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A卷)- 2015-2016学年七年级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上册)(原卷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测试题1.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综合测试题1.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A.项羽 B.诸葛亮C.刘备 D.曹操2.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3.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王昭君②诸葛亮③袁绍④孝文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 D.风声鹤唳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匈奴②鲜卑③羯④氐⑤羌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10.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他体现了()。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12.北朝和南朝最后的政权分别是( )。

A .北魏和宋B .东魏和齐C .北齐和梁D .北周和陈 13.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

A .西安 B .洛阳 C .北京 D .南京14.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题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题第I卷(选择题)1.南北朝时期两大著名的石窟是:①龙门石窟②敦煌莫高窟③云冈石窟④麦积山石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陆续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主要有A.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C.乌孙、鲜卑、匈奴、羯、羌D.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3.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是:A.刘徽 B.祖冲之 C.郦道元 D.贾思勰4.“三顾茅庐”故事中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5.和右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A.商鞅变法B.蒙恬出击匈奴C.张骞出使西域D.北魏孝文帝改革6.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D.南方人口增多7.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 B.马陵之战C.赤壁之战 D.官渡之战8.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9.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

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

据此你认为发生在208年的赤壁之战应该是表述为:A.2世纪初B.2世纪末C.3世纪初D.3世纪末10.“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道诏书是哪位统治者颁发:A.秦始皇B.汉武帝C.曹操D.北魏孝文帝11.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中,最重要的是:A.江南土地肥沃,有优越的自然条件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C.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与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12.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北魏政权②学习汉族先进的经济文化政策是改革的核心内容③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的过程④为北魏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⑤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至咸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13.尊老爱幼、崇尚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学年七年级(上)历史单元测试卷: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45分)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的作者自比“烈士”,他是( )A.项羽B.诸葛亮C.刘备D.曹操2.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3.《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4.某摄制组要拍摄三国鼎立时期的电视剧,在孙权的书房中布置哪一道具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A.《史记》B.指南针C.临摹的《兰亭序》D.《资治通鉴》5.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6.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人ロ迁移的现象。

北方人ロ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迅速发展是在(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C.西晋D.东晋、南朝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8.“由平城迁都到洛阳,改鲜卑族姓氏为汉姓,讲汉语,穿汉服。

”材料反映的是( )A.齐国管仲改革B.秦国商鞅变法C.楚国吴起改革D.北魏孝文帝改革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10.“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牧经验。

中考历史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战演练(A卷,含答案)

中考历史第4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实战演练(A卷,含答案)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A卷一、选择题1.(2014·市中模拟)《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

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能将历史知识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4.下面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民族融合B.丰富发展了中华文明C.完成了全国经济重心南移D.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5.(2015·山东德州)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6.(2015·历城模拟)(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该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联( )A.商鞅变法B.丝绸之路的开通C.北魏孝文帝改革D.澶渊之盟7.(2015·外国语模拟)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

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迁都洛阳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语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采用汉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8.右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的政策要点。

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A.推进大一统格局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9.(2015·内蒙古呼和浩特)《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 )A.天文学著作B.医学著作C.数学著作D.农学著作10.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 定了基础。
淝水之战 383年
前秦和东晋。 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东晋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 胁,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核心考点6: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数学 人物 祖冲之 朝代
南北朝
(2022年四
成就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
农学 《齐民 作年者 贾思勰
朝代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229年 孙权 建业
意义
(2022年四川内江) 公元230年,孙权派 将军卫温率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加强
了大陆与台湾的联 系。这里的“大陆” 当时最主要是指 A.魏 B.蜀 C.吴 D.晋
C
一 单元概述 二 政治上 三 经济上
四 文化上 五 民族关系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B
核心考点4:江南地区的开发
①政治因素: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原 ②经济因素:(最根本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
江 因 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
技术;③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耕地面积增加,兴修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得 农业 到改进,种植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十六国
(前秦统
一北方)
蜀吴
西
淝水之战
晋 ( 383年)
东晋
(266—316) (317420)
北朝(439—581)
东魏 北齐
北 魏
西魏

北周 隋 隋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专题0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它是封建统一多民族国家经受着新考验的时期——来自内部的分裂、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腐朽势力的考验,而另一方面,它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所以,从总体上说,该阶段是我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

具体来说,①这一时期的政治分裂是东汉末年以来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继续和扩大,其经济根源是分散的豪强地主经济。

