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加工实验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6312)自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的专业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不强,基本技能较多;涉及动物性食品种类繁多,影响动物性食品卫生的因素复杂,必须在充分掌握大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进行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工作。
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该循序渐进,一方面充分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逐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专业是主要专业课,必须在掌握其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其任务是研究肉、蛋、乳、水产品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变化规律和卫生监督检验,以保证消费者食用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对自学者要求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各种动物性食品的质量变化规律和卫生监督检验有关内容。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总的要求是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的基本原则;掌握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卫生与检验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肉用畜禽屠宰加工的卫生与检验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掌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去从事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工作。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的应用科学。
由于动物性食品种类繁多,繁殖饲养、收购宰杀周期长环节多,并有腌制、装罐、冷冻或电离辐射加工等形式,因此本课程与生物学、畜牧学、营养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食品加工工艺学、制冷学、工程学和管理科学等有一定联系;本课程所涉及的卫生检验问题又与家畜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和家畜寄生虫病学等有密切联系。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必须与相关课程融会贯通,共同促进。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的基本知识:1、化学;2、有机化学;3、动物生物化学;4、兽医微生物学;5、兽医免疫学;6、兽医病理学。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
最大的尸僵期:ATP开始减少,肌肉的伸展性开始消失,同时伴随硬度增加,此即为尸僵的起始点,ATP消耗完了,粗丝和细丝之间紧密结合,此时肌肉的伸展性完全消失、弹性率最大,这就是最大的尸僵期肌肉从屠宰至达到最大僵直的过程根据表现分为:①僵直迟滞期:由于ATP的存在,使肌动蛋白丝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沿着肌球蛋白粗肌丝进行可逆行性收缩与松弛,从而使这一阶段的肌肉还保持一定的伸缩性和弹性②僵直急速形成期: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磷酸肌酸的能量耗尽,肌肉ATP的来源主要依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使ATP的水平下降,同时乳酸浓度增加,肌浆网中的Ca2+被释放,从而快速引起肌肉的不可逆性收缩,使肌肉的弹性逐渐消失③僵直后期:ATP含量降低到原含量的15%~20%时,肌肉的伸缩性几乎丧尸完全,此时肉的硬度比僵直前增加10~40倍尸僵原因:①糖原无糖酵解→葡萄糖→丙酮糖→乳酸积累,pH下降,与此同时,维持肌浆网等微小器官的ATP水平降低②ATP水平的降低及pH下降,使肌浆网等小器官失常,Ca2+被逸出,浓度上升,作用于肌球蛋白,激活ATP ase,更加使ATP减少③在Ca2+作用下,肌球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成肌动球蛋白复合体而引起肌肉收缩尸僵复合体:ADP释放出去后,肌球蛋白头部的能量供应已经全部用尽,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处于一种牢固的结合状态,被称为尸僵复合体阐述动物屠宰后,肉的变化过程:热鲜肉→僵硬开始→解僵软化→自家溶解→细菌繁殖→变质肉(控制尸僵,促进成熟,防止腐败)尸僵成熟腐败解冻僵直:如果宰后迅速冷冻,这时肌肉还没达到最大僵直,在肌肉内仍含有糖原和ATP。
在解冻时,残存的糖原和ATP作为能量使肌肉收缩形成僵直,这种现象称为解冻僵直。
此时达到僵直的速度要比鲜肉在同样环境时快得多,收缩激烈,肉变得更硬,并有很多的肉汁流出,这种现象称为解冻僵直收缩。
(为了避免解冻僵直收缩,最好是在肉的最大僵直后期进行冷冻)成熟:指尸僵完全的肉在冰点以上温度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僵直解除、肌肉变软、系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改善的过程(包括解僵过程)成熟对肉质的影响:①嫩度的改善:刚屠宰后的肉嫩度最好,在极限pH时嫩度最差,成熟肉的嫩度有所改善②肉保水性的提高:肉成熟时,保水性又有回升③蛋白质的变化:肉成熟时,肌肉中许多酶类的分解作用,促进成熟过程中肌肉中盐溶性蛋白质的浸出性,肽链解离,使游离的氨基增多,肉水合力增强,变得肉嫩多汁④风味的变化:成熟过程中ATP的降解物IMP和组织蛋白酶类的水解产物氨基酸的增加,增加了肉的滋味或改善肉质的香气影响肉成熟的因素:温度(正相关)、电刺激(可加速僵直发展)、机械作用(钩挂增加嫩化)肌肉的基本构造单位:肌纤维(分为红肌纤维、白肌纤维、中间型肌纤维)从外观上可将肌肉分为:红肌、白肌、中间型肌肌肉蛋白凝胶:是提取出来(可溶)的蛋白分子解聚后交联而形成的集聚体(由热诱导产生)(可形成两种凝胶:肌球蛋白凝胶、混合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结缔组织中主要蛋白质:(结缔组织蛋白或基质蛋白)①胶原蛋白:是构成胶原纤维的主要成分,约占胶原纤维固形物的85%,呈白色,是一种多糖蛋白,性质稳定,不易被一般蛋白酶水解,但可被胶原蛋白酶水解,遇热会发生收缩,当加热温度大于热缩温度时,会逐渐变为明胶(变为明胶的过程:氢键断开,原胶原分子的三条螺旋被解开,溶于水中,当冷却时就会形成明胶→利用这一性质加工肉冻类制品)②弹性蛋白:因含有色素残基而呈黄色,约占弹性纤维固形物的75%,胶原纤维的7%,具有高度不可溶性(被称为硬蛋白),对酸、碱、盐都稳定,可被弹性蛋白酶(存在于胰腺)水解,营养价值低③网状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胶原蛋白相似,呈黑色,水解后可产生与胶原蛋白同样的多肽,对酸、碱比较稳定肌原纤维蛋白包括:①肌球蛋白:是肌肉中含量最高也是最重要的蛋白质,是粗丝的主要成分,构成肌节的A带,形状像“豆芽”,由两条肽链相互盘旋构成,可形成热诱导凝胶,头部有ATP酶活性,可以分解ATP,并可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与肌肉的收缩直接有关,(Ca2+激活而Mg2+抑制)(其热诱导凝胶特性直接影响碎肉或肉糜类制品的质地、保水性和风味)②肌动蛋白:约占肌原纤维蛋白的20%,是构成细丝的主要成分,由一条多肽链构成,不具备凝胶形成能力(两种存在形式:珠状肌动蛋白【G】和纤维状肌动蛋白【F】,后者与原肌球蛋白结合成细丝,参与肌肉的收缩)③肌动球蛋白:是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复合物,黏度很高,具有明显的流动双折射现象,具有ATP酶活性,但与肌球蛋白不同,Ca2+和Mg2+都能激活,能形成热诱导凝胶,影响肉制品的工艺特性④原肌球蛋白:形为杆状分子,构成细丝的支架(主要作用:加强和稳定肌动蛋白丝,抑制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结合)⑤肌钙蛋白:又叫肌原蛋白,对Ca2+有很高的敏感性,每个蛋白分子具有4个Ca2+结合位点,能高度抑制肌球蛋白中ATP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能结合原肌球蛋白,其连接的作用阐述肌肉中蛋白质的加工流程及其影响因素:肌肉的加工特性主要包括溶解性、凝胶性、乳化性、保水性等。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
