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仓储制度方面的几份蒙古文档案文书

合集下载

《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公文格式和书写定式探究

《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公文格式和书写定式探究


。 乏∞ 】 _
宝乏 。 c ' 口



u《 =
: 》 ;乏
;毒






f _

戈秀 . f
彳 孑萎

^ 。 】 . 。 。 】 _ v:
n 萋
6 l 主 羹
委 善
口 、 , 萋

c . }
菱芝 m 爿 j 拿j 口 ’ ’ 乏 亍 墨.牙 6 I 盂
芰 .



^ 1 4 2 之v 未 乏 萋
:暑 .宇

壬H 去 才} q 口 季 、 、
匀 玉 :A 善 牙 乏 . 】 妻 .《 = 戈
。 殳 m


牙 .q 可
垂 复 晏 口 、 ,
之 乏 . . 乏 鸯誊 口 、 , q 可 j q 可 q 口 } 墓s 霎 I 吾 晏 :乏 q 口 :8 ( I 口 、 , 金 6 I 彳 至 委玉 .
互 .爿
乏童 妻 一 .





m 玎3 . 习 m 玎3 .宝j 哥 口 I , q 可
.m
委 一 耄 萋
, .




萎 . ( 量

. 芰 宇 戈

r 1 . .
乏 m 玎 .

于 置 主






. 乏
口 、 ,
乏。 彳
芝 i 乏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2005修订)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2005修订)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2005修订)来源:法邦网《法律法规》频道【文 件 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5号【颁布部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颁布时间】2005-12-01【实施时间】2006-01-01【时 效 性】有效 2005年1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现予公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2005年12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 (1990年4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3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的决定》修正2005年12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下列文物受本条例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长城、界壕、石窟寺、石刻、壁画、岩画等;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遗址、纪念物;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图书、影像资料以及古旧宗教经典、用品;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建筑和场所; (六)具有考古学、人种学、民族学等价值的其他文物。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猿、古人类化石、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以及具有文物价值的名木古树,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地下和水域中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内蒙古历史档案文献概述——黑城文书

内蒙古历史档案文献概述——黑城文书

内蒙古历史档案文献概逑 —黑城文书□可伟陈伟内蒙古历史悠久,档案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丰富的蒙古文历史档案文献,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显著的地区特色。

现就内蒙古的历史档案文献做些介绍,本文介绍黑城文书。

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后称为额济纳河,冲击出了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的额济纳三角洲。

公元1286年,为保障欧亚大陆商贸之路的畅通,元世祖忽必烈在这里设立亦集乃路总管府。

“额济纳”是党项语“亦集乃”的变音,意思是有额济纳河的滋润,才有千古名城黑城。

“额济纳旗”成为我国现有唯-的用西夏语命名的旗名。

黑水(古称弱水)流经这里,人们沿河开凿渠道,灌溉农田草场,使这片土地成为阡陌纵横,禾苗葱茏,驼羊成群的宜农宜牧的绿洲。

从发掘出土的黑城文书档案证实了当时亦集乃路农牧业的繁盛。

自汉代黑河流域灌溉农田伊始,古代居延屯田面积已达4.3万公顷。

经唐、西夏,直至元末、明初这些大量的农田才逐渐被废弃。

黑城建造在额济纳河下游的绿洲地带,当时,在这片宜牧宜农的土地上,居住着官人、军人及家眷,还有种地的农民,经商的商人们,是有一定规模的城镇。

沿河及渠道两侧有屯田农户的村落遗址。

然而,历经战火摧残,加上额济纳河改道远去,黑城渐渐被沙漠吞噬。

1753年,清王朝在这里设置额济纳旧土尔扈特特别旗。

从 此,“额济纳”取代了“亦集乃”,成为了这片土地正式的名称,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曾作为西夏黑水镇燕军司和元王朝亦集乃路驻地的“黑城”,蒙 古语为哈拉浩特,遗迹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人民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东南35公里。

黑城西夏修筑,元末废弃,历时350年。

它上承汉、唐居延,下启现代额济纳,在我国西北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片土地当年有河水灌溉,植物生长繁茂,一旦严重缺水,屯垦田地则变成不毛之地。

这一代夏季气温高达451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一2(«:上下,常年有5—6级西北风,最大风速达8级以上。

藏经洞中的非汉文文献包括哪些

藏经洞中的非汉文文献包括哪些

藏经洞中的非汉文文献包括哪些
藏经洞中的非汉文文献包括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粟特文、龟兹文、梵文、突厥文等,这些多民族语言文献的发现,对研究古代西域中亚历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公元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今编第16窟的积沙时,于无意间偶然发现了藏经洞(即今第17窟),从中出土了公元4-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

这些珍贵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康居文等,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古代博物馆。

藏经洞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王圆箓)发现的,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

