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_新经济_发展的空间效应及其启示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城市绿色发展——基于区域创新产出和要素配置效率的视角
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城市绿色发展——基于区域创新产出和要素配置效率的视角朱洁西李俊江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如何打破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增长模式,推动城市走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的重要议题。
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正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
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由2023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5.5万亿元,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二,展现出数字经济的蓬勃活力和无限潜能。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要发挥数字经济在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利用数字经济赋能全社会各领域的绿色发展。
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城市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机制和内在要求,一方面,数字经济的网络化、共享化特性有利于加快创新网络中知识溢出与信息交互的速度,便于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取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升级和生产方式的绿色化转型。
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时空界限,减少资源错配,实现生产要素的集约化整合与高效利用,进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那么,数字经济能够在何种程度上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如何阐明数字经济助推城市绿色发展的内在机制并证实区域创新和要素配置效率所发挥的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协同增效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建设美丽中国的政策实践带来有价值的启示。
本文旨在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制,相关的文献主要聚焦于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三个方面。
(一)数字经济的相关研究数字经济的概念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知识为核心资源、以现代互联网平台为重要信息载体、以数字技术有效应用作为效率提高及经济结构优化的关键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学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并在城市中进行居住、工作和生活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城市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与城市化密切相关的是城市经济发展,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相关的经济学理论。
一、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城市化带动了劳动力和人力资源的集中。
随着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劳动力的储备增加,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其次,城市化提高了市场规模和市场需求。
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市场的规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者,推动了市场经济的繁荣。
此外,城市化还促进了信息流动和科技创新。
高度密集的人口和资源集中在城市中,为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二、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反哺效应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化也具有反哺效应。
首先,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机会,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和求职者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其次,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了城市生活质量和吸引力。
这也成为农民工和其他人口迁往城市的动力。
此外,城市经济的繁荣还带动了周边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的集聚效应,进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三、经济学理论对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解释经济学理论对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
其中,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强调了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
它认为城市化将导致人口和资源的集聚,形成经济的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进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人口集聚和资源集中可以通过创新、分工和合作来实现经济规模的增长和成本的降低。
此外,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强调了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绿色金融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路径机制研究
一、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增长,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规模型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跨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亟须转变粗放型发展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高质量发展需要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这对资源配置和增长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传统金融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变革。
金融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要素,更是支撑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1],在助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传统金融对污染行业的过度投入引发了产能过剩、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而以保护环境为落脚点的新型金融模式——绿色金融,其发展宗旨是为绿色经济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支持[2],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绿色行业,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以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发展模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金融资源的“绿色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那么,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期,绿色金融是否能够克服传统金融的诸多弊端,适应并引领经济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若能,又是通过何种路径机制得以实现?进一步地,随着地区间金融交流逐渐深入,绿色金融对周边地区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对以上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全面反映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涵。
