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的归部与立部

合集下载

论《说文解字》立部与归部的问题

论《说文解字》立部与归部的问题
2018年 6月 第 36卷第 3期
陕西 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Jun.2018 Vo1.36 NO.3
论 《说 文解 字 》立 部 与 归部 的 问题
刘 忠 华 ,李 艳 辉
· 1 2 ·
字 )相对 ,独 体字 的结 构特 点 如石 定 果所 言 :“象 形 字 与指 事 字 是 一元 结 构 ;在 篆 文体 系 内 ,它们 不 可 再 切分 ,只能视 为 浑然 的整 体 ,或称 单项 元 素 (指事 字 的指 事 记 号 是 不 能独 立 表 义 的 )。”[318汉 字 体 系 中 , 独体字数量不多,却是汉字构形的基础 。数量 占绝对优势的合体字主要由独体字复合而成 ,尤其是象形 字 “相叠 加则 为 会 意 字 ;加 注 指 点 符 号 则 为 后 起 指 事 字 ;两 个 独 体 文 分 别 充 当 形 符 和声 符 则 为 形 声 字 ”[41261。独 体字 在结 构 上 的整体 性 和单一 性及 强 大 的构字 功 能为汉 字 的类 聚和群 分奠 定 了 良好 基 础 ,
(陕 西 理 工 大 学 文 学 院 ,陕 西 汉 中 723000)
[摘 要 ] 《说 文》部 首 是一 个严 必 归 某部 。 独
体 字作部 首 ,是 由其 结构特 点 和构 字功 能所 决定 的 ,合 体 字 立部与 否 ,取 决于是 否 另有属 字 。空部 首 、异
[收稿 日期 ]2017—11—20 [作者 简介 ]刘忠华 (1964一),男 ,陕西洋 县人 ,陕 西理 工大 学文学 院教 授 ,硕 士生导 师 ,主要 从事汉 语 言文字 学研 究 ;李艳辉 (1992一),女 ,内蒙古通辽人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 院汉 语 言文字学专业硕 士研究 生。 基金项 目]陕西理工大学研究 生创 新基金项 目‘ 说文解字》部 首与归字问题研究 ”(SLGYCX170,i.)

《说文》的体例

《说文》的体例

通论一《说文解字》的体例凡所著述,都有一定的体例。

不明一书的体例,则难以理解一书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意旨。

许慎在其叙言中,只就是简略地提到《说文》的体例:“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其建首也,立一为耑。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

杂而不越,据形系连,引而申之,以究万源。

”历代学者,对《说文》的具体内容都曾有所探讨,分析、归纳了不少条例。

其中以王筠《说文释例》较为完备。

但王氏所涉及的东西太广,所总结的有“正例”、“变例”,条目繁多,初学者不易掌握。

我们拟简介一些对理解《说文》内容有帮助的体例。

一、《说文》的字体(书体)《说文》全书分为字头与说解两部分。

《说文》的字头就是以小篆为主,除小篆以外,还包括古文与籀文,即《说文·叙》所谓“今叙篆文,合以古籀”。

另外,在说解中,间或列有“或体”、“奇字”、“俗书”等。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小篆据许慎所说,小篆乃就是“秦初兼天下”,丞相李斯对于战国时期不同的文字形体加以统一,这就是“省改”《史籀》大篆的一种形体,这就就是《说文》据以说解的大多数形体。

2、古文、籀文《说文》所说的古文与籀文,究竟就是什么,历代有争论。

我们根据《说文》所列的古文与籀文加以分析,可以断定它们就是战国时期的文字,取材于《史籀篇》者、谓之籀文;取材于壁中书者,谓之古文。

关于籀文,许慎以为就是周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亦即秦书八体中的“大篆”。

但王国维在《史籀篇疏证》中认为“籀文”不就是书体之名,而只就是取材于《史籀》一书,故谓之籀文。

并认为:《史籀篇》,“考其字体,乃战国文字,秦人作之以教学童。

”该说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3、或体、俗体、奇字《说文》凡9353文,又说解之中间列重文1163。

所谓重文,即一字的不同形体。

此不同的形体,包括有古文、籀文、或体、俗体等。

古文、籀文与篆文就是属于不同时期的形体上的差异,而或体、俗体、奇字则就是同一时期的不同形体,我们可通称其为异体字。

汉字部首检字法统一标准确认主部首201个

汉字部首检字法统一标准确认主部首201个

汉字部首检字法统一标准确认主部首201个时间:2021-08-28 08:51:03 来源:汉字部首源自《说文解字》“汉字是历史超级悠长、超级有内涵的文字。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

他给汉字偏旁部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若是把汉字编到一路,给汉字“归部”,就是把每一个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分成一个班,而偏旁部首就是这个班的班长,这样就可以够方便咱们查字。

据李宇明介绍,汉字偏旁部首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他初创540部。

但后来汉字发展演变愈来愈重视形的转变,部首也就有了各类各样的转变。

到了明代《字汇》偏旁部首变成了214部,清朝《康熙字典》也是214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利用的各类字典中,有250部的,有189部的,也有214部的,《新华字典》第9版之前就是189部。

198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联合发布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主部首为201个。

