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服务导向的长三角城际交通发展模式

合集下载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区域合作的意见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区域合作的意见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区域合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公布日期】2012.02.08•【字号】沪交协[2012]55号•【施行日期】2012.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区域合作的意见(沪交协〔2012〕55号)局机关各有关处室,局直属各有关事业单位,各有关区县交通港航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3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2009~2020)》(发改地区〔2010〕1243号)、《上海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09〕33号)、《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1〕49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本市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沪府发〔2011〕68号),以及我局与苏、浙二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制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道路运输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三角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巩固和提升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区域合作成效,进一步推进今后一个时期长三角地区道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区域合作和一体化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区域合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一)重要意义。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济相融。

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区域合作,是适应和服务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国家战略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构建长三角地区一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和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体系,更好地提升上海“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水平;有利于在推进区域合作的同时,学习借鉴苏、浙二省及其所属主要城市交通运输领域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更好地促进上海交通港航事业的发展。

2021年公需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考试题目及答案

2021年公需课《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考试题目及答案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及城市发展评析》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明确示范区(理事会)是示范区建设重要事项的决策平台,负责研究确定示范区建设的发展规划、改革事项和支持政策,协调推进重大项目2、如今,(昆山)又提出“下一站上海”,面向未来15年,建设城区东面的娄江新城,其重要依托便是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校区,为航空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与上海在产业链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3、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截至2020年11月,试点碳市场共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累计配额成交量约为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累计成交额近100亿元。

4、在合肥,“科大系”企业多达几十家,涉及(人工智能)、高温超导、纳米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5、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徽州民宿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七成以上村庄、十多万农民参与旅游服务,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泉水鱼)”成为我国首个纯渔业农业重要文化遗产。

6、2019年7月,(嘉兴)市委正式通过《关于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打造以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典范的决定》。

《决定》明确实施首位战略的总体思路:12410。

7、统筹推进省际之间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积极参与国家标识解析与(标准体系)构建。

8、目前,(宁波)成功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浙江自贸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杭州湾新区获批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9、2020年中国GDP万亿城市(23)个?10、2004年,(合肥)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2010年进入国家科技部的创新型试点市和国家发改委的创新型城市试点。

11、针对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长江保护法规定,长江流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快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

城际铁路发展模式研究

城际铁路发展模式研究

014城市地理城际铁路发展模式研究梁晓(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在对轨道交通基本概念梳理分析基础上,分析国内城市群内部城际铁路发展模式,针对城际铁路服务城市交通可行性进行探讨。

提出城际铁路其兼顾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二个层次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际铁路;功能定位;发展模式随着“城市群”上升到我国战略地位,城市间交通连接尤为重要。

我国已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构建多条城际铁路,作为城市群内部“骨架”。

一方面城际铁路需与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相协调,另一方面城际铁路对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根据城市群发展需求,城际铁路建设模式已多样化,其不仅以点对点的方式连接城市,还以高速度、高密度、小站距、小编组、列车开行公交化等运输优点,与城市中心区域地铁站、对外交通场站等站点点衔接,已成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际铁路定位轨道交通的运输速度,可分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轻轨、地面有轨电车。

其中高铁城际铁路按等级又可划分为国家级干线、区域交通、城市交通,3个层次。

高铁是最高等级的国家级干线;城际铁路则为区域交通,在城市内部为城市交通层次。

3种轨道层次技术特征比较城际铁路是指服务于城市群或相邻城市间,便捷、快速、大运量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

从传统城际铁路的定位上来说,主要追求的还是便捷和快速,其服务的是中、短距离的区域交通出行。

所以,其相对于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其站间距较长,车辆的性能也较高,运行速度一般都达到200km /h 以上。

城际铁路对城镇群发展不仅表现为便利市民的出行,更体现在通过对商务流的快捷运载实现资金及信息的运作,有效带动城镇群区域的整体发展,是实现城镇群一体化建设的有力支撑;有效促进沿线产业发展、引导城镇空间发展、实现城镇群一体化的目标。

2.案例分析我国先后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翼等城市群先后建设多条城际铁路线,部分线路现已投入运行。

