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知识民族风情:大年初七

合集下载

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

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

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大年初七是指农历一月七日,这一天我们叫它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人期日等,是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篇1在农历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自盘古开天以来女娲初创世,她第一天造出了鸡,第二天造出了狗,第三天造出了猪,第四天造出了羊,第五天造出了牛,第六天造出了马,第七天造出了人。

所以人和动物都有各自的生日。

鸡的生日是正月初一,狗的生日是正月初二,羊的生日是正月初三,猪的生日是正月初四,牛的生日是正月初五,马的生日是正月初六,人的生日是正月初七,谷的生日是正月初八。

也就是说正月初七这一天是女娲造人的一天,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所以叫人日节。

人日节是中国历史传统节日,每年“人日节”这天,人们都希望天气晴好阳光普照,这样,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

如果是阴雨天气,便代表这一年运气不好,相传古代的裁缝店和棺材店在这一天争风。

人们也会在这天举行祈祷活动,祈求一年康顺。

“人日节”是中国民俗,在这一天北方吃面条,取健康长寿之意;人日节这天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

人日节下午一般吃长面,也叫拉魂面。

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都野了,人日一过该准备春耕生产了。

故而吃拉魂面,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

汉族人民在这一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

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大年初七有什么习俗篇21、大年初七是春节期间北方人初七吃饺子,我国北方人春节第一餐吃饺子,饺子颇似元宝,寓有进宝之意。

饺子中有的馅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个饺子馅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

初一到初七的年俗初一到初七的年俗1、大年初一年俗: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2、大年初二年俗: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而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3、大年初三年俗:赤狗日——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

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

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

4、大年初四年俗:折罗——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5、大年初五年俗: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6、大年初六年俗:送穷——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

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

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7、大年初七年俗:人日——民间流传的关于“人日”的各种习俗非常多,比如有剪彩纸的习俗,人们将彩纸剪成花或人的形状,或戴在头上或贴在屏风、大门之上,以此象征新一年人丁兴旺。

初一到初七的禁忌一、正月初一是一年中忌讳最多的一天1、大年初一不能用剪刀。

大年初一用剪刀寓意着“这一年容易招惹口舌之争,容易惹事端”,因此这一天禁止做针线活。

2、大年初一不能扫地。

大年初一是迎接财神的日子,会有财神降临,如果这一天扫地就会把家里的财运带走。

因此,无论除夕夜在地上制造了多少垃圾,在大年初一都不要清理,也不要丢垃圾。

如果把“扫帚星”引来,就会倒霉运。

3、大年初一不能把房间里的水往外泼。

这点和上面是一个道理,大年初一把房间里的水泼到院子里,就会带走家里的财运和福运,是不吉利的。

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

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

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大年初一到初八习俗正月初一到初八有什么讲究和习俗1、正月初一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

”“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大年初一第一天,到亲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电话问候是必不可少的,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2、正月初二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饭住下,俗称“住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3、正月初三民间风俗这日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

农历正月初七是什么日子

农历正月初七是什么日子

农历正月初七是什么日子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

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内每天造出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

据介绍,“人日”这天的民俗活动较晚发生在古人的吉凶生活中,但自汉魏以来,不再局限于吉凶谋吉,而是不断拓展牵涉祭拜、欢庆、文化、服饰、出游、饮食等多层面多领域。

由国庆说,南朝的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两汉魏晋时代江南民众过“人日”的习俗:“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羮,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

”意思是说,人们在初七要吃七种菜的菜羹,“羹”与“更”谐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纳祥的美好象征。

那时,江南人人在这天还要戴上“人胜”装饰品,是用五彩丝织品、彩纸剪出的花样或人形,更高级的则用金箔镂空成人形。

除了戴在头上,“人胜”饰品也可贴在屏风上、窗户上,非常漂亮,意在祛病、辟邪、消灾,在新春讨个好彩头。

缘此,“人日”也被称为“人胜节”。

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就是讲究美食的好日子,“人日节”自然不完全相同。

在广东江门、新会、鹤山、上开公平地,适逢“人日”到来,几乎家家户户都必须喝“人日菜”,有的地方也又称“喝盆菜”,以保佑新春奈良大吉、丰衣足食。

值得一提的是潮汕人喝“七样羹”的风俗,七样羹也叫做“七宝羹”,通常常规就是将春菜、生菜、芹菜、芥菜、葱、蒜、白萝卜(红萝卜)等一起烹煮,寓意新春生财,生活和美。

民俗专家表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人日”的风俗越来越陌生,相关的节庆活动也几近消逝,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一些习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比如,成都市民在正月初七游杜甫草堂凭吊诗圣,吟唱诗歌,赏梅祈福。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春节初一到初七的风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民非常重视的,以下是一些与春节初一到初七相关的风俗习俗。