907年斯坦因第一次来到莫高窟之时,王道士已伴随藏经洞又度过了7个春秋。

在这7年中,除官员拿走部分经卷外,王道士对藏经洞看守得很紧,散失的卷子很少。

斯坦因为了看到日夜盼望的藏经洞,想了很多办法接近王道士,但王道士避而不见,弄得斯坦因束手无策。

后来他了解到王道士对唐玄奘非常崇拜,便把自己装扮成唐玄奘的信奉者,并欺骗王圆箓(王道士),说他是沿着唐玄奘西天取经的路来的,这一招很灵,是宗教信仰把他们的思想沟通了,所不同的是,王道士是一个真诚的信奉者,而斯坦
因显然只是为了达到骗取藏经的目的。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范文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范文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在蒙古文研究领域的深入,对回鹘式蒙古文文献的保存、传承以及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构建及其管理程序设计,以实现蒙古文文献的数字化、系统化管理和有效利用。

二、回鹘式蒙古文概述回鹘式蒙古文,又称为蒙古文老字或老蒙古文,是古代蒙古族所使用的文字之一。

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研究蒙古族历史和文化的宝贵资源。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古老的文字逐渐被现代蒙古文所取代,因此对其进行数字化保存和系统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三、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构建(一)语料来源构建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首要任务是收集和整理各类文献资源。

这包括古籍、历史文献、手稿、碑刻等。

同时,也要注重从民间收集散落的文献资料,以确保语料库的丰富性和完整性。

(二)语料分类与整理根据文献的类型、来源和内容,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分类和整理。

分类标准可以包括历史时期、地域、主题等。

同时,要对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如扫描、OCR识别等,以便于计算机管理和检索。

(三)数据库设计设计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是语料库建设的关键。

数据库应包括文献的基本信息(如作者、成书时间、来源等)、文本内容、图像资料等。

同时,要考虑数据库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便于未来的更新和管理。

四、管理程序设计(一)设计目标管理程序的设计目标包括数据的输入、存储、检索、分析和输出等功能,实现对回鹘式蒙古文文献的数字化管理和有效利用。

(二)程序架构程序架构应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后期维护和扩展。

主要模块包括用户管理、文献管理、数据检索、数据分析等。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权限管理和操作日志记录;文献管理模块负责文献的录入、编辑和删除等操作;数据检索模块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如关键词检索、全文检索等;数据分析模块则提供对语料库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

(三)程序功能实现1. 数据输入与存储:程序应支持多种格式的文献数据输入,如TXT、DOCX、PDF等,并可转换为统一的数据库格式进行存储。

蒙古国外交部中央档案馆馆藏中蒙关系档案资料评介

蒙古国外交部中央档案馆馆藏中蒙关系档案资料评介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1期·国外中共党史资料·!"#$%&'()*++,'!-.)*/012白 林 1991年苏联解体后,曾作为苏联卫星国的蒙古国政治经济体制发生变化,随后大量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时期形成的档案文件被解密并对外开放。

同时,蒙古国学者也开始整理、编辑并出版了蒙古国档案馆馆藏的部分原始档案文件。

蒙古国外交部中央档案馆的馆藏内容大多为蒙古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和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的外交文件原始档案,其中保存着大量关于中蒙、蒙苏、蒙朝等各国领导人之间的谈话记录等档案文献,而这也一直是中国学术界和其他各国学术界的关注重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蒙古国学者与蒙俄档案馆合编出版了数量相当可观的档案文献,如《苏共(布)有关蒙古问题的档案选辑》(三卷本)①、《蒙苏文化科学技术关系(1921—1960)》②、《斯大林与蒙古》③等。

但是,关于中蒙关系的历史档案集较少,特别是1949年以后的中蒙关系历史档案集更少。

2000年以后,蒙古国驻华大使馆、蒙古国外交部中央档案馆、蒙古学者等编辑出版了《友谊合作的一甲子》④、《周恩来与蒙古》⑤等档案文献,其中收录了相当数量的蒙古国外交部中央档案馆和中央档案馆馆藏的解密档案文件和图片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外交部外交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官方研究机构或部门,陆续编辑出版了《毛泽东军事文集》《毛泽东外交文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周恩来外交文选》《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等历史文献集,其中收录了相当可观的有关中蒙关系历史的原始档案文献,对于了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中蒙关系是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然而,中国和蒙古国档案馆整理、编辑、出版的关于中蒙关系档案文件数量仍然非常少。

笔者在蒙古国访学期间,前往蒙古国外交部中央档案馆查阅档案时也证实了这一点,即目前已出版的档案文献集所收录的档案只是馆藏相关档案的相当小的一部分。

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汉译

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汉译

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汉译一、引言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其内容涉及了清代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宗教、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

