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08-09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ppt

《教育学原理》ppt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 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目的 教师与学生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师与教育学
考试重点 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3.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4.教育学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主要 思想和著作
(二)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时期
1.培根(英) 1623年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文的科学
分类中,还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 出来,与其它学科并列。
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并把它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 必由之路,为以后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苏格拉底:假定有人发现其朋友发了疯,因怕他自杀, 就偷了他的枪,这种偷盗是正义的吗?
欧谛德谟:应该算是正义。 苏格拉底:你不是说不能欺骗朋友吗? 欧谛德谟:请让我把所有的话全部收回。
苏格拉底就是经常用"产婆术"的方法唤醒人们的意识, 使他了解他所认为是真的东西,原来是假的;他所认为是 对的,原来是错的。他以此来强调学生要主动地自己去求 得知识,发现知识,时刻注意引导人形成正确的思想,得 到有关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的萌芽
1.孔子《论语》: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 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有教无类] 3.[克己复礼,为仁]; 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5.[因材施教];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生存本能活动。
英国 沛西·能 有关教育起源的学 说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PPT课件

第二节的主要内容
• 一、人类早期学校及其产生的原因 • 二、文明古国及其文化概况 • 三、文明古国的学校教育
2020/11/15
28
一、人类早期学校及其产生的原因
• 时间: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 • 基础:生产力的发展、体脑分工、文字的产生 (视频材料:文字的起源) • 意义:使文化教育和人类的学习活动得到更快的进一步的发展。东方文明古
2020/11/15
54
本章思考题
• 1.简述外国教育史的历史分期和发展主线。 • 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起源”问题? • 3.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形式、内容与基本特征。 • 4.简述古代东方国家学校的类型及其教育特征。 • 5.论述学校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
2020/11/15
57
感谢下 载
国正是首先产生人类早期学校的地区。 • (一)最初的学校及其考证 • (二)最初学校产生的原因
2020/11/15
29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 育,1985)
2020/11/15
33
二、文明古国及其文化概况
• 公元前3000年左右,东方的文明古国——埃及、巴比伦、亚述、印度,相继 进入奴隶制社会,在这里出现了外国最早的奴隶社会的教育,这是人类第一 个有阶级的社会的教育,它开始了阶级教育的历史。
• 教育方法一:游戏、模仿、做中学 • 教育方法二:解说、训诲、启发 • 教育方法三:奖励、帮助和引导
2020/11/15
22
本节要点
• 1.教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教育原与生产 劳动直接联系,并为当时的生产服务;
•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原始公社,年长者对新生一代有意 识、有目的地进行教育,不是盲目不自觉的。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课件


教育家
教育家,你知道多少? 古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孔子、墨子、荀子等诸子 百家,董仲舒、王阳明,近代中国则有武训、陶行 知、晏阳初、陈鹤琴、蔡元培、许寿裳、梁漱溟、 吴稚晖、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徐特立。 古希腊的著名教育家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 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有昆体良。 夸美纽斯、蒙台梭利、卢梭、杜威、苏霍姆林斯基、 马卡连柯等。
☆ 教育问题
14日中午1时许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 区西十三楼宿舍楼一名刚从家返校的大三男 生,从7楼楼顶跳下当场身亡。昨晚,校方 证实死者因失恋而跳楼自杀。 15日8时许, 一名大一男生从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西 八宿舍楼跳下身亡,有人怀疑该同学因挂科 而跳楼,并留下草草数行字的遗书,字里行 间流露出自杀倾向。这是该校连续两天发生 学生跳楼事件,目前,具体情况警方正在调 查中。
☆ 教育现象
1.《文汇报》(3月27日)有一篇杂文,说四川绵 阳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在练习组词时,把“老”字组 成“老婆”,把“情”字组成“情人”,把“勾” 字组成“勾引”,“‘跑题’虽远,意象倒还集 中”。令老师们大跌眼镜,吃惊不已。 2. 3月23日的《中国教育报》报道了杭州市韶山 中学教师洪建斌的“班级社会化改革”:班级卫生 包干区“拍卖”,班长竞选组阁,公共设施承包, 自办“跳蚤市场”……当谈到为什么要进行这项改 革时,洪建斌说:“我们的教育太理想化了,学校 与社会之间有很多脱节的地方,学校不是真空,社 会存在的东西应当让学生提王老师发现张平同学正一边晃动 桌椅,一边用手够着前排的同学。为了制止他的违规行为,王 老师大声呵道:“这是考试,不要太随便!”谁知张平竟毫不 在乎地说:“我愿意,你管得着吗?”听到这话,王老师顿时 火冒三丈,考虑到全班同学正在考试,就耐着性子没有理睬他。 谁知张平变本加厉,竟一把抢过前排同学的试卷抄起来。这回 王老师不能不管了,他快步走到张平同学面前要他交出试卷, 没想到张平不但不交,反而把试卷揉成一团踩到了脚下。这时 王老师再也压不住火了,他一把将张平从座位上拽起来,当着 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下可激怒了张平同学,他 一边破口大骂,一边拎着书包愤然而去。 1.你认为这场冲突是否可以避免?教师应如何处理才不至于 扩大事态? 2.一旦教师和学生发生冲突,应如何化解?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论 (二)心理起源论 (三)劳动起源论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一)中文的“教育”词源 1.(甲骨文)
2.古代典籍关于“教”的论述:(1)教育;(2)教导,指点;(3)告 诉;(4)教练,训练;(5)政教,教化;(6)通“效”,相仿。 3.古代典籍关于“育”的论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生育;(2)抚养;(3)培养,教 育;(4)生长,成长。
二、教育的概念
(一)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说
1. 我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荀子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蔡元培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
格,于人类文化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 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杨贤江 教育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杜威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是生长,“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 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
二、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 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 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 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 要的人。

