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过程先进控制及应用--6.解耦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分析研究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分析研究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分析研究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分析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控制已经成为了实现生产自动化和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工业系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怎样提高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成为了研究者们共同关注和追求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将生产控制中的相互之间存在耦合关系的单元分离开来,避免单元之间的影响,从而提高控制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下面,我将从解耦控制方法的原理分析、分类、应用实例和趋势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解耦控制方法的原理分析在工业系统中,单元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

这种耦合关系会导致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解耦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解耦控制方法的核心思路是:通过控制算法来分离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各个单元之间达到独立控制的目的。

具体实现方法主要有:经典控制策略、模型预测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等不同方法。

二、解耦控制方法的分类根据解耦控制方法的实现方式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传统解耦和非传统解耦两类。

1.传统解耦传统解耦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学算法进行实现的。

其中比较流行的算法有:最小值反馈控制、分步式控制、减振控制、逆向模型控制、广义预测控制等。

最小值反馈控制(MFC)是一种解耦技术,它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实现解耦。

该方法是根据模型的最小阻尼特性来实现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器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改变阻尼的措施来避免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实现解耦效果的目标。

另一种传统解耦方法是分步式控制,它是通过将系统分解成独立的子系统和控制器块来实现的.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降低耦合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控制效果。

2.非传统解耦非传统解耦更注重实用和效果方面,可以说是一种直接实现的方式。

主要包括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容错控制和智能控制等。

工业过程先进控制概述石红瑞

工业过程先进控制概述石红瑞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主要特征
1. 数字通讯代替4~20mA模拟传输,数字通讯网络延 伸到工业过程现场;
2. 智能现场设备:智能变送器完成测量、变送基本功 能,还具有自诊断、报警,再现标定、PID调节、 信号处理、通信等功能,可实现多参数传感变送器。
3. 开放的互联网络:协议公开、互操作性、互用性。 4. 系统结构的高度分散性:总线仪表集检测、运算、
9、其他类型现场总线
• HART协议,用于现场智能仪表和控制 是设备间通信的一种开放协议,属于模 拟系统向数字系统转变过程中过渡性产 品,其特点是在现有模拟信号传输线上 实现狮子信号通信。 HART协议最早由 Rosemount公司开发并得到E+H,Moor, AB,Siemens,Smar和横河等许多著名仪表 公司的支持。
多变量频域
随机过程 非线性系统
3、检测控制仪表的发展
• 50’,基地式仪表(电子真空管),自力 式温度调节,就地式液位控制
• 60’,单元组合(气动、电动) QDZ :0.02~0.1MPa 标准信号 DDZП:0~10mA标准信号 DDZШ :4~20mA、1~5V 标准信号
DDZ仪表与数字调节器
• 研究内容:可控性、可观性、实现问题、 典范型、分解理论、稳定性理论
• 使控制由一类工程设计方法提高到新的 科学----控制科学。相继出现了系统辨识 与参数估计、随机控制、自适应控制、 鲁棒控制等。
• 航空、航天、制导成绩辉煌,复杂工业 过程无能为力。
80~90’,大系统理论与智能控制
• 大系统理论:控制理论广度挖掘 研究大系统的分解及各子系统的协调,多
DCS的体系结构——Siemens
工程师 站
打印服
AB PLC控制系统 ControlNet 操作工 局域 操作工

工业过程先进控制

工业过程先进控制
试验 试点阶段,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
合质量好、在线计算方便的优化控制算
法、预测控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 起来的一类新型计算机优化控制算法
真正解决 问题,人们还在继续努力寻求
解决办祛。针对信息的不完垒性出现了 推断控制系统和软测量技术,他们利用 易测变量 如温度 、 力、流量等来推断 压 不可测变量 ,以解决信息的不完生性 , 目前已有不少这方面的工业应用实例 。
为了克服控制理论和实际工业应用
—嘲
维普资讯

l { 翟女 菖 暑 善
选用一个未经实践 i 明的系统 , i E
您将 处 于 怎 样 的境 地?
世 界 各地 的管 l 者们 都 清 楚地 知 道 将 他们 的 自动化 结 构进 一 步 提升 为 智能 化 的 结 构 是一 种 必 然 趋 势 但 是 对 原 柯设 备 追 加 巨大 投 资 , 须 要 钉 稳 定 可靠 的 集成 作 为 保 障 。 而 他 们 选 必 因 择 了基 r 场 的结 构 P a t e 厂 管 控 网 。这 足 均什 么呢 ? 艾 默 乍 过 程 管 理 在 Pa t e 现 lnW b工 lnW b _ 管 控 嘲 开 放 的 标 准 的 技 术 上拥 有 7 年 的 经 验 。 因 而 1 有 他 能 提 供 这 样 的 保 障 。 r,‘ } = { AⅫ  ̄ a o n公 司 选 用 rPa t b [ ‘ 控 I De a 先 进 控 制 系统 驶 其 0 P C镜 像 软 c Cr i ln We J 管 阏和 IV  ̄ 件 . 井 完美 地 与原 有 集散 控 制 系统 集 成 。 想要 了 解 更 多 的 成 功 应 用 吗 ? 请 问 我 们 的 网 站 www P a t e A v na e C F或 者 拨 打 免 费 电 话 8t~8 0— 17 与I 生 过 程 管 理 市 lnW b d a tg O ̄ I {l 2 3 1 8 曼默 场 部联 系 当 您 看到 Pa t b 厂 管 控 网 如 何 以 事 实 来 证 明 它 的技 术和 丰 富 经 验 , 会 明 ln We T 您 l 它 也 能 为您 做 微 多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解耦控制是一种常见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它旨在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独立的模块,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提高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本文将从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应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模块之间的依赖程度,使得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以独立地进行开发、测试和维护。

