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与唐诗风骨[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风骨

风骨

“风骨”诗人——陈子昂——论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王亚妮中文0902内容提要: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

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

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

关键词:陈子昂文风改革与创新“风骨”“兴寄”“风雅”不足之处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

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

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

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终年仅四十二岁。

陈子昂对诗歌的创新与突破首先在于对齐梁文风的批判。

陈子昂在他那篇著名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说;“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徵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他提出了两点批评:一是“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二是“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前者是说齐梁文学只讲究华丽的辞藻,而缺少深微的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

后者是说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摘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代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风骨”的提倡,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诗歌终于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走上以“风骨”为核心的南北文学的正确道路。

高棅说:“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绝开元之正派。

”(《唐诗品汇。

五言古诗叙目》)自陈子昂后,诗风雄健,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关键字:陈子昂、诗歌理论、风骨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出身富豪之家,豪家弟子任侠使气的性格与政治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

“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后杜门谢客,研读经史。

年青时向往仗义勇为抱打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申张正义,常常义气用事。

后来自己闭门谢客,交了很多朋友,在家研读经史。

二十四岁中进士,授鳞台正字,三十五岁擢为右拾遗。

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论家,很有政治见解,而且在政治生活中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很有勇气。

他曾多次上书,指陈时弊,言多直切;曾两次从军出塞,但始终不得施展才能。

三十八岁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前锋大败,请为前驱,因言事而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最后死于冤狱,年仅42岁。

著有《陈伯玉集》。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晋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摘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代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风骨”的提倡,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诗歌终于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走上以“风骨”为核心的南北文学的正确道路。

高棅说:“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绝开元之正派。

”(《唐诗品汇。

五言古诗叙目》)自陈子昂后,诗风雄健,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关键字:陈子昂、诗歌理论、风骨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出身富豪之家,豪家弟子任侠使气的性格与政治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

“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后杜门谢客,研读经史。

年青时向往仗义勇为抱打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申张正义,常常义气用事。

后来自己闭门谢客,交了很多朋友,在家研读经史。

二十四岁中进士,授鳞台正字,三十五岁擢为右拾遗。

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论家,很有政治见解,而且在政治生活中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很有勇气。

他曾多次上书,指陈时弊,言多直切;曾两次从军出塞,但始终不得施展才能。

三十八岁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前锋大败,请为前驱,因言事而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最后死于冤狱,年仅42岁。

著有《陈伯玉集》。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晋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探究陈子昂“风骨”说内涵

探究陈子昂“风骨”说内涵

探究陈子昂“风骨”说内涵摘要:基于对陈子昂‘‘风骨’’说的了解可以得知,其诗文的理论主张对唐代诗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创作影响。

他对诗文的风骨追求,以及对诗美理想的向往,对后期唐代诗文的良性发展做出了重要铺垫。

‘‘风骨’’说的全面应用,相当于为唐代诗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与此同时,为齐梁诗风的抨击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此促使南北文学走上了以‘‘风骨’’为写作中心的正确道路上。

也正是陈子昂对诗文‘‘风骨’’的坚持,为唐代后期的诗风雄健拉开了帷幕。

文章基于对陈子昂‘‘风骨’’说背景的研究,综合‘‘风骨’’说内容,对其理论内涵与实践进行了简单说明,并探讨了‘‘风骨’’说对唐代诗文的影响。

关键词:陈子昂;‘‘风骨’’说;理论与实践;内涵引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耳熟能详的《登幽州台歌》来自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利用寥寥数字,深刻、明确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痛心情,以及孤寂无聊的情绪。

与此同时,诗词的表达形式和表达寓意都透露着诗人的文人风骨,将屡受打击的郁郁悲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诗人陈子昂之所以能写出如此具有‘‘风骨’’的词句,离不开其内心对诗风的追求和向往。

《修竹篇序》里陈子昂提出了关于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这篇短文如同一则宣言,为唐代诗风的变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众所周知,颓靡的诗风在齐梁时期就十分盛行,到了初唐时期情况仍然有增无减,宫体诗就是其中比较出名的诗歌代表,其为诗风的良性发展设置的巨大阻碍。

