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复习

合集下载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比较,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过比较,归纳实验室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4.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型:新授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课)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我们前面探究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今天我们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请同学们把昨天发的探究方案拿出来。

同学交流“探究方案”上的参考信息。

1.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2.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探究方案”中各组实验操作时具体的装置:(可用自荐仪器,也可选用桌上给定的某些仪器。

注:学生事先不知道桌上给定有哪些具体仪器。

)每组桌上均有的仪器:玻璃导管、橡皮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每组桌上提供的不同仪器分别为:第一组:烧杯、过滤漏斗第二组:烧杯、破试管、铜丝、单孔橡皮塞第三组:U型管、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橡皮塞第四组:平底烧瓶、单孔橡皮塞第五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分液漏斗第六组:试管,单口橡皮赛、铁架台(带铁夹)第七组:锥形瓶、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第八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注射器第九组:带支管的烧瓶、橡皮塞第十组:锥形瓶、单孔橡皮塞3.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实践操作──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4.验证气体是二氧化碳。

同学交流展示本组实验装置,讨论实验成败原因,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同学与小组评价自己所设计和开展实验的情况,与同学合作进一步完善所设计的试验。

写出实验探究报告。

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和实践”报告宜昌市九中班组组长组内成员探究时间一、探究时参考信息1.碳酸钠(Na2CO3)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等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人教版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教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教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学教案引言本教学教案旨在为九年级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和全面的化学总复教学计划。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巩固和复九年级化学的全部内容,为中考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全面巩固和复九年级化学的全部知识点和概念- 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 概念回顾: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 组分分析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第二单元: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2.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征3.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转化第三单元:原子与分子1. 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2. 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与化学式3. 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第四单元:化学平衡与电化学1. 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态和平衡条件2. 平衡反应的方向和影响因素3.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征和区别第五单元:酸碱与盐1. 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酸碱中和反应和指示剂3. 盐的基本概念和命名规则第六单元:空气与氧气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氧气的制备和性质3. 氧气在燃烧和呼吸中的作用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系统的讲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概念。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3. 练和解题:设计各种类型的题,让学生通过练提升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

4. 讨论和交流:组织小组讨论和学生交流,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小型化学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1. 日常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的研究情况。

2. 练作业:每周布置适量的练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4. 考试评估:定期组织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3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3篇 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3篇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3篇九年级化学教案下册,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1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4)了解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5)懂得过滤,蒸发的目的,学习过滤和蒸发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水是宝贵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用水、自觉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的组成,(2)各种水资源的区别2.教学难点:过滤操作的基本要点实验探究:1.水的组成研究2.纯净水与矿泉水的区分教学内容:一.自然界的水[来源:Z#--#]1.水在自然界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工业上需要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作为原料(2)农业上需要水:农作物需要水灌溉(3)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4)交通运输上:内河及其海洋航运3.水对生物体的重要作用,水(water)——生命之源(1)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唾液、胃液、血液、组织液等。

水在人体内起这调节体温、溶解食物、排泄废物等作用(2)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诺贝尔奖两次获得者林德斯?波林医生在《如何活得好》一书中给读者提供了几点养生术,其中有一条就是“每天喝大量的水”4.水污染情况:(1)水污染的来源a.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c.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教案及反思

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教案及反思

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教案及反思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对全体同学,提高同学的人文素养,增加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

准确把握化学学科特点,乐观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育同学乐观地情感态度和准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同学综合素养为同学全面进展和终身进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并能进行简洁的分类和区分,熟悉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三种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能熟悉并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洁分类,初步熟悉元素周期表。

(4)记住并能运用一些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建,并学会关于化学式的简洁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试验探究进一步了解物质三态及其转化,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进行说明。

(2)通过调查体会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活动及人体新陈代谢的亲热关系。

(3)通过必要的习题训练,能看懂并理解某些商品标签的数据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2)乐观关注与化学关于的社会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

(3)通过复习,进一步树立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

[内容标准分析]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进展的趋势。

通过本主题的复习,进一步关怀同学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理解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加深同学对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的熟悉,引导同学摆脱阅历形态,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奇异的微观世界。

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2学习目标: 1.熟悉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试验,初步学会对试验现象进行观看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知道化学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的操作方法是保证明验胜利的关键。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化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化学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上下化学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提高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3.化学反应与能量4.有机化合物与生活5.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与生活。

