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教育管理的实证主义研究传统

合集下载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兴起的背景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兴起的背景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兴起的背景,教育管理论文摘要:20世纪40年代末兴起的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向传统的教育管理学提出严峻的挑战。

理论运动提出了管理事实与价值分离、假设—演绎系统、科学理论再造教育管理实践等一系列核心观点。

理论运动对教育管理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局限性。

该文着重回顾了理论运动的起因、背景,并对其核心思想、缺陷等进行了扼要阐述。

1.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兴起的背景20世纪40年代末,管理科学的先驱开始把简化的逻辑实证主义语言转化到教育管理领域中来,以管理学家西蒙、格林菲斯、坎贝尔和社会学家哈尔品、盖茨尔斯等人为代表对传统的教育管理学发起了挑战,从而掀起了教育管理研究的“理论运动”。

他们认为在泰罗、法约尔等管理理论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教育管理学,不能算作科学,只能看作是趣闻轶事和民间智慧。

用哈尔品的话说,它属于赤裸裸的经验论。

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兴起有其现实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

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进入冷战阶段——美国和当时的苏联各自代表自己的阵营在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苏联人造卫星首先上天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动,也引起了美国人对教育的广泛批评,认为杜威等发起的以人为本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导致教育落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根源,人本主义管理思想脱离了社会政治发展的实际。

不少人开始对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进行批判,认为学校教育要关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一味地强调个人的自由发展只能导致教育质量和效率低下。

科学管理重新得到了重视,管理科学的建设在50年代开始加强。

再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学术背景。

20世纪50年代前美国教育管理思想就其学科水平而言,大多处在经验描述的层面,缺乏理论概括。

当时,那些旨在培训教育行政人员的教育管理教学同现代学术思想和研究脱节,教育管理的课程一直由担任过督学的教育行政领导讲授,教学内容几乎都集中于“应该是什么”(what should be)和“如何做”(how todo)这些实际问题,体现出明显的经验描述和实践导向的特点,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缺乏理论基础、理论指导和理论概括。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上下)
要素主义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尚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对 如何科学地界定出学校所需传授的“共同要素”没有提出明确的原则。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一) 永恒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
1. 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永恒不变的原则 2. 自由教育应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 永恒主义教育
(二) 永恒主义教育评析
与此同时,要素主义、存在主义和永恒主义等也开始活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转移了人们的视线,一些教育家感到教育的当务之急是维 持社会秩序而不是改造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随之沉寂。
一、 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衰
(二) 20世纪50年代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的复兴
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刊,标志着进步主义教 育思潮辉煌时代的结束。
一、 要素主义教育
(三)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评析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南特、贝斯特和里科夫等要素主义者对美国教育实践的影 响较大,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实行天才教育等思想被这一时期的教育改革所采纳。
科南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教育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的 《今日美国中学》和《美国师范教育》,是改革的指导性文献之一,对公共中等教育 和师范教育改革有重要的影响。
改造主义教育还和进步主义教育一样都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带有浓厚的乌托 邦色彩,忽视学生的系统知识学习,受到了新传统主义的批评。
第二节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是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的力主恢复西方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潮, 由几个相互区别又密切相关的教育思想流派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 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过分低估甚至否定学校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督促学生对所读、所听到的每一种 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 梳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注重个体发展;教育应该注重实践,重视学以致用。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希腊哲学家XXX(公元前427——347)提出了“理念教育”思想,主张通过对理念的追求和掌握,达到人的完美。

XXX(公元前384——322)则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

2、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启蒙时期的教育学思想启蒙运动提出了以理性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

2)实证主义的教育学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证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注重实证研究。

3)批判理论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60年代以后,批判理论兴起,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问题,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变革。

4)后现代主义的教育学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兴起,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多元性和个体差异,重视文化和语境的影响。