也正因如此,陈子昂接下了诗文革新的重任,并以此开始高举诗文革新大旗,对多年来形式主义诗风发起了激烈的抨击,由此为诗文的风骨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风骨’’说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文化背景从齐梁时期到唐代初期的近二百年历史中,具有颓靡之气的诗文充斥着当代的文化输出,其盛行之气另诸多刚正不阿、正直孤傲的诗人所不齿。

而其中宫体诗成为了较为出名的诗文形式代表,宫体诗的起源时期大致在晋朝,却在齐梁时期尤为风靡,逐步成为了达官显贵奢靡享受的真实写照。

唐诗三百首之唐诗的风骨

唐诗三百首之唐诗的风骨

唐诗的风骨—不同时期唐诗的写作特点众所周知,唐诗,宋词,元曲三足鼎立,是中国文化之瑰宝。

而唐代诗歌便是唐代文化的主要成就。

汉代,宋朝,元朝,清朝等繁荣朝代都有诗歌产生,但不可否认,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

唐代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比西周到南北朝遗留下来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其中著名诗人人数也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所有著名诗人的总和。

唐代诗歌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四个时期。

初唐诗坛的佼佼者是陈子昂。

在唐朝建立之初,占据诗坛的依然是南朝那种轻浮倚靡的宫体诗,直至唐高宗年间,生活遭遇,思想情感与宫廷诗人不同的陈子昂,力排梁陈“逶颓靡”的诗风,以复古为号召,主张做事要有风骨。

他创作的《登幽州台歌》对唐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本诗作于武后万岁通天元年,时陈子昂随武悠宜征讨契丹,屡出奇技,不被采纳,故登台悲歌,指出像燕昭王那样的贤能君王不得见,而后世的贤君又不及见,宇宙茫茫,天长地久,不由得怅然泪下。

他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提倡汉魏风骨,强调现实意义,诗风高峻。

同时,初唐时期的张九龄的诗作也颇为抢眼。

其中有《感遇二首》其一“兰叶春葳,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着,有感于心而寓于言以抒发其感受。

诗中运用比兴,以春兰,秋桂自况,抒发自己不求闻达,恬淡自赏的情感,又隐见其忧谗畏祸的戒备之心,可以说思深力远,寄托遥深。

体现了开元贤相张九龄刚健质朴的诗风。

盛唐时期是一个诗星璀璨的时代。

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诗坛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诗体大备。

王维,孟浩然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描写了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虽有时流露出消极的思想和政治上失意的情绪,但在艺术上却很有成就。

如王维在《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写道:“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④羁旅赠别。 比如《晚次乐乡县》:“故乡 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度 荆门望楚》:“今日狂歌客, 谁知入楚来”。
三、艺术特点: 陈子昂以五古成就最高,五律较 少,没有七古七律。其艺术特点: ①风格慷慨悲壮,雄浑苍凉。 ②善用比兴寄托,词旨幽远。 ③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 ④缺陷:对民歌、律诗学习不够, 有的《感遇诗》说理枯燥。
与第 唐三 诗节 风陈 骨子 昂
一 、生平及文学 思想 1、陈子昂 (661—702 ), 字伯玉,梓州射 洪(今四川射洪 西北)人。
2、文学思想 《修竹篇序》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 传,然而有文献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 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 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 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 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 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 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 相视而笑。
二 张若虚 (约660— 约 720),扬州 人,曾任兖州 兵曹。与贺知 章、张旭、包 融齐名,号称 “吴中四士”。
Hale Waihona Puke 《春江花月夜》意境图《春江花月夜》意境图
作业 背诵
《春江花月夜》
《代悲白头翁》
再如《感遇》其二,作品选P237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解析:这首五言诗所吟咏的对象是香兰杜若。 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诗的 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 叹其芳华的凋落。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 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此诗比兴手法运 用比较成功。
诗的前半部分(十二句),写洛阳女 儿见花落而感伤,抒发青春易逝之悲; 后半(十四句)写白头翁由青春到年 老的经历,倾吐人生短暂、富贵无常 的感慨。诗中欢乐与悲哀交织,一昂 一低,大起大落,构思极其独特,情 思宛转,音韵和谐、流畅、优美。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文/肖旭
一.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主张:
第一、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诗歌创作存在着形式主义倾向,“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第二、明确提出改革现状的具体要求。