2.教学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学现象,例如:水沸腾、冰融化等。

2.探究活动分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酒精的挥发等。

3.分析与讨论第二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导入回顾earlier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

2.讲解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原子核、电子、元素等。

3.实践活动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相关信息,了解不同元素的特点。

第三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1.导入引导同学们思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探究活动分组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3.分析与讨论第四课时:有机化合物与生活1.导入聊一聊同学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如:食物、衣服、燃料等。

2.讲解讲解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塑料、纤维、油脂等。

第五课时: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导入引导同学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2.讲解讲解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探讨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3.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难点讲解:教师拿出一个元素周期表,指着上面的元素说:“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元素,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原子序数、电子排布,这些都是它们独一无二的标志。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2.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2.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复习;
3.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复习;
4.化学量的计算;
5.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
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并进行一些基本题目讲解。

2.复习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及性质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规律。

3.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及如何正确写化学方程式。

4.复习化学量的计算,包括摩尔、质量、体积等的相互转换,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5.复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包括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基本知识。

6.进行化学复习专题的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
1.课堂教学;
2.小组讨论;
3.化学实验。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通过综合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测试结果给予评价及建议。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5篇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5篇

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精选篇1)“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中学生们要想更好地学习化学学科知识,那么必须要懂得看说课稿内容,下面小编为同学们分享沪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希望对同学们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__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元素》,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元素》是新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本节课分为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

本节课是化学的“工具性”课程,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是以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工具。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延伸和后续,而且是学习以后离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重要基础。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对于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不喜欢老师的单纯灌输讲解,希望老师创建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性和才能。

本节课中我多数设置讨论、看图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密切的元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元素概念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征,从而获取概念的能力;2.通过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维方式。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15篇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15篇

初三化学复习教案15篇初三化学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重点: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见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活动天地]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2、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9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9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优秀9篇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②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①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②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从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二、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安排在学生学习定性认识化学反应之后,是对化学反应的后续学习,又是化学方程式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在书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中学化学的重点之一。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1、在课前就进行实验分组,将实验能力强和实验能力弱的同学混合搭配,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

2、布置每个实验小组先对学案中的四个实验方案进行探讨,对实验内容和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有个大致了解。

(二)教法选择直观性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练习法等。

(三)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学生观看实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发现学生验证实验、探究交流动手画水分子分解图、突破难点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体验,在发现中学习,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分析、练习、小结反思”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的科学实验探究的研究方法。

四、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第1步创设情境、设疑激趣)[课时引入]演示实验1、火柴燃烧2、酒精燃烧[设问] 火柴燃烧后留下灰烬而酒精燃烧后什么也没留下,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没有变化呢?倾听学生的见解(第2步实验探究、引导发现)[实验探究]演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引导]1。

2023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精选5篇)

2023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精选5篇)

2023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精选5篇)为大家整理的2023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2023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案精选篇1一、燃烧反应(描述现象要点:光或火焰,放热,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1、碳充分燃烧:C+O2=点燃C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空气中:红热)(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2、碳不充分燃烧:2C+O2=点燃2C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3、硫燃烧:S+O2=点燃S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氧气中: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具有刺激气味的气体) 4、磷燃烧:4P+5O2=点燃P2O5(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产生大量白烟,P2O5污染空气)5、铁燃烧:3Fe+2O2=点燃Fe3O4(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留少量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6、镁燃烧:2Mg+O2=点燃2Mg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7、氢气燃烧:2H2+O2=点燃2H2O(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产生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壁有小水株)8、一氧化碳燃烧:2CO+O2=点燃2CO2(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产生蓝色火焰,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9、甲烷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10、乙醇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二、常见气体制备方程式(一)制取氧气1、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2H2O2=MnO22H2O+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2KClO3=MnO22KCl+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3、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回试管底部而炸裂试管) 4、加热氧化汞:2HgO=加热2Hg+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5、电解水:2H2O=通电H2↑+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电极:正氧负氢;体积比:氢二氧一;质量比:氧八氢一;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二)制取二氧化碳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2、碳酸不稳定:H2CO3=H2O+CO2↑(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3、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CO2工业制法,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三)制取氢气1、锌跟稀硫酸反应:Zn+H2SO4=ZnSO4+H2↑(实验室制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2、锌跟稀盐酸:Zn+2HCl=ZnCl2+H2↑(实验室制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3、镁跟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三、其他方程式1、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的检验):Ca(OH)2+CO2=CaCO3↓+H2O2、二氧化碳溶于水:CO2+H2O=H2CO3(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3、木炭粉跟氧化铜高温共热:C+2CuO=高温2Cu+CO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黑色粉末逐渐变红,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木炭粉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加热Cu+CO2(要有尾气处理装置)6、H2还原氧化铜:H2+CuO=加热Cu+H2O(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反应结束后继续通一段时间气体,直至试卷冷却至常温下: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成氧化铜)7、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赤铁矿炼铁):3CO+Fe2O3=高温2Fe+3CO28、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磁铁矿炼铁):4CO+Fe3O4=高温3Fe+4CO2四、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1.铁与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湿法冶铜,不能用铁桶盛放硫酸铜溶液原理。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优秀9篇)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优秀9篇)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教案(优秀9篇)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铵根离子的检验难点:1.铵根离子的检验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一。

