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三国鼎立导学案2 精品

合集下载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七年级 历史 学科导学案 课题名称: 三国鼎立编写者: 支福华 审校者: 谢淑芹 授课教师: 支福华 授课时间: 2014- 11-4通榆县第八中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导学案- 1 -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学习方式】学案导学、自研自探 、合作探究 、展示提升 质疑点拨、总结归纳 【学法指导】(1)自主能完成的学习内容用蓝(黑)色笔完成,合作学习或教师点拨学习的收获用红色笔完成。

(2)本课知识点涉及较多,可以利用要点提炼法,将本课内容概括记忆。

【活动学新知】活动一:携手学战役。

学习要求: 第一步:3——5分钟自读课本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子目标题,完成基础知识的标注和勾画。

第二步:用表格式归纳法整理两次战役,展台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并能说明从哪些角度学习战役方面的知识。

第三步:教师点拨提升(以一次战役为例说出具体知识点,帮助学生同步修正表格,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归纳法,表格归纳法,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重新整理表格内赤壁之战)两次战役影响而言,哪一次更重要?活动二:三足鼎立我设计 学习要求:105(1) 自读课本“三国鼎立的形成”标题,截止到教材105页(2) 小组合作完成“三国鼎立方位图”的设计,在图上能体现出政权名称和建立时解释方位的概念,图上能够体现三个国家相互的位置关系,用圆形或方表示疆域在图上在图上能体现出政权名称和建立时间。

有一组学生板演,一组学生来展台展示,在图上体现更多的历史信息,(2)此外还需按要求在图上完成都城和建立者的标注。

活动三:三国经济大比拼,(学习要求:阅读教材106页)1、 用史实说明:(1)哪一国家农业发展好?(2)哪一国家手工业兴旺?(3)哪一国家对外贸易发达?2、根据《三国志》中人口的记载判断哪一国的实力最强?哪一国的实力最弱?课堂整理导学案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活动四:测试显实力。

导学案续页:通榆县第八中学校通榆县第三中学“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导学案- 2 -教师点拨:人口是衡量封建社会财富的重要指标。

《三国鼎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理解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掌握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事迹;
3. 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4. 分析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及其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原因;
2.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3. 三国时期的军事格局;
4. 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5. 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

三、导学过程:
1. 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原因
教师通过讲解秦朝死亡后的混乱局面、曹操、刘备、孙权等各方势力的崛起,引导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背景和原因。

2.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教师介绍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及其各自的政治制度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

3. 三国时期的军事格局
教师讲解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军事策略及各国军队的实力比照,帮助学生理解三国时期的军事格局。

4. 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教师介绍三国时期的文化成就,如《三国演义》的创作、曹操的诗歌、诸葛亮的典故等,引导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发展。

5. 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
教师通过讲解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如豪强地主的割据、民生困苦等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及其影响。

四、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格局、军事格局、文化发展和社会矛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文化素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含答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的史实,分析曹操能统一北方的原因2、知道赤壁之战的史实,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进步性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相关过程二、【重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74-77,用笔划出关键词)1、请找出官渡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2、请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影响?曹操失败的原因?3、找出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建国者、都城,巩固措施?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的分裂,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五、【当堂训练】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A.据有关中 B.废除苛法 C.重视人才 D.释放奴婢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A.挟持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A.远道而来 B.战争的非正义性 C.指挥不当 D.不习水性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三国鼎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时期之一。

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到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动荡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三国:魏,蜀,吴相互争霸,形成了鼎立之势。

本课程将带领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情况。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2. 了解三国时期的三国六部,相互关系和争斗;3. 了解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作用;4. 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 学习三国时期的三国六部,相互关系和争斗;2. 了解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作用;3. 了解三国时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安排:第一节: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第二节: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三国六部第三节:三国时期的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第四节: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作用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讨论:教师通过讲解历史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多媒体教学:教师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三国时期的情况;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分享观点。

六、作业安排:1. 阅读课程资料,整理课堂笔记;2. 撰写《三国鼎立》读后感;3. 分组进行三国时期相关话题的讨论;4.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形成学习心得。

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讨论,表达观点等;2. 作业完成情况:包括笔记整理,读后感,小组讨论成果等;3. 学习态度:包括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培养自己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荣誉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风云变幻,探寻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魏、蜀、吴三国的兴起;2. 掌握三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3. 能够分析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特点;4. 了解三国时期对后世的影响。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
4、学生学会做好小组讨论笔记。
交流

