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晋军打败前秦军。苻坚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 影响
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胜败原 前秦 因分析
东晋
苻坚不顾一致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 兵;自恃兵多势强;指挥失误
团结一致、从容应对;指挥得当
地位
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淝水之战形势图
从地图上来看,前秦和东晋两 个政权对峙。前秦皇帝苻坚踌躇满 志,欲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 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383年, 苻坚率80余万大军南下,企图灭亡 东晋,统一中国。双方对峙于安徽 寿阳的淝水,东晋虽然在实力上弱 于前秦,但在宰相谢安的主持与指 挥下,积极应战,最终取得胜利。 苻坚败退北方,前秦统治瓦解,北 方重新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 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魏陶俑
洛阳地区北魏墓葬出土的陶俑, 大致可分为文吏俑、武士俑、铠马 骑俑、骑马鼓吹俑群等种类。北魏 陶俑生动自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崇尚一种宁静和含蓄的理想境界, 形象写实,比例匀称自然,有清秀 端丽之感。对人物服饰、面部特征 的刻画更为注重。上图中的三位陶 俑,都着汉族的服饰,这表明北魏 时期民族交融的趋势在逐渐加强。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 地域上
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 (1)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 经济上 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 (2)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
汉族人民学习和接受内迁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 生活上
用具等
政治上 文化上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 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 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交融,有利于我 国北方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 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 民族的大家庭中,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时代特征: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历史趋势: 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江南逐步开发,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官渡,赤壁之战都是东汉末年战役,战争中都用火攻情节;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战役;2)都是以少胜多战役;失败方领导都犯了骄傲自大的错误。
3)战役都改变了当时政治格局或对政治形势产生巨大影响。
胜败原因:官渡之战:曹操壮大势力: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善于用人;经济:发展生产,屯田垦荒;军事:战术得当;袁绍:骄傲自大赤壁之战:曹操:北方士兵,流行疾病,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自大;孙刘:联合作战,战略得当。
根本:统一条件不成熟淝水之战:前秦民族矛盾严重(最主要)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东晋: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二政权更替:一)三国鼎立与结束: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三国开始),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在建业称帝,国号吴。
三国正式形成。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军阀割据到西晋统一的过度,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是历史的进步。
(北方发展生产,吴国造船业发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大陆与台湾最早联系。
蜀国诸葛亮治蜀,发展西南。
)2、西晋建立统一:266年,西晋建立。
司马炎在洛阳称帝,即晋武帝。
280年,灭吴,统一全国。
统治腐朽,实行分封制,引发八王之乱,致使西晋衰亡。
二)东晋与十六国1、316年匈奴人灭掉西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北伐得不到政府支持,缺乏后援,最终失败。
420年,东晋灭亡。
2十六国时期:4时期初至5世纪前期,黄河流域政权连同西南成汉,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
期间有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
任用王猛改革,缓和了民族关系,存进了民族融合。
三)南北朝对峙:1南朝:420年—589年,江南地区先后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四、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1)“十六国”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 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3)民族交融: ①原因:长期混战。 ②表现:原有的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 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2、前秦(350—394)的短暂统一与瓦解
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
公元221年
4、三国经济发展与开发
魏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蜀国 吴国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发展民族关系,加 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曾派卫温及船队到达 夷州,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二、西晋( 265-316年 )短暂统一
1、建立
266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4、影响: 积极: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 消极: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 素质;造成大量冗员。
4、南方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和技术;
②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和平稳定。
③南方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
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洛阳伽蓝记》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促进和完成了北魏各方面的封建化。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 ……扭转了 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019安徽中考历史考点梳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安徽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20~589年)(9年4考,1~2题,1~2分)时序坐标国际视角考点1赤壁之战[9年1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北师:七上P86~89;统编:七上P75~77 2011版课标: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形势图【关联速查】两岸关系:卫温到达台湾(P21)、澎湖巡检司设立(P 35)、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台湾府设立(P 43)、台湾建省(P 43)、日本割占台湾(P 57)、台湾光复(P 82)、国民党残余势力退据台湾(P 87)、海峡两岸的交往(P 112)考点2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师:七上P 86~89;统编:七上P 75~772011版课标: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延伸】古代三次人口大迁移:西晋“永嘉之乱”(黄河流域→江淮地区);唐朝“安史之乱”(人口大量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宋“靖康之难”(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考点3北魏孝文帝改革[9年1考]北师:七上P96~99;统编:七上P86~89 2011版课标: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关联速查】中外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P8)、北魏孝文帝改革(P22)、西欧封君封臣制(P127)、大化改新(P129)【名词解释】1.少数民族封建化: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为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
2.民族交融:指不同的民族由于长期相处,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达到一致的过程。
【归纳总结】古代三次民族交融的高潮: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③辽宋夏金元时期:战争频繁,民族政权并立,促进了民族交融。
封建生产方式逐渐向边疆地区扩展,周边各族迅速封建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复习课件(共29张ppt)
拓展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 鼎立(分裂)是历史 的倒退还是进步?