二、文献综述(一)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着绿色金融的定义、效应价值以及发展现状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学者们首先对绿色金融进行了不同的界定,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或可持续金融。
Salazar [3]认为绿色金融是以保护环境和满足环保产业融资需求为目的的金融创新,是连接金融行业和环保行业的桥梁。
Cowan [4]则认为绿色金融的提出是为解决支付环境保护费用的实际问题,是环境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
此外,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发展中国摘要:本文基于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绿色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和路径机制。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涵盖了北京、天津和河北三个省份,这一区域的发展不仅对中国北方乃至全国的经济格局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于理解和解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空间相互作用和溢出效应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首先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背景进行梳理,明确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随后,本文将详细分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包括经济增长、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空间互动。
文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政策设计和区域合作机制优化,促进京津冀地区内部经济均衡发展,减少区域间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丰富区域经济学理论,而且对于指导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献综述空间溢出效应,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在京津冀地区,这一效应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对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在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上起步较早,理论体系和实证方法相对成熟。
他们普遍认为,空间溢出效应主要源于区域间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和互动。
例如,新经济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其著作中详细阐述了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和扩散过程,指出这种过程会导致空间溢出效应的产生。
一些学者还从技术创新、资本流动、人口迁移等角度分析了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
国内学者在京津冀地区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上,则更加注重与区域一体化、产业协同等议题的结合。
例如,有学者指出,京津冀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新资源的共享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等方面。
同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该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愈发显著,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内外学者在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一、本文概述1、数字经济的定义与重要性数字经济,也称为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指的是以数字计算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资源的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传输,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其范畴不仅限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还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
数字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据统计,数字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传统经济,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数字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
通过数字技术,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再次,数字经济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革。
它打破了传统经济的地域限制,使得经济活动更加灵活和高效,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就业形态和社会治理挑战。
在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深入研究和理解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空间效应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空间效应,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非均匀性和相互依赖性。
这种效应主要源于地理空间上的各种因素,包括资源分布、交通网络、人口布局、城市规模、政策导向等。
空间效应不仅影响着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也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中,空间效应的作用不可忽视。
空间效应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地理空间上,资源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而空间效应则能引导资源向更有效率的地区流动,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空间效应也能促进知识的溢出和技术的传播。
在空间上相邻的地区,由于地理距离的接近,知识和技术的传播速度会更快,这有助于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空间效应还能推动城市化进程,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和外部效应,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然而,空间效应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的压力等。