动物性食品加工学绪论1动物性食品加工学的研究领域以肉品、乳品、蛋品为对象,重点研究其原料品质、储藏保鲜方法、加工原理及技术等;2动物性食品加工和动物性食品加工工艺学有什么区别动物性食品加工:对动物性初级产品的处理过程;动物性食品加工工艺学:关于动物性食品加工理论、工艺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的学科;第一章1概念胴体:畜禽屠宰放血致死后,除去毛,头,蹄,四肢下部和内脏后剩下的部分;热鲜肉:刚屠宰后不久,肉温还没有完全散失的肉冷却肉:热鲜肉处理后其中心保持低温而不冻结,并在此温度范围内流通和销售的肉0~4℃冷冻肉:低温冻结后的肉-15~--23℃2肉在组织结构上的组成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骼组织3肉中蛋白质种类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中蛋白质,基质中蛋白质4什么是组织脂肪和蓄积脂肪,其成分有何不同皮下,肾周围,肌肉块间的脂肪,称为蓄积脂肪;肌肉组织内,器脏组织内的脂肪,称为组织脂肪;蓄积脂肪主要是中性脂肪,它的含量和性质随动物种类,年龄,营养状况等变化,组织脂肪主要为磷脂中性脂肪少;5简述肌肉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构成肌肉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肌纤维与肌纤维之间被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围绕隔开,此膜叫肌内膜;每50~150根肌纤维聚集成肌束,这时的肌束称为初级肌束;初级肌束被一层结缔组织膜所包裹,此膜叫肌束膜;由数十条初始肌束集结在一起并由较厚的结缔组织膜包围就形成次级肌束又叫二级肌束;由许多二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即形成肌肉块;肌肉块外面包围着一层强韧很厚的结缔组织膜叫肌外膜;肌内、外膜和肌束膜在肌肉两端汇集成束,称为腱,牢固地附着在骨骼上;肌纤维→初级肌束→次级肌束→肉块肌肉的基本构造单位是肌纤维,肌纤维也叫肌细胞,呈长线状;长度一般为1~40mm,直径10~100um;在肌纤维内部主要是由大量平行排列成束的肌原纤维组成,它在电镜下呈长的圆筒状结构,直径约1~2um;在肌原纤维之间,充满着胶体溶液,这种胶体溶液称为肉浆或肌浆,呈红色,含有肌红蛋白、肌糖元及其代谢产物、无机盐类等,在肌浆中,还分布许多核、线粒体或称肌粒、肌浆网或称肌质网;肌肉块→肌束→肌细胞→肌原纤维→粗细肌丝6什么是肌肉的保水性,它与那些因素有关肉在一系列加工处理过程中,保持自身或外加水分的能力;①动物种类和年龄:②部位:肌内脂肪改善了肌肉的保水性③pH值pH值降到等电点时保水性最低④尸僵时保水性降低,成熟时则提高⑤无机盐对肉保水性影响较大的有食盐和磷酸盐等当pH>pI时,食盐提高肉的保水性,当pH<pI时,食盐降低肉的保水性磷酸盐可提高肉的保水性⑥变性:降低保水性7何谓肉的嫩度和韧度,影响嫩度的因素嫩度指肉在咀嚼时对碎裂抵抗力的大小,表明肉质柔软、多汁、易于嚼烂的程度韧度是指肉在咀嚼或切割时所具有的持续性的抵抗力;影响肉嫩度的因素宰前因素种类、品种、性别、年龄等营养状况:①营养良好的动物肉嫩②结缔组织含量和性质:含量与嫩度呈负相关宰前因素对肉嫩度的影响,根本上主要是肌肉本身的质构和结缔组织的含量和性质间差异所造成的;肉嫩度的因素宰后因素①影响尸僵和成熟:尸僵时嫩度降低;成熟相反②pH值和水化程度:pH接近等电点时肉水化性和嫩度最低③电刺激:改善肉的嫩度④酶制剂:某些酶制剂可使肉嫩化⑤钙盐:使肉嫩化⑥加热处理:对肌肉嫩度有双重效应;取决于加热的时间和温度8肉的颜色决定因素,与贮藏中颜色变化如何肉的颜色是由肉中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变化所决定的;鲜红→紫红→褐色第二章1概念,屠宰率:胴体重占宰前空腹活重的百分率净肉率:胴体去骨后重占宰前空腹活重的百分率分割肉:畜禽屠宰后经检验合格的胴体,按不同部位肉的组织结构分割成不同规格的肉块,经冷却、包装后的加工肉;2宰前的准备和屠宰的工艺流程畜禽进厂→卸载前索阅检疫证明书→检验动、静、食三大环节和看、听、摸、检四大要领→病畜处理禁宰、急宰、缓宰淋洗→击晕→刺杀放血→剥皮或烫退毛→清除内脏与整理屠体→胴体修整→检验、盖印、称重、入库、冷藏、出厂3击晕和刺杀放血方法有哪些击晕:机械法、电击法,CO2麻醉法刺杀放血方法:血管刺杀放血法、心脏刺杀放血法、口腔刺杀放血法、切断三管刺杀法4屠宰后畜禽应从哪些方面和部位进行检验发面:视检、触检、嗅检、剖检实验室诊断部位:头部、皮肤、内脏、寄生虫、肉尸5分割肉的加工工艺鲜肉预冷、三段锯分、分割剔骨、快速冷却、包装、冻结6我国猪牛胴体如何分割我国猪肉分割方法通常将半胴体分为肩、背、腹、臀、腿五大部分;将标准的牛胴体二分体首先分割成臀腿肉、腹部肉、腰部肉、胸部肉、肋部肉、肩颈肉、前腿肉、后腿肉;第四章1概念尸僵:屠宰后的胴体随着糖原酵解的进行,肌肉逐渐失去弹性而变得僵硬的现象;解僵:宰后畜禽胴体的尸僵达到顶点之后,经过一定时间,肌肉又逐渐变软,解除尸僵状态的过程,叫做肉的自溶;或称为死后尸僵的解除;成熟:完全尸僵的肉在冰点以上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其僵直解除、肌肉变软多汁和风味改善的过程变质:肉在组织酶和微生物作用下发生质的变化,最终失去食用价值;主要变化是肉中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包括肉的自溶和肉的腐败腐败:微生物作用引起的蛋白质分解过程腐败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产芽胞杆菌等氧化酸败:通过β氧化作用脂肪酸,产生哈味2肌肉收缩有哪些特点①粗丝和细丝的相对滑动长度不变②A带长度不变,I带变窄③极度收缩时粗丝和细丝重叠部分增加④需要Ca的参与⑤耗能3屠宰后的肉将发生哪些变化肉的尸僵,成熟,变质;4尸僵的过程和类型①迟滞期:从宰后到开始出现僵直为止,肌肉的弹性缓慢消失尸僵前期②急速期:肌肉的弹性迅速消失到完全僵硬状态尸僵期③尸僵后期:形成延伸性非常小的特定状态到尸僵停止①酸性僵直:安静状态下屠宰后出现的僵直;僵直从酸性开始,最终pH5.7②碱性僵直:疲劳状态下屠宰后出现的僵直;肌肉大部分为碱性或中性,最终pH7.2③中间型僵直:断食状态下屠宰后出现的僵直;僵直开始为弱碱性或中性,最终pH为6.3~7.0④寒冷收缩:未发生僵直前,在0—1℃条件下进行冷却,引起的肌肉显着收缩现象;⑤解冻僵直:含有较高浓度ATP的冷冻肉,在解冻时由于ATP发生强烈而迅速的分解产生的僵直现象;5试述尸僵和解僵的机制尸僵:①无氧呼吸②ATP减少,肌浆网膜通透性升高,大量Ca2+释放进入肌浆内,激活肌球蛋白ATP 酶的活性,加速ATP的分解③促使Mg-ATP解离,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动球蛋白,导致收缩④当肉pH值达6.0~6.2时,肉内的蛋白质凝固和膨胀,肌肉伸展性消失,胴体逐渐由热变冷,由软变硬解僵:①肌原纤维小片化②两种肌微丝结合变弱③结构弹性网状蛋白的变化④蛋白酶说6僵直是如何影响肉品质的①极限pH值:动物宰后体内pH值持续降低,直到钝化糖原酵解酶的活性,这个pH值称为肉的极限pH值最终pH;②肉的硬度增加③肉的嫩度降低④肉的保水性降低⑤pH值5.4~5.5是肌肉中主要蛋白质的等电点⑥ATP消失和形成肌动球蛋白⑦蛋白质的变性7肉在成熟阶段品质是如何发生变化的①嫩度改善②保水性提高③pH值升高④改善风味⑤Na和Ca增多,K减少8引起肉腐败变质的原因有哪些①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是20~25℃②氧气:缺氧时较缓慢③pH值:8时最适宜于腐败菌的繁殖④水分第五章1概念冻结点:冰晶开始出现的温度冷冻带:-18℃时结冰率大于98%冷冻保存带:-30℃时结冰率达100%冰晶点:温度降低到全部肉汁中的水分冻结成冰的温度-62~-65℃干耗:冻结食品在贮藏中由于组织中冰晶升华造成的重量减少冻结烧:冻结食品在冻藏期间脂肪氧化酸败和羰氨反应所引起的结果,它不仅使食品产生哈喇味,而且发生黄褐色的变化,感官、风味、营养价值都变差;2简述肉冷藏条件及其变化条件:冻藏温度一般保持在-18~21℃,波动不超过±1℃,冻结肉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5℃以下,相对湿度95%左右,空气流速采用自然循环即可;变化:发粘和发霉发粘与表面污染有关,和空气的湿度有关,肉色的变化3简述肉在冻结过程条件及其变化①冷冻阶段:肉品有初温降到冻结点,温度下降快②冻结初始阶段:冻结点降低中心温度-5℃的阶段③温降阶段:从成冰到终温,一般终温是-15~-18℃左右;条件:冻结时采用-23℃以下的温度,并在-18℃左右贮藏;变化①物理变化:体积,干耗,冻结烧,重结晶②化学变化:蛋白质变性,变色,风味减退,营养改变4气调保险常用的气体有哪些CO2,N25辐照保险对肉品质有哪些影响增色作用,嫩化作用,辐射味,杀菌第六章1中式肉制品有哪些代表类型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烧烤制品和干制品;2肉品的胭脂方法有哪些干腌法,湿淹法,注射法,混合腌制法3简述肉松加工工艺中关键环节①选料:新鲜精瘦肉②预处理:切条3cm左右宽、漂洗、沥干③煮制:肉与等量的水一起煮沸,加入香料后继续煮制肉烂;煮制中不断翻动并去浮油④擦松:主要将肌纤维分散⑤炒干:主要炒干水分并炒出颜色和香气;炒制时,由灰棕色转变为金黄色,并具有特殊香味即可4酱卤制品类型,特点及加工中的变化主要有白煮肉类、酱卤肉类和糟肉类①白煮肉类原料肉经或未经腌制后,在水盐水中煮制而成的熟肉类制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