尽管分裂是这一时期的显著政治特点,但分裂中却蕴含着诸多有利于统一的因素(三国鼎立,局部统一的实现,西晋实现短暂统一,东晋和南朝也是局部统一;北方黄河流域也出现过几个暂时统一的民族政权;后期割据逐渐消失,并为了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这一时期,南北方政治出现了不同特点: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士族得以充分发展,并成为分裂割据的基础。

随着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从统治支柱到南朝后期的衰落,统治阶层的活力也从丧失到恢复,为以后的发展充实了阶级基础。

北方主要表现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使这一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江南的开发和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④民族关系方面,五胡内迁,西晋实行民族压迫,民族矛盾尖锐,西晋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

多民族政权并立,彼此混战,人民流离迁徙,民族交融加强。

三国蜀汉政权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④由于各民族人民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我国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交融可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是继春秋战国以来的民族融合而进行的一次更大规模的融合,另一方面为以后的民族交融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道路,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部编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综合检测及详解

部编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综合检测及详解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题一: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元D.明清题二: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题三: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B.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C.北人南迁给江南带去了劳动力D.江南地区战争少,社会秩序较安定题四: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题五: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是()A.都城从平城迁往洛阳B.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C.加强对经济和政治的管理D.推行学习汉族的文化风俗政策题六: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题七: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1)根据图示指出,哪两个少数民族政权统一过黄河流域?(2)请您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用史实概括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简单说明理由。

题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卷(含答案)

专题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考点 1 三国鼎立1. (2010安徽2题)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

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①招贤纳士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自立为帝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 D . ②③④考点 2 人口南迁江南的开发2. [2012安徽13(1)题2分](节选)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改正:考点 3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近7年未考)1. (2017原创)“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材料评述的是()A. 官渡之战B. 巨鹿之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2. (2016株洲)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A. 公元3世纪初期B. 公元3世纪20年代C. 公元2世纪初期D. 公元2世纪20年代3. (2017原创)据官方统计,公元313~450年之间北方南渡的人口即达90万人,占北方原有户口的1/7,实际规模应该远在官方统计之上。

当时出现北方人口大量南移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 南方气候优于北方B.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 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D.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4. (2016潍坊)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境况。

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B. 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C. 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 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5. (2017原创)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A. 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 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 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6. (2017原创)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同步练习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

”“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融合2.历史课上刘老师给同学们三个提示“政权分立”、“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刘老师将讲述的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C.辽宋夏金元 D.明清3.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说法错误的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B.迁都洛阳C.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D.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5.在一次鉴宝活动中,某主持人持有右图所示的名画,经专家组鉴定,这是《洛神赋图》(摹本局部),那么这幅名画真迹的作者应该是:()A.顾恺之 B.阎立本C.张择端 D.吴道子6.下图所示为我国的一部古典科技巨著,对它的正确评价是:()A.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B.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D.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7.一位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下列人物可能为他医治的是:()A.张仲景 B.华佗 C.郦道元 D.孙思邈8.《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9.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10.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单元测试卷(带解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
史上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选择题
1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A 《魏碑》
B 《玄塔碑》
C 《兰亭序》
D 《出师表》
【答案】C
【解析】【分析】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兰亭序》。

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 魏国
B 蜀国
C 吴国
D 西晋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国时期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故选D
3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
B 前秦
C 鲜卑
D 氐族
【答案】C
【解析】【分析】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建立了北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晋南北朝更替的知识点。

4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 《水经注》
B 《本草纲目》
C 《齐民要术》
D 《天工开物》
【答案】C。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练习题
第1题【单选题】
我国石窟艺术的发展与( )
A、绘画艺术有关
B、书法艺术的发展有关
C、佛教的传播有关
D、北方的少数民族南移有关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公元3世纪,中国被分裂为三个国家,三个国家位置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
A、王羲之
B、苏轼
C、张仲景
D、杜甫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描述的是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景。

