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考点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001 精品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 哲学二单元第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精品

高考政治 哲学二单元第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件 精品

│ 复习策略
【热点时事材料】
(1)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具体的经济 政策的调整,认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利用规律的知识,来分析世界气候峰会对 世界气候保护的原因。
(3)总结建国60多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经 验,认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复习策略
【热点时事材料】
(4)结合国家“三同”社会的构建,认识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 五个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 作用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 两个重要方法论:就是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 考点考向
考向 本单元是高考的重点,选择题的考查主要集中 在基本概念和对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区分上,特别是 最近几年对物质、意识的作用、规律、实践、真理 的特点考查的选择题较多。 材料分析题主要有措施类和体现类,集中在意 识的作用、按规律办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 的反复性以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2010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 道理是
•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 要点探究
│ 要点探究
│ 考点整合
│ 考点整合
• 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起决定作用
• 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
• 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 用

高考政治艺术生备考知识点津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艺术生备考知识点津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新人教版

艺术生高考政治备考知识点津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体系构建二、核心整合1.七个大体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注意点物质第一性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唯意志主义规律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盲目蛮干,不按规律办事意识能动性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要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讲运动,也反对离开运动讲物质运动和静止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任何事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一性的观点辩证关系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同时又要重视认识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反对教条主义的对待理论、思想僵化的观点追求真理是个过程真理都有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对僵化的观点、不思进取的观点2.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作为行动的依据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原理依据物质第一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做到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具体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误区点拨1.物质和意识彼此影响、彼此依赖。

政治高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高中政治真理的知识点

政治高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高中政治真理的知识点

政治高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点|高中政治真理的知识点(一) 辩证唯物论一、自然界物质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人们在利用、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顺应、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二、运动和物质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

2、【方法论要求】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为转移。

3、【错误倾向】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仁者心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三、静止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的、暂时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着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轮;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辨证唯物论)1、【世界观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这一世界观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高考政治科目专题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讲解

高考政治科目专题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点讲解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9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③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把指导 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选择题2—4分,非选 择题8—12分
选择题2—4分,非选 择题6—10分 选择题2—4分,非选 择题6—16分 2—4分
5年29考
知识体系构建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 和谬误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5年11考 5年17考
高考复习讲义
考情精解读 3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纲解读
事情的基本要求, 也是无产阶级政 党制定和执行正
确的路线、方针、
政策的前提和依 据。
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 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 的思想。
返回目录
们行动的依据。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四 实践和认识
1.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概念。
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8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通关秘籍】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地位不同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
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
继续学习
高考复习讲义
考点全通关 18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 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②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高考政治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

高考政治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重点理论背一背(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普遍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坚持实践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条件性与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要正确对待错误。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揭秘

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揭秘

第二部分 2017年高考政治高频考点预测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纲原文】: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常考视角】:视角1 依托事件或名言,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的相关知识【例题】:(2019·新课标Ⅱ文综)《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管仲之所以能够利用老马识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对老马的功能具有正确的认识,发挥主视角2 以具体事件为依托,考查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例题】:(2019·新课标Ⅰ文综)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毛泽东通过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的策略,说明要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实际出发,依据变化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①③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②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不能起决定性作用,④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4-1物质和运动

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十四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4-1物质和运动

质量。这两位科学家的发现证明了中微子振荡现象,揭示出中微子无论多小都具有质量,这是粒子物理学
的历史性发现。这一发现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③认识世界取决于意识活动的主
动创造性
④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 这一发现证明了中微子振荡现象,揭示出中微子无论多小都具有质量,体现了①②;③夸大 了意识的作用;④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是物质固有的 根本属性 和 存在方式
离开运动谈物质,
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物 质 离 不 会导致 形而上学
运动的物质
开运动
运动是 物质的运动,物质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 侧 重 强 调 离开物质谈运动,
是运动的 承担者
体,离开 物质载体 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运 动 离 不 会导致 唯心主义
学霸团 ·撬分法 ·高考政治
6.漫画《工业序曲》(作者:赵国品)( )
①正确揭示了运动这一物质的根本属性 ②体现了事物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③看到了事物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看到了运动是绝对的,没有看到静止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漫画指明了工业发展的历程,从中可以看出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③正确,④ 排除。事物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错误。
6 撬点·基础点 重难点
撬法·命题法 解题法
撬题·对点题 必刷题
学霸团 ·撬分法 ·高考政治
(3)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区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别 存在状态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第14课时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第14课时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5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 折的、迂回的。因此,我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4)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它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对待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解决矛盾的办法。认识论:坚持实践 的观点,在宏观调控的实践活动中,要不断总结经 验,改进工作。
3
1.从唯物论角度分析如何稳定物价、抑制通
胀?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全面分析引
起物价上涨的国内外因素,制定有效的宏观调控政
策。
(2)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搞好市场价格分析预测,贯彻国家调控政策,加强
正确舆论引导,整顿市场秩序,不断改善价格环境。
A.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体 D.矛盾具有普遍性
7
解析:选C。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 “无法独善其身”。从这一关键词可知,这体现了普 遍联系的观点,故应选C项。A、B、D三项说法虽明 显正确,但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8
解析:选A。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促进 经济发展,说明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改 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选A项。B、D两项与题意无关, C项不正确,内部结构并不都具有优化趋向。
10
【解析】①表述错误,意识活动的内容来源于客 观物质世界,不由人脑决定;②表述也错误,意识 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是大脑的机能; ③④正确表述了人脑在意识形成与活动中的重要作 用。故选D。
12
【解析】①表述错误,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 史问题的认识可能不同,而不是总是不同;②表述 也错误,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而不是超越 自身;③④分别从客观、主观两个角度说明在审视 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的原因。故选D。