料的色泽和风味,一般在食用时才调味②酱卤肉类肉在水中加食盐或酱油等调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一类熟肉类制品;色泽鲜艳、味美、肉嫩,具有独特的风味③糟肉类原料肉经白煮后,再用“香糟”糟制的冷食熟肉类制品;保持原料固有的色泽和曲酒香气酱制过程中的变化①重量减轻②质地变硬或软化③营养的变化④风味的变化④颜色的变化5简述熏制的方法和作用①冷熏法低温15~30℃下较长时间4~7d熏制;熏前原料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腌渍;冷熏法宜在冬季进行,夏季由于气温高温度很难控制,特别当发烟很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酸败现象;②温熏法中温法:30-50℃熏制1~2d;温度缓慢上升;质量损失少,产品风味好,但耐储藏性差高温法:50-85℃通常60℃左右熏制4~6h;温度缓慢上升,否则发色不均匀;③焙熏法熏烤法90-120℃,熏制的时间较短,熏制过程完成熟制,可直接食用;但储藏性差;④液熏法无烟熏法从硬木干馏制成并经过特殊净化含有烟熏成分的溶液来熏制;⑤电熏法熏制作用①呈味作用②发色作用③杀菌作用④抗氧化作用⑤干燥作用6灌藏制品加工关键环节①原料肉的成熟与解冻p177表13-1②原料肉的预处理③原料肉的预煮和油炸④装罐⑤排气和密封⑥杀菌⑦冷却7何为高温肉制品和低温肉制品高温肉制品:加热介质温度高于100℃通常为115-12l℃,中心温度高于115℃并恒定适当时间的肉制品硬罐头或软罐头低温肉制品:采用较低温度巴氏杀菌,在低温车间制造并需要在低温条件储存的肉制品;是今后肉制品的发展方向第七章1何为蛋形指数和蛋黄指数蛋形指数:指蛋的纵径与横径之比;正常的蛋形指数应在1.30——1.35之间,其值大于1.35为细长型,小于1.35为近似球型;蛋黄指数:蛋黄高度与蛋黄直径的比值;蛋黄指数越小蛋越呈旧;2衡量蛋的新鲜程度的指标1外蛋壳膜:判断蛋的新鲜度2气室:冷却后蛋内容物收缩而形成气室;气室的大小同蛋的新鲜程度有关,是鉴别蛋新鲜度的重要标志之一3系带:固定蛋黄的螺旋状蛋白,其大小长短与禽蛋的新鲜度有直接的关系;3简述禽蛋的四大特性①功能特性:1蛋的凝固性:变性和结块;2蛋黄的乳化性;蛋黄中富含卵磷脂;3蛋白的起泡性;蛋清的起泡性决定于球蛋白、伴白蛋白,而卵粘蛋白和溶菌酶则起到稳定作用;4凝胶性;蛋白在PH<2.3或PH>12.0会形成凝胶;蛋黄在冷冻时黏度剧增,形成弹性胶体,解冻后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②营养特性:1蛋白质属于完全蛋白;2富含磷脂;3矿物质含量高;4可食部分消化率高;5维生素C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不足;③理化特性:1重量;鸡蛋平均重52g、鸭蛋平均重85g、鹅蛋平均重180g;2比重;1.078——1.094,与蛋的新鲜度有关;3黏度;蛋白为35——105pa.s,蛋黄1100—2500pa.s;4表面张力;新鲜鸡蛋的表面张力为50——55;5PH;新鲜蛋白的PH为6.0——7.76加热凝固点:全蛋72——77℃;7冻结点;蛋白-0.42到0.45℃;蛋黄-0.57到0.59℃;8耐压性:球型最耐压,椭圆适中,圆筒最小;④贮运特性:1孵育性:21—25℃时胚胎开始发育;2潮变质性;受潮都会破坏蛋壳表面的胶质薄膜;3冻裂性;温度低于-2℃时,易将鲜蛋蛋壳冻裂,蛋液渗出;-7℃时蛋液开始冻结;4吸味性;5易腐性;6易碎性;第八章1禽蛋的质量指标有哪些①蛋壳状况:清洁程度、完整状况、色泽、厚度>0.35mm和强度纵轴>横轴②蛋形指数:圆筒形不耐压,球形耐压③蛋重:评定等级、新鲜度和结构的重要指标④比重:区别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一般在1.06~1.07之间,若低于1.025,则说明蛋已陈腐⑤气室高度:评定新鲜度的重要指标;新鲜蛋<5mm⑥蛋黄色泽:出口鲜蛋蛋黄色泽要求达8级以上⑦系带状况:正常为粗白有弹性,紧贴在蛋黄两端⑧胚胎状况:鲜蛋的胚胎应无受热膨胀或发育现象⑨内容物气味:鲜蛋打开后无异味或呈轻微蛋腥味⑩蛋白指数:浓厚蛋白/稀薄蛋白;鲜蛋为6∶4或5∶5;评定质量的重要指标⑾蛋黄指数:蛋黄高度/蛋黄直径;鲜蛋为0.38-0.44,合格蛋>0.30⑿哈夫单位:根据蛋重和浓厚蛋白高度计算;衡量蛋白品质和新鲜程度;鲜蛋>72,中60~72,<60低劣,最劣302鲜蛋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①蛋内容物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重量:减轻;气室:增大;水分:蒸发;蛋白:变稀蛋黄:蛋黄指数减小化学变化:pH值:初期上升,后期下降;含氨量:增加;可溶性磷酸:增加;脂肪酸:增加②胚胎的生理学变化:较高温度>25℃下,受精蛋的胚胎周围产生网状的血丝,形成胚胎发育蛋未受精蛋的胚珠出现膨大现象,造成热伤蛋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母禽体内感染:由于产蛋母禽本身带菌,在蛋的形成过程中使蛋感③染微生物侵入感染:蛋在贮藏中发生主要途径3禽蛋新鲜度的检验感官鉴定、灯光透视鉴定、比重鉴别法和荧光鉴别法等4鲜蛋贮藏保鲜应注意哪些问题,可采用哪些方法①保持蛋壳和壳外膜的完整性②保持蛋的新鲜状态③抑制微生物的增殖,防止微生物侵入④抑制胚胎发育⑤无害,无污染⑥成本低方法:冷藏法、浸泡法、涂膜法、气调法、干藏法第九章1蛋制品的种类及其特点①再制蛋品:皮蛋、咸蛋、糟蛋;②蛋液制品:干蛋品、湿蛋品、冰蛋品③蛋品饮料:各种蛋品饮料2松花蛋加工中发生哪些变化,质量如何控制1化清阶段:蛋白从粘稠变成稀的透明水样溶液,蛋黄油轻微凝固;含碱量为4.4——5.7mg/g以氢氧化钠计2凝固阶段:卵蛋白从稀的透明水样溶液凝固成具有弹性的透明胶体,平均含碱量为6.4mg/g,这个阶段含碱量最高;3转色阶段:蛋白呈深黄色透明胶状体,蛋白含碱度降低到3.0—5.3 mg/g;蛋黄均开始产生颜色,蛋白胶体的弹性开始降低;4成熟阶段:蛋白全部转变为褐色的半透明凝胶体,蛋黄凝固层变为墨绿色或多种色层,含碱量为3.5 mg/g;松花是由纤维状氢氧化镁水合晶体形成的晶体簇;2.加工的关键:1皮蛋转色成熟时所需条件是在20-25℃下,保持蛋内含碱量<5.3 mg/g和含水量>65%相对恒定,相对绝氧,并能使蛋内产生H2S、NH3和CO2等适量地排除蛋外;2凝固阶段转变为转色成熟阶段:金属离子3如何评价咸蛋的加工方法和品质.加工方法:1黄泥咸蛋的加工:蛋壳不会出现黑斑;2盐泥涂布法:沙油多,色泽艳丽;3盐水浸泡法:快,但时间长,长斑;4糟蛋的性质是如何形成的1酸使蛋壳溶化变软,致使醇更易渗入蛋内;2醇和盐进入蛋内,可使蛋黄和蛋白发生凝固和变性作用;醇对蛋白质能产生变性作用,并使蛋带有香味或轻微甜味;3有机物渗入蛋内,使其膨大饱满,重量增加;4糟制时间长,蛋中微生物特别是至病性沙门氏菌,均可以被杀死;第十章1乳中主要酶及其对乳制品质量的影响乳中的酶:1磷酸酶:对热敏感鉴别是否巴氏杀菌;2POD过氧化物酶:耐热可判断乳热处理强度;3还原酶:多则污染重鉴别乳新鲜度;4解酯酶:引起脂肪分解酸败乳房炎2简述异常乳的种类及特性1生理异常乳:初乳、末乳2化学异常乳:酒精阳性乳、高酸度乳、低成分乳、杂质乳、异味乳、细菌污染乳;3病理异常乳:乳房炎乳、病牛乳;2、酒精阳性乳:用68%或70%的酒精进行检验,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为酒精阳性乳;3、乳房炎乳:1PH值:6.6正常,6.7怀疑,>6.8初步判断为乳房炎;2氯糖数:正常<3,>4为乳房炎乳,最高达15.3酪蛋白数:78或<78初步判断为乳房炎;4体细胞数:>50万/ml以上判定为乳房炎;3如何根据乳的特性判断其质量好坏①牛乳的色泽:折射率判断牛乳是否掺水;②酸度:反映牛奶新鲜度和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常用吉尔涅尔度和乳酸度表示③比重密度比值:判断原料乳是否掺水;④根据冰点变化可判断是否掺水;⑤根据导电率的测定进行乳房炎的快速检验;⑤加工处理对乳特性影响4加工对乳特性会产生哪些影响,如何防止不良影响1加热影响:一般变化:A.形成奶皮;牛奶在40℃以上加热时,由于液面水分的蒸发和脂肪、蛋白质等的凝固,表面形成薄膜;B棕色化;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尿素的存在C蒸煮味;乳球蛋白和脂肪球膜蛋白变性产生-SH基,甚至产生挥发性的硫化氢;各种成分的变化A乳清蛋白的变化;对热不稳定,容易凝固;B酪蛋白的变化;正常乳的酪蛋白在100℃以下化学性质不受影响,但物理性质却有明显变化;C乳糖的变化;D脂肪的变化;挥发性脂肪酸挥发;高温长时间会生成内酯、甲基酮等;球蛋白上浮,形成脂肪球间凝聚体,乳清蛋白变性使黏度变大;E无机成分的变化;可溶性钙和磷减少;2冷冻影响A冷冻对蛋白质的影响:解冻后酪蛋白产生凝固沉淀;主要原因是牛乳中盐类的浓度;B冷冻对乳脂肪的影响:使大小不等的脂肪团块浮于表面,牛乳解冻后可以看出浓淡层;C不良风味的出现和细菌的变化:出现氧化味、金属味及鱼腥味;主要是由于处理时混入铜离子,促进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D对成分发布的影响:周围是透明的冰结晶层,其乳固体含量和酸度均最低;上层脂肪上浮,组织比较柔软;下层乳固体含量较高;中间蛋白质、盐类、乳糖含量均较高的白色核心,这部分酸度较高;3均质影响A脂肪被打破,形成更细的脂肪球;B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C乳脂肪更易吸收;D易发生脂肪分解;E对蛋白质有影响;F酶凝乳强度变化;G乳更易产生日光味;防治方法①为了防止膜的形成,可在加热时时进行搅拌或减少从液面蒸发水分②添加0;01%左右的游离胱氨酸具有一定的抑制剂棕色反应效果③为了提高牛乳冻结时酪蛋白的稳定性,可以除去牛乳中部分钙,也可以添加六偏磷酸钠;④防止乳化状态可在冷冻前进行均质;第十一章1牛乳在贮藏中发生哪些变化1物理变化:无机盐离子强度增大,PH降低;脂肪由液态向固态结晶转化;乳糖从无定型向结晶状态转化;黏度升高,分层;2化学变化:脂肪氧化、蛋白质变化、脂类分解;3微生物变化:A室温贮藏下:抑制期、如链球菌期、乳杆菌期、真菌期、胨化期B冷冻贮藏下:假单胞菌属、杆菌属和小球菌属多见2原料乳的质量如何控制(1)验收;2过滤与净化;乳转移时都应该进行过滤;中高温净乳后,若不加工应迅速冷却;3冷却;4贮存;5运输;6标准化3乳中微生物有哪些,在乳品加工中有何作用①病原微生物②有害微生物③有益微生物作用:①发酵:微生物作用于碳水化合物或物质引起不完全氧化的过程;一般在部分或完全缺氧情况下形成不完全氧化物中间产物②具体:微生物对基质乳糖进行分子内的厌氧呼吸,一般是基质分子被脱氢等一系列作用而生成各种中间产物,即发酵产物4乳杀菌和灭菌的方法有哪些①低温长时间杀菌LTLT②高温短时间杀菌HTST③超高温瞬时杀菌UHT④常规灭菌法STRA。