X 34/15=88只
求种群密数量?
重捕 B条,其中被标记的C条
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 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估计值 ②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蒲公英为10 棵,则该样方的蒲公英密度为 仅一个样方 误差太大 2) 10/1=10(棵/m ③使用范围:植物、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Ⅱ
水螅
牡蛎
类型Ⅲ (凹型)
0
年龄
最大寿命
低龄死亡率高,度过危 险期后死亡率低且稳定
小结
•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 是种群密度。 •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 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 龄结构。 •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 特征是性比率。
种群特征
五、种群分布型
集群分布(最常见)
集群分布的特征是,种群个 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 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 其形成原因是: 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 富与贫乏镶嵌; 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 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 成群。 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 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 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 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 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 也符合这一特性。
一则笑话
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 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 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 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 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 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 会看病吗?会制药吗?……” 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 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 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 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
种群的特征
阅读教材61页
• • • • • • 思考: 1、样方的大小? 2、取样的原则? 3、取样的方法? 4、计数的原则? 5、样方的多少?
五点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时用
等距取样法
调查群体为长条形时用
计数方法
——蒲公英
——其他植物
方框内+相邻两边上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 类——中华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的种 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那 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 种群密度(单位:只/hm2)?
中国人口密度:139人/ Km2
问题探讨
怎样估算这块 草地中蒲公英 的数量?
10m
10m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 ①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
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
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步骤: 取样 计数 求平均值) ②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联合国人口司05年公布了《世界人口展望》的报告。报 告预测在2025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 大国。
专家预测今后20年人口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 0-14岁: 16.6% 15-59岁: 70.1% 60岁以上:13.3%
1、逐个计数法 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
大的种群时。
2、估算法:调查分布范围较大,个体较
( 取样调查法 ) 小的种群时。
(1)样方法
不运动或活动范围小的生物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 大的动物
第1节_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的类型:
§1.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个体多
老中青比例适中
老年多,幼年少
印度人口 生殖后期 生殖期
美国人口
♂
♀ ♂
♀
♂德国人口♀Fra bibliotek生殖前期
增长型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预测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问题探讨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中蒲公英以及绵羊的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 △★★△△ △△★★△
面积:1平方米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课件(共20张PPT)精选优质 课件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⑷比较各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⑸讨论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⑴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先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再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蝗害”的战略,一方面通过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降低蝗虫密度,一方面改造飞蝗发
生地,如修筑堤坝、控制水位、耕垦湖滩荒地等。这样就成功地打开了飞蝗综合防
治的大门,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此后,马世骏先生在生态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研究的共同 点都是从系统、综合、整体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对象、把握过程。正如他后来高度 概括的,生态学的实质就是协调生物与环境或个体与整体间的辩证关系,协调的实
如果你要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的 变化,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因素。
废弃的城市
冬季某城市的乌鸦种群(部分)
4—1 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增长型 年龄组成的类型 稳定型
衰退型
思考与讨论
探究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问题: ·制订计划: ·实施计划: ·结论: ·讨论:
注意:调查时要爱护植被,不攀折 花木,不破坏草坪,不毁坏庄稼。
⑴实地调查与本节课“问题探讨”活动中的模拟据调查有什么异同?
⑵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
⑶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2、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1)概念: ①♀>♂ 增长快 相对稳定 增长慢
②♀≈♂
③♀<♂ (2)意义:
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
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次要依据 (3)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 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捕 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 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一)、种群密度 ——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请拿出你的课本和多 色笔,还有你的
激情
你准备好了吗?
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金丝猴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生存的基本单位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
C:幼年个体数小于成年、老年个体数,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 B: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数量会保持稳定
A 增长型
B 稳定型
C 衰退型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
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 不一定,种群数量不只受年龄组成的影响,还受迁入率 和迁出率、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练一练
第4章_第一节_种群的特征
③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1 1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特点:
①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例:在我国某地的草原上,大象、狮子、土狼和斑 马的种群密度个不相同。
②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例: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 末天气较冷时则降低。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2007江苏生物)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 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 是( D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1 2
3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种群的特征
1
种群密度
§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 本的数量特征。 §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特点或作用: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举例:
怎样估算这块草地 中蒲公英的数量? 若研究对象是某公 园内的广玉兰呢? 若要调查某一池塘中 鲫鱼的种群密度呢?
