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PPT
丑末寅初京韵大鼓高中音乐花城版音乐鉴赏课件
腰系丝绦 足下蹬着福履 怀里包着书包
一步三摇 脚步儿仓皇
他是走进了这个书房
8 绣房的佳人要早起
我只见她面对着菱花 云分两鬓
鬓上戴着鲜花 花枝招展那她是俏梳妆
9 牧牛童儿不住地连声声唱
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 身披着蓑笠 下穿水库
足下蹬着草鞋 腕挂藤鞭 倒骑牛背
口横短笛 吹的是自在逍遥
吹出这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1 丑末 寅初 日转扶桑 我猛抬头 见天上星 星共斗 斗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 恍恍惚惚 密密匝匝 直冲霄汉那 减去了辉煌
2 一轮明月 朝西坠 我听也听不见 在那花鼓谯楼上 梆儿听不见那敲 钟儿听不见那撞 锣儿听不见那筛 这个铃儿听不见那晃 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 梦入了黄梁
❖ 被誉为“金嗓歌王” 。 1989年获“金唱片” 大奖。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 ❖ 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 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丑末寅初》
——中国传统曲艺
“丑末寅初”是指哪个时间段?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这不绕过了小溪旁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抬头 见天上星 星共斗 斗和辰
它是渺渺茫茫
恍恍惚惚 密密匝匝
直冲霄汉那 减去了辉煌
5.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 遥望见山长着青云 云罩着青松 松藏古寺 寺里隐着山僧 僧在佛堂上 把那木鱼敲得响乒乓 他是念佛烧香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丑末寅初
——京韵大鼓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 代表曲目《蝶恋花·答李淑一》 • 代表名家:徐丽仙 • 伴奏乐器:大三弦、小三弦、琵琶、书鼓、 拍板 • 主要流行地区:苏州
乐器
前门情思—大碗茶
1、一首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 格的现代歌曲。
2、作品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 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对大 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 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 限爱恋之情。
测试音响
• 1
• 2
单元巩固
上去高山望平川 青海花儿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陕北信天游
黄河水手歌
陕北民歌
曲艺
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它主 要是以说和唱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 段来进行刻画人物、叙述故事的。
京韵大鼓
• 代表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 • 《前门情思——大碗茶》采用曲艺音乐 (京韵大鼓)的素材 • 名家:骆玉笙 • 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为主 • 演唱形式:一人站唱,自己打鼓击板掌握 节奏 • 主要流行地区:北京
第三单元笔记 3、苏州弹词 代表曲目《蝶恋花·答李淑一》 代表名家:徐丽仙 伴奏乐器:大三弦、小三弦、琵琶、书鼓、 拍板 • 主要流行地区:苏州 • • • •
第三单元笔记
• 1、说唱音乐又叫曲艺音乐,它主要是以说和唱相 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段来进行刻画人物、叙述故事 的。 • 2、京韵大鼓
• 代表曲目《重整河山待后生》(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 歌) • 《前门情思——大碗茶》采用曲艺音乐(京韵大鼓)的素 材。 • 名家:骆玉笙 • 伴奏:以三弦、四胡为主 • 演唱形式:一人站唱,自己打鼓击板掌握节奏 • 主要流行地区:北京
歌曲分析
• 姚明:作曲家,辽宁人。作品《敢问路在 何方》、《雾里看花》、歌剧《江姐》。 • 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北京曲艺音乐的素材。 • 在伴奏中使用电子合成器模仿三弦、琵琶 等音色,使作品京味十足,韵味无穷。 • 曲艺音乐,又叫说唱音乐,它主要是以说 和唱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段来进行刻画人 物、叙述故事的。它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浓 郁的乡土气息。