《教育学原理》1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1PPT课件
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 • 另一个维度则是把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纵
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
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
16
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 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 1903)的《教育论》。
学科的研究成果。 ✓ 另一条路径是深入研究众多分支学科、交叉学
科和边缘学科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22
1、这一阶段较为著名的教育著作
•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B.
S. Bloom)出版了《教育目标的 分类系统》。
•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 纳(J. S. Bruner,1915—)出版 了《教育过程》。
25
3、本课程参考文献
• 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的《教育学原理》,该书系
国家“八五”期间重点图书,1998年由福建教育 出版社出版。
26
其他主要参考文献:
• 1、黄欣祥著:《从他人教育到自我教育》,南海出版公司 2001年出版。
• 2、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版。
• 3、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1978— 1995),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的 《论演说家的培养》。
10
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 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 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 分析;
• 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 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11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 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大教学 论》,还是《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的创 始人是夸美纽斯还是赫尔巴特?尚有争论。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和法国社会学家 勒图尔诺。 2.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4.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一观念。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劳动向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在人类原始时代已经存在。 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最新版整理ppt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最新版整理ppt
(三)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率和效 果。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观点:辩证统一地认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其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还是教育 现象?我们认为不应该把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 教育问题对立起来。

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教育现象,把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定义为把握教育的规律,其
目的是指导教育实践,应当是合乎逻辑的。

研究教育现象和研究教育问题,仅就词义
学前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职业技术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家庭教育学 社会教育学 终身教育
3、理论基础方面学科的发展
教育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它要以其 他科学作为其理论基础。赫尔巴特的教育 学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杜威则在 其实用主义的哲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基础 上建立教育理论。在现代,教育哲学、教 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都已成了相对独立 的学科。
可以称为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科学。”
(2)日本学者的观点: 唯有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教育学
才能成为科学。

日本学者村井实在《教育学的理
论问题》一书的序章《什么是教育》
中认为:唯有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教育学才能成为科学。 “教育问题”
是随着“如何教育”的发问才发生的。
有了教育问题,才有教育的常识,而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知识 结构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
门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对其他门类专业则可做
为拓宽知识面或调整知
识结构的一门人文学科。
教育学科
第一章 导论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学的功能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面临的挑战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PPT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PPT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及社会通过学校对学习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学习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较强的可控性
教育的专业性
教育时空的集中性和效率性
学校教育
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
第一章完,感谢聆听
教育终身化
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信息化
PART2
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教育的概念
中文的“教育”词源
西文的“教育”词源与词义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中国古代典籍有许多关于“教”的论述。 其一,教育;其二,教导;其三,告诉;其四,教练;其五,政教;教化。其六,通“效”,相仿。
“育”字由“毓”字演化而来。 其一,生育。其二,抚养。其三,培养;教育。其四,生长;成长。
外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亚里士多德:教育是形成人的理性,从而使天性、习惯和理性协调统一。他把人的灵魂分成三种—植物性灵魂、动物性灵魂和理性灵魂,必须使三种灵魂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才能成为人。
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产生以来就已产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定义一般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心理起源论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的人的生产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劳动起源论是关于人类教育起源的正确主张,其正确性及合理性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劳动起源论
劳动促使人产生了语言和思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经验的传递创造了条件。人类的教育就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生而产生,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中文的“教育”词源