展示
15分钟
创设展示情境
教师:经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和深入探究,现在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讨论探究结果。
1、教师规范指导
2、一激二评三落实
1、学生大胆展示
2、语言表达简明、清楚
3、享受成功的喜悦。
4、相互纠正补充,并不断的修改自己的笔记。
总结
概括
5分钟
创设总结概括情境
2.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设计理念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景想像、课本剧表演、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1、听歌曲感受三国时代。
2、引起学生注意,勾起学生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
实践

体验
15分钟
创设实践体验情境
教师下发《问题生成单》,巡回检查《问题导读—评价单》完成情况,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1、学生小组讨论探究问题
2、完成《问题生成单》上的问题
3、学科长组织有序,学生能够在同伴合作交流中学习。
《三国鼎立》导学案
审核人签字
授课班级
学科
历史
课题
三国鼎立
任课教师
课型
问题解决课
问题训练课
课时
1
授课时间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导学案

《第16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6课三国鼎立【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二局部:第一局部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第二局部为“三国鼎立的形成〞。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找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交战双方、影响及战争特点是什么?〕2.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曹操将汉献帝迎到许,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

材料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的人,即使出身下层的人,它也注意提拔。

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有才能的人。

材料三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招募的新兵有的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

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

他决定推行屯田制。

〔1〕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2〕分析讨论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占据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试比拟它们的相同点。

(4)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3.以下材料是名人们对曹操的评价,阅读答复。

材料一“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毛泽东材料二“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领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材料三“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史学家〕材料四“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周瑜你对曹操的评价是什么?二、三国鼎立的形成1.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开展起来,“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三国鼎立》 导学案

《三国鼎立》 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掌握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战役和政治制度。

3、分析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的意识。

二、学习重点1、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三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三、学习难点1、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2、评价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四、知识梳理(一)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社会矛盾激化。

黄巾起义爆发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各地豪强势力趁机崛起,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二)曹操统一北方1、曹操崛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他实行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势力逐渐壮大。

2、官渡之战公元 200 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三)赤壁之战1、战前形势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企图一举统一全国。

公元 208 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消灭刘备和孙权。

2、孙刘联军刘备派诸葛亮前往江东,与孙权联合抗曹。

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率孙刘联军。

3、战争经过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与曹军相遇。

曹军不习水战,且瘟疫流行。

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战术,大败曹军。

4、战争影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退回北方,孙权在江东的地位更加稳固,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并向益州发展。

(四)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三国建立公元 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公元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 229 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的发展(1)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3)孙吴:开发江南,造船业发达,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的一次深入学习。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事实,认识三国鼎立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影响,掌握三国时期的主要历史事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历史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2.难点: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故事情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插图,营造三国时期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三国鼎立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三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故事情节、相关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三国鼎立》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2. 理解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3. 分析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导学内容:1.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 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3. 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国时期的地图和重要人物像,引发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兴趣。

2. 进修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发生在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动荡的时期。

- 东汉末年,天灾人祸频繁,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衰落。

- 三国时期的开始是建安五年(200年),结束于西晋统一中国(280年)。

3. 进修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 三国鼎立是指曹魏、蜀汉、东吴三国在中国东部的鼎立局面。

- 三国鼎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导致了统一的局面被突破。

- 三国鼎立的过程是曹操建立了曹魏,刘备建立了蜀汉,孙权建立了东吴,三国互相争夺,形成了鼎立局面。

4. 分析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国鼎立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阻滞,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 三国鼎立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广泛流传。

- 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遥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的模式。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人物,理解了三国鼎立的原因和过程,分析了三国鼎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遥的影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精选2篇)

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精选2篇)

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精选2篇)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篇1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缘由、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缘由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缘由。

2、提高对重大历史大事的复述力量。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缘由的分析,提高同学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力量。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同学对历史史实的文学创作的辨别力量。

3、熟悉到每一历史大事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殊是符合实际状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熟悉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当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进展。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这两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一是符合了历史进展的趋势,二是呈现了曹操个人的雄才大略。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闻名的战役,刘备、孙权联合反抗曹操,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难点:如何正确熟悉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是本课的难点。

都是既要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使同学对这段历史有个真实的完整的了解。

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提问一下同学有关《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人物?大家知道三国鼎立的由来吗?这一阶段发生了哪些战役?2.基础自主探究:①、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消失势力最大的两个军事集团_____和______。

时间:______年,交战双方是______和_____,交战地点是__,交战结果是_____。

影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②、赤壁之战背景: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南方长江中下游消失实力比较大的两个集团与之对峙: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______,辅佐他的是_______;一个是割据江东的___,统治比较稳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新人教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4.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一)(二)三国鼎立(三)三国发展曹魏重视农业发展,大力兴修;孙吴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蜀汉在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后期,实力增强,魏灭蜀。

