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政治第五课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第05课第02节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必修3

高中政治第05课第02节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三、教学设计【知识体系】【知识要点】一、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二、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具体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得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得过程。

(古今、纵向)分析: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如果漠视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发生了变化,我们的文化也要跟着发展。

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具体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中外、横向)分析:(1)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精品教案导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曲《如梦令》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了古代宋词的优美旋律和深远意境。

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留下了饱蕴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文化遗产。

文化创新,不仅能够增强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使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重振与复兴的曙光。

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预习收获交流: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下面请一位同学结合我们生活中的事例谈一谈预习的收获。

(第一个谈收获,第二个补充)疑惑问题研讨:昨天同学们上交了学案,老师对大家的疑惑问题进行了汇总,概括如下:(略)情境探究学习:杂技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传统杂技艺术的赏析来突破本框的疑惑问题。

《粉墨2》中蕴含着哪些“红色记忆”?怎样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创新的?红色记忆:红色娘子军、地道战怎样:杂技与样板戏的结合,用杂技再现战争年代的情景,使传统的杂技有了更深的内涵,使那段红色记忆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杂技版《天鹅湖》为什么能获得外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它的成功对我们有何启示?为什么:中国的传统杂技与西方芭蕾舞巧妙结合,推出了融汇中西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做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启示:加强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这一原则主要强调什么?)强调要继承传统。

(为什么不能离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是文化创新的深厚土壤。

(2)传统文化要体现时代精神,(这一原则强调我们要干嘛?)强调要推陈出新。

(为什么传统文化要体现时代精神?)发展与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二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高中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备课教案

高中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备课教案

高中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备课教案高中文化创新的途径政治备课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本框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方面,针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从而清晰地告诉我们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培养青年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要反对“守旧主义”,而且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本框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舌尖上的中国》制作花絮,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辩论《舌尖上的中国》的惊喜与遗憾,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一味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味,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三)教学重点、难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二:学情分析①在思维方式方面,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已具备一定归纳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但看问题往往比较片面,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所以,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上要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免走入误区;②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对于文化创新途径理解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困难在于对于文化创新的深层次思考,对我们以前走过的那些弯路的思考,对于从中华文化的高度理解创新的意义的思考,对身处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的.中华文化往何处去的深层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精品教案【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第一框题《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重点学习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所以本节课主要探讨怎样进行文化创新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明确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③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能力目标:①增强学生文化创新的意识和能力;②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赏析赵本山小品的成功,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实践;②通过“流行风”VS“复古风”,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③通过了解中国杂技《晃管》的成功,激发学生学习世界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难点〗①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界和融合。

②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构思】设计理念(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是学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典型视频图片,同时尽量简约截取素材。

(3)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理解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比较鲁迅的作品与高尔基的作品,增强比较事物的能力。

培养收集、加工、整理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如何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作业反思】【知识梳理】〖课前预习〗要求: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要求:利用课前时间,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具体表现:B、如何处理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具体表现:意义:(三个“过程”)B、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怎样交流借鉴?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1.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克服“守旧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2)把握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3)我们如何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立足实践着眼需求发扬优秀传统,汲取长处,创新,铸造新辉煌。

〖合作探究〗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

号称“高密四绝”之一的扑灰年画是山东高密一地仅存民间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

时至今日,扑灰年画技艺在高密地区的传承已是后继乏人。

作为一个独特的年画品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保存了中国民间绘画的传统技艺,有必要对其进行拯救和挖掘,使其焕发生机活力。

作为一个高密人你认为应该如何通过文化创新来改变扑灰年画的现状?【当堂达标】1、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

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分析】1、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第二框是第三、第四两课的一个延伸和升华,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2、立足课时结构:《文化创新的途径》则是在第一框社会实践与文化的“决定与反作用”知识原理讲解后,进一步了文化如何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创新,即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最后则分析了文化创新中两种错误的倾向,归纳出我们文化创新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基本途径:正确处理两对基本关系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通过实例的播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辨别文化呈现的特色与不足(2)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范围的合作讨论,产生智慧的火花。

(3)深入、辨证地思考问题与创新的能力:结合具体生活实例,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初步具备事物不断发展,文化需要创新,人生追求进步的价值发展观和人生观。

(3)能辨证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教学重、难点】(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三二一”教学法(三学:学生自学,小组竞学,教师导学;两练:课上练,课下练;一小结)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展示自学成果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___________,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5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创新的途径1.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Ⅲ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分为三个目。