教育学原理课件完整

教育学原理课件完整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词源
(一) 中文的“教育”词源与词义 中国商代甲骨文中就有“教”和“育”
两个字,而且是独立运用的两个词。 • “教”的词义有以下七个:教育;教导、
二、凝练教育艺术
教育学研究的实践指向是凝练教育的艺术。
所谓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在遵 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 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 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 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 和美感。
三、总结教育经验
1、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
职能。教育的本体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三 方面: (1)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的进 程——人的培养; (2)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 传; (3)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
2、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 正常履行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功效。
• (1) 在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一 个求知者
• (2) 受教育者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 • (3) 受教育者是一个缺乏技能的个体 • (4) 受教育者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个体 • (5) 受教育者具有能动性、独立性、选
择性和创造性
3.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以下意义:
(1) 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 中介;
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意大利的维多利 诺(Vittorino daFeltre,1378—1446)、法国的拉伯雷 (Rabelais,1483—1553)等都是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 对封建教育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批判经院学派那种脱离实 际、摧残儿童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他们主张热爱学生和尊 重学生,提倡采用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教育内容 和方法,这些都为新兴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
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能够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意志和行 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传承和 经济发展。
教育与社会关系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与社会政治
教育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对 社会政治制度起着维护或变革的作用。
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培养。
展望未来,持续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本质
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教育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关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更新教育观 念和教育内容。
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应该积极探索在线教育、混合式教学等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 段,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Leabharlann 0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主动
学习和探索。
0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创新,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
教育本质的历史演变
教育本质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在古代,教育 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近代以来,教育逐渐强调培养人 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教育本质的现代解读
现代教育本质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 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 展需求。
思考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教育本质理念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本质 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08-09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08-09课件
(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间接知识;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 管理和知识分子。
学校产生的时间:奴隶社会 。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 实践活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是一个可教 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 为一个人。 ----成为教育的对象是每个人不能自决或 不得不接受的社会需要。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1)教育既不同于其他以物质或精神产 品为直接对象的活动; (2)教育不同于虽然以人为直接对象但 不是以传递社会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1)劳动过程中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传 递; (2)语言的产生; (3)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种的繁衍与 人的成长即社会化。 2、评述 生产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生产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传递也需要教育, 这样教育便应运而生。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农业社会的教育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学校教育产生的四个条件:
• 3、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 –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 育”; –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部小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二) “教育”的词源
