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季班 初三语文第六次课 说明方法及修辞手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笔记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笔记一、作家作品1. 作家:契诃夫(1860-1904),俄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他的作品描绘了俄国社会中的各个阶层的生活,以精湛的心理描绘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著称。
2. 作品:《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警察在处理一只狗咬伤人的事件时,态度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对沙皇专制制度下警察制度的讽刺。
二、课文主题1. 揭示沙皇专制制度下的警察制度的反动性和虚伪性。
2.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重点词汇和短语1. 变色龙: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2. 洋溢:充满、流露。
3. 伶俐:聪明、灵活。
4. 径自:直接、独自。
5. 异想天开: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6.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7.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8. 洋溢着的虚伪:表面上表现出来的与实际不符的假象。
9. 傲然:高傲自大。
10.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四、课文分析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沙皇俄国时期的一个广场上,一个警察在处理一只狗咬伤人的事件。
2. 情节发展:故事的情节随着警察对狗的主人的猜测而变化,展示了警察的虚伪和反动性。
3. 人物形象:通过对警察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展示了他的虚伪、愚蠢和傲慢。
同时,通过对围观群众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麻木和不关心真相的态度。
4. 主题思想:课文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警察制度的反动性和虚伪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5. 写作特点:契诃夫以其精湛的心理描绘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著称,这篇小说也充分展示了他的这些特点。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致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使得这个故事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思考和讨论问题1. 你认为故事中的警察为什么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态度?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2. 故事中的围观群众在事件中的角色是什么?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3. 你认为契诃夫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在当今社会是否仍然有现实意义?。
九年级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九年级语文修辞手法讲解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手段,通过巧妙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一年,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九年级语文修辞手法,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来加深读者对事物的理解。
比喻手法在九年级语文学习中非常常见。
比如在写景描写时,可以使用比喻手法丰富表达:江水如丝般柔软,纵横交错,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一种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容易与事物产生情感共鸣。
在叙述动物时,可以借助拟人手法描写:小鸟在枝头跳跃,仿佛在给大地演奏一曲欢快的乐章。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一种通过对事物进行过分描述的修辞手法,它能够夸大事物的特征,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描写人物特征时,可以运用夸张手法:他的胃口比大象还要大,每顿饭能吃下一整只鸡!四、排比手法排比是一种通过对同一种类事物进行逐一列举的修辞手法,它能够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有力,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在叙述情感时,可以使用排比手法增强表达的力量:我既怀念阳光下奔跑的日子,也怀念四季分明的北方;既怀念寒冬中炉火旁的温暖,也怀念夏日暴雨过后的清新。
五、对比手法对比是一种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法,它能够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以更加形象的方式来表达事物。
在描写事物特点时,可以采用对比手法:这部电影既悬疑又喜剧,给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欢乐。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一种通过提出疑问来表达言外之意的修辞手法,它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表达的力量和效果。
在议论文中,可以使用反问手法来增强说服力: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美丽的地球更加持久吗?七、比较手法比较是一种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强调共同点或者差异的修辞手法,它能够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事物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
本文以幽默诙谐的笔调,讲述了一只变色龙在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的种种遭遇。
通过描绘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与纠结,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小说题材的课文有一定的接受度。
但本文的语言幽默诙谐,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变色龙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人性中的矛盾与纠结,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变色龙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引导学生思考人性中的矛盾与纠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写作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阅读材料和相关视频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变色龙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变色龙的兴趣,导入新课。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变色龙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4.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变色龙人性的短文。
5.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变色龙的人性意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矛盾与纠结•寻求自我认同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讨论、写作和分享环节的表现来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梁启超。
本节课主要围绕“敬业”和“乐业”两个方面展开,通过阐述敬业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热爱自己的职业,以敬业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进步。
文章语言优美,事例丰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学习本篇文章时,学生需要理解敬业的含义,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文章观点、提炼论据、论证自己观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敬业的含义,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分享感悟,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敬业精神,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够树立敬业意识,培养乐业精神,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敬业的含义,掌握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敬业精神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感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PPT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敬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理解敬业的含义,体会文章的论证方法。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敬业的感悟,探讨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敬业精神。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第一篇: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学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在特定环境下的变色行为,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对话,使读者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人性的弱点产生深刻的思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探讨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真实的自我。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变色行为中思考人性的弱点,并激发他们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保持真实的自我,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探讨人性的复杂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变色行为中思考人性的弱点,并激发他们对真实自我的追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主人公的变色行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变色龙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发他们对人性复杂性的思考。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秋人教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梁实秋。
本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文章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内涵和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文章的主题和观点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但是,对于敬业和乐业的概念和内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来进行深入的理解。