城市群集聚效应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一、引言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阶段,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心,合理的城市群集聚效应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陈雨欣1,苗成林1,2(1.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0;2.山东工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0)【摘要】城市群的集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能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与提升城市活力,深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人才的集聚效应并探讨其影响与作用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文章以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2011—2018年面板数据,使用莫兰指数计算出山东半岛城市群17个地级市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再运用AcrGIS 软件绘制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态势演进表,最后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存在负向溢出效应,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人才集聚会抑制周边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虹吸效应”大于“溢出效应”。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为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集聚效应;高质量发展;城市群;空间滞后模型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24)01-0038-11收稿日期:2022-11-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习惯领域视角下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耦合演化及效应评价”(51774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联动机制与效率评价研究”(71503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技术创新驱动区域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演化机理与政策优化研究”(72173073);烟台市校地融合发展项目“精准助力烟台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多学科交叉体系建设”(2021XDRHXMXK06);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皖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与对策研究”(2022CX2155)。
城市集聚的经济效应
密度经济效应
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城市集聚通常会吸引更多高技能、高素 质的人才,形成高质量的人力资本。
信息交流便利
城市集聚有利于信息、知识和技术的 交流和传播,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
技术溢出效应
由于人才聚集,城市成为新技术、新 思想的发源地,技术溢出效应使得城 市保持领先地位。
提高城市知名度
城市集聚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 力,有利于吸引投资和拓展市场。
城市集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高效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集聚区通过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城市集聚区有更好的条件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城市集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城市集聚区有更好的条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如 教育、医疗、文化等。
03
产业链完善
杭州的电商产业链完善,从产品采购、仓储物流到销售、售后等环节都
具备高度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杭州还具备了较为完善
的电商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城市发展需求的变化也会促使城市空间结 构的调整,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变化 需要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05
城市集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集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绿化建设
城市集聚区通过加大绿化投入,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 境,提升城市生态水平。
污染防治
城市集聚区有更好的条件进行污染防治,通过集中处理污水和垃圾,减少环境 污染。
城市集聚的特点
人口密集
城市集聚区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周围 地区,人口规模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 扩大。
城市化的经济发展效应——基于经济增长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分解分析视角
存在 差异 , 而充 分 了解城 市化 的经济 发展效 应 , 就要
从城 市化 的 内在结 构 , 即“ 城” 、 “ 市” 、 “ 城市 化 ” 人手 ,
应高估或低估[ 5 ] ; 张浩然等人认为在一定假设条件 下, 中国地级 以上城市间存在通讯基础设施和 医疗 基础设施 的空间溢出效应[ 6 ] ; 刘生龙等人认 为交通 和信息基础设施对省际经济增长存在显著 溢 出效
市化进 程有 效促 进 了城 乡之 间劳 动力 的流动 , 将 为 中 国带 来 巨大 的经 济利 益 [ 2 ; 徐祖 荣 认 为推 进 城 市 化进程 将带 来 固定 资 产 投 资 的增加 和消 费 的启 动 , 通过 城市 化与 工业 、 第三 产业 的联动 , 缩 小城 乡收 入
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动力源[ 4 ] 。上述文献关注了城市 化整体层次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并注重 了机制
分析 , 但 定量研 究却 相对 较少 。 在 城市 化 的 空 间溢 出方 面 : 学 者们 集 中于探 讨 城市 基 础设施 的 外部 性 和 空 间溢 出效 应 , 得 出城 市
一
、
引 言
化 发展 战略 的关键 所 在 。
在城市化 的经济增长效应方面: 学者们多以探
讨 经济 发展 与城 市化 关 系 的视 角 , 得 出城 市化 作 为
新 型工业 化和新 型城镇 化是 现代 经济 发展 的引 擎 。作 为推进 现代 经济运 行和新 型工业 化进 程 的载
经济要素的重要依托和最佳载体, 能够推进经济增 长并逐步成为经济增长引擎的结论 。周振华认为中 国经济增长轴心 已由传统增长引擎转 向城市化 , 形 成了城市化推进型经济增长格局[ 1 ] ; 胡鞍钢认为城
城市群空间格局的经济效应研究
城市群空间格局的经济效应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愈发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群成为了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群不仅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应。
本文将对城市群空间格局的经济效应展开研究。
一、城市群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城市群的形成可以实现城市之间的合作和资源优势互补,从而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起带动作用。
首先,城市群的形成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例如共同建设交通运输网络和公共设施,共同开展科技创新等,使得城市群内部的市场规模得以扩大,各城市之间的联系得以增强,从而为周边地区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其次,城市群的形成也可以增加劳动力的流动和就业机会,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城市群对地区经济产生的带动效应是持续的,并且会不断加强,因为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紧密,资源互补程度会更高,经济活动也会更加多样化和高效化,并且随着城市之间和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愈发频繁,区域内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起带动作用也会愈加显著。
二、城市群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城市群的形成也会对人口空间分布产生影响。
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经济活动也更加繁荣,这会不断吸引人口涌入城市群,从而在城市群内部形成更为复杂的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此外,城市群也会对周边地区的人口分布产生影响,例如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劳动力,从而使得周边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也得到了提升。