交通运输部关于上海市开展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上海市开展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上海市开展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0.10.10•【文号】交规划函〔2020〕693号•【施行日期】2020.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上海市开展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交规划函〔2020〕693号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审批〈交通强国建设上海试点实施方案〉(送审稿)及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申报表的请示》收悉。

为重在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在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打造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提升城市交通服务体系系统协同能力、提升交通创新发展能力、提高交通运输治理体系精细化管理能力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

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区域一体化交通运输市场建立、高端航运服务能力提升、道路运行效率提升、高端制造业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告我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

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在相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加强支持。

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

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我国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汇总梳理

我国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汇总梳理

我国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汇总梳理
我国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政策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该政策主要聚焦于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地区一体化发展,旨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以下是我国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1. 产业协同发展:政策鼓励建立跨地区的产业合作联盟,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条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将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等,以提升交通便利度,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3. 人才流动与合作:政策鼓励人才跨区域流动,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和合作平台,促进人才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

4. 政府协同和政策协同:政府将加强跨地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协调各地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动一体化发展。

5.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政策要求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在产业布局、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6. 公共服务改革创新:政策鼓励各地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协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总体来说,我国长三角一体化政策旨在加强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融合与提升。

这将为长三角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推动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成效、问题和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成效、问题和举措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成效、问题和举措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是指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和合作,以加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举措来解决。

成效:1. 经济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推动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了一个经济总量庞大、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活力充沛的经济区域。

该区域的GDP总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领先地位。

2. 人口流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加强了人口的流动和交流,促进了人才的集聚和优化配置,推动了人口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3. 基础设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协同发展,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提高了区域内部的交通便利性和物流效率。

问题:1. 城市协同发展不平衡: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中存在城市协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相对较小的城市和县域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和人才集聚不足,发展动力不够强劲。

2. 生态环境压力: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问题尤为突出。

大量的工业生产和人口密集带来了环境负荷,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3. 产业结构转型: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存在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举措:1. 加强政策协同:长三角三个省市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推动各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2. 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交通和物流的互联互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便利性。

3. 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降低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强化重点区域的环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5.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集聚地。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建议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建议

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建议一、背景介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经济发展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长三角地区面临着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提出一些针对长三角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建议。

二、城市间高速铁路建设城市间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加强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应在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建设高速铁路网,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需要加强城市间铁路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形成便捷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优化港口布局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重要港口,如上海港、宁波港、杭州湾港等。

需要进一步优化港口布局,提升港口服务能力和水运运输效率。

加大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港口配套设施,提高货物吞吐能力,促进跨境贸易和国际物流发展。

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系统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应加快智能交通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信号灯优化、智能交通管理平台、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等。

通过引入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交通运输效率,改善出行体验。

五、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长三角地区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密度高,公共交通扮演着重要角色。

应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覆盖面和服务质量。

建设轨道交通、公交线路和快速公交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对交通的影响。

同时,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规划,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选择。

六、推广绿色出行方式为了减少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应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电动车等。

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减少汽车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增加步行和自行车道,提供良好的绿色出行环境。

七、加强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

应加强交通运输规划,进行跨区域、跨省份的协调和合作。

建立统一的交通管理机构,提高交通信息共享和交通规划的科学性。

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

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

中国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研究——基于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对比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城市化不断加速,各大城市间的协同发展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

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城市群,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一、长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1.长三角城市群的概况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和舟山等12 个城市。

其中,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和国际经济中心。

2.长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发展现状长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统计,长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了50%。

在服务业方面,金融、商贸和旅游业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三大支柱产业。

特别是金融领域,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国内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3.长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长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表现在行业协同和城市协同两个方面。

(1)行业协同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业、商贸业和旅游业之间经常进行合作。

例如,2016 年苏州与浙江温州签署了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促进了两地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杭州与上海和浙江台州合作举办了“钱塘江三角洲旅游联合推广活动”,加强了旅游业的交流和合作。

(2)城市协同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之间通过加强交流和合作,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体系。

例如,在城市规划上,各城市都将发展定位与上海联系起来;在交通方面,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了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交流与合作。