京韵大鼓PPT课件
❖
京韵大鼓重歌唱,专唱短篇曲目。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三国”故
事,如《长坂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等。白云鹏则擅唱《红
楼梦》故事,如《祭晴雯》、《黛玉悲秋》、《宝玉娶亲》等。京韵大鼓
除演唱有故事情节的曲目外,还演唱纯抒情的写景小段。如《丑末寅初》、
《百山图》等。
❖
京韵大鼓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20年代以后,女演
《光荣的航行》、《卧薪尝胆》、《和氏璧》、
《珠峰红旗》等最具影响。骆玉笙演唱了多半个世
纪的《剑阁闻铃》,如今已成为一代绝唱,著有
《骆玉笙京韵大鼓集》。
2020年10月2日
9
欣 赏《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 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
匝,直冲霄汉减去了辉煌。一轮明月朝西坠,我
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上,梆儿听不见敲,
钟儿听不见撞,锣儿听不见筛呀这个铃儿听不见
晃,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梦入了黄粱。
架上的金鸡不住地连声唱,千门开、万户放,这
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着行囊,出
离了店房,遘奔了前边那一座村庄。渔翁出舱解
开缆,拿起了篙,驾起了小航,飘飘摇摇晃里晃
当,惊动了那水中的那些鹭鸶、对对的鸳鸯,它
❖ 到了唐代,讲说市人小 说和向俗众宣讲佛经故 事的俗讲的出现,大曲 和民间曲调的流行,使 说话伎艺、歌唱伎艺兴 盛起来,自此,曲艺作 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开始形成。
2020年10月2日
2
概述2
❖ 即一方面是城市周边地带赋有
❖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 壮大,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
《韩英见娘》、《白妞说书》等。同时,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
京韵大鼓
未 来 的 路 ……
谢谢观赏
鼓界大王——刘宝全
• 刘宝全 (1869——1942) 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曾用 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深 县人。 他创造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 既庄重又俏皮,有时借鉴京 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 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 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 “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 行云”的妙境。同时,还完 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 演唱方法。
《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是京 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 人口的传统唱段。全曲由九对句子, 每个下句均是多层次的长句。早年只 作为《南阳关》的“帽儿”演唱后成 独立唱段。刘派、骆派的传人均擅演。 作品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 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中国古代人 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 画卷。它的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 句大腔搭配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 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 与刘宝全并起的京韵名家还 有白云鹏和张筱轩。 • 白云鹏青年时在农村演唱竹 板书,后改学大鼓,光绪二 十六年(1900)来北京金乐班 演唱,以吐字清晰、行腔柔 美、演唱风格朴素自然见长。 张筱轩自幼住北京南郊,早 年票演时调小曲,后来拜朱 德庆为师改唱木板大鼓,演 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 京音纯正、咬字清晰、刚劲 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刘、白、张成为民国初年京 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京韵大鼓名作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人口的 传统唱段。 作品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 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 它的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 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还有作品《玉堂春》、《单刀会》、 《战长沙》、《博望坡》、《刺汤勤》、 《白帝城》等等
