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我与地坛教学课件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我与地坛》公开课课件
活着,真好
高一语文 《我与 地坛》 公开课 (共16 页)
扶轮观路
时间永恒,审视自己 荒芜沧桑
有生机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 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 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 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 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
我与地坛
向扶 死轮 而问 生路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公开课(共16 页)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对生死感悟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历程,从 而完成了对生命的救赎。 2、品味作者细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是如何启示作 者生命思考的。
扶轮问路
要不要死? 为什么生? 怎样活?
向死而生
史铁生大事记
1951年,生于北京。 1967年,16岁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9年,18岁的他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去陕西农村插队落 户。 1972年,21岁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院,从此再也没能站立起来。 1998年,47岁被确诊为尿毒症,需隔日透析以维持生命 2010年,59岁的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根据遗愿,器官捐献给医 学研究,其肝脏移植给天津的一位病人。
困境得以突围
我们不能指望没有困境,可我们能够不让困境扭 曲我们的智慧。——史铁生
史铁生已经故去,留下的是不朽的地坛和生命的感悟。 人既是向死而生,与其悲情满怀,不如豁达面对,在人世沧 桑中见天地永恒,在眷恋感伤中不忘前行,这便是生命之 “地坛”的终极意义。
高一语文 《我与 地坛》 公开课 (共16 页)
荒芜但并不衰败,卑微但各自精彩
高中语文优秀PPT课件我与地坛公开课课件
史铁生之后,论生是奢侈的,谈死是 矫情的。
在经历了最初的痛苦与绝望之后,作者在地 坛中获得了宁静,从而能理性地去思考自己 以后的人生。他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存在 于地坛的生命,去体悟人生,最终明白了死 生问题,接受了现实,勇敢地面对了命运残 酷的安排,追寻自己的幸福人生。由此将我 与地坛联系在一起,地坛就是我的精神家园。
利用苦难
春节晚会上聋哑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千手观音
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 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年7月 21日。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 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 练,17岁的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 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 她的伤势异常严重:第5-7颈椎呈开放 性、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错位, 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 去知觉。但从她醒来之后,就没有流 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 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 灿烂的微笑。
我为什么来到地坛? 我来到地坛前后心态有没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一、我与地坛的关系
缘分 宿命 同病相怜
地坛和作者的相似点
地坛
史铁生
自暴自弃、脱离 被遗弃的古园 社会的人 古园被肆意雕琢 躯体受摧残但精 但有些东西不变 神不变 荒芜但并不衰败 残疾但并不消极
二、“我”在地坛的心路历程
“失魂落魄” “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 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 题……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目。”
怎样活下去……
高中语文_我与地坛教学课件设计
必修三第一单元
我与地坛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 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这是2002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 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以及其作品最真 实最恰当的评价。
我与地坛
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 息。”
❖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说明它是 多么快乐、悠闲、自在。“疾行”,说明它充 满活力,充满信心,有目标。
❖ 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最后是 “升空”。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轨 迹。
❖ 蝉蜕:也许是觉得自己和这蝉蜕一样空空如也, 也许是新生的获得也必须象小一滴露水竟也能摔出万 丈金光,人又该如何?也许是即将面临死亡也 应该精彩度过,而不是消极等死
荒芜但不衰败,充满喧嚣不已、生生不息 的生命活力。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 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 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 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 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 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 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二、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试填写以下内容
________的我,无意中走进__________的 地坛,在地坛的启示下,我认真地思考了___ ______的问题,并找到了答案,即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研读
一、由文章的题目《我与地坛》你能想到什么 问题?
预习检测
一、读准下列字音:
wú sù bō tuì tān pĭ
荒芜 宿命 剥蚀 淡褪 坍圮
我与地坛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 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 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 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这是2002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对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 史铁生授奖词,也是对他本人以及其作品最真 实最恰当的评价。
我与地坛
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 息。”
❖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说明它是 多么快乐、悠闲、自在。“疾行”,说明它充 满活力,充满信心,有目标。
❖ 瓢虫:先是“爬”,接着是“祈祷”,最后是 “升空”。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轨 迹。
❖ 蝉蜕:也许是觉得自己和这蝉蜕一样空空如也, 也许是新生的获得也必须象小一滴露水竟也能摔出万 丈金光,人又该如何?也许是即将面临死亡也 应该精彩度过,而不是消极等死
荒芜但不衰败,充满喧嚣不已、生生不息 的生命活力。
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 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 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 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 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 我"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 的那份生命的喜悦。当然,人也不例外。
二、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试填写以下内容
________的我,无意中走进__________的 地坛,在地坛的启示下,我认真地思考了___ ______的问题,并找到了答案,即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研读
一、由文章的题目《我与地坛》你能想到什么 问题?