此外,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分析和解读文章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敬业乐业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掌握敬业和乐业的内涵和价值。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观点,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阅读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引发学生对敬业和乐业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3.深入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出观点,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4.实践与应用: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敬业和乐业,并进行分享和交流。
5.小结与反思:教师进行小结,强调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初三语文《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知识点
初三语文《说明文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2、正确将说明文的知识点运用于实践中。
二、知识点讲解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募状貌、画图表等。
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例子前常用“例如”“比如”“如”等材志性词语。
作用:使说明具体、容易理解,有说服力(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及各类间的差异(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3)列数字:(列确数或约数)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作用:使说明准确、科学,有说服力。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突出强调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更清晰。
(5)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作用: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常用格式是:“某某是什么”或“某某是怎样的”。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7)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具体介绍、解释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的一篇议论文。
本文主要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和论证说明了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敬业乐业的概念,还要求他们能够分析和评价文中的论点,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议论文阅读和分析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但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论证还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和论证来深入理解敬业乐业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敬业乐业的概念,掌握议论文的基本阅读和分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论证,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敬业乐业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敬业乐业的概念,掌握议论文的基本阅读和分析方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中深层次的论证和论据,以及如何将这些论证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和解答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和视频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敬业乐业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据,深入理解敬业乐业的内涵。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体会。
5.总结: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强调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6.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敬业乐业的作文,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文章的标题《敬业与乐业》和文章的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论证方法和解题思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同步讲解第6课《敬业与乐业》
XX 学校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金榜题名 前程似锦 1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依据特征 理清要素
——把握《敬业与乐业》的三要素
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那么,该如何把握《敬业与乐业》的三大要素呢?
一、抓准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它明确表明了作者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见解或主张。
怎样才能准确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呢?这就需要注意文章的标题或关键段落,有一些议论文对论点的表述不是很集中,不容易从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找出完整表达作者观点或主张的判断句,这就需要我们用简洁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敬业与乐业》的中心论点“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是在文章开头亮出的。
二、辨识两种论据
论据是指证明论点的材料,它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事例、史实、统计数字)和道理论据(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原理)两种。
文中列举的“当大总统”“拉黄包车”等是事实论据,文章引用孔子和庄子等人的话是道理论据。
三、弄清论证方法
论证是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它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
文章中运用事实论据的部分运用了举例论证,运用道理论据的部分运用了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是建立在比喻修辞基础之上的,对比论证是指正面和反面的对比。
文中所述“当大总统”“拉黄包车”等是举例论证,文中引用孔子和庄子等人的话是道理论证。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材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敬业与乐业》是人教版语文九上第6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梁启超。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通过举例说明敬业乐业的精神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文章语言优美,论证充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内容和论证方法,理解敬业乐业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论证过程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敬业乐业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敬业乐业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和论证方法的掌握。
2.难点:文章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和论证过程的深入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等,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敬业乐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讲解: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论证过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敬业乐业的理解和体会。
5.总结:对文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强调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6.拓展:布置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敬业乐业的意义。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敬业乐业的意义1.个人成长:…2.社会进步:…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词语的理解和论证方法的掌握。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的方法及作用”笔记整理
说明的方法及作用1、举例子:举出有代表性的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
例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作用: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可以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注意: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来加以说明。
例如: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作用:能有条理、更清楚地说明事物。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3、列数据: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1800年4月正式开放。
据最近的统计,它藏有7500万件作品,仅合订本大约有1800万册。
作用:一方面让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注意: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例如:地球是很大很大的,但与太阳比较起来,显得太小了。
作用:通过比较,能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明。
注意: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但一定好选大家较为熟悉的事物来作比。
5、打比方:即通过比喻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例如: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使不熟悉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注意:一定要选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或事理来打比方。
6、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表格、插图、照片等图表来进行说明,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短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变色龙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作者巧妙地运用变色龙这一形象,揭示了人们在现实面前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在追求自我价值和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本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有一定的把握。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如对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挖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以及课文的深层含义。