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教学大纲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课程代码:0906013012总学时数:32学时其中讲课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总学分数:2学分课程性质:专业必选课授课对象: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国家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方面的法律法规。
培养学生利用检验学知识、技能对各种动物性食品进行检验,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障食用者身体健康,防止畜禽疫病的传播,学习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生猪屠宰管理条理》等法规条例和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标准。
动物性产品及其制品的卫生质量关系到食用者的食用安全,又能造成疾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给人类及环境带来危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性食品需求增加的同时更关心动物性食品的质量。
一个国家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能力和水平的强弱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所以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学在防止疫病传播、防止食物中毒、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出口动物性食品的信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1、重点掌握屠畜的宰前检验、屠宰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及卫生检验、屠畜的宰后检验、屠宰畜禽常见疾病的鉴定与卫生处理、肉在保藏的变化和新鲜度检查、各类动物性食品的加工与卫生检验及卫生学处理,能安全有益地利用各种动物性食品及制品。
2、掌握与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有关的法规条例和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标准,掌握公共卫生学知识,防止疫病尤其是人兽共患病的传播;防止有害物质经动物性食品危及人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了解屠宰加工企业的建立和布局的卫生要求,屠宰污水的无害化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概念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食品卫生工作的发展历史及法制化进程;掌握其任务、作用及发展前景。
2022-2023第一学期《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期末试卷A(闭卷)
2022-2023第一学期《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期末试卷A(闭卷)考试班级:牧医19501班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有机氯农药脂溶性强,蓄积于含有()的组织器官[选择题] [单选题] *A、脂肪(正确答案)B、肌肉C、骨骼D、血液2、水俣病实际为()的中毒 [单选题] *A、有机砷B、有机汞(正确答案)C、有机氯D、有机镉3、病畜隔离与污水处理区应处于生产加工区的() [单选题] *A、上风区B、下风区(正确答案)C、顺风区D、逆风区4、畜禽运输应在启运前()以内,货主持有效期检疫证明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农牧部门报告。
[单选题] *A、1天B、2天C、3天(正确答案)D、4天5、群体检验一般包含()。
[单选题] *A、静态检查B、动态检查C、食态检查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6、疯牛病是朊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系统疾病。
[单选题] *A、呼吸B、泌尿C、消化D、中枢神经(正确答案)7、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禽、疑似病禽及整个朋体、副产品应该() [单选题] *A、售卖B、食用C、销毁(正确答案)D、消毒8、我国规定猪囊尾蚴主要检验部位为() [单选题] *A、咬肌B、深腰肌C、膈肌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9、()的作用是将蛋黄固定在蛋的中心 [单选题] *A、系带(正确答案)B、蛋白C、气室D、气孔10、正常乳的乳密度为() [单选题] *A、1.130B、1.230C、1.040D、1.030(正确答案)1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有() [单选题] *A、细菌B、霉菌C、酵母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2、胚胎畸形、死胎、流产称为() [单选题] *A、坏死作用B、三致作用(正确答案)C、肿瘤作用D、免疫作用13、畜禽运输每批押韵人员不得少于( )人 [单选题] *A、1人B、2人C、3人(正确答案)D、4人14、宰后检验确诊为狂犬病的病畜,其整个胴体及副产品均将() [单选题] *A、售卖B、食用C、销毁(正确答案)D、消毒15、囊尾蚴患畜的整个胴体和内脏作()处理 [单选题] *A、化制(正确答案)B、食用C、销毁D、消毒16、肉的新鲜度检验中通过视觉、触觉、味觉等进行检测的方法是() [单选题] *A、理化检验B、感官检验(正确答案)C、细菌学检验D、微观检验17、肠衣的常见缺陷及卫生处理包括() [单选题] *A、污染B、腐败C、褐斑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18、20℃时乳的质量与同容积水在4℃时的质量比称为() [单选题] *A、乳比重B、常乳C、乳密度(正确答案)D、初乳19、母牛分娩后一周所分泌的乳叫() [单选题] *A、初乳(正确答案)B、常乳C、血乳D、母乳20、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它们的产品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称为() [单选题] *A、抗药期B、反应期C、终止期D、休药期(正确答案)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三致作用指的是() *A、致畸(正确答案)B、致癌(正确答案)C、致突变(正确答案)D、致病2、二噁英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 *A、垂直传播B、呼吸道(正确答案)C、皮肤(正确答案)D、消化道(正确答案)3、屠宰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 *A、预处理(正确答案)B、生物处理(正确答案)C、掩埋D、消毒处理(正确答案)4、宰后检验主要以感官检验为主,包括() *A、视检(正确答案)B、剖检(正确答案)C、触检(正确答案)D、嗅检(正确答案)5、畜肉宰杀后要经历() *A、尸僵阶段(正确答案)B、成熟阶段(正确答案)C、自溶阶段(正确答案)D、腐败阶段(正确答案)6、冷却肉在贮藏期间的变化有() *A、变软(正确答案)B、变色(正确答案)C、干耗(正确答案)D、形成干膜(正确答案)7、蛋的形态结构包括() *A、蛋壳(正确答案)B、蛋白(正确答案)C、蛋黄(正确答案)D、孔道8、根据引起罐头胖听的原因,胖听分为()三种 *A、物理性胖听(正确答案)B、空气性胖听C、生物性胖听(正确答案)D、化学性胖听(正确答案)9、畜禽经过宰前检疫后,可以采取()处理方式 *A、准宰(正确答案)B、急宰(正确答案)C、缓宰(正确答案)D、禁宰(正确答案)10、屠宰加工企业的红下水是指() *A、心(正确答案)B、肝(正确答案)C、肺(正确答案)D、脑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动物性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工艺学英文名称:Animal food technology课程编号:02121013-01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学时/学分:32/2一前言1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畜产食品肉、蛋、乳类食品的加工工艺,动物性食品工艺学是以动物类食品肉蛋奶为对象,研究其加工工艺,包括畜禽类类食品的原料结构与组成,各类相关产品加工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畜禽类食品的综合利用的一门新兴、综合、交叉性学科。
