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要形成 技能体能同促进

合集下载

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坨运动能n、健麇行艽而]诹_品德 三亇冇面莩翮腋I1U__的天系文/尹志华摘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〇17年版)》中提出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 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最重要、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成果之一,三者之间呈现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其中,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三者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应该作为一个整体而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整体发展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410 (2019) 01-0013-04《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 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运动能 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 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本次课程标准修 订最重要、最核心和最关键的成果之 一。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广大 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 教学指明了方向。

对于三个方面的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2017年 版)》指出:“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 素养联系密切、相互影响,在体育与 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发展,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 整体发挥作用。

” [1]上述表述主要是明 确了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之间存在 紧密关系,但并未非常明确具体地提 出三者之间的具体关系。

当然,这与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层面的宏观性指导 文件的定位有关系,国家文件不可能 也无必要对某一个小问题进行详细的 阐述。

读者如果需要深人理解,则需 要自行进行深人的学习。

但对于一线 体育教师而言,清晰地理解三者之间 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这样也 可能会进一步导致在实践教学中出现 偏差。

因此,笔者根据参与《课程标 准(2017年版)》修订工作的经历,结合修订组专家们的讨论意见,借助 本文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 德三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进行了明确的定位,即“运动能力是形成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基础,健康行为是发展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的核心,体育品德是提高运动能力和改进健康行为的保证”。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特征、培育机理及促进向度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特征、培育机理及促进向度

新课标背景下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特征、培育机理及促进向度作者:赵富学唐东阳杜红伟来源:《体育学刊》2020年第06期摘要:2020年教育部發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精神为中职学生必备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运用文献资料、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特征、培育机理及促进向度进行了研究。

研究认为,在“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引领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中职学生提升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育知识习得能力,塑造符合职业特点的健康知识结构,形成个人职业奋斗进程中所需的拼搏进取精神;以运动能力作为基础支持,健康行为作为必备保障,体育精神作为关键助力,可以推动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程序的有序运行;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向,落实运动参与标准,优化健康促进方式,凝练体育精神要义,融合职业素养要求,进而优化中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质量与进程。

关键词:中职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0)06-0082-08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ion dimension on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ZHAO Fu-xue1,2,TANG Dong-yang1,DU Hong-wei1(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Sports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2.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Scientific Sports and Health Promotion,Wuhan 430079,China)Abstrac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PE and health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2020 puts forward that sports ability, health behavior and sports spirit are the necessary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as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ion dimen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 The research h olds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educational requirements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 cultiv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 will help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cquire sports knowledge related to their future careers, and to shape a healthy knowledge structure in line with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 to form the hard-working and aspiring spirit needed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career development. Taking sports ability as the basic support, healthy behavior as the necessary guarantee and sports spirit as the key force can promote the order oper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core attai nments. Adhering to the direction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mplementing the standards of sports participation, optimizing the ways of health promotion, refining the essence of sports spirit,integra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professional literacy,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and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urriculum standards;physical education disciplinary core attainments;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

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摘要: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与体育品德,是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

本文就如何把握好这三要素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教师提供教学方向,同时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要素运动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体育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及能对学生身心产生持续影响的、面向学生成长全程的必备道德品质和关键运动素质与能力。

其中,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与体育品德是构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三要素,它集中反映了体育学科的独特品质和关键能力。

为此,一线体育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三个要素,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运动能力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是体能、技术能力和心理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也就是说,它既包含走、跑、跳、爬、翻等基本能力,也包括篮球、足球、游泳等用于比赛或日常锻炼的专项运动技能。

当学生参与一项运动时,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在训练中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从而增强体育自信及战胜困难的勇气。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好体能锻炼的计划,教会他们体能锻炼的方法,要求学生将体能与专项运动能力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体能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强健的体格及充沛的体力。

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端正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在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战术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指导学生进行单项技术学习的同时,教师要以整体化和主题化的活动来实现技能的横向联系,达到结构化学习的目的。

教师还要积极从不同渠道获取重大体育赛事信息,对赛况展开交流和评论,了解各种运动项目的知识与规则,促使学生学会欣赏体育比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启示一、概述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体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了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培养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