2.针对措施:针对重点词汇和句型,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掌握。
对于课文的深层含义,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分析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变色龙》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变色龙》课堂笔记变色龙是一种令人神往的动物,不仅外形独特,而且拥有神奇的变色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关于变色龙的知识。
1.变色龙外形变色龙长约30厘米,身体呈圆筒形,头部比身体大约1.5倍,其腿和脚爪很灵活,可以上下攀爬。
变色龙的皮肤光滑细腻,并有许多鳞片,可以通过肌肉和神经调节,变换颜色。
2.变色龙的食性变色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
它们的舌头很长,可以快速伸出去,非常敏捷,可以让其迅速地抓到猎物。
3.变色龙的变色能力变色龙的变色是通过皮肤内的色素球体和纺锤体的分泌调节的。
它可以根据需求来改变皮肤的颜色,可以变成淡绿色、浅褐色、深绿色、黄色、褐色等不同颜色。
这种变色能力可以帮助它控制体温、避免敌人、警示伴侣,进化成为一种最具灵活性的爬行动物之一。
4.变色龙的种类变色龙有许多种类,主要分为有角变色龙和真变色龙两类。
有角变色龙的头部有明显的角,鼻子的两侧各有一个小茎囊,可以上下摆动,提示同类成员或警告敌人;而真变色龙则没有角,瞳孔鼓起,视线可以360度无死角,非常聪明。
其中最为著名的变色龙就是鲟龙,它的变色能力十分强大,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调整皮肤颜色来适应周围环境。
5.爱护变色龙变色龙是一种独特而神奇的动物,但是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数量也愈加稀少,需要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我们应该从保护自然资源、增强环保意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多努力,为变色龙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变色龙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我也明白了如何爱护变色龙,希望大家也可以一起来保护这个神奇的生物。
作为一种具有神奇个性的动物,变色龙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被人们所了解。
然而,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变色龙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生态系统中,变色龙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链环节,为调节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自然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变色龙在野外的生存环境屡遭破坏,严重危害了其生存繁衍,保护变色龙已变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的种种表现,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丑恶嘴脸。
课文以独特的叙事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对于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沙皇专制制度,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深入剖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主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增强对正义、公平的追求和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了解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社会现象,深刻体会作者对封建卫道士的讽刺手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契诃夫及其作品《变色龙》,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奥楚蔑洛夫的变色现象,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问,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拓展:介绍契诃夫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6.总结感悟: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奥楚蔑洛夫变色现象社会原因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问题解答能力等方面进行。
九年级语文第六课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第六课知识点课文要点解读与思考九年级语文第六课是关于课文要点的解读与思考。
本课主要侧重于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具体的例子,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解读。
首先,课文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运用语言达到修饰或增强文学作品感染力的一种技巧。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在课文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一句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句:“那块山石仿佛一个摩登少女,有人赞叹她高贵华丽;有人嘲笑她颠三倒四。
”通过这个比喻,作者将山石与少女进行了巧妙的比拟,使得读者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形象感受。
同时,这种修辞手法也让人们对这块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它的故事。
其次,课文还涉及了另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主旨思想。
主旨思想是指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核心观点。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山石的经历,阐述了人生的坎坷经历和蜕变。
通过整个课文的叙述,我们了解到这块山石从原本的凸凹不平,到被雕琢成形状优美的造型艺术品,背后经历了无数次的打磨、磨难和耐心等待。
这种意象化的描写旨在告诉读者,人生也需要经历各种难题和困境,并不断努力与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此外,课文还提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山石的描述和人们对其赞叹和嘲笑的态度,作者隐含了人与自然的一种矛盾和互动关系。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迅速扩张,人们与自然界的联系逐渐疏远,这种矛盾不断加深。
而通过对这块山石的描写,作者想要呼唤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之情。
总而言之,九年级语文第六课是一篇富有哲理意味的文章,通过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的解读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技巧,思考其中所隐含的信息和思想,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良好的思考能力。
修辞手法及说明方法的使用
判断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
• 1、大礼堂的主席台有小会场那么大,可以容纳三百多人。 • 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3、桥长 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
21.6米。 • 4、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
达150米。 • 5、螃蟹在挖洞时,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蟹钳”当作“挖土
样。
说
明
04
方
列数字
法
03Leabharlann 做比较02打比方01
举例子、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 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 例子。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
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 例子的适量性。 •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
打比方
•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 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 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
•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 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 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 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 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 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二)分析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 1、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2、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4、这件事怎能不是你的错呢? • 5、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6、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 7、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 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我看》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我看》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送上的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我看》的说课稿。
一、课程背景这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理解课文,主要以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为例子,帮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学会对周围环境进行客观、处理,进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了解语言表达技巧,掌握各类现象的描述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合理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培养对社会现象的敏感性和思考深度。
三、教学内容分析1.课文概述文化既注重“内涵”,又注重“形式”;既讲究“内在”,又强调“外在”;既要有“内在的精神”,又要有“外在的形象”。
文化内涵通过形式的集成而突出,才能更好地传递出去。
2.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好语言表达技巧,向学生传递文化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培养他们独立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及表达个人看法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明示法、启发法、探究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带领学生深层次了解课文内容及意思。
2.合作学习法:利用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在沟通中逐步培养表达能力,从而形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的学习氛围。