10m
10m
标志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使用范围:动物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死亡率: 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 死亡率: 死亡的个体数目。 死亡的个体数目。
例如,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 一年后有2只死亡, 例如,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后有2只死亡, 200 猴的死亡率为1 猴的死亡率为1%.
(2)类型 a. 出生率 > b. 出生率 c. 出生率 < (3)小结: 小结: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 要因素。 要因素。 (4)应用: 应用: 计划生育和控制某些生物的种群数量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加大 死亡率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死亡率 种群密度变小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
•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D 1.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下列各项中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 C.校园中的全部树木 C.校园中的全部树木 D.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D.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 )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对于一个种群来说, 概念:对于一个种群来说,单 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研究意义:是影响种群密度 研究意义: 种群数量变化) (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因素
冬季某城市的的乌鸦种群
学生讨论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一、种群 (一)概念: 概念: 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同一地区 个体的总和 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B.校园内的所有乔木 C.棉田中有幼蚜 棉田中有幼蚜, C.棉田中有幼蚜,有翅蚜和无翅成熟蚜组成的全部棉蚜 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D.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雄性鲤鱼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
1.概念: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 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鼠的数量等。
2.意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程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出生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例: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2_0_%_,死亡率为_1_0_%__, 增长率为 1_0_%__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一、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有个体没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
的变化。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 如何确认放牧量,从而 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 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即N∶M=n∶m, 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标志重捕法的几点提示
1、适用范围:
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注意事项(误差的原因)
(1)、被标志的动物在种群中充分混合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3)、被标记个体的无死亡、标志符号不脱落 (4)、个体被捕捉的机会与标志物无关
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种群密度
影响数量变动
性别比例
决定大小 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种群数量的变化
迁入
出生
种群
数量
迁出
死亡
巩固练习
对某地段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 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 发现有标记鼠15只,求该地段鼠的总量。
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种群是群体水平上研究生物的基本单位,不等于 个体简单累加,表现除个体不具有的特征;
个体的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不会因个体的消失 而消失;
同一区域中,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个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的群体。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88只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第一节种群的特征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 的调查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 密度的调查
阅读课本P60方框内的内容
1、样方法 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 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 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 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 估计值。
B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5.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应该是
B
A.随机取样 C.样本数量足够大
B.样方面积为lm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作业: 《优化指导》P43-P46 活页作业十
适用范围:多用于植物
• 取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知识延伸
• 除了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作物 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 以采用样方法。 •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 的方法调查它们的密度。 • 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 群密度,还能用样方法吗?
2.标志重捕法:请看课本,了解其含义 含义: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 ,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 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 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N1,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2,其中已标记的为N0,则:
N:N1=N2:N0 N2(重捕个体数) N1(被标志总数) 可得:N= N0(重捕中标志数)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表示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
步骤:制定计划
实施过程(每步注意事项) 课本讨论(1-4)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表
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的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第4章
第1 节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个体水平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
种群和群落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维持稳态?
一、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要点: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的个体
隔离。
②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材料一: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
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③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个体数目偏
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老年 成年
幼年 (3)年龄组成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1)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 生态平衡及杜会可持续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如害虫防治。 (2)取样调查要求随机取样才具有科学性。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 的所有个体。 (3)要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该块地中苦荬菜 的种群密度为 答案:(1)害虫防治〔只要合理均可〕 (2)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的均正确 (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3)
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元。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 化规律。 (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 (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 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 的圆圈涂黑。 (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解:设该种群的数量为N
N : 40 = 40 : 16
N=100(只)
由于地鼠在被捕捉后更难捕捉,重捕个体数会偏小, 导致测的的种群数量偏高,种群密度也偏高。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举例说明: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
5.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集群分布
形成种群空间特征的原因: 种群的空间特征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 作用的结果,并随着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种群的空间特征是研究种群密度的重要信息。
