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多维度审视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媒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媒介素养也逐渐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定义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在媒介使用和交流活动中的各种能力和特质的总和,也可以理解为媒介识别、媒介评价、媒介分析、媒介创造和媒介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而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则是针对现代化媒介所要求的一种新的素养,具有跨越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等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需要具备更高的媒介素养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利用和交流信息。

这种素养能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的真伪,正确评估信息的可信度和价值,甄别并拒绝虚假信息,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沟通。

二、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及意义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

早期的传统媒介时代,人们对于媒介的使用和信息的获取、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和能力相对较低。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及社交媒体等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媒介环境下,人们需要更高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处理信息。

拥有媒介素养的人可以更加准确和有效地获取信息,这也能够提高其对于信息真伪和可信度的判断能力。

只有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在大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同时,对于原创信息的发布和媒介创造也需要较高的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传播的一份子,因此拥有媒介素养能够使人们更好地发挥媒体传播的力量。

另外,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有害信息的传播也日益猖獗。

很多媒体内容存在着虚假信息和不当内容,这些信息可能会误导人们,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只有拥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辨别出合适和可靠的信息,使自己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为了培养更多拥有媒介素养的人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教育机构都在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引导。

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作者:杨莹莹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6期自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卜卫于发表《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正式拉开了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的帷幕。

随着新闻学教育和传播学的不断发展,我国新闻传播素质教育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媒介全球化和我国媒介市场化过程的加剧,媒介的运行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国外及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外延不断扩大,媒体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二课堂”或“看不见的学校”,“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周围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即人们很难做到真正自发地、不受媒体文化影响和媒体描述方式所干预地去观察和认识世界”①。

作为文化的使者和信息的纽带,媒介全球化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巨大影响已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阶段。

因此,如何提高人们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批判意识,减少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加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对国民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已刻不容缓。

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媒介从业人员的认知水平和媒介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媒介教育发展的道路,提升媒介工作者(包括未来传媒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加强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所以在新闻采编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授学生们(未来传媒从业人员)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采、写、编、评等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专业知识,还应自觉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丰富新闻采编教学理念一般说来,“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所谓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②新闻教育要培养出色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首要的是更新教学理念。

英国传媒学者S.Splichal和C.Sparks在考察22国新闻教育后,指出培养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关键在于培养者的培养理念。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介形式的多元化,媒介素养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受到重视。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类媒介信息时,所具备的选择、理解、评价、创造和传播的能力。

媒介素养教育则旨在培养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媒介信息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性、自主地处理媒介信息,从而有效应对媒介化社会的挑战。

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通过反思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以期为未来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媒介素养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接着,重点分析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主要领域、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包括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构建、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探索、媒介素养教育效果评估等方面。

文章也指出了当前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研究内容单研究方法不够科学、实践应用不足等。

通过本文的综述和反思,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和实践者关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共同推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现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媒介形式的多元化,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媒介素养,指的是公众在面对各类媒介信息时,所应具备的选择、理解、评价、创造和传播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促进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方面,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力度不断加强,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涉及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基础,还关注其实践应用,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另一方面,政府和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媒介素养教育。

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将媒介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尝试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同时,一些高校也开设了媒介素养相关课程,培养具备媒介素养的专业人才。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和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在详细探讨了媒介素养的内涵、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方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以及建设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结论部分强调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话题进行了总结思考。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和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内涵、现状、提高、方法、策略、体系、加强、必要性、发展方向、总结思考。

1. 引言1.1 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通讯等新型媒体工具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

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普及和使用,大众传播的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者和传播者。

这种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传统媒体的局限性逐渐凸显,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从单向传播转变为多元化、互动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加快速,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更加受到关注。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具备媒介素养这一重要能力。

媒介素养不仅仅是熟练运用各种媒介工具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批判性思维、信息素质和传播能力。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媒介素养,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更好地融入和参与社会信息流动的大潮中。