第一目“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主要是说明文化传承于创新的关系;第二目“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主要是谈对外来文化的态度问题;第三目“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主要强调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克服“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学生分析本课是对前面两课的一个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文化多样性要求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继承性则要求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无论是文化的传播还是文化的继承发展,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文化的发展,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

本课主要就是谈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对此,学生比较感兴趣,认为有实际意义。

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把握水平还不够,缺乏框架性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能力、自我探究能力还不高,需要进一步加强。

3.设计思想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重点。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的精神,更是成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

面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多渠道,课堂教学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传授知识已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也已不再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对学生能力培养、智力开发的指导。

为此,针对已有的学情以及本课的实际内容,本课采取“情境——质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质疑”教学模式,即:创设出与教材理论相关事实情境,从感性直观的事例中设置悬念,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讨论质疑,总结归纳出正确的答案。

其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自觉寻求问题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基本程序如下: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启发提示——指导归纳、拓展思路主程序:展示情景——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归纳延伸、实际运用学生:感知情境——思考问题——讨论质疑——整理观点、举一反三4.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能通过事例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社会实践,重要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能够认识到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应树立正确的方向,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观看《战狼2》宣问题:为何如此成学生回答:(成功之处好在哪?国产,创新……)
教师点拨:战狼2》的故事背景是非洲发生的暴乱,中国海军辅助撤侨。在片尾处,人们扔下枪械,主角举起国旗,穿过交战区这是利比亚撤侨的真实一幕。影片映照着当下时代潮流和中国在全球化下的新位
〈过渡语〉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那么实现文化创新我们有没有其他途径可走
1
课题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2.理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能力目标
1.提高归纳与分析的能力;
2.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赏析电影作品,使学生感悟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
2.激发学生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投身于社会实践,积源自进行文化创新。教学重点、难点
1.文化创新的途径。
2.在文化创新中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猜一猜:2017年可以说是中国电影“逆袭好莱坞”的一年,有创新性的作品层出不穷。目前为止,哪一部电影是中国票房冠军?
问题:这部创新性的影片,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带来了怎样的启
●教师归纳,引出课题
〈过渡语〉首先我们明确本节课的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请大家拿出导学案,将关键词标注出来,带着这些目标,走进我们今天

高中政治 第五课《文化创新》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五课《文化创新》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文化创新原因:必要性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意义:重要性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一)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原因)1.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的关系: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②创新是一种发展,不管是文化传播、继承都包含创新③继承与创新:批判性继承是前提、基础,创新必须在批判性继承的基础融合新的实践经验的升华】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唯一的源泉1)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渊源: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不仅指本土的还包括了外国的源泉:本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2)表现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重要根源、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②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③文化创作的灵感、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文化创造的检验标准在于社会实践,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1)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2)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4.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所以,文化创新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文化创作的灵感【基本途径: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二)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作用)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作用1)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2)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动力、源泉、根本目的、根本标准2)文化创新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

创新的意义&作用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1.文化创新是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2.文化创新主体: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3.对当代文化工作者的要求(怎么做)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二、文化创新的途径(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①)【从时间上、对传统文化的角度看】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3.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继承与发展的关系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高中政治 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政治 2.5.2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1)

文化创新的途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具体方式2、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难点: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化创新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式。

(二)讲授新课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探究一:1940年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

1941年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他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战斗英雄、劳模、民工画像,到山东水利工程工地体验生活,搜集反映新中国建设的素材,描绘新中国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面貌。

问题探究:1、为什么同一画家在不同时期,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不同?2、从中我们可看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复习: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牛刀小试:1、围绕“我上春晚了”,2013年中央电视台把舞台延伸到基层,一批来自普通百姓的草根明星走上春晚大舞台,体现了“开门办、大联欢、平民性”等特点,从而充分彰显出“欢天喜地,创新美好生活;欢歌笑语,共享阖家幸福”的主题。

这表明( )①春晚需要立足于实践进行创新②春晚应满足大众多样化需求③继承传统是春晚的基本特色④通俗春晚比经典春晚更有优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③错,继承传统不是春晚的基本特色。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五课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计划学时】1课时。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二、教材解读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学习体验“文化创新”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我们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我们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不够清晰。

对于文化创新这个热点话题的认识不够清晰,同时对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问题会比较难于把握和理解。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分析判断能力:通过结合具体实例的学习,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创新能力:通过结合具体实例的学习,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设计
一、本课地位
本课内容为《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五课“文化创新”的第二框。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