预习检测
一、读准下列字音:
wú sù bō tuì tān pĭ
荒芜 宿命 剥蚀 淡褪 坍圮
15《我与地坛》课件(共8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速读第一部分,文中三次写到地坛中所见,把握每次相见时我眼中地 坛景物的特点,由此分析我的心路历程。
所见
所见之景
所见之景的特点
我的心路历程
初见 再见 又见
琉璃、朱红、高墙、玉砌 破败荒芜冷落 雕栏、老柏树、荒藤、 被人遗忘
残废、失魂落魄 的我找到安慰
蜂儿、蚂蚁、瓢虫、蝉蜕、 荒芜的并不衰败
露珠、满园草木的声音
第五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 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 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 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 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 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① 双腿残废 ② 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几
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③ 想逃避 绝望、迷惘、痛苦……
赏读第一节:问题一
地坛有哪些特征?
宁静(P4) 古老(P3):等待了四百多年 荒芜: 建筑:琉璃剥蚀 朱红淡褪 高墙坍圮 玉雕栏散落 草木:老柏树愈见苍幽 野草荒藤茂盛得自在坦荡 并不衰败(P5): 蜂儿、蚂蚁、瓢虫、蝉蜕、露水
焦灼 (zhuó) 窸窣(xī)(sū)
基础 字词 解释词语
1.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2.亘古不变:从古到今从未变过,形容空间或时间上 的连续不断。 3.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4.身临其境:亲身面临那种境地。 5.心神不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6.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 7.窸窸窣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的声音。
他,就是史铁生。他告诉我们,生命是 美丽的,是多姿多彩的,不论上天先前 对你是否公平,只要永不屈服,生命, 总会发出耀眼的光彩。
我与地坛 (优质课完美版)ppt课件
15
景物描写的手法、作用
❖ 拟人、比喻、排比
❖ 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 ❖ 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
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 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 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 对“世界”的解读。
18
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痛 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 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 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 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
26
3、读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 的深情和作用:“多少年来,我头一次 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 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 亲的脚印。”仅仅是表现母亲为担心我 而找寻我走了很多路吗?
27
明确:这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 的思考,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 “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心灵 求索的轨迹,“脚印”是母亲伴随、找寻作者走 过的路,是关爱理解的体现。车辙和脚印的交织, 不仅说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 成的,其中都有母亲的精神支持;而且还象征了 地坛和母亲的重合------地坛是我重新获得生命 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这一部分与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 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 题。”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对 母爱的诠释。
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
9
“我”与“地坛”有何相似点?
地坛 ……一座废弃的
“我”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
古园,……园子荒芜 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
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
很少被人记起。
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荒芜冷落
景物描写的手法、作用
❖ 拟人、比喻、排比
❖ 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 ❖ 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
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 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 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 对“世界”的解读。
18
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痛 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当人 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和生命的 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他便获得了 自由,变成‘诗性的存在’。”
26
3、读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 的深情和作用:“多少年来,我头一次 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 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 亲的脚印。”仅仅是表现母亲为担心我 而找寻我走了很多路吗?
27
明确:这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 的思考,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 “车辙”是作者在地坛里走过的路,是作者心灵 求索的轨迹,“脚印”是母亲伴随、找寻作者走 过的路,是关爱理解的体现。车辙和脚印的交织, 不仅说明作者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不是独立完 成的,其中都有母亲的精神支持;而且还象征了 地坛和母亲的重合------地坛是我重新获得生命 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 这一部分与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 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 题。”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对 母爱的诠释。
特点:“荒芜但并不衰败”
9
“我”与“地坛”有何相似点?