【高中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ppt精品课件

思考: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什么?谈谈身边的“罗森塔尔 应”。
• 原理内容:
归纳: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 论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 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 物质的指导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正确反 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 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 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 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巩固与练习
• 请同学们迅速做《导与练》第209页踩点练 习第2、4、5、6题 注意快速完成,训练速度
二、意识的作用
蜘蛛的活动与织工活动相似
怎样认 识呢 ?
1.人能够能动地 认识 世界
目的性 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 性(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 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和自觉选择性(不同于动物的 适应性活动)
高昂的精神 使人 催人奋进
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萎靡的精神 材料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试验。他在一 班选了学习最差的10名学生,用仪器给学生检查后对他们 班主任说,经实验证明这几个学生是班里最聪明的学生, 们都会是未来的科学家,只是你们自己不知道罢了。过了 个月当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发现这 10名学生都 得了长足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 4、太阳的存在和变化不会因为人们对太阳 能的利用而依赖于意识,这说明 • A.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 有影响 • B.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 C.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 转移

高考选考政治一轮课件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考选考政治一轮课件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意义
代表了哲学上的两大派别,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影响。
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尽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他们的活动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主题
尽管国际关系中仍存在着一些矛 盾和冲突,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 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国普遍认识 到,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争端、 促进共同发展是符合各国人民根 本利益的正确选择。
我国外交政策基本原则和立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依附于任何大 国,也不同任何大国结盟。坚定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和正当权益,不畏强权,不惧压力。践行主权平等、 不干涉内政等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永不称霸,永不 扩张。和平发展早已写入我国宪法,始终是我国外交 基石。
分析评价我国外交 政策和实践
高考政治试题要求学生能够运 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我国的外 交政策和实践,如我国在国际 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等。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和素养
高考政治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 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考查学 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如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 新思维能力等。

高中政治(人教版)2014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解析

高中政治(人教版)2014年高考分类题库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Word版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选择题1.(2014·北京文综·T26)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

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

这表明(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③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④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题指南】本题以古代的时空观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材料判断其哲学寓意。

【解析】选C。

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犯了唯心主义错误,①排除;中国早期时空观念与农舍和农民劳作相关,说明了意识的来源和本质,②③入选;观念的东西作用再大,对物质现象也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

2.(2014·北京文综·T27)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

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

这一认识过程( )①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③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④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解析】选D。

①的观点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错误;该地在实践中对“两座山”关系的认识不断进步,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②④正确;③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错误。

3.(2014·山东文综·T35)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导语】整理了《⾼⼆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供⾼考考⽣参考,希望对考⽣有所帮助。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的意识,并能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性在于物质性? (1)⾃然界是物质的; (2)⼈类社会的产⽣、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的意识⼀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和⼈类社会⼀起产⽣的 (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 指宇宙间⼀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 (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6、运动和静⽌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的统⼀; (3)只承认静⽌⽽否认运动是形⽽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7、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规律客观性的表现 规律不以⼈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9、规律普遍性的表现 ⾃然界、⼈类社会和⼈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0、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要求是什么? 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旦违背客观规律,⼈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但⼈可以认识和利⽤规律。

11、⼈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但是,在客观规律⾯前,⼈并不是⽆能为⼒的。

⼈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作⽤的条件和形式利⽤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类。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新人教