3、现代教育学的主要理论现代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研究理论、建构主义、情境教育理论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强调了教育与政治的紧密关系;“道而弗牵,强而XXX,开而弗达”则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理念;“学不躐等”则要求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

在西方古代,XXX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

XXX的问答法分三步:第一步是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理想国》中,而XXX的教育思想则体现在《政治学》中。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可以追溯到XXX的《大教学论》的出版(1632年),这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XXX主张将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提倡“泛智教育”。

XXX认为人的所有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因此“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XXX则在《爱弥尔》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而XXX则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

XXX则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

■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教育研究方法论的两种范式:实证主义(或逻辑实证主义)与解释学(或建构主义),以及与这种两种方法论对应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质化研究(方法)。

■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今天所说的或所使用的“科学”一概念是以17~20世纪西方的知识活动为基础而立起来的。

关于“科学”概念的界定:《不列颠百科全书》:“涉及对物质世界及其各种现象并需要无偏见的观察和系统的所有各种智力活动。

一般说来,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2]”。

(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P137)《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对各种定量规律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第5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P2664)科学活动又是与理论密切相关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科学理论是“由人类的想象力构想出的广阔领域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它包括关于物体和事件内在规律性的经验定律的体系;这些物体和事件可以是可观察的,也可以是假定的;由这些定律所提出结构并设计用科学的合乎理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物”。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4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P720)由此可以得知,科学是指通过理性精神和手段用以探索具体事物规律性的知识活动,它与无知和迷信相对立;理性精神与理性手段(包括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假设、推理、分析、综合、计算、实验等)彼此关联、互相依赖,而科学活动既包括质化研究,也包括量化研究,在理论形态与技术形态之间,这两种研究不存在排斥关系(吾淳.古代中国科学范型[M].北京:中华书局,2002.P4~5)。

■中国古代有无科学活动以及中国有无科学史?吾淳先生认为,古代中国的知识活动是以经验为核心,这种知识活动除了通过目标———反复(实践与观察)———归纳(总结)———修正(提高)———目标这样一个结构模式以提高技术水平、达到精湛技艺这一条重要路径外,还有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倾向或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

西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观点与启示

西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观点与启示
维普资讯
辽 宁教育研究 ・0 8年第 5期 20
西方科 学主义教 育管理理论 的观点与启示①
罗建 河
( 昌大 学, 西 南 昌 30 3 ) 南 江 30 1
摘 要: 西方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最早出现 于 2 世纪 5 0 0年代的美国, 是伴随着著名 的教育管理理论
运动而成长起 来的一个主导性理论流派。科 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 的最大贡献在 于提 出了决策是管理 的核 心。 它的弊端是将管理“ 技术化” 将教育管理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组织上。科 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可以改进 , 我 国教育管理的研究方法, 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的效率, 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培训制度。 关键词 : 科学主义; 教育管理理论; 实证主义 中图分类号: 4 —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 2 8 0 (0 80 — 0 4 4 G 0 08 A 10 — 692 0 )5 0 8 —0

样 预测 组 织 的 发 展 变 化 , 而 有 效 地 管 理 组 织 。 从
当然 , 在这个 问题 上 , 林 菲 斯 与 霍 伊 、 斯 科 尔之 格 密
间存在着一些分歧, 格林菲斯趋 向于将组织看作是 个 封 闭的 系统 , 霍 伊 和 密 斯 科 尔 则 将 学 校 组 织 而 看作 是一 个开 发 的 社 会 系 统 , 们 认 为 可 以将 学 校 他
在 历史 渊 源 上 , 学 主义 教 育管 理 理 论 与科 学 科 主义 的 一般管 理 理 论 有着 内在 的联 系 ; 学 主义 的 科
般管理理论发轫于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 形 成于 西 蒙 的实证 主义 管理 理论。 西 蒙所倡 导的实 证