具体来说,解耦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1.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处理特定的功能或任务。

模块之间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进行通信,而不是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细节。

2. 松耦合: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应尽量降低,使得修改一个模块不会对其他模块产生影响。

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使用接口、回调函数等。

3.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模块应该只负责一个特定的功能或任务,避免一个模块承担过多的责任,以减少模块之间的依赖。

4. 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功能。

上层的模块只依赖于下层模块的接口,而不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二、解耦控制的实现方法解耦控制的实现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现方法:1. 接口隔离原则:定义清晰的接口,每个模块只依赖于自己需要的接口,而不依赖于其他模块不需要的接口。

这样可以避免模块之间的不必要的耦合。

2. 依赖注入:通过将依赖关系的创建和管理交给外部容器来实现解耦。

模块只需要声明自己需要的依赖,由外部容器来负责注入具体的实现对象。

3. 事件驱动:模块之间通过发布-订阅模式进行通信,一个模块发生的事件会被其他模块接收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样可以实现模块之间的解耦。

4. 消息队列:模块之间通过消息队列进行通信,一个模块将消息发送到队列中,其他模块从队列中获取消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消息队列可以实现模块之间的异步解耦。

三、解耦控制的应用场景解耦控制在软件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场景:1. 分布式系统:在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和协作。

工业过程控制工程课件10.解耦控制

工业过程控制工程课件10.解耦控制

C1
C2
C1 y20 C1 C2
y20 C2
C1
C2
变量配对举例(续)
6. 进行合适的变量配对 ( 假设C1 >y20 >C2 ):
u10
y20 C2 C1 C2
y10 , u20
C1 y20 C1 C2
y10
y20 C2
C1 C1
C2 y20
C1 C2
C1 y20 C1 C2 y20 C2 C1 C2
12 22
1 j 2 j
1n
2n
• • • • • •
yi
i1
i 2
ij
in
• • • • • •
yn n1
n2
nj
nn
相对增益系数的计算方法1
输入输出稳态方程
u1(s)
y1(s) y1 K11u1 K12u2
u2(s)
y2(s) y2 K21u1 K22u2
p11
多变量系统中的耦合
u1(s)
y1(s)
u2(s) ...
MIMO 过程
y2(s) ...
un(s)
yn(s)
基本问题:若采用SISO控制器,如何进行 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配对?
多回路PID 控制
相对增益的概念
第一放大系数 pij:在其它控制量 ur (r≠j)均不变的前
提下, uj 对yi 的开环增益
y1 u1
u2
K11
y1
K11u1 K12
y2
K21u1 K 22
q11
y1 u1
y2
K11
K12 K21 K 22
11
1
1 K12 K21

化工仪表自动化 第8章_先进控制系统介绍!!

化工仪表自动化 第8章_先进控制系统介绍!!
9
8.1.3软测量模型建立
建模方法有机理建模、经验建模及两者结合等方法。
机理建模是从内在物理和化学规律出发,通过物料 平衡、能量平衡和动量平衡建立模型。可充分利用过 程知识,依据过程机理,有较大的适用范围。 经验建模是通过实测或依据积累的操作数据,采用 数学回归方法或神经网络等方法得到经验模型。 软测量模型选择时,还应考虑模型的复杂性,以及 在实际系统硬件、软件平台的可实现性。 静态线性模型实施成本较小,神经网络模型所需计 算资源较多。
2
先进过程控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技术,是指不同于常规PID,具有 比常规PID控制更好控制效果的控制策略的 统称。
先进控制的任务,用来处理那些采用常规控 制效果不好,甚至无法控制的复杂工业过程 控制问题。
3
8.1软测量技术
过程控制中有时需对一些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变量 进行实时控制和优化,这些变量往往是密度、浓度、 干度等质量变量,由于技术或经济原因,很难通过 传感器进行测量。
预测模型加反馈校正过程,使预测控制具有很强的抗 扰动和克服系统不确定性的能力。
27
(3)滚动优化
预测控制是一种优化控制算法,通过某一性能指标的 最优化来确定未来的控制作用。
采用滚动式的有限时域优化策略。即优化过程不是一 次离线完成的,而是反复在线进行的,在每一采样时刻, 优化性能指标只涉及从该时刻起到未来有限时间,而到 下一个采样时刻,这一优化时段会同时向前推移。
第8章 先进控制系统介绍
3 1 2 3 4 3 5 6
软测量技术
时滞补偿控制 解耦控制
预测控制
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
1
第8章 先进控制系统
8.0 概述