二、珠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协同集聚1.珠三角城市群的概况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最为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包括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佛山、惠州、肇庆和江门等9 个城市。

2.珠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发展现状珠三角城市群的服务业占比也已经超过了50%。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新动能——服务贸易协同发展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新动能——服务贸易协同发展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新动能——服务贸易协同发展一、背景与目的2019年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处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关键位置。

服务贸易具有增加要素流动,空间约束小,附加值高,创新性强等特征,是未来长三角调整产业布局,推动高质量一体化,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新高地的重要抓手和主要途径。

本文将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通过构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对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价,结合各省市的优势力量,提升服务贸易效能,助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二、长三角三省一市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一)服务业现状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势头良好,三省一市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均超过50%。

其中上海市服务业产值规模最大达到27752.28亿,仅次于北京市位居全国第二位。

安徽服务业产值增长速度最快,从2010年5253.23亿到2019年18860.38亿,年平均增速26%,居长三角地区服务业产值增速之首,但是基数扔远小于其他省市,发展空间巨大。

江苏省增长规模最大,年平均增长3786亿,增长势头正猛。

整个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潜力足,是孵化服务贸易产业的绝佳区域。

上海已经稳步进入服务经济状态,2014年,上海服务业总产值占比和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比双双超过60%,到2019年,服务业总产值占GDP比重达72.74%,服务业就业总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为72.64%,仍有增长态势,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日益成熟。

其他三省距离迈进服务经济还有一定差距,但是第三产业在稳步增长,发展潜力良好。

从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上海的服务贸易总额远超其他各省,服务贸易总额达1843.8亿美元,是浙江、江苏的3倍,是安徽省的27倍,占全国进口贸易总额的23%,其他各省总和占全国贸易总额的15%,长三角地区的服务贸易总量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的38%,为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目录一、规划基础 (1)(一)发展现状 (1)(二)形势要求 (2)二、总体要求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构建一体化设施网络 (6)(一)优化内联外通运输通道 (6)(二)打造城际交通网 (9)(三)构建都市圈通勤交通网 (11)(四)强化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和辐射功能 (12)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 (14)(一)构建协同联动的世界级机场群 (14)(二)塑造港口群分工新格局 (16)五、推进交通运输服务一体化 (18)(一)提升客运服务能力 (18)(二)提升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20)六、协同共建现代化智能交通系统 (22)(一)率先探索建设下一代智能交通设施 (23)(二)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23)(三)打造一体互联的交通信息平台 (24)七、推动交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24)(一)深化运输结构调整 (25)(二)发展集约低碳运输 (25)(三)统筹交通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 (25)八、构建一体化协同体制机制 (26)(一)建立交通一体化协同推进机制 (26)(二)推进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7)(三)构建融合开放的市场管理体系 (28)九、保障措施 (29)(一)加强组织领导 (29)(二)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29)(三)推动重大项目实施 (30)十、环境影响评价 (30)(一)环境影响分析 (30)(二)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31)附图 (32)为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工作部署,指导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规划基础(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建成,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总体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1.01.22•【文号】交规划发〔2021〕12号•【施行日期】2021.0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2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部内各司局:为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支撑保障和先行作用,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成果,把握节奏、优化结构,内提质效、外保安畅、内外连通,着力“强网络、建体系、抓创新、促开放、优治理”,实现“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保障循环安畅、降低循环成本”,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支撑扩大内需战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保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二)基本原则。

——坚持当好先行。

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发挥好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坚持服务人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提升便民惠民水平,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

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的一种区域整合发展的战略。

该战略的目的是通过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协作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强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市场资源,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分散、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

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打破地区间的行政壁垒,推动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效率的提升。

目前,政府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发展。

首先,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水利设施和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的升级和改造。

这些改善将有助于加强长三角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协作。

其次,政府鼓励企业在长三角地区进行投资和合作。

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减少行政审批的时间,政府希望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中来。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以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再次,政府致力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优化。

通过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政府希望加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连接,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最后,政府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长三角地区的环境问题一直被看作是制约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政府在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

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不仅有利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利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通过加强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可以提升整个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长三角一体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它推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产业和环境的整合发展。

