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
《猫》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
老舍先生在文中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今天听了钟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在这堂课中,钟老师抓住了猫的性格古怪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作者的语言和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就这一节课的教学情况作简单的评述。
一、教学思路清晰在初读课文后,钟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出示填空“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到第()自然段写大猫的(),第()到()自然段写小猫的()”,以助学生理清全文的脉络。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总起句?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这些性格特点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以后,然后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抓关键词理解感悟。
教师通过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怪”。
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这一对一对相互矛盾的词突出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同时板书这些关键词,以助理解这些古怪之处。
但在课堂中,我认为这个地方做得还值得商榷:一、“情”体悟不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藏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纵观这节课,总觉得情字体味欠缺。
例如文中作者竟然把猫的脚印“看成”了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
建议教师可以用“几朵小梅花”和“几个脏脚印”作对比,让学生领悟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今天听了徐江修老讲授的郑振铎先生《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我们都知道本文托物言志,怎样通过细读文本,挖掘训练点,这才是语文教师备课的能力与技能的最高体现!这是一节很实在、很有效的课。
在他的语文课堂中对“写法的提炼”,对“字词句”的反复咀嚼,推敲,比较无处不在。
徐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顾前面两个课时学习的内容,有效的及时复习,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新知。
明确学习任务,阅读品味课文的真切的语言,挖掘文章深刻主题。
感知归纳,引出一只可怜的猫,阅读课文写了猫可怜之处在哪里,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来的可怜,活的可怜,去的可怜。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本课是第二课时,教师选择了学习领会 " 调皮可爱 " 这部分内容教课,意在指引学生要点体悟和练习选择详细案例表达的方法,切口小,要点突出。
教课中,教师指引学生经过朗诵领会、沟通感悟,领会作者选用
详细案例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着重启迪式教课,一方面,指引学生
领会要点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一方面读写联合,指导学生领会写法、迁徙运用,很好的落实了培育学生中心修养的理念。
建议:在写法的意会上,除了指引领会作者选择详细案例表达思
想感情,还应指引学生领会抓住特色选材的方法。
在教课内容上,针
对 20 分钟的小课和本节课表达训练的内容安排,能够舍去复习字词的内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本课的要点内容上,在迁徙运用部分在训练
扎实些。
此外,在联系迁徙运用的环节宜联系学生实质,指引学生结
合自己喜爱的动物选择案例介绍,这样更有益于翻开学生的思路,让
学生有话可说,更突出教课成效。
第1页/共1页
1 / 1。
彭晓宁《可爱的猫咪》评课稿
彭晓宁老师的《可爱的猫咪》这堂课的亮点非常多,我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师表现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
首先,教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彭老师在课程中涵盖了猫咪的习性、特点、饲养方法等多个方面,内容充实且有条理。
她能够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对猫咪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教学目标明确、实现度高。
这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猫咪,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和责任心。
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彭老师在课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出对动物的关爱之心。
第三,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化。
彭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猫咪。
她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最后,教师表现专业、亲和力强。
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专业素养,对猫咪的知识非常了解,讲解也十分清晰明了。
同时,她亲和力强,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综上所述,彭晓宁老师的《可爱的猫咪》这堂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还是教师表现方面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我相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对猫咪的了解会更深入,对动物的关爱也会更加强烈。
《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一大早,一阵大雨带来了秋天的丝丝凉意,我们却带着学习的热情,在此相聚。
感谢钟老师为我们送上了《猫》这节精彩的研讨课。
这节课,对于上课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幸福,对于我们听课的教师而言,是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这节课,让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老师都沉浸于钟老师精心设计的情感课堂中。
下面,我就钟老师所执教的《猫》这一课的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1、用心构思课堂切入点。
钟老师很善于构建课堂的切入点。
一开课,钟老师就利用一小段生动的视频,由小时候的猫引入长大了的猫,进一步唤起学生对猫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如见猫形,如闻猫声,爱猫之情油然而生,一下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
在引领学生对文本解读中,钟老师从1.老实又贪玩却尽职; 2.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现; 3.胆小又勇猛三个角度切入,较好把握了课文的主线。
2、用心引导课堂,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新课标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本节课,钟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由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片感受走进课文第一自然段,再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品味与体验猫的老实又贪玩却尽职。
比如: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说说该如何叫唤猫回来;通过倒计时体验感受“屏息凝视”,让学生体会到猫的尽职。