• 1、西文“教育”的词源 • (1) “education”、“education”、 “erziehung”,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是个名词,它是从动词“educere”转 换来的。“•ducere• 是由前缀“•• 与词根 e ” e” “ducere”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而词 根ducere则为“引导”,• 者合起来就是“引 二 出”,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 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 转变为“现实”。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
教师、父母、社会媒体、其他人员。
学习者:
不仅仅是儿童,而且包括全民。
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 方法等。
教育(培养人)过程示意图:
教育目标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内容
教育场所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或称社会起源说)
没有专门的教育家或教育思想家。
如中国的孔子、孟子、墨子等,又如古
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等。
孔子
没有专门的教育著作。孔子的弟子
们所写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 是论及教育最多的两本著作 。
柏拉图
2、 萌发时期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教育著作 :中国古代的 《学记》
西方第一部教育专著:古罗马帝国昆体良
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 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 分析; 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
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 但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 概念。 德国的康德于1776年首先 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你们对本课程有何期待?
第一章
本章主要内容:
教育与教育学
一、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二、什么是教育?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意义?
“我非常重视教育理论,离开 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下去 的,我很喜欢教育理论。”
1.教育学将使我们具有新时代的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
17
3.封建社会及其教育 封建社会是继奴隶社会之后兴起的人类又一种古代社会历
史形态。世界上不同地区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以及封建社 会延续的时间各有不同。在欧洲,人们一般把公元5世纪末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看成是封建社会的开始,其发展包括了 近千年的中世纪,200多年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直至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实际上,可以把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看成是欧洲古代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和 现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期。在中国,一般认为是在春秋战国 之交进入了封建社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了第一个 封建国家,其发展则延续了2 000多年,直至清朝的灭亡, 其间虽不断有朝代的更迭,但封建制度基本上没有改变, 表现出强大的稳定性。
欧洲封建时代具有与中国封建社会不同的一些特征,主要 就是形成了世俗封建主与僧侣封建主两个由不同的权力系 统构成的统治阶级。这两者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但又有共 同的利益。在教育上,他们有着各自的教育系统和教育目 的。世俗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世俗封建主的“骑 士”,而僧侣封建教育主要是培养能够忠于教权的“教士” 或“牧师”。由于文化教育的权力基本上掌握在教会手中, 所以欧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也基本上是由教会来控制的, 骑士教育往往是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的阶级性是一切阶级社会中的重要属性。
16
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原始社会中,教育过 程是与生产和生活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是不分离的。进入奴隶 社会以后,由于不劳而获的奴隶主对学校教育权的控制,他们是不 会允许在学校中向自己的子弟传递那些只有奴隶们才需要的生产知 识和技能的。他们要求自己子弟学习一些统治术、战争术、外交术 等等,从思想观念上教唆自己的子弟鄙视生产劳动和与之有关的知 识技能。生产劳动的经验一开始就被排斥在学校的大门之外。有关 这方面经验的传递主要是依靠生产过程中“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 行的。这种非正规教育的方式对于保存和发展人类的生产经验,乃 至促进新技术发明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古代科学技术 的发展,是近代科学诞生的一个重要基础。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完整版
德育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规 律。
德育的过程与规律
教育引导规律
德育需要教师的教育引导,通过言传身教、 榜样示范等方式进行。
实践锻炼规律
德育注重实践锻炼,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其道德品质。
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说服教育法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
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形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
使学生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道 德观念。
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
帮助学生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意志力, 以抵御不良诱惑。
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引导学生体验道德情感,培养其对美好事 物的向往和追求。
德育的过程与规律
03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
Chapter
教育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 括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规章等,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教育制度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制度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等。 这些类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中有所体现。
课程与教学的互动关系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内容和目标;另一方面,教 学通过对课程的实施和深化,不断推动课程的发展和完善。同时,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也为课程的 改进提供了重要依据。
05
德育原理
Chapter
德育的概念与任务
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指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形成符合 社会要求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的教育过程。
教育学的发展