城市群的形成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是有利的,因为随着城市群内部的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空间越来越近,之间的连带与交流也更加频繁,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群的协同配合能力,并为城市群内部的各种创新活动和经济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此,城市群对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是积极的。
三、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城市群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二是城市空间格局的变化。
现代城市建设的六大经济发展效应
现代城市建设的六大经济发展效应刘韶岭无锡市建设局现代城市建设一般包括市政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房屋住宅、环境绿化建设。
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城市建设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间接效益,其所发挥的经济效益很难像普通经济部门那样直接衡量,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显示,现代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两者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城市建设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良好的市政基础设施、健全的城市公共设施、整洁的市容环境,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商务活动频率。
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建设的产业化发展还使城市建设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可以说,现代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支持经济的增长上,而且对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呈现出多种经济发展效应。
“利益外部性”效应城市建设最主要的产品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按职能可分为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
生产性基础设施提供的部分产品,如电力、自来水、热力、煤气供应等本身就是生产原料或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直接效益。
另有一些兼有生产性和社会性的基础设施产品虽不直接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但却是生产所依赖的外部支持条件和技术保障,如电信的发达、道路的畅通、污水的及时处理等,都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无论是作为中间产品直接投入生产中的城市基础设施,还是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最终产品,都会对综合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产生直接的影响,为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从城市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特有的效能可以看出,城市基础设施具有一种对生产要素组合和促进社会生产各个环节互相衔接的整合功能,带有明显的“利益外部性”特征。
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缩短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时间,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要素生产率,促进各部门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有效增长。
城市建设的间接生产性特性,还表现在其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中国,面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以及工业增长的减速,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
从2000年到2011年,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占全国总就业比重由61增加到43,显示出其在国内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经济现象,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集聚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不仅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而且通过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
这种溢出效应表现为知识技术由生产性服务业核心区向地理距离较近的临近区域传播,以及由大城市流向中小城市的过程,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构建理论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和溢出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且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1. 阐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一文中,作者深入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技术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一个动态且复杂的互动机制。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支撑制造业升级转型和创新驱动的关键部门,其集聚不仅增强了区域内的专业化分工与知识交流,还促进了技术、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快速流动与扩散。
这种集聚现象,尤其是在城市群或特定区域的发展中,形成了高度密集的知识与服务中心,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肥沃土壤。
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与影响路径
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与影响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
数字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如高效率、低成本、强创新性等,正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与影响路径。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与影响路径,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对数字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接着,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讨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包括数字经济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等。
本文还将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路径,包括数字经济如何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经济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与影响路径,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数字经济领域的理论体系,推动数字经济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融合。
二、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逐渐成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5G 网络覆盖广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产业应用方面,数字经济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包括电子商务、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