在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钟老师大胆放手,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再一次让学生自主找出重点词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去表演,一次次开启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让学生寻找到了课堂前进的道路,引领学生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3、用心指导学生朗读。
朗读教学能较好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重要载体。
朗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更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课教学中,钟老师抓住文中重点词、句、段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全班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读中感悟。
比如:“它什么都怕……”让学生通过朗读,悟出猫勇猛的个性。
猫教学设计优质评课
猫教学设计优质评课导语: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学设计则是艺术中的精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通过对一堂猫教学的设计进行评课,探讨猫教学的优质特点,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以期提高教学的质量。
一、设计背景本文所评课的是一堂关于猫的知识教学。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特征、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年龄段为小学三年级,知识难度适中。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要明确教学目标。
本堂猫知识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特点、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学习猫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2. 教学内容合理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在这堂课中,教师设计了关于猫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猫的基本特征、猫的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内容既要丰富、有趣,又要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本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教师利用图片展示猫的形象,引导学生观察猫的外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还设置了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猫的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教学手段利用恰当教学手段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本堂课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猫的知识。
而且,教师还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通过一些互动的方式创造出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这些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
5. 教学评估全面恰当为了检验学生对于所教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本堂课中,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评估方式,如口头回答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课后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三、评课总结以上所述是对一堂猫教学的设计进行的评课,总体来说,该课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使用恰当。
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
文章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的语言把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描述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张春辉老师把这篇课文当作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做得相当到位;同时,又通过本课的教学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听完张老师的课之后我感触颇深,也受益良多,以下是我对本课的几点感受: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上课伊始,张老师配乐出示了一组各种姿态的猫的图片,并请学生说这些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创设了自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整节课中张老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自信心和创造力,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这一段时,教师抓住了“闭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在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时候,张老师即引导学生将这个词从中间分开去理解,有的学生说“屏息”是闭住呼吸,有的学生说是抑制呼吸,“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这里张老师创设情境: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过去了,老舍的妻子买菜回来了......猫还在“闭息凝视”等待老鼠的出现,让学生体会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执教:行知中学冯国琴评课:南市中学顾连方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置:(1)初读课文,准确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情感变化;(2)细读课文,学会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赏析课文,体会作者感情;(3)研读课文,感悟课文主旨,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学会尊重学生,珍爱生命。
三个目标,三个阶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目标的确定侧重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这是把握住了阅读课的精髓。
我们为什么阅读,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文本,感受作者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感悟。
阅读的宗旨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呢从宏观上说,没有别的。
语文课最忌讳目标多,难于达成。
这堂课的目标定位很精准。
三个目标,整体把握住了文本内容的解读,应该说,本堂课已经有了成功的一半。
二、关于本堂课教学环节的设计:1、第一个教学环节: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猫是常见的小生命,但并不是每个学生家庭都养猫,所以这段视频,让学生们看到了猫可爱的一面,对它有了怜爱之意,这样激发了阅读猫的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是好的一面。
这段视频改为说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对猫的认识,说说对猫的情感态度,这样安排是不是更妥理由:文中的第三只猫没有那么可爱,它不漂亮,懒惰,不讨人喜欢,但是不可爱的猫却是文中的主角,所以这样的开头是不是俗了一点。
“激趣”还是表面的,能定下一个基调,那是最理想的。
(2)速读课文,说说“我”对三只小猫的态度如何。