(工业过程控制)10.解耦控制

(工业过程控制)10.解耦控制
动态解耦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动态调整控制参数或策略,实现耦合的 实时解耦。
解耦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状态反馈解耦
通过引入状态反馈控制 器,对系统状态进行实 时监测和调整,实现解
耦。
输入/输出解耦
通过合理设计输入和输 出信号,降低变量之间
的耦合程度。
参数优化解耦
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优 化调整,改善耦合状况, 实现更好的解耦效果。
通过线性化模型,利用线性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实现系统 解耦。
非线性解耦控制
针对非线性系统,采用非线性控制方法,如滑模控制、反步 法等,实现系统解耦。
状态反馈与动态补偿解耦控制
状态反馈解耦控制
通过状态反馈技术,将系统状态反馈 到控制器中,实现系统解耦。
动态补偿解耦控制
通过动态补偿器对系统进行补偿,消 除耦合项,实现系统解耦。
特点
解耦控制能够简化系统分析和设计过 程,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同时降低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影 响,增强系统的鲁棒性。
解耦控制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系统性能
通过解耦控制,可以减小 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 扰,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简化系统设计
解耦控制能够将复杂的系 统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子 系统,简化系统的分析和 设计过程。
调试和维护困难
耦合问题增加了系统调试和维护的难度,提高了运营成本。
解耦控制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实施
建立数学模型
01
对工业过程进行数学建模,明确各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
选择合适的解耦策略
02
根据耦合程度和系统特性,选择合适的解耦策略,如状态反馈、
输出反馈等。
控制器设计
03

解耦控制的名词解释

解耦控制的名词解释

解耦控制的名词解释解耦控制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软件设计及程序开发中。

解耦控制的含义是将单一的程序模块或对象之间的依赖性降至最低限度,从而提高软件的灵活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解耦控制的定义、原则及应用进行简要解释。

一、解耦控制的定义解耦控制是一种软件设计方法,旨在降低程序模块或对象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从而提高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

通过解除模块间的强关联关系,使各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增加,也便于实现模块的替换和改写。

二、解耦控制的原则1.高内聚、低耦合原则高内聚指的是一个模块或对象内部的操作之间高度相关,而与其他模块或对象的关系较少;低耦合是指各个模块或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较少,相对独立。

这两项原则是解耦控制的核心观念,是实现代码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的必备条件。

2.接口分离原则该原则指在设计类或对象的接口时应尽量避免出现过于复杂的接口。

应该根据调用方的需要,将类或对象的接口分成多个小的接口,以便实现多个功能之间的解耦。

3.依赖倒置原则该原则指依赖于抽象,而不是具体的实现。

在软件设计中,应该从抽象层面出发,尽量避免直接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三、解耦控制的应用在软件设计中,采用解耦控制的方法可以实现更好的模块化设计,促进模块化的开发和重用。

1.模块化设计通过在系统架构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可以将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模块。

这样可以使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降低,便于模块的调整、维护和替换。

2.代码复用通过将一些独立的功能实现为软件库或者模块,可以提高代码复用率,节省重复的开发时间。

同时,采用解耦控制的方法,也可以使复用的代码与原有的代码相对独立,从而更好地实现复用代码的维护和升级。

总之,解耦控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软件设计原则,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采用解耦控制的方法可以使软件更加健壮、易于维护,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代码的重用率和程序的可扩展性。

解耦控制实验报告

解耦控制实验报告

解耦控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解耦控制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解耦
控制的有效性。

实验原理:
解耦控制是指将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耦合关系消除,使得系统能
够更加稳定地工作。

所谓输入与输出之间的耦合关系,即指系统在输入信
号作用下,输出信号会受到输入信号的一些干扰或影响。

解耦控制通过分
别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进行调节,达到解耦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解耦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响应速度,减小系统对干扰的敏感性,并且可以避免系统产生不可预测的输出。

实验设备和材料:
1.电脑
2. MatLab软件
3.控制系统实验中常用的电路组件(如电阻、电容等)
实验步骤:
1. 在MatLab中搭建解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根据系统模型,设计合适的控制器。

3.将控制器与系统连接起来,进行实验。

4.分别对比解耦控制和未解耦控制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模型进行解耦控制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解耦控制的情况下,系统的输出比未解耦控制的情况下更加稳定,且对干扰信号的响应更加迅速。