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各方的合作努力,相信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

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市,这一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具有极高的经济实力和创新活力。

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希望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实力,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探讨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近年来,中央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例如,杭州至上海高铁的修建大大缩短了两地间的距离,促进了互联互通。

此外,中央政府还鼓励各地方政府加强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区域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区域的整体经济水平。

其次,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是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政策措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区域间的产业协调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特点和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布局的协调。

例如,在上海打造金融中心,苏州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杭州打造新材料行业等等。

优化产业布局有利于加强区域内企业的互补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强化市场监管也是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之一。

市场监管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和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保障。

长三角地区涉及到多个省市,其市场监管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管力度。

各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市场监管的工作,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而企业本身也需要遵守市场规则,保持公平竞争,维护自身的信誉。

第四,优化人才政策也是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作为经济的核心要素,人才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各地方政府应该制定有利于人才流动的政策,为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

例如,人才引进计划、就业创业扶持、高层次人才计划等等。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基础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基础

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面临的新挑战(一)国家区域政策导向转变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区域政策的“空间干预”倾向日益淡化,代之以“空间中性”为主、“空间干预”为辅的政策导向。

“空间干预”是指针对特定地方的干预政策,在国外通常以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工业化为主要目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普遍应用于培育空间增长极和激励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快速发展方面。

“空间中性”的观点则强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一体化互动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体化的基石应该是不考虑空间因素的制度。

“空间中性”政策也被视为基于人员的政策,该政策代表了一种最有效地增强效率、保证享有平等发展机会以及改善个人生活水平的最优方法。

尽管关于两类政策的优劣始终存在着争议,但是充分和客观考量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审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给区域经济关系带来的影响,是政策取舍的关键所在。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演进中,“空间中性”的政策转向有迹可循,在局部的、外缘空间的“点”和开放的、全局空间中都有所体现。

在“点”的层面,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安徽在2010年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被纳入泛长三角的广域范围,符合长三角区域整体商务成本上升的产业外迁需求,同时安徽省的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也能够就近得到充分利用。

相较于“空间干预”政策,“空间中性”的区域政策更加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泛长三角区域经历了由空间发展不平衡到趋平衡的态势。

如何顺应这种趋平衡态势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实施“空间中性”区域政策的初衷。

当然,即便是在“空间中性”的政策导向下,也不排除更小的地理尺度仍然可能追求效率优先,采取“空间干预”的发展策略,在特定的地区集聚有限的资源、承担特定的任务。

例如,在被纳入泛长三角区域范围的第二年(即201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发园区发展规划纲要》。

某种程度上讲,“空间干预”的区域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恰恰为逐步落实“空间中性”的区域政策,提供了相对优选的策略和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20.04.02
•【文号】发改基础〔2020〕529号
•【施行日期】2020.04.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产业
正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
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
展规划》的通知
发改基础〔2020〕529号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部、能源局、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现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
2020年4月2日附件: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综合交通为例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综合交通为例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以综合交通为例徐州工程学院金融学院 李梦瑶,徐钰泽,沈悦,高馨怡,李惠娟摘要: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加速推进综合交通的高质量发展。

现今,虽然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也在交通设施、衔接、服务、机制、制度等局部存在问题。

本文以全面的综合交通运输为引导,对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剖析,并且找出解决的政策。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演讲时提到,“将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这不仅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还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制定了更高质量的标准。

综合交通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命脉,为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经济往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由于目前对长三角综合交通研究的文献较少,本文将剖析综合交通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引导研究长三角综合交通的现状和问题。

一、综合交通运输的实证分析传统对于综合交通运输方面的研究大都采用定性分析展开,缺乏基于数据的定量分析与严谨性。

与定性分析进行对比,定量研究更能客观的反映综合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为长三角综合交通运输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因此,本文以2005-2020为时间节点,在CNKI数据库中选取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CSSCI 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587篇长三角综合交通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图谱与突现词图谱对文献资料进行全样本、可视化定量分析。