内涵界定方面,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被理解为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包括运动技能、体能素质、体育知识、体育态度、体育行为等多个方面。

培养策略方面,学者们提出了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强调体育教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融合,以及体育课堂的实践性、互动性和创新性。

评价体系方面,学者们倡导建立全面、科学、有效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以客观反映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在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总结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分析当前体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深入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方法和评价策略,以期为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体育精神、健康体魄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新时代青少年。

1.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更关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

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状况、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用眼、作息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山东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规范:山东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山东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立足我省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际,遵循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全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要求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教学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场赛”,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培养高尚的体育品德,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教学目标设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紧紧围绕着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1.运动能力目标设计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

运动能力目标设计要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和比赛活动,显著提高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了解和分 析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1一2.健康行为目标设计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重点是锻炼习惯、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

健康行为目标设计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形成基本健康技能,学会自我健康管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3.体育品德目标设计高中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是积极进取、遵守规则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品德目标设计要使学生能够达成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胜不骄、败不馁;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表现出团队合作与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

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

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构成及关系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全球教育理念的更新,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核心素养不仅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教育改革和课程设计的关键参照。

本文旨在探讨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以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我们将首先明确核心素养的定义和内涵,进而深入到体育领域,分析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性及其与体育核心素养的关联。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体育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推动体育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概述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一概念强调了教育目标的全面性和发展性,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重视其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即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的能力培养。

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发展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综合性体现在它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

发展性则指核心素养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教育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时代性则强调了核心素养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需要不断适应和回应社会变革的需求。

在体育教育中,核心素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能促进其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意识,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深入理解和把握核心素养的概念及构成,对于推进体育教育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明确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体育核心素养的探讨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体育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体育学科特性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内涵、构成要素及培养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内涵、构成要素及培养路径研究

DOI: 10.16655/ki.2095-2813.2023.29.035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内涵、构成要素及培养路径研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不仅是实现高校体育良性发展的基础保障,更是服务社会、助力我国全民健身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学校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中坚力量,体育教师所拥有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水平。

该文通过对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构成要素及培养路径的研究,探讨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核心素养水平,进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对于体育教师来讲,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求,实现自我的稳定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提高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书育人的成效。

构建深化课程改革目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核心素养评价模型与教学模式研究,一方面,为其他地区教师核心素养培养提供理论参考;另一方面,也为相关部门制定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提供实证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体育教师 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3)29-0151-07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TrainingPath of the Core Quality of College PE Teachers in the New EraCHEN Qiang(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team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college PE teachers is not only the basic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but also the important support to serve the society and help China's strategies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a leading sporting natio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uilding a strong sports country and a healthy China, college PE teachers are the backbone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re literacy of PE teachers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level of moral cultiv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training path of the core quality of college PE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level of college PE teachers, and the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For PE teacher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stable and sustainabledevelopment themselves, they must improve their core literacy and improve all aspects of quality and ability,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nowledge and educating people. The research on building the evaluation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发展促进会2023教育科研规划课题(JCHKT2023395);2023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2023SZ14)。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一、概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目标,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策略。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体能素质、体育精神与道德品质等多个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和策略。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素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1. 阐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探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简而言之,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包括运动技能、体能素质、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养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更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抗挫折能力、竞争意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单纯的知识技能学习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面需求。

体育学科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使命。

通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学科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体育锻炼和竞技比赛等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新课标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

新课标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4月21日,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正式公布。

据介绍,新课程方案对“学段纵向有机衔接不够”“课程标准缺乏对‘学到什么程度’的具体规定”“课程实施要求不够明确”等情况作了针对性的调整修订,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

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同期发布,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重点提炼。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

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建构学段衔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课程。

教学建议: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课程内容: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者:刘俊凯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8年第10期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7年,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该核心素养体系和学科价值,凝练出本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更加突显,育人目标更加明确。

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下简称体育课程),如何通过体育课程的独特价值,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按照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与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提出的“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完善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建立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体系”精神,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在全面分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体育教学价值、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打造‘四有’体育课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题教研与实践活动,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和实践重点,试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体育课堂教学之间寻求途径,在先进课程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之间搭建桥梁,为强化体育课堂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新的切入点和增长点。