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当今新媒体时代教育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2 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

尤其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他们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和参与者。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教育【引言】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作为一项全方位的数字化技能,媒介素养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准确、批判地使用媒体和信息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数字世界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从媒介交流、数字文化、信息素养和数字创意四个方面阐述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媒介交流】随着社交媒体、微博、直播等新兴媒体的不断涌现,媒介交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

因此,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致力于提升学生在使用和交流媒体信息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避免虚假信息对学生的错误引导,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获取可靠、有效的信息并进行适当的评估、分析。

另外,学生应该学习如何正确、礼貌地与他人进行社交媒体和网络交流,避免出现过度依赖和畸形社交等问题。

【二、数字文化】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文化也逐渐从边缘社会走向主流,进而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媒介素养教育也应关注数字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和应对数字文化的各种变化和挑战,做到对数字文化充分接受和理解的同时保持理性和批判思维。

此外,学生还应掌握起草和发表数字化作品的技巧,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方式来表达对数字文化的理解和观点。

【三、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

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强调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来源、信息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筛选和组织信息内容,避免过度关注无意义的信息,保持学术独立性和创新性。

此外,信息素养教育还应该涵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保护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和自主权。

【四、数字创意】数字创意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通过数字化的媒介手段打破传统的创作方式,增强创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媒介素养教育也应该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字创意能力,探索和实践以数字方式创造的方式和思维,同时了解和应用数字化工具和技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艺术创造力,在数字音乐、数字画廊等领域创造新的数字艺术。

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

媒介化社会的来临与媒介素养教育的三个维度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
1、开展专题讲座和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或一线从业人员为学生开展专题 讲座或工作坊,让他们了解最新的媒介发展和趋势,以及如何应对各种媒介问 题。
2、融入课程教学中:在各个学科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 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
2、社会参与维度:这个维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媒介参与和互动能力。在媒 介化社会中,人们需要学会利用媒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媒介素养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礼仪和有效的沟通技巧,同时培养他们的网络自我 保护意识。
3、人文修养维度:这个维度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批判思维。在面对媒介信 息时,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被低俗文化所侵蚀。此外,还 要培养学生的媒介道德和法律意识,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的良好网民。
1、信息甄别能力
在面对海量的媒介信息时,公众需要具备信息甄别能力,能够判断信息的真伪、 可信度以及来源的可靠性。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公众具备这种信息甄别能 力,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介。
2、批判性思维
媒介信息往往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公众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 够理性地分析和评价这些信息。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公众形成批判性 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媒介。
总之,在香港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媒介社会中,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 意义。通过社会控制机制以及培养公众的批判性思维、道德自律意识和推广媒 介素养文化等手段,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基本内容
在当今社会,媒介依赖理论日益受到。本次演示将从关系冲突、整合理解与媒 介依赖三个维度出发,探讨这一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意义。
3、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如新闻采访、网络直播、社交媒体营 销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媒介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 合素质。

试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

试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

试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中学语文论文试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李斌在新的时期,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介大军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关注。

媒介素养教育,指的是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并建设性地运用大众媒介资源,提升学生正确的、健康的媒介辨别能力,让学生充分使用媒介资源认识自己,提高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认识水平和学业水平的培训。

如今,媒介传播方式时时刻刻都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语文能力是在母语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语文教育必须形成一个自由开放的多维平台与体系。

各种各样的媒介资源融入高中语文教育,可以拓宽高中语文教育的平台,提高学生综合的信息辨别、筛选与处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品质,形成完善的道德素养,而这些内容和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

一、背景解构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采取的是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单向流动模式。

虽然成立了一些文学社、朗诵社、写作竞赛等课外活动组织,但大部分形同虚设。

其实,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与地理、历史等其他学科不一样,语文能力的提升需要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媒介(例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递信息,培养语言运用的习惯方法等,来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最近几年,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多种题型都出现过网络热词和批判哈韩、哈日的俗媚文化等的内容,表现出对加强媒介教育在高中语文技能以及道德品质建设中作用的重视。