该汇编的汉译本是研究清代蒙古地区历史及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二、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的出版历史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最早是由清朝内务府编纂的,用以记录和整理蒙古地区的各种官方文书、奏折和文件。

清代官方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十分重视,因此这些文书中涉及了大量关于蒙古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事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的内容逐渐丰富,成为了研究蒙古地区历史的珍贵史料。

后来,随着现代历史研究的发展,对蒙古地区历史的研究也愈发深入,因此对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的汉译需求日益增加。

三、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的价值1.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中包含了大量关于蒙古地区历史的珍贵史料,这些文书记录了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的情况,对研究清代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蒙古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2. 对于研究清代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 清代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是清朝统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清朝的统治体系、对外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

3. 对于研究蒙古地区的宗教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地区的宗教与文化是独特而丰富的,而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中记录了大量与蒙古地区宗教、文化相关的资料,对研究蒙古地区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的汉译1. 汉译工作的意义:对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进行汉译,可以使更多的学者了解和研究蒙古地区的历史及相关问题,有助于推动对蒙古地区历史的研究。

2. 汉译工作的难点: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中的文献内容繁杂丰富,对于翻译者来说,需要具备较强的蒙古文和清代汉文的语言能力,同时还需要对清代历史和蒙古地区的历史具有深入的了解,这对翻译者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范文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范文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语料库的建立与管理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作为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因此,建立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并设计一套有效的管理程序,对于保护和传承回鹘式蒙古文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建立及其管理程序的设计。

二、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建立(一)语料库的来源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建立,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来源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也可以来源于民间收藏。

在收集过程中,应注重文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保证语料库的质量。

(二)语料库的分类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应进行科学的分类。

可以根据文献的类型、时间、地域、作者等进行分类,也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

分类的目的在于提高语料库的检索效率和利用率。

(三)语料库的数字化数字化是现代文献语料库建设的重要趋势。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应进行数字化处理,将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文献,便于存储、检索和传输。

数字化处理应保证文献的原貌和真实性,同时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电子文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管理程序的设计(一)需求分析在设计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管理程序时,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应包括用户需求、文献管理需求、系统运行需求等方面。

通过需求分析,确定管理程序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二)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是管理程序设计的关键环节。

应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合理的系统架构,包括数据库设计、模块设计、界面设计等方面。

数据库设计应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模块设计应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界面设计应注重用户的操作体验和友好性。

(三)功能模块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是管理程序设计的重要内容。

根据需求分析和系统架构设计,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包括文献录入、文献检索、文献分类、文献编辑、数据统计等功能。

《2024年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2024年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篇一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一、引言在历史长河中,13-14世纪的蒙古地区,文化交流与传承的载体之一便是公牍文。

这些公牍文不仅记录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更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时期蒙古文公牍文的研究,探讨其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

二、研究背景在13-14世纪的蒙古地区,公牍文作为一种官方文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公牍文以蒙古文书写,记录了当时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公牍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蒙古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制度。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搜集与整理,收集尽可能多的公牍文资料;其次,运用历史分析法,对公牍文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研究法,将不同时期的公牍文进行比较,以揭示其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

四、研究内容(一)公牍文的类型与特点13-14世纪的蒙古文公牍文主要分为命令类、奏折类、传报类、诉讼类等几种类型。

这些公牍文的特点是语言简练、内容明确、结构严谨。

在书写上,蒙古文公牍文注重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同时也体现了蒙古文化的独特性。

(二)公牍文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公牍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蒙古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当时蒙古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同时,这些公牍文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蒙古文化的重要资料。

(三)公牍文的传承与发展在13-14世纪的蒙古地区,公牍文的传承与发展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些公牍文不仅在形式上逐渐规范化,而且在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多样。

这体现了当时蒙古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同时,这些公牍文的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蒙古文化传承的重要线索。

五、结论通过对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蒙古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制度。