考点梳理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 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 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 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 基础。
知识点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知识点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考点梳理
1.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 交战双方:东晋与前秦 结果: 前秦战败
特点:它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影响: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
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提示: 三场战役区分:
(1)北魏: 建立: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 统一北方:439年统一北方。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时空坐标
三国时期
两晋
南北朝
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2年 266年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魏国 建立
蜀国 建立
吴国建立 西晋 三国鼎立 建立 局面形成
420年 439年 589年
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南北 统一
单元知识建构
考点梳理
1.西晋 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统一: 280年,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八王之乱
原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 大;晋惠帝昏庸无能;朝政腐败。
爆发: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 兵,相互混战。
南 的 开 发
表 现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 胁,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核心考点6: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数学 人物 祖冲之 朝代
南北朝
(2022年四
成就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
农学 《齐民 作年者 贾思勰
朝代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9年 孙权 建业
意义
(2022年四川内江) 公元230年,孙权派 将军卫温率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加强
了大陆与台湾的联 系。这里的“大陆” 当时最主要是指 A.魏 B.蜀 C.吴 D.晋
C
一 单元概述 二 政治上 三 经济上
四 文化上 五 民族关系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B
核心考点4: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原 ②经济因素:(最根本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
江 因 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
技术;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
地
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得 农业 到改进,种植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十六国
(前秦统
一北方)
蜀吴
西
淝水之战
晋 ( 383年)
东晋
(266—316) (317420)
北朝(439—581)
东魏 北齐
北 魏
西魏
灭
北周 隋 隋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优势地位
原的统治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2022·重庆A第4题1分)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亲
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
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
( B)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
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
考点4: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1640周年(七上第19课P93-96) [2022·重庆A4;2021·重庆A3,B2;2017·重庆A23(1)]
概况 383年,前秦苻坚领军南下,东晋在淝水打败前秦军 淝水
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后,北 之战 影响
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比较:
项目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过程 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
相同点 结果 都取得了成功
影响 都增强了国力,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侧重点 侧重于富国强兵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 移风易俗
不同点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
目的 在 兼 并 战 争 中 取 得 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
(4)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
(1)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很多水利工程;农 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表 (2)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 江南地 现 制盐等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区的开发 (3)商业:城市繁荣。南朝时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 跃的大都市 影 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响
(3)民族关系:三国时期,大量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4)文化: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繁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南朝的政治: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现