1. 初一:初一是春节的第一天,人们首先要给长辈拜年,称作“拜年大军”。

在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习俗也象征着年轻一辈对长辈的敬意。

2. 初二:初二是燃放鞭炮的日子。

人们相信鞭炮能够驱邪避灾,迎来吉祥和平安。

燃放鞭炮的声音铿锵有力,也为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3. 初三:初三是探亲访友的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开始互相走访亲友,互道新年祝福。

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一同共度时光,团圆的氛围弥漫在每个家庭中。

4. 初四:初四被称为破五日,有着特殊的饮食风俗。

人们认为吃饺子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因此许多地方会准备饺子宴来招财进宝。

此外,初四还有祭祀祖先和迎财神的习俗。

5. 初五:初五是祭财神和摆年货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拜财神,祈求来年财运亨通。

同时,许多人也会去集市上购买各种年货,如水果、糕点、装饰品等,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6. 初六:初六是祭祀家神的日子。

人们会祭拜家中的神明,感谢保佑一家人的平安健康。

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是在初六去庙里烧香祈福,希望能够得到神明的保佑和祝福。

7. 初七:初七被称为人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在这一天会踏青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

同时,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庙会和各种活动,供人们参与娱乐和享受休闲时光。

这些风俗习俗使得春节初一到初七充满了欢乐、热闹的氛围,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和祝愿。

(知识积累)大年初七风俗禁忌和吉利祝福语

(知识积累)大年初七风俗禁忌和吉利祝福语

大年初七风俗禁忌和吉利祝福语大年初七是人节,节日源于古神话。

传说女娲按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等动物,并在第七天造出人来,所以初七视为人的生日,简称“人日〞。

大家知道大年初七的习俗与禁忌吗下面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大年初七的风俗禁忌_大年初七的吉利祝福语!● 大年初七的风俗1、摊煎饼中国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2、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桔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异。

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

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

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3、戴人胜、赠花胜人日节时,中国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

也贴于屏风等处。

是日,人们制作各种花胜(类人胜,样式为花朵)相互馈赠4、出游、登高看晴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土。

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唐朝之后,“人日〞开始变得重要起来。

古时,每至人日,皇帝便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据说,如果当日晴空万里,就代表今年国家风调雨顺,是大吉之兆。

5、捞鱼生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桌,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6、吃面条大局部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国学文化之 民俗风尚

国学文化之  民俗风尚

国学文化之民俗风尚1.春节春节是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成“年节”。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典活动。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

2.人日人日,又称人节、人庆节,每年农历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可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3.春龙节春龙节(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一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花朝节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农历二月初二举行,届时,人们结伴到处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习俗。

5.桃木符东汉应邵在《风俗通义》中说,上古的时候,又善于捉鬼的兄弟,一个叫神茶,一个叫郁垒,他们用苇索把害人的鬼束缚起来,投给老虎吃。

后来,人们便用桃木制成两块板,分别写上“神茶”、“郁垒”二人的名字,元旦时悬挂在门旁,以为能辟鬼压邪。

五代末,后蜀的宫廷里开始在桃木上题联语。

《宋史·蜀世家》:”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以后挂桃符逐渐变为贴春联。

6.门神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

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

春节风俗 正月初七人日

春节风俗 正月初七人日

春节风俗正月初七人日范文一:春节是我们国家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人们最热闹、最欢快的日子。

在春节期间,除了拜年和吃年夜饭之外,正月初七的人日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日子。

据传说,在这一天,天上的神都会下凡来到人间,看看人们的仪态文明和生活状态。

于是,人们便开始热烈地庆祝起来。

他们会在家里清扫房间,准备各种食品和祭品,来迎接这些天神。

我们家也是照这个习惯来过人日的。

当然,要先把家里打扫干净。

爸爸还要特别准备一只鸡,来给天神献供。

等到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我们就开始向天神祈祷了。

谁也不敢怠慢,都虔诚地向天神烧香、点烛,并默默地祈求着自己的愿望。

人日虽然不是春节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可是它却是一个很有趣的节日,因为它代表着人与神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我相信,只有我们的人们心怀敬意和感恩,才能得到上天的庇佑和保佑,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幸福平安。