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
在创新驱动方面,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数字经济技术的不断创新。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人才培养,为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
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强调了生态空间保护、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以及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启示,探讨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目标与实施策略。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文章强调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等未来发展趋势。
这些策略和建议对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第一章引言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1)三、论文结构概述 (2)第二章城市群与都市圈概述 (3)一、城市群与都市圈定义及特点 (3)二、国内外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现状 (4)三、城市群与都市圈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5)第三章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5)一、国土空间规划原则与目标 (5)二、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6)三、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7)第四章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分析 (8)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8)二、推动人口合理分布和城市化进程 (9)三、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 (10)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10)一、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及启示 (10)二、本地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规划实践 (11)三、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对策 (12)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3)一、研究结论总结 (13)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建议 (14)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双重推动下,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这一过程中,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其独特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涉及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更关系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日本城市经济转型下的空间变化与启示
产 业 , 金 融 、保 险 、证 券 等产 业 向东 京集 中的趋 势 非 常 明 如
显, 致使人 口在空间结构上出现再度集聚大城市的倾向。 , 这
种现象其实也是一种新一轮扩散前的空间再积聚 。
值 占到 总产 值 的 6 . 08 %,吸纳 的劳 动力 占总就 业人 数的
工作 ,达到城市化中期阶段。在此阶段 ,城市化快速发展 ,
城市规模不 断扩大 , 各种生产要素加速集 中于大城市 , 城市 马太效应 明显 。
15 95年到 17 年 问 ,日本 经 济 以两 位 数 的速 度 快 速 增 93
中, 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 而使人 口与劳动力集 中到 从 这些地方 ,促进了城市化 的发展 。
但 17 9 3年和 17 9 9年 两次石 油危机 , 日本的经济增长 使
发展 , 城市人 口继续增加 ,9 0 城市人 口比例达到 3 .%。 14 年 73 二战一度中断了 日本城市化进程 , 为使经济迅速恢复 ,日本 开始进行战后第一轮产业结构 调整 , 战时以军事重工业为 将 主 的结构转 向与国民生话 密切相 关的农业和轻工业。 开发 目 标是增产粮食、确保 电力 、将 生产的水 电等输往大城市 ,于
作者简介 :徐敏 (9 8 ,女,土家族 ,湖 北巴东人 , 1 7 一)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 师 ,主 要研究 方向为市场经济学。
化从集 中阶段进入分散阶段 。
】 25
二 日本城 市的空 间开发
上世纪 6 o年代以前,口本主 要是进行资源开发,保障
经济 恢 复所 需 的粮 食 、水 电等 。轻 工业 的 快速 发 展 ,带动 了
第 3 卷 第 1 期 1 1
21 年 1 月 00 1
基于市场潜能的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
基于市场潜能的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作者:冉红来源:《中国市场》 2019年第1期[摘要]中国地域广泛,各个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有差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形成。
根据目前我国经济空间格局的现实来看,基本还是从沿海到内陆的态势。
而其中的一些溢出的内容对非经济中心区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章从市场潜能的角度分析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然后从市场潜能的角度又分析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最后总结中国城市金贵增长空间格局及溢出效应的基本情况,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市场潜能;城市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DOI]10.13939/ki.zgsc.2019.01.054发展中的城市往往是一个地方人才发展、实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物理场。
在一个国家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的增长会带来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生活空间等方面的变化,促进现代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国家的各项经济事业都会随着而不断发展。
就目前我国发展情况来看,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和不充分不平衡的经济发展之间有明显的对抗性存在。
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规划中对城市的空间格局并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定,那么未来工作该如何进行,实际上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略。
我们可以借助分析研究内容来探究城市经济增长空间的具体情况,找到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原则。
1市场潜能的空间分布格局市场潜能是被运用到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经济学中的重要应用。
在“冰山成本”理论中,如果假设存在独立的区域,那么产品的生产就会具有地域性,即我们说的一种产品只在一个地区生产,那么产品生产的技术和价格等就会出现相同的情况,那么工资就能够表示劳动力的价格。
2016年发布的HMP值的空间分布中指出,我国市场潜能的空间分布基本上是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呈现出递减的状态。
根据数据分布内容可以知道我国发达地区的市场潜能大,而在西南部交通不便以及边缘地区的市场潜能低,是因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距离发达地区比较远,难以受到经济中心辐射的地区会处于低水平状态,发展不够迅速。
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效应