人音版+高中音乐欣赏+《京韵大鼓》+音乐课件
打柴的樵夫就把这个高山上,遥望见,云淡淡、雾茫茫,山长着 青云、云罩着青松,松藏着古寺、寺里隐着山僧,僧在佛堂上把 那木鱼儿敲得响乒乓啊,他是念佛烧香。农夫清晨早下地,拉过 了牛套上了犁,一到南洼去耕地,耕的是春种秋收、收仓闭户, 奉上那一份钱粮。念书的学生走出了大门外,我只见他,头戴着 方巾,身穿着蓝衫,腰系丝绦,足下登着云履,怀里抱着书包, 一步三摇,脚步儿仓皇,他是走进了书房。绣房的佳人儿要早起, 我只见他,面对着菱花,云分两鬓、鬓上戴着鲜花,花枝招展哪, 是俏梳妆。牧牛童儿不住地高声唱,我只见他,头戴着斗笠,身 披着蓑衣,下穿水裤,足下登着草鞋,腕挎藤鞭倒骑牛背、口横 短笛,吹的是自在逍遥,吹出来的那个山歌儿是野调无腔,这不 越过了小溪旁。(甩板)
骆玉笙
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 员、原中国曲艺家协会 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 术家骆玉笙同志因病于 2002年5月5日凌 晨1时40分逝世,享 年89岁。
骆玉笙创作成就
骆玉笙从事京韵大鼓演唱几十年,她的京韵艺术已 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史上 独占一席,骆玉笙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以“刘 派”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 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逐渐形成了令观众喜爱 的“骆派”京韵大鼓,蜚声曲坛,被誉为“金嗓鼓 王”。骆玉笙的代表作有《剑阁闻铃》、《丑末寅 初》、《伯牙摔琴》、《子期听琴》、《红梅阁》 等曲目,几十年来让听众百听不厌,在演唱传统名 篇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新编曲目的演唱,其中 《光荣的航行》、《卧薪尝胆》、《和氏璧》、 《珠峰红旗》等最具影响。骆玉笙演唱了多半个世 纪的《剑阁闻铃》,如今已成为一代绝唱,著有 《骆玉笙京韵大鼓集》。
京韵大鼓重歌唱,专唱短篇曲目。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三国”故
曲艺艺术PowerPoint演示文稿1 优质课件
音乐特点
粗犷豪放 ,念 词与唱腔有机结 合。
艺术表 现形式 共同点
苏州评弹
《孔雀东南飞》
曲艺形式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艺术表现形式比较
语音特色及 伴奏乐器
北京语音表演。 伴奏乐器:鼓板、大 三弦等 。
苏州方言表演。伴 奏乐器:小三弦、 琵琶等。
音乐特点
粗犷豪放 ,念 词与唱腔有机结 合。
旋律细腻柔和、 跌宕有致,节奏 铿锵有力。
音乐特点
粗犷豪放 ,念 词与唱腔有机结 合。
旋律细腻柔和、 跌宕有致,节奏 铿锵有力。
旋律甜美秀丽, 节奏明快。
艺术表 现形式 共同点
请说出这是哪种曲艺形式? 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句式灵活,几言皆可,要求上 下对仗,尾字压韵。风格粗 犷 ,幽默活泼,曲目多为反 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开头多为 “竹板这么一打啊,别的咱不 说。”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常德丝弦 天津快板 东北二人转
艺术表现形式比较
语音特色及 音乐特点 伴奏乐器
北京语音表演。 伴奏乐器:鼓板、大 三弦等 。
苏州方言表演。伴 奏乐器:小三弦、 琵琶等。
粗犷豪放 ,念 词与唱腔有机结 合。
旋律细腻柔和、 跌宕有致,节奏 铿锵有力。
常德方言表演。伴奏 乐器主要是丝弦乐器 如扬琴、月琴、琵琶 等,外加打击乐。
艺术表 现形式 共同点
彭延昆
1936年出生,9 岁登台演出,善讲 评书,唱弹词。被 称为“长沙弹词活 化石”。
《今日中南新事多》
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式
京韵大鼓 苏州弹词 常德丝弦
艺术表现形式比较
语音特色及 伴奏乐器
北京语音表演。 伴奏乐器:鼓板、大 三弦等 。
京韵大鼓介绍说明知识课件
第二章
京韵大鼓的艺术特点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
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 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其基本唱 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说相互兼顾,韵白 讲究语气韵味。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解放后推出双唱 形式),自击鼓板;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 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传统文化小课题——