大力提倡“风雅兴寄”,“汉魏风骨”。

第三、提出了自己对新诗歌的艺术形式要求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二.陈子昂诗歌的思想内容:《感遇诗》
①现实性很强的边塞诗,“朝入云中郡”;
②讽刺武后内政弊端的,“圣人不利己”;
③感怀身世的诗,“兰若生春夏”、“本为贵公子”;
④也有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的,“市人矜巧智”、“玄天幽且默”;
⑤《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

陈子昂诗歌的艺术特点:
陈子昂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比兴托讽的诗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

论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论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070《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陈子昂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指斥齐梁以来的绮丽诗风,高倡“兴寄”“风骨”,强调诗歌要有壮伟豪侠之气,要能体现时代士人的精神风貌。

《感遇》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直接体现了他的诗歌主张,内容或抒写理想抱负、身世遭遇;或针砭时弊、抨击朝廷;或发表对人生、人事的看法等,他活用比兴、妙用叠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慷慨悲壮的艺术风格,恢复了诗歌美刺比兴的风雅传统,开创了唐诗风骨,影响了有唐一代。

[关 键 词] 陈子昂;唐诗风骨;《感遇》诗论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丽珍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兴唐代诗风的起点,他的诗歌主张集中体现在他所创作的《感遇》三十八首中。

这组诗践行了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所倡导的“兴寄”“风骨”等诗歌创作理论主张,影响深远,从而奠定了他在唐朝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陈子昂还把他的诗歌主张践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的代表作《感遇》三十八首,非一时一地之作,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但自始至终都贯彻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兴寄”“风骨”自齐梁以来,诗歌绮丽婉媚、浮艳雕琢、无病呻吟,汉魏风骨荡漾无存。

陈子昂极力否决齐梁靡丽诗风,要求洗华从朴,强调唯有直接表达才能最真实、最直接地抒发真切的情感,他的诗歌革新主张主要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

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解君曰:“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

”仆亦以为知言也。

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篇。

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在这篇序文里,陈子昂首先用“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高度总结了当时文坛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并对当时文坛一直风靡的齐梁间“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逶迤颓靡”之遗风表示出十分的痛心、忧虑和怅恨。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一、武后时登上诗坛,属新进庶族士人。

与馆阁诗人不同,陈子昂诗歌表现出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二、复归风雅—改革诗风的起点,表现:《感遇》38首。

(一)非一时一地作,但基本上作于诗人入仕后,很多首与作者政治活动有关,具强烈政治倾向。

如武后时重用酷吏,开告密之门,其四、其十二讽喻。

(二)从“达则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三)借《感遇》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但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辩附著于感性形象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四)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如《感遇》其三十五,这种兴寄方式已突破古诗美刺比兴的传统,直接建安诗人梗慨多气,虽在表现形式上受阮籍《咏怀》诗影响,但没有兴寄无端的苦闷,而蕴藏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较“四杰”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更显激越、带有壮怀激烈的豪侠之气。

三、随武攸宜征契丹期间钳默下列,登蓟北城楼,写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的组诗,慨叹时光流逝、古人功业已成陈迹,而往时际遇难见于今世,有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同时写下《登幽州台歌》。

四、风雅兴寄中能反映唐诗风骨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一)第一次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

复归风雅的目的不只是美刺比兴,而要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和人生意气,与齐梁诗风划清界限;(二)提出“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的美结合,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

【优质文档】陈子昂与唐诗风骨-范文模板 (3页)

【优质文档】陈子昂与唐诗风骨-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

青年时期,他折节读书,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

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释褐将仕郎。

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他被擢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拾遗。

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

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之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