(一)综合交通运输的研究现状关键词能够最直接清晰的表达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有效的反映综合交通领域的主题,选择对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时间从2005-2020,以3年为一个阶段,Selection Criteria 部分选择Top 50,Pruning 部分选择Pathfinder、Pruning sliced networks、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共生成221个点,493条连线,形成关键词聚类图,如图1。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意见-沪府发[2013]4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意见-沪府发[2013]46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意见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的意见(沪府发〔2013〕4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

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本市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交通出行服务需求相比还有差距。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努力满足市民群众的需要,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意义(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人口集聚,资源能源相对匮乏。

若采用以小汽车为主的发展模式,将占用更多土地,消耗更多能源,产生更多污染,使城市土地、能源、环境问题更趋严峻。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引导城市发展模式转变,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实现集约节约用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履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公共交通作为市民群众的主要出行方式,是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行业。

要突出公共交通的公益属性,将公共交通发展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强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以新一轮《上海市交通白皮书》为引领,以全方位提高服务水平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公共交通运营质量,保障广大市民群众享有公平、普遍、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使广大市民群众愿意乘公共交通、更多乘公共交通。

长江三角洲城际客运铁路设计概况课件.ppt

长江三角洲城际客运铁路设计概况课件.ppt


长江三角洲铁路现状
区域现有国家铁路有:京沪、 沪杭、萧甬、浙赣、宣杭、宁芜铁 路,共长980km。
合资铁路:新长、宁启铁路 (在建),共长465km。
铁路总长1445km,路网密度 135.4公里/万平方公里,为全国路 网密度的1.8倍,但仅为东京都市圈 的0.2倍、巴黎都市圈的0.34倍;万 人拥有率为0.19公里/万人,仅为全 国平均水平的0.4、东京都市圈的 0.7倍、巴黎都市圈的0.4倍。

长江三角洲铁路发展规划
《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 涉及的规划项目
●既有线改造
京沪铁路、沪杭铁路、 浙赣铁路、萧甬铁路 进行电气化改造。

长江三角洲铁路发展规划
《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 涉及的规划项目
●其他新线建设等项目
湖州~嘉兴~乍浦铁路 浦东铁路 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

长江三角洲铁路发展规划
《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 之外潜在的规划项目
工程难点主要是软土路基、桥梁、无碴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工程,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 工程以及运营调试等。

沪宁、沪杭城际铁路主要情况介绍
沪杭城际客运铁路
线路由上海南站(七宝)引出,经松江、枫泾、嘉兴、桐乡、余杭5个中间站,引入杭州站(杭 州东)。线路长165km,桥梁比重70%左右,设计最高速度300km/h(基础预留350km/h条件),
目录
一 、长三角区域概念 二 、长三角—特征、空间布局关联度 三、 铁路现状 四、 长三角铁路发展规划 五、 长三角城际铁路修建意义 六、 长三角城际铁路规划设计进展
七、长三角城际铁路规划方案
八、 沪宁、沪杭城际铁路主概念 △工业经济概念 △城市经济概念 △交通领域认同的概念

国家及地方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措施

国家及地方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相关政策措施

国家及地⽅关于推进长三⾓⼀体化的相关政策措施【内容提要】近期,中央层⾯及国家部委层⾯在经济建设等⽅⾯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长三⾓⼀体化发展。

⼀、国家层⾯政策、会议、调研2020.04.02《关于在长三⾓⽣态绿⾊⼀体化发展⽰范区深化落实⾦融⽀持政策推进先⾏先试的若⼲举措》正式发布⽰范区⾦融16条围绕推进同城化⾦融服务、试点跨区域联合授信、提升移动⽀付⽔平、⽀持设⽴⼀体化⾦融机构、推进跨区域公共信⽤信息共享、推进⼀体化绿⾊⾦融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体化科技⾦融服务、建⽴⾦融信息共享合作机制等8个⽅⾯提出16条具体举措。