因此,利用媒介素养教育,对各种媒介传递出的文本信息、审美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紧密相连,与高中语文教学一体化,已经成为现在高中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关键内容。

二、对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延展和突破媒介素养作为一个拥有整体性特征的语文素质与能力,应该在常态的高中语文教学基础上融入积极的时代信息和新时期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形成密切联系如今人才培养的需求的教育模式,区别于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封闭性的侧重于语法结构、文字使用和提炼中心思想、关注道德教育的两大重要部分。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四论”视角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四论”视角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四论”视角本文策应与配合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兴起和展开,就这一研究从四个不同视角如概念涵义、背景视野、知行价值和方法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媒介素养教育要阐释“媒介——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层递性内涵,要植入全球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应有独到的知识理论意义和行为实践价值,要立足于新现象新事物提炼新方法新路径等。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已不断兴起和展开,笔者试就这一研究的几个不同视角提出一些浅见,予以策应与配合。

一、“概念涵义论”视角: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要阐释“媒介—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的层递性内涵大凡研究总是先要涉及其概念与涵义,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不妨反躬自问,逐词深入、层递与涵盖。

其一,“媒介”。

此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一书,书中有云:“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

”在这里,媒介是一种中间物质,是一种介质,在这种介质的作用下,双关的人和事物才能发生关系。

辞海中对媒介的解释为: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其实,媒介一词可以分开理解,媒介一词由“媒”和“介”两个字组成。

其中,“媒”字,早在先秦时期是指媒人,后引申为事物发生的诱因。

《诗·卫风·氓》:“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文中子·魏相》:“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

”而“介”字,则一直是指居于两者之间的中介体或工具。

也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的人或事物间,从中介入参与其中的活动或组织,表达一种动作状态。

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与西方的传播学理论有着很深的渊源。

在传播学研究中,媒介一词使用频率较高。

在英语词汇中,媒介“media”是单词“medium”的复数形式,media一词大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涵义为: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

媒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媒介可以指日常生活中一切能使相关事物联系起来的介质。

例如蚊虫可以传播疾病,那么蚊虫就是传播疾病的媒介,玫瑰花可以表达人的爱慕之情,那么玫瑰花就可以看做是传播爱情的媒介。

媒介素养评价方案

媒介素养评价方案

媒介素养评价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媒介素养成为了当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媒介素养是指融合了媒体知识、技能、操纵和判断等能力的综合能力,因此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人士而言,媒介素养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媒介素养评价方案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常用的媒介素养评价方式在现代社会,媒介素养评价方式有很多,包括以下几种:知识测验媒介素养的第一层次是知识层次。

目前有很多的在线教育网站、市面上的书籍,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知识测试的方式来测试学生是否具备了基本的媒介素养知识。

竞赛竞赛是测试媒介素养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式,当下许多学校和机构都会举行媒介素养相关的比赛来评估学生的媒介素养。

竞赛通常包含多个方面的评估,例如:沟通能力,媒体创作能力,以及媒体文化素养等。

竞赛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

个人观察个人观察是一种更为定性的评价方式。

教育者可以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中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媒介素养。

例如,在学生进行课堂演讲时,评估媒介素养评价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如语言表达能力,图文搭配能力等。

这种方式虽然不够客观,但是可以更好地才能学生的实际媒介素养情况。

项目评估在项目评估中,教育者可以让学生实际地去制作或者参与媒介素养相关的项目,然后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制作视频来参与媒介素养项目,然后老师可以对学生视频中的技巧、美学、以及传达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

媒介素养评价建议为了全方位、充分地展现学生媒介素养,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多维度评价媒介素养涉及的领域较多,学生花费的也很大,因此,评价方案必须涵盖多个方面。