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

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

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

《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

初唐的风骨论与格律化5

初唐的风骨论与格律化5
1、全诗感情真挚,章法严谨。 2、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 3、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4、尾联和二三联的印证和呼应
第三章 筹资管理
我们为什么需要融资?
第一节 筹资管理概述
筹资原因:
创建企业; 企业发展; 偿还债务; 调整资本结构。
筹资: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活动对资金 的需要,采取适当的筹资方式,获取所需 资金的一种行为。
“其辞简直,有汉、魏之风。”(杨慎《升庵诗话》卷六)
“此二十二字真可以泣鬼。”(黄周星《唐诗快》卷二)
诗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指燕昭 王与乐毅等明君贤臣契合之事,已为千载岁月泯没, 后世不复得见,建功立业之机遇已化为乌有。幽州台, 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 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钟惺曰:三四沉痛,情至之音,不关典色。第六亦是异句,结怨而不怒, 得诗人温厚之旨。陈度远曰:辞苦思深,不堪多读。“雨含霁”“云变霞” 写景已别,著“初”“欲”二字更极作致。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钟惺:恨在“不敢”二字。(《唐诗归》) 吴汝纶曰:(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情景交融,杜公常用此法。 (《唐宋诗举要》引)
唐兴,学官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 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
——元稹
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 (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 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 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 易之,流驩( huān )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 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 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陈子昂与唐诗的风骨

陈子昂与唐诗的风骨

陈子昂与唐诗的风骨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

青年时期,他折节读书,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

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释褐将仕郎。

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他被擢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拾遗。

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

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之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

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

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

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

《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

当然,他是从达则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的,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陈子昂是个具有很浓政治色彩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

其失则在于,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辩附著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走近陈子昂,看唐诗风骨

走近陈子昂,看唐诗风骨

走近陈子昂,看唐诗风骨摘要:陈子昂的生平经历决定了他诗歌的昂扬情调,即便遭遇困顿挫折,在不同的时间境遇之下,也转为愤激慷慨之音,他的诗歌主张深远的影响了唐诗,对唐诗的后世走向起到了骨架的作用关键词:陈子昂诗歌创新比兴言志风骨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陈子昂出生于梓州射洪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

十七八岁时尚不知书。

后因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慨然立志,谢绝旧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深钻经史,不几年便学涉百家。

调露元年(679年),陈子昂出三峡,北上京城长安,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并参加了第二年科举考试。

落第后回故里金华山研读。

"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赅览。

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为他后来革新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陈子昂进士及第,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

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上书谏诤。

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

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

垂拱二年(686年),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征讨契丹。

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

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因父亲老迈而解官回乡,不久父死。

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陈子昂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属于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他倡导诗歌革新理论。

继四杰之后,陈子昂以更坚决的态度起来反对齐梁诗风的统治,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

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一代文宗陈子昂:在伟大的孤独中,将唐诗推向时代之巅

一代文宗陈子昂:在伟大的孤独中,将唐诗推向时代之巅

一代文宗陈子昂:在伟大的孤独中,将唐诗推向时代之巅这个世界上不缺天才,但缺伟大的孤独者——前者可以改变人生,后者则可以改变世界。

在陶渊明“后遂无问津者”之后,让我深陷孤独又感到极其震撼的诗文,便是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文化的繁荣最应该感谢的两个人,一个是武则天,一个是陈子昂。

一无论一千多年前还是一千多年后,都鲜有人知,在中国古代的男权社会中,将文化推入巅峰的竟然是一介“女流”武则天。

从齐梁时代至初唐,王公大臣都沉浸在宫廷的奢靡生活中不能自拔。

梁朝简文帝萧纲就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文艺青年。

但他思想有点儿跑偏,他带头写了“记老婆睡觉”(《咏内人昼眠》)、“美女化妆”《美人晨妆》这类格调不高的宫体诗。

在萧纲“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须谨重,文章且需放荡”的主张下,宫廷文人纷纷迎合效仿,这些诗人最爱写的就是女人的衣领、绣花鞋和床上用品……幸亏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否则我们真的要捂着眼睛看完了。

隋唐之际,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改善。

在古代名声最差的皇帝隋炀帝执政期间,诗人薛道恒曾写了一首60行的长诗记录了607年隋炀帝用百戏招待突厥可汗以及大约三千五百名宾客的场景。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他不仅爱写诗,还开创了当时最著名的文学馆——弘文馆,吸引了大批有才的文人。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初唐第一大秘”上官仪。