哈喇浩特出土畏吾体蒙古文契约文书

哈喇浩特出土畏吾体蒙古文契约文书

对中世纪蒙古地区文化传承的研究价值
哈喇浩特出土的畏吾体蒙古文契约 文书反映了中世纪蒙古地区的文化 传承情况,为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化 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证据。
VS
这些文书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政治 、经济、宗教等,为研究中世纪蒙 古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宗 教信仰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助 于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传承和 社会发展。
哈喇浩特及畏吾体蒙古文 概述
哈喇浩特简介
哈喇浩特是位于蒙古国境内的一座古代城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该城市是蒙古帝国早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 纽。
在历史上,哈喇浩特曾是蒙古帝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 场所。
畏吾体蒙古文简介
畏吾体蒙古文是蒙古帝国时期 使用的一种官方文字,也称为 蒙古畏吾体或蒙古新字。
03
哈喇浩特出土畏吾体蒙古 文契约文书的历史价值
对蒙古族历史的研究价值
揭示蒙古族历史背景
哈喇浩特出土的畏吾体蒙古文契约文书记录了蒙古族在 13世纪至14世纪期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为研究蒙古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揭示蒙古族政治制度
这些契约文书反映了当时蒙古族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 体系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蒙古族政治制度 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些契约文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哈喇浩特出土的畏吾体蒙古文契约文书主要包括土地买卖 、借贷、雇佣、婚姻等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契约。这些契约 反映了当时蒙古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际 情况。
这些契约文书的特点是文字用畏吾体蒙古文书写,字迹清 晰,书写规范,反映了当时蒙古族文化的发展水平。同时 ,这些契约文书中还涉及到许多历史人物、事件和地名等 ,为研究蒙古族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024年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2024年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篇一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一、引言在历史长河中,13-14世纪的蒙古地区,文化交流与政治活动频繁,其中公牍文作为当时重要的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以蒙古文公牍文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内容的梳理、分析和解读,深入探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蒙古文公牍文的概况1. 公牍文的定义与特点公牍文是古代官府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文书,它包括官府公告、公文、函牍等。

蒙古文公牍文作为当时官方文献的一部分,具有正式、规范、严谨的特点。

2. 蒙古文公牍文的来源与流传蒙古文公牍文的来源广泛,包括官府档案、民间收藏等。

这些公牍文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沧桑,流传至今。

通过对这些公牍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

三、蒙古文公牍文的内容分析1. 政治内容蒙古文公牍文中涉及的政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官职任免、行政制度、法律条文等。

这些内容为我们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经济内容公牍文中还涉及了当时的经济活动,如税收、贸易、农业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3. 文化内容蒙古文公牍文中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如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

这些内容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四、蒙古文公牍文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1. 历史价值蒙古文公牍文作为当时官方文献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它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对这些公牍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

2. 文化内涵蒙古文公牍文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同时,这些公牍文也反映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于我们了解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到15世纪蒙古公文

13到15世纪蒙古公文

13到15世纪蒙古公文标题:13到15世纪蒙古公文在13到15世纪的蒙古地区,公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公文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了解历史和研究蒙古帝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13到15世纪蒙古公文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首先,13到15世纪的蒙古公文通常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明确的目的。

这些公文往往以“奏章”或“诏书”的形式呈现,包含了发起者的姓名、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

公文内容通常包括对政策的解释、命令的下达、法律的制定等。

公文的结构通常是简洁明了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执行相应的指示。

其次,13到15世纪的蒙古公文在表达上力求流畅和准确。

公文的语言通常采用规范的文言文或者蒙古语,以确保传达的信息准确无误。

在表达上,公文追求简练明了,以便于读者快速理解和接受。

同时,公文中不使用夸张、太过华丽的修辞手法,以避免产生歧义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另外,蒙古公文要遵循法律和版权的原则,不涉及任何侵权争议。

在13到15世纪,蒙古帝国拥有严格的法律体系,公文的制定和执行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

同时,公文中不得出现与他人版权相关的内容,以保护知识产权和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此外,蒙古公文在标题、简介和正文中不包含任何不适宜展示的敏感词或其他不良信息。

在13到15世纪的蒙古社会,公文被视为一种正式的文件,其内容和语言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和伦理标准。

因此,在公文的标题、简介和正文中都不得出现任何违反道德规范或不良信息的内容。

最后,蒙古公文的正文不应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和段落不完整等问题。

公文作为一种正式的文件,其内容应当完整、连贯,不应出现遗漏或不完整的情况。

公文的编写者需要仔细核对和审校,确保公文的内容和结构没有任何错误或疏漏。

总结起来,13到15世纪的蒙古公文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在编写蒙古公文时,需要注意其标题与正文的一致性,避免加入任何广告信息,遵守版权等法律原则,避免使用敏感词和不良信息,同时确保公文的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范文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范文

《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及其管理程序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管理已成为各类文献资料的主要方式。

蒙古文文献的保存、传播和研究,也逐步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在众多的蒙古文献中,回鹘式蒙古文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为此,构建一个以回鹘式蒙古文为主的文献语料库,以及一个高效的管理程序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构建及其管理程序设计的实现。

二、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构建(一)语料库的来源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的来源主要包括:古代典籍、民间传世文献、历史档案等。

这些文献资源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语料库的分类为了方便管理和研究,回鹘式蒙古文文献语料库应进行科学分类。

分类标准可以包括文献的年代、地域、主题、文体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设置专门的子语料库,如文学类、历史类、宗教类等。

(三)语料库的数字化处理在数字化时代,将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对于回鹘式蒙古文文献,应采用专业的OCR技术进行文字识别,将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文档。

同时,还应进行文字校正和排版,确保电子文档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三、管理程序设计的实现(一)设计原则管理程序设计应遵循简洁、实用、高效的原则。