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
A、北方的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D、南方经济发达
【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A.刘备与孙权B.袁述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3.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A.控制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①三顾茅庐②联孙抗曹③挟天子以令诸侯④成都称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表明()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A.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C.孝文帝迁都洛阳D.刘备迁都成都9.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2 2 B.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C.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D.促进了民族融合10.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D.北方民族大融合11.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1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A.《齐民要术》B.《史记》C.《三国志》D.《水经注》1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龙门石窟的雕塑B.云冈石窟的浮雕C.王羲之的书法D.顾恺之的绘画14.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A.书桌上有笔、纸张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1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16.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B.对绘画理论有精深研究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17.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涿鹿之战②城濮之战③赤壁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18.2008年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试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A卷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A.曹操C.刘备3.以下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4.以下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①三顾茅庐②联孙抗曹③挟天子以令诸侯④称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说明〔〕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C.蜀锦制造业消耗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消费技术落后,难与敌人消费相配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场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屡次迁都,其中以承受先进文化而进展的迁都是〔〕9.关于北魏孝文帝HY的影响,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C.使三国鼎立场面完毕10.以下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HY互为因果关系的是〔〕11.以下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B.记载了HY、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12.要想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A.齐民要术B.史记C.三国志D.水经注13.被人们誉为“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的艺术作品是〔〕14.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15.以下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16.以下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精于绘画,以人物画最为突出C.主张画人物要“以形传神〞D.现存画作有摹本女史箴图和兰亭序17.以下战役按时间是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涿鹿之战②城濮之战③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18.2008年5月12日,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七年级历史(四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四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检测题

七年级历史(四)内容:政权分离与民族融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表格相应位置内)1.确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在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2.公元208年左右,三分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刘、袁、曹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3.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其目的是A.统一北方B.统一黄河流域C.统一全国D.统治江东4.魏蜀吴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A.魏、蜀、吴B.吴、蜀、魏C.蜀、吴、魏D.蜀、魏、吴5.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A.司马炎、司马睿B.司马炎、司马昭C.司马昭、司马睿 D.司马睿、司马懿6.东汉末年,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其中被称为“五胡”的A.匈奴、鲜卑、羯、氐、羌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C.鲜卑、蒙古、羯、氐、羌D.匈奴、真、羯、氐、羌7.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开始于A.三国时期 B.西晋末年C.东晋南朝 D.南北朝8.北朝的五个政权,最先建立的是A.西魏 B.东魏C.北魏 D.北齐9.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鲜卑族人的习俗B.为了统一江南地区C.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10.下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发展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C.完成了南北统一D.加速了北方封建化的进程11.“湖人汉服,汉人护食”这一现象说明B.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服吃汉食的喜好C.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下,民族融合加深了D.汉人和胡人互换衣服和食物12.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都是以我国古代一位大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这位大数学家是南朝的A.商高 B.张衡C.祖冲之 D.郭守敬13.它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基础测试卷】
(总分100分,测试时间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3分×20题=60分)
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
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3.“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4.历史示意图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列示意图中最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5.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6.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
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8.电视剧《大槐树》讲述的是山西洪洞县人们移居山东等地的故事。

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9.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他要求南迁的鲜卑人一律穿汉服、学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他”指的是()
A.孝文帝
B.阿保机
C.阿骨打
D.忽必烈
10.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往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11.如下表所示,这与北魏孝文帝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A.改官制
B.禁胡服
C.通婚姻
D.改姓氏
12.“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

”“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3.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
A.郦道元
B.贾思勰
C.祖冲之
D.李时珍
14.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张旭 B.王羲之 C.柳公权 D.颜真卿
15.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

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
A. 江南的手工业技术
B. 全国江河水道系统
C. 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 北方农业生产经验
16.书法作品《兰亭序》被后人称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它的作者是()
A.贾思勰 B.王羲之 C.顾恺之 D.郦道元
17.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A.祖冲之——数学家 B.张仲景一一“医圣”
C.郦道元一一农学家 D.王羲之一一“书圣”
18.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青铜器 D.石窟艺术
19.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

你可建议他阅读()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20.若说书法,只有中国的书法堪称艺术,请问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我国的哪一朝代()
A、东汉
B、东晋
C、西晋
D、南北朝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21.(22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前356年的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之后一段时间,国家出现了“国家富裕,兵强马壮”的景象。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2分)这次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4分)通过这次改革确立了什么社会制度?(2分)
材料二:魏主下诏,“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开始)也。

宜改姓元氏”。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2)材料二中的“魏主”是谁?(2分)根据材料二可看出“魏主”采取哪两项改革措施以改变“落后的异族风气”?(4分)其改革有何积极作用?(4分)
(3)从以上知识回顾中,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4分)
22.(18分)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8分)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6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