要点分析:1. 文章的写作重点是描述了春节期间正月初七的人日风俗。

开门见山,通过介绍这个习俗和相关的传说来让读者了解这个节日的来历和意义。

2. 用词方面,文章采用了紧凑的语言,简单明了地讲述了春节中这个小节日的庆祝方式和祷告形式。

语言流畅自然,寥寥数语却传达了节日的核心道理。

范文二: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有着丰富多彩、富有文化的民俗风情。

在其中,正月初七的人日更是家家户户欢庆的重要日子。

人日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宴客招待宾朋。

而其中最为风行的就是烤羊肉串了。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人都会烤起羊肉串来。

炭火熊熊,烤肉啾啾的声音,加上清新惬意的氛围,再加上美食的诱人,让这个节日变得分外温馨和愉快。

我家的春节人日庆祝应该算是异彩纷呈了。

因为我们家住在新农村区,一些现代化设备和乡土民俗在我们的传统庆祝活动中都得到了体现。

一般而言,我们这里的庆祝是以舞狮和表演为主的。

每到人日,我们这里的舞狮队伍就会穿上五彩缤纷的服装,到村里各大家庭走访纳福。

舞狮是一种传统的中华表演形式,被视为迎水年中最受人欢迎的文化艺术。

春节除夕到初七过年习俗文化(2)

春节除夕到初七过年习俗文化(2)

春节除夕到初七过年习俗文化(2)除夕到初七的过年习俗5大年初四——三阳开泰“年初四.夜不眠,家家接财神,处处放吉鞭.五路正神当中坐,招财利市分两边.斤头蜡烛煌煌亮,齐供羊头元宝鱼.回家拜跪忙碌碌,一心奉敬办至矣.呜乎,哪有千万财神爷.分身到你店堂里”。

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

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供品方面,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敬迎接诸神。

如果供羊头就有“吉祥”之意,供鲤鱼则是图“鱼”与“余”谐音,讨个吉利。

在这一天全家也会在一起吃折箩。

所谓折箩,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一处,这也是汉族民俗中说的“扔穷”。

在北方有些农村风俗是大年初四绑火神,用玉米梗或麦梗帮在棍子上,点燃后从自己家送到河里去,代表一年家里无火灾。

在福建的莆仙地区的人们的风俗是重新围炉过大年,这是全国唯一、独特的地方风俗。

在女娲创世神话中,正月初四是“羊日”。

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

这些有趣的风俗都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除夕到初七的过年习俗6大年初五——艮牛耕春长安民谣:“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财源广;正月初五摸元宝,大钱小钱用不了;正月初五请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正月初五神进门,五谷丰登福满门。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古代这一天的禁忌就特别多,比如在这一天必须吃饺子、不能用生米做饭等。

破五节的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迎财神,开市贸易。

很多店铺选择在正月初五开市。

旧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五路迎财神了。

接五路时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

全部接完后,主人要向财神礼拜,并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11、大年初一是整个春节期间最喧闹也最具喜庆气氛的一天。

这一天人们最必不行少的活动就是相互拜年了。

晚辈起床后向长辈拜年,表达对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的祝福,长辈受拜以后,也要将事先预备好的红包送给晚辈。

除了向长辈拜年,人们外出时相遇也会笑容满面地相互拜年,为的就是讨个好彩头,让这一年都平安喜乐。

2、大年初二也是春节特别重要的一天,由于这一天家中已经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回娘家的女儿不仅要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亲人,还要在娘家吃午饭。

3、大年初三在过去被称为饿鬼日,以前人认为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风俗早已过时,由于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有时间相聚,所以对此已经淡化很多甚至不太在意了。

4、大年初四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要迎神接神了。

相传这一天是诸神由天界重现人间之时,所以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

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头,接神的话就算下午也未迟。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焚香点烛烧金衣也是不行缺少的。

5、大年初五这一天经商者要开门开市。

由于在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会从大年三十关门至大年初四,正月初五就要开市营业。

人们认为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假如选择这一天开市能够招财进宝。

6、大年初六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一做法叫送穷鬼。

除此以外,各种商铺、饭店都会在这一天进行正式营业,并且还要放鞭炮以求生意红火。

7、大年初七较为特别,这一天又称“人日”,即是每个人的生日,所以要食用以七种蔬菜煮成的七菜羹,也就是杂菜汤。

在过去社会,人们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2春节大年初一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风俗,是人们辞旧迎新、互相表达美妙祝福的一种方式。