京韵大鼓介绍
三年级四班 盛小骐 景钰翔
联合出品
目录
第一章
发展沿革
第四章
传承发展
京韵大鼓介绍
01
02
目录
04
03
2
第二章
艺术特点
第三章
流派名家
第一章
京韵大鼓的发展沿革
中国的说唱艺术素有“南弹背鼓”之说。 北方大
鼓有数数十个曲种,流行中原及东北三省,也传至湖北 和浙江一带。大鼓历史起于何时并无明确记载,一般历 史学家大都认为是元明词话在江北地区发展而成。大鼓 的曲种数量留存至今的有近五十种之多。
37
叁
京 韵 大 鼓 流 派 名 家
第四章
京韵大鼓的传承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 发展。艺人成了人民的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
统曲目外,还新编及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 《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韩英见 娘》、《白妞说书》等。同时,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 员。有成就的如赵学义(白派)、杨凤杰(刘派)、刘春爱(骆派)、 钟玉杰(刘派),他们已成为曲艺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 京韵大鼓演员。
2008年,京韵大鼓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骆派京韵大鼓的优秀传人陆倚琴、刘春爱被认
京韵大鼓我来讲
• •
“白派”京韵大鼓 “白派”京韵大鼓是白云鹏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造的。白云鹏 (1874-1952),河北霸县人。青年时期在农村庙会说唱大书,后拜史 振林为师改唱木板大鼓,1910年以后改唱京韵大鼓。他演唱的特点是 依字行腔,运用和缓、低回的唱法,他基本不用高腔起唱,这是有别 于刘宝全、张小轩之处。 • “白派”唱腔对字音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声音高低的配合,字 音强弱的变化,气口轻重的设置,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 虽多,但唱腔却不重复。如《黛玉焚稿》中的“她如今”、“我如今” 的8个排比句。 • 阎秋霞深得白云鹏的真传,她演唱的《黛玉焚稿》颇有乃师之神 韵。她根据女声的条件,使唱腔更富有女性的娇柔。“白派”再传弟 子赵学义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她演唱的《宝玉哭黛玉》中“哭灵” 的“我许你”、“我羡你”、“我慕你”、“我爱你”等16个排比句, 曲调起伏不大,唱来如泣如诉,委婉动听。每每唱到此处时,不乏有 听者与之和唱,倍受当代听众的喜爱。
• •
代表作
•
•
• • • •
《包公夸桑》、《玉堂春》、《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刺汤勤》、《白帝城》、《探晴雯》、 《黛玉焚稿》、《丑末寅初》、《风雨归舟》、《八爱》、《罗盛教》、《党的好女儿徐学惠》、 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 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 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有以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为代表的“刘”、“白”、 “张”三大流派。其中以刘宝全的艺术造诣最高,贡献最大,时人称其为“鼓界大王”,尊为一代宗师。继三大流 派之后,又有白凤岩、白凤鸣兄弟创造的“少白派”。 京韵大鼓重歌唱,专唱短篇曲目。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三国”故事,如《长坂坡》、《赵云截江》、《草 船借箭》等。白云鹏则擅唱《红楼梦》故事,如《祭晴雯》、《黛玉悲秋》、《宝玉娶亲》等。京韵大鼓除演唱有 故事情节的曲目外,还演唱纯抒情的写景小段。如《丑末寅初》、《百山图》等。 《丑末寅初》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不绝,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作品以极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 在丑末寅初这一时辰里,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它的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句大 腔搭配巧妙。从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京韵大鼓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本世纪20年代以后,女演员良小楼、章翠凤、骆玉笙、孙书筠、阎 秋霞、小岚云等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了京韵舞台,她们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从而使京韵大鼓更受到广大 听众的青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人成了人民的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统 曲目外,还新编及创作了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韩英 见娘》、《白妞说书》等。同时,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有成就的如赵学义(白派)、杨凤杰(刘派)、刘春爱 (骆派)、钟玉杰(刘派),他们已成为曲艺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京韵大鼓演员。