这说明解耦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解耦控制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并验证了解耦控制的有效性。

在实际应用中,解耦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减小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干扰影响,从而使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地工作。

因此,解耦控制在自动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高等过程控制-第6章解耦控制

高等过程控制-第6章解耦控制


Y1 s W11 s W12 s D11 s D12 s T 1 s Y s W s W s D s D s s 22 22 2 21 21 T 2
yi 可表示为 qij j
yr
yi ij j
r
yi j
yr
上式即为μj到yi这个通道的相对增益; 由各通道相对增益构成的矩阵∧则称为相对增益 矩阵。
1 y1 11 y2 21 y i i1 yn n1 2 12 22 i2 n2 j 1i 2 j ij nj n 11n 2n in nn
二、相对增益的求取 1、基本方法
按定义对过程的参数表达式进行微分,分
别计算出第一和第二放大系数,然后得到相对增
益矩阵。
2、第二放大系数的直接计算法 以双变量耦合系统为例
三、相对增益矩阵的特性
相对增益矩阵中每行(或每列)元素之和为1
四、相对增益所反映的耦合特性
(1)当通道的相对增益接近于1,例如1.2>λ>0.8,则 表明其它通道对该通道的关联作用很小,不必采取特别 的解耦措施. (2)当相对增益小于零或接近于零,说明使用本通 道调节器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即这个通道的变 量选配不恰当,应重新选择。 (3)一般在0.3<<0.7或>1.5范围内时,表明系统 中存在严重的耦合,需进行耦合设计。
2. 三角矩阵法
三、前补偿法
前面所述的解耦方法是加入补偿装置,将对象传递矩 阵变为对角阵、三角矩阵等,从而实现解耦控制。而前补 偿法是不加任何补偿装置,将对象传递矩阵经变换后变成 对角矩阵、三角矩阵等,达到解耦的目的。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解耦控制是一种通过拆分控制系统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从而实现对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调节的控制策略。

其基本原理是将控制系统分解成互不影响的几个子系统,并用相应的子控制器来单独控制每个子系统的行为。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可调节性和可靠性,同时也方便了系统的分析和优化。

1.系统拆分:将整个控制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对应一个相对独立的动态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将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分解为多个较简单的子系统,从而减少控制的难度。

2.子系统控制:为每个子系统设计相应的控制器,以独立地控制每个子系统的动态行为。

通过精确地控制每个子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可以实现对整个控制系统的有效控制。

3.反馈控制:每个子系统的控制器可以通过反馈控制的方式,根据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来调整输入信号。

这样可以实时地修正系统的误差,使系统更加稳定和可靠。

4.信息交互:通过适当的信息交互,将各个子系统的状态和参数信息传递给其他子系统,以实现协同工作。

这样可以保证整个控制系统的统一性和一致性。

电力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发电机、负荷和输电线路组成的复杂网络。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

解耦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解耦发电机和解耦负荷。

解耦发电机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每个发电机视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并为每个发电机设计相应的控制器。

这样可以实现对发电机的独立控制,使各个发电机之间的影响减小,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解耦负荷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每个负荷视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并为每个负荷设计相应的控制器。

这样可以实现对负荷的独立控制,使各个负荷之间的影响减小,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在电力系统中,可以通过测量发电机的频率、电压和功率等参数,并基于这些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

通过控制发电机的输入信号,可以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从而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供电。

类似地,通过测量负荷的功率需求和电压电流等参数,并基于这些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

第七章解耦控制系统-(新)

第七章解耦控制系统-(新)

Q H11,H22
是正确的
7.3 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所谓解耦设计,就是设计一个解耦装置,使其中任意一个控制量 的变化只影响其配对的那个被控变量而不影响其他控制回路的被控变 量,即将多变量耦合控制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单变量控制系 统。
一、前馈补偿法
设计方法
D21 (s)
G21 (s) G22 (s)
若采用单位矩阵设计法时,期望的等效过程特性为:
GP (s) G0 s GD s 10 10
则解耦装置的数学模型为:
GD
s
G01 (s)
GP
(s)
M s
K 022 K021
K012 K 011
式中 M (s) Ts 1
采用单位矩阵设计法所得解耦装置要比对角矩阵设计法复杂(多了微 分环节),但期望的等效过程特性却比对角矩阵设计法有很大的改善。
(2)增益矩阵计算法
uu21
h11 y1 h21 y1
h12 y2 h22 y2
h ji
u j yi
yk const (k i)
1 K ij '
为闭环增 益的倒数
Y KU 其中: K Kij Y y1, y2 yn T U u1,u2 un T
U HY H hij
矩阵与矩阵互为逆矩阵 K H 1
第7章 解耦控制系统
本章要点
1)了解多变量耦合控制系统的应用背景及要解决的问 题,熟悉相对增益的概念,掌握相对增益矩阵的计 算方法,学会用相对增益判断系统的耦合程度。
2)掌握常见的前馈补偿解耦设计方法。
序言
有一些工业过程,它们存在如下一些特点:
1)输入/输出变量在两个及其以上,且相互存在耦合;