【合作探究】1.假如你是曹操,官渡之战后,召开新闻发布会。

记者提问如下:(1)记者甲:首先恭喜您在官渡之战中大获全胜。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官渡之战的基本情况。

(时间、交战双方、力量对比、结果以及影响)(2)记者乙:恭喜您能够以较少的兵力战胜袁绍,请您分析一下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统一北方?2.假如你是诸葛亮,赤壁之战后,召开新闻发布会,谈谈双方胜败的原因及赤壁之战之后的局势。

3.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自学检测】1.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在5 000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了璨若群星的诸多军事名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

其中,诸葛亮(今山东临沂人)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在__________中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城濮之战2.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官渡之战——刘备②赤壁之战——曹操③官渡之战——袁绍④赤壁之战——孙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今日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

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

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A.曹操B.刘秀C.孙权D.诸葛亮4.《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2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案2

《三国鼎立》教案出处:中考资源网,作者:佚名一、知识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之战的过程及作用2、掌握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影响、3、了解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4、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课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歌唱得真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些英雄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了怎样一幕历史悲喜剧。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02页,我们来学习《三国鼎立》。

二)教学过程板书:第18课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官吏乘机扩大自己的军队,甚至于公开举兵反汉,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其中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字孟德。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196年,他迎汉献帝以许昌为首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他的势力发展很快,在曹操的势力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与占据今天河北一带的袁绍发生了激烈的矛盾,终于演变成为一场战争,这就是官渡之战。

(投影《官渡之战》形势图)。

当时,袁绍拥有精兵十万,兵精粮足,根本就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也听不见别人的意见。

而曹操尽管兵少粮缺,但他善于用人,我们来看看他们两人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不同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袁绍、曹操、许攸、士兵,演历史小品《许攸见曹操》,(历史剧本见附页)曹操听从了许攸的意见,带领几千兵马,穿袁军服装、打袁军的旗号,混过了袁军的道道关卡,来到乌巢,一把火将袁军的粮草烧个精光,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导学案【情形导入】三国的故事众所周知,三国的人物声名显赫,与三国有关的成语、歇后语也很多,接上去我们来停止一次三国知识竞赛,看看大家对三国知识终究了解多少。

1.下面这些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故事,请补上后半句。

周瑜打黄盖,;关公面前耍大刀,;刘备借荆州,2. 以下成语的谜底均为三国人物,请你猜一猜:凿壁偷光,;孔雀收屏,;展翅飞翔,;学习目的1.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构成。

2.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构成。

教学难点:曹操在官渡、赤壁一胜一败的缘由剖析【基础知识一览】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黄河中下游的和成为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基本上一致了。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一致了,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树立了比拟动摇的统治。

依靠于荆州中央权利刘表,没有固定的地盘。

2、时间:公元年,作战双方:和。

3、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

三、三国鼎立1、背景: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气对比发作了新变化。

曹操退守到_一带,不敢再随便南下。

孙权在的权利失掉稳固。

刘备乘机占领_的大局部地域,又向西进占四川。

三个军阀的权利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又都不具有一致全国的条件,就构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三国鼎立: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_,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_。

222年,孙权称王,后在229年于_称帝,国号吴。

3、三国经济的开展〔1〕魏国:兴修_,继续实行_。

〔2〕蜀国:以_治国,赏罚清楚;减轻_,兴修_,鼓舞_;对少数民族采取_政策,加快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域的开发。

〔3〕吴国:组织农民_,推行中原的先进_;_兴旺,吴国船队曾抵达_〔如今的台湾〕,增强了的联络。

【学习小窍门】【学习小结】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并且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但结局却不同,结合所学内容尝试剖析形成这种局面的缘由。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导学案

第18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3、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后,曹操消灭了的残余力量,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

孙刘组成联军,在一带和曹军对峙。

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曹操逃回北方。

2、年,曹操的儿子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定都,东汉结束;年,刘备在称帝,国号,史称;年,孙权称王,国号,后定都。

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了。

3、思考:“动脑筋”一(第103页)、二(第104页)、三(第105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官渡之战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补充官渡之战的重要性: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赤壁之战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师补充赤壁之战的重要作用: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3、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三。

有关三国的成语故事很多,可以在“三顾茅庐”基础上再找一些。

《三国鼎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2. 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对抗;3. 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

导学内容:一、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等事件频发;2. 曹操割据一方,刘备、孙权各自建立基业;3. 三国鼎立局面逐渐形成。

二、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1. 曹操:汉末名将,统一北方,建立魏国;2. 刘备:汉室宗亲,蜀汉的创建者;3. 孙权:吴国的奠基人,东吴的开国皇帝。