淝水之战:383 年,前秦与东晋
背景
迁都洛阳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
汉化措施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科学家祖冲之和圆周率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书法: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第6页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方式、史实和实质
方式 史实实质
民族迁徙和杂 北方游牧民
居
族的内迁
少数民族统治 北魏孝文帝
者的改革 改革
战争或联合斗 内迁各族反
(1)从形式上看,是汉化过程 (2)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是农业化过程 (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是少数民族封 建化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
争
抗西晋
经过商鞅变 法,秦国成为 战国后期最 富强的封建 国家,为秦的 统一奠定了 基础
促进了民族 交融,加速了 北方各族的 封建化进程
第5页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四次短暂统一 第一次是曹操统一北方。东汉政权遭到黄巾起义沉重打击,北方 各地方军事集团为争夺地盘长久混战。曹操在政治、经济、军事 上采取了有效办法,逐步强大起来,统一北方。 第二次是西晋短暂统一。三国后期,各地遭受战乱之苦,西晋灭 吴,终于实现统一,但因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统一是短暂,北方 少数民族趁机大批内迁。 第三次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少数民族建立很多政权,北方 陷入各割据政权混战十六国时期。因为氐族贵族苻坚励精图治,国 家逐步强盛,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四次是北魏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混战和割据 状态。鲜卑族建立北魏,到439年统一了北方。这一次统一使北方 出现了民族大交融趋势,北方社会经济也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得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公元221年, 夷陵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2、西晋短暂统一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统一过程:
266,
代魏 ,史称西晋;
280,西晋 ,完成统一。
(2)短亡原因
五胡乱华(影响?)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八王之乱,耗竭国力
大臣石崇与国 舅王恺斗富
何不食肉糜
3、南北政权的对立
跪
校
俑
书
图
东 汉
魏吴 蜀
北
东魏
北齐
西
十六国
魏 西魏
灭
北周
北方 隋
晋
东晋(317-420)
宋 齐 梁 陈 南方 朝
从2世纪到5世纪……先后出现了四次由“乱”到“治”的局面。一是从东汉末
年三黄巾国起两义晋失败南后北,军朝事集阶团段间特的混征乱:到曹操统一北方;二是从西晋短期统一,到西晋 末政年统治治上阶:级内封士部建族争国门夺皇家阀位分政的裂治斗争,和政北权方少交数替民频族统繁治,者割分据裂混中战的孕十育六统国时一期,到 前经秦苻济坚上统:一黄北河方流农域;三耕是经从济淝水遭之到战破后前坏秦,瓦江解到南北经魏济统一得黄到河开流域发;四是从北 魏民分裂族到关北系周统:一继北春方。秋战国后—再—次摘掀编自起刘民芃族、朱交汉融国高主编潮《历史学习精要》
是一丘般穆陵世族。 穆
尉迟
尉
北魏文官俑
影响:
材料1:(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
虏汉相杂。
(1)促进民族交融,缓解民族—矛—唐盾代史学家刘知几
材料2: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 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 四方之极。 (2)促进北魏的经济发——展(和东社魏会)杨繁炫荣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 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考点0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06 真题引领
3.(2022·广东·统考中考真题)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 影响,皇帝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形成“英儒毕 集”局面。苻坚这一举措(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体现“无为而治”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交融
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鲜卑姓为汉姓(目的:减少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4)改革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四、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05 考点解读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表现: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①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③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④尤其是在民族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 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3)影响:(★北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意义★) 民族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原因: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易混易错: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虽然得到开发,但是总体上还是落后于北方地区,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三国”指的是哪三个政权? 定都在哪里?建立者分别是谁?各 是哪一年建立的?
国号 都城
魏
洛阳
蜀(汉) 成都
吴
建业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2、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
(1)依据:时间上合长于分、空间上合的范围不断扩大、 程度上合的稳定性越来越大
(2)影响: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 民族融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 提高国际地位等
问题1、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1、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 条件。