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动物性食品工艺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才能在食品加工和保藏领域较好地进行相关的工作。
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原理和处理方法,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的工艺过程、影响因素、常见问题和处理方法,以及畜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为食品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学习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工艺学主要包括肉与肉制品、乳与乳制品、蛋与蛋制品、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内容,包括闪蒸、就地清洗、功能成分提取、洁蛋生产、超细骨粉等加工新理论和新技术。
4、先修课程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二、课程内容第一章肉与肉制品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肉的加工特性,肉制品的贮藏性能,肉制品的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肌肉的组织结构,化学性质等,掌握肉制品的加工特性及加工技术。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肌肉收缩及宰后变化,肉的贮藏及质量控制,肉制品的加工原理等知识。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同时结合相关视频教学。
学时:10第一节畜禽产品及其产肉性能1 生长发育概述2 畜禽品种第二节屠宰分割及卫生检验1 屠宰厂设计及其设施2 宰前检验3 屠宰工艺4 胴体分割第三节肉的组织结构、化学组成和基本性质1 肌肉的构造2 结缔组织3 脂肪与骨骼组织4 肉的化学组成第四节肌肉收缩及其宰后变化1肌肉收缩2 肌肉宰后变化第五节肉的食用品质及其评定1 肉色2 嫩度3 风味4 多汁性第六节肉的贮藏及质量控制1 肉中的微生物及肉的腐败2 控制体系3 肉品保鲜方法第七节肉品加工辅料及添加剂第八节肉制品加工原理第九节肉制品加工1 肠类肉制品2 火腿肉制品3 腌腊肉制品4 酱卤肉制品5 熏烧焙烤肉制品6 干肉制品7 油炸肉制品思考题:1 什么是生长发育?2 在动物生长过程中,肌肉、脂肪和骨骼的比例有什么变化?3 世界上的主要瘦肉型猪和肉牛品种有哪些?4 简述肉的营养价值。
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报告
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报告1. 引言食品工艺综合实验是为了研究不同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工艺流程以及品质特性等因素,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食品工艺的理解和应用。
本次实验选择了酸奶的制作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酸奶的物理、化学特性的分析,以及观察酸奶的感官特性,来探究酸奶制作的原理和优化工艺。
2. 实验内容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实验材料:牛奶、酸奶菌种、盐- 实验仪器:容量瓶、恒温水浴槽、温度计、PH计、显微镜等2.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材料洗净并消毒,准备好所需仪器。
2. 制作酸奶:将一定比例的牛奶倒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酸奶菌种,加入盐调节酸奶的口感。
将容量瓶放入恒温水浴槽中,保持温度在42C左右,保持一定时间。
3. 分析酸奶的物理特性:测量并记录酸奶的pH值、温度、质地等指标。
4. 分析酸奶的化学特性:在显微镜下观察酸奶中的菌种数量和形态,以及乳酸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5. 分析酸奶的感官特性:对酸奶进行感官评价,包括口感、气味、颜色等方面的评估。
6. 清理实验场地:将实验仪器和容器清洗干净,准备下一批实验。
3. 结果与讨论3.1 物理特性分析结果通过测量和记录酸奶的pH值、温度、质地等指标,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果:参数值-pH值 4.0温度42C质地细腻、柔软3.2 化学特性分析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和乳酸含量测定,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果:酸奶中的菌种数量较多,呈现为细小的颗粒状物质。
乳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酸奶中乳酸的含量为4.5%。
3.3 感官特性分析结果通过感官评价,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果:酸奶的口感柔滑细腻,带有微酸味,气味清香,颜色乳白。
4. 结论通过以上的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保持温度在42C左右是重要的,可以有效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乳酸发酵。
2. 酸奶的pH值约为4.0,说明酸奶呈微酸性。
3. 酸奶中的菌种数量较多,乳酸含量达到了4.5%。
4. 酸奶的口感柔滑细腻,微酸味,气味清香,颜色乳白。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动物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卫生学;Animal derived food hygiene总学时:60学时(理论:40 ,实验实习:20 )课程学分:3课程面向专业:动物医学Ⅰ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研究动物性食品的预防性、生产性卫生监督,产品卫生质量鉴定、控制及其最合理的加工利用,以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举行和人畜的健康,防止疾病的传扬与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是动物医学本科的必修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控制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各类动物性食品从原料到产品的各个过程中的卫生检验、管理和卫生质量鉴定,防止人兽共遭受、动物疫病的传扬,防止农药、兽药、霉菌毒素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保障食用者安全,维护动物性食品的出口贸易,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Ⅱ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了解国家兽医防检、环境保护、动物及产品进出口检疫检验的有关方针、政策、规矩。
了解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在预防兽医学、人类保健事业、进出口贸易和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了解动物性食品污染种类、途径和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控制动物性食品污染的控制措施和安全性评价。
认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生产与标准。