基础小测: 1.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A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地块 C.计算各样方的平均值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2. (09高考·广东)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B C.稗草在箱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3.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的变化
迁入
出生
种群 数量
死亡Βιβλιοθήκη 迁出考点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一、原理 一般情况下,要逐一计算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研究者通 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计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此方法称取样调查。 二、方法步骤 1.植物种群密度取样调查的常用方法——样方法。 (1)确定调查对象 五点取样法: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 每个样方要求一致,适用于总体为非长条形。 (2)选取样方(随机取样) 等距取样法:本法适用于长条形的总体, 先将调查总体分成着干份,由抽样比例决定 间隔或距离,然后按等距离抽取样方。
生死率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种群大小
(三)思考与讨论 课本P63 1.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退型, 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轻个体越多, 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会越低。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不一定总是保 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 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 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 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3)计数(记录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 (4)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单位:株/平方米)
注意问题:1.随机取样
2.样方大小适中
3.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二)探究 课本P61 1.“问题探讨”中调查对象是完全随机分布 的,且调查区域是规则的,调查对象与其他 物体的区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采用样方 法得到的估算值与真实情况比较容易接近 (误差小)。而在实地调查中,调查对象的 分布往往不是随机的,调查区域也往往不是 规则的,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干扰和影响调 查的准确性,因此,采用同样的方法其结果 误差会比较大一些。但是,只要掌握了科学 的调查统计方法,其误差会控制在允许的范 围之内。
2.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 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 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以保证统计结 果的真实性。 4.不同小组对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调查结果可能是不一 样的。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应当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例如5%以内。 如果超出了此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 一样的原因应当首先归结为采取不同的样方法所致。所 以,要针对实际情况,讨论取样方法是否存在问题。
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
(4)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密度)改 变的直接表现。种群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 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3.年龄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任何种群都是由不同年龄 的个体组成的,因此种群 形成一定的年龄结构。
年龄组成 变化趋势
生物群落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群落都 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把在一 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作用之间 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的各种 生物的总和。 注意和种群的区分: 思考:从1999年开始,我 种群是同一地点同一生物的一 国在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 群个体。 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 生物群落是各种生物的总合。 意义?
问:如果打破原有的性别比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
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考点突破
各特征间的关系: 种群的各种特征与种群数似有密 切的关系。上述每项发生变动都 将导致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 1.从年龄组成看,年轻个体较 多时,预示着未来种群密度要 增大,而年老个体较多时,未来 种群密度将会减小。 2.从性别比例看,如因某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 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如用人工合成的性 引诱剂诱承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 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 降低。 3.出生率、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原因。 4.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动的直接因素。 如果研究一座城市的人口变化,那么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略的 因素。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知识概览
一、教学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种群的特征。
2.教学难点 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一、种群的概念
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 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如:一口池塘中全部的鲤鱼 理解种群概念 (1)种群是宏观、群体水平上研 究生物的基本单位,种群不等于个 体简单累加,种群内个体之间通过 特定关系构成一个整体,表现出个 体不具有的特征; (2)个体生命有限,而种群一般 不会因为个体的消失而消失; (3)同一区域中往往生活着多个 生物种群,不同的种群之间构成一 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群体。
①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 性个体数目大体 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 高等动物。
②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 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群体动物。
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
③雌少雄多型: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P64一、基础题3:下图A、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 纵坐标示年龄,横坐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请根 据图回答,哪一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增长率高?
(3)年龄组成的意义: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
• 4.性别比例
• (1)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 (2)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
一片稻田中,其中一种杂草有500株,蝗虫有350只, 虎纹蛙有10只。如何描述这些的数量情况? 能否用一概念来描述?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制定保护某自然保护区珍贵野生动物措施的依据是什么? 对农田害虫采取防治措施的依据又是什么?
根据什么可估算鱼塘中草鱼的产量?
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上述动物的种群密度呢?
跟踪训练 1.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 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 )
B
A.衰退型和增长型 B.增长型和衰退型 C.稳定型和衰退型 D.稳定型和增长型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 329%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B
乔木为100m2灌木为16m2 草本植物为1m2
1.选取样方面积不对,应为100cm×100cm 2.取样方法不对,应随机取样
3.估计方法不对, 应取平均值
2.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常用方法——标志重捕法。
种群总数 第二次捕获总数 = 第二次捕获标记数 第一次捕获数
练习:P63 1.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 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 记的25条。请估计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 106X91/25≈386条 2.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某种鼠和蚯蚓的种群 密度,你将分别采用什么方法?说说你做出选 择的理由。 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
C
)
(四)练习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调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1.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种群不具 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作为一个 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 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 现新的属性。 2.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还会延长;由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低水 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可能还会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