主义 精 神通 过哈 尔平所 称 的“ 教育 管理 理论 运动 ( 或 新运 动 )在 教育 管 理 领域 得 到 了广 泛 的传 播 , ” 这是 科学 主 义 教 育 管 理 理 论 得 以产 生 的 原 动力 。 刚 开

实证主义教育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摘要:1.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2.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实证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4.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影响与贡献5.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局限性正文:实证主义教育学是一种以实证科学为基础,以经验观察和实证研究为方法,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教育学派别。

它强调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追求教育研究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实证主义教育学自19 世纪中叶以来,逐渐成为教育学的主流,对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形成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强调教育科学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

斯宾塞则主张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第二个阶段是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杜威和桑代克。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

桑代克则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将心理学的原则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第三个阶段是实证主义教育学的成熟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和奥地利教育家布伦塔诺。

凯兴斯泰纳提出了“教育生物学化”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遵循生物学的规律。

布伦塔诺则主张教育学应该独立于哲学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证主义教育学为我国教育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观念,提高了教育学的学术地位。

其次,实证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实践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最后,实证主义教育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学者,为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然而,实证主义教育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证主义教育学过于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忽视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实证主义教育学过于关注教育实践的效果,忽视了教育理论的建构和发展。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

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

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广义而言,任何种类的哲学体系,只要囿于经验材料、拒绝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都为实证主义。

狭义而言,实证主义则指法国哲学家孔德(Auguste Comte)的哲学。

这条目内主要介绍狭义的实证主义。

孔德生长的时代,正是一个宣扬理性主义及科学思想发端的时代,在“科学万能”思想的冲击下,人们对形而上学产生怀疑,逐渐以注重经验的科学方法观察、研究事物,探求事实的本原和变化的现象。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在希望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道万事万物,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

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

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孔德在其所写的《实证哲学》一书里,认为人类进化分成三阶段:一是神学阶段,盖人类对于自然界的力量和某些现象感到惧怕,因此就以信仰和膜拜来解释面对自然界的变化;二是玄学阶段,以形而上或普遍的本质阶段,解释一切现象;三是实证阶段,也就是科学的阶段,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之争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之争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中的事实与价值问题之争作者:巫斌来源:《科教导刊》2015年第08期摘要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并不长。

但自学者有意识地探索建立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以来,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客观、可量化的研究方法论就成了教育管理学者不倦追求的目标,并在20世纪50年的教育管理理论化运动中达到高潮。

当教育管理理论的钟摆摆向科学主义一端时,出现了另一块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那就是主观主义教育管理学。

科学主义教育管理学和主观主义教育管理学论争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教育管理学是否是一门价值无涉的科学?教育管理研究能否只能研究外在于人的事实和问题?教育管理研究应如何处理价值、道德等伦理问题?从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关于事实与价值的辩论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教育管理理论事实价值主观主义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06Dispute of Fact and Value in West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Take Subjectiv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s a Starting PointWU Bin(Guangdong Food and Dru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Abstrac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theorie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not long. But self-learners have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xploration of consciousness since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similar to the natural sciences as an objective, quantifiable research methodology education management scholars became tireless pursuit of the goal, and in the 20th century, 50 year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movement reached its climax. When the pendulum theor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t one end to the scientific doctrine, there has been a distinct field of study of another, and that is a subjectiv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The core issue of scientism and subjectivism Education Management Controversy lies in whether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s a value-free science.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education that people outside can only study the facts and issues? How to manag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should deal values, ethics and other ethical issues? West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debate on the facts and values, we can se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Key words education management theory; fact; value; subjective1 事实与价值问题之争在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像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一直是百余年来西方教育管理学者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西方教育问题史的研究范式——以《教育问题史》的研读为基础

西方教育问题史的研究范式——以《教育问题史》的研读为基础

其研究范式亦与西 方史 学发展 脉络相伴随。 教育 问 ”
题史 的出现 即是 受 到西方 “ 史学 ” 派 问题史 研究 新 流 范式的出现的影 响而 出现 的。