了解肉用畜禽屠宰加工及其产品储藏运输的原理、工艺流程,控制其卫生要求与兽医卫生监督。
控制农贸市场肉类的卫生要求与兽医卫生监督。
控制肉用畜禽常见疫病的鉴定与卫生处理原则及主意。
认识屠宰加工企业在建造、生产布局、设施等方面的卫生要求与卫生管理。
第1 页/共11 页控制动物性食品发生变质的缘故、机理、过程和卫生处理。
认识肉、蛋、乳鱼等动物性食品的加工卫生要求与卫生监督。
二、能力、技能方面能自立地举行肉用畜禽的屠宰检疫检验。
能自立地举行各类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操作。
控制各类动物性食品和副产品的无害化处理主意及其消毒措施。
控制屠宰加工企业消毒处理、污水排放主意与卫生管理。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改革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改革探索从课程定位、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三个方面,总结了《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改革的经验,对同类课程的建设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项目教学任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关于动物屠宰加工,常见传染病鉴定与处理,动物性食品加工与检验,动物性食品污染与控制等内容的学科,它既与兽医科学、食品科学、公共卫生等学科密切相关,又是兽医科学前沿的极具潜力的独立学科,也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实训科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
1课程的定位1.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以动物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为基础,从预防的角度出发,研究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生产、加工、存,运输销售及食用过程的卫生监督及卫生检验,以保障使用者安全、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其他动物疫病传播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我国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检验岗位培养合格的检疫检验人才。
1.2课程的教学目标突出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掌握畜产品企业质量品控员、动物性食品加工工应知的理论、应会的技能,如能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检疫方案、能够对屠宰加工流程中的检验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能够对常见的动物性食品进行卫生检验,具备一定的生产项目的管理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好的逻辑思维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具备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能力、具备吃苦耐劳、学检爱检的劳动品质和环保及自我保护意识,把学生培养成食品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岗位的高技能人才。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2.1课程设计的理念以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目标与工作任务相对应,在工作任务重融入相应的职业标准,并且按照屠宰过程设计检疫检验流程,把学生培养成会看会检严执法的检疫检验人才。
2.2课程设计的思路2.2.1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设计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动物性食品常规的检验的技术,同时具备法律安全意识,熟悉国家有关食品的法律法规和动物性食品卫生的相关标准,如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高水平检验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
动物性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一、名词解释1、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基础,研究肉、禽、蛋、乳和水产等动物性食品卫生问题,以保证生产经营与人畜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增进人类福利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胴体:指动物去除头尾、蹄部、动物表面的毛皮、内脏后剩下的躯体。
3、屠体:指动物放血后,没有脱毛或没有剥皮时动物的躯体。
4、食源性疾病: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所造成的疾病5、内源性污染:即食用动物的生前污染,又称一次污染。
6、外源性污染:即通过动物性食品工艺及流通过程的污染,又叫第二次污染,在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方面占有重要位置。
7、人畜共患病: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8、生物性污染:是微生物(细菌及其毒素,毒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昆虫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9、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其产品允许上市或制成食品的间隔时间。
10、食物中毒:凡是食用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11、肉的成熟及成熟肉:继僵硬之后,肌肉开始变为酸性反应,组织比较柔软嫩化,具有弹性,切面富有水分,且有愉快香气和滋味,易于煮烂和咀嚼,食用性质改善的肉称为成熟肉。
这个变化过程称为肉的成熟12、挥发性盐基氮(TVBN):动物性食品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下,使蛋白质分解而产生氨以及胺类等碱性含氮物质,具有挥发性13、冷却肉:指屠宰以后在预热间使胴体达到0-4℃的肉14、冷冻肉:冷却肉进一步冷却,使肉的内部温度达到-8℃以下时的肉二、填空题1、动物性食品包括:肉、禽、乳、蛋、水产动物性食品的污染源的种类:致病微生物及寄生虫的污染、各种药物、农药、重金属、真菌毒素、激素、放射性物质及其它化学物质1)根据污染原的性质分为:生物性污染、非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化学性污染)2)按污染的来源与方式可分为: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2、食源性疾病的分类: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毒素中毒3、引起内源性生物性污染的原因:①动物生前感染了人畜共患传染疾病和寄生虫病②动物生前感染了其他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③动物在生活期间带染了某些微生物4、引起外源性污染的原因:①水的污染②土壤的污染(如山东生产的豆制品,加滑石粉在地上拌)③空气的污染④从业人员带菌污染⑤加工环节和流通过程的污染⑥保藏过程的污染⑦病媒害虫的污染5、微生物检验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6、引起食品腐败的原因:①食品本身(组织结构、营养组成、PH值、水分、渗透压)②环境(温度、湿度、光线、氧)③微生物(先决因素)7、化学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造成食品中抗生素,激素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①不遵守休药期规定②未正确使用兽药③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④为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人为地在动物性食品中添加抗生素8、如何控制化学物质带来的污染:①加强农牧业生产用药的使用管理②加强药物的使用管理③加强工业“三废”的管理④开展对环境污染,食品污染和残毒的监测工作。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标准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72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研究肉、蛋、奶、水产及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保证人民身体健康,防止人畜共患病和其他畜禽疫病的传播,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毒理、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动物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兽医法规等课程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兽医卫生检验能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的卫生检验能力,以及运用兽医卫生法规与食品卫生标准的能力,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与应用的探讨,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屠宰动物的收购与运输、宰前检疫、屠宰加工过程的卫生监督、宰后检疫、肉蛋乳新鲜度检验的全部过程。