317年, 司马 睿建立东晋, 都城在建康 (今南京)。
东汉至隋朝政权分立示意图
东汉
魏 蜀吴
(建业)
西晋
十六国
北朝
隋
东晋
南朝
(建康)
(建康)
宋、齐、梁、陈
封建国家分裂,
三国
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政权交替频繁 两晋
西晋
(265—316)
十六国
(304—439)
2、大量的北方人口南迁, 为江南的 发
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 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 社会秩 序
比较安定。 4、统治者实行奖励耕织等优惠政策。
问题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什么? 铁制农具的推广, 育种施肥
农业: 的改进 手工业:纺船织技术、有制很瓷大提、高冶铁、造 商业: 建康(南京)成为大都会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原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
因 八王之乱 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内迁少 数民族卷入其中,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
结果 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影响 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
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氐、羌
宋、齐、梁、陈
2.北朝的五个朝代:北魏、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小结2
东 蜀魏
西
汉
吴
晋
三国(220-280)
十六国 东晋(317-420)
北朝(439-581)
北 东魏 魏 西魏Βιβλιοθήκη 北齐灭北周
宋齐梁陈
南朝(420-589)
北方 隋 南方 朝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 国家大分裂,民族大交融 政治:政权更迭频繁,各种矛盾交织;
的过程完成
特征 (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 (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转移。
1、十六国林立
三、十六国与北朝
十六国——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 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 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 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 “十六国”。 P29列表
2)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3)目的: 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
无地少地农民得到土地 抑制了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北方经济 恢复发展
【课堂探究】阅读教材中的史料《魏书·高祖纪》,并结合所 学知识,请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文明发展的时代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基础。
1.政治:国家分裂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南北对峙是这一时期基本格局。
政治制度承秦汉启隋唐,呈现过渡性特点。
2.经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撞击交融。
北方经济破坏与发展交替,发展相对缓慢,江南经济地位逐渐上升;总体上南北经济差距逐渐缩小,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3.文化:呈现包容与张扬个性的时代特征。
道教发展,佛教广泛传播,儒学面临挑战的同时取得新的发展;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逐步走向融合;科技成就继续领先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为隋唐文化的高度繁荣奠定基础。
4.民族关系: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少数民族推行封建化政策,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知识点一 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280年)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灭亡魏220年曹丕洛阳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蜀221年刘备成都263年,为曹魏权臣司马昭所灭吴229年孙权建业280年,为西晋所灭2.西晋统一(1)建立与统一: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少数民族内迁与西晋灭亡①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
②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
③316年,西晋为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自此, 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知识点二 东晋与南朝1.东晋(317—420年)(1)建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统治①成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②影响: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争权夺利,势力逐渐衰弱。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课件: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统编版】
西北的氐族
和羌族,由
西向东迁入
陕西关中 请在此处输入您的文本 “北方地或区者将的文民本粘族贴融到此合处”新课标表述 学习要点: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北 魏孝文帝改革。 学习提示: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 民族发展的意义。 学
鲜卑族一部 分迁到辽宁
(2019·山西百校联考一)山西是华夏文 明发祥地之一,古代城市早在先秦时期已 初具规模。……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少 数民族政权先后在山西建都。西晋永嘉二 年(308年),匈奴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 阳(今临汾西南二十里金殿乡)。公元385 年,前秦苻丕在晋阳称帝。北魏天兴元年 (398年)七月,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今 内蒙古和林格尔)迁至平城(今大同市), 大同成为山西北部第一个建都的城市。下
描述的区别。
壹 政权分立
战役 时间 地点 作战双