化学肥料1、氮肥氨水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碳酸氢铵NH4HCO3硝酸铵NH4NO3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尿素CO(NH2)2【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3、钾肥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4、复合肥料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钾KH2PO45、微量元素肥料如B、Mn、Cu、Zn等6、农家肥料二、农药1、作用2、危害三、随堂检测题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教案1《环境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

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显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门考点之一。

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显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

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干知识加以扩大,讲授进程中重视中考热门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肯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态调查,供学生挑选。

这样做可使全部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全部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

高中化学教材中触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很多,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

初三学生立刻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连续探索、扩大研究。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

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总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走进化学世界第1讲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基本考点考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在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里,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物质,而且这些物质都在不断地变化,化学不仅要研究已有的物质的变化,还要根据社会生产、生活需要创造新的物质。

有些物质我们不仅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还要进一步知道它们的内部结构及变化规律。

因此,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2.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转入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考点3.化学发展史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

我国古代发明中,烧瓷器、制火药、造纸等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2)近代化学:原子一分子论。

①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②由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

二、能力与综合考点考点4.纳米技术(拓展考点)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在纳米尺度(0.1~100nm之间,1nm=10-9m)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技术。

它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的水平。

纳米科技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与纳米制造、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等。

考点5.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考点)化学正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能源利用、新材料的开发等重大方面作出贡献。

三、创新考点考点6.白色污染(探究性考点)白色污染是指塑料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

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人教版下册全部教案1《酸的通性》一、教材分析《酸的通性》是在学生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㈠知识目标: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能力目标:1、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㈢情意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演示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

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㈠总体思路:⑴导入→⑵回忆已学知识→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不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顺序→⑾本质→⑿巩固迁移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根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第一章:化学基本概念1.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学科。

1.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氢气、氧气、金属等;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1.3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1.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电子结构和物化性质排列的表格。

主要有周期数、族和元素符号等几个部分组成。

第二章:化学反应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以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根据反应方式,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四种类型。

2.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的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产物,中间的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2.3 化学计量学化学计量学是研究化学反应中质量、体积、分子数等数量关系的学科。

化学计量学的基本法则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比定律和等量反应定律。

第三章:物质的热力学性质3.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量是指物体传递的能量,通常以焦耳为单位。

3.2 相变过程相变是物体内部结构的改变,主要有升华、凝固、熔化和汽化等过程。

3.3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是研究热能转化过程中守恒和不可逆性质的基本法则。

主要有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四章:酸碱与盐4.1 酸碱性酸性物质指溶于水时能使溶液中出现氢离子的物质;碱性物质是指溶于水时能使溶液中出现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4.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反应生成一种中性物质水的化学反应。

在化学方程式中,通常以“酸+碱→盐+水”的形式表示。

4.3 盐的种类和性质盐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离子的来源,盐包括酸性盐、碱性盐和中性盐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
5.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化学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深度直接影响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化学概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设想:通过具体实例、生活现象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化学概念,加强概念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概念运用能力。
-设想: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验练习,教师在旁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准确记录的习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设想: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化学在科技、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平衡: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重要表达方式,其书写和平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设想:采用步骤分解法,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细化为几个简单步骤,通过练习和反馈,逐步提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直接影响实验效果。
3.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注重课后反思,指导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燃烧是什么吗?”“为什么有些物质会燃烧,而有些不会呢?”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化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教案