这个环节是说人的,说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我”对猫的态度:喜欢→更喜欢吗→不喜欢(小侣)(同伴)(若有若无)“我”对于猫的亡失,情感变化是:辛酸→怅然→难过、自责这个环节的内容,是为了达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2、第二个教学环节:品味可爱,感受伤痛。
这是说猫的,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的。
这个教学的内容,是为了达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3、第三、四两个教学环节:“体会冤苦,感悟伤痛。
”“把握主旨,理解作者”这两个环节,是为了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为什么用两个教学环节因为这是目标教学的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猫评课稿
以下是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猫》的评课稿,供您参考: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采用了直观导入法,通过展示可爱的小猫图片,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对新课的兴趣。
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活动,促进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如观察图片、描述特征、数数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让学生比较数字大小、认识钟表等环节,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这种联系生活的教学方法,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及时反馈,强化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强化练习。
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
效果。
同时,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五、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在课堂结束时,教师采用了总结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
总之,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教学效果显著。
同时,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于公开课《猫》评课稿
关于公开课《猫》评课稿公开课评课稿《猫》本文对公开课《猫》进行评课,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学生反馈以及课程亮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估,旨在为教学者提供有益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课程内容《猫》课程以猫为主题,涵盖了猫的起源、品种、行为习惯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程,学生对猫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并掌握了相关的专业术语。
此外,课程还对猫的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等内容进行了介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宠物猫。
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通过播放精心制作的短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猫的世界。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还设置了一些游戏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通过猜谜游戏,学生对猫的品种进行了巩固复习,并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学生反馈学生对公开课《猫》的评价普遍较高。
学生们表示通过这堂课,他们不仅对猫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获得了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课堂上的互动环节使他们更主动地参与了学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学生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给予了积极评价。
他们认为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方法使得课程内容更有趣味性和可视化。
学生们表示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课程亮点《猫》公开课的亮点之一是强调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课程通过展示人与猫的互动、照顾和保护,强调了人类对动物的责任和爱心。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分享与宠物猫的亲密经历,并倡导学生爱护动物的观念。
另一个亮点是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猫》公开课除了介绍一些基本的知识外,还对猫的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这些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养育自己的猫,也对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指导意义。
《猫》评课稿2
《猫》评课稿Xxx xx《猫》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董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她不仅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十分重视朗读训练和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不仅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作者写了什么,而且更注重使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领悟作者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既切实有效,又情趣浓烈,在课堂中,学生们学得生动主动、轻松愉快。
这一课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教学目标准确我们都知道,一节好语文课要体现三个目标,基础性目标,核心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从董老师的课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三个目标。
她的基础性目标就是读准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屏(bǐng)”“折(shé)”,并能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这一目标体现的是人人过关。
这一课的核心目标,学习明贬实褒方法,从字面上看好像不喜欢,实际上却表达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董老师的这节课紧扣目标,有效实施,突出言语实践,积淀言语能力。
二、教学过程清晰好的课,教师会找准一个教学点,把这个点教透,在这个点让学生学会。
抓“明贬实褒”这一表达上的特点,正是如此,董老师先让学生找从哪里看出作者喜爱这只猫,可是老师却从字面上感受到对猫的“不喜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在文中找出了矛盾的、对立的性格特征,老师再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解感悟这一对对相互矛盾的词,突出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感受到作者写的是不喜欢,实际上表达的是一种喜欢,这就叫“明贬实褒”。
这一目标的确立,不是凭着头脑发热随便找的,而是结合这个单元,从单元统整的角度去思考,结合“单元导读”“课后习题”“我的发现”拟出了这一教学点,董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例子,感受到“明贬实褒”能带给我们快乐。