上官仪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诗人,以至于“上官体”风靡一时。

但他沉稳的外表之下,有一颗风流浪荡之心,他既善于写诸如“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

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这种展现浮华宫廷生活气息的诗句,也善于写“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这类让人简直睁不开眼的情色诗句。

直到650年武则天登上权力宝座,文学才逐渐成为知识精英的领地。

在这一时期,上官仪等人被处死,宫廷之外产生了大批有才华的诗人,他们的视野从宫廷扩展到了广大山川市井。

而带来这一文化转折的诗人是“初唐四杰”,但真正让诗歌卸掉妖艳的浓妆、找回纯真灵魂的伟大人物是陈子昂——是他以一己之力扛起了“风雅兴寄”与“汉魏风骨”“正始之音”的复古大旗,让齐梁宫体诗走入了坟墓,拉开了唐诗伟大而辉煌的帷幕。

陈子昂诗歌与唐诗风骨的形成

陈子昂诗歌与唐诗风骨的形成

陈子昂诗歌与唐诗风骨的形成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

青年时期,他折节读书,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

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释褐将仕郎。

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则天的赏识,他被擢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拾遗。

他曾慷慨从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

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之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

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

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

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

《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

当然,他是从“达则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的,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陈子昂是个具有很浓政治色彩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

从初唐到晚唐,谈谈唐诗中“风骨”的发展流变

从初唐到晚唐,谈谈唐诗中“风骨”的发展流变

从初唐到晚唐,谈谈唐诗中“风骨”的发展流变“风骨”这个词在唐诗的发展史中贯穿始终,无论是初唐,还是盛唐,又或者是中唐和晚唐。

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诗歌刚健有力;盛唐诗歌昂扬向上;中唐诗歌写尽人间沧桑;晚唐诗歌伤时忧国,哀怨深沉。

它们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唐诗“风骨”的发展历程。

诗绝奢靡风,必然成风骨“风骨”一词出自《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论》:“然其器识高爽,风骨魁奇”这里的风骨,并无诗歌遒劲有力之意,而是刚正的气概。

“风骨”有刚正的气概之意,鲁迅曾写道:“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

”这里的“风骨”就是此意。

“风骨”可以指人的品格,就比如高适在《答侯少府》所写:“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也写过“风骨”,这里的风骨只是一种古典的文学理论术语。

刘勰所写的风骨论,是针对晋宋以来的文学创作提出的。

因为齐梁的文学作品追求词藻的华丽太过于刻意,而且忽略了自己感情的抒发,缺少了灵魂。

风格每个作家可以不同,但风骨是对每个作家的要求。

这一《风骨》的提出对诗人们的“风骨”也带来了很大影响。

陈子昂中《序》写道:“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这里的“风骨”指的就人的言辞端正。

“风骨”也可指文学创作刚健遒劲的风格。

就如钱泳在诗中所写:“夺魏晋之风骨,换梁陈之俳优。

”除此以外,“风骨”还可以指诗文书画的风格。

谢赫在《古画品录·曹不兴》写道:“观其风骨,名岂虚成。

”这里的“风骨”便是书画的风格。

唐诗“风骨”是在国风和汉魏风骨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建安“风骨”的概括以及提炼,它继承了国风和汉魏风骨的浓厚的现实主义。

唐诗“风骨”实现了其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以及刚健遒劲的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

初唐时期的陈子昂提出了文学创作的标准:风骨与兴寄。

这里的风骨便是主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而并非注重润色词藻的华丽程度来使诗歌更加优美,宫廷化的诗歌太过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灵魂。

陈子昂的风骨名词解释

陈子昂的风骨名词解释

陈子昂的风骨名词解释陈子昂,唐代文学家、政治家,以他的才华和思想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在他生平的事迹中,一个被深深铭记的元素就是他的“风骨”。

那么,什么是陈子昂的风骨呢?本文将对陈子昂的风骨进行名词解释,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首先,风骨,从字面上理解,可以将其视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气质的综合体现。