草案发布后,在辞书编纂、汉字标准的制定、计算机信息处置等方面排序检索中取得普遍应用,取得了业界认可。

咱们熟悉的《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常常利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华字典》(第10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华字典》、国家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等部首检字法,都依据这一草案。

汉字部首统一主部首201个“今天汉字统一部首是顺应了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要求。

”李宇明表示。

以往偏旁部首的不统一给教育、辞典编纂、信息检索都带来一些困难。

昨日发布的《汉字部首表》是在《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的基础上制定的,依照现行的语言文字标准,在主部首和附形部首的确立、部首排序、部首表的利用规则等方面对“草案”做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汉字部首表》规定主部首201个,维持了原草案的部首数,附形部首99个。

据介绍,《康熙字典》、《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部首均是《汉字部首表》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说文解字完整版 原版

说文解字完整版 原版

说文解字完整版原版【前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史的国家,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字书之一,它详细解释了几千个汉字的意义和构成,被誉为汉字学的瑰宝。

本文将对《说文解字》的内容进行完整解读,探讨其对于了解汉字演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文字演变与起源汉字是全球唯一的以象形符号为基础的书写系统,它的演变源远流长。

《说文解字》作为一部汉字解读的经典著作,为我们研究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部分将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涉及的文字,揭示汉字演变的历史轨迹和特点。

【第二部分】组件分析与意义解读汉字是由基本部件组成的。

在《说文解字》中,对于每一个字的构成和意义都进行了详细解释,揭示了汉字在形与意上的特点。

本部分将通过对《说文解字》中的典型字进行组件分析和意义解读,探讨汉字形成的规律和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文化传承与思想启示汉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思想和价值观。

《说文解字》对于汉字的解读正是对这种文化传承的体现。

本部分将通过分析《说文解字》中蕴含的思想启示,探讨汉字对于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结论】《说文解字》作为一部关于汉字的经典著作,对于我们了解汉字演变和文化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说文解字》的完整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揭示其形与意之间的丰富内涵。

同时,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通过《说文解字》中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启示。

因此,读懂《说文解字》,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汉字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参考资料】1. 西汉·许慎等著,《说文解字》。

2. 傅斯年、贺纪昌等校点,《说文解字校勘大成》。

3. 杜忠诚、王福堂主编,《说文解字学究象形词典》。

【致谢】感谢所有对本文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士和机构。

【作者简介】xxx(作者姓名),xxxx(简要介绍)。

汉字部首检字法统一标准确认主部首201个

汉字部首检字法统一标准确认主部首201个

汉字部首检字法统一标准确认主部首201个时间:2009-08-28 08:51:03 来源:作者:汉字部首源自《说文解字》“汉字是历史非常悠久、非常有内涵的文字。

”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说。

他给汉字偏旁部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汉字编到一起,给汉字“归部”,就是把每个相同偏旁部首的汉字分成一个班,而偏旁部首就是这个班的班长,这样就可以方便我们查字。

据李宇明介绍,汉字偏旁部首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他首创540部。

但后来汉字发展演变越来越重视形的变化,部首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到了明代《字汇》偏旁部首变成了214部,清代《康熙字典》也是214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使用的各种字典中,有250部的,有189部的,也有214部的,《新华字典》第9版之前就是189部。

198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联合发布了《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主部首为201个。

草案发布后,在辞书编纂、汉字标准的制定、计算机信息处理等方面排序检索中得到广泛应用,得到了业界认可。

我们熟悉的《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新华字典》(第10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华字典》、国家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等部首检字法,都依据这一草案。

汉字部首统一主部首201个“今天汉字统一部首是顺应了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的要求。

”李宇明表示。

以往偏旁部首的不统一给教育、辞典编纂、信息检索都带来一些困难。

昨日发布的《汉字部首表》是在《汉字统一部首表(草案)》的基础上制定的,依照现行的语言文字标准,在主部首和附形部首的确立、部首排序、部首表的使用规则等方面对“草案”做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汉字部首表》规定主部首201个,保持了原草案的部首数,附形部首99个。

据介绍,《康熙字典》、《辞海》、《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部首均是《汉字部首表》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说文解字》解读