历史“ 问题” 的呈现与历史研 究范式的更新
Fbr) eve 和马克 ・ 布洛 赫( acBoh 在 巴黎创建 《 M r lc ) 经 济社会史年鉴》 简称《 , 年鉴》 年 鉴学派 由此开始在世 ,
性的方式 , 容易使 得一个 历史事 件的结果 可能 由于不
题 的明确认识 , 传统的史家注重发掘史料 , 是史料的 但 记载中主角往往是王公贵族 、 臣将相 等杰 出人物 , 名 依
收稿 日期 :0 1 0 0 2 1 — 6— 7
同史家 的编史 的主题不 同而不 同 , 对历史事件缺 乏科 学的解 释 , 了历史 的科学化。为此 , 阻碍 他们认为历史
史学在进入 2 0世纪后 逐渐露出 了弊端 , 遭到 了以亨利

贝尔( er B r) H ni e 为首 的西方 现代 新史学 家 的严厉 r
批判 , 他们认为传 统历史 学存 在着 严重 的狭隘性 和封
闭性 。 贝尔批评 传统 史 学 只叙 述历 史 上 发生 的事 ”
件 , 为传统 史学 只是 “ 件 的历史 ” 而缺 乏解决 问 认 事 ,
西 方 教 育 问 题 史 的 研 究 范 式
— —
以《 育 问题 史》 教 的研读为基础
李 鹏 程
( 华东 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 上海 2 0 6 ) 00 2

要: 美国教 育史学家布 鲁 巴克在 《 教育 问题史》 中尝试运用“ 问题史学” 究范式 , 一就教 育 目的、 学方 研 逐 教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教育文档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教育文档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近年来,伴随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我们也听到不少改革的呼声,呼吁“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等。

但是,中国的教育要怎样改革才是正确的,才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从教育宗旨、教育体制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都与西方有着很多差异。

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表现中、西方由于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一)教育宗旨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

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来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的宗旨即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

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

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1.知识观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教育则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2.教学方法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死记硬背。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而西方在教学方法上则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最新教育文档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哲学根源及对教育改革的启示近年来,伴随国际教育改革浪潮的到来,我们也听到不少改革的呼声,呼吁“中国的教育需要改革”等。

但是,中国的教育要怎样改革才是正确的,才能够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这是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从教育宗旨、教育体制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都与西方有着很多差异。

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如何扬弃?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要解决此问题,则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挖掘中、西方文化在教育观念上的具体表现,追究其存在差异的根源。

一、中、西方教育差异的表现中、西方由于有着各自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方式,因此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一)教育宗旨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教育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也”是其最好的解释。

中国古代的教育即是通过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官吏来为政治服务的。

教育的宗旨即是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

西方教育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它们的教育自成体系,与政治的关系比较松散,其培养人才的宗旨在于掌握、使用科技技能。

(二)教育体制的差异传统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强调“分数”,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所培养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主见和创造,这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

西方的教育体制则是倾向于能力教育。

其特点是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一个重视创造性思想的社会做好准备。

(三)教育理念上的差异1.知识观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重视伦理、讲究道德、遵循共同准则是中国教育的特点。

而西方文化教育则强调个人价值、尊重学生个性,更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2.教学方法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死记硬背。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而西方在教学方法上则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意识和创造性的培养。