“明贬实褒”仅仅是带来快乐吗?老师还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学的是正话反说,在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用法,“反话正说”。
教师技能竞赛《猫》评课稿
教师技能竞赛《猫》的评课听了袁老师执教的《猫》一文,下面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课执教切入点好。
从询问学生的养猫经历导入,能唤起学生对养猫以及养家里宠物的感受与体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尤其是在引领学生对文本解读中,教师从“从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与“从此,我家永不养猫”两句重点切入,较好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视朗读指导。
朗读教学能较好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重要载体。
本课教学中,饶老师就文中重点语句,多次让学生品读,并能通过学生间比较,指导朗读的语气与语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较好的指导引领作用。
朗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3、重视问题引导,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新课标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艺术的提问,能很好引导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本课教学教师正是对问题的提问,使课堂预设与生成较好形成。
4、学生学习常规好。
学生参与积极,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因为教学是艺术,艺术必有缺憾:1、课堂结构条理安排上,给人欠流畅感。
如对文本的解读,朗读指导在先,而对课文主旨理解在后。
对课文主旨理解不够深刻,要求学生拓展延伸谈体会,就显得肤浅了。
课文结束后,老师的总结语欠缺。
总结语是对一堂课的总结,也是教师通过课堂引领学生读课文后的一句勉励语。
应该精心设计,达到升华的境界。
如: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性格决定命运,也感受到了对待动物,对待身边的人,都应有一颗良心,不偏见待人。
2、问题的设计,应善于开启学生的思维。
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导是启,是辅助的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效地辅助,使之克服困难,开启思维,重新寻找到前进的道路。
所以问题的设计需要讲究艺术,也需要适合学生实际。
同时又能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能较好拓展延伸。
这就要求问题有提纲挈领作用,又有缓坡度,引领学生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本课两个大问题太大,让学生感到无从入手,限制了思维开发。
《猫》评课稿
四校联合初中语文教学研讨七年级评课稿东苑学校的七年级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共同执教郑振铎的《猫》,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教态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
教学语言的语调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接下来我从不同角度来谈谈我的听课感受:《猫》授课教师从课堂看教学:闻老师的这节课充分、明确的体现了课堂的学习者和引导者的身份。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真正的学习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学生学习兴趣高昂,激情满满,自我展示。
尤其是课堂中的分角色朗读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参与其中,并用抑扬的声音和饱满的激情走近文本,扮演角色,其中饰演“张妈”的女孩子最为抢眼,多情的音色让听课老师如临故事现场,赢得赞赏的眼神。
二、学生训练有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个班的孩子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落落大方,回答问题句式标准,问题表述有理有据。
一堂课看学生表现其实是在看老师的习惯养成及学生素养的培养,从课堂中孩子们的优秀表现就可以体现出闻老师在平时中对孩子诵读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整堂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小主人,而闻老师正是孩子们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游走于文本之中,在孩子们思考的基础上继续设问、追问,以问题推动课堂,使问题成为课堂内驱力,这样游刃有余的课堂来自于教师对文本的自我理解与挖掘,由此看出闻老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
《猫》授课教师从课堂看备课:张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方法。
一、张老师备课中紧扣课标对七年级的要求。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字词仍然是课堂教学中的其中一个重点,张老师课堂实实在在,这一课诸多的生字词通过接龙诵读和提示重点给孩子们加深印象,便于掌握。
课堂中老师不断提醒学生做笔记、勤思考、读文本、勾圈画,一堂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二、张老师的备课教学紧扣教材内容及单元教学方法。
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是通过文本梳理人与动物的相处情形,张老师以课后思考题中的表格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分析文本,理清故事情节,同时整堂课读文本与析文本紧密结合,抓住单元的默读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读课文,使课文分析脚踏实地。
《猫》评课稿(精选10篇)
《猫》评课稿《猫》评课稿(精选10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评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猫》评课稿篇1《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层次清晰,作者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总分段式。
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表现猫的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老舍先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林老师关注文本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步步激趣,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明了,一看目标我们也猜出这堂课将怎么完成她的教学。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她这节课紧扣目标,有效实施,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突出言语实践,积淀言语能力。
一、目标聚焦,做到心中有数林老师课上紧扣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1、通过查字典,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4、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林老师心中的目标,教案的目标,最后我们看到实施出来,学生达到的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中,她层次清晰,忙而不乱,实施的三维目标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了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以知识与能力的落脚点、过程与方法的展开点,步步为营,践行言语,让学生积淀言语能力,融情、融理解、融表达,多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度。
真正使课堂高效、灵动。
二、步骤细化,做到实施有效林老师教学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划总起句,接着讨论交流、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点:老实、贪玩、尽职等看似矛盾体的特点表现,然后有感情朗读指导,最后填空指导背诵,层层推进,步步落实。