《说文解字》解读
下篇:革部、鬲部、䰜部、爪部、丮部、斗部、又部、 部、史部、支部、 部、聿部、画部、隶
部、臤部、臣部、殳部、杀部、 部、寸部、皮部、㼱部、攴部、教部、卜部、用部、爻部、㸚
部。
第四卷 上篇: 部、目部、䀠部、眉部、盾部、自部、白(zì)部、鼻部、皕部、习部、羽部、隹部、 奞部、雈部、 部、 部、羊部、羴部、瞿部、雔部、雥部、鸟部、乌部。
金文字形,表明《史籀篇》所流传的时代要早于东周,班固、许慎以为周宣王时书,大致是可
信的。 在许书重文里,还有“或体”、“俗体”、“今文”诸名,许慎常用“或作某”、“俗作某”称之。古文、籀 文与正篆是属于不同时期所存在的古汉字异文关系,或体、俗体、今文与正篆则主要是指汉世 所存在的异文关系。[2][3] 成书过程
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如今能看到最早的《说文》版本,是唐人写本。一为《木部》残本,一为《口部》残简。前者 是清同治二年莫友芝得于安徽黟县县令张仁法,后辗转归日本人内藤湖南,藏于京都府恭仁山 庄,又经内藤之手转与日本武田氏家族之杏雨之屋,《木部》6叶(页)共94行,每行2篆,存 188篆。后者有二,为日人平子尚氏所藏,存4字,未公诸世,一为日人某氏所藏,存6行,12 篆。 南唐徐锴重订《说文》作《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又据唐孙愐的《唐韵》,作《说文解字篆 韵谱》五卷,用唐李舟的《切韵》次第。因为李阳冰好以私意说文字,不守许慎原说,徐锴作 《祛妄篇》(《说文解字系传》里的一篇)专祛李氏之妄,驳李氏臆说五十多条。 宋太宗雍熙三年,徐铉(字鼎臣)又承诏和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详参众 本。正误补阙;又因篇数过繁,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因此,今本《说文》在 唐、宋时经过两次窜改,已非许书原貌,南宋孝宗时,李焘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三十卷, 起东终甲,而偏旁各以形相从。说文解字 二徐本是明清以来最流行的版本,因徐铉为兄,其本被后人称为“大徐本"徐锴为弟,其本称 为“小徐本,认为小徐本最好的本子是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由祁隽藻根据宋朝抄本刻写的本 子,大徐本有宋椠本,据说宋椠本有大字本和小字本的分别,但传世的多是小字本,晚明时, 常熟毛晋及其子褒,依据宋刻本始终亥小字本,以大字雕板印行。《说文》原本次第始为人 知,后来几经删改,成为当时通行的汲古阁本。 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孙星衍据宋本重刻大徐本《说文解字》,是为平津馆本同治十二 年(公元1873年)陈昌治又根据孙本加以校订,改为一篆一行本,这便是中华书局1963年所据 以整理出版的底本。[7][8] 理论精神 建立部首

从形义统一角度谈《说文解字》重出字组

从形义统一角度谈《说文解字》重出字组

从形义统一角度谈《说文解字》重出字组本文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收集到的39组重出字组,从形义统一的角度重新考察这些重出字组,判定其是否为重出字。

分三种情况论述:第一,确实是重出字,《说文》没有必要重复收;第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出字,《说文》重复收自有道理;第三,有些重出字组无法考证。

标签:重出字组重出字形义统一本义《说文》中除了许慎的重文之外,还有其他情况的重出。

本文讨论的重出字组,是指《说文》中同一个篆文形体重复出现的两字字组。

而重出字,是指形音义皆相同相近,《说文》没有必要重复收的重出字组。

对于《说文》的重出字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不够彻底和系统,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对于重出字的认定存在争议,即哪组字确实是重出字,《说文》没有必要重复收,且多种研究《说文》的文献也认为应当删去其中一字的;哪组字又并不是重出字,各立为字头符合《说文》体例。

之所以存在分歧,是因为没有从许慎著书的立场出发,找到认识这些重出字组的根本标准。

许慎著《说文》解说的是本字本义,而汉字的形义是统一的,王宁在《汉字构形学讲座》中提到:“汉字在表意与表音的相互促进中,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表意特点,不断地采用新的方式,增强个体符形和整个符号系统的表意功能。

”“当意义发生变化或符形笔势化以后,改造自己的符形和对字义的解释,以创造形义统一的新局面。

”我们考察《说文》重出字组也应当以形义统一为标准。

本文根据196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说文解字》收集到的39组重出字组,从形义统一角度来重新考察这些重出字组,认为这些重出字组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确实是重出字,《说文》没有必要重复收;第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出字,《说文》重复收自有道理,这又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仅字形相同,二是字用上曾经部分交叉重合,三是省简、讹误偶合他形;第三,有些重出字组已经无法考证。

一、确实是重出字,《说文》没有必要重复收《说文》收字9353个,设立540部。

《说文解字》出现空部首的原因探析

《说文解字》出现空部首的原因探析

《说文解字》出现空部首的原因探析学术界对《说文解字》空部首的存在持有不同的观点,但都未揭示其真正的原因。

《说文解字》在编撰上坚持部首字与其从属字形义相依、凡有从属字者必单独立部的双重原则,导致36个空部首字无部可归而“落单”。

许慎为了使所定部首成为一个完整封闭的系统,使部首统摄所有的字,使每个字都归入相应的部首,只好让36字自立为部,于是出现了空部首。

采取归并的办法取消空部首,或者通过构字功能来解释空部首存在的原因,都不妥当。

标签:《说文解字》部首从属字空部首归部原则《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首创部首编排法,形成了一个比较严密的汉字分类体系,以540部统帅全书所收的9353个小篆,使繁杂的汉字各有所归。

《说文》中,凡部首字都有“凡某之属皆从某”作表识,同部首的字按照“以类相从”的原则列于部首之下。

一般情况下,部首字之后至少有一个所属之字,但在540部中,“三凵𠙴久才乇𠂹克彔耑丏冄兕易萈能ㄑ燕率它幵四五六七甲丙丁庚壬癸寅卯未戌亥”36字,尽管注有“凡某之属皆从某”,但是其后却紧接另一部首,出现部内无字现象,成为“空部首”。