方 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官渡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以后统一北 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赤壁
曹操VS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了基础
材料一:毛玠语太祖(曹 操)曰:“……宜奉天子 以令不臣。修耕织,蓄军 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 也。”太祖敬纳(接纳)
壹 真题在线
(桂林中考)右图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为主题而发 行的一套纪念金币。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被杀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军粮
(2019·山西)18.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阅
列举成语 投鞭断流等
壹 政权分立
(2019·安徽)3.图1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 口迁徙( )
《历史(基础模块)上》——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国”时期是指从公元220 年至公元280年的历史时期。但是, 其中魏、蜀、吴同时存在的时间仅 51年。另外,当人们从大视角谈 论三国历史的时候,通常将东汉末 年名存实亡的那段历史纳入三国范 畴。因此,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有 曹操、刘备、孙权等。
三国的统治
曹丕当政后,废除中常侍和小黄门,禁止妇人、宦官及 外戚干政,并确立了九品中正制;以图稳定社会秩序,发展 社会经济;重视文教、礼乐,并选用贤智之士。
十六国的分裂与统一
十六国历史可以淝水之战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一度统一北方的氐族前秦政权最强。 后期则是各割据政权混战,直至鲜卑拓跋部崛起,并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 在淝水之战前,氐族苻坚建立的前秦是“十六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史称“关陇清 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统一北方。前秦建都长安,与偏安江南的东晋对峙。
东晋后期,士族大肆兼并土地,争夺人口,农民赋税沉重。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帝自立,东晋灭亡。
“荆扬之争”中,荆是指荆州,扬是指扬州。荆州处于扬州上游,乃军事重镇,其经 济实力也很强大。而扬州是政治中心。荆扬之争是指两方围绕中央权力展开的政治军事斗 争。
“王敦之乱”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 廷军队,后在武昌遥控朝廷。明帝继位后反击王敦,反叛的王敦突然病死,叛军遂瓦解。
纺织业
主要以丝织业 为主。孙吴培育出 的“八辈之蚕”, 产丝质量很高,享 有盛名。
除吐鲁番外, 于阗一带也有棉织 品。
手工业的发展
冶炼业
钢铁冶炼和铸 造技术获得了显著 发展。百炼钢工艺 已相当成熟,还发 明了灌钢法。
已在南方被普 遍使用,普遍地用 于农具和手工工具 的制造。
制瓷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东魏
十六国 三国 北魏
西晋
(短暂统一)
西魏 宋 齐 梁 陈
东晋
公元前1世纪的《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的江 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老百姓以鱼米为食。那 时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但 也少有挨饿受冻之人。
公元6世纪的《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是繁 荣昌盛的地方,民户越来越多,超过了以往任何 时期。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 如果一个郡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问题。 根据这两段材料,说一说江南地区发生了什么变化? 想一想其中原因是什么?(请从自然条件、人口、 技术等方面考虑)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刘
曹 军
赤壁
之战
孙、刘 孙 联军
曹操挥师南下,打败刘备,曹操妄想一举消灭刘备,同时吞并
江东地区,刘备和孙权决定联合抗曹。当时曹操率领二十多万 大军从江陵沿江东进,直逼夏口。孙刘联军五万人逆流北上, 双方在赤壁相遇。曹操的士兵不会水战,初战失利,于是曹操 退驻江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操 任命投降的荆州将军蔡瑁和张允训练士兵学习水上作战,初见 成效。周瑜于是巧妙地使用离间计,曹操中计上了当,误信蔡 瑁和张允是潜伏在曹军的奸细,将二人杀了。 一天,周瑜进攻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太强大了,想投降。 周瑜打了黄盖,黄盖于是假装投奔曹操。曹操相信了。这时, 庞统也来拜见他,曹操高兴异常,立刻向庞统请教问题。士兵 容易晕船,不易打战,庞统于是帮曹操想了一个好策略,把船 用铁索互相锁住,曹操连忙依法行事。果然,效果十分的好, 谋士却说:“这方法的确好,可是对方若用火攻的话……”曹操 听了说:“不必担心。我们在北边,他们在南边。现在是冬季, 他们若用火攻,岂不是烧了自己?”。 谁知,突然刮起了东南风。诸葛亮善观气象,早就作好了准 备。这时,曹操收到黄盖的信来投降。果然看见黄盖领着船, 顺风驶来,曹操很得意。船趁着风势,很快到了曹操的战船前。 黄盖手一招,船顿时燃起大火,着火的船借着东南风,撞入曹 操的战船营里,曹操的战船立刻着火,因相互被铁链锁住,无 法脱逃,
2、从大规模分裂与局部统一的角度看,三国鼎立 是历史的进步,因为从东汉末年开始,大小数十个 军阀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国家的分裂成了既成的事实, 而三国鼎立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 一,而这种局部的统一既是大一统的前夜,又为局 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笔记:四、西晋
建立:266年,司马炎——晋武帝
公元25年
都城:
洛阳 光武中兴: 减轻赋役负担,任用清廉 官官专权,政治腐败; •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经济及民生凋 敝,中央力量日益削弱。 •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黄巾起义,中央朝廷无力征讨,放 •中央力量日益削弱。 任各地募兵镇压,地方豪强势力迅 •军阀割据混战 速坐大,拥兵自重,混战不断。— —导致军阀割据
资本? 2.资料2中沮授在哪次战役前向袁绍劝谏? 3.沮授认为袁绍不宜“攻许”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1.“奉天子以令不臣”,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
2.官渡之战 3.原因: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有理; 袁绍恃重凭强举师南征,违义。
小结:根据当时形势和相关资料分析, 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
曹操
曹操的《龟虽寿》。 想要统一中国;
孙权与刘备