突 破
想意识都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都是客观存在的。
2.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
× [提示]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脑 之外的客观事物是不存在意识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3)物质运动的规律:①规律的概念;②规律的客观 性和普遍性。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基 础
主干梳理
知 识
一、世界的物质性
回 扣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规__律____形成和
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中的一部分。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易错辨析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 × [提示] 这种观点否认了相对静止。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解析] B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考查运用知识解读
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
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
破 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返回目录
第33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易错辨析
1.客观实在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 [提示] 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
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
核 心
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而客观存在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

2020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第十四节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2020年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第十四节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

考点1 探究世界的本质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分割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4.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5.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拔高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拔高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第14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知识构建专题纵横审题突破■特级教师赵永知识构建[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物质世界和真理,把握好如下内容:1.一个方法论: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两个层面:把握唯物论和认识论两大层面的知识体系。

3.三对关系: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4.五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实践、真理。

5.六大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专题纵横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认识论常用的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推荐下载】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推荐下载】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键入文字]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三政治重要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注意三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具有可知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均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

201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版)【解读考纲】【把脉高考】1.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的规律、真理等。

2.从命题的形式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特别是认识论的内容,连续两年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了考查。

3.2013 年复习备考中要注意: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立足信息的解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以启示类和措施类主观题考查为主,关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高考常常以漫画、名言警句等为载体,主要立足于信息的解读。

主观题主要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以原因类和认识类等形式综合考查对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发展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知识体系构建】【真题剖析定位】(2012安徽卷)10.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2012福建卷)36.图11、图12蕴涵的哲理有①图11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②图12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③图11、图12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④图11、图12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12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

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4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2010·新课标文综·T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

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

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命题立意】本题以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最新航天科技的关注。

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B。

本题旨在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

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①观点是不准确的;实践为探索木星提供了探测器“朱诺”,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②符合题意;实践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③符合题意;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④只是强调了主观条件,具有片面性。

2.(2010·新课标文综·T39(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12分)【命题立意】本题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 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紧扣社会生活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对现象的描述的能力,以及能够综合运用哲学知识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规范解答】首先指出,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性,结合美日韩的例子得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其次,从规律的含义角度分析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标准答案】(1)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

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

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

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3.(2010·山东文综·T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

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命题立意】本题以漫画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命题形式灵活多样。

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漫画提取信息以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C。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由于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反映也会有所不同,故C项符合题意。

题干主要体现人对画面的反映的不同,不是讲事物自身的运动,故A项不符合题意;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实践决定的,故B项错误;认识活动与能动的实践活动不同,故D项不符合题意。

4.(2010·福建文综·T39(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12分)【命题立意】本题以民本思想、“以人为本”为背景材料,说明高考命题要体现国家意志。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规范解答】本题考查哲学模块中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重点回答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注意结合材料一中的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为本”思想的变化来回答。

【标准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

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5.(2010·广东文综·T33)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

其中体现的哲理是()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命题立意】本题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完整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分析现象、判断问题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 错;B、C本身正确,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

精神属于意识范畴,D正确且符合题意。

“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说明了意识的反作用。

6.(2010·广东文综·T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

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

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命题立意】注重科学精神,坚持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批判与包容相统一的精神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学生去探索科学问题,能够应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规范解答】选B。

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颜元。

颜元认为,纸上谈兵的学问不是真学问,只有经过实践历练出来的才是真学问、真本事。

故前一句片面强调实践。

后一句“将学全看在读上”,则片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故选B。

7.(2010·浙江文综·T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

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命题立意】本题以上海世博会主题为背景材料,体现了高考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有针对性地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A。

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①符合题意;世博会主题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体现了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符合题意;③说法明显错误;④说法错误,应该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变化能够推动社会发展。

【类题拓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高考的常考点,应注意掌握其内容。

8.(2010·浙江文综·T31)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命题立意】本题以历史学家可以预测未来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C。

本题旨在考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分析问题时抓住关键词“客观基础”,要预测未来,必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事物尽管是复杂多变的,但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把握了事物的规律,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的端倪,就能很好地预测未来,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过于绝对。

【类题拓展】组合类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组合类选择题的最大特点在于组合,它的选项是由几个题肢组合而成。

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独有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1)排错法。

如果你发现有某个题肢的观点与所学原理或现实不符,或与材料的中心意思明显不符,则可以断定该题肢是错的,那么所有含有该题肢的选项都可以排除。

(2)排对法。

如果你可以十分地肯定某个题肢的观点与所学原理或现实相符,又与材料的中心意思相符,则可以断定该题肢是对的,那么所有没有该题肢的选项都可以排除。

(3)归类法。

在中文中,我们知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在组合类选择题中,也存在此类现象。

有时你会发现, 有几个题肢表达的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那么这几个题肢就可以归为一类,它们要么就全选,要么就一个都不选。

9.(2010·江苏单科·T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