京韵大鼓
• 与刘宝全并起的京韵名家还 有白云鹏和张筱轩。
• 白云鹏青年时在农村演唱竹 板书,后改学大鼓,光绪二 十六年(1900)来北京金乐班 演唱,以吐字清晰、行腔柔 美、演唱风格朴素自然见长。 张筱轩自幼住北京南郊,早 年票演时调小曲,后来拜朱 德庆为师改唱木板大鼓,演 唱时虽曲调较原始纯朴,但 京音纯正、咬字清晰、刚劲 浑厚,具有一气呵成的特色。 刘、白、张成为民国初年京 韵大鼓最早期的三个流派。
重整河山待后生 《四世同堂》主题歌 演唱:骆玉笙 千里刀光影 仇恨燃九城 月圆之夜人不归 花香之地无和平 一腔无声血 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 重整河山待后生
什么是“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名京音大鼓,小口大鼓,于清末 民初形成。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 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据老艺人说,它是由河 北省河间一带的“木板大鼓”和清代流传于 八旗子弟间的“清音子弟书”两者合流而形 成、发展起来的。鼓书艺人胡十、宋五以及 后来的刘宝全等人对木板大鼓进行改革:在 木板大鼓原有的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 胡和琵琶;将河间方言改为北京方言;吸收 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采用了大量 子弟书的曲本,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 大鼓。它有以下特点:雅俗共赏的形式,刚 柔并济的风格,说唱结合的方法,一曲多用 的唱腔和写意传神的表演。
骆派掌门——骆玉笙
鼓界大王——刘宝全
• 刘宝全 (1869——1942) 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 刘派京韵大鼓创始人。曾用 名刘顺全,字毅民,河北深 县人。
他创造的唱腔既刚劲又华美, 既庄重又俏皮,有时借鉴京 剧老生的唱法,真嗓假嗓兼 用,娴熟自如地运用胸、喉、 鼻和脑后等部位共鸣达到了 “低音珠圆玉润,高音响遏 行云”的妙境。同时,还完 善了似说似唱、说唱交融的 演唱方法。
曲艺欣赏(与“京韵大鼓”有关文档共13张)
凤、骆玉笙、孙书筠、阎秋霞、小岚云等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了京韵舞台,她们在唱腔和表
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从而使京韵大鼓更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人成了人民的
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外,还新编及创作了许多反映现
实生活的新曲目。如《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韩
早在古作代为,我《国民南间阳的说关故》事、的讲“笑话帽,儿宫廷”中演俳优唱(后专为成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骆绣玉房笙 的独佳(1立人91儿4唱─要2段早00起2。),女我刘。只派见他、,骆面对派着的菱花传,人云分均两擅鬓、演鬓。上戴着鲜花,花枝招展哪,是俏梳妆。 七岁开作始品学京以剧,极9简岁拜练苏的焕亭笔为触师学,唱形京剧象老地生。描述了 骆名玉篇笙 的在的同丑代时表,末作她有还寅《积初剑极阁参这闻加一铃新》编时、曲辰《目丑的里末演,寅唱初,中》其国、中《《古伯光代牙荣摔的人琴航》行、》《、子《期卧听薪琴尝》胆、》《、红《梅和阁氏》璧等》曲 、目《,珠几峰十红年旗来》让等听最众具百影听响不。厌,在演唱传统 193民9的年首生次在活北景京演况出,。 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 同明时清, 两画还代卷培及养至。了民一国它代初的又年一,腔代伴调年随轻资流演本畅员主。义,经节济萌奏芽活,城泼市,数量短猛增,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 发展. 早在古句代大,我腔国民搭间配的说巧故妙事、。讲从笑话悠,扬宫廷婉中转俳优的(唱专为腔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术因素 我白们云今 鹏中天则,所擅见唱使到《的红人曲楼们艺梦品》得种故到,事大,充多如分为《清祭的代晴艺至雯民》术初、享曲《种黛受的玉。流悲传秋。》、《宝玉娶亲》等。
京韵大鼓(初中音乐)
当然还有很多派别,有兴趣可以 课外自己去查一查