学术界对《说文》空部首的认识分歧较大,而结论都难以服人。

本文对空部首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力图揭示《说文》出现空部首的真实原因。

一、学术界对空部首存在的态度学术界对空部首的存在基本持有三种态度:第一,认为空部首的存在是许慎立部的一种错误。

如汤可敬指出:“‘首’是针对‘群’而言的,无‘群’也就无所谓‘首’了。

无‘群’部首不符合‘部首’的要求。

”[1]冯玉涛、赵兵战直言:“许慎将他们列为部首是错误的”[2]。

上述观点认为空部首的存在破坏了部首的统属作用,建议取消或者进行归并。

但是稍作分析就会发现,36个空部首的形义特点与其他有部属字的部首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强从字形或字义单方面将36个空部首字进行归并,不仅违背了《说文》形义相依、以类相从的归部列字原则,而且也破坏了其他部首的统字规律。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

它完整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先秦古文字的形体,反映了上古汉语词汇的面貌。

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与字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以我们将以《说文》中的字形为基础去探求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关键词:说文解字汉字字形字义一、从《说文》看古代汉字表达字义的方式《说文解字》是一部关于形训的语言文字学著作,540部首的首创给人们提供了归纳认识汉字形音义关系的门径。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形体和意义有密切的关系。

总体来说,汉字形义一致,它所具有的意义是通过形体表现出来的。

在汉字形体如何表现意义的问题上,《说文》中的“六书说”给出了很好的回答。

“六书”是分析汉字造字结构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汉字结构的造字理论。

许慎的“六书说”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是从汉字的造字角度说的,这四种从汉字形义关系的角度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大类:象形说阐述了个体的字形直接表现意义的方式,指事和会意说阐述了个体字形间接表现意义的方式,形声说阐述了个体的字形曲折表现意义的方式。

下面我将以《说文》中的字形为蓝本,并参考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简要分析一下古代汉字的形义关系。

象形字的字形直接表达字义,我们并不难理解。

在造字之初,人们是据义而构形,也就是根据语词义来构造字形,其形体与意义的关系应该是很简单的、直观的。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也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由此看来,象形字是最早的汉字构造类型,是汉字发展的基础。

所谓象形,就是用图画的方式将想要表达事物的外部轮廓用线条描绘出来。

象形字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是象形,其中实物象形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例如:“山”,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禾”,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

《说文解字》概述《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著。

《说文解字》的书名许慎这样解释: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

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结实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许慎所以做《说文》,是与两汉的政治思想和学术风尚分不开的。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灭经书,涤除旧典,又严禁私人藏书,规定了“挟书之律”。

到了西汉初年,惠帝废除“挟书之律”。

文景以后,渐开羡书之路,并有意识地搜求旧典、发掘古籍。

武帝更提出“罢黜百官,独尊儒术”。

为了解释经书,古文家和今文家互相排挤。

许慎站在古文家的立场著《说文》。

从《说文解字》可以看到了汉字的发展有形变和势变。

形变即字形有了改变;势变即书写的笔画有了变化。

形变如金文跟六国古文相差很远,小篆跟金文相比又有了很大变化。

单体变为合体,加上不同偏旁则成为形声字。

书写上由繁复趋于约易,字的繁衍上由形以表义向表音方向发展。

最早先有图画代表形象,作为文字把图画简化而成为象形字。

还有指事,《说文》举“上”“下”为例,因为无物可象,所以有指事。

又有会意,会意一般是合体的,如“相”,是由两个独体合成的会意。

此法还是有时而穷的,遂向表音方向发展,因此有了形声。

又有转注、假借,合前几种为六书。

《说文解字》探索字的本源意义,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另外当我们追寻字的原始意义,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图时,我们就会感到一种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们被日前所习惯的字的引申义遮蔽了感受的新鲜,字只成了一个表达意思的符号,我们不去推寻远古人类造字的巧妙。

《说文解字》叠文“卉”“森”的归部理据探索

《说文解字》叠文“卉”“森”的归部理据探索

第23卷第3期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3,No.3 2021年6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J u n.2021收稿日期:2020-11-15作者简介:张明慧(1997-),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生。

DOI:10.15916/j.issn1674-327x.2021.03.020《说文解字》叠文“卉”“森”的归部理据探索张明慧(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1)摘要:《说文解字》对于叠文的归部处理通常是将其归入单体做部首的那一部,而叠文“卉”“森”的归部却并没有依单体归部,而是分别归入了《艸部》《林部》。

一些学者认为许慎对“卉”“森”二字的字形说解与归部有误,但在比较分析了与“卉”“森”二字一同归部的一组字的意义特点后,发现此二字的归部实际上遵循着“以类相从”的原则,而非许慎的归部有误。

关键词:《说文解字》;叠文;归部;以类相从中图分类号: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7X (2021)03-0076-03《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中所收录9 353个字中,有一类形体较为独特的字,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或相反构造的形体累加组合而成,如《白部》:“皛”(显也。

从三白),王筠将这类字称为叠文。

通常情况下,《说文》是将叠文随单体归部的,如“皛”归《白部》、“聶”归《耳部》等,另外一部分叠文由于要统辖它字而被立为部首。

据统计,《说文》中共有叠文106个,其中62个字由于要统辖它字而被立为部首,剩下的44个均为部内所辖字。

在这些所辖字中,42个都遵循着“叠文随单体归部”的原则,只有“卉”(从艸、屮)、“森”(从林从木)二字并没有按照常理分别归入《屮部》、《木部》,而是分别归入了《艸部》、《林部》。