先进控制系统介绍PPT课件

先进控制系统介绍PPT课件
工程界形成共识:
5
Control + Optimization + Monitoring = Profits
6
7
补:现代控制理论基本概念
8
1. 刚体动力学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下图表示由弹簧、质量体、阻尼器组成的刚体动力学 系统的物理模型.
试建立以外力u(t)为系统输入,质量体位移y(t)为 输出的状态空间模型.
t0时刻状态完全能观;
唯一
t 0 T x ( t 0 ) t 1 T ( t 1 t 0 ) ( t [ t 0 ,t 1 ] ) ( y ( t ) x ( t 0 )18 )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分析)
19
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定义
1.平衡态 动态系统 x’=f(x,t) 的平衡态是使 f(x,t)0
完全描述。即给定描述状态的变量组在初始时刻 (t=t0)的值和初始时刻后(tt0)的输入,则系统在 任何瞬时(tt0)的行为,即系统的状态,就可完全且 唯一的确定。
最小变量组。即描述系统状态的变量组的各分量是 相互独立的。
减少变量,描述不全。 增加则一定存在线性相关的变量,冗余的变量,毫无必要。
先进控制 – 确保操作运行在局部约束条件边界上 优化 /在线优化 – 追求效益最大化目标 过程监控 – 改进、提高运行效率
随着工业过程日益朝着集成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系统的复 杂性不断增加,表现为控制目标多元化,变量数目增多且相 关性增强以及存在多种约束。Βιβλιοθήκη 先进控制优化/在线优化
过程监控
Operators
.
10
3. 将状态变量代入运动方程
x&1 x2
x&2
-
k m

解耦控制系统PPT课件模板

解耦控制系统PPT课件模板
不当的解耦控制策略可能导致系统出 现新的稳定性问题,如振荡或发散。
解耦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解耦控制
多目标优化解耦控制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自适 应、自学习的解耦控制策略。
研究如何同时优化多个性能指标,实现更 全面的系统性能提升。
网络化解耦控制
鲁棒性解耦控制
针对网络化控制系统,研究如何实现有效 的解耦控制策略。
多变量系统问题
在许多实际工业过程中,系统常常存在多个输入和输出变量,这些变量之间可 能存在耦合关系,导致系统难以控制。解耦控制系统旨在解决这一问题。
解耦控制系统的定义
控制策略
解耦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某种控制策 略,使得多变量系统中的各个变量之 间尽可能减少耦合关系的控制系统。
目的
解耦控制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可 控制性和可观测性,使得各个输出变 量能够独立地被控制,从而更好地实 现系统的性能优化和稳定运行。
06
结论
解耦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高系统性能 解耦控制系统能够将耦合的多个 过程或子系统进行解耦,从而提 高每个子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增强系统可靠性 解耦控制系统能够降低子系统之 间的耦合程度,减少系统故障的 传播和扩散,统的设计能够简化系 统结构,降低系统复杂性和控制 难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 扩展性。
详细描述
在能源领域中,解耦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控制各种能源设备和系统,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火力发电等。通过 解耦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能源设备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提高能源的产出和利用率,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04
解耦控制系统的优势与挑战
解耦控制系统的优势
提高系统性能
解耦控制系统能够将复杂系统 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子系统,从

解耦控制系统

解耦控制系统

PT
FT
u2
图 6-8 关联严重的控制系统

6.5.2. 相对增益


令某一通道在其它系统均为开环时的放大系数与该一通道在 其它系统均为闭环时的放大系数之比为 λij,称为相对增益, 则 yi u j u λ ij y yi u j 上式中分子项外的下标u表示除了uj以外,其它都保持不变, 即都为开环;分母项外的下标y表示除了yi以外,其它y都保 持不变,即其它系统都为闭环系统。
u y λ y λ
1 1 2
11 21
u λ λ
12 22
2
u1
k11
y1
k21 k12 u2 k22 y2
பைடு நூலகம்
图 6-9 双输入双输出对象静态特性框
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间 正确匹配
串接解耦控 制
控制器的参数整 定 减少控制回路
6.5.4. 串接解耦控制

串接解耦装置D(s)的作用是使G(s)•D(s) 的积 成为对角阵,这样关联就消除了。要求 G(s)D(s)之积为对角阵,对其非零元素又有三 类方法。

对角线矩阵法 单位矩阵法 前馈补偿法
6.5.5.工业应用实例

某乙烯装置裂解炉的解耦控制。它具有四组并 联的裂解炉管,每组炉管对应于8个烧嘴。每 组有燃料油的控制阀。原料油(煤油、柴油等) 经预热至590 0C后进入裂解炉管进行裂解,生 成乙烯、丙烯,丁烯、甲烷、乙烷、丙烷…… 等。为了减少炉管结焦和提高乙烯等产品收率, 需要降低裂解炉管内的油气分压,因此须按一 定的比率加入稀释蒸汽。原料油和稀释蒸汽的 比率应该控制好。
6.5. 解耦控制系统