刘宝全 1884年起,刘宝全往返于京津之间,先后拜宋玉昆、胡金堂、 霍明亮等人为师,并曾为胡金堂、霍明亮担任三弦伴奏, 二十岁以后正式演唱怯大鼓,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对怯大 鼓进行了革新。一是运用北京音系的四声(阴平、阳平、 上声、去声)说京白、唱京韵,演唱短段曲目;二是吸取 各种戏曲、杂曲的曲调,丰富了唱腔;三是借鉴京剧的表 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 成一套表演身段;四是三弦伴奏结合唱腔托腔保调严谨自 如,宣统三年(1911)后增添了四胡、琵琶,形成珠联璧合 的伴奏小乐队。在文人庄荫棠等人的帮助下,他还改编、 整理了一些新曲目。刘宝全把怯大鼓的唱词、音乐、表演 综合为一体,使“词为根、腔为本、表演为枝叶”。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 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 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与刘宝全同时并起的艺人有张小轩、白云鹏。京韵大鼓在五四运动 时期,曾出票友张云肪等人编写厂一些新曲目,由白云鹏、崔子明等 人演唱。崔子明创滑稽大鼓,成为京韵大鼓的一个支派.唱腔以一板三 眼的慢中板和有板无眼的紧板为主,必要时穿插一些一板一眼的板式, 基本腔调有平腔、高腔、落腔、甩腔、起伏腔。起伏腔是“刘派”唱 腔的主要创造,包括有各种长腔、悲腔、花腔。此外,京韵大鼓具有 半说半唱的特色。韵白(包括在板眼节奏之内的韵白和没有板眼节奏 的韵白)在演唱中也占重要的位置,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 为大三弦与四胡,有时佐以琵琶。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传统曲目 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数十段,以及由刘宝全、 白云鹏等人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 骂城》等数十段。
京韵大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 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 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 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 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 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 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 类曲艺音乐。
骆玉笙
艺名小彩舞,她在70余年的京韵大鼓艺 术生涯中,研习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博采 众家之长,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创立 了以字正腔圆、声音甜美、委婉抒情、韵味 醇厚为特色的“骆派”京韵,开拓了京韵大 鼓艺术的新生面,达到了这一艺术形式的高 峰;其代表曲目有《剑阁闻铃》、《丑末寅 初》、《红梅阁》、《子期听琴》、《和氏 璧》及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主题歌 《重整河山待后生》等;曾任第五、六、七、 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 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天津市文联 副主席。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课件 4.欣赏 重整河山待后生(京韵大鼓) (共21张PPT)
听音乐:
说说这段曲艺是属于 南方还是北方? 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形成于清 末,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因演员演唱时 兼打檀板和皮鼓,且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 名。其音乐清新流利,唱腔与伴奏融为一 体,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京、津地区,唱 腔属板腔体,伴奏乐器以三弦、四胡为主。 京韵大鼓名家有刘宝全、骆玉笙等。
《忆江南》和《重整河山待后生》比较苏州弹 词与京韵大鼓有何不同?
曲名
流 行地 区 方 言 曲 调 伴奏 风格
重整河山待后生 我国北方 用北京语 清新 鼓板 字正腔圆 京津地区 音演唱 流利 大三弦 刚劲洒脱 壮美豪放
忆江南
苏州及江 以吴语为 优美 琵琶 轻歌慢捻
浙沪一带 中心的方 流畅 小三弦 秀丽委婉
言演唱
优雅委婉
教师小结:
我国的曲艺艺术源远流长,历史悠 久,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绚丽多姿的世界艺术长廊中独树 一帜,通过今天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 代表性的曲艺音乐,希望同学们对我国 的曲艺音乐感兴趣,增强民族意识和爱 国主义情感!