从小篆形体来看,“卉”“森”二字的形体构造与“皛”字无别,都是由三个相同构件的形体叠加而成,但从归部实际来看,它们的归部原则却并不统一。

《说文解字》的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的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的名词解释作为中国四大字书之一,《说文解字》是关于汉字的一部著作,由东汉时期的许慎所撰写。

作为一部古代字典,它不仅记录了汉字的结构、音韵、用法等基本信息,还融入了作者对文化传承、历史演变等方面的思考和解读,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

许慎,字巨然,汉朝末年东汉初年的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学者之一,曾在汉光武帝的宫廷担任过鲁国太守的职务,后辞官退居到家,专心于自己的研究和写作。

《说文解字》是许慎晚年所著,共二十卷,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字典。

2. 《说文解字》的组成部分:印、句、释、源。

《说文解字》的组成部分,按照许慎的编纂思路,分为了印、句、释、源四个部分。

其中印主要是介绍汉字的形状、结构,句则涉及到汉字的用法和词义,释则解释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源则介绍了汉字的来源和演变历史。

3. 《说文解字》的作用:识字、读书、研究。

《说文解字》在古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人们识字和学习文字,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和用法。

同时也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参考,可以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民俗、诗词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资料。

4. 《说文解字》的特点:形音义三合一、纠正错讹、融汇贯通。

《说文解字》的编纂思路独树一帜,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形音义三合一。

许慎认为,汉字的形、音、义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他在编纂《说文解字》时,将这三者的关系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编纂思路。

同时,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还纠正了一些汉字的错讹和误解,为后人汉字的正规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还将当时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理论进行融合和整合,达到了融汇贯通的效果。

5. 《说文解字》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研究的经典之作,《说文解字》对中国文化、历史、教育等方面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人研究汉字的来源、演变和古代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成为后世汉字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学者的重要参考。

《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的归部与立部

《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的归部与立部

《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的归部与立部《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按是否充当部首字而分为两类,其结构方式和表义特点在总体上没有区别,其差别在于有无统属字。

随单体归部的同形复体字没有统属字,充当部首的同形复体字至少有一个统属字。

有无统属字是许慎确定部首的一个基本原则,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原因是其另有统属字。

标签:同形复体字部首归部立部统属字同形复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构件相叠加而成的汉字,王筠称为“叠文”[1](P349)。

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是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和形义关系,一般将其纳入“六书”会意一类,视作同体会意字,而对同形复体字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出现的归部与立部的不同及原因认识不够。

有关著述,多对《说文》同形复体部首持怀疑或否认态度,如认为同形复体部首是“繁琐、重复、低能的部首”[2],提出同形复体部首应并入独体部首之下[3](P58)。

同属同形复体结构,为什么有的在《说文》中随单体部首归部,而有的却作为部首另立一部?另立一部是否必要?本文以大徐本《说文》正篆字头为线索,对同形复体字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考察其归部与立部的特点,并揭示同形复体字立部与否的原因。

一、同形复体字的形义特点《说文》正篆共有同形复体字104个,其单体部件都是部首字,但是其中只有47字随单体部首归部,另外57字作为部首字而分别立部。

它们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共同特点是:(一)所有的同形复体字都是同一单体构件的叠加如“从”“吅”“畕”“垚”分别是二“人”、二“口”、二“田”、三“土”叠加。

也有同一个形体或相背、或相对、或相倒、或相承叠加者,如“舛”从“夊、相背”(,从反夂),“”从“二”相对,“化”从“匕、人”(匕,从倒人),“夅” 从“夂、相承”。

从构件数量来看,有二度、三度、四度叠加。

二度叠加者,《说文》主要以“从重某”“从并某”或“从二某”说解,如“林”字“从二木”;三度叠加者,《说文》一般以“从三某”来说解,如“惢”字“从三心”;四度叠加者,《说文》一般以“从四某”来说解,如“茻”字“从四屮”。

_说文解字_相同部件字简析

_说文解字_相同部件字简析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是文字学的奠基之作。

全书收字9353个,并从形音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说文》问世以来,历代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考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说文》的研究也不断地细化。

其中构字部件,特别是相同部件字及其位置问题的研究稍嫌不足,本文仅就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所谓相同部件字,是指两个字由完全一样的部件构成。

在《说文》中,有一部分字的构字部件相同,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

比如:(1)《说文·心部》:“怡,和也,从心,台声。

”《说文·心部》:“怠,慢也,从心,台声。

”“怡、怠”两个字的构字部件完全相同,但配置方式不同,形成两个不同的字。

《说文》中还有一种类型的相同部件字,即构字部件相同,配置方式不同,两者是异体字关系。

本文对这些字所呈现出的一些规律性特征具体分析如下:一、造字法相同,配置方式不同这一部分字的构字部件相同,运用相同的造字法(指事、会意、形声),只是配置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字。