6.5.1. 系统的关联分析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解耦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软件设计原则,旨在减少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本文将介绍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解耦控制的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系统拆分成多个相互独立的模块,各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一个模块发生变化时,只需要修改该模块的代码,而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

这样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在软件开发中,解耦控制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在模块化的架构设计中,我们可以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

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和协议,各个模块之间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最后再进行集成。

这种模块化的设计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也方便后续的维护和升级。

在分布式系统中,解耦控制也非常重要。

分布式系统由多个独立的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为了实现解耦控制,我们可以使用消息队列等中间件来实现节点之间的异步通信。

通过将消息发送到队列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是解耦的,可以独立进行扩展和修改。

这种解耦控制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容错性。

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中,解耦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将前端和后端拆分成独立的两个模块,前端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后端负责逻辑处理和数据存储。

通过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协议,前后端之间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最后再进行集成。

这种解耦控制的设计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也方便前后端的升级和替换。

解耦控制是一种重要的软件设计原则,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将系统拆分成多个相互独立的模块,并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使系统更易于维护和扩展。

在模块化的架构设计、分布式系统和前后端分离的架构中,解耦控制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掌握解耦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对于软件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分析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分析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分析汇报人:2023-12-20•引言•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概述•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应用案例目录•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改进与优化•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实施效果评估与展望01引言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解耦控制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能够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降低能耗和污染,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的意义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环节之间往往存在耦合关系,导致控制难度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解耦控制方法,通过对工艺环节的解耦处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确控制。

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的背景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研究者们在解耦控制方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解耦控制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生产过程进行预测和控制。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解耦控制方法中,提高了控制精度和效率。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研究者们也对解耦控制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控制的解耦控制方法,通过对工艺环节的在线调整实现解耦。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将鲁棒控制理论应用于解耦控制方法中,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02工业生产解耦控制方法概述解耦控制概念及原理解耦控制是一种通过消除或减小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关系,使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作用相互独立,从而提高系统控制性能的方法。

解耦控制原理通过设计合理的控制器,使得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消除或减小,从而使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作用相互独立,达到提高系统控制性能的目的。

通过设计合理的PID控制器,使得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消除或减小,从而实现解耦控制。

PID解耦控制通过设计状态反馈控制器,使得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消除或减小,从而实现解耦控制。

状态反馈解耦控制通过设计输出反馈控制器,使得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关系得到消除或减小,从而实现解耦控制。

解耦控制系统

解耦控制系统
数和第二放大系数, 从而得到相对增益矩阵。 ▪ 另一种方法是增益矩阵计算法 ▪ 先计算第一放大系数, 再由第一放大系数直
接计算第二放大系数, 从而得到相对增益矩 阵。
10
相对增益系数的计算方法1
输入输出稳态方程
u1(s)
y1(s) y1 K11u1 K12u2
u2(s)
y2(s) y2 K21u1 K22u2
0
0 Gp22 (s)
Gp11(s)Gp22
(s)
1
Gp12
(s)Gp21(s)
Gp22 (s) Gp21(s)
Gp12 (s)Gp11(s)
Gp11(s)
0
0 Gp22 (s)
Gp11(s)Gp22 (s)
G
p11
(
s)G
p
22
(s)
G
p12
(
s)G
p
21
(s)
Gp11(s)Gp21(s)
G
p11
(
s)G
p
22
(s)
G
p12
(
s)G
p
21
(s)
Gp22 (s)Gp12 (s)
G
p11
(
s)G
p
22
(s)
G
p12
(
s)G
p
21
(s)
Gp11(s)Gp22 (s)
G
p11
(
s)G
p
22
(s)
G
p12
(
s)G
p
21
(s)
29
3.解耦控制系统设计
R1
Gc1(s) Uc1 Gp11(s) Y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解耦控制系统6.1 系统的关联分析6.1.1系统的分析在一个生产装置设置若干个控制回路,来稳定各个被控变量。

几个回路之间,就可能相互关联,相互耦合,相互影响,构成多输入-多输出的相关(耦合)控制系统。

图6-1所示流量、压力控制方案就是相互耦合的系统。

图6-1 关联严重的控制系统图6-2混合器浓度和流量控制系统.在图6-2中,A、B两种物料进入混合器,以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工艺要求出料的流量和浓度保持恒定,为此设计了图6-2中的控制系统。