五、教学建议第一步:环境营造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第二步:预习导入通过图片、段落提问等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前预习课文内容;第三步:阅读教学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注意语言表达、生活现象等要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文化内涵之间的区别;第四步:交流互动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提高学生表达个人观点、接纳不同观点的能力;第五步:首尾呼应通过课堂展示、总结归纳巩固学生学习内容,以及梳理作业,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提升日常阅读能力与技巧。
六、教学评估1.学生学业评估: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决定分级深入教学以及巩固练习等;2.学生心理评估: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积极调整教学策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
九年级上册第6课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第6课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第6课是关于文言文阅读的知识点。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掌握其中的重要技巧和要点。
以下是本课的知识点概述:一、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文言文的词汇、语法结构以及表达方式都与现代汉语不同。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词汇:文言文中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区别,需要运用词典来查找生字词的意思。
2. 语法: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往往较为复杂,而且使用的句式和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
我们需要学会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推测句子的意义。
3. 表达方式:文言文常使用象征性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需要我们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和蕴含的寓意。
二、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1. 了解背景知识:文言文常涉及历史、文化、典故等内容,我们应该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涵。
2. 理解词语意义:文言文中的词汇有时与现代汉语的用法不同,我们需要熟悉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并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3. 推测句子意义: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可以根据已掌握的语法知识和句子上下文来推测句子的意义。
4.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常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我们需要辨认其中的比喻、夸张、对仗等手法,以准确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三、文言文阅读的步骤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理解和分析:1. 通读全文:先整体了解文言文的大意和内容,抓住主旨和脉络。
2. 分析句子结构:逐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理清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3. 理解词义:结合上下文及背景知识,推测生字词的意义。
4. 解读修辞手法:辨认修辞手法,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5. 总结全文:再次整体理解全文的意义和主题,并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和技巧,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掌握其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语文初中教材第六课案例分析
语文初中教材第六课案例分析案例名称:语文初中教材第六课案例分析正文:本文将对语文初中教材第六课进行案例分析,揭示其教学设计的亮点和潜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通过对该课的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1. 案例背景语文初中教材第六课是一篇诗词鉴赏的文章,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介绍、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材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配有配图和音频资源。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设计亮点2.1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本课程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配图和音频资源的运用,从视听上刺激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内容既有文字的表达,也有图片的展示,有声音的诵读,帮助学生全面感知和理解诗词的内涵。
2.2 分析作者背景的引导课文开始部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包括其国籍、生平经历等。
通过对作者的背景解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作品。
2.3 引导学生分析主题和情感表达教材针对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设计有对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这种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提供了学生展示个人想法和情感表达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 潜在问题与改进意见3.1 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教材对作者背景和诗词的分析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挖掘,对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力有一定限制。
建议在教学中增加对作者的更详细介绍和文学背景的研究,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
3.2 相关知识的衔接与拓展本课程虽然围绕诗词鉴赏展开,但未与其他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衔接,存在教学内容孤立的问题。
建议将本课与历史、地理、文化等相关知识进行衔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3.3 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动探究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5、变色玻璃还会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6、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3、树林能遮荫、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一7℃,冬季要高0.5℃一2℃:雨量可增加15%一20%;暴雨通过林带风速能降低20%一25%。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一20%。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使蒸腾的水蒸汽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肇水。
30、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31、天空的星星快山冈也动了。( )
33、大虫把铁棒似的尾巴倒竖起来。( )
家长签字:
2012年秋季班 初一语文第六次课 说明方法及修辞手法
2012/10/13
一、请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多种)
1、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似的。( )
13、镇上的人又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来,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
14、密西西比河也在为他流泪。( )
15、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 )
16、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 )
25、啊,快乐的笑声,团结的笑声,充满理想的笑声。( )
26、教室里真安静,静得能听见每一个人的呼吸。( )
27、有了书,同学们就像有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
2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29、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日期:
优质教育倡导者
2、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9、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
10、既然我的老师播下的种子在他们的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 )
11、此时此刻,我耳边又回想着充满墨香的书声,快乐童真的歌声,尽情嬉闹的笑声,诲人不倦的心声。( )
7、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8、人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二、判断下列句子或文段所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例句说说它或它们的表达效果。
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
的坚固。
1
地址:无锡市北塘区西新街18号3楼 电话:0510-88286666 88886060
3、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4、 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6、 "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灰心气馁。( )
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
8、他的房间只是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
此外,不少树木还能吸收对人类有害的气体。如一株中等大小的松树每天可吸收20微克的硫;一亩柑桔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量达1.4吨。一公顷树林每年吸附灰尘达60多吨,绿化区的空间含尘量要比非绿化区少20%一38%。一条宽40米的林带,可以减轻噪音10分贝-15分贝。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l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放出700多千克氧气,所以,如果每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树林,就会感到空气清新。
17、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
18、到年底,蒜泡得色入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19、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
20、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请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 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
2、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
2、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2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22、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走了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
2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
2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