本课程包含了动物检疫检验员理论考试和技能鉴定的主要知识内容,是动物检疫检验员和官方兽医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性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分类和来源及相关知识,掌握屠宰动物的收购检疫与运输监督方法,掌握动物屠宰加工过程的兽医卫生监督,掌握动物屠宰检疫的程序和要点及相关知识,能对肉、蛋、乳新鲜度及卫生质量进行检验并能进行正确卫生评价,掌握市场劣质动物性产品的检验要点。
(一)知识目标1.了解与动物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
2.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和实验室诊断原理。
3.掌握动物性食品检验项目及标准。
4.了解行业、企业动物性食品生产现状。
5.了解当前动物性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
6.掌握动物性食品加工的工艺流程。
(二)能力目标1.能依据国内外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对屠宰畜禽的健康状况做出准确判断。
动物食品加工中的化学问题最终版
1.3.1 油炸技术种类
真空油炸特点: ①可以降低物料中水分的蒸发温度,与常压油炸相比,热能 消耗相对较小,油炸温度大大降低,可以减少食品中维生素 等热敏性成分的损失,有利于保持食品的营养成分。 ②可以造成缺氧的环境,能有效杀灭细菌和某些有害的微 生物,减轻物料及炸油的氧化速度,提供了防止物料“褐变” 的条件,抑制了物料霉变和细菌感染,有利于产品储存期的 延长。 ③在足够低的压强下,物料组织因外压的降低将产生一定 的膨松作用。真空状态还缩短了物料的浸渍、脱气和脱 水的时间。 ④借助压差的作用,加速物料中物质分子的运动和气体扩 散,从而提高物料处理的速度和均匀性。
湿腌法
先配置含一定食盐浓度的腌制液,通过盐分扩散和水分渗透,使得 腌制液扩散到肉内部,直到肉组织内外盐浓度达到动态平衡。
盐水注射
预先配成腌制液,用注射机将腌制液注射到肌肉组织中,然后静置 或经滚揉后静置的腌制方法。风味稍差,煮熟后肌肉收缩的程度大。
混合腌制
同时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腌制的技术。如先干腌后湿腌, 盐水注射后湿腌,盐水注射后滚揉,注射后超高压腌制等。
2.1 3,4-苯并芘的危害
3,4-苯并芘主要是通过食物进 入人体,在肠道被吸收,通 过血液循环很快散布至全身。 小剂量3,4—苯并芘就有可能 引起局部组织癌变。有研究 表明,苯并芘可引起大鼠肝 细胞、肺细胞及外周血淋巴 细胞DNA损伤,对皮肤、眼睛、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以 诱发皮肤、肺、消化道等癌症,且具有胚胎毒性,会造成 胚胎死亡或畸形及免疫功能下降,除了其致癌性,3,4-苯 并芘还是一种很强的致突变剂和内分泌干扰物。
1.2.1 腌制的方法
干腌法
将盐涂抹在原料肉表面,使之内部汁液渗出而形成高浓度盐液,然 后层装在腌制容器内或层层堆在腌制架上进行腌制。
卤制品加工实验报告
卤制品加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卤制品的制作过程;2. 掌握卤制品的原材料及配方;3. 学习卤制品的工艺流程。
实验器材和原料器材1. 不锈钢锅1 只;2. 刀具1 把;3. 切菜板1 块;4. 碗、盘、叉、筷等。
原料1. 鸡腿肉500 克;2. 卤水调料:八角、草果、桂皮、大料、干辣椒、生姜、蒜瓣、白芝麻等;3. 调味料:生抽、酱油、料酒、白糖、盐等;4. 水适量。
实验步骤1. 将鸡腿肉切块后,用水洗净,沥干备用。
2. 准备卤水调料:将八角、草果、桂皮、大料、干辣椒、生姜、蒜瓣等适量混合备用。
3. 烧锅热油,放入鸡腿肉块,煎至两面金黄色。
4. 倒入适量的水,加入卤水调料,加盖小火煮沸,煮制至鸡肉变熟烂。
5. 加入适量的生抽、酱油、料酒、白糖、盐等调味料,根据个人口味可适量增减。
6. 继续煮沸,直至鸡腿均匀入味,关火。
7. 将煮熟的鸡腿捞出沥干,晾凉备用。
8. 将晾凉的鸡腿肉均匀切片,装盘,撒上适量白芝麻。
结果分析经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了一份口感鲜嫩、味道浓郁的卤制鸡腿肉。
经过加工处理,鸡肉的鲜美口感更加突出,调味料的添加使得整个菜肴更加醇香美味。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卤制品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卤制品的加工工艺流程相对简单,但调料的使用和处理技巧却很重要。
合理选用调料和配方,可以提升卤制品的口感和风味。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卫生安全,如使用新鲜的食材、清洗工具和器皿,并确保食品加工区域的卫生和整洁,以避免食品污染和交叉感染。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到了卤制品的制作方法,还培养了食品加工的基本技巧和卫生意识。
希望今后能够通过继续实践和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制作水平和健康饮食意识。
酶在动物性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 水解效率低、反应周期长、受外界因素影响大、成本 高
▪ 微生物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
➢ 酶活性高、可以通过工业化生产得到。价格低廉
蛋白质酶水解物的功能性质
▪ 在蛋白质水解过程中,蛋白质分子发生很 大变化:
➢ 可解离的基团(NH4+,COO-)数目的增多; ➢ 亲水性及静电荷数的增加; ➢ 分子内部的疏水性残基暴露;
▪ 这种溶解性增加的性质对于低过敏性婴儿食品和 含水解物营养食品的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 强化蛋白水解物的营养食品中经常要强化一些矿 物元素,故要求蛋白质水解物在高离子强度下应 保持稳定。
▪ 蛋白质酶水解物与蛋白质相比,粘度降低,这种 流变学性质的变化使加工变得容易,如输送、搅 拌、喷雾干燥工艺的实施。
溶酶体蛋白酶(包括内肽酶和外肽酶) 上称为 组织蛋白酶,被广泛研究。与肉的成熟最相关的 内肽酶是组织蛋白酶B、D、H、L。
组织蛋白酶D在pH5以下最有效,但在环境温度以 下对完整肌原纤维的活性很低,因此对冷藏条件 下肉的成熟没有作用
▪ 组织蛋白酶B能削弱肌原纤维的Z盘、M线及A带 ,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被优先降解。
酶在动物性食品加 工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 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 酶在水产品生产中的应用 ▪ 酶在乳制品工业中的应用 ▪ 酶在蛋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1、蛋白酶水解物的生产应用 ▪ 食品中蛋白质的水解通常是为了提高营养
价值、改善食品品质、增加溶解度、降低 起泡性或凝聚性、改善乳化性、除去异味 以及毒性物质等。 ▪ 蛋白质随着水解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形成胨 、肽、氨基酸等混合物。
▪ 蛋白质酶水解物作为优质的氮源,在营养保健方 面对人类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乳的新鲜度的测定
1、感官鉴定
标准:正常乳应为乳白色或略带黄色;具有特殊 的乳香;稍有甜味;组织状态均匀一致,无凝块 和沉淀,不粘滑。 (1)色泽检定:将少量的乳倒于白磁皿中观察 其颜色。 (2)气味检定:将乳加热后,闻其气味。 (3)滋味检定:取少量乳用口尝之。 (4)组织状态检定:将乳倒于小烧杯内静置1 小时后,看有无沉淀和絮状物。
(三)、异常乳的检验