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体育教学的中心使命(一)迎接中心使命,正视存在问题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健康生活”素养中有“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的表述,毫无疑问,这一素养唯有通过体育课程才能得以实现。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构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位一体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如何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成为新时代体育教学的中心使命,也是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概念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概念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是体育教育中的三大核心素养概念。

这三个概念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从“运动能力”这一核心素养概念开始探讨。

运动能力是指个体通过体育锻炼所具备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

它包括了体能、运动技能和运动意识三个方面。

在体能方面,包括了力量、速度、灵敏度、耐力等方面的能力;在运动技能方面,包括了各种运动项目的动作技能和战术意识;在运动意识方面,包括了对比赛规则、团队合作、自律和克服困难的认识和意识。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类体育活动的基础。

我们来看“健康行为”这一核心素养概念。

健康行为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习惯。

包括了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心理平衡、身体卫生和预防伤害等方面的行为。

这些健康行为对维护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体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关注“体育品德”这一核心素养概念。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品德行为和人文素养。

它包括了尊重对手、守规矩、团队合作、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等方面的品德修养。

通过体育活动的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这三大核心素养概念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没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学生无法有效参与体育活动,也无法获得身心健康的锻炼;没有良好的健康行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可能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没有良好的体育品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可能会出现道德和纪律方面的问题。

作为教育者和文章写手,我坚信要把这三大核心素养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中。

总结回顾一下,深入探讨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概念,我深刻意识到这三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为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指导。

核心素养和体育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和体育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和体育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应该具备的关键素质,包括身体素养、体育品德、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等方面。

这些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竞争力。

在课程改革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助于实现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培养其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课程改革视域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身体素养:身体素养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学生应该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能够在各种运动和挑战中保持健康的状态。

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包括遵守规则、承担责任和克服困难等方面。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应该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以良好的体育风尚展现自己的精神风貌。

体育技能:学生应该掌握多种体育技能,包括田径、游泳、球类等,并强调培养自己的体育特长。

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运动兴趣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包括追求卓越、享受乐趣和激发情感等方面。

学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运动中的挑战和困难,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我们需要采取以下途径:课程设置: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注重实践课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同时,应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教师素养:提高教师素养,使其具备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能力。

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和自我评价等方面相结合,同时注重过程评价而非仅仅结果。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DOI:10.16655/ki.2095-2813.2005-4997-6586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①王虎1 许文学2(1.山东省邹平市魏桥实验学校 山东邹平 256212;2.山东省邹平市孙镇初级中学 山东邹平 256210)摘 要:核心素养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的热点。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需要来进行教学改革深化,帮助学生培养其核心素养,是很多中小学体育教师都非常重视的问题。

笔者主要探究了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 体育教学 核心素养 培养 策略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1)02(b)-0128-03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Elementaryand Middle SchoolsWANG Hu1 XU Wenxue2(1.Weiqiao Experimental School, Zoup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ouping, Shandong Province, 256212 China;2.Sunzhen Junior Middle School, Zoup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ouping, Shandong Province, 256210 China)Abstract: Core literacy is a new concept proposed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it is also a hot spo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how to deepen the teaching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core qualities is a problem that many primary and second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uthor mainly explored the signif 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nd found som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in a targeted manner, hoping to help students grow better.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Training; Strategy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形成条件与培养路径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形成条件与培养路径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互关系、形成条件与培养路径摘要: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体育教学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在一起,提升体育学科的趣味性,使得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本文从我国体育大纲的发展情况着眼,结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前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础教育逐渐进入到了核心素养阶段,而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唯一面向学生身体的学科,更是应该重视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

就目前来看,核心素养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其本身缺乏系统性,仅仅关注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其他要素的体现,需要体育教师做好更加深入的研究,更好的对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1我国体育大纲的发展情况自建国至今,我国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始终都没有丝毫放松,面对不同的时代背景,我国的体育大纲也在不断发展,能够为体育教学工作提供良好支撑。