CATALOGUE目录•引言•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数字经济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传统经济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研究创新与贡献贡献创新点02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数字经济的内涵数字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计算技术的经济形态,其核心在于利用数据资源进行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经济涵盖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层面,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数字经济的外延数字经济的外延广泛,涉及到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和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等多个产业门类。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与目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其特征包括创新驱动、质量第一、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和共享发展等方面。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具体而言,其目标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
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数字经济的促进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性03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的发展涉及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关键领域,直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升级。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目录一、内容简述 (1)(一)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背景分析 (2)(二)城市绿色创新对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3)(三)影响空间溢出及其机制研究重要性阐述 (4)(四)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总结分析 (6)二、数字经济与城市绿色创新概述 (6)(一)数字经济概念界定及特点描述 (8)(二)城市绿色创新理念介绍与重要性说明 (9)(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路径分析 (10)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机制探究 (11)(一)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研究 (13)(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作用探讨 (14)(三)数字经济驱动下城市绿色发展理念及模式创新分析 (15)1. 研究方法与模型选择 (16)2. 数据收集与处理 (18)3. 实证分析过程与结果解读 (19)一、内容简述数字经济的崛起与发展趋势:介绍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城市绿色创新的背景与内涵:阐述城市绿色创新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当前的发展状况。
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的产生和进步,包括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空间溢出的概念及其表现:探讨数字经济在推动城市绿色创新过程中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即一个城市的绿色创新如何影响周边地区,形成区域性的绿色创新网络。
实证分析:通过具体案例或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验证理论分析的可行性。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策略:讨论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绿色创新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城市绿色创新的持续发展。
结论与展望:总结全文内容,展望未来数字经济与城市绿色创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在其中的作用。
本章节旨在通过系统的论述和实证分析,揭示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建议。
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与城市聚集效应
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与城市聚集效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发展趋势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国家建设,而是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城市聚集效应,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倡导,对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以及合理发挥城市聚集效应应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
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各地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以发扬各自优点为前提,透过跨区域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区域内相互补足,进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
以中国为例,多个地域之间的特色优势不同,北方发达地区具有纺织业、轻工业的优势;南方地区以农副产品、电子行业为主要特色领域,东部地区依靠发达水运和铁路运输,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口岸;也有中西部地区以矿产资源和新兴产业等为发展特色。
当各地共同利用自身地域的优势,建立竞争合作的合作关系,形成新的经济集聚区域,便能大大提高整个区域内的经济效益。
以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为例,粤东区域依托东海铁路、梅汕铁路等交通设施,发展轻工业、纺织业和零售业等;珠江口区域发达的航运业,为区域内的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湛江港开发区则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土地,成为了石化产业的一个重要基地。
这三个地域将各自的优势进行整合与融合,形成了一个经济集聚区域。
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需要政府的指导与支持,推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围,同时各个区域的企业需要认识到行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协同发展是走向成功之路的zhong要途径。
对于那些追求保守、粘滞发展的,将安逸而暴利的观念,转变成创新、创造的理念,是开展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
二、城市聚集效应城市聚集效应是指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城市规模效应、城市网络效应和城市区位效应。
在现代经济中,城市聚集效应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涉及到了一系列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资源利用率、劳动力密集度、技术提高的可能性等等。
城市聚集效应也是发展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的核心要素。
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研究
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研究摘要:都市圈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形态,在中国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对其经济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研究,探讨了都市圈的经济绩效与空间结构的关系,并分析了不同的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优化的空间结构对都市圈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引言都市圈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由若干个相邻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共同形成一体化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都市圈作为新的城市增长极快速发展起来。