包括知识水平、素养掌握程度、技术运用能力等。

对于学生的媒介素养建议可以采取一种更加全面、多维度的评价方式。

合理权重配置对各项评价指标给予合理的权重是十分重要的。

在评价的时候,要保证涵盖所有的元素,但是权重的分配应该根据所评价的学生群体和目标来进行科学的调整。

关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由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的新媒体环境,极大影响高校师生的工作生活方式。

新媒体环境改变了传统传播方式,形成的是一个更加媒介化的社会、全球传播、互动性强、信息海量的新媒介环境,这对高校教师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学造成了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是非常要必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媒介素养内涵何为“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下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简单概括媒介素养就是受众者对媒介信息的判断和认识。

在对媒介进行认识和判断过程中,需要调动媒介传播者和受众者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在对媒介进行判断、比较、认识和使用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合理的认识,从而对媒介进行推广。

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需要媒介接触者具有较高的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观察能力,否则在接触媒介过程可能无法作出正确科学合理的判断,无法真正意义上认识媒介、理解媒介。

根据新媒介素养的定义和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高校教师新媒介素养即高校教师处理更新媒介关系的能力,应包含个人素养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对新媒介的认知与理解能力、甄别与使用能力、质疑与批判能力以及利用各种新媒介进行教学教育的能力和素质[1]。

二、高校教师提升媒介素养的必要性一是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现代传媒的发展日新月异,对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也影响越来越大。

新媒体环境为信息化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也为信息化教学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2]。

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大部分高校都采取了以网课替代线下课堂的应对策略,线上教学成为了高校开展教学的核心阵地。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还极大方便了师生之间、师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可以实现实时沟通与反馈,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学习生活困惑,这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和拓展。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新媒体时代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开展教育、具体培养措施以及教育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这一话题。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必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提升其媒体素养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塑造积极向上的媒体使用习惯。

建议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加强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训,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工具,提升其信息辨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未来,希望能够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构建更加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问题、解决、措施、影响、总结、展望、建议、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备受关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作为新一代信息消费者和传播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媒介环境和挑战。

背景介绍了解这一背景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突破,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信息获取和表达平台,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沟通模式。

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需要具备媒介素养,即对各种媒介形式和信息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媒介素养不仅是提高大学生信息获取和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意识的关键。

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媒介素养能力的提升,推动学生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适应并参与社会生活。

1.2 问题提出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和各种数字化平台,他们在接触不同媒体和信息的同时也面临着媒介素养不足的问题。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和普及,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

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考

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考
社会机构培训
利用社会培训机构、媒体机构 等资源,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 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训。
家庭教育
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引导和 示范,培养孩子的媒介素养意 识和能力。
社区活动
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各类媒介素 养主题活动,提高居民的媒介
素养水平。
04
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 策
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的挑战
信息过载
促进个人发展
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 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提高个人 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促进个人全面发 展。
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与发展
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随着信息技术 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
现状与趋势
当前,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教育领域,各国 纷纷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 模式和方法。
社交媒体
学生普遍使用微信、QQ 等社交软件,用于交流和 获取信息。
学生媒介使用习惯
娱乐为主
学生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娱乐,如看电影、 玩游戏、听音乐等。
学习为辅
部分学生利用媒介进行学 习,如查找资料、在线课 程等。
社交互动
学生通过社交媒体与朋友 、家人保持联系,分享生 活点滴。
学生媒介素养水平评估
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思考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 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 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对
策 • 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案

01
媒介素养教育概述
媒介素养的定义
媒介素养
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认知、批判 、使用和创造的能力,包括媒介 接触、媒介认知、媒介批判和媒 介应用等方面的素养。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精简版范文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精简版范文

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浅论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引言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素养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媒体内容。

了解并掌握媒体素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信息真伪,更加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

什么是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在新媒体时代中,人们对于不同媒介形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它包含了对媒介的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媒介内容的筛选和判断能力。

