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百舸争流的思想概述人们常说“百舸争流,奋发向前”,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但只有具备“百舸争流”的思想,才能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百舸争流的思想源自于中国古代文化,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养分,对当代人的生活和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百舸争流的思想,并分析如何将其应用于现代社会。
1. 百舸争流百舸争流,意味着众多的船只在同一水域内竞争前进。
每艘船都以最大的力量划桨,力求比其他船只更快地前进。
这个比喻也可以引申为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奋斗,追求成功和进步。
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不容易,需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只有不畏困难,百折不挠地追求目标,才能取得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敢于担当,善于发现机会,勇于面对挑战。
2. 百舸争流的意义百舸争流的思想是一种鼓励和激励人们不断进取的精神。
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激烈的竞争,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首先,百舸争流鼓励人们勇于挑战自我。
只有主动追求进步和突破,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机会,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其次,百舸争流鼓励人们乐观向上。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充满挑战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但只要我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就能战胜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百舸争流鼓励人们团结合作。
在一个个体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团队合作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与他人携手并进,互相帮助和支持,才能在团队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3. 如何应用百舸争流的思想百舸争流的思想并非局限于古代,它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将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呢?首先,要志存高远。
激发内在的动力、制定长期目标是百舸争流思想的关键所在。
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们才能拥有更大的动力去努力,去攀登人生的新高峰。
其次,要坚守信念和原则。
在百舸争流的竞争中,遵循规则和道德原则是至关重要的。
高三政治 1.2《百舸争流的思想》基础复习 新人教版必修4
ppt课件
基础知识检索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 和 存在 的关系问题,也 就是 意识 和 物质 的关系问题。 2.根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一切哲学可 以划分为唯物主义 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根据思维 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把一切哲学划分为 可知论 和 不可知论 。
二者在根本观 点上是一致的,
都认为意识是 世界的本原,物
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精神
质依赖于意识,
客观 唯心
黑格尔——绝对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 神等)看成是世界的本原和主宰,
主义
精神朱熹——理
现实世界都是这些客观精神的 外化和表现。
意识在先,物质 在后,意识决定 物质
ppt课件
拓展深化
二元论 (1)二元论与一元论相对立,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 它把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 各自独立、相互平行发展着的实体,谁也不产生谁,谁 也不决定谁,都是世界的本原。 (2)这种观点错误之处在于:它肯定精神不依赖于物 质而独立存在,这本身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它虽然承 认物质独立的本原,但在说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时,又 把精神说成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力量,必然倒向唯心主 义。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笛卡儿和德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联系和区别
代表人物及主要 观点
不同点
相同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
主观 唯心
贝克莱——存在 就是被感知王守
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 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
主义 仁——心外无物 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世
ppt课件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 生活 和 实践 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 事的活动主要包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2)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1.2规定的“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要求。
●课标解读本标准要求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的含义,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理解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对于哲学发展的影响,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
●落实策略1.老师讲解与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
哲学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知识不等于智慧,不能把哲学仅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学习。
只有在学习知识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敢于质疑,通过亲身体验、长期积累,才能增长智慧。
2.坚持合作探究方式。
通过学生之间分组搜集材料、互助合作,共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哲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生活和实践是我们进入哲学殿堂、把握哲学智慧的重要途径,对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方式一:话题导入人类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这些思想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激荡澎湃,奔流不息。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很多哲学家,他们对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着不同的阐释。
他们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在湍急的思想河流中曲折前行。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呢?首先简要了解他们的观点。
方式二:情景导入漫画中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两人之争的焦点在于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之一。
百舸争流的思想
1.2 百舸争流的思想(必修4)课前延伸案【基础梳理】见潍坊一轮资料148页知识提纲:1、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2)为什么: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基本观点:(2)基本历史形态:①A、基本观点:B、进步性:C、局限性:②A、基本观点:B、进步性:C、局限性:③科学性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基本观点:(2)两种基本形态及各自观点①②●哲学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中这“两个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②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
【问一问】你在新授课中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查一查】金版新学案课时作业选择题【画一画】(本课知识结构)课堂探究案【巩固落实】【自主探究】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就是形而上学性。
2: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3: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4:哲学上的“两个对于”和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一致的。
考题研析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③对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2、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A.唯心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二元论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5题3、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4、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5、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6、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论思想的有()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存在就是被感知”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01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课件:1.2 百舸争流的思想
菲律宾相当的事实,要求中国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应的国际
责任,犯了______错误。( C A.不可知论 B.唯物主义 ) C.唯心主义
10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正确认识现阶段“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必须坚持 唯物主义的态度,对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有一个 准确的定位。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提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25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6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朴
素的辩证法思想被丢弃,这是历史的倒退。
提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克服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发性的缺陷,发展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提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 答。
21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2010年9月21日,华南理
士,举行了一场关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属性”的研讨会。 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国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与
巴基斯坦、菲律宾相当,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事实
并没有改变。
9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请探讨: 1.不顾中国人均GDP只是日本的十分之一、与巴基斯坦、
1.2百舸争流的思想c
随堂练习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 作用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A
2.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 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 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什么? 3、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什么? 4、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 的基本问题?