1953年,国家体委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卫国”体育制度条例》,之后1956年推出了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1959年之后的几年,因受当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体育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1961年,第二部面向各学校的体育大纲《中学体育教材》得以颁布,不过因为之后社会的动荡,并没有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卫国”体育制度条例》更名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并颁布实施,开启了锻炼式和达标式的体育教学模式;1978年,我国社会进入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教育事业越发好转,体育课程原本的地位得到恢复,同年4月,新中国第三版《体育教学大纲》颁布实施;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了第一部《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并连续制定了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合格标准以及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合格标准,同时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订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0年,国家教委将原本的体育教学大纲改成了体育课程标准,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体能发展的实施路径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体能发展的实施路径

1182023年6月刊(总第122期)体育社会科学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体能发展的实施路径杨小萍(厦门市同安区岳口小学,福建厦门361199)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点。

体能发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本文以四年级学生为例,分析了小学生核心素养与体能发展的关系,阐述了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生体能发展的现状,并探讨了发展小学生体能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体能发展体能源于美国体育学界,它是指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能力。

作为衡量体质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体能既是青少年学生参与竞技运动的基础,也是学生从事身体活动的重要保障。

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能积极贯彻新课标理念,把握新课标实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1 明确核心素养与体能发展的关系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如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及体育品德等方面。

新课标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等素养的培养。

这些能力的获取都需要良好的体能作为支撑。

体能发展不仅关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只有拥有良好的体能,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核心素养对体能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心理素质对体能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积极向上的心态、自信和坚韧的意志品质,能够激发个人的潜能,提高身体耐力和运动表现。

例如,在长跑比赛中,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能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保持稳定的成绩。

其次,道德素质对体能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尊重规则、遵守纪律、团队协作等道德素质的培养,能够使个人在体育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提升整体表现。

例如,在足球比赛中,队员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大大提高球队的整体战斗力。

此外,创新素质也对体能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创新素质使人在体育活动中灵活运用技巧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从而提高运动水平。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下“三合一”教学兴趣培育的探讨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下“三合一”教学兴趣培育的探讨

小学体育核心素养下“三合一”教学兴趣培育的探讨作者:李建峰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0期摘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号召,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提出的问题,结合本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学生体能过程,进一步研究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兴趣,逐步形成三合一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主要在"技能、体能"练习的过程中逐一的渗透体育教育,致力于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核心素养三合一课堂体育兴趣一、研究背景目前,根据我校小班化教学的实际情况,每班具有35名学生,学校采用寄宿制,而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但是我校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较为丰富,不仅包括晨练与课间活动,还包括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等,是当前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发布之后,目前体育兴趣是一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各大学校开始越来越重视体育活动的安排,并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育的核心素养。

但是在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前体育教师对学生兴趣培育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够玩得尽兴便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这种观念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技能和发展体能的目标[1]。

因此,我们必须要保证学生在体育课中逐渐形成一定的体育技能并且保证自身的体能训练达标,从而对体育兴趣进一步培育,形成三合一课堂研究的最终目标。

二、“三合一"课堂教学概述在体育教学中打造“三合一”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体育课具有一定的兴趣,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

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注重发展的有趣化,帮助学生打造完美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掌握相关的技术,这是体育课堂开展相关体育活动的基本前提条件。

同时,体育教师必须要注重在体育课堂上锻炼学生自身的体能,只有在学生体能素质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新挑战、新课堂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新挑战、新课堂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新要求、新挑战、新课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体育课标”)已正式发布。

2022年版体育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强调了要“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

从高质量体育课堂教学而言,在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理念指引下,究竟要打造什么样的新课堂,这既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解读2022年版体育课标要准确回应的问题。

基于2022年版体育课标,探讨和把握新要求、新挑战和新课堂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师的发展明确了新要求2022年版体育课标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与高中课标一致地提出了体育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规定了核心素养各要素要培养的要求。

理解和把握好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发展水平。

(一)理解“核心素养”关键要素是落细、落实、落好的前提素养是一个动态和整合的概念,包含能够应对复杂要求的能力,素养比知识和技能的概念更宽泛,是相关知识、认知技能、态度、价值观和情绪的结合体,涵盖了稳定的特质、学习结果、信念价值体系、习惯和其他心理特征。

素养还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学习的过程,不只是个人努力的结果,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和生活环境。

[2]世界诸多国家在研究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时候,不约而同地聚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的人就是具有核心素养的人。