三、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1. 曹操称帝建立魏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2. 刘备建立蜀汉,推行仁政,得到民众拥戴;3. 孙权建立吴国,发展海上贸易,壮大军事力量。

四、三国时期的军事对抗1.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改变了三国格局;2. 吴蜀之争:孙刘两国屡次发生冲突,争夺地盘和资源;3. 汉中之战:刘备攻取汉中,进一步稳固了蜀汉的地位。

五、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1. 内因:东汉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2. 外因:北方民族不息入侵,加剧了三国争霸的局势;3. 影响:三国鼎立时期,政治稳定,文化繁荣,但也导致了长期的战乱和割裂。

导学任务: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2. 分析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对抗,思考三国鼎立的原因和影响;3. 总结三国时期的教训,思考如何避免历史的重演。

拓展练习:1. 请结合三国演义的情节,分析其中的历史真实性和虚构成分;2. 选择一个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撰写一篇传记,介绍他的生平宁事迹;3. 就三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军事战争等方面与摩登社会进行比照,思考其启迪和借鉴意义。

导学案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政治格局、军事对抗以及鼎立局面的原因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深刻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尽力为实现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国鼎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三国鼎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三国鼎立的原因;2. 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主要人物;3. 理解三国时期的战争和变革;4. 分析三国时期的影响和启示。

二、导学内容:1.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三国鼎立的原因a.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黄巾起义爆发;b.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形成三国格局。

2.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主要人物a. 曹操,一统北方,建立魏国;b. 刘备,建立蜀国,以保护汉室为名义;c. 孙权,建立吴国,继承东吴。

3. 三国时期的战争和变革a.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破曹军;b. 五虎将、关羽、张飞等名将崭露头角;c. 三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4. 三国时期的影响和启示a. 三国鼎立导致长期战乱,人民疾苦;b. 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艺术、文学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c. 三国时期的故事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

三、导学过程:1.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三国鼎立的原因;2. 分组讨论,整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主要人物,形成小组报告;3. 分析三国时期的战争和变革,学生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形式加深理解;4. 思考三国时期的影响和启示,展开讨论,写下自己的观点。

四、导学作业:1. 以“三国鼎立”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三国时期的理解和感悟;2. 制作一份三国时期的地图,标注三国的分界线和主要城市;3. 选择一位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人物传记。

五、评价反馈:1. 通过小组报告和个人作业,评价学生对三国时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鼓励学生多参与讨论、思考,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和点评,及时给予反馈,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三国时期的模拟战争游戏,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 鼓励学生阅读与三国时期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3. 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感受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氛围。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三国鼎立 (2)》精品教案(word版)

2022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三国鼎立 (2)》精品教案(word版)

第16课三国鼎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曲《曹操》导入新课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官渡之战(一)曹操势力壮大的主要举措1.【材料研读】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

曹操为了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他们的辅佐为曹操成就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材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保证了军粮供应和流民生计,实力不断增强。

2.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材料,设问:曹操势力壮大的主要举措有哪些?提示: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招揽人才,重用人才;招募流民和兵士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二)官渡之战战况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官渡之战的过程、结果等要素。

3.问题思考: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1)曹操: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将汉献帝接到许昌,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典韦、许褚等皆是东汉末年的猛将。

④重用人才。

官渡之战中的刘晔、荀攸、荀彧(yù)皆是有名的谋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三国鼎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和原因,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2.提高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本质的能力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学习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阅读课文做下题
1. 末年,政局混乱。

在军阀混战中,控制了汉献帝,取得“”的有利地位。

他, ,实力日益增强,逐渐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2.200年的之战,曹操打败,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218年的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时间
达标测试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的作者自比“烈士”,他是( )
A.项羽
B.诸葛亮
C.刘备
D.曹操
2.东汉末年,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混战,其中为魏、蜀汉、吴三国鼎
立奠定基础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人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4.图1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魏、吴、蜀B.魏、蜀、吴
C.吴、蜀、魏D.蜀、吴、魏
5.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右图反映的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6. 阅读右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魏
国的建
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
A.曹操洛阳
B.刘备成都
C.孙权建业
D.曹丕洛阳
7.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

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8. 图1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

图1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②西汉东汉
③西晋
魏蜀吴
图1
A.商朝、秦朝、三国B.秦朝、隋朝、唐朝C.商朝、秦朝、隋朝D.隋朝、宋朝、明朝
9.东汉末年社会状况最主要的特点是()
A.宦官专权
B.军阀割据
C.大一统局面
D.外族侵扰频繁
10.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达标测试答案
1—5.DCCBC 6—10.DCAB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