地坛 ……一座废弃的
“我”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
古园,……园子荒芜 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
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
很少被人记起。
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荒芜冷落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课件
3
艺术之美
地坛建筑风格庄重典雅,细节处理精细,景点的构思、规划和布置都非常考究, 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技艺。
地坛的建筑和景点介绍
祈年殿
直径36米,高38米,气势磅礴,被 誉为人类形,按照特定角度讲话可以听到自 己的回音,非常奇妙。
皇穹宇
是地坛的附属建筑,在祈年殿南面, 是乾隆皇帝在上至天子,下及百姓 祈求丰收祈福之地。
我和地坛的亲密接触
1 年味乡愁
2 运动天地
3 文化沙龙
每到农历新年,我总会来这 里,看着祈年殿上空灿烂的 烟花,总能勾起我的思乡之 情。
广阔的草坪、设备完善的健 身房,地坛公园也是我锻炼 的好去处。
社区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 让我认识到更多的朋友和知 识,真正感受到地坛作为文 化之地的魅力。
结语和总结
薄暮时分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分,我总会默默 地坐在回音壁边,看着夕阳慢慢地 沉没,仿佛所有的故事都在这里被 轻轻地讲述。
万里无云
晨光初现
在晴空万里的夜晚,我会提着书包, 来到地坛,读书学习,享受这份宁 静和安宁,感受着生活的美好。
每当早晨的第一抹阳光洒在祈年殿 上,我总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 仿佛无论发生什么都不会影响到这 里的宁静。
地坛对我的影响
历史魅力
地坛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这座千年古迹散发着醇厚的历史 气息,让我感受到了中国悠久的 历史文化。
健康乐活
地坛公园是一个健康、休闲、文 化的好去处,让我与周围的环境 自然融合,沉淀心灵,感受大自 然的美好生命力。
道德观照
作为一个文化名城,北京代表了 中国千百年来的发展及变化,地 坛公园更是一座闪烁着无穷文化 火花的博物馆。
高一语文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优秀PPT课件
我 与 地坛
让历史铁一样 地生着,借助 蹒跚的脚印不 断看那写作着 的心魂。
——史铁生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 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 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 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 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 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1.从总体上看,一、二部分作者所写的对象及特点 是什么?
2.这样写有何作用?
对象 (一)地坛
(二)母亲
特点 荒芜但并不衰败
坚忍、毫不张扬
生命感悟 作用
生存启发
小结
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 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 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 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 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 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 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问题1:文中写了母亲的哪些行动,体现了母亲对 儿子怎样的感情?
每次我要去地坛时,她无言地帮我备,帮助我上车… 母亲对儿子的理解
送我出门,经常去找儿子……
母亲对儿子的担忧
找
忧
送
心理矛盾
冷静 清醒
回(悄悄转身)
冷静 清醒
理智而深沉的母爱
地坛
母亲
精自
亲精
神然 我 情神
家
支
园
柱
读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深情和作用:“多少年来, 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 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仅仅是表现母亲为担心我而 找寻我走了很多路吗?
落日的灿烂 雨燕高歌
孩子的脚印 苍黑的古柏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的味道
生命的永恒 生活的信心
第七节感悟
让历史铁一样 地生着,借助 蹒跚的脚印不 断看那写作着 的心魂。
——史铁生
“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 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 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 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 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 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史铁生解释他的名字
1.从总体上看,一、二部分作者所写的对象及特点 是什么?
2.这样写有何作用?
对象 (一)地坛
(二)母亲
特点 荒芜但并不衰败
坚忍、毫不张扬
生命感悟 作用
生存启发
小结
史铁生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 灵,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 园,使躁动的心走向宁静;在一次 一次地寻求中,终于体悟到母亲的 苦难与伟大,自己的车辙与母亲的 足迹在这个荒芜而又充满生机的园 子中融为一体,成为永恒。
问题1:文中写了母亲的哪些行动,体现了母亲对 儿子怎样的感情?
每次我要去地坛时,她无言地帮我备,帮助我上车… 母亲对儿子的理解
送我出门,经常去找儿子……
母亲对儿子的担忧
找
忧
送
心理矛盾
冷静 清醒
回(悄悄转身)
冷静 清醒
理智而深沉的母爱
地坛
母亲
精自
亲精
神然 我 情神
家
支
园
柱
读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深情和作用:“多少年来, 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 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仅仅是表现母亲为担心我而 找寻我走了很多路吗?