(一)上下位置:(2)《说文·木部》:“杲,明也。

从日,在木上。

”《说文·木部》:“杳,冥也。

从日,在木下。

”“杲、杳”二字,构字部件相同,造字法均为会意,只是两个部件的上下位置不同,意思也不同。

(二)左右位置:(3)《说文·女部》:“妃,匹也。

从女,己声。

”《说文·女部》:“妀,女字也。

从女,己声。

”(三)左右位置和上下位置:(4)《说文·日部》:“旰,晚也。

从日,干声。

《春秋传》曰:‘日旰君劳。

’”《说文·日部》:“旱,不雨也。

从日,干声。

”(四)指事符号的位置不同:(5)《说文·木部》:“本,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说文·木部》:“朱,赤心木,松柏属。

从木,一在其中。

”《说文·木部》:“末,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本、朱、未”三字中均含有指事符号“一”。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说文解字》简介《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字叔重)编著的。

《说文解字》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原书作于100年到121年,现已失落,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许慎说“文”解“字”: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编排: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结构,创立540个部首。

部首的排列次序,除“始一终亥”外,主要是“据形系联”(按照形体相似或相近的原则排列)。

每部中的字主要是根据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再分析其先后次序大致是“先实后虚”。

说解: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

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说文解字》由“文字”和“说解”两部分组成。

《说文解字》收正字及重文共10516个,可谓集汉代文字之大成。

重文即异体字,包括古文、籀文、篆文、秦刻石、或体、俗体、奇字、通人掌握的字、秘书中的字,共九类。

《说文解字》以小篆作为字头,与小篆不同的古文和籀文则作为重文。

这是正例。

有时为了立部的需要,把古文作为字头,把篆文列为重文。

部首编排法

部首编排法

第二节部首编排法部首编排法是汉语字典、词典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利用它的偏旁同一性来编排词条的一种方法。

同一偏旁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那个偏旁列在开头作为部首,所以叫部首编排法。

这种方法最早由许慎发明。

他在《说文解字》里把收列的九千多个单字分排在五百四—卜个独体字之下,这五百四十个独体字就称作部首。

部首字和它所统辖的字不只在字形上有联系,而且在字义上也有联系,所谓“凡某之属皆从某”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说文解字》定的部首太多,并且部首与部首之间以及一个部首内部的所属字之间的排次依然不太清楚。

明代梅鹰柞编纂《字汇》,钻“对这两个缺点作了重大的改进,首先简化部首数量,从五百四十部变为二百一十四部,把可以合并为一部的字都合在一起;其次规定部首之间以及一个部首内部的所属字之间一律依据笔画多少排次,使编排条理更加完善清楚。

《字汇》这套方法后来经过《康熙字典》的采用,就完全定型下来,成为晚近我国一般汉语字、词典的最主要的编排方法。

《中华大喀典》、旧《辞源》、旧《辞海》等用的都是这套方法。

部首编排法的最大优点是运用字形标准,使能据形查字;而且同部首的字在字义上有一定的联系,如“乌”部多为鸟名,“龟”部多为鱼名,“广”部多与疾病有关,“手”部多与手的动作有关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分类编排法的优点。

总的来说,大多数汉字在查检上并无困难,因此容易为一般人接受,经久不衰。

但是,它也有几个带根本性的缺点:第一,部首的位置不固定。

有的在上,如“下”属“一”部、“今”属“人”部;有的在下,如“六”属“八”部、“天”届“大”部;有的在左,如“扶”届“手”部、“明”属“日”部;有的在右,如“助”属“心”部、“献”属“犬”部;有的在左上角,如“荆”属“帅”部、“嗣”属“口”部;有的在左下角,如“献”属“田”部、“颖”属“禾”部;有的在右上角,如“整”属“文”部、“望”属“月”部;有的在右下角,如“疑”属“正”部、“赖”属“贝”部;有的在内,如“匠”属“口”部、“风”届“夕”部;有的在外,如“四”属“口”部、“间”属呵1”部;有的插在中间,如“中”属“[”部、“承”属“手”部;有的分为上下,如“衰”属“衣”部、“五”属“二”部;有的分为左右,如“街”属“行”部等等,碰到一个各个组成部分都具有部首资格的字,一般读者很不容易确定它究竟属于哪个部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的归部与立部作者:赵艳刘忠华徐涵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9期摘要:《说文解字》同形复体字按是否充当部首字而分为两类,其结构方式和表义特点在总体上没有区别,其差别在于有无统属字。

随单体归部的同形复体字没有统属字,充当部首的同形复体字至少有一个统属字。

有无统属字是许慎确定部首的一个基本原则,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原因是其另有统属字。

关键词:同形复体字部首归部立部统属字同形复体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构件相叠加而成的汉字,王筠称为“叠文”[1](P349)。

学术界普遍关注的是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和形义关系,一般将其纳入“六书”会意一类,视作同体会意字,而对同形复体字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出现的归部与立部的不同及原因认识不够。

有关著述,多对《说文》同形复体部首持怀疑或否认态度,如认为同形复体部首是“繁琐、重复、低能的部首”[2],提出同形复体部首应并入独体部首之下[3](P58)。

同属同形复体结构,为什么有的在《说文》中随单体部首归部,而有的却作为部首另立一部?另立一部是否必要?本文以大徐本《说文》正篆字头为线索,对同形复体字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考察其归部与立部的特点,并揭示同形复体字立部与否的原因。