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在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2. 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概念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包括从中心城市到周边地区的空间层次、空间组织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在都市圈空间结构中,中心城市扮演着重要的引擎角色,周边地区则提供了资源、廉价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
3. 都市圈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关系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对其经济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中心城市的功能集聚效应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周边地区的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心城市提供物资和能源支持,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不同城市之间的空间布局合理与否,也会影响到都市圈经济的扩展能力和市场规模。
4. 都市圈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类型的都市圈空间结构对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若空间结构过于集中,可能导致中心城市的发展过于集聚,周边地区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狭隘了整个都市圈的发展空间;若空间结构过于分散,可能导致都市圈内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经济协同效应不明显。
因此,一种合理的空间平衡和协调的结构对都市圈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5. 提高都市圈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对策要提高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城市发展;其次,优化交通网络,加强城市之间的联通性;再次,加强对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和开发;最后,提高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
数字经济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数字经济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以
长三角地区为例
周泽炯;林炜鹏
【期刊名称】《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40)1
【摘要】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各领域,为实现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以2011—202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4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准回归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受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率的门槛效应的影响,且数字经济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的城市高质量发展。
由此,长三角地区需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9页(P17-24)
【作者】周泽炯;林炜鹏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数字经济对农村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2.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3.数字经济对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路径
4.创新创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化转型的中介作用
5.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 第3期2007年5月地 理 研 究GEO GRA P HICAL RESEA RC H Vol 126,No 13May ,2007 收稿日期:2006206218;修订日期:20072032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71046)及其配套资助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40310104018);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01J C790012):国家留学基金出国访问学者项目(2003861059);德国北莱茵2威斯法仑州政府国际交流与合作Heinrich 2Hertz 基金项目;英国科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K 1C 1Wong Fel 2lowship 项目。
作者简介:王慧(19652),女,博士,副教授。
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城市与区域发展问题研究。
Email :wanghui _618@yahoo 1com 1cn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及其启示———以西安市为例王 慧(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069)摘要:以知识为基础、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为依托、技术与制度创新驱动、兼跨第二与第三产业并以服务业居重、高度外向而趋于全球化的当代“新经济”的兴起,正从诸多方面影响和改变着城市。
本文以西安市为实证分析案例,依据对“新经济”内在禀赋特性的认识,从城市“产业区”格局重构、城市办公楼宇设施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区的CBD 化、产业与居住功能分区的模糊化、城市经济与社会空间的极化等方面对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对于城市规划与决策的启示予以探讨。
关键词:新经济;空间效应;城市规划与决策;启示文章编号:100020585(2007)0320577213 当代“新经济”综指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浪潮中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经济形态与模式。
第二产业中的高新技术密集制造业,第三产业中电信、广播影视、电子媒体等新技术密集的公共服务业,以及现代生产者商务服务业是公认的当代新经济最主要产业组群[1~6]。
由于每一次大范围经济结构深刻转型都会带来城市形态及城市体系的深度演化重构,因而新经济崛起对当代城市发展变革的既有及潜在影响效应也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日益关切[1,5,7,8]。
从城市规划决策角度考量,新经济发展的空间规律与效应尤其值得关注。
以往的研究成果中,关于信息技术和产业对于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效应的研讨较为热烈[9~15],其他有关方面则鲜有触及,也缺乏对于城市规划决策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作者曾以中国科技重镇西安为实证,对城市新经济发展的典型空间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初步解析[16]。
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新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一些典型影响效应展开论述,并就这些影响效应对城市研究者以及规划与决策者的启示予以分析。
在实证分析中,本研究参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目录”等,与全国第二次基本产业单位普查所采用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相比照,分高新技术密集制造业、技术密集公共服务业以及生产者商务服务业三大组群,跨9大产业门类选取21个大类及2个中类和1个小类产业归并构成本文所讨论城市“新经济”群系, 地 理 研 究26卷578各组群所包含主要产业类别祥见参考文献[16]之表1。
