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机制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 T2008N O .26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综述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具有广谱耐药性的菌株日益增,其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羧苄青霉素和氧哌嗪青霉素的耐药率在30%~60%之间,且不断上升。
1994年报道对氨曲南和泰能的耐药率分别为43.7%和35%。
目前对其耐药机制研究也越来越多。
目前认为耐药机制包括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使细菌产生了高度耐药。
1β-内酰胺酶的水解铜绿假单胞菌通过酶对抗生素的水解作用,可以使产酶菌在有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下仍能够生存[1]。
由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药机制主要有:(1)铜绿假单胞菌产碳青霉烯酶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2)所有的铜绿假单胞菌都能够表达由染色体介导的A m pC 酶,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诱导剂可增加表达水平。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A m pC 酶微弱水解碳青霉烯,合并铜绿假单胞菌膜通透性下降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产生低水平耐药的主要机制。
2氨基糖苷类修饰酶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是产生纯化酶,催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或羧基的共价修饰,导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核糖体结合减少,促进药物摄取的E D P-l I 阻断而产生耐药性[2]。
国内从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4种A A C 基因和2种A N T 基因以及1种A PH 基因,一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可修饰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使之失活[3]。
3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细菌在抗生素作用下产生诱导酶对菌体成分进行化学修饰,使其与抗生素结合的有效部位变异,使药物不敏感而细菌本身的生物功能正常。
对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PBP5的β-内酰胺酶活性具有重要作用,PB P5缺失的铜绿假单胞菌可显示高敏特性[4]。
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的研究
假 单 胞 菌进 行 药 敏 试验 . 用 P R方 法 检 测碳 青 霉 烯 酶 金属 酶 ( L I VI G M、P 和 I 耐 药 基 因 和外 膜 采 C MB )MP、 M、 I S M MI
通 道 蛋 白 OpD r 2基 因。 结 果 对 多 黏 菌 素未 出现 耐药 , 阿米 卡 星 、 拉 西林 / 唑 巴坦 、 大霉 素 、 对 哌 他 庆 头孢 哌酮/ 舒巴
22 3 第 0 第 期 0 年 月 5 7 1 卷
・临床 研 究 ・
重症监护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 基 因的研究
石 庆 新 叶 黎 红 许 成 新
浙 江 省 台州 医 院检验 科 , 江 台州 浙
3 85 10 0
【 要】目的 研 究 重症 监护 室 耐碳 青 霉烯 类铜 绿 假单 胞 菌 的耐药 机 制 。方法 采 用 K— 摘 B法 对 4 4株 耐碳 青 霉烯 类铜 绿
坦、 头孢 他 啶和 头 孢 吡肟 耐 药率 分 别 为 1 .% 、0O 3 .%、50 、09 36 5 .%、 1 8 2 .% 4 .%和 5 .%, 左旋 氧 氟沙 星 和 头孢 噻肟 的 00 对 耐 药率 都 接近 9 %, 胺 培 南 、 洛培 南 、 苄 西林 、 O 亚 美 氨 头孢 唑啉 、 头孢 西 丁 的耐 药率 均为 10 0 %。检 出 O r pD2基 因 缺失 2 1株 ( 77 ,MP阳性 6株 (36 , I 阳性 3株 ( .%) 未检 出 GI S M 和 I 耐药 基 因 。 论 耐 碳青 霉 烯类 4 .%)I 1 .%) V M 68 , M、P MI 结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ʌ综述ɔ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徐雁峰1ꎬ王慧敏2ꎬ张㊀冬2(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ꎬ内蒙古包头014000ꎻ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㊀㊀DOI:10.16833/j.cnki.jbmc.2019.09.048㊀㊀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ꎬPA)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ꎬ是最常见的引起严重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之一ꎮ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受损或是侵入性操作时(如留置尿管㊁呼吸机辅助通气)易引起各种感染ꎬ如泌尿系感染㊁呼吸道感染㊁脑膜炎㊁烧伤感染等ꎬ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ꎬ包括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