落日的灿烂 雨燕高歌
孩子的脚印 苍黑的古柏 草木泥土的气味 落叶的味道
生命的永恒 生活的信心
第七节感悟
《我与地坛》优秀课件
一、研读描写景物及母亲的文字,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体会下列语句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2)“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 儿总是要加倍的。”试分析“不幸”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这句话先说自己“不幸”,后说母亲“不幸”。
前者是说肢体的残疾,后者是说心灵的苦难。它将两个人两 种不同的不幸联系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来衬托母亲的更不幸,既表 现了母亲对儿子不幸的无奈和痛苦,更突出了儿子对母亲痛苦心理 的感受,对母亲深沉的爱,对母亲深切的理解,以此来揭示母子之间
②坚忍聪慧。充分理解儿子的处境和心态,运用恰当的方式呵 护儿子。
③体贴关怀。心思细腻,知道儿子需要一个独自思考的时间和空 间;每次儿子消失在视线之外,她又悄悄寻找,只为确保儿子的安 全。
一、研读描写景物及母亲的文字,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1. 选 文 第 一 部 分 共 有 三 处 景 物 描 写 , 其 景 物 特 点 分 别 是 什 么 ? “我”从这些景物中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请完善下表。
二、品读佳句,体会其哲理及表达效果
1.试赏析下列语句及其表达效果。 (2)“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 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①动词本身含有一种力度,作者把“剥蚀了”“淡褪了”“坍圮了”“散落了”这 些谓语动词提前,更强化了动作,更有了力度。同时,四个一起连用构成排比,强
餐散文,不是自矜自吟的假“士大夫”散文,不是撒娇发嗲的小
女人散文,挫折、创痛、悲愤、绝望,固然在其作品中留下了痕
迹,但他的作品始终祥和、安静、宽厚,兼具文学力量和人道力
量。
——《广州日报》
评 价
(3)《我与地坛》像是与整个人类精神的对话与探寻,字字 句句昭示“生命偶然,但不能轻视”的主题,那些同期作品也揭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 《我与地坛(史铁生)》课件(共39张PPT)
坍圮(tānpĭ ) 熨帖(yù) 宿命(sù) 亘古不变(gèn) 隽永(juàn) 倔强(jué) 嘈杂(cáo) 假期(jià) 玉砌雕栏(qì ) 独处(chǔ) 捋胡须(lǚ) 焦灼(zhuó) 荒芜(wú) 剥蚀(bō) tuí 墙(颓) kè守(恪) 教 huì (诲) cù然(猝)
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 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 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 藤也都茂盛得 自在坦荡。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 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 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地坛在等待“我”来临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所有 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 真的模样,以便让“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 园的时候,让“我”看见那亘古不变的夕阳,让“我”在 满园沉静中看到时间、认识自己 。
导入新课
就是这个昔日繁华气派而今无人关注,荒芜 废弃的古园,给了作者一片宁静的天空,让 作者沉埋其中,思考生死的问题,使作者摆 脱了旧我而走向新生。那么这个地坛与史铁 生到底有什么样的宿缘呢?请看课文 “我与 地坛”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体会作者恳切、深沉的语 言。 2.借助网络,走进地坛,走近作者,体会残疾 人内心深处的痛苦,读懂母亲的苦难,进而 领悟生命的意义。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不断反思, 形成文字,进行网上交流。
全文渗透着只有在可怕遭遇、特定环境和宁静 观察、反复思索中,方能领略到的对自然、母爱、 人生的深切体验,表现出一种在苦痛与焦灼中挣扎、 奋发的坚韧性 ) 熨帖( ) 宿命( ) 亘古不变( ) 隽永( ) 倔强( ) 嘈杂( ) 假期( ) 玉砌雕栏( ) 独处( ) 捋胡须( ) 焦灼( ) 荒芜( ) 剥蚀( ) tuí 墙() kè守( ) 教huì ( ) cù然( )
高中语文_我与地坛教学课件设计
1、珍惜母爱。 2、珍爱生命,珍爱健康。 3、要关心残疾人。 4、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5、孝顺要趁早 6、笑对苦难。
……
事例1:
他在21岁时经商失 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 败,24岁经商失败,26 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 崩溃。到 49岁时,他 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 败,但他并不气馁,52 岁,他终于在竞选中胜 出。
“我”
不应颓废
生?死?怎样活? 荒芜,冷落
残废
(二)感悟母爱
从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中,找出1-3处最令 你心有触动的句子,饱含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并告诉大家:你从中看到的是一位什么样的母 亲?