1 城市“产业区”格局重构 “新经济”内在结构特性决定了其区位需求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更注重智力资源、软性基础设施创新氛围及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17~21]。
这些条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新经济”的空间格局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项目基于西安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电子数据库资料,对西安中心城市建成区1991~2001年间新增的4259个“新经济”单位在城市不同区段的空间分布情况予以统计分析。
其结果显示西安市“新经济”发展具有图1所示格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A)(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B)(简称“西安经开区”)、老城商业中心区(C)、以及大学/科研带(D)是西安市“新经济”活动聚集增长的主要地带, 7317%的新增“新经济”产业单位集中于此;城市东西两侧及城北陇海铁路沿线几个传统老工业区段的“新经济”增长则最为稀少缓慢[16]。
图1 西安“新经济”活动聚集增长的主要地带Fig11 The major agglomeration locations of“New Economies”in Xi’an 西安市“新经济”增长发展的上述空间格局是具有一定典型代表性的。
其中,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城市新经济活动聚集增长的主要地带之一,应该说是城市规划决策者所期待,并在意料之中的事。
开发区原本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城市新区,而是以发展各类朝阳型新经济为主要目标的城市新型经济区,担负着整合区域创新要素、改善区域经济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功能使命。
为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在开发区运行中,一方面通过政策倾斜导向、入区项目审核、已入区项目复检以及城市规划的限定引导等措施手段,对入区经济活动的性质、类型、等级、档次等进行“过滤筛选”;另一方面又通过精简高效、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超强自主自治的区域管治体制[22,23],“一站式办公”、“零障碍服务”等高效率工作方式,以及一整套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专业化的投资促进与创业创新 3期王 慧:城市“新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及其启示———以西安市为例579服务等,创造出格外有利于新经济生长发展的“栖息地生境”。
其结果使开发区(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在许多城市成为吸收国际投资、涉外经济活动、新型体制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关联服务、创新体系要素最为集中的区域[24],成为新经济类活动在城市中的主要栖息聚集地。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是以专门设立的特别经济区作为区域新经济发展的空间组织部署形态。
“新经济”在城市商业中心区、传统CBD的相对集中,也是中外城市颇为常见的一种局面,这与新经济群系以服务业居重的产业结构特征有关。
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组群中的金融、保险、中介、咨询、财会服务、法律服务、企业总部等更是倾向于在人气旺、商机多、可达性高的城市商业中心区、传统CBD集中;一些设计、广告、策划、互联网站、电子商务、媒体等所谓“创意性产业”也常选择这一区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行业的从业者文化修养较高、艺术气质较浓、注重生活品质、同时收入也不菲,对老城中心便利的生活服务、多元多姿的文化、人性化历史感的街区风貌的喜好与回归[1,7,17,25~28]。
与之关联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效应主要是由于新经济活动及其从业者的进入,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演替与升级,表现为城市中心的街区改造、办公设施与基础设施(尤其是信息通讯设施)更新、中心性职能扩展及主导性职能转换、生活及文化消费高档化、人口社会结构“士绅化(gent rification)”等过程,往往促使和带动传统CBD向当代新型CBD演进[7,25,27]。
本项目另一子课题研究依据1994~2002年期间西安市1342宗土地出让和转让案例资料得出西安明代古城墙以内区域土地用途转换矩阵(见表1),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安传统市中心区正在经历着以工业趋于消退、总功能类型减少、商业服务功能日益突出强化为基本特征的功能演替进化[29]。
从文献[16]的表2中可进一步获知,除了零售业之外,属于新经济群系生产者服务业组群的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中介代理等活动是西安传统市中心区商务服务功能增长强化的最主要类别。
但从全市范围来看,预料新经济表1 西安传统市中心区1994~2002年土地用途转换矩阵(单位:m2,%)T ab11 Conversion m atrix of land use in the old central area of Xi’an(unit:m2,%) 新用途原用途 住宅商业/服务工业文教公共/基础设施其他总计住宅28707715(66%)10839612(25%)(0)370713(1%)3380010(8%)(0)43298110(3719%)商业/服务87918(1%)14867312(96%)(0)461610(3%)(0)(0)15416910(1315%)工业1307016(41%)1677417(53%)91410(3%)91410(3%)(0)(0)3167313(217%)文教(0)311713(46%)(0)372010(54%)(0)(0)683713(016%)公共/基础设施(0)(0)(0)(0)(0)(0)(0)其他44107514(85%)7560512(15%)(0)(0)(0)(0)51668016(4512%)总计74210313(6419%)35256616(3019%)91410(011%)1295713(111%)3380010(310%)(0)114234112 原始资料来源:西安市国土资源与房地产管理局 注:表中第i行第j列单元格中靠上面的数字表示由原来第i种用途转换为现在第j种用途的土地面积,而其下面圆括号中数字则是相应的转换概率值。
580 地 理 研 究26卷在西安老城中心区的发展及影响都将是有限的,不足以带动西安老城中心区发展演进成为典型的当代新型城市CBD(第3节将对此作进一步阐释)。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大学/科研带”(即城市中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文化单位最为集中的地带)对于城市新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显著影响作用及其意味与启示。
大学与科研机构作为知识与技术、高质量人力资源的源头,许多研发和新创企业的孵育基地,是公认的新经济体系重要元素,大学与科研机构的分布格局因而也对新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17~21]。
当今世界上那些著名的技术创新极、新经济最为活跃区域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与当地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密切关联。
西安市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要中心之一。
据西安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字,西安现拥有公立普通高等院校44所(其中6所“211工程”重点大学),有硕士与博士学科点700多个,还有21所民办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共计97万人(其中公立普通高等院校学生5311万人),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总计20余万人;另有672个独立研究所、1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测试中心、3000多家研发机构,拥有各类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017万人。
70%以上的上述科技资源集中分布在明代古城以南一个近似“T”形的区域内(大致涵盖太乙路、长安路、文艺路,张家村、小寨路、长延堡6个行政街办)可谓西安市的“大学/科研带”(图1),据一些媒体称是中国仅次于北京海淀区的一个科技/智力资源密集区。
这一“大学/科研带”的存在对于西安当今经济发展、尤其是新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同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作用。
1991~2001年间西安新增“新经济”单位及各类产业单位最多的前十名街办排序如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