第一元走化学世界复型复班笔黄佳上使用人人知目: 1. 一步牢固第一元的相关知学 2.分解析。

目能力目:培养同学知要点,解析的能力。

感情度价目:培养同学的做思。

学要点: 1. 一步牢固第一元的相关知2.分解析。

重、点点:培养同学知要点,解析的能力。

学法授法、解析法指看《第一元走化学世界》航复一言:化学——研究物成构化性一自然科化学——推了人的程化学——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二、物的化和性流: 1.物理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的化。

程特色:没有其他物生成,是形的化。

2.化学化:化都生成了其他物的化(化学反)特色:有其他物生成,常表色化、放出气体、3.两种化的本区:化中可否有其他物生成。

生成积淀4.系:在化学化的程中,同生物理化。

判断物化不能够依据可否有明的象,而看可否生成了其他物:1.物理性:色、状、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性等。

2.化学性:如:可燃性、氧化性、原性、酸性、碱性、能与⋯⋯反等3.注意:一般描述物性的言中有“可、易、能、会”等表示拥有能力的字眼。

一 1三、化学是一以基的科学1.蜡及其燃的研究①点燃前:白腊的物理性②点燃:燃象、文字表达式③点燃后:白烟成分的猜2.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研究①如何收集气体?②是成分不同样是含量不同样?四、走化学室随堂练习作业部署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常有仪器的认领(二)、药品的取用1.“三不”原则:2.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

3.办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既不能够放回原瓶,也不要扔掉,更不能够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A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药品的取用 :一横二口三慢竖(2)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 一斜二底三直立B 液体药品的取用较大量取液——倾倒量取必然量的液体药品——量筒少量取液——滴管练一练 2(三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1. 三禁止2.火焰分三层3.注意:万一不慎碰倒酒精灯,应用湿抹布扑盖。

说明: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四)、玻璃仪器的冲洗练一练 3见课件*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研究三、走进化学实验室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药品的取用 :一横二口三慢竖(2)粉末状药品的取用 : 一斜二底三直立。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课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课教案

初中化学人教版复习课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内容:化学知识的复习教学目标:1. 着重复习基础的化学知识,包括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相关内容;2. 掌握重要的化学概念,如化学键、化学反应等;3. 复习常见的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相关内容;2. 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3.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4. 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方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2. 掌握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相关内容1. 回顾常见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元素名称等基本信息;2. 复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3. 进行练习,加深对周期表的理解。

二、复习化学键的种类和性质1. 复习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定义和特点;2. 比较不同种类化学键的性质;3. 进行练习,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

三、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1. 复习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基本过程;2. 探讨化学反应的条件和速率;3. 进行练习,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四、复习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方法1. 复习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和化学实验器材;2. 练习化学计算方法,如质量守恒、摩尔概念等;3. 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实验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五、巩固和复习1. 进行一些小测验和练习,检测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化学知识的整体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化学知识的复习,通过对基础概念和重点内容的复习,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初三化学教案复习提纲一.化学基本概念A.物质和组成、性质、变化、分类1.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如氧气、氯化钠、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等。

有固定组成。

有固定的性质,例如熔点、沸点等。

混合物经分离提纯可得纯净物。

2.催化剂和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单质分成金属单质(如锌、铁、铜等)、和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氯气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氖、氩等)。

4.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水的蒸发,物质的溶解、扩散现象等。

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物质间的三态的变化是分子间间隔大小的改变。

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非金属单质(例如氧气、磷、硫等);二氧化碳、氯化氢等气体化合物,硫酸、硝酸等酸类物质,甲烷(CH4)等一些有机物。

5.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又分成酸(见酸的分类与命名)、碱(见碱的命名)、盐(见盐的分类和命名)、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氧化铜等)。

6.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

例如灼热的木炭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

7.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般指物质与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能否反应,所表现出的活动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等。

8.混合物(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例如空气、溶液等均是混合物。

(2)没有固定的组成。

(3)各种物质保持原有的性质,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

9.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即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

例如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Na+),氯原子在反应中得到一个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Cl--)。