乳样:鲜乳,掺碱乳(碳酸钠),淀粉乳(三 个样品,A B C) 1、掺碱乳的检验 仪器与药品:5ml 吸管3支、试管架1个、 0.04%的溴麝香草酚蓝酒精溶液。 方法:取3ml乳注入试管中,然后用滴管吸取 0.04%的溴麝香草酚蓝酒精溶液加5滴于乳 中,使两液面轻轻互相接触,切勿使两溶液混 合,放置在试管架上,静置2分钟,观察液面 间出现的色环特征进行判定: 乳中碳酸钠的浓度%色环的颜色0黄色0.03黄 绿色0.05绿色0.1青绿色0.7淡青色1.0青色1,5 深青色乳中。
杀菌
加热使混合料液温度上升至75-77摄氏度, 维持20-30分钟 。
均质
用均质机将杀菌后的料液均质15分钟左右, 直至料液无肉眼可见细小颗粒。
冷却与老化
化。
迅速冷却至0-5摄氏度后放入老化缸进行老 利用冰淇淋机在-3度下凝冻8分钟。
凝冻 出料
把产品出在塑料杯中,放入-20度下冷冻1小 时。
实验七
(三)、异常乳的检验
乳样:鲜乳,掺碱乳(碳酸钠),淀粉乳 (三个样品,A B C) 2、淀粉的测定 仪器与药品:5ml大吸管2 支、大试管2 支、碘溶液(碘化钾1克溶于少量蒸馏水 中,以此溶液溶解0.5克碘,定溶到 100ml) 方法:取乳5ml入试管中,加入碘液2-3 滴。出现蓝色则有淀粉存在。
实 验 方 法
(一)感官检验法 (二)细菌镜检 (三)肉的理化检测
(一)感官检验法
(1)用视觉在自然光线下,观察肉的表面及脂肪 的色泽,有无污染附着物,用刀顺肌纤维方向切 开,观察断面的颜色。 (2)用嗅觉在常温下嗅其气味。 (3)用食指按压肉表面,触感其硬度指压凹陷恢 复情况、表面干湿及是否发粘。 (4)称取切碎肉样20g,放在烧杯中加水100ml, 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炉上加热至50-60℃时,取下 表面皿,嗅其气味。然后将肉样煮沸,静置观察 肉汤的透明度及表面脂肪滴情况。
制 作 方 法
将果汁和酿造醋混合,边搅拌边添加糖 使之溶解。向蛋黄、食盐和香辛料中加1/3 量上述溶液,调成糊状。用搅拌机边搅边 添加色拉油和2/3量的上述溶液,便制成极 稳定的乳化液。这种蛋黄酱在保存中粘度 无下降现象。
实验五
酸法生产干酪素
实 验 目 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酸法干酪 素的生产原理、生产方法。
(四)巴氏杀菌乳杀菌完成程度的测定 (氧化物酶法)
乳样:鲜乳,灭菌乳 乳中的过氧化物酶主要来自于白血球的细胞成分,是牛乳 中固有的酶。如果把牛乳加热到80度并持续数秒钟,过氧 化物酶将丧失活性,利用过氧化物酶的这一性质可以判断 高温巴氏杀菌是否完成。 原理:过氧化物酶能使过氧化物分解产生【o】,而【o】 能氧化还原性物质。
评定标准:按下列国家标准评定 例 猪鲜肉卫生标准(GB2722-81)
一级鲜度 色泽 粘度 弹性 气味 煮沸 肉汤 肌内有光泽,红色均匀、 脂肪洁白 外表微干或微湿润,不黏 手 指压后凹陷立即恢复 正常 透明、澄清,脂肪团聚于 表面,有香味 二级鲜度 肌肉色稍暗,脂 肪缺乏光泽 外表干燥或粘手 恢复慢,且不完 全 稍有氨味或酸味 稍有混浊,脂肪 呈小滴状,无鲜 味
动物性食品加工实验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仝其根 、徐艺青 副教授
实验一 乳的新鲜度、乳密度和比重、 乳的细菌污染程度、乳中掺假的测定
实 验 目 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鲜乳的验收标 准、验收方法,掺假奶的识别。
实 验 方 法
(一)乳的新鲜度的测定 (二)乳密度和比重的测定 (三)异常乳的检验 (四)巴氏杀菌乳杀菌完成程度的测定 (氧化物酶法) (五)乳中细菌污染度的测定
2、酸度的测定
乳样:鲜乳 洁尔涅尔度0T是以中和100ml乳中的酸所消耗 0.1N*NaOH的毫升数来表示。 乳酸度是乳中酸的百分含量。 仪器和药品:0.1草酸溶液、0.1NaOH溶液、10ml吸管、 150ml三角瓶、25ml酸式滴定管、0.5%酚酞酒精溶液、 0.5ml吸管、25ml碱式滴定管、滴定架。 操作步骤:用草酸标定氢氧化钠,计算氢氧化钠的浓度. (1)标定氢氧化钠溶液: 取0.1mol/L草酸(H2C2O4.2H2O)溶液20ml于150ml三角 瓶中,加2滴酚酞酒精溶液,以0.1mol/L(近似值)氢 氧化钠溶液滴定至为红色(1分钟不褪色),并记录其 用量(v)。
3.有铅蛋: 趁热加NaCl 5.6g 完全溶解,加NaOH 10g 完全溶 解,加PbO 0.5-0.6g溶解,冷却至室温。 无铅蛋: 加NaCl 5.6g溶解,加NaOH 10g 溶解,加CaSO4 0.75g。 4.NaOH浓度的测定: 吸取1ml料液于三角瓶中,加蒸馏水10ml,加酚酞 2-3滴,用0.05mol/L 草酸滴定至褪色。 计算NaOH浓度(NaOH浓度应在1mol/L左右)。 [注:若调NaOH时加水,需再沸杀菌,冷却至室温]
3、酒精试验 乳样:鲜乳,酸败乳 仪器与药品:68°、70°、72°的酒精, 1~2mL吸管、试管。 试验方法:取试管3支,分别加入同一乳 样1-2ml,1号管中加入等量的68%的酒 精,2号管中加入等量的70%的酒精,3 号管中加入72%的酒精摇匀,在温度为20 度下观察有无出现絮片。
(二)、乳密度和比重的测定
实验四 蛋黄酱的制作
实 验 目 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蛋黄酱的 生产原理、生产方法,学会家 中制作蛋黄酱。
实 验 方 法
1、蛋黄酱是一种调味油,是由食用植物油脂、 食醋、果汁、蛋黄、蛋白、食盐、糖、香辛料, 化学调味料、酸味料等原料组成。一般使用精制 色拉油,不使用氢化油。乳化形式为水包油型。 2、配方:色拉油100克,蛋黄10克,食盐1.2 克,芥末0.45克,果汁2克、糖2克、醋3克。 3、检验:产品程淡黄色,组织细腻,产品稳 定,粘度适当。
实验三
凝固型酸乳的制作
实 验 目 的
验 材 料
原料:牛奶(900ml) 白糖(5%-7%) 发 酵剂 试验仪器:量筒 玻璃棒 塑料杯(3个) 不锈钢盆 温度计 皮筋 保鲜膜 均质 机 电热炉 天秤
实 验 方 法
取奶(不锈钢盆) 均质 杀菌10-15秒 90-95度 加糖(5%-7%) 冷却43-45度 接种1%-3%(2-3勺) 灌装(塑料杯 300ml/杯) 封膜 培养37度 6-7小时 后熟0-4度 24小时
肉的新鲜度测定及肉质评价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要求掌握各种畜禽肉的 感官检验方法,基本物理化学检 查方法及肉质评定的标准和方 法。
实 验 材 料
原料:新鲜肉 仪器:检肉刀、手术刀、剪刀、镊子、温度 计、 250ml烧杯、100ml三角瓶、100ml量 筒、100ml烧杯、 表面皿、载片、载片夹、 染色液、吸墨纸、二重瓶、擦镜纸、脱脂 棉、25型酸度计、pH缓冲溶液(见缓冲溶液 配置表)、酒精灯、电炉、天平、台秤、案 板等。
实验药品与仪器
药品:脱脂乳 盐酸 仪器:不锈钢盘 200ml烧杯 玻璃棒 温度计 胶头滴管 100ml烧杯
实 验 步 骤
1、加热:160g奶粉加300ml水,加热至4044℃。 2、加酸: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稀盐酸,使 达到ph4.4-4.6,停止搅拌后静置沉淀5分 钟。 3、离心:脱乳清。 4、洗涤:等酸量少量温水,洗涤。 5、离心脱水
(五)、乳中细菌污染度的测定
乳样:变质乳,鲜乳,巴氏乳 美兰试验:新鲜的乳中加入亚甲基蓝后染为蓝色,如乳中 污染有大量微生物,则产生还原酶使颜色逐渐变淡,直到 无色。 1、仪器药品:亚甲基蓝溶液、干燥箱、酒精灯、1ml吸 管、试管、10ml吸管、水浴箱或恒温箱。 2、操作方法: (1)、仪器用干热法消毒。 (2)、以无菌操作吸取10ml乳样于试管中,再加入亚甲 基蓝溶液1ml,塞上棉塞放入35-40度的水中或恒温箱 中。记录开始保温的时间。 (3)、每隔10-15分钟观察试管内容物退色的情况。 (4)、根据试管内容物退色的速度,确定乳中的细菌数 及细菌污染程度的等级。
(2)滴定乳的酸度 取乳样10ml于150ml三角瓶中,再加入20ml蒸馏水和 0.5ml0.5%酚酞溶液,摇匀,用0.1mol/L(近似值)氢氧 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并在1分钟内不消失为止,记录 0.1mol/L(近似值)氢氧化钠所消耗的毫升数(A)。 计算滴定酸度 吉尔涅尔度(OT)=A×F×10 式中:A——滴定时消耗的0.1mol/L(近似值)氢氧化钠 的毫升数 F——0.1mol/L(近似值)氢氧化钠的校正系数 10——乳样的倍数 式中:B——中和乳样的酸所消耗的0.1mol/L(近似值) 氢氧化钠的毫升数 F——0.1mol/L(近似值)氢氧化钠的校正系数 0.009——0.1mol/L、1ml氢氧化钠能结合0.009g乳 酸
6、干燥:将脱水后干酪素置于无锈钢盘中 平铺,于保温箱中干燥。 7、粉碎:脱水干燥后为干酪素置于200目 的筛板上,用手或刮板,使干酪素通过筛 孔。 8、感官评价:制成的干酪素,为乳黄色的 粉末状,有浓浓的奶香味,口感润滑,较 甜香。
实验六 冰淇淋的制作
实 验 目 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冰淇淋制作的 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及乳化剂、 增稠剂的作用。
5.加MgCl2少许(4mg) NaOH浓度计算:C NaOH = (V 草酸 * 0.05mol/L * 2) / 1ml 若NaOH浓度偏高,测料液体积 V 计算 加水量V水 C NaOH * V1=1mol/L * V2 (V2为例论料 液体积) V水=V2-V1
试验结果/感官评价
无铅蛋:蛋黄基本成溏心状,蛋清凝固一 般,基本具有松花蛋味,松花较少。 有铅蛋:蛋清凝固较好,蛋黄呈黄褐色, 有浓郁的松花蛋香味,松花较少,口感较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