在前面的学习探索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明确了文化的交流、传播和发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创新。

那么,怎样进行文化创新便是本课探讨的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认识、处理好的两对基本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分析判断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分析判断文化现象中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高雅与庸俗等的能力。

(2)实践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生活、生成认识、构建知识的能力。

(3)思辨创新能力:结合具体实例初步具备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提出富有创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关注世界文化发展。

(2)积极参加文化学习、创作活动,具有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文化优点,特别是对中华文化发展创新的态度。

(3)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文化生活中的“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错误
倾向。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处理好的两对关系。

(2)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的正确方向。

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四、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1)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

(2)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

(3)教学过程中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4)教学过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和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5)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同学们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情景教学法、实践探索法等
(2)学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五.教学过程
奥运会开幕式看到什
借助极富视觉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视频,激发
与互评基础上的六、板书设计
七、资料链接
温馨提示(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
开幕时间: 2008年8月8日20点(考虑时代风貌、现代气息)
主会场: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注意主办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观众:几十亿中、外观众(考虑中外观众的需求)
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三大理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绿色奥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科技奥运体现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人文奥运则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和谐等。


温馨提示(二)“北京奥组委”开幕式创意方案征集要求
1、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中国风格、人文风采和时代风貌;
2、蕴含“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
3、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营造欢乐友好的奥运庆典氛围,为与会者创造出四海一家的感受;
4、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5、创意方案的艺术表现形式要创新,并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八、教后评价
今年10月18日,本节课在参加了“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高中组现场授课,受到专家评审组和现场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荣获全国一等奖。

全国著名特级政治教师、本届优质课高中评审组主任沙福敏教师在总结大会上对本堂课的创新设计和教学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高度的评价。

她总结到:“从教学方式的选择与教学实效性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正是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可喜的现象,它已经改变了教师一人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但是教学方式的选择必须把握好教师教学的核心主旨,离开了教学主题,教学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

要真正记住有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离主题的形式化。

这次大赛我们看到了启发讲授式,合作探究式,情景体验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也都发挥了各自不同的教学作用。

重庆的李静老师在讲《文化创新的途径》这课中,从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的有些争议的张艺谋导演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8分钟的表演的品评与思辩入手,学生非常兴奋,又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点火和文艺演出的创新设计,教学过程中既有学生的现场调查,又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小组合作探究,还有小组间彼此的评价。

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既有体验式,又有合作探究式,还有教师的启发讲授,多种教学方式的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最后还要求学生把他们的设计通过E-mail等方式发给北京奥运会组委会,让学生非常兴奋。


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是发挥其育人功能的主阵地和主渠道。

在认真研读《大
纲》和《课标》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课题文本,我们逐步形成了对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四个维度”的定性要求,即“力求科学性以求真,浸透思想性以求善,追求艺术性以求美,讲究有用性以求实”。

本堂课传播的知识是准确无误,传播的观点是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扩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是一堂不存在科学性问题的高效率的课。

本堂课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引导者、学生学习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五位一体”;学生的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

本堂课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课;是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也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

因此,在本次优质课现场授课中引起广泛而热烈的反响,一定程度地给正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艰难探索的同仁们起到了实验性、示范性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简介作者:
肖志农,中学政治高级教师,重庆外国语学校政治教研室主任,本次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李静的指导教师,获指导教师奖。

李静,中学政治二级教师,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中政治教师,本次优质课高中组现场授课一等奖获得者。

《文化创新的途径》教学点评
刘云
本堂课的设计理念是先进的。

以典型的文化现象——“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品评、设计、展示等活动贯穿始终去探索“文化创新的途径”,选材典型,环节精巧,教法灵活,活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特点。

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观察文化现象、体验
矛盾冲突、引发辩证思考、合作探究解决、生成构建知识、启发正确观念、反思践行提升,体现新的学习观、知识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这一学习的主体和主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体现新的学生观;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通过文化创新途径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胆突破教材局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识结构,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深化对文化正确方向的理解。

本堂课的教学实效是优质的。

知识传播准确无误,观点全面;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和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扩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巩固与提升,是一堂不存在科学性问题的高效率的课。

本堂课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的“五位一体”;学生的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的积极充分,是教师的角色定位准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的课。

本堂课是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既重视学习过程又重视学习结果的课;是合理使用音像资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课;也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双方完整生命成长的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