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愿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预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欢乐”等吉利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互相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消遣。

春节传统风俗导游词

春节传统风俗导游词

春节传统风俗导游词春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源远流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春节期间流行的各种传统风俗,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而且还传递着浓墨重彩的家庭情感。

首先,大年初一是中国春节的欢庆日。

中国传统习俗中,中国人相互问候“新年快乐”,并给一些礼物,表明对彼此的家庭的祝福。

凡说“恭喜发财”的人也受到极大青睐,这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示。

同时,人们也会打扫家里的屋子,把家里的元宝买下来,挂在门框上和墙上,以祈求吉祥平安。

此外,大年初二是中国春节的赏灯日。

传统习俗规定那天晚上,家家户户要悬挂明灯,使室内明亮如白昼,表达和平安祥的祝愿。

那一晚,家家户户点灯,甚是壮观,把尘世的喧嚣烟云都抹去,带给老百姓们一份甜蜜、安详的暖意。

再者,大年初三是中国春节的小心日。

传统习俗规定,当天必须坚持不出门,不做任何工作,只专心仪式性地祭拜祖先。

祭拜祖先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风俗,是祭拜上辈祖先的一种仪式。

再者,大年初四是中国春节的看花灯日。

传统习俗规定,这是一个节日,为了庆祝收获焕然一新、安静、祥和的新生活。

人们会把制作出来的各式各样的花灯、彩灯悬挂在各处,使城市焕发出迷人的多彩光芒,这也是一种慰藉穷人的表现。

此外,大年末也是中国春节的收心日。

传统习俗规定,这一天人们要拜访朋友,扫墓,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礼遇,并给他们准备上年收获的礼物,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表达“春节感恩”。

总之,中国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各种传统风俗就是这个历史的印证。

人们在春节期间,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智慧,传承老百姓的深厚情感,把古老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用新的生命和活力表达着对家庭和祖先的尊敬和爱护,让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更加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民俗导游词

民俗导游词

旅游与民俗作业
1.介绍北京初七
初七占人,人胜节。

由初一到初六分别是鸡、狗、猪、牛、马的生日,说明北京人对大自然的尊重。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所以后生,是以人为尊。

人日要尊重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犯人,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育孩子。

2.土家族宗教信仰
土家族在宗教信仰方面虽然受汉族影响较深,对汉族人崇拜的神妖也接收过来加以信奉,但是在整个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本民族的民间宗教。

土家族没有但以固定的宗教模式,而是长期信仰多神,为多神宗教。

3.回族的饮食
回族吃清真食品,所以伊斯兰教在我国也被称为清真教。

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以及性情凶残的禽兽(如鹰、虎等)等动物肉。

回族讲究饮茶,每当有客登门,必先敬茶,喝茶时左手托盅,右手抓盖,用盖将浮在上面的白芝麻轻轻吹刮,边饮茶边嚼芝麻,茶毕可将盅内干果吃尽。

民间习俗之正月初七“人庆节”

民间习俗之正月初七“人庆节”

民间习俗之正月初七“人庆节”*导读:正月初七,传说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中国民间叫做人日人日节……正月初七,传说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中国民间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作为古老节日,人日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民俗专家由国庆介绍说,人日源于古老的创世神话传说。

上天创造万物的顺序为: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人。

初七即"人日",象征人类的起源。

后来,古人在这一传说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一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如女娲造人的故事等。

这个古老的节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一种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在美丽的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

黄昏时分,在家门口点着火神的一端,孩子们抱着火神的另一端跑向离家较远的地方,直到燃烧殆尽为止。

这个活动寓意于将火神送出家门,一年之内家里没有火灾,平平安安。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一种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在美丽的山东半岛,正月初七这天还要送火神,孩子们选一根两米左右的木棒,用麦秸将其绑住,这就是所说的火神。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正月初一本名“元旦”,因实行公历的原因,改名为春节,依旧讲究极多。

新年初一,人们早早起来,相互拜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初一这天,全家皆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可祛病驱邪,被历代名医推崇,饮酒还有个别开生面的规矩,从一家人最小的开始先喝,依次下来,家中最长者最后喝。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当然,这天还有些如占岁、不可动扫帚的习俗。