老舍猫评课稿实用五篇
老舍猫评课稿实用五篇老舍猫评课稿 1《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
作者以观察精细独道、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品味《猫》一课,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
一.谈猫——“*”中露真情首先,作者是用用*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读者述说他眼中的猫。
品读文章,我们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听他津津有味地向“你”介绍猫的脾气禀性,品评种种惹人喜爱的举止情态,而那“古怪”、“淘气”的猫似乎如在眼前,时嗔时喜,活灵活现,于是不知不觉中让“你”受到了作者情绪的感染,为之动心,与之共鸣。
与这样的语境氛围相一致,文章语言呈现出通俗明快的口语化特点。
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言事述感,描摹物态,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
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
二.怜猫——语气显真情此文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
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维妙维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暗相吻合。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
三.爱猫——妙用人称“你”课文第二自然节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评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猫》评课稿一、引言《猫》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一只野猫的温馨故事。
本评课稿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从文本内容、情感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解读。
二、文本内容分析1.主题鲜明:《猫》主要围绕着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展开,通过描写作者与一只野猫的相遇和互动,表达了对自然界万物生灵的关怀和爱护之情,引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思考。
2.情节连贯:课文中的情节设置合理,通过描绘作者与猫的相处过程,跌宕起伏地展现了情感的转变和感人的一幕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寓意深刻:课文中寓意丰富,通过猫的形象反映了人类的心态和情感,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同时,还展现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和追求,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三、情感表达分析1.真情实感:课文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作者与猫之间的真切情感。
例如,描写作者第一次遇见猫时的惊喜和喜悦,以及他们相互依偎温暖的场景等,让人对这种情感流露感同身受。
2.善意友好:在与猫的相处过程中,作者展现出一种善意友好的态度,用心倾听和体贴动物的需要。
这种情感表达引发了读者对于友善和爱护动物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3.忧虑与挂念:作者对于猫随意离去的忧虑和挂念,在文字中得到了真实且感人的表达。
这种情感传递给了读者一种思考自然环境变迁和生物生存状态的意义,促使学生对于自然界及动物的保护产生关注。
四、语言运用评析1.生动形象的描写:课文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形象描写手法,如“我看到了它,它也看到了我”、“咪呜一声,它比动作来传达情感”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猫的形态和动作,使读者在脑海中产生鲜活的画面感。
2.揣摩感人的细节:课文中通过描写猫的举动和作者的情感变化,揣摩感人细节,比如猫睡得香甜时的可爱模样、作者送别猫时的不舍与依依不舍等,这些细节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感人。
3.优美流畅的句式:课文运用了许多优美流畅的句式,如倒装句“要知道,猫是彼此之间最有情感的动物”等,这种运用不仅增加了课文的艺术性,还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语言之美。
七年级郑振铎《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七年级郑振铎《猫》评课优缺点及建议一、评课概述1. 评课主题:七年级郑振铎《猫》评课2. 教学内容:本次评课以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郑振铎《猫》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对这篇文学作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3. 评课时间:本次评课共计一节课的时间,具体教学内容涉及对《猫》的阅读分析、文学赏析和情感体验等方面。
4. 评课目的:通过对本次评课的分析和总结,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评课优点1. 教学目标明确:评课中明确了教学目标,既包括学生的知识学习,又包括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培养。
这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充实:评课中通过对《猫》的阅读分析和文学赏析,开展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3. 教学手段多样:评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外阅读等,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评课缺点1. 教学重点不突出:评课中存在着教学重点不够突出的问题,教师在对《猫》的教学中,没有对重点部分进行突出和重点讲解,导致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能力有所欠缺。
2. 学生参与度不高:评课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较为平淡。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评价不准确:评课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评价不够准确,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四、改进建议1. 明确教学重点: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对《猫》文学作品的重点部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2.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猫》评课稿
《猫》评课稿今天听了王xx老师上老舍先生的《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王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读文,思考课文写了猫哪两个不同的生长时期,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大猫”“小猫”这两部分内容。
一个问题让学生归纳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又极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紧接老师又问了:文章中有一句话就好像一座桥,巧妙地连接了这两部分的内容,谁能找到这个句子?很快的,学生又找出了“小猫满月时更可爱”这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我们平常老师的眼里中,它无非就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顶多读两遍,然后草草打发!然而,杨老师却在这句子上“久久”停留,挖掘出许多我们之前始料未及的“精彩”。