媒介素养的重要性1. 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新媒体时代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其中包含了真伪参半的虚假信息。

通过媒介素养的提升,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信息的真伪,避免被误导或误解。

2. 增强媒体创造能力:媒介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媒体资源进行创作和传播。

无论是文字、音频还是视频,媒介素养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

3. 加强媒体批判能力:通过媒介素养的培养,我们可以更好地审查和评估媒体内容的可信度和观点的偏向。

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媒体报道,避免被误导或操控。

媒介素养的培养途径1. 学习媒体理论知识:了解媒体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媒体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掌握媒体技术工具:学习和掌握媒体技术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媒体创作和传播,也可以提高我们对媒体内容的筛选和判断能力。

3. 加强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在新媒体时代,信息泛滥成灾,我们需要学会收集和筛选有价值的信息。

培养信息搜索和筛选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获取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4. 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对待媒体报道和信息内容。

通过提问、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的背后意图和可能存在的偏见。

结论在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信息真伪,更加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

通过学习媒体理论知识,掌握媒体技术工具,加强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以及发展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水平,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研究

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研究

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研究在当今社会媒体无处不在的时代,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然而,对于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与误区。

本文将从媒介素养的概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媒介素养的概念媒介素养指的是个体对媒体及其信息的理解、分析、评价和运用能力的总和。

其主要包括媒体能力、社交能力、信息能力、文化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媒介素养的发展过程中,个体需要逐渐掌握媒介的语言、符号、图像、音频和文字等多种表现形式的运用,能够分析并评价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信性和重要性,并能够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应用媒介技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目标。

二、媒介教育的目标媒介素养的培养需要媒介教育的支持。

媒介教育是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来促进个体对媒介的认知与理解,提高其媒介素养的一项教育体系。

媒介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对广告、新闻、音乐、电影等媒介形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升其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2. 培养学生的媒介生产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创造出更优秀的媒介作品;3. 增强个体在媒介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消除对于不良信息的接收;4. 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美学意识,促进其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媒介教育的方式媒介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课堂教学媒介教育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老师通过讲授、演示、引导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的训练。

展示新闻报道、电影场景、音乐节目等,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深思熟虑,提高其媒介素养。

2. 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促进学生媒介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如短片制作比赛、媒体观察社团等。

3.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模式能够通过团体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团队合作技能的提高来推动媒介素养的发展。

四、中国媒介教育的现状目前,我国媒介素养和媒介教育滞后于国际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媒介素养方面,普遍存在不良媒体和信息过度依赖、选择困难、缺乏深度思考的问题;2. 媒介教育方面,课程内容单一、教材系统性欠缺,教师教育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还远未得到很好的解决;3. 媒介应用方面,学生的媒介应用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高。

教育体系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教育体系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教育体系中的媒介素养教育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媒介的理解、批判和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本文将从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重要性、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背景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旨在培养人们对媒体信息的批判和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二、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获取、分析、评价和利用媒体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学习媒介素养,学生能够识别媒体信息的偏见和误导性,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被媒体信息误导。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内容1.媒体基础知识:介绍各种媒体形式(如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的特点和功能。

2.媒体传播机制:讲解媒体信息的制作、传播和接收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媒体运作的规律。

3.媒体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分析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影响性,培养对媒体信息的批判性思维。

4.媒体道德与法律:介绍媒体道德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了解在媒体环境中应遵守的规范和准则。

5.媒体运用能力: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媒体进行信息检索、创意表达和社交互动,提高媒体运用能力。

四、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各种媒体形式的特点和功能,掌握媒体传播机制和媒体批判性思维的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影响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新闻采访、网络调查、创意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媒体运用能力。