出料流量Q和浓度C分别由物料Q B和Q A的流量进行控制。

不难看出,这两个控制回路是相互关联的,而关联程度与工艺操作数据有关。

系统间的关联程度是不一样的。

那么如何来表征系统的关联程度呢?可以采用“相对增益”的方法来分析 6.1.2相对增益令某一通道y i u j →在其它系统均为开环时的放大系数与该一通道在其它系统均为闭环时的放大系数之比为λij ,称为相对增益,则yu y uu y λij j i j i ∂∂∂∂=(6-1)上式中分子项外的下标u 表示除了u j 以外,其它都保持不变,即都为开环;分母项外的下标y 表示除了y i 以外,其它y 都保持不变,即其它系统都为闭环系统。

现以图6-1所示双输入双输出系统为例。

该系统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关系如图6-4所示。

图6-4 双输入双输出对象静态特性框图由图6-4可得该系统静态方程为u k u k y u k u k y 22212122121111+=+= (6-2)式中k ij 表示第j 个输入变量作用于第i 个输出变量的放大系数。

求λ11,首先求取λ11的分子项u u y 11∂,除u 1外,其它u 不变,则有11211k u u y ==∂∂常数(6-3)再求λ11的分母项y u y 11∂∂,除y 1外,其它y 不变,由式(6-2)可得u k u k 0u k u k y 2221212121111+=+=由上两式可得2211211222112221121111122211211112k k k k k k k k k k u y u k k k u k y y -=-=∂∂∴-==常数(6-4)在求得λ11的分子项与分母项可得λ11yu y u u y j i j i ∂∂∂∂=11λk k k k k k 211222112211-=(6-5) 同样可推导出 k k k k k k 2112221122111122-==λλ (6-6) k k k k k k 2112221121122112--==λλ (6-7)如果排成数阵形式λ22λ21λ12λ11u u y 2y 121 (6-8)上式称为布里斯托尔阵列(Briistol 阵列),或相对增益阵列。

在双输入双输出情况下,下面几点很有用。

(1) 相对增益阵列中,每行和每列的元素之和为1,这个基本性质在2 ⨯2变量系统中特别有用。

只要知道了阵列中任何一个元素,其它元素可立即求出。

例如: 在λ11=0.5时,⎥⎦⎤⎢⎣⎡=50505050....λ 图6-1所示压力和流量系统就属此情况。

在λ11=1.2时,⎥⎦⎤⎢⎣⎡--=21202021.....λ (2) 在相对增益阵列中所有元素为正时,称之为正耦合。

当k 11与k 22同号(都为正或都为负),k 12与k 21中一正一负时,λij 都为正值,且λij ≤1,属正耦合系统。

(3) 在相对增益阵中只要有一元素为负,称之为负耦合。

(4) 当一对λij 为1,则另一对λij 为0,此时系统不存在稳态关联。

(5) 当采用两个单一的控制器时,操纵变量u j 与被控变量y i 间的匹配应使两者间的λij 尽量接近1。

(6) 如果匹配的结果是λij 仍小于1,则由于控制间关联,该通道在其它系统闭环后的放大系数将大于在其它系统开环时的数值,系统的稳定性往往有所下降。

(7) 千万不要采用λij 为负值的u j 与y i 的匹配方式,这时侯当其它系统改变其开环或闭环状态时,本系统将丧失稳定性。

把Bristol 阵列作为关联程度的衡量,已为人们所熟悉。

但明显地可以看出,它没有考虑动态项的影响,因此按它作出的结论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多个输入多个输出变量系统的Bristol 阵列中,元素可通过矩阵运算求出。

已知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静态特性矩阵形式为MU Y = (6-9) 式中 []y y y Y m 21T ,,= []u u u U m 21T ,,=⎥⎥⎥⎦⎤⎢⎢⎢⎣⎡=⎥⎥⎥⎥⎥⎦⎤⎢⎢⎢⎢⎢⎣⎡∂∂∂∂∂∂∂∂=mm m m m m m m k k k k u u y u u y u u y u u y M 11111111(6-10) 设M 有逆矩阵存在,则U=M -1Y (6-11) 考虑到m m i i i i y yy u y y y u y y y u u ∂∂++∂∂+∂∂=2211 所以M -1的各元素是yy u ji ∂∂,把M -1转置,得出一个辅助矩阵C C=(M -1)T (6-12) 通个转置,C 的各元素是yy u i j ∂∂相对增益λij 是 yy u u u y yu y u u y i jj i j i j i ij ∂∂∂∂=∂∂∂∂=λ (6-13)因此,λij 是M 矩阵与C 矩阵中各自对应(第 i 行,第 j 列)元素的相乘。

这样,只要知道了所有的开环放大系数k ij ,相对增益λij 都可以求出。

现以双输入双输出系统为例加以说明,由式(6-2)有 ⎥⎦⎤⎢⎣⎡=k k k k M 22211211 (6-14)那么[]k k k k k k k k M C 21122211111221221T-⎥⎦⎤⎢⎣⎡--==-(6-15) 所以k k k k k k k k k k k k 211222112211211221122211-⎥⎦⎤⎢⎣⎡--=λ (6-16) 上式与前面按定义求得的相同。