实证主义与教育

实证主义与教育
实证主义与教育 实证主义的教育家代表:斯宾塞(1820-1903) 代表作:《教育论》 (包括《德育》《智育》《体育》《什么知识 最有价值》四篇论文) 基本观点: 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以 “绅士教育”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明确主张以 科学教育取代古典教育,强调科学知识应学校 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育内容 二、教育内容:提倡科学和科学教育
背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产业革命, 自然科学如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取得很大发展。但 是统治地位,表现为重人文轻科学,实用知 识的教育几乎没有地位。
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穆勒、斯宾塞等人,对古典 主义的教育提出了批评。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 价值”的问题,通过实证主义方式的考察,他认为: “最有价值和最美的科学,就要统治一切。” 他极力主张科学教育,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将科学知 识纳入到学校课程中,并论证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总体要求:
有人认为,“唯有采用实证方法的教育研究才 是科学的研究”,你对这种观点有何意见? 教育研究的实证方法有什么合理性和局限性?
实证主义与教育
实证主义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哪些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提示:可以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功利主义教 育、教育研究的实证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欢迎大家拓展!
实证主义与教育 五、教育研究: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本体论上:教育现象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 主观价值因素的影响 认识论上:强调客观事实独立于认识主体之外, 因而研究者应该保持价值中立,以保证通过经验的 手段获得客观的资料和认识。 方法论上:方法可以独立于对象,具有普遍适用 性,并强调使用量化的方法。
四、推动了实验教育科学的兴起 在实证主义介入教育研究领域以前,研究者们 主要采用的是经验类推或哲学演绎式的研究“范式”。 孔德主张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诸如观察法、实 验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应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他 认为,只有将实证精神贯彻到人类知识的一切领域, 才能为改造社会和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19世纪下半夜开始,在实证主义的推动下,教 育科学研究领域也开始引入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开创 了实验教育科学研究。 (主要事件回顾)

现代教育技术考题

现代教育技术考题

老崔的考题:1. 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因此被赋予了“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的地位。

A. 正确B. 错误2. 听觉媒体是以电声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教育媒体A. 正确B. 错误3. Web-based Course的含义是虚拟网络教室A. 正确B. 错误4. 评价是对现象的量的描述。

A. 正确B. 错误5. 研究选题的系统性、连续性、积累性的描述性课题多,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少,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之一。

A. 正确B. 错误6. (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A. 维果茨基B. 皮亚杰C. 斯腾伯格D. 威特金7. 以下属于视听媒体的是:A. 录音机B. 黑板C. 幻灯D. 视盘8. 根据新闻媒体发展的四个阶段,属于第三媒体的是:A. 报纸B. 电视C. 计算机D. 录音机9.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提出的一种用于动作技能类和智慧技能类学习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A. 布鲁纳B. 狄克C. 布鲁姆D. 加涅10. 在美国,网络课程被称为A. Web-based CourseB. Web-assisted CourseC. CAID. WEB11.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则有:A. CAI应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B. CAI应注重个别化教学功能的发挥C. CAI要充分发挥的人机交互的功能D. CAI应注重媒体形式的合理运用12. 第四代远程教育的传输介质有:A. 高带宽传输速度的电子邮件、讨论会和公告牌。

B. 带有计算机程序和资源的磁盘、光盘及网络C. 音频/电话会议D. 通过陆地、卫星和电话技术的桌面视频会议13. 下面那些是课程开发时使用情境化模式开发时的步骤:A. 情境分析B. 目标表述C. 制定教学方案D. 问题和实时14. 交互技术从形式上可分为:A. E-mailB. bbsC. 聊天室D. 视频15. 在评价过程中,为了便于量化还必须有一个比较标准,那么标准的描述常见的形式有:A. 描述式标准B. 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C. 客观可数等级式标准D. 划分等级标准一. 判断题注:每题1分1. 我国的电化教育在其"重新起步,快速发展阶段"有其不足之处:太偏重于硬件投资和建设,忽视了软件和人才的建设。

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思潮

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思潮

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思潮在教育哲学研究领域中,实证主义思潮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实证主义强调事实与经验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科学真理。

在教育哲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思潮也有其独特的应用和局限性。

实证主义思潮在教育哲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调查与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和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首先,实证主义思潮倡导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来获取可靠的教育知识。

在教育调查与实证研究中,实证主义思潮强调量化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严格的研究设计和可重复性。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加客观地获得关于教育问题的实证证据,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支持。