在陈子昂的案例中,他的风骨体现出他独特的个性和坚定的立场。

作为一位文人和官员,他在政治和文学两个领域都有过卓越的表现,而他的风骨则是他展示出这一切的根本原因。

陈子昂的风骨可看作是他坚守正道和追求公正的精神体现。

他在任职时一直以清廉正直著称,并抱持着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态度。

他在历史上著名的《送韦司空表》中表达了他对污吏的痛恨,对正直行为的鼓励,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他风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风骨让他能够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坚定的立场,不屈于世俗的诱惑和压力。

其次,陈子昂的风骨还体现在他对文学创作的态度上。

作为一位文学家,他以其才华和胸怀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人物之一。

陈子昂的诗作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的特点,他的作品承载着他对社会状况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他的文字气势恢弘,展现了他才情出众的一面。

他的诗作中所展现的意境和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触感,都是他风骨的体现,使他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中名声大噪。

此外,陈子昂的风骨还展示在他对自由思想的追求上。

他在其著名的《北青萝》中写到:“幽怀沉吟暮,孤墙春草绿。

登楼鸿雁来,况乃逐风去。

”这段文字透露出他对自由和追求的向往,以及对束缚的反抗。

他的风骨在于他敢于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受束缚。

综上所述,陈子昂的风骨是他独特个性和坚定立场的综合体现。

无论是在政治、文学还是思想追求上,他都展现出了不屈不挠、坚持正直和追求自由的品质。

陈子昂的风骨成为了他鲜明的地标,也为后世的人们树立了榜样。

通过对陈子昂风骨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他的作品、了解他的精神世界,并从中获得一些对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启发。

唐诗风骨名词解释

唐诗风骨名词解释

唐诗风骨名词解释
唐诗风骨源于国风和汉魏风骨,它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横扫了齐梁颓靡文风.但也借鉴了其中缘情体物,精工流丽的艺术风格,博采前代文学精华,融合儒、道、释、侠于一体,经过唐初一百余年的诗歌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臻于完备.唐诗风骨滥觞于初唐四杰、陈子昂,蔚然成风于盛唐,流变于中唐,衰微于晚唐."风"即思想内容,骨即辞采和表现形式.唐诗风骨即坚实的思想内容和刚健明丽的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唐诗的风骨主要表现为盛唐诗人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居安思危,关心国运兴衰、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摹写山川壮丽、田园牧歌、风俗人情的美学理想.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鸿篇巨制,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朝起自公元618年,亡于公元907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文化繁荣时期,也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大书法家,还有唐三彩、胡腾舞这样的异域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盛世。

“诗骨”陈子昂的故事

“诗骨”陈子昂的故事

“诗骨”陈子昂的故事在中国,有作为的文人都会被人们赋予一个称呼,应该说是尊称。

陈子昂被称为什么?他被世人称作“诗骨”。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般来说,人们对一个人的称呼,是根据这个人的性格、作品以及他的事迹来叫的。

所以,人们称陈子昂为“诗骨”,是跟他的性格、事迹以及作品分不开的!就他的作品来说,陈子昂是早于李白他们的诗人,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

他在诗文方面虽然没有李白他们那么突出,但是,他处于的是唐朝开始时期,当时正在进行诗文改革,所以,他的诗文是后面人的写作依据。

他的诗文中可以读出澎湃之情,也可以读出潇洒之气,总之,他的诗文可以传达出正能量。

所以有人评价他的诗文是风骨铮铮。

就他的性格来说,他是属于从边远地区走出去的官员,可是他在那些官宦面前表现出的是不卑不亢,甚至是对于当时的皇帝也是如此。

当时正是武则天在位时期,他对武则天推行的新政,只支持对的,错误的就反对,这也表现出了他的骨气,他的严正和对是非的坚持!就他的事迹来说。

他刚刚到京城时,由于没有什么熟人,所以他一直都没进入仕途,后来,他花千金买了琴,吸引了很多人来他家,然后在很多人面前,将那千金的琴给砸坏,以此来表明他自己从仕途的决心,这也使他瞬间就成为名人,从此走入了仕途。