2020.04.02国家发展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长江三⾓洲地区交通运输更⾼质量⼀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要求,紧扣“⼀体化”和“⾼质量”两个关键,以服务⼈民为中⼼,以互联互通为⽬标,以改⾰创新为动⼒,以打造“轨道上的长三⾓”为重点,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长三⾓地区对外交通、城际交通、都市圈交通⾼效衔接和有机融合,提升港⼝群和机场群辐射能级,全⾯提⾼⼀体化运输效率、服务品质和融合⽔平,构建安全、便捷、⾼效、绿⾊、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撑带动长三⾓地区更⾼质量⼀体化发展,为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局奠定坚实基础。

《规划》提出,以轨道交通为⾻⼲,公路⽹络为基础,⽔运、民航为⽀撑,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为主要节点,构建对外⾼效联通、内部有机衔接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络。

第⼀层,打造多向⽴体、内联外通的⼤能⼒快速运输通道,统筹优化⼲线铁路、⾼速公路、长江黄⾦⽔道等内河航道、港⼝、机场布局,实现与国际、国内其他经济板块⾼效联通。

第⼆层,构建快捷⾼效的城际交通⽹,依托快速运输通道,以城际铁路、⾼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为重点,实现区域内部城际快速直连。

第三层,建设⼀体衔接的都市圈通勤交通⽹,围绕上海⼤都市圈和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以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快速路等为⾻⼲,打造都市圈1⼩时通勤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润林基于服务导向的长三角城际交通发展模式摘要: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际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群空间的支撑和组织作用将更加突出。

在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空间层次下城际出行的需求特征和要求,并对当前城际交通的不同方式进行适应性分析,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以服务为导向的长三角城际客运发展总体模式,强调广义轨道交通的主导和融合发展,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差异化诉求和服务。

从系统视角出发,注重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下的主导交通方式功能要求,明确长三角跨区大尺度、都市圈、城市密集区、城市毗邻区四类城际出行系统的构建要点;从用户视角出发,提出了城际枢纽模式革新要求,以及两种类型的城际枢纽布局模式,并梳理了枢纽接驳和用地空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际交通;区域交通枢纽;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Service-Oriented Development for Intercity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Within Yangtze River Delta Cai Runlin(Shanghai Branch,China Academy of Urban Planning &Design,Shanghai 200335,China)Abstract :The integral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and the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 are critical to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clusters.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for clusters of cities,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m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city travel at different spatial land use development levels,and makes adaptability analysis on different modes of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to identify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vice-oriented intercity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and emphasizes the leading role of generalized rail transit along with its integral development,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rom different groups of travelers.The paper stresses that it is important from systematic perspective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modes i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especially the key points of constructing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n large-scale cross regional areas,metropolitan cir-cles,dense urban areas,and adjacent urban areas.From user perspective,the innovation on the intercity hub is required and two types of hub layouts are suggested to strengthen the junction of hubs and land use.Keywords :intercity transportation;regional transportation hubs;metropolitan areas;Yangtze River Delta agglomeration收稿日期:2018-12-23基金项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7年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长三角城际交通模式研究及政策建议”作者简介:蔡润林(1980—),男,山东威海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交通研究分院上海交通分部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轨道交通规划。

E-mail:cairunlin@0引言近期,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措施成为区域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群经济社会水平日益提高、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关系日益紧密、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长三角城际交通需求总量和频次快速增长[1]。

与此同时,长三角城际交通系统仍存在诸多不便和痛点。

传统的对外交通组织模式难以匹配城际出行人群对规律性、高频次和高时效性的要求。

高质量的城际交通系统蔡润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200335)文章编号:1672-5328(2019)01-0019-10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13/11-5141/u.2019.0104基于服务导向的长三角城际交通发展模式19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Vol.17No.1January 2019城市交通二○一九年第十七卷第一期既是构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支撑,也是更好地服务城际出行者的迫切需要。

因此,需要突破城市对外交通的组织范畴,将城际出行的全过程链条和关键环节纳入考虑,更贴近出行者的实际需求。

既往关于城市群城际交通的研究集中于两类。

一类是研究城际交通影响下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文献[2]基于高铁和长途汽车客流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区域中上海与南北两翼相互间的关联强度,并提出了区域网络的均衡化演变趋势;文献[3]基于高铁和城际枢纽选址,提出了城际交通布局应更注重城市功能价值和功能结构重组,文献[4]对珠三角城际客流特征和空间格局进行了类似研究。