4.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共同提高媒介素养。

关于学习“媒介素养,提高媒介素养教育能力”心得体会-媒介素养教育心得

关于学习“媒介素养,提高媒介素养教育能力”心得体会-媒介素养教育心得

关于“学习媒介素养,提高媒介素养教育能力”心得体会上次开家长会听了关于“提高媒介素养教育”受益匪浅,感谢学校给我们家长提供这样学习的机会,也给我在以后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先谈一下我对“媒介素养”的理解:首先是媒介,顾名思义媒介就是我们日常可以接触到的媒体种类,报纸、电视、电影、杂志、网络等可以接受信息的终端;素养,我理解是素质、教养;即所谓媒介素养就是指正确引导孩子自己在各媒体终端学习,达到提升进步!作为家长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鼓励孩子接触不同的媒介终端,争取各方面提升;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成千上万的信息以每秒上亿条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的参与其中,公交上的电视、学校广播、手机、电脑等,这些媒介终端都在不知不自觉中提供各种信息给孩子们。

对于这个年龄段来说,看报、看杂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解读信息的能力,每则新闻所讲的大概内容看后是否可以复述。

看古装电视剧可以了解历史典故,看纪录片可以扩展视野,看娱乐节目可以培养孩子幽默感,上网可以和不同的人交流,起到学习的效果!但是这一切的东西都是基于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前提,放任孩子自己去学习绝对不行,因为信息太多,孩子的鉴别能力有限,好奇心可能将孩子带上偏路!二、正确引导,以身作则,培养兴趣报子有各种小广告,电影电视网络不适合青少年的东西就更多了,不雅视频、不健康游戏、暴力、毒品等等;孩子们的鉴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所以正确引导尤为重要。

不过孩子逆反心理往往使我们的引导事半功倍,我觉得我们可以做以下工作:1、利用机会和孩子一起经历学习,适当赞同他的看法,当他碰壁发现行不通时,再阐述我们的观点;2、举例子,树立榜样,找周围优秀的孩子给他树立榜样,举一些负面的例子给孩子,让其总结学习3、加强监督,当发现孩子走偏时,马上提醒,表明我们对此事的态度,适当处罚;4、当孩子在某方面有自己的看法,明显学习提升了,要给予鼓励和赞许;当然作为家长的我们,我们行为就会影响孩子,所以以身作则既是捷径也是有效的办法,当发现孩子通过自己所接受的信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后,某方面有提升后,一定要鼓励支持,培养孩子的兴趣点,提升自己的阅历和素养!三、值得注意的几点1、一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什么是有用信息,什么是有害信息(孩子玩手机不一定就没用,相反孩子看书不一定就没害);2、有兴趣点,适当支持深入,提升孩子的素质;3、角色融入,当孩子的同学,一起经历;4、从众心理的正确认识(大家认为的不一定就是对的,信息太多,我们自己都会被迷惑)四、需要学校的支撑,家校齐努力作为家长的我们,知识储备各方面非常有限,所以也需要学校的支持与支撑,家校加强交流,个人感觉建立QQ群就非常好!希望自己也能同孩子一起经历成长,共同进步!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还请老师指导斧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多维度审视施勇1,朱永海1,张舒予2(1、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江苏南京21()()()())摘要:面对当前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模糊认知,本文运用分形理论中的分维思想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多维度审视,让受众从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去理解和提升媒介素养:从五个领域逐个入手,以发散的视角从每个领域的亚领域进行再剖析,以达到全面认识和提高媒介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分形分维媒介素养教育认知分形理论既是非线性科学的前沿和重要分支,又是一门新兴的横断学科。

作为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论,其启示是多方面的。

正因如此,本文针对当前媒介素养教育领域中大众对媒介素养的模糊认知这一现状,把分形的概念引入媒介素养教育,探究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分形,让大众从多个层次、多个部分、多个视角去理解和提升媒介素养。

一、分形思想的引入物理学家惠勒曾说过:将来谁不知道分形,谁就不能被称为科学上的文化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国外开始的“分形热”经久不息,并且在物理、数学、生物、医学、计算机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分形在科学中的诞生产生了巨大的效应,打开了多学科和多领域的混沌之门。