具体科学
指导
基础
哲
统
学
一
世 界 观
决 定 反 映
方 法 论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寺方丈讲授佛教经 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 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 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 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 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1、我们永不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 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
不可知论
2、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 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上帝)的 存在。 不可知论 3、世界上只有没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 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 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 本问题。
政治一轮精品复习案:1.2《百舸争流的思想》(人教必修4)
2013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1.2 百舸争流的思想(必修4)【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哲学基本问题1.含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______的关系问题。
2.内容(1)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______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
(2)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由此形成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二、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______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______意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1)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2)局限性:①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______。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1)进步性:①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建立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2)局限性:①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________上的唯心主义等。
4.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1)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_________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3.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热点难点全析】一、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派别划分问题引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认为,要用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当前中国轨道交通出现的问题。
一些领导总想“再快、更快、最快”,按长官意志做的项目是靠不住的。
政治:1.2 百舸争流的思想 教案(人教版4)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忆目标(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2、理解目标(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运用目标(1)学会判断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2)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3)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教学重点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难点)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难点)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重点)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难点)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
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
因此,他们满怀殷切地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
最后,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拾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
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
百舸争流的思想
社会进步
社会进步中的百舸争流思想
社会进步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才能实现持续发展。这种思想鼓励社会各界勇于探索、实践新的发展理 念和模式,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
社会进步中的包容与开放
百舸争流思想在社会进步中体现为包容和开放的态度。社会需要尊重多元文化、包容不同声音,同时也要开放思 想、接受新事物,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百舸争流的思想体现了开放、包容、创新和进取的精神,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思 想之一。
历史背景
百舸争流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竞 争思想,如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
在经济发展中,百舸争流的思想表现 为市场竞争与合作共赢的结合;在文 化交流中,表现为文化多样性与文化 创新的结合。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市场化、 信息化等趋势的加速发展,百舸争流 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之一。
拓展生存空间。
社会变革
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进程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 系将更加紧密,推动世界经济繁荣。
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 能力,为未来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城市化进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将成为人们生 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提高生活品质。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将不断完善,为弱势群体提供 更好的保障。
百舸争流的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
01
02
03
04
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 ,未来将有更多智能化应用出 现,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的突破将为医疗 、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
革,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推 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可持
百舸争流的思想
(2)一切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 但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 借鉴意义。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 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P15,“二元论”的错误)
二元论
——如同一人骑二马
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 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
③④⑥⑦属于唯心主义
1.下列有关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
D
B.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
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恩格斯的这句话主要说 明了( ) A.哲学的智慧来源于认识自然界的活动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古谚语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P11 农民种植 什么? 思维 企业制定 产品价格 气候,土地,种子,市场供求
客观情况(存在)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从实际出发
符合 主
人们的 思想如: 理论、 计划、 思想、 观点等 客
3、不彻底性:即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 领域中去,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 和意志当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 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 大发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镭
惰性气体氦
0氡
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 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 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说课稿
《百舸争流的思想》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结构】:《百舸争流的思想》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第一课的第二节,也是“生活于哲学”模块的绪论。
主要是在第一课对什么是哲学问题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哲学的具体存在形态和发展过程的角度介绍哲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关于什么是哲学有一个历史的和感性的认识。
其主要负载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介绍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
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又设计了两个框: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于哲学有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识记: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理解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如何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优越性,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其指导自己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其中哲学的基本问题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这是由其在哲学中的地位决定的,其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是研究和解决哲学其他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确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作为教学重点是因为:首先明确这一问题可以加深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另外还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2《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谁为第一性)
(有无同一性)
核心考点突破
【易错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二者区别: 观点错误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 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 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 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 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何者为本源
知 识 概 览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
有无同一性
哲 学 的 基 本 问 题
划分 依据
哲 学 的 基 本 派 别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马哲)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命题揭密
哲学的基本问题
★近三年有2次在此处命题,属于低频考点。命题形式 为选择题。高考命题通常列出不同哲学派别的代表性观点 让考生辨别其所属的派别。
二者也存在联系: (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核心考点突破
【典例1】
(2011· 广东32)“道,独行也;气 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与 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必修四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三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马哲)
高效 复习 导航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抓住一个 高考重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32. 百舸争 流的思想