是一位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聪慧而坚忍的母亲
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 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是一位不幸的母亲
用一句话概
括出母亲的生存 哲学,用上左边 红色的字。
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母亲给了“我”什么样的启示?
笑对苦难,以坚强的意志和 毅力,以及无私的爱,为所爱的 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
出一切爱,坚强地活下去!
三读文本,由文观“己”
从这篇文章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请写(说)出1-3条,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人 生体验就更好了!
“人,天 地之性最貴者 也。”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概述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我与地坛 (二)我与母亲
三、再读文本,深入探究
(一)品读地坛:
首先,让我们追随作家的车辙,走进地坛,你 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坛?请迅速找出描写地坛 景色的语段,它们分别在——
第三段 第五段 第七段
地坛
并不衰败
生生不息
生命的律动
……
事例1:
他在21岁时经商失 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 败,24岁经商失败,26 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 崩溃。到 49岁时,他 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 败,但他并不气馁,52 岁,他终于在竞选中胜 出。
“我”
不应颓废
生?死?怎样活? 荒芜,冷落
残废
(二)感悟母爱
从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中,找出1-3处最令 你心有触动的句子,饱含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并告诉大家:你从中看到的是一位什么样的母 亲?
是一位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聪慧而坚忍的母亲
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 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是一位不幸的母亲
用一句话概
括出母亲的生存 哲学,用上左边 红色的字。
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母亲给了“我”什么样的启示?
笑对苦难,以坚强的意志和 毅力,以及无私的爱,为所爱的 人承受一切苦难,为所爱的人献
出一切爱,坚强地活下去!
三读文本,由文观“己”
从这篇文章中,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请写(说)出1-3条,如果能结合自己的人 生体验就更好了!
“人,天 地之性最貴者 也。”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概述课文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一)我与地坛 (二)我与母亲
三、再读文本,深入探究
(一)品读地坛:
首先,让我们追随作家的车辙,走进地坛,你 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坛?请迅速找出描写地坛 景色的语段,它们分别在——
第三段 第五段 第七段
地坛
并不衰败
生生不息
生命的律动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我与地坛》教学课件PPT45张
利用苦难
事例5: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 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 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 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 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 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 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 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 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 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 的伟大。
死是
活着
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 母亲心思细腻,注重每个细节;
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品以的关注目人生光的独那特主一题和风刻格引起人注,目。她的面容就永远
笑 对
浮现着灿烂的微笑。但她正站起来,
苦
现在她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新 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
难
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毫不张扬的爱
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韧的活下去
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 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机相 盎生 然长
通过描写小动物的动态、草木的生长,体现出萧条、
荒凉中的历史沧桑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在作家心头 涌动。
“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有何 相似点?
我(失魂落魄)
地坛(废弃,被人忘记)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 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 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 么都找不到了。
…… 一座废弃的 古园…… 荒芜冷落得 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 记起。
同病相怜 惺惺相惜
被社会遗弃的人
被人遗弃的古园
思考:“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
事例5: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 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 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 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 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 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 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 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 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 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 的伟大。
死是
活着
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 母亲心思细腻,注重每个细节;
我、地坛、母亲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品以的关注目人生光的独那特主一题和风刻格引起人注,目。她的面容就永远
笑 对
浮现着灿烂的微笑。但她正站起来,
苦
现在她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新 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
难
到地坛找“我”:悄悄缓缓 毫不张扬的爱
要坚强的承受苦难,要坚韧的活下去
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 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机相 盎生 然长
通过描写小动物的动态、草木的生长,体现出萧条、
荒凉中的历史沧桑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在作家心头 涌动。
“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有何 相似点?