6.2 减少与解除耦合途径 6.2.1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间正确匹配对有些系统来说,减少与解除耦合的途径可通过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间的正确匹配来解决,这是最简单的有效手段,理论上在前面已分析过,在此举例加以说明。

例如图6-2所示混合器系统,浓度C 要求控制75%,现在来分析这个系统的关联程度,这样匹配是否合理。

对于这个系统有Q Q Q B A 0+= (6-17) Q QQ Q Q C 0A B A A =+=(6-18)根据图6-2所示匹配,首先求取相对增益λ11(浓度C 与Q A配对)的分子项Q C 1Q Q Q Q Q Q Q C 0B A B A A B A -=∂⎪⎪⎭⎫⎝⎛+∂=∂∂ (6-19) 其次求取λ11的分母项ooAo Ao A Q Q Q Q Q Q Q C1=∂⎪⎪⎭⎫⎝⎛∂=∂∂ (6-20) 因此可求得λ1125.011111=-=-=∂∂∂∂=C Q Q C Q Q CQ Q Co o oA BA λ (6-21) 所以系统的相对增益阵列为25.075.075.025.0B A oQ Q Q C由相对增益阵列可知图 6-2所示匹配是不合理的,可以重新配匹,组成按出口浓度C 来控制物料Q B ,而Q o 由Q A 来控制的系统。

如图6-5 所示,这样系统的关联影响就小得多了。

图6-5 混合器浓度和流量控制系统6.2.2控制器的参数整定6.2.3减少控制回路6.2.4串接的解耦控制在控制器输出端与执行器输入端之间,可以串接入解耦装置D(s) ,双输入双输出串接解耦框图如图6-9所示。

图6-9 双输入双输出串接解耦系统由图6-9得Y(s)=G(s)U(S)U(s)=D(s)P(s)Y(s)=G(s)D(s)P(s) (6-22)由式(6-22)可知,只要能使G(s)D(s)相乘后成为对角阵,就解除了系统之间耦合,两个控制回路不再关联。

亦可以这样分析,第一个控制回路的控制作用u 1 通过G 21(s)影响y 2,对第二个控制回路来说是一个扰动因素,现通过解耦装置D 21(s)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u 2,以补偿u 1对y 2的效应。

6.2.5模式控制 考虑如下系统Cxy Bu Ax x =+=∙当系统的状态向量、输入向量和输出向量三者维数相同时,可以采用模式控制。

假设矩阵A 具有实数的、相异的特征值()λλλn 21 、 ,则A 可表示成A=E ∧E -1式中: ()e e e E n 21 ,=,e i 为右特征向量; ()d d d E n 21T 1 ,,=-, d i 为左特征向量; ∧=diag ()λλλn 21 、,λi 为特征值 若令控制器 采用比例作用u=-G c y=-G c Cx (6-23) 闭环后的系统方程是()x C G B A x c -=∙(6-24) 如选择控制器矩阵为EK B G 1c -= (6-25)式中K 是对角阵⎥⎥⎥⎥⎦⎤⎢⎢⎢⎢⎣⎡=k 0k 0k K n 21并能挑选输出矩阵C=E -1 ,则()x E K A E x 1-∙-= 注意到y=Cx=E -1x 故得()y K A y -=∙(6-26)显然(A-K )是一个对角阵,调整每一个k i 值,直接影响相应的输出变量y i 的过渡过程,但不影响其它的输出变量,这样就实现了不相关的要求。

y i 的过渡过程是()[]t k a y i i i i -=λexp (6-27)式中的 a i 是由初始条件确定的系数。

这种控制方案的缺点是仅可以进行纯比例控制,需要有选择C=E -1的自由度。

这种方法的框图如图6-10所示。

图 6-10 模式控制系统的框图6.3 串接解耦控制前已说明,串接解耦装置D(s)的作用是使G(s)D(s) 的积成为对角阵,这样关联就消除了。

要求G(s)D(s)之积为对角阵,对其非零元素又有三类方法。

6.3.1对角线矩阵法此法要求()()()[]s G diag s D s G ij = ,如()()()()⎥⎦⎤⎢⎣⎡=s G 00s G s D s G 2211 (6-28) 即通过解耦,使各个系统的特性完全象原来的单回路控制系统一样。

因此,解耦装置D(s)可以由式(6-28)求得()()()()()()()()()()()⎥⎦⎤⎢⎣⎡⎥⎦⎤⎢⎣⎡=⎥⎦⎤⎢⎣⎡=-s G 00s G s G s G s G s G s D s D s D s D s D 221122211211122211211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 s Gs G s G122122111122112122122211-⎥⎦⎤⎢⎣⎡--= (6-29) 这样求出的解耦装置各元素传递函数可能相当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