在保证功能完善的同时,还要注重操作的便捷性,方便用户使用。

(二)程序设计的主要功能1. 文献检索: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分类等方式进行文献检索,快速找到所需资料。

2. 文献浏览:用户可以浏览语料库中的文献资料,查看文献的详细信息、内容等。

3. 文献管理:管理员可以对语料库中的文献进行增删改查等操作,保证语料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权限管理: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保证语料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程序设计的技术实现管理程序设计可采用B/S架构或C/S架构,使用Java、Python等编程语言进行开发。

同时,应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如MySQL、MongoDB等。

蒙文文书立卷和蒙文档案管理办法

蒙文文书立卷和蒙文档案管理办法

蒙文文书立卷和蒙文档案管理办法内档(1985)4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自治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党和国家关于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条例、通则、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内蒙古自治区通行蒙汉两种文字。

各经党政机关工作中产生大量蒙文文书,形成大量蒙文档案,这是我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蒙文文书立卷和蒙文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增强民族团结,加快自治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自治区历史真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各级机关对蒙文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基本原则。

维护蒙文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积极提供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二章蒙文文书立卷第四条蒙文文书立卷的原则是:按照蒙文文书形成的规律和形式特点保持蒙文文件材料之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五条立卷的方法是:依据立卷原则,灵活运用立卷特征。

根据蒙文文件的特点及其与相关汊文文件材料之间的联系程度;一、蒙文文件材料(包括译文正本),能单独构成案卷者,应单独立卷;二、在下列情况下可以与相互有密切联系的汉文文件材料一起立卷:1、同一组织机构,同一年度、同一类别里蒙文文件材料太少不能单独立卷;2、与相关汉文文件不能分开的,例如蒙文请示(问文),汉文批复(答复),或汉文请示(问文),蒙文批复(答复)的;3、理同一案件形成的蒙汉文记录;4、一次会议形成的蒙汉文记录;5、一项统计的蒙汉文报表和文字材料;6、个或两个以上机关、单位关于同一问题或同一类问题的来往文书,包括合同、协议,来往函件等。

7、他联系紧密,互不可分的蒙汉文文件材料。

三、有领导人重要批改意见、有科学、历史、艺术研究价值的以及其它有重要价值的文件材料的译文底稿,立卷归档。

一般性译文底稿,文书部门保管一定时间后,自行销毁。

第六条蒙文的编目:一、纯蒙文卷的封面用蒙文填写,需要时间可以汉文填写里封;蒙汉合卷的封面。

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述略(1)

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述略(1)

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述略(1)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述略(1)在蒙古民族的历史上,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这一百多年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随着东西方交通的发展及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蒙古地区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和场所之一,蒙古民族被卷入了世界性的大变动的潮流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档案资料。

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可以说是浩如烟海。

仅从收藏范围来说,不仅收藏在中国和蒙古,还收藏在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瑞典等国一些图书馆、档案馆、科研机构及个人手中。

从档案的文种来说,除了大量的蒙文、汉文档案之外,还有日文、俄文和英、法、德、拉丁、瑞典等文档案。

对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蒙古近代史研究水平的提高。

所以,向学术界系统介绍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就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根据相关资料,着重介绍国内各主要档案馆收藏的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情况及整理出版的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汇编。

至于在国外收藏及出版的蒙古近代历史档案情况将另文介绍。

一、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的馆藏情况在国内,收藏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最多的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蒙古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

中央档案馆、中央军委档案馆和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区档案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旗县档案馆均藏有与蒙古近代史有关的档案。

此外,国内个别图书馆也收藏一定数量的蒙古近代历史档案。

这里,主要介绍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蒙古档案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各主要盟市旗县档案馆馆藏的有关蒙古近代史档案资料情况。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蒙古近代历史档案资料[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收藏明清两朝中央机构和少数地方机构的档案。

据1985年的统计,该馆共有74个全宗,1000多万件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清代档案占绝大多数。

从时间上看,包括1607年到1911年,以及溥仪退位后于1912-1940年间形成的档案。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档案工作概览——部分蒙古文档案编研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档案工作概览——部分蒙古文档案编研成果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档案工作概览——部分蒙古文档案编研
成果
佚名
【期刊名称】《档案与社会》
【年(卷),期】2016(000)002
【总页数】1页(PI0004-I0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蒙古文档案管理软件中的蒙古文处理技术 [J], 松云;林民
2.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档案工作综述 [J], 张海山;
3.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档案工作概览——领导重视与交流合作 [J], ;
4.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档案工作概览——部分蒙古文档案选萃 [J], ;
5.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探究 [J], 梁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文物局关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文物库房保存设备和保管设施技术方案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文物库房保存设备和保管设施技术方案的批复