其次,实证主义思潮在教育政策制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实证主义思潮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支持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评估。

通过对教育政策的实证研究,可以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实证研究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然而,实证主义思潮在教育哲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证主义思潮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主观体验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人类活动,涉及到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体验。

单纯的数据和实证研究往往难以捕捉到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实证主义思潮过于依赖于定量数据,忽视了质性研究的价值。

定量研究只能提供一种描述性的信息,而不能深入理解教育问题的本质。

质性研究可以通过深入的访谈和观察来获取更加细致和丰富的数据,从而获得更多的洞见和理解。

此外,实证主义思潮还过于关注局部问题的解决,忽视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考虑。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层面和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

实证研究常常只集中在某个具体问题上,往往难以看到问题的全貌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总之,在教育哲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思潮既有其独特的应用,也面临着一定的局限性。

实证主义思潮强调科学方法的运用,在教育调查与实证研究、教育政策制定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比较基于国内外九种教育研究期刊的实证分析

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比较基于国内外九种教育研究期刊的实证分析

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比较基于国内外九种教育研究期刊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研究方法的比较与借鉴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中外教育研究方法在理念、理论框架、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差异与共性,以期为我国教育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选取了国内外九种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研究期刊,通过对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内容分析,梳理出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这些期刊包括《教育研究》、《教育学报》等国内知名期刊,以及《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

通过对这些期刊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内容比较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对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通过内容比较,分析中外教育研究方法在研究对象、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的异同通过案例研究,深入剖析中外教育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与问题。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比分析中外教育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实践,为我国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同时,本文也有助于推动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全球教育研究的共同进步。

1. 研究背景:介绍当前教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以及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教育研究方法不仅关乎教育学科自身的进步,更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的质量与效果。

由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中外教育研究方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中外教育研究方法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方法论体系和研究范式等方面。

教育研究的实证方法

教育研究的实证方法

留守儿童处于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不良的家庭环境 因素与不良人格特质、行为问题、学业不良高度相关。 所以,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不仅要进行行为矫治和心理 辅导,关键是要进行“家庭整合治疗”;应当发动社区、 学校、家庭力量共同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建构一个有效 的支持系统(范方、桑标,2005);
教师对留守儿童的认识与孩子自我知觉之间存在系统性 差异,即教师较多认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严重、难以管 教,但学生问卷和测量资料却显示父母是否外出对孩子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求助对象、自信心和人际关系方面, 在学习适应、独孤和社交焦虑等方面并无显著差别(周 宗奎等,2005);
导致黑人儿童学习水平低的原因主要不是学 校物质条件, 而是社会因素, 即学生家庭的社会 经济背景、同学的社会经济背景等。
美国学校中, 黑人儿童的学业成就水平相对较 低, 而且年级越高与白人学生的差距越大。传 统观点认为这种差距主要是学校的物质水平和 条件而造成的, 但科尔曼等人的调查结果却发 现, 黑人学生所在学校和白人学生所在学校在 校舍设施、教师工资等有形条件上的差距, 并 不像以前想象得那么大。
4、人际关系型领导者理论
传统管理理论认为,管理者就是规范的制定 者和监督执行者。而霍桑实验提出,必须有新型 的人际关系型领导者,他们能理解工人的行为, 善于倾听意见和交流,并借此来理解工人的感情, 培养一种在正式群体的物质需要和非正式群体的 社会需要之间维持平衡的能力,使工人愿意为达 到组织目标而协作和贡献力量。
深入调查发现,班组为了维护群体利益,自发地形成 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以突出自己; 谁也不能干的太少而影响全组产量,并且约法三章,不 准向管理当局告密,如有人违反这些规定,轻则挖苦谩 骂,重则拳打脚踢。
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 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 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 受到惩罚。