(3)阳离子、阴离子与原子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大多数盐类、碱类等化合物。

常见的带电的原子团有:OH--、NO3--、CO32-、SO42-、NH4+等。

10.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1)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某些碱性氧化物,如Na2O、K2O,常见的盐类如NaCl、KF,常见的碱,如NaOH等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不同元素的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例如氯化氢(HCl)、水(H2O)等。

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原子都有使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

例如氯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一个电子,而氢元素的原子也容易获得一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这两种元素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为两原子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

这种电子对叫做共用电子对。

因原子对电子吸引力的强弱而使电子对有所偏移,电子对偏向一方略显负电性,偏离一方略显正电性,相互吸引形成共价化合物,但作为分子整体仍是电中性。

11.无机物:一般指组成里不含碳元素的物质,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CO、CaCO3等少数物质除外)。

1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如物质三态的变化等。

1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有物理变化,并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有发光、放热;颜色的改变;沉淀(难溶物)的析出或消失;气体的吸收或放出等。

(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14.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一般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味道、熔点、沸点、溶解性、密度、导电、传热等。

15.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CO、CO2、CaCO3等少数物质虽然含有碳元素,但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把它们当作无机化合物来研究。

16.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离子都属于同种元素,例如镁原子(Mg)和镁离子(Mg2+)它们的核电荷数都是12,统称镁元素。

(2)元素只表示种类,不表明个数。

(3)元素在自然界有两种存在状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4)同种元素的游离态(单质)和化合态在化学性质上是不相同的。

例如,氢气(H2)是氢元素的游离态,水(H2O)是氢元素的化合态。

地壳和人体中的元素种类很多,地壳主要由9种元素组成,人体由60多种元素组成。

见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5)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如钠、锌等)、非金属元素(如碳、硫)和稀有气体元素(如氦、氖等),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发现了一百余种元素。

对这些元素的性质研究,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是经过了许多人的努力,最后由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它对化学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也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

17.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18.原子结构:原子虽小但是可分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即原子核所带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9.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否相等,决定该元素的微粒是原子还是离子。

(3)原子最外电子层电子的数目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

(4)稀有(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是8个电子(氦是2个)的稳定结构,化学性质较稳定,一般条件下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使次外层成为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6)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B.化学用语.1.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氢元素一般是+1价,氧元素是-2价。

(2)金属元素一般是正价;非金属元素在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正价,与金属元素及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显负价。

(3)原子团的化合价:见练习册。

常见变价元素的化合价:Cu +1、+2 Hg +1、+2 Cl -1、+1、+3、+5、+7 S -2、+4、+6 C -4、+2、+42. 化合价:一种元素的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1)化合价的数目:化合价是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所以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在离子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3)在共价化合物里,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就是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跟其它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的数目。

(4)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书写方法: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客观事实①反应物化学式写在左边,生成物化学式写在右边,中间用“=”相连接。

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即在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前边配上必要的系数使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③要注明反应所需要条件,如需要加热,使用催化剂等均需在等号上边写出。

如需要两个以上条件时,一般把加热条件写在等号下边(或用Δ表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注明生成物状态,用“↑”表示有气体生成,“↓”表示有难溶物产生。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很多,在初中一般用最小公倍法;即:A、找出原子个数较多,且在反应式两边是一单一双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数。

B、推出各分子的系数。

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定义:化学式表示这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里所含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实验测得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形成该化合物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得任意改动。

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分子个数,如“CO2”表示二个二氧化碳分子。

(2)书写方法①单质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单质,每个分子中有两个原子,在符号右下角加“2”例如H2等。

稀有(惰性)气体是由原子直接组成的物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例如He(氦气)等。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组成比较复杂,习惯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例如Fe(铁)、Cu(铜)等。

②化合物一般把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前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后边,每种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团)个数写在右下角。

例如H2SO4、Na2CO3等。

5. 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的符号。

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用“Na+”表示。

硫原子获得二个电子后带二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用“S2-”表示。

*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数用“n+”或“n-”表示。

6.元素符号:统一采取该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的符号。

在化学元素译名和制定化学名词方面,我国化学先驱者徐寿做出了重大贡献。

(1)概念: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元素符号前边的字数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2)书写方法:书写元素符号时要规范,切莫大小写颠倒,乱用,如钙元素的符号“C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