国家文物局关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文物库房保存设备和保管设施技术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
•【公布日期】2012.06.25
•【文号】文物博函[2012]1456号
•【施行日期】2012.06.2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国家文物局关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文物库房保存设备和保管设施技术方案的批复
(文物博函〔2012〕1456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
你局《关于报送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和文物保存设备与保管设施技术方案的请示》(新文物博发[2012]19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所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馆文物库房保存设备和保管设施技术方案》。

二、应针对不同材质文物细化工作方案,由你局核准后实施。

国家文物局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篇一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一、引言在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蒙古文公牍文作为这一时期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文化交流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时期蒙古文公牍文的研究,揭示其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二、蒙古文公牍文的概述蒙古文公牍文是指在13至14世纪,蒙古帝国及其周边地区所使用的官方文书。

这些文书以蒙古语为主,记录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

公牍文的书写形式规范,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决策、军事行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三、蒙古文公牍文的来源与特点(一)来源蒙古文公牍文的来源广泛,包括当时的政府机构、官员、使者等。

这些公牍文被用于传达政治指令、记录行政事务、沟通信息等。

(二)特点1. 书写规范:蒙古文公牍文的书写形式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内容条理清晰。

2. 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3. 历史价值高:作为官方文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蒙古文公牍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分析(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蒙古文公牍文进行综合研究。

(二)内容分析1. 政治制度:通过研究公牍文中关于政治决策、官员任免等内容,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2. 军事行动:分析公牍文中关于军事行动的记录,了解当时的战争状况和军事策略。

3. 经济贸易:通过研究公牍文中关于经济贸易的条款,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和贸易往来。

4. 文化交流:分析公牍文中涉及文化交流的内容,揭示当时的文化交流情况和民族关系。

五、蒙古文公牍文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一)历史价值蒙古文公牍文作为官方文书,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还为研究蒙古帝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篇一一、引言13-14世纪是蒙古帝国及其后继政权元朝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文献丰富多样,其中蒙古文公牍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时期蒙古文公牍文的性质、内容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二、蒙古文公牍文的性质与特点蒙古文公牍文,又称蒙古文书札,是蒙古帝国及元朝时期官方文书的一种。

其性质主要为官方公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公牍文的特点包括:1. 文字书写规范,用词严谨。

2. 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

3. 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蒙古文公牍文的内容与分类蒙古文公牍文的内容广泛,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类:包括朝廷政令、官员任免、地方治理等。

2. 经济类:包括税收、贸易、农业等方面的规定和政策。

3. 军事类:包括征战、军队编制、军需供应等方面的内容。

4. 文化类:包括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用途,蒙古文公牍文可分为诏令、奏章、札记等多种类型。

四、蒙古文公牍文的历史价值蒙古文公牍文作为官方公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首先,它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

其次,通过研究公牍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此外,蒙古文公牍文还为历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元朝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五、蒙古文公牍文的研究方法与成果对于蒙古文公牍文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法。

通过对公牍文的整理、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通过对公牍文中用词、语法等语言特点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揭示当时的语言文化特点。

目前,关于蒙古文公牍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六、结论总之,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范文

《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篇一13-14世纪蒙古文公牍文研究一、引言在历史长河中,13-14世纪的蒙古地区,文化交流与政治活动频繁,其中公牍文作为当时重要的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时期蒙古文公牍文的研究,探讨其特点、作用及其对现代历史研究的价值。

二、蒙古文公牍文的概述蒙古文公牍文是当时政府机关、官员之间传递信息、处理事务的重要文书。

这些公牍文以蒙古语书写,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其特点包括语言简练、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等。

三、蒙古文公牍文的类型与特点(一)类型蒙古文公牍文主要包括政令、奏章、书信等类型。

政令是政府机关发布的命令、法令等文件;奏章是官员向政府机关呈报的文书;书信则是官员之间传递信息的信函。

(二)特点1. 语言简练:蒙古文公牍文语言简练,用词准确,表达清晰。

2. 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貌。

3. 结构严谨:公牍文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便于阅读理解。

四、蒙古文公牍文的内容分析(一)政治方面蒙古文公牍文在政治方面反映了当时政府的政策、法令以及官员的任免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政治体制以及政府机构的运行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军事方面蒙古文公牍文中涉及大量的军事信息,如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军事制度、战争策略以及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三)经济方面蒙古文公牍文中还涉及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如税收、贸易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五、蒙古文公牍文的价值与影响(一)历史价值蒙古文公牍文作为当时的重要文献资料,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通过对其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事件。