东吴大帝孙权,三国时期 政治家。生于光和五年(公元 182年),卒于太元二年(公 元252年)。传说是中国兵法 家孙武二十二世后裔。生来紫 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 形貌奇伟异于常人。自幼文武 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 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 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 子当如孙仲谋。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富足的劳动力—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为江南发展 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2、生产技术的提高— 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的技术。 3、安定的社会环境— 江南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良好的自然条件—江南雨水充足,气侯湿润,土地 肥沃。
北方人民南迁
西北方少数民 族迁往中原
中原人民迁 往江南地区
资料1:毛玠语太祖(曹操)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休耕织,
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三国 志· 毛玠传》 ) 资料2:绍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以攻许。沮授曰:“夫救乱 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者无敌,骄者先灭。 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今举师南向,于义则违。且庙胜之策,不 在强弱。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非公孙瓒坐而受攻者也。今 弃万安术而兴无名之师,窃为公惧之!” (《资治通鉴》卷六 十三) 思考:1.资料1中毛玠提出什么建议让曹操捞足了政治
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
刘璋据长江上 游益州地区
刘表据长江中 游荆州地区
孙权据长江中 下游扬州地区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
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 保定市涿州市)人。 根据《三国志· 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 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 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 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
当时北方的割据势力哪两个人实力最强? 袁绍与曹操 根据书p74,他们盘踞在哪里?并说说二 人当时的情况
笔记:一、官渡之战
1.时间: 2.地点: 3.作战双方: 4.结果: 5.影响:
阅读教材P75页,根据资料1和3,说说
袁绍与曹操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根据资料1和3, 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诚心待人,宽容大
北方人民为什么南迁?
割据主要都在北方,战争主要也是在北方,赤壁之战 仅仅是在长江上,对江南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南方 此时相对平静,于是大量的北方人民迁移到南方。
引发战乱的还有什么因素 ?
广大的北方和西北地区还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 从自然环境上讲,居住在寒冷地方,自然条件恶劣, 物资经常不足,就常常南下掠夺,这也同样导致战 乱,中原地区人民不给就开打,打不过只好逃,又 使大量北方人民逃到南方。 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能站住脚吗?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 义》,是中国一本长篇历史小说,是中国 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是元 末明初的罗贯中。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 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
东汉建立
建立者:
光武帝 刘秀
建立时间:
汉 光 武 帝 刘 秀
1.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
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诚信待人,宽容 大量。 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有袁绍所没有的 政治优势。 官渡之战有何意义?
是谁最后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出自谁的诗句? 你觉得他的 “壮心”是什 么?他将遇到 的对手是谁呢?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鼎立
民族融合(孝文帝改革) 少数民族内迁 北方民族南迁 中国古代社会 经济中心南移
知识巩固:
1、将相关的内容连线
魏 刘备 蜀 孙权 吴 曹操 2、北魏政权是由( A、匈奴 B、鲜卑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顾茅庐隆中对” “经营江东” B )少数民族建立的 C、氐 D、羌
笔记:二、赤壁之战
时间: 208年, 双方: 曹操军——孙刘联军 结果: 孙刘联军胜; 意义: 以弱胜强,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笔记:三、三国鼎立
政权名 建立时间 称 魏 220年 蜀 221年 建立者 都城
曹丕
刘备
洛阳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三 国 鼎 立
220年,曹 丕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鲜卑族进入中原建立了 一个比较强大的政权— —北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这些改革的措施有什么意义?
使鲜卑族逐渐融入汉族,或者说是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鲜卑为什么学习汉族? 汉族的文化更先进
是不是少数民族的东西都是落后的没用的呢? 今天璀 璨的中 华文明 是中国 各个民 族共同 创造的 结果。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22年,孙权称 王,国号吴, 定都建业。
伤脑筋
三国鼎立局面 的出现究竟是 历史的进步还 是历史的倒退?
1、从统一和分裂的角度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 繁荣;反之,国家分裂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 生活的改善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识图: A的建立者是
曹丕
B的都城在 A B C
成都
C的国号是
吴
刘备三顾茅庐
隆 中 对
隆中对
怎下诸 样大葛 才势亮 能,为 成认刘 就为备 大刘分 业备析 刘备要恢复汉室,就必须占据荆州和益州, ?要 控制西南少数民族,结盟江东,内修政治。 天
曹操拥有统一中国的理想,于是他挥师南下
与孙刘联军相遇在赤壁。
赤壁之战
曹
刘
曹操军南下路线
刘备军败退路线
孙权军进军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