随着系统科学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混沌学的突破,分形研究的范围在扩大。

原来只限于几何形态的数学分形迅速发展为广义分形,并成为科学各领域突破的关键。

广义分形的研究揭示出:分形的本质特征是层次的多重性与不同层次规则的一致性。

分形理论诞生伊始就和应用研究密不可分,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大分子到宇宙星系、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凡是具有自相似性的现象就有分形存在。

可见分形广为存在且广为运用。

早在我国古代,先哲们早已表述了分形现象,如《周易》中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的都是分形思想。

‘”在现代媒介素养教育中缺少的就是分形思想的渗透,把分形引入到媒介素养教育中不无道理。

媒介素养有多种提法,在国内的教科书及学术文章上,又被称为“媒体教育”、“传媒素质”等,虽所指同一事物,但这增加了大众理解的难度。

国内外对传媒素养的定义方面就没有一个概论,在教育层面更是一头雾水。

有人认为媒介素养是根据1933年英国的李维斯和汤普逊合作出版的《文化与环境》一书提出的“文化素养”概念演变过来的。

1989年,英国的教育科学部在将媒介素养纳入正式教学体系的同时对媒介教育作了这样的定义:媒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积极、更有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要求媒介产品的更大范围和多样化并为此做出贡献。

美国媒介教育研究中心也曾给媒介素养作过权威定义,至于我国大陆的传媒学者,近年来对于传媒素养的研究也很多。

中国传媒大学的张开教授指出:“媒体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

”以上仅是举例,这就使得学习者失去标靶,无的放矢。

以下,本文将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分形探究和分维构建,望对本专业的人士有所启发,也望对学习者有所借鉴。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分维构建首先要明确“分维”,分维是分形的数量表示,所有的分形都可以通过一个特征数即分维去测定其不平整度和复杂度。

分维并不神秘,首先说明,维数是可变的。

比如看一个毛线团,从远处看,它是一个点.零维的;近些看,毛线团是三维的球;再近一些,贴近其表面,它是二维的平面……对象的维数之所以可变,问题是用什么尺度去观察、研究它,反过来,不规定尺度,问一个对象的维数,其实很难回答。

圆这正如问海岸线的长度一样,只有告知用什么样的刻尺去测量,才能得到明确的结果,同样,对于生活中的天气,只有知道具体的时间与地点才可以确切地预报,此处就把具体的时间与地点认为是两个维度。

这里所提到的就是严格的依据,下面要求的是合理的划分。

由于分形的本质特征是层次多重性与不同规则的一致性,对于媒介素养教育(M edi a¨e阳cy Educat i on,以下简称M LE),可以建立一个新的分维定义,使得我们可从多个层次加以认识,对于每一个层次中但又包含着自身的分形。

从单个个体角度开辟一个个独立的单元,是个性化的、独立与无序的;如从整体看,则是高度有序和有目的的。

本文依据“目标决定过程”,从五个维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审美、道德)来看媒介素养教育,(。

然后只对其中一个领域——认知领域进行分维。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分维媒介素养是多维度的。

本文从教育目标分类出发,提出媒介素养的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基本涵盖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整体内容,所有维度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这五个维度如图一。

其中,认知领域包括智力活动及思考,这是教育中的认知环节:情感领域包括感情的维度,这包括受教育者对媒介持有的观点,对学习的兴趣等;审美领域可以培养学生从艺术角度享受、理解及欣赏媒介内容的能力;道德领域则指推断信息中的价值观的能力;动作技能领域是关于发展身体的动作、能力和技能的,可涉及学习者从媒介信息中进行模仿等等。

以下对认知领域进行再次维度划分,通过对每个部分76的深入剖析来认识媒介素养教育这个整体、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确图一M L E的分维(二)媒介素养教育亚领域分维——以认知领域为例图二M LE亚领域——认知领域的分维从分析事物的层面来看,首先要认清分形论和系统论。