首先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读出小猫的“小”,哪个词?(满月)如果你想读出小猫的“可爱”,你认为应该把重音落在哪个词?(更)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一句简单的句子,孩子们读得可谓“有滋有味”,这就是朗读指导的高效体现!接着老师又紧扣一个“更”为训练点,发问:从一个更字,我们知道前面应该有个前提,谁来为这个句子加上前半句话?(学生纷纷举手:大猫可爱、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那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从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大猫、小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爱)看!就一个简单的过渡句,既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情朗读,又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句式训练,最后进行文本内容的整合归纳“可爱”!这一环节设计可谓整密无缝,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老师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同时,十分关注“字词句”的品味与体会。
例如:(1)猫的性格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老师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总是由“字词”入手,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了学生对字词的深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读“它会不时蹭你的腿-----”这个句子时,老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它会怎么“蹭”?它还会怎么蹭“(学生的回答: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如果你是老舍先生,当猫就这么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地蹭你的腿,你的心情会怎样?来,就读出你的这种心情!就这么一个“蹭”字就把作者内心许多细腻的,丰富的情感牵引出来了,又如在引导学生对“小梅花”与“小脚印”的对比品味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
老舍先生在文中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今天听了钟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在这堂课中,钟老师抓住了猫的性格古怪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和体会作者的语言和情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就这一节课的教学情况作简单的评述。
一、教学思路清晰
在初读课文后,钟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并出示填空“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到第()自然段写大猫的(),第()到()自然段写小猫的()”,以助学生理清全文的脉络。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找出总起句?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这些性格特点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以后,然后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抓关键词理解感悟。
教师通过抓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古怪”。
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这一对一对相互矛盾的词突出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同时板书这些关键词,以助理解这些古怪之处。
但在课堂中,我认为这个地方做得还值得商榷:
一、“情”体悟不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里行间藏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纵观这节课,总觉得情字体味欠缺。
例如文中作者竟然把猫的脚印“看成”了梅花,爱猫之情跃然纸上。
建议教师可以用“几朵小梅花”和“几个脏脚印”作对比,让学生领悟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今天听了徐江修老讲授的郑振铎先生《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我们都知道本文托物言志,怎样通过细读文本,挖掘训练点,这才是语文教师备课的能力与技能的最高体现!这是一节很实在、很有效的课。
在他的语文课堂中对“写法的提炼”,对“字词句”的反复咀嚼,推敲,比较无处不在。
徐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顾前面两个课时学习的内容,有效的及时复习,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新知。
明确学习任务,阅读品味课文的真切的语言,挖掘文章深刻主题。
感知归纳,引出一只可怜的猫,阅读课文写了猫可怜之处在哪里,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来的可怜,活的可怜,去的可怜。
一个问题让学生归纳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又极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紧接老师又问了:“芙蓉鸟事件”,“我”判断是可怜猫吃了芙蓉鸟的依据是什么?谁能找出这些句子?很快的,学生又找出了“那只猫对着这对黄鸟…对鸟笼凝望着。
”“它躺在露台板上…嘴里还吃着什么。
”说明自己在证据确凿下处理的猜测理由。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这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我们平常老师的眼里中,它无非就是一强
调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顶多读两遍,然后草草打发!然而,徐老师却在这句子上还增加同学要注意修辞手法。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妻子的话加速“我”的肯定,让学生分析改成陈述句效果会不会好些?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写作语感,促使学生写作不再千篇一律的陈述。
接下来请同学找出促使“我”造成冤案的内生原因,学生自己归纳,不喜欢这只猫,那是什么使“我”不喜欢这只猫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归纳,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教的主导,学生学习的主体。
“来历、外形、性情等”。
问题引导:到底谁是咬死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在教师与学生这样一问一答中轻松把课文重点解决。
小组讨论:1、“我”惩戒了可怜猫后,心理为什么十分难过?
2、从中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章揭示的主体是什么?
通过三个问题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合作能力,学会自主探究,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促进自身发展。
在教学过程,老师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同时,十分关注“词句”的品味与体会。
例如:(1)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2)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老师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总是由为什么会造成悲剧为出发点,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了学生对字词的深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
如果你是郑振铎先生笔下的“我”或者猫,当猫就这样含冤而死,你的心情会怎
样?相对“猫”或者“我”说些什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深化课文内涵,现实生活中应该待人接物,对人处事等。
课文延伸拓展的很好,动物处于弱势群体,我们要关注动物,制止虐待动物。
和平共处是人与自然的生存之道,提高学生热爱自然,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情感。
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