OECD从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个方面建构了核心素养框架。

中国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框架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团队研究并发布,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维度,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个要素以及十八个基本点。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要形成技能体能同促进
作者: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16年第10期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研员,不仅肩负着繁重的教、研、培系列工作,还担负着教改的身先士卒和力行垂范的使命。

朱老师在水平四(七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及体能发展》的教学设计中,专业、细致、规范,可谓匠心独具、游刃有余。

不仅在字、词、句、段中彰显了扎实的文字功底,更体现了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对学科的潜心研修。

要去点评朱老师的此篇教案,不敢自不量力,仅仅站在体育学科本位并以学习的态度泛泛而谈。

以下是笔者对水平四(七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及体能发展》教学设计想谈的四个亮点、三种感悟、两点建议。

一、四个亮点
亮点1:教学设计新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并贯穿始终,激发学生学练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增强体能相结合,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分站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上,深入浅出。

从一级指标到二级指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逐一感染学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学生能在课堂上自评、互评、鼓励、协作、展示就是最好的证明。

亮点2:教学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在学生技能形成上颇费心思,通过挂图展示、模仿练习、自垫他垫、选优展示等九个环节从理性认识—感官协同—练习对比—拓展提升—以赛代教的角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有所获,玩得爽、学得快、吃得“饱”。

亮点3:技能形成与体能提升紧密结合,水到渠成。

在体能练习上,透过核心功能训练的基本原理,结合本课学习的教学内容和器材,对学生体能提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并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在狭小空间也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技能和终身体育学习的习惯。

亮点4:热身游戏和专项练习与主教材紧密结合、遥相呼应,让学生在整个学练过程中身心发展与技能递进逐级提高、自然而成。

二、三种感悟
感悟1:朱老师在水平四(七年级)《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及体能发展》的教学设计上,无处不站在体育本质上渗透对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感悟2:体育教师的使命感与职业感还需怎样提升?很多场合,笔者对体育教师做过这样的问答调查。

你们的困惑是什么?体育教师们抱怨的最为集中的就是领导不重视。

“有为才有位”,但要让很多体育教师身体力行、甘于奉献、追求卓越又何曾艰难。

试想,领导重视了,诸多教师能像该教学设计中朱丹老师这样力行垂范,用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体育学科知识、运动技能、体育情怀来书写体育人生吗?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重视的问题。

感悟3:国家顶层与不同层面的政策理念如何落地?从2007年至今十年中,中央7号文件、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国家三令五申,不断地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青少年学习与终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连续二十多年学生体质的下滑,“重智轻体”现象时有发生,国家也看到了民族的“危机”和未来的使命。

但是始终没有改变万千社会民众和学校教育对中考、高考分数和名牌大学的追逐。

不难发现,国家到省、市、区县、学校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真空。

像朱老师这样的很多体育教育人,没有浑浑噩噩,而是想尽办法、力求更新,在努力中静候体育的真正春天。

正所谓“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三、两点建议
建议1:目标引领与目标达成出现了差异。

在学习目标描述中,“使100%的学生了解垫球在组织战术时的作用”,显得略为空洞,可能估计过高,值得商榷。

垫球技术在战术中既有组织作用,也有“救急”作用。

这个救急就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和训练中,学生能先接到球、垫起来、再考虑垫给谁去组织,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学生通过几次课的学习和实战能形成对战术的理解和运用。

至于后面的描述“使85%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该技术动作,50%的学生能在比赛中运用”,暂不去思考其他的学生掌握和学习情况,就如何体现引导学生在进入体能训练前进行具体自我监测和评价,建议给不同层面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技能掌握目标,例如,不同大小的筐或圆、不同次数的设置都是很好的选择。

建议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过程中朱老师虽然采用了九个环节,层层递进,力求让学生掌握想要突出的教学重点“击球点和手臂触球的部位”和突破的难点“两臂伸直夹紧,提肩压腕、前送”。

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还是显得略为单调,在教学环节上过于频繁地转换,很难有时间和练习的保证,让本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建议学生在找到击球点和手臂触球的部位时,可以采用水彩笔或标志物标记击球部位和击球点,尝试不同的击球部位会产生什么样的飞行,通过多次练习,相信学生更能完成本课重难点,达成教与学的目标。

点评人:江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教育部第三批国培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