一、同形复体字的形义特点《说文》正篆共有同形复体字104个,其单体部件都是部首字,但是其中只有47字随单体部首归部,另外57字作为部首字而分别立部。

它们在结构和意义上的共同特点是:(一)所有的同形复体字都是同一单体构件的叠加如“从”“吅”“畕”“垚”分别是二“人”、二“口”、二“田”、三“土”叠加。

也有同一个形体或相背、或相对、或相倒、或相承叠加者,如“舛”从“夊、相背”(,从反夂),“”从“二”相对,“化”从“匕、人”(匕,从倒人),“夅” 从“夂、相承”。

从构件数量来看,有二度、三度、四度叠加。

二度叠加者,《说文》主要以“从重某”“从并某”或“从二某”说解,如“林”字“从二木”;三度叠加者,《说文》一般以“从三某”来说解,如“惢”字“从三心”;四度叠加者,《说文》一般以“从四某”来说解,如“茻”字“从四屮”。

(二)所有的同形复体字都和单体字的意义有密切联系同形复体字的表义类别大致有四:1.表复数,如“雥”,《说文》:“群鸟也,从三隹”,指隹(鸟)聚成群。

2.强化信息,如“譶”,《说文》:“疾言也,从三言”,即语言迅疾,强调言不止。

3.表派生新义,如“鱻”,《说文》:“新鱼精也,从三魚”,鲜美之义是由“鱼”的味道体现出来的。

4.表关系位,如“竝”,《说文》:“并也,从二立”,由二人并肩而立,体现“并列”之义。

可见,同形复体字的意义都与复叠之前单体的意义密切相关,复体的字义是由单体会合而来的。

正因为同形复体字无论从结构和意义上都与单体部首相关联,所以按照“据形系联”“形义相依”的汉字分部和归部原则,《说文》在一般情况下,是将同形复体字随单体字(也是部首)归部的,如“驫”归《马部》、“㼌”归《瓜部》等。

但是不完全如此,另有一部分同形复体字却是单独成部的,如“虫”与其复体“䖵”“蟲”分立为《虫部》《䖵部》《蟲部》三部,“艸”从二屮、“茻”从四屮,而《屮部》《艸部》《茻部》分立。

对同样结构和意义类型的同形复体字作不同的处理,应该另有原因(详见后文)。

二、同形复体字的归部特点如前文所说,《说文》对同形复体字的归部有两种作法,一是归入单体部首,一是另立一部。

两种情况也各有特点,分别讨论如下。

(一)随单体归部的同形复体字据统计,《说文》中不作部首、随单体归部的同形复体字共有47个,除“森”归《林部》、“卉”归《艸部》之外,都是按叠加前的单体部首归部的,如“祘”从二示(表示“明示以筭之”),归入《示部》;“磊”从三石(表示“众石”),归入《石部》。

其他43个同形复体字的归部情况如下:《示部》“祘”(从二示),《止部》“歰”(四止),《言部》“譶”(从三言),《又部》“友”(从二又),《臣部》“臦”(从二臣相违),《玄部》“兹”(从二玄),《人部》“从”(二人),《東部》“㯥”(二東),《生部》“甡”(从二生),《貝部》“賏”(从二貝),《部》“”(从二),《朿部》“棗”(从重朿)、“棘”(从并朿),《瓜部》“㼌”(从二瓜),《白部》“皛”(从三白),《兂部》“兓”(从二兂),《先部》“兟”(从二先),《頁部》“”(从二頁),《卪部》“”(二卪),《石部》“磊”(从三石),《豕部》“豩”(二豕),《㣇部》“㣈”(从二㣇),《馬部》“驫”(从三马),《兔部》“”(从三兔),《犬部》“猋”(从三犬),《赤部》“赫”(从二赤),《夫部》“㚘”(从二夫),《水部》“淼”(从三水),《魚部》“鱻”(从三魚),《龍部》“龘”(从二龍),《至部》“臸”(从二至),《耳部》“聑”(从二耳),“聶”(从三耳),《女部》“奻”(从二女),“姦”(从三女),《土部》“圭”(从重土),《斤部》“斦”(从二斤),《車部》“轟”(从三车),《川部》“州”(从重川),《戈部》“戔”(从二戈),《夂部》“夅”(从夂相承),《可部》“哥”(从二可),《匕部》“化”(从匕人),《余部》“”(二余)《八部》“仌”(从重八)。

①随单体部首归部的同形复体字有两个特点:1.都是单体部首字的重叠,单体部首同时也是复体的直接表意成分。

如:《玄部》:“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曰玄。

”“玄”之复体“兹”正是“黑”的意思。

《車部》:“車,舆轮之总名。

”“車”之复体“轟”《说文》:“群车声也”,由群车发出的声响得义。

2.没有充当部首再统帅另外一个字。

个别复体尽管可以充当另外某个字的表义偏旁,但是因为参构字的字义所重在另外一个表义偏旁,所以《说文》按字义所重将其归入它部,如《先部》:“兟,进也。

从二先,贊从此。

”[4](P407)《贝部》:“贊,見也。

从貝,从兟。

”《段注》:“谓彼此相见必资贊者,……鍇曰:进见以貝为礼也。

”[5](P280)由于“贊”字表意的重点在“貝”不在“兟”,故“贊”字归入《貝部》。

(二)充当部首的同形复体字《说文》有57个同形复体字被列为部首。

充当部首的同形复体字的结构和意义特点与第(一)类无别,但是没有归入相应的单体部首,而是另立一部,如“艸”从二“屮”,《说文》另立《艸部》;“沝”从二“水”,《说文》另立《沝部》。