曲 坛音韵
相声 以说为主的曲艺形式
还有以唱为主的曲艺形式,也有 又说又唱的。 所以人们把曲艺艺术称为说唱艺 术。
天津快板
曲艺曲种,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时调演变而来, 句式灵活,几言皆可,但要求上下句对仗,尾 字押韵,,风格粗犷、明快。伴奏乐器:竹板 大三弦和扬琴等。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 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 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 节子板,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天津快板风 格粗纩、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 气息和地方风味。深受天津人的喜爱,也为其 他省市群众所喜爱。
第三讲 鼓书古韵之京韵大鼓
第三讲鼓书古韵之京韵大鼓1、京韵大鼓:1、京韵大鼓又称京音大鼓,前身是流行于河北农村的木板大鼓,19世纪后期传入北京。
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韵律,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为"京韵大鼓"。
2008年6月14日,它被收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京韵大鼓发展沿革:京韵大鼓形成于清末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经艺人改革后发展而来。
早在清代中后叶,河北省河间府一带的农村,流行着一种农民说唱的艺术形式。
表演时农民有说有唱,没有其它伴奏乐器,只有一个大鼓和一副木板,故其称为“木板大鼓”。
农忙时在家务农,农闲时外出行艺,表演内容大多为历史故事为主,如:《三国》、《水浒》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木板大鼓不断发展,最终衍生出众多形式的大鼓曲艺。
其中之一就是京韵大鼓。
3、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衰落,经济萧条,大批农民涌向城市,于是把木板大鼓带进了天津、北京一带,为了适应北京听众需求,把原先的当地方言“怯口”,改为北京方言“京口”,同时在内容、唱腔、伴奏、表演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良创新。
代表人物木板大鼓艺人“老三位”---胡十、宋五、霍明亮。
胡金堂(胡十),为提高怯大鼓鼓词的质量,适应城市听众的需要,开始移植子弟书词《长坂坡》等入怯大鼓演唱。
他的演唱嗓音脆亮,一气呵成,被誉为“一条线”,声名渐起,代表曲目有《樊金定骂城》、《高怀德别女》等。
擅唱《三国》短段故事的霍明亮,也移植一些子弟书词如《单刀会》、《战长沙》等入怯大鼓演唱。
他的演唱底气足,嗓子又冲又亮,最擅长唱武段子。
后来,他们去天津行艺,和当地的瞽目艺人宋玉昆(宋五)一起,被誉为胡、宋、霍三家,统称怯大鼓。
4、“鼓界大王”刘宝全是进城后的第二代大鼓人,正是他把木板大鼓的怯口改为京口,使用北京语音来演唱,同时吸收了京剧唱腔和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如石韵书和马头调等,又在已有伴奏乐器三弦的基础上,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称为北方几种大鼓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曲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
韵
大
鼓
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 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 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 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有以刘宝全、白云 鹏、张小轩为代表的“刘”、“白”、“张”三大流派。其中以刘宝全的 艺术造诣最高,贡献最大,时人称其为“鼓界大王”,尊为一代宗师。继 三大流派之后,又有白凤岩、白凤鸣兄弟创造的“少白派”。 京韵大鼓重歌唱,专唱短篇曲目。刘宝全擅唱金戈铁马的“三国”故 事,如《长坂坡》、《赵云截江》、《草船借箭》等。白云鹏则擅唱《红 楼梦》故事,如《祭晴雯》、《黛玉悲秋》、《宝玉娶亲》等。京韵大鼓 除演唱有故事情节的曲目外,还演唱纯抒情的写景小段。如《丑末寅初》、 《百山图》等。 京韵大鼓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自上世纪20年代以后,女演 员良小楼、章翠凤、骆玉笙、孙书筠、阎秋霞、小岚云等如雨后春笋般登 上了京韵舞台,她们在唱腔和表演方面都有新的拓展,从而使京韵大鼓更 受到广大听众的青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韵大鼓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艺人成了人民 的演员和艺术家,除演唱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外,还新编及创作了许多反 映现实生活的新曲目。如《光荣的航行》、《珠峰红旗》、《急浪丹心》、 《韩英见娘》、《白妞说书》等。同时,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年轻演员。 有成就的如赵学义(白派)、杨凤杰(刘派)、刘春爱(骆派)、钟玉杰(刘派), 他们已成为曲艺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京韵