所有的这些都表明了,他是一个有才的,高风亮节之人,正因此,人们才会称他为诗骨。

陈子昂代表作陈子昂一生当中,共作了近一百首诗,但是,就陈子昂代表作来说,那就是他的感遇三十八首吧!陈子昂一生中,被发配从军两次,感遇就是他在从军中感受的真实表达,也是他对当时的时事政治的看法,同时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叹。

他善于用其他东西来比拟自己。

例如,在感遇的第二篇中,他就通过几种花的相互比较来说明自己的意志。

他说兰花不像菊花清高,不像牡丹傲娇,它就只保持自己的清雅。

这其实就是代表了他自己,他在仕途中会一直秉持着公正,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孤芳自赏,不搞小群体,他会在坚持自己的'坚持的前提下,同意别人对的东西。

陈子昂与唐诗的风骨精选

陈子昂与唐诗的风骨精选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开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

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

青年时期,他折节读书,21岁时入长安游太学,次年赴洛阳应试,落第西归,在家乡过了一段学仙隐居的生活。

永淳元年〔682〕,他再次赴洛阳应试,得中进士,释褐将仕郎。

由于两次上谏疏直陈政事,受到武那么天的赏识,他被擢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拾遗。

他曾慷慨参军,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跃马大漠南;后又随武攸宜军出击契丹,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

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之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进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表达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

这些诗非一时一地之作,但根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政治倾向。

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

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

他的?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

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

?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

那么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

当然,他是从达那么匡救于国的忠义立场进行创作的,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陈子昂是个具有很浓政治色彩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这是其所得。

其失那么在于,这种复古易重蹈古诗以比兴手法论理寄慨的构思方式,简单地将抽象思辩附著于感性形象之上,以诗言理而缺乏艺术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pingshaly.mp3
这首登临抒怀之作,以“独”字为诗眼。 写出了登高望远所引起的宇宙无限,人生 有涯的感叹;和一种生于浊世中怀才不遇, 寂寞孤独的心情,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未 遇明君。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色:
首先,这首诗成功的核心因素是从时空交融的角度来勃发 抑郁不平之气。
“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古今诗人多矣,从未有道及此者。 此二十字,真可泣鬼。”(明 黄周星《唐诗快》卷二)
第四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关键词:昂扬激越 比兴美刺 风骨 兴寄
一、生平 二、诗歌成就 1、较为丰富的诗歌内容: 代表作主要是《感遇》诗38首、《蓟丘 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 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有: ①揭露时弊 ②述怀言志

独念 怆天 然地
后 不 见
前 不 见
幽 州
而 之 来 古台
涕悠 下悠


风。 BC、、提注倡重““风兴骨”。
寄”。 有才继骚雅,哲将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杜甫《陈拾遗故宅》 问题:为什么建安后近五百年,直到陈子昂才提出恢复 汉魏风骨的主张,其契机何在?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谢谢你的欣赏!
文档有价,知识无价 课件之家精心整理
全力打造精品课件,教学资料,感谢你的欣赏
“唐初,王杨沈宋擅名,然不脱齐梁之体,独陈拾遗 首倡高雅冲淡之音,一扫六代之纤弱,趋于黄初、 建安矣。”(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73)
三、文学主张
1、背景:文坛风行“绮错婉媚”的上官体和“回忌声 病,约句准篇”的沈宋体,仍是六朝文风的余波。
2、主张: A、明确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六朝诗
其次,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第三,这首诗以粗犷的笔法塑造了悲情主人公的形象。
、昂扬激越的情感基调。
这种昂扬激越的情感基调不仅仅来源于陈子昂的个体 因素,更是这个代社会精神的表现。
3、比兴美刺的表现手法。
这主要是针对38首《感遇》诗而言。具体见教才229页。
“老实说,人是什么?试将地球置于无限黑暗的太空中,相形之下, 它只不过是空中的一颗小沙,在它与另一小沙之间存在着哩以上的空 无。而在这颗小沙上住着一群爬行者,所谓灵性的动物,在一个偶然 的机会里发现了知识。在这万万年的时间之中,人的生命,其时间的 延伸又算什么?只不过是秒针的一个小小的移动。在其他无尽的存在 物中,我们实在没有理由拈出我们称之为‘人类’此一存在物而视作 异乎寻常。”(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序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