为便于考察,特列表如下:同形复体部首具备以下特点:1.都以单体部首的意义为直接表意成分,从意义层面看不出单独立部的必要性。

如《艸部》:“艸,百艸也。

从二屮。

”《茻部》:“茻,眾艸也。

从四屮。

”《屮部》:“屮,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

”其同形复体字“艸”为“百艸”之名、“茻”为“眾艸”之名,皆与表示初生之草的“屮”字意义相关联,按照“凡从某之字皆从某”的归部体例,将“艸”“茻”二字归入《屮部》未尝不可,但是许慎却另立《艸部》《茻》。

又如《麤部》:“麤,行超遠也。

从三鹿。

”董莲池:“鹿喜群处,食时相背,性好惊跃,一有动静便群体向远方跨奔。

所谓…行超远‟,因群体而跨奔,故从三…鹿‟。

”[6](P271)“麤”由“鹿”复叠会意,“鹿”为其直接表意成分,《说文》却分立《鹿部》《麤部》两部。

2.都是单体字的复叠而没有归入单体所属之部,而是另外立部。

如:“雔”和“雥”都是“隹”的复叠,许慎没有将其归入《隹部》,而是另立《雔部》和《雥部》。

“収”“”“”三字均由“又”复叠而来,却未归入《又部》,而是分立《収部》《部》《部》三部。

3.都另有统属字。

即同形复体字又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表义部件构造了新字,成为另外一个或多个字的部首。

如:“林”从二木,而“林”又统领了“橆鬱楚棽楙麓棼森”等8字,故立《林部》。

表示“木多”之义的“森”(《说文》从林,从木),没有参与构字,故根据意义所重而归入《林部》。

同形复体部首至少统属一字,如《步部》《毳部》等,最多者如《艸部》统属444字。

可见同形复体字是否作部首关键在于有无统属字,不作部首者,无统属字;作部首者,至少统属一字。

如果只着眼于同形复体字的结构及其与单体字的意义关系,为了减少部首的数量,倒是可以将(一)、(二)两类作一致性处理,统统归入相应的单体部首之下,如,可以将“吅”“品”“㗊”归入《口部》,“雔”“雥”都可归入《隹部》等。

学术界也的确有人认为同形复体字没有独立立部的必要,提出“许多同形复体部首可以并入同形单体部首之下。

”[3]然而,从《说文》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情况看,有无统属字是要区别对待的。

三、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原因尽管作部首的同形复体字与不作部首的同形复体字其结构和造意特点高度一致,但是在有无统属字上有明显区别。

整体关照《说文》部首系统,不难看出同形复体以外的许多部首,也只统属一字或数字,由此推断,同形复体字单独立部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字另有统属字,其“作为部首,部下又统帅了其他的字,并没有从属于基本部首之下”[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同形复体字的立部原因有所交代,如《说文》:“玨,二玉相合爲一玨”。

段注:“因有…班‟…‟字,故…玨‟专列一部,不则缀于《玉部》末矣。

凡说文通例如此”[5](P19)。

又如《说文》:“,二魚也。

”段注:“二魚謂连行可观,……所以不并入魚部必立此部者,以有字从也。

”[5](P582)段氏揭示出“玨”不归入《玉部》、“”不归入《鱼部》而另立一部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们各自另有统属字。

可见有无统属字是许慎确定部首的一个基本原则。

郑樵《六书略》言:“许氏作《说文》,定五百四十类为字之母,然母能生而子不能生。

”[7]强调了《说文》540部首作为字之“母”的地位,也就是说某字只要有“子”便成“母”,便是部首字。

如《说文》部首字“止”指人之足,作为母字,有13个从“止”之字作为子字归入其下。

另外6字(步癶走此正辵)也都从“止”,但并未将归入《止部》,而是分别立部。

《走部》统属84字,《癶部》《此部》各统属2字,《步部》《正部》各统属1字,《辵部》统属117字。

可见“步”“癶”“走”“此”“正”“辵” 6字独立立部的原因在于它们各有统属字,具备“母”的特质,成为部首。

《说文》540部各部统属的字量多寡固然反映出部首构字与统字能力的强弱,但是数量的多寡或能力的强弱并非许慎立部与否的准则。

《说文》540部首统摄了9350个正篆,每部字量在9字以下的部首就有396个[8],其中统字只有一两个的部首就有几十个,可见,部首之立,只在乎有无构字统字的能力而不在乎能力的大小与统字的多寡。

就同形复体部首来看,既有统字较多的部首如《艸部》,又有统字量很少的部首,其中只统一个字的复体部首就有23个,均合许慎立部的原则。

许慎首创540部首,按照“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编排原则将近万个正篆归入各部。

虽然部首及其所属字的结构、意义特点是系联、立部与归部的重要参数,但不限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