(二)文化价值蒙古文公牍文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点和价值观,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民族文化和社会风俗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原因等,从而研究了“每丁一斗”仓储制,对了解康、乾时期东部蒙旗壮丁人数方面的作用等, 明确了以往史学界不关心或之前一直不很明了的有关清代东部蒙旗仓储制度方面的几件重要事情, 以期补充官私史书与现今史志著作的的缺失,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 一、 “每丁一斗”仓储制的建立时间与相关问题 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康熙年间议令“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三盟长、各札萨克等,每 旗各设一仓,每年秋收后,各佐领下壮丁每丁输粮一斗存仓,以为歉收赈济之用。 ”但其“收放数目, 并未定有奏销之例” ,乾隆二十七年(1762)议准“嗣后三盟长各札萨克,於每年秋收后,将收纳支 放实数,各造具印册报院,年终汇奏。 ”[5]从这条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在东部哲里木、昭乌达、 卓索图三盟二十六旗,初设仓储是康熙年间的事情。但是,其具体时间,以往的官私史书中均无记 载。内蒙古档案馆藏的喀喇沁右旗一份蒙古文档案文书为此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以下是该档案文书 记载的巴林等旗初建“仓储”制度方面的内容。
汉译如下: 翁牛特多罗郡王苍津④等人呈理藩院文书。四十七年(康熙-引用者)伊始,我旗壮丁三千一 百七十二名,按每丁缴一斗制,入仓之糜子共三百一十七石二斗。四十八年歉收,未收仓谷。…… 四十九年,比丁造入册之丁二百七十七人在内共三千四百四十九丁,收每丁一斗糜子,共三百四十 四石九斗。……五十年,我旗壮丁三千四百四十九名,入仓之糜子三百四十四石九斗。五十一年, 我旗壮丁三千四百四十九名,收每丁一斗糜子,共三百四十四石九斗。五十二年,我旗壮丁三千四 百四十九名,收入仓之糜子三百四十四石九斗。……五十四年,我旗壮丁三千四百四十九名,所收 入仓之糜子三百四十四石九斗。五十六年歉收,未收仓谷。……五十五年,比丁新入册之十丁在内 共三千四百四十九丁,入仓之糜子三百四十五石九斗。 这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翁牛特右旗郡王呈理藩院的一份仓储方面的档案文书。又是目前发 现的东部蒙旗境内最早的一份有关仓储制度方面的档案。该档案内容显示,翁牛特右旗开始收每丁 一斗仓谷是康熙四十七年 (1708) 。 是年, 该旗壮丁 3 172 名, 所收仓谷 317. 2 石。 四十八年 (1709) , 该旗“遇歉收之年,未收仓谷” 。这又表明, “每年秋收后,各佐领下壮丁每丁输粮一斗存仓”的制 度本身适合于收成之年,歉收之年可免其壮丁每丁输粮一斗。 二、额存谷制 据 《大清会典事例》 等记述性史料记载, “每丁一斗” 仓储制, 一直延续到乾隆三十七年 (1772) 。 是年,理藩院根据卓索图、昭乌达、哲里木三盟二十六旗,现有的仓储谷石数量,议定各旗仓粮定 额。哲里木盟十旗额存谷共有 107 602.8 石,卓索图盟五旗额存谷共 255 136.8 石,昭乌达盟十 一旗额存谷共 115 521.2 石,三盟仓储额定总量达 478 260.8 石。这些额存谷石数目与喀喇沁蒙 古文档案记载中出现的额存谷石数目完全一致。详情见下列表格。 哲、卓、昭三盟各蒙旗仓粮定数 盟 所 属 旗 仓粮定数(石) 各盟额定总数 三盟额定总数
仓储制度是古代传统社会救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社会应付自然灾害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礼记·王制》中出现的“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 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的 记载是其主要思想。 清初,口外蒙古地方尚无仓储,遇有灾荒年间,常常运用宣府、大同、拜察、喜峰口、古北口、 杀虎口、张家口、独石口等地仓贮给以赈济。康熙二十年(1681) ,边外蒙古,遇复凶荒,故发宣、 大二府存贮米石,尽用赈济。其运送米石,用就近地方驿站车夫,不致糜费。[1]故康熙皇帝强调边 境粮储之重要性,曰“边境粮储,所关最要,古称三年九年之蓄,盖合候甸藩畿通为计,岂仅谓公 廪之充盈己也。 养人足食, 道贵变通, 可发京仓米二十万石, 运往宣大备用。 ” [1]康熙二十四年 (1685) , “蒿齐忒蒙古被灾者约三千人,皆以荒野草根为食” ,考虑“若以畿内粟,转运至彼,恐不能待”问 题,将措支拜察地方储备之粟一千石,运往赈济。[2]二十八年(1689) ,口外蒙古地方遇旱灾,令 于“喜峰口、古北口、杀虎口、张家口、独石口相近之处领赈。 ”[3]而遇到路途遥远,粮运艰难① 等情。因此,康熙三十年(1691) ,皇帝上谕中提到“边外积谷甚属重要” 。[4] 随着蒙古地区农业发展,康熙朝后期,归化城、多伦等地纷纷建立了常平仓、社仓等各类仓储。 东部卓索图、昭乌达和哲里木三盟地区,则形成了不同于内地行之已久的常平仓、社仓和义仓的一 种特殊仓储制度。本人在查阅蒙古文档案过程中搜集到了有关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三盟仓储制 度方面的蒙古文档案共二十多件。其中,赤峰市档案馆藏翁牛特右旗札萨克衙门蒙古文档案 1 件以 外,其余均属于内蒙古档案馆藏喀喇沁札萨克衙门蒙古文档案。康熙年间的档案 1 件,乾隆年间的 档案 7 件,嘉庆年间的 14 件。这些档案记述年代为康熙四十六年(1707)至嘉庆十八年(1813) , 内容涉及到开始设立仓储制度的康熙年间的事情和乾隆年间清政府所定的额存谷石以及灾荒年间借 给所属贫乏之蒙古人的仓谷数量等。 本文以这些仓储制度方面的蒙古文档案为中心史料,参考《理藩院则例》与《大清会典事例》 等记述性史料的有关记载,探讨清代东部卓索图、昭乌达、哲里木等三盟二十六旗“每丁一斗”仓 储制的建立时间、 “每丁一斗”制与“额存谷”之间的关系,分析“额定谷”制取代“每丁一斗”制