另一类是对城市群城际交通系统的优化研究,特别是城际轨道交通系统:文献[5]分析了长三角不同空间尺度与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匹配关系,从出行时间约束、设施引导等方面提出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优化思路;文献[6]通过对城市群出行空间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城市群轨道交通体系的功能层次,以及其服务功能、技术特征和衔接要求等;文献[7]总结了广佛间城际客流特征演变趋势,提出了应对同城化背景下的轨道交通衔接策略。

既有研究的局限性在于,对城市群空间和交通互动关系缺乏全局性刻画,特别是对不同空间层次或典型地区的交通特征差异研究不足。

另外,对城际交通的趋势适应性和关键环节(如枢纽布局模式)关注不足,也使得研究的全面性存在一定问题。

本文尽可能全面勾勒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层次和交通方式的互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长三角城际交通发展的总体模式。

1国外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借鉴1.1三种发展模式参考国外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地区案例,其城际客运组织模式一般按主导交通方式划分可归结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铁路、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际客运模式,以日本东京都市圈和法国大巴黎都市区为代表。

此类模式一般适用于单中心放射的都市圈形态,在空间结构上有明显的圈层化特征,针对不同的圈层匹配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系统制式。

第二类是以公路为主导的城际客运模式,以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为代表。

城市群内形成州际公路、国道、州内公路、郡内公路构成的多等级公路系统,服务于不同圈层,城市群空间沿交通干路蔓延式扩张。

第三类是以铁路、公路混合主导的城际客运模式,以大伦敦城市群为代表。

由内伦敦、外伦敦构成的圈域型都市圈具有强大的城市中心,人口和就业密度由核心区向外递减,城际客运分担方式上个体机动化与公共交通方式相当。

1.2规律和借鉴城市群城际交通模式的形成与都市圈空间形态、交通设施和政策的引导密切相关。

美国20世纪50年代后对公路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城市郊区化的进程,使得城镇空间的蔓延和小汽车出行模式互为促进。

东京和伦敦由于发展过程中的铁路和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以及中心城对私人机动化的管制,满足了不同空间圈层的通勤、生活出行需求。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即便是在美国东北部这样高度私人机动化的城市群,也存在大纽约都会区这类高度依赖通勤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出行的地区。

与上述国外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地域更加广袤,人口和就业密集程度更高,20图1长三角城际互联关系Fig.1Intercity connections in Yangtze River Delta连云港市徐州市宿州市宿迁市淮北市亳州市阜阳市蚌埠市淮安市盐城市淮南市滁州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镇江市南京市马鞍山市合肥市六安市芜湖市铜陵市安庆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上海市嘉兴市湖州市宣城市池州市黄山市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台州市温州市蔡润林基于服务导向的长三角城际交通发展模式存在都市圈、城市密集地区、大城市毗邻地区等多种差异化发展的子区域,需要更加高效率、多元化的交通系统予以支撑。

2长三角城际出行特征长三角城际客运交通联系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层次差异化特征(见图1)。

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跨省界的大都市圈空间,上海与周边的苏州、无锡、南通、嘉兴等城市城际联系密切;南京、杭州、合肥三大省会城市与周边地区共同形成了省会都市圈,圈层化特征明显;而在苏锡常、沪嘉杭地区,依托区域交通廊道形成了城市密集地区,次级城镇间交通往来联系频密;同样的,由于区域产业合作和分工,金(华)义(乌)一体化发展区、甬舟一体化发展区内部相互间产业和社会联系也在持续加强。

在空间尺度上,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间距约150~300km ,相邻地级市相互间距约40~100km ,相邻县级市相互间距约20~50km 。

根据空间层次和尺度关系,将长三角城际出行划分为跨区大尺度城际出行、都市圈城际出行、城市密集区城际出行、城市毗邻区城际出行四种类型进行需求特征分析。

2.1跨区大尺度城际出行长三角主要中心城市间联系通道距离超过150km ,且与区域主要对外廊道重合,此类跨区大尺度城际出行的突出特点是“体量大、需求高、增长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