ꎬ且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ꎮ铜绿假单胞菌具有易定值ꎬ易变异ꎬ易耐药特点[1]ꎮ该菌可随着医护人员的手接触㊁医疗用水㊁机械通气等直接或间接性传播ꎻ在国外ꎬ慢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定植是囊性纤维化(CF)肺病过程中的核心因素ꎬ是导致CF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ꎮZavascki等[2]进行的研究表明ꎬ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和长时间使用加快了细菌突变的速度ꎮ因此抗生素的滥用ꎬ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基因发生突变ꎬ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进行水平转移ꎬ使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逐渐突显ꎬ出现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resist ̄antpseudomonasaeruginosaꎬMDRPA)ꎬ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ꎬ引起了感染相关专家对公共卫生的关注ꎮ由其所引起的疾病具有难治愈㊁高致死率及迁延不愈性等特点ꎬ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困难ꎬ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ꎮ㊀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Carbapenemantibiotic)是抗菌谱最广㊁抗菌活性最强的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ꎬ曾一度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ꎮ20世纪70年代末期ꎬ默克公司研究人员从牲畜链霉菌中发现一类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硫霉素ꎬ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ꎮ1987年ꎬ该公司通过对硫霉素的半合成结构修饰ꎬ成功开发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ꎬ之后碳青霉烯类药物开始被陆续开发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ꎬ目前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ꎬ尤其在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上发挥了重要作用ꎮ然而近年来ꎬ世界各地逐渐出现了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ar ̄bapenem-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ꎬCRPA)ꎬ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一份关于全球耐药菌的排列名单ꎬ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ꎬ耐碳青霉烯类㊁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肠杆菌科细菌排在最前ꎮ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使得临床上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变得愈加困难ꎮHong等[3]通过对50个国家临床CRPA分离株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ꎬ发现在巴西㊁秘鲁㊁哥斯达黎加㊁俄罗斯㊁希腊㊁波兰㊁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地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ꎮ美国IN ̄FORM(Internationalnetworkforoptimalresistancemoni ̄toring)监测了2012~2015年79个美国医疗中心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ꎬ结果显示耐药率从18.0%上升到19.1%[4]ꎮ2015年㊁2016年㊁2017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结果显示ꎬPA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7.6%㊁28.7%㊁23.6%ꎬ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23.4%㊁25.3%㊁20.9%ꎮ一项对全球CR ̄PA的流行病学报道显示ꎬ南美洲㊁欧州和西南亚地区是CRPA的主要地区ꎬ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高可达75.3%ꎮ可见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很高的耐药性ꎮ㊀㊀CRPA的出现ꎬ给临床抗感染带来了严峻的考验ꎬ因此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ꎬ本文就其耐药机制做一综述ꎮ1 