正月初二风俗存有南北之分后,南方称作“迎接婿日”,表示娶的女儿带同夫婿及儿女回娘家,并带一些大礼品和红包,让给娘家的小孩,讲究一个“礼轻情意轻”。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典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必须举办祭典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至的财神祭拜一番。

这一天的汉族传统年俗有烧门神纸,谷日忌食米饭等。

大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为防招惹口舌是非,各人均不出外向亲友拜年,只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据说初四就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

存有“虎爷晚,点灯晚”之说道,所谓虎爷必须一大清早就已经开始,而点灯放到下午也未晚。

点灯祭拜通常在下午太阳已经开始下山至晚上举办的民间俗语:“虎爷晚点灯晚”。

同时这日可以谢恩“灶君”,听闻民间风俗中“灶君”就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例如旧年家中不如意需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拜“灶君”。

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南方则汤圆)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

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民俗:正月初七“人日”,除了长寿面,还有“梅花妆”的讲究!

民俗:正月初七“人日”,除了长寿面,还有“梅花妆”的讲究!

民俗:正月初七“人日”,除了长寿面,还有“梅花妆”的讲究!正月初七是一个极其讲究的日子,是人类的诞辰之日,被称为“人日节”或者“人胜日”。

这一天是表达劳动人民对世间万物的感恩和祈福,也表现了对“人本思想”的尊重。

关于人日节女娲造人的美丽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觉得世界空荡荡的。

于是女娲就准备造人,在前六天分别造出了“ 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造出了人!故事虽然是虚假的,但是女娲的美德和造人的传说却是广为流传的,在这一天,是人类的生辰之日。

关于人日节的说法也是源远流长的,从汉代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流传着相关的节气和习俗。

吃一碗长寿面,祈求来年的健康对于人日节,相当于过年从初一到十五中间的一个小节日和过渡。

在民间,除一和十五是最最盛大的日子,张灯结彩。

从初一起,到十五止!南方地区可能讲究的是吃阳春面,将细细的苗条煮熟之后,放上一点葱花和猪肉,其它佐料都不用,顿时饭香四溢。

而在我们北方,正月初七讲究的是吃臊子面或者是炸酱面!在小的时候,对人日节没有很大的感触和体会,只是觉得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母亲会早早起床,给我们做几个凉菜,然后下上一碗臊子面。

面条尽可能的长一些,宽一些,因为面条对比的是绳子,而人们在人日节的讲究是拴住岁月的双腿!自己家擀的面条,吃一口全是幸福的味道冬天的时候,可以吃的蔬菜有家里菜园子里的小蒜苗以及小葱,小时候家里不爱吃挂面,每次都吃的是母亲的手擀面。

母亲擀的面条算是村子里的一绝,记得20年前,我家的案板和现在的办公桌差不多大,妈妈说这样好擀面,而用的擀面杖,有三尺那么长,虽然家里也有小的擀面杖,但是那是擀饺子皮的。

只见妈妈将苗团揉好之后,醒发一会,就可以进行蔬菜的处理了,在我家,一年四季吃的蔬菜都是自己家里菜地种的。

母亲拔上几根蒜苗,或者是割下来一畦韭菜,洗干净之后,放点油,煸炒几分钟就可以盛出来了。

可以拌面,可以夹馍。

说到擀面,也算是一个技术活吧,之间母亲先将面团擀成一个很大的薄薄的饼,然后用擀面杖缠起来,一字的往上推,就可以卷起来了。

陇中正月初七的习俗

陇中正月初七的习俗

陇中正月初七的习俗陇中自古以来,正月初七的讲究多,但最讲究的是烧香、观天色、吃长面。

传说中,远古时期地球上并没有生物,最初由女娲创世,她在七天之内每天出生一种生物,前六天诞生了鸡、犬、豕(猪)、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了人。

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

据《中国民俗大全》里说,人日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年以上。

何谓人日?尽管各地的风俗有所不同,但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

可见,古人已将“人民安”视作“人日”的核心思想。

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这俗就渐渐流传。

陇中的风俗,在正月初七这天,家里有几口人,就在先人桌前的香炉里烧几根香,从旦到暮连续烧几次,以祈福纳吉,求保平安。

这人七日子,凡来拜年的亲朋也须按这家人口多少烧上香。

这人的日子,民间自古有观天色的讲究,如果是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如果天气不好,阴、挂黄风,下雨雪就意为有不吉利的一面。