高中政治 4.1.2 百舸争流的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2.(2011·广东文综)“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
谓之道。”与此哲学观点相通的是( )
A.自然从来不飞跃
B.物理不外于吾心
C.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D.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解析】选C。A项强调(qiáng diào)“不飞跃”,是一种静止观点,
与题意不符,可排除;B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可排除;C项属
第五页,共50页。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1)进步性:
①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②建立在总结______自__然_成科就学的基础上。
(2)局限性:
(zìránkēxué)
①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_______上的唯心主义等。 历史观
4.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师生(shī shēnɡ)互动】 能否说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
第二十二页,共50页。
【拓展延伸】不断接近真理的唯物主义思想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都认为物质是世界的 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它们(tā men)都有 各自的缺陷和局限性,不能说是科学的。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且坚持 意识的能动性,因此是科学的。
第二十八页,共50页。
来,一致反对霍金的言论。他又进一步提出,宇宙“大爆炸”是由于重 力定律而发生的,并不是靠神的力量,“人类(rénlèi)自己其实就是大 自然自然粒子的组合,我们已经能够如此理解主宰宇宙的定律和法则,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第二十三页,共50页。
2.正确评价唯心主义 (1)从性质上看,唯心主义歪曲了世界的本来面目,是错误的。主观唯 心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把人类思维对感觉的依赖 夸大为世界对感觉的依赖;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夸大了概念或客 观精神的作用。 (2)从作用上看,对唯心主义哲学不能全盘否定,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唯心主义哲学可能会适应时代的要求,反映时代的 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一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拥有唯心主义思想 (sīxiǎng)的人有时会对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理解思想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的概念和背景。
强调思想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思想多样性的看法。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二章:思想的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不同思想的尊重和包容。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强调不同思想的互补性和互动性。
2.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不同思想的看法和理解。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三章:思想的交流与碰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积极态度。
3.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案例和影响。
强调思想交流和碰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3.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的情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思想交流和碰撞的看法和经验。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想法,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进一步讨论。
第四章:思想的融合与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于思想融合和发展的开放态度。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案例和影响。
强调思想融合和发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和发展的情况。
百舸争流浪遏飞舟的意思
百舸争流浪遏飞舟的意思
“百舸争流,浪遏飞舟”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
中的一句诗句。
这句诗意味深远,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
首先,从文字意思上来说,“百舸争流”表示众多船只在江河
中争相前行,形容江河的水流湍急、波涛汹涌,船只竞相前进。
而“浪遏飞舟”则意味着波浪阻挡着船只的前进,即使船只飞速前行,也会受到波浪的阻碍。
这句诗借江河中船只的比喻,抒发了人生中
面对重重困难阻碍时,依然顽强前行的意志和勇气。
其次,这句诗也可以从哲理的角度来解读。
它可以被理解为人
生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困难,就像船只在波涛汹涌的江河中前行一样,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前进。
而“浪遏飞舟”也表达了即使困
难重重,也要顽强前行,不被困难所阻挡的意志。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句诗也是刘禹锡借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
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困难的不屈和对未来的向往。
同时,也反映
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总之,“百舸争流,浪遏飞舟”这句诗意蕴含丰富,不仅仅是
形容江河中船只前行的景象,更是对人生道路上困难和挑战的思考和表达。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PPT课件
(1)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 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农民种什么?
气候,土地,种子 市场供求
思维
客观情况
企业制定 产品价格
生产成本,产品供求
漫画说 明了什么 问题?
一律抓 紧抗旱!
请领导 指示
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 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3)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 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
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 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 火、木、金、土。早期的“五 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 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
• C.②③
D.②③④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如:
学生: 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
教师: 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学校: 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农民: 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 工人: 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
•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
C
• 2.(江苏连云港市期中)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 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①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②对思维和存 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意 识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④对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 A.①②
B.①②③
•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教学目标:
一、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二、理解: (1)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能根据具体事例来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能力:(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
唯心主义。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的能力●课时安排:4节。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导入:
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二、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0
提示: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如宇宙、人生、思维等,但是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多方面的。
传统的观点认为有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存在→决定思维﹦唯物主义;
思维→决定存在﹦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另一方面。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
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三、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P11 提示:(1)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学习计划、教学计划、收获计划、做工方法、企业经营策略这些属于思维的问题,而学习实际、教学实际、收获实际、做工实际和企业面对的实际则属于存在的问题。
(2)处理好学习计划和实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你自身的学习实际出发,如果学习计划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起不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不制定学习计划则又会使我们的学习带有盲目性,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一个好的学习计划是能够如实地反映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本质与规律,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就每个人来说,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
的关系: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二是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思维与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回答得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
(一)、唯物主义
P12.探究: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不同意。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P12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
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2)上述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这里的物质不是某个具体的东西形态,而是一个泛化的概念,指有具体形态存在的这一类东西。
)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形而上学就是指脱离科学事实去主观臆断,孤立的、片面的去看待事物。
我们看待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的联系方方面面去看待事物,而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类似模式,或
是根据以往经验主观臆断。
例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我们要确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发展,是不同事物之间不同方面的发展共同引起的结果)
二、唯心主义
探究:(1)人的“心”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认识“心”
就是认识天地万物吗?
(2)“良知”“良能”是从哪里来?
提示:(1) 意识(人心即思想)与(天地万物)物质的关系 (2)社会生活实践中,日积月累形成的。
(一).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P13探究提示:
(1)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上帝、理念等看作
世界的本原。
(2)理依赖于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是理的源泉,决定理,
理是天地万物的反映,有些是虚幻、歪曲的反映。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二)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但是,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这主要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三、小结
本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人手,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进而分析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然后分析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式,最后揭示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从属于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这两大派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