中国近代教育的西方影响研究

中国近代教育的西方影响研究

中国近代教育的西方影响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的西方影响中国近代教育的西方影响可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中国开始积极借鉴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种影响迅速扩展,并在近代中国教育体系中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变革。

首先,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

西方的启蒙思想和进步理念对中国的教育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例如,西方强调实证主义和实践主义,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实际技能。

这种理念的引入使得中国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经书教育向现代科学教育转变。

同时,当时的西方教育注重个体发展和平等机会,这也对中国传统的等级教育体制提出了挑战。

因此,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其次,西方教育方法的引进推动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教育方法,特别是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教育模式。

其中,美国的普及教育模式对中国的教育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种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应用,为中国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同时,西方的教科书和教育科研成果也开始在中国流传。

人们翻译并出版了许多西方经典教育著作,使得中国教育有机会了解世界前沿的教育思想和研究方法。

此外,西方教育的推广也在中国产生了教育机构和组织的变革。

中国开始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和学校,以适应西方教育的需求和模式。

例如,中国最早的西式大学——北京大学于1898年成立,其办学模式和专业设置受到了西方大学的影响。

这不仅实现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现代化,也为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供了平台。

尽管西方教育在中国的推广和影响受到了各种限制和挑战,例如文化差异、政治因素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但它却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西方教育的引入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和改革,丰富了教育理念和方法,为中国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这种西方教育影响的持续存在使得中国近代教育与国际接轨,并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实证主义教育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摘要:1.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2.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实证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贡献4.实证主义教育学在我国的应用和影响5.实证主义教育学的评价和未来展望正文:实证主义教育学是一种以实证科学为基础,强调科学方法和经验事实的教育学派别。

它起源于19 世纪初的德国,后逐渐传播到欧美各国,成为现代教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实证主义教育学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注重观察、实验和统计等科学手段,强调教育理论必须建立在可验证的经验事实上,反对纯粹的思辨和形而上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证主义的创立阶段,以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为代表,他提出了“教育科学”的概念,并将教育学确立为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个阶段是实证主义教育学的繁荣阶段,以美国教育学家桑代克和杜威为代表,他们将实证主义教育学推向了新的高度。

第三个阶段是实证主义教育学的成熟和反思阶段,这一阶段,实证主义教育学开始对其自身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尝试与其他教育学派进行对话和融合。

实证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桑代克、杜威等,他们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出了教育学的科学化理念,将教育学从哲学的附庸地位中解放出来,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二是运用实证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三是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

在我国,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影响深远,我国的教育学研究和实践深受其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

实证主义教育学在我国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科学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

同时,实证主义教育学对我国教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教育学研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总的来说,实证主义教育学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学派别,它对我国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实证主义教育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强调科学方法和经验事实,忽视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等。

实证主义教育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摘要:一、引言1.实证主义教育学的概念2.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背景二、实证主义教育学的核心理念1.实证主义哲学基础2.教育研究的科学化三、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实践应用1.教育调查与实验2.教育评估与测量四、实证主义教育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我国教育实证研究的现状2.我国教育实证研究的问题与挑战五、实证主义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1.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2.促进教育改革的实证化六、结论1.实证主义教育学的重要性2.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正文:一、引言1.实证主义教育学,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方法,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它强调教育研究应以实证为基础,追求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2.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背景与当时的哲学、科学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教育研究也逐渐从哲学思辨转向实证探索。

二、实证主义教育学的核心理念1.实证主义哲学基础: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感官经验,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经验数据才是可靠的。

这一观点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2.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实证主义教育学倡导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测量等,以确保教育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三、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实践应用1.教育调查与实验:通过收集教育现象的数据,对教育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为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2.教育评估与测量:运用实证方法,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和测量工具,以提高教育质量。

四、实证主义教育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1.我国教育实证研究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实证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2.我国教育实证研究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我国教育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研究方法不够严谨、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五、实证主义教育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1.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教育研究者应遵循实证主义的理念,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