2024年《教育学原理》1课件-(含多款)

2024年《教育学原理》1课件-(含多款)

《教育学原理》1课件-(含多款)《教育学原理》课件一、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本课件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是指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问题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如教育不平等、教育质量下降等;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联系,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等。

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的劳动者。

2.心理学基础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持。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为教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效果。

3.社会学基础教育学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关系,以揭示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

四、教育学的核心理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研究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教育目的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力、美育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从社会角度来定义的, 这是从社会角度来定义的,强调社会因素对个 体发展的影响, 教育” 体发展的影响,把“教育”看成是整个社会系 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 忽视了个体内在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在教育活 动中的作用。 动中的作用。 广义的定义过于宽泛, 广义的定义过于宽泛,狭义的定义犯了循环定 义的毛病。 义的毛病。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 实践活动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人是一个可教 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 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 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 为一个人。 为一个人。 ----成为教育的对象是每个人不能自决或 ----成为教育的对象是每个人不能自决或 不得不接受的社会需要。 不得不接受的社会需要。
㈡心理起源论
1、心理起源沦的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2、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教育史 教科书》 3、关于心理起源论的简要评价。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 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㈢劳动起源论
1、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于劳动, 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 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完全不同: 人类的劳动与动物的本能完全不同:
(二) “教育”的词源 教育”
1、西文“教育”的词源 、西文“教育” education”、 education”、 erziehung”, (1) “education 、“education 、“erziehung , 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是个名词 是个名词, 三者都起源于拉丁文“educare 。“educare 是个名词, 它是从动词“educere”转换来的 转换来的。 它是从动词“educere 转换来的。“educere”是由前缀 是由前缀 与词根“ 合成的。 的意思, “e”与词根“ducere 合成的。前缀e有“出”的意思, 与词根 ducere”合成的 前缀e 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 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 ducere则为 而词根ducere则为“引导”,二者合起来就是“引出”,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 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 (1)教育既不同于其他以物质或精神产 品为直接对象的活动; 品为直接对象的活动; (2)教育不同于虽然以人为直接对象但 不是以传递社会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不是以传递社会经验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3)教育也不同于向人以外的对象传递 社会经验的活动。 社会经验的活动。
二、 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 学习者 教育影响(内容与形式) 教育影响(内容与形式)
三、 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还是和其他动物共 有的活动? 有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动物界存在的“ 动物界存在的“教”与“学”的现象与人的教育 的区别: 的区别:
(1)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活动 动物对后代的爱护、 是本能,是简单的定型化行为。 是本能,是简单的定型化行为。 (2)动物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 动物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 无法变个体经验为类经验,促进社会进步。 无法变个体经验为类经验,促进社会进步。 教育” (3)动物 “教育”的最好结果不过是小 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 动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 例如, 你是如何教育好孩子的? 例如,“你是如何教育好孩子的?” 又例如, 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 又例如,“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应该教育孩子 自立、自强和自尊。 自立、自强和自尊。”
3、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 作为一种过程或结果的“教育” 例如, 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例如,“看完电影,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又例如, 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又例如,“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 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说,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教育大辞典》的“教育”词目释文 教育大辞典》 教育”
“教育(education)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 教育( 教育 ) 社会活动。通常为:广义的教育, 社会活动。通常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 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 技能、身心健康、 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 种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存在于人类社 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狭义的教育, 会生活的各种活动过程中。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 校教育。 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 有目的、有计划、 以培养一定社会( 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以培养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指义的教育,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指义的教育, 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 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 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 。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概念的认识与分析 2、教育三要素及关系的理解 3、教育的历史发展及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4、教育学的价值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教育” 一、 “教育”的概念
(一)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用法 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作为一种制度的“教育” 1、作为一种制度的“教育” 例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例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又例如,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又例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 未来。”
2、中文“教育”的词源 、中文“教育”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 在我国,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尽心上》 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乐也”一句。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 乐也”一句。《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 所施,下所效也; 养子使作善也。 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但这 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 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着确定含义的词,在 后来的一二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 后来的一二千年时间里, 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 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语汇。
教育学原理
主讲: 主讲:黄 文 芳
本课程参考文献

1、王道俊 、扈中平主编的《教育学原理》, 、 扈中平主编的《教育学原理》 1998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 、陈桂生著《教育学原理》 年版。 社,1998年版。 年版 3、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现代教育 、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年版。 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年版 4、瞿葆奎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 、瞿葆奎主编: 展·200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 版。
世纪之前, (2)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在20世纪之前,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来看, 世纪之前 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 思想家论述教育问题时,大都使用的是“教” 这两个词。 世纪初 世纪初, 与“学”这两个词。20世纪初,从日文转译过 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 来的“教育”一词取代传统的“教”与“学” 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成为我国教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3)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思想家们的论述来看, )从甲骨文以及古代思想家们的论述来看, 我国古代“ 的基本含义是“ 我国古代“教”与“学”的基本含义是“学做 通过文化典籍的学习, 人”,通过文化典籍的学习,辅以躬行践履和 反身自省, 反身自省,不断地体认和追求人生的意义和境 界。
启示: 启示:
对教育的定义必须兼顾社会与个体的要求。 对教育的定义必须兼顾社会与个体的要求。
2、“教育”的定义 教育”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 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实践特性 ) (2)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的耦合过程 ) 动力性” 促进、 (3)强调教育活动的 “动力性”——促进、 ) 促进 加速作用 (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 )
甲骨文中的“ 甲骨文中的“教”与“学”
(三)“教育”的定义 教育”
1、通用定义的分析 、
教育》 教育”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的“教育”条目释文 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
“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现在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现在一般认为 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 广义上说,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广义上说,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 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 要指学校教育, 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 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 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 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 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特朗里:教育是成功地学习知识、 特朗里:教育是成功地学习知识、 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这是从个体角度来定义的, 这是从个体角度来定义的,侧重于教育过程中 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个体各种心理需要的满足及心理品质的发展。 忽视了社会因素和社会要求在教育活动中的巨 大作用。 大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