分形论和系统论分别体现了两个极端的思路,它们之间的互补恰恰完整地构成了辨证的思维方法。

系统论由整体出发来考虑部分,它是沿着宏观到微观的方向运行;而分形论则相反,它是从部分出发确立了部分依赖于整体的性质,沿着微观到宏观的方向展开的。

“系统论强调了部分依赖于整体的性质,而分形论则强调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性质。

于是二者构成了“互补”。

对媒介素养教育认知领域进行研究,可如图二所示沿着分形论的方向展开。

其中,微观认知包括媒介的具体含义、媒介的性质、媒介的主要功能等;中观认知包括传播者认知、信息认知、受众认知、传播效果认知、媒介现实认知:宏观认知包括媒介的政治和经济、大众媒介与文化研究、媒介与法制、影响媒介运行的社会因素等;超越媒介包括变革媒介观念、正确评价自己的传播行为、利用媒介刷新自我、服务社会。

这四个维度虽然层面不同,却紧密相连、层层递进。

这样,学习者的心里就清楚自己在哪个层次上缺乏知识、自己需要在哪里加强学习等。

超越媒介的升华度最高也最难达到,当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超越媒介的能力之后,就会发现不足,故还要从微观认知重新学习和参照(虚线箭头所示),当然也可以跳过微观认知层面。

但所有这些思想所体现的就是分形,体现了整体对部分的依赖,整体的运行体现在环节中,这种分形同时也减轻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给人以明晰之感。

(三)对媒介素养教育分维的深层思考可以看出,分形论作为认识世界的一种新方法,很自然地运用在媒介素养教育中,从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分维到各个子成分的再次分维,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过渡使思维也渐渐发散开来,把抽象的教育分支为一个个易于接受的部分,这为从认识多个部分过渡到认识整体打下了科学的根基。

可以说,这种思想不仅在于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信息“同构”中找到了从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和桥梁,为人们从部分中认识整体、从有限中认识无限提供了可能和根据,而且,分形论在此的运用使人们对媒介素养教育中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方法、思维方法由线性阶梯进展到非线性阶梯,揭示了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的联系方式。

这一切都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三、媒介素养教育分维的潜力在超越常规媒介素养概念的层面上对媒介素养进行分形,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提出关于媒介素养分维的新思路,方法独辟蹊径,但观点是否合理还需进一步探讨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形而上”5思想的建构与探讨有助于学习者更理性地对待媒介素养,更深刻地从局部中认识整体、从有限中认识无限,有益于我们深刻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也有益于我们创造性地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

教育者的盲目、学习者的含糊、教学中的无的放矢、教学范围的不明确,这一系列问题的暴露都亟待解决,刻不容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分形的需要、分形的可行性已经把这一新概念合理地纳入了自己的体系中来。

媒介素养教育可从上述五个领域进行研究和学习,也可从其它几个面进行研究和学习,这都取决于视角的变化。

其中的每一个分支领域都可以继续加以分支。

分形思想在当今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体现出的巨大的作用,有待学者们予以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项目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一般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B cA060016)研究成果之一项目二:淮南师范学院2008年度教研项目《安徽省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H SⅣ200855)蠢圈◇馋艘耱:《搭有形把握无穷瓣硼.《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稀学版),2007,(151):121一122②刘华杰:《分形艺术》电子版,pB,cD j瑚南:湖南料学技术虫版耪,199_;8:¨o—1.¨③£羡]麟缎耱。

巴兰,爨尼斯戴维新:《失众传播理论:基础i争鸣鸯未来》(第三版),f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嫩:『3镧_36{9④李詹缀:《荚予分彤理论的哲学思考》,翻。

《自然辩证法研究K199鬈(4):36—43⑤张舒予:《论摄影的分类K卧《电化教育研究》,2007,(1砖:21~23作者简介:施勇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朱永海安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淮南师范学院讲师张舒予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