还把早晨的天色为小孩,中午的天色为中年人,下午以后的天色为老年人。

这人的日子,陇中人还最讲究的是吃长面了,过去的腊月里,妇女们围坐在炕头,要擀切上细得如香头的把把长面,凉干存放备足从初夕到年把十五了吃的长面,吃时勾上臊子汤。

现在的人是用机子压的细长面,同样要凉干。

在正月初七这天,家里大人小孩要吃长面,也叫拉魂面,寓意着用长面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

家里来客人,也要吃长面。

这按人口烧香,观天色,吃长面,讨的就是祈福纳吉,求保平安!据相传,很早的时候,陇中某个村庄里有个信道教的人,天天烧香,人七日子也按家里人口烧香,最爱观天色论事,吃拉魂长面,但连续一、两年家道不顺。

又一个正月初七的这天,除在家里烧香、观天色、吃长面外,来到另一座道教胜地庙上烧香求神,这人抽签滚卦,三次都是下下卦,便问道家爷是啥原因?道家爷说,儒家说,人皆可以成尧舜,圣人是最高境界;道家说,圣人,神人,真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佛家说,得道成佛,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正月初七的习俗

正月初七的习俗

正月初七的习俗正月初七的习俗全国各地普遍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这天人们比较注重饮食、剪彩胜,也有若干禁忌及占卜等其他一些活动。

(一)饮食据南北朝时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这种煮菜羹及类似的做法在二十世纪还有许多地方流行。

如在广东海丰,这天早上,要吃用菠菜、芹菜、茴香、蒜等七样蔬菜合烹的“七样菜”,在台湾高雄,有类似的习俗。

妇女采七种蔬菜共煮而食,认为可以招财致富。

又说吃芹菜可以令妇女勤奋,食葱可令妇女聪明,吃蒜则会精打细算。

在广东赤溪,初七日,妇女采摘蔬菜煮食,并有年糕、米饼、花生等,请女伴共用,叫做“饮菜茶”。

在江西雩都县,人日时,要采时令蔬菜和米一起煮羹,让新出嫁的女子食用。

在山东莒县,这天采七种野菜,和豆末一起煮而食之,叫做“人七菜”。

在福建福州,初七则必吃红枣、桂元干等七种干果煮成的甜汤,叫做“七宝羹”,可视为七菜羹的变异。

因为是七日是人生日,所以许多地方吃糕及面条,以求食者寿高福长。

如山东黄县、招远等地午饭就吃面条,江苏武进午饭就吃煎糕。

黑龙江《安达县志》也载当地“民间多于是日煮食面条,取长寿意也。

”又在河北承德,人日,往往做煎饼食于庭中,叫做“熏天”。

在江苏相城,七日这天,男吞豆七枚,女吞豆十四枚,以避瘟疫,叫做“赤小豆”。

在浙江归安县,家家食大粉团,叫做“人口团”。

在云南镇雄,初七日要吃盐菜稀饭,叫“上七汤”,俗谓:“吃了上七汤,各人寻良方。

”(二)剪彩胜据《荆楚岁时记》,人日节这天,人们用彩绸或金、银箔剪成人形,贴在屏风或帽子上,也有的用做人形发饰,叫做“人胜”,作为礼物馈赠,取“人入新年,形象更新”之义。

这一做法也有流传。

如晋南地区习惯用彩色丝线和绫绸制作首饰,叫做“彩胜”。

在屯留县,人们还互相赠送。

在浙江诸暨,“妇女竞剪彩,或用红线缠树以催花,谓之‘挂红’。

”也是荆楚遗风。

(三)禁忌许多地方在人日都有所禁忌,比如在山西,女子忌用针、不纺线、不磨刀、不吃米。

初七是"人日" 南北方新年习俗有什么不同?

初七是"人日" 南北方新年习俗有什么不同?