我(失魂落魄)
地坛(废弃,被人忘记)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 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 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 么都找不到了。
…… 一座废弃的 古园…… 荒芜冷落得 如一片野地,很少被人 记起。
同病相怜 惺惺相惜
被社会遗弃的人
被人遗弃的古园
思考:“我”与“地坛”间存在一种什么关系?二者
我与地坛-PPT课件
沃土。
2021/3/27
CHENLI
13
阅读第二部分,分组概括母亲的形象?
她是一个
的母亲
善解人意、疼爱、理解、体谅、宽容、痛苦、担 忧、惊恐、默默承受、坚忍……
2021/3/27
CHENLI
14
1、在(二)1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 题”,你能具体说一下“难题”是哪些?体会其中 的意味。 用课文的原文回答。
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
2021/3/27
CHENLI
23
2021/3/27
CHENLI
24
完
2021/3/27
25
2021/3/27
CHENLI
20
小结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写母亲。他爱地坛,更爱自己的母亲,尤 其体会到母亲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
开始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在想着自 己不幸的命运;等到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 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 永远地离开了他。于是就有了执着对母亲重新认识, 以及对母爱的更加细心的体察。
她知道……她知道……她知道……她又担 心……她只是不知道……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 儿子的疼爱、理解、体谅、宽容。对比以及后面 的内容则表现母亲在苦难面前的沉重、无助和默 默支撑的忍耐。
2、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用原文回答。
“这苦难只好我来承担”
2021/3/27
CHENLI
15
3、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 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 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2021/3/27
CHENLI
18
7、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些“脚印”“车 辙”“我”“地坛”以及“母亲”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 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亿 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 枚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 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 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三.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课文结构上分两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一)我与地坛的关系。 (二)对母亲的追思,对母爱的理解。
四.解读文本,感悟人生来自(一)走进地坛,读懂生命
1、自读文章第1-3段,思考: (1)地坛具有怎样的特点?(2)“我”与“地 坛” 二者有何相似之处?
地坛
“我”
荒芜冷落
失魂落魄
被人遗弃的古园 同病相怜 被社会遗弃的人
“他完整地保存自己, 依然快乐。”“通常并不 抱怨,只知道感恩。”
——陈村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合欢树》 ■《我与地坛》 ■《答自己问》 ■《务虚笔记》
二.落实基础,读准字音
坍圮(tānpĭ ) 熨帖(yù) 宿命(sù) 亘古不变(gèn) 隽永(juàn) 倔强(jué) 独处(chǔ) 焦灼(zhuó) 荒芜(wú) kè守(恪) 教 huì(诲) cù然(猝)
扼住命运的喉咙
学习目标
1、感悟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2、体会母爱的深沉伟大。
一.走进作者,了解生平
史铁生,18岁去延安 插队。21岁时,因腿疾 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 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 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
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一举成名。
史铁生截瘫后,又患上 了严重的肾病,身体里只留 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每周 要做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 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 都坏了。
送我出门,在家里担忧我,经常去找我。
母亲对儿子的担忧
找
忧
送
心理矛盾
冷静 清醒
回(悄悄转身)
冷静 清醒
理智而深沉的母爱
是一位既疼儿子又理解儿子的母亲
是一位坚忍的母亲
是一位不张扬爱的母亲
是一位活得最苦的母亲
2、细读文章9-10段,思考为什么作者 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 母亲”。你有体会吗?让我们一起回到 那段岁月,在史铁生青涩时代的叛逆中 ,感受母爱的深沉和伟大吧!
观看视频:遇见二十年后的父母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像 史铁生这样的人生苦难,但我们每一 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看完视频, 你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 的吗?
毕淑敏《孝心无价》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 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 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 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 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 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
2、为什么第五段说“园子荒芜而 不衰败”?这给了作者什么启示?
残废但并 不颓废
同病相怜 精神家园
荒芜但并 不衰败
3、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 作者开始长时间地思考:
关于生 关于死 怎样活?
(二)睹物思人,追忆母爱
1、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体现了母亲 对儿子怎样的感情?
每次我要去地坛时,她无言地帮我准备。 母亲对儿子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