《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又名《三春景》, 是京韵大鼓历经几代艺人传唱 不绝,脍炙人口的传统唱段。 全曲由九对句子,每个下句均 是多层次的长句。早年只作为 《南阳关》的“帽儿”演唱后 成独立唱段。刘派、骆派的传 人均擅演。作品以极简练的笔 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 这一时辰里,中国古代人民的 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 的画卷。它的腔调流畅,节奏 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从 悠扬婉转的唱腔中,使人们得 到充分的艺术享受。
骆玉笙
骆玉笙 (1914─2002)女。京韵大 鼓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名 誉主席。天津人,生于上海。艺名 小彩舞、筱彩舞。出生6个月时被 卖给天津艺人骆彩武,改姓骆。七 岁开始学京剧,9岁拜苏焕亭为师 学唱京剧老生。1926年登台演 出。1931年改唱京韵大鼓。1 934年拜韩永禄为师学京韵大鼓, 承刘宝全派。1939年首次在北 京演出。 建国后,历任天津市曲艺团演 员、副团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 曲艺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 席,天津政协常委,天津市表演艺 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天津文学艺术 界联合会副主席,第四届中国曲艺 家协会名誉主席。1979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94年1月被聘 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是 第五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欣 赏《丑末寅初》
丑末寅初日转扶桑,我猛抬头,见天上星,星共 斗、斗和辰,它是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 匝,直冲霄汉减去了辉煌。一轮明月朝西坠,我 听也听不见,在那花鼓谯楼上,梆儿听不见敲, 钟儿听不见撞,锣儿听不见筛呀这个铃儿听不见 晃,那些值更的人儿他沉睡如雷,梦入了黄粱。 架上的金鸡不住地连声唱,千门开、万户放,这 才惊动了行路之人,急急忙忙、打点着行囊,出 离了店房,遘奔了前边那一座村庄。渔翁出舱解 开缆,拿起了篙,驾起了小航,飘飘摇摇晃里晃 当,惊动了那水中的那些鹭鸶、对对的鸳鸯,它 是扑扑楞楞两翅儿忙啊,这不飞过了那扬子江! (甩板)
到了唐代,讲说市人小 说和向俗众宣讲佛经故 事的俗讲的出现,大曲 和民间曲调的流行,使 说话伎艺、歌唱伎艺兴 盛起来,自此,曲艺作 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开始形成。
概述2
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 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 壮大,说唱表演有了专门的 场所,也有了职业艺人,说 话伎艺,鼓子词、诸宫调、 唱赚等演唱形式极其昌盛,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耐得翁的《都城纪胜》都对 此作了详细记载。明清两代 及至民国初年,伴随资本主 义经济萌芽,城市数量猛增, 大大促进了说唱艺术的 发 展.
即一方面是城市周边地带赋有 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说唱纷纷 流向城市,它们在演出实践中 日臻成熟,如道情、莲花落、 凤阳花鼓、霸王鞭等;一方面 一些老曲种在流布过程中,结 合各地地域和方言的特点发生 着变化,如散韵相间的元、明 词话逐渐演变为南方的弹词和 北方的鼓词。这一时期新的曲 艺品种,新的曲目不断涌现, 不少曲种已是名家辈出流派纷 呈。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曲艺品 种,大多为清代至民初曲种的 流传。
骆玉笙
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 员、原中国曲艺家协会 主席、著名曲艺表演艺 术家骆玉笙同志因病于 2002年5月5日凌 晨1时40分逝世,享 年89岁。
骆玉笙创作成就
骆玉笙从事京韵大鼓演唱几十年,她的京韵艺术已 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史上 独占一席,骆玉笙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以“刘 派”为基础,博采众家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 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逐渐形成了令观众喜爱 的“骆派”京韵大鼓,蜚声曲坛,被誉为“金嗓鼓 王”。骆玉笙的代表作有《剑阁闻铃》、《丑末寅 初》、《伯牙摔琴》、《子期听琴》、《红梅阁》 等曲目,几十年来让听众百听不厌,在演唱传统名 篇的同时,她还积极参加新编曲目的演唱,其中 《光荣的航行》、《卧薪尝胆》、《和氏璧》、 《珠峰红旗》等最具影响。骆玉笙演唱了多半个世 纪的《剑阁闻铃》,如今已成为一代绝唱,著有 《骆玉笙京韵大鼓集》。
曲 艺 欣 赏
一.曲艺发展概述 二.《丑末寅初》京韵 大鼓
Hale Waihona Puke 艺发展概述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 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 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 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 术形式。 曲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 长。早在古代,我国民间的 说故事、讲笑话,宫廷中俳 优(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 间艺术能手)的弹唱歌舞、 滑稽表演,都含有曲艺的艺 术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