初七是"人日"南北方新年习俗有什么不同?导读:2月18日,是中国传统佳节除夕,来自大陆的游客欢聚在台中市的一家餐馆,亲自上手包饺子欢度除夕夜。

19日是农历羊年正月初一,从这一天开始,人们走亲访友,并举行各色活动以示庆贺,直至元宵节方告一段落。

民俗专家王娟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介绍,春节庆祝活动已有几千年历史,但至汉代庆祝日期才固定下来,也积累了很多的民俗活动。

文化学者胡野秋则称,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每天的庆祝内容并不相同,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人日’的说法来源于女娲创世。

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

”绵延数千年:汉代方有固定庆祝日期南北习俗有差异作为绵延数千年的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极多。

王娟介绍,在历史上曾有不少有意思的活动,如除夕的籸盆、插芝麻秸等等,初一的放鸠、画鸡、五辛盘、吞鸡子等等。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

“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

又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每逢腊尽春来,先民便杀猪宰羊祭祀神鬼与祖先,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至于互相拜年宴请,则大致起自汉初。

“春节的庆祝活动自有文字记录以来就有,但日期不定:古代中国由多个小国组成,文字、历法等均不统一。

一直到汉代有了规范的'历法,庆祝的日期才固定下来。

”王娟解释道。

具体到饮食上,在新旧交替的时候,北方讲究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饺子的形状颇似元宝,煮熟后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南方则多数做年糕,谐音“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因为气候、饮食等方面的差异,南北方的新年习俗也会略有不同。

胡野秋介绍,安徽芜湖一代,过年还是会吃米饭,“另外南方户外活动更多,北方则室内活动较多。

正月初七的习俗

正月初七的习俗

正月初七的习俗正月初七的习俗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人类的诞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间曾把这天叫做“人日”“人日节”或“人胜节”。

汉族人民在这一天带人胜,吃七宝羹,吃面条,登高赋诗。

民俗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和求平保安的愿望以及对“人”本身的尊重。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正月初七的习俗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春节正月初七习俗正月初七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

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年初七
农历正月七日
云南白族中大年初七为女人节,妇女不做饭,不背水,也不做其他任何劳动,而是尽情地玩耍;
民俗老礼儿:大年初七街头看少年
初七占人,人胜节。

由初一到初六分别是鸡、狗、猪、羊、牛、马的生日,说明北京人对大自然的尊重以求和谐,但是“马行千里,无人不能自往”。

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

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这一天,当年满16岁以上的青年均可自由上街玩耍,在北京街头出现“鸡不啼,狗不咬,十八岁的大姑娘满街跑”的亮丽景观。

各处庙会也在这一天掀起客流高潮。

游人明显比初一到初五多。

少男这一天要着意打扮,充分展示自己的青春朝气,少女要自制人胜、花胜饰物自己佩戴或相互馈赠,显示自己手工技巧。

这是一个展示青春美的日子,也是家庭主妇在家忙活几天节日后可以上街游玩的日子,更多的人是为自己的儿子、女儿挑选配偶,以便正月十五后托媒人去提亲。

青少年会去哪吒庙,因为哪吒是北京的保护神,青春的神。

这一天要祭喜神,北京的喜神在哪儿?有人说是摆在妙峰山,但更通俗的说法是喜神没有具体形象和位置,是个精神的神,无处不在,就看谁能遇到了。

说白了就是你看谁最顺眼,最喜相,喜神就伏在谁身上,给你快乐和吉祥。

大年初七人日节
顾名思义,人日即人的生日。

这不是某人生日,而是全人类生辰。

至於节日起源,根据《占书》记载,指出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

所以初七便是人日。

在人日,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

所谓及第,是希望在科考场高中状元。

人吃及第是取其好意头的意思。

大年初七习俗
我们中国的节日,习俗礼仪特别讲究,就拿过年来说,那礼仪是特别的多,那么在正月初七的人日我们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昨日,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的生日”。

作为古老节日,人日在我国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委员会成员曹保明告诉记者,“人日”起源于我国古老的神话传说,相传女娲创世、造人,但小泥人不会动,女娲便向神仙请教,神仙告诉女娲,人要有七窍才有生命,女娲按照此说在泥人身上一日凿一窍,七日凿好七窍,人便诞生了,所以七日为人日,是人类的生日,又称“人启日”或“人胜节”。

民间流传的关于“人日”的各种习俗非常多,比如有剪彩纸的习俗,人们将彩纸剪成花或人的形状,或戴在头上或贴在屏风、大门之上,以此象征新一年人丁兴旺;民间还有用种蔬菜熬“七菜粥”的习俗,在人日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另有吃面条的习俗,并讲究面条越长越好,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人日还叫“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

曹保明认为,“人日”是人类庆祝和纪念自身诞生的节日,上述民间习俗,首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民间剪“华胜”的习俗,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信仰,同时这种习俗作为民间艺术,在今天应该被保护和发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