γadaγadu mongγol –un törü-yi Qasaqu yabudal-un yamun-u bičig. Qusutu-yin čiγulγan-u terigün qarači-u beyise-yin törü-yin düreng giyün wang tan-dur tušiyan ilegebe……bide kinan sanabasu olan qošiγun-u sang dur qadaγalaγsan amu kemegči amur engke-yin on ,toturača tüšimel γarγaQu man-u γurban čiγulγan-u mongγolčud-i tariyan tariqu-yi surγaγad Qil büri namur quriyaγsan qoyin-a ere-e buri niQiged saγulγ-a ② amu-yi sang dur orultuγai kemen toγtoγsan anu čoqom mongγolčud-i γang Qud tur tokiyaldubasu amin Qiγultuγai kemekü tüyil-ün üršiyeltü kešig……bayičaγabasu amur engke-yin düčin Qurγan on tüšimel man-u Qurγan-ača tariyan taribasu bolqu baγarin-u Qerge qorin ilegü qušiγun-u mongγolčud-i surγan tariyan tariγulun amu quriyaγsan Qil dur, ere-e büri niQeged saγulγ-a amu tušiyalγaγad γang Qil dur tokiyalduQu ügegü mongγolčud tur aγsun ügsügei kemen ayiladγaQu toγtobai……[6]
2
ča ekilen man-u qušiγun-u quyaγ-un er-e γurban mingγan nigen Qaγun dalan qoyar er-e büri niQeged dou boduQu γurban Qaγun arban doluγan dan qoyar döu mongγol amu-yi quriyaQu abuba,döčin nayimaduγar on man-u qošiγun-u tariγsan tariy-a aldaγsan-u tula quriyaQu abuγsan ügei……döčin yisüdüger on, er-e kemQiyeleküi-dür kemQiyen dür quyaγ dur abuγsan er-e qoyar Qaγun dalan doluγan-i toγačaQu bögüde γurban mingγan dörben Qaγun döčin yisün er-e-eče er-e büri niQeged dou boduQu γurban Qaγun döčin dörbeb dan yisün dou mongγol amu quriyaQu abuba.……tabiduγar on man-u qušiγu-u quyaγ-un er-e γurban mingγan dörben Qaγun döčin yisün er-e,er-e büri niQeged dou boduQu γurban Qaγun döčin dörbeb dan yisün dou mongγol amu quriyaQu abuba.tabin nigedüger on man-u qušiγu-u quyaγ-un er-e γurban mingγan dörben Qaγun dö č in yis ü n er-e,er-e b ü ri niQeged dou boduQu γurban Qaγun döčin dörbeb dan yisün dou mongγol amu quriyaQu abuba.tabin qoyaduγar on man-u qušiγu-u quyaγ-un er-e γurban mingγan dörben Qaγun döčin yisün er-e,er-e büri niQeged dou boduQu γurban Qaγun döčin dörbeb dan yisün dou mongγol amu quriyaQu abuba.……tabin dörbedüger on man-u qušiγu-u quyaγ-un er-e γurban mingγan dörben Qaγun döčin yisün er-e,……tabin tabuduγar on er-e kemQiyeleküi dü r kemQiyen dür quyaγ dur abuγsan arban er-e-yi toγučaQu bögüde γurban mingγan dörben Qaγun döčin yisün er-e-eče er-e büri niQeged dou boduQu γurban Qaγun döčin tabun dan yisün dou mongγol amu-yi sang dur quriyaQu abuba.[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