产生碳青霉烯酶㊀㊀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β-内酰胺酶㊁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等多种酶ꎬ其中产β-内酰胺酶是PA耐药的主要机制ꎬ此酶可以通过水解或非水解方式破坏β-内酰胺酶的β-内酰胺环使抗菌药物失活而无法发挥抗菌作用ꎮ目前对于β-内酰胺酶的分类法主要有两类ꎬAmbler分子结构法是1980年Ambler提出的ꎬ根据β-内酰胺酶氨基酸序列分为A-D类ꎬ其中A类㊁C类和D类β-内酰胺酶是依赖丝氨酸发挥作用ꎬ而B类β内酰胺酶是依赖金属离子发挥作用ꎬ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的主要酶ꎮ另一种分类方法是∗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MS(LH)0803]通讯作者:张㊀冬Bush分类法ꎬ是Bush于1995年提出ꎬ他以酶作用的底物㊁抑制剂谱的不同将β-内酰胺酶分为四个大类(1-4)及六个亚类(a-f)ꎬ主要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㊁金属酶(MBLs)㊁头孢菌素酶(AmpC)ꎬOXA型内酰胺酶等ꎮ碳青霉烯酶是一类能水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ꎬ主要是指Ambler法的A㊁B㊁D类ꎮ1.1㊀A类碳青霉烯酶㊀A类碳青霉烯酶包括KPC型㊁GES型㊁SME型㊁IMI型㊁SFC型等ꎬ其中以KPC型和GES型最为常见ꎬ以质粒形式存在ꎬ造成大范围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ꎮ近年来对KPC型碳青霉烯酶报道较多ꎬKPC多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ꎬ1996年首次在美国的一种肺炎克雷伯菌中检测到ꎮ2006年ꎬ哥伦比亚国际医学研究和教育中心首次报道KPC-2在假单胞菌中的存在情况ꎬ2011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报道了首例产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铜绿假单胞菌ꎬ之后KPC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报道逐渐增多[5]ꎮKPC酶属于Ambler-A类ꎬBush-2f类ꎬ位于质粒或染色体上ꎬ染色体编码的KPC可能有利于产KPC铜绿假单胞菌高风险克隆的扩散ꎮGarcia等[6]通过比较产生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爆发之前和之后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耐药性ꎬ发现爆发后铜绿假单胞菌获得了KPC基因ꎬ从而表明了KPC基因可在细菌间传播导致铜绿假单胞菌获得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水平的耐药性ꎮ目前已经鉴定出至少23种KPC蛋白变体ꎮ1.2㊀产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β-actamasesꎬMBLs)㊀金属β-内酰胺酶(metal-β-actamasesꎬMBLs)是以金属离子为活性中心的酶ꎬ可以水解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ꎬ且需要依赖金属离子Zn2+发挥作用ꎮ首次发现是因蜡样芽胞杆菌产生能被ED ̄TA抑制的β-内酰胺酶ꎬ之后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能产生MBLs的各种细菌ꎮ编码MBLs的基因位点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的质粒㊁转座子或染色体上ꎬ以基因盒存在于整合子之中ꎬ大部分位于Ⅰ类整合子ꎬ通过整合子传递作用ꎬ使耐药性在革兰阴性细菌间水平传播扩散ꎬ引起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MDR)甚至泛耐药(XDR)ꎬ进而导致感染的爆发ꎬ使得临床治疗变得复杂化ꎮMBLs可分为天然和获得性金属酶ꎬ获得性MBLs主要为质粒介导的ꎬ随着质粒的移动将耐药基因播散在各个菌株ꎬ是临床上最多见的ꎮ天然MBLs为染色体编码的ꎬ存在于一些临床非重要致病菌中ꎬ不具有传导性ꎬ没有致病性ꎬ是细菌为适应生存环境而产生的酶ꎮ获得性MBLs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获得性耐药的主要原因ꎮ脉冲场凝胶电泳实验(PFGE)发现ꎬ产MBLs铜绿假单胞菌在遗传学上紧密相关ꎬ表明MBLs基因的扩散是由耐药菌株的克隆传播或耐药基因在不同菌株间传递引起的[7]ꎮMBLs属于Ambler-B类ꎬBush-3类ꎬ目前发现的获得性金属酶包括IMP㊁VIM㊁GIM㊁SPM㊁SIM㊁NDM-1㊁FIM-1ꎬ临床最常见的是IMP和VIMꎮ近年来发现了MBLs的亚类ꎬ进一步说明了MBLs的持续多样化以及这些酶在革兰氏阴性菌种中的持续全球传播ꎮ㊀㊀IMP-1是1991年日本研究者在粘质沙雷菌体内发现了第一个获得MBLsꎬ之后不断发现新的获得MBLsꎬ这些金属酶的宿主也从粘质沙雷菌扩大到了铜绿假单胞菌等肠杆菌科细菌ꎬ而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宿主ꎮ目前已发现了IMP五十几种亚型ꎬ分别由相应编码基因的不同位点发生突变产生ꎮ1999年意大利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首个VIM-1型酶ꎬ随后在美国㊁法国㊁英国㊁意大利等国家相继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产不同亚型VIM基因ꎮ目前已发现了VIM四十几种ꎬVIM-2是铜绿假单胞菌中分布最广的MBLꎬ并且是多次爆发的来源ꎮ㊀㊀NDM-1是一种新型金属酶ꎬ最初在2009年从一位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瑞典患者分离发现ꎬ之后在铜绿假单胞菌㊁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杆菌中均有发现ꎮ2011年ꎬ首次在塞尔维亚患者中记录了铜绿假单胞菌中NDM-1的存在ꎬ之后在世界各地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均有发现ꎬNDM-1可以水解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ꎬ是最广谱耐药的金属酶ꎮNDM-1位于质粒上ꎬ不仅可以在细菌间转移ꎬ而且能使所在宿主菌成为超级细菌ꎬ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ꎮFIM-1是2012年从佛罗伦萨血管移植物感染患者培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分离出一种新型金属酶ꎬ位于染色体上ꎬ与NDM表现出最高的相似性(约40%氨基酸同一性)ꎬFIM-1具有广泛的底物特异性ꎬ优选青霉素和碳青霉烯类[8]ꎮ㊀㊀KHM-1是1997年在日本的多重耐药柠檬酸杆菌分离物中鉴定出来的ꎬ之后再未报道过ꎮPfennigw ̄erth等[9]在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物发现了新的金属酶HMB-1ꎬ与KHM-1在核苷酸水平上的同一性为73.6%ꎬ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一性为74.3%ꎬ但在碳青霉烯酶水解方面表现出明显差异ꎬ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发现HMB-1对亚胺培南的水解高于KHM-1的2倍ꎬ而对美罗培南㊁厄他培南的水解效率非常相似ꎮ1.3㊀产OXA型酶㊀OXA型酶属于AmblerD类ꎬBush2d类ꎬ因对苯唑西林或是氯唑西林等有很强的水解能力而得名ꎮOXA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ꎬ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DNA测序技术的发展才从丝氨酸β-内酰胺酶中分离出来ꎬ并单独成为一类ꎮ之后该酶在世界范围内陆续被检测到ꎬ如法国㊁西班牙㊁英国等许多国家均检出ꎬ近日秘鲁发现了同时表达OXA-1的铜绿假单胞菌[10]ꎮ国内在安徽㊁湖南㊁郑州㊁苏州㊁贵州等地也曾报道过OXA型酶ꎮOXA型酶主要分布在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ꎮBert等[11]阐述了OXA型酶分5组ꎬ其中OXA-5㊁OXA-10㊁OXA-11㊁OXA-14㊁OXA-16㊁OXA-17㊁OXA-31等见于铜绿假单胞菌内[12]ꎮOXA-198是2011年El等[13]新发现的D类β内酰胺酶ꎬOXA-198基因位于IncP-11型质粒携带的Ⅰ类整合子上ꎬ易于在铜绿假单胞菌或大肠杆菌中转化ꎮ最近ꎬBonnin等[14]描述了产生OXA-198的铜绿假单胞菌与医院相关的丛集事件ꎬ揭示OXA-198的产生使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降低ꎮ2㊀膜通透性下降㊀㊀细胞膜是药物进入细菌内发挥作用的第一道屏障ꎬ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内膜由具有流动性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ꎬ外膜包括脂蛋白㊁外膜蛋白和脂多糖等ꎬ脂多糖为6~7条链相互共价连接而成的脂肪酸链组成ꎬ这可降低外膜的流动性ꎬ阻碍脂溶性药物通过细菌外膜ꎮ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靶位是位于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ꎬ需先通过外膜才能到达靶点ꎬ所以任何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外膜通透性降低的因素都会导致抗菌药物无法到达作用位点ꎬ从而使细菌对该种抗生素耐药ꎮ2.1㊀膜孔蛋白的丢失㊀铜绿假单胞菌外膜上有许多微孔通道蛋白ꎬ如OprC㊁OprD2㊁OprEꎬ其中外膜孔通道OprD2是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入PA唯一通道ꎮOprD2的基因突变或者缺失致使OprD2功能缺失或表达下调造成细胞外膜对抗菌药物通透性下降ꎬ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ꎮOprD2的缺失突变体现在编码区的一段片段缺失导致移码突变ꎬ形成新的密码子从而引起肽链异常ꎬ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ꎮLiu等[15]通过对17株耐亚胺培南㊁美罗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分析显示其中14株OprD2蛋白的基因由于移码ꎬ无义突变或大缺失㊁或是缺少终止密码子而导致密码子编码提前终止ꎬ进一步表明OprD2的丢失使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ꎮ因此认为Oprd2是造成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因素ꎮOprD2的基因突变体现在OprD2结构基因㊁调控基因㊁调控因子等突变ꎬ进而影响OprD2蛋白水平或空间构象的改变ꎮ此外插入OprD2的序列(IS)元件也可导致OprD2基因失活ꎬ世界范围内均有报告不同的插入元件ISꎬ南非(ISPa26)㊁克罗地亚(ISRP10)㊁伊朗(ISPa1328)㊁西班牙(ISPa133)㊁中国(ISPa1328㊁ISPre2)等ꎮShariati等[16]在OprD2蛋白基因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插入序列ISPpu21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碳青霉烯耐药性密切相关ꎮ2.2㊀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㊀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上存在着将抗菌药物排出体外的外排泵系统ꎮ根据染色体的不同同源性ꎬ可将外排泵系统分为易化子超家族(MFS)㊁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家族(RND)㊁ATP结合盒超家族(ABC)㊁多重药物和毒性化合物外排家族(MATE)和小多重性耐药家族(SMR)五个超家族ꎬ其中RND外排家族与碳青霉烯抗菌药物的耐药有关也是最早发现的外排泵系统ꎬ主要分布在革兰阴性菌ꎬ参与多种抗菌药物的排出ꎮ1993年Poole等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发现了第一个多药外排泵MexAB-OprMꎬ之后陆续发现多个外排泵系统如:MexAB-oprM㊁MexXY-oprM㊁MexCD-oprJ㊁MexEF-OprN等ꎮ外排泵系统由膜融合蛋白如MexA㊁MexCꎬ转运蛋白如MexB㊁MexD和外膜蛋白如OprD㊁OprJ三部分组成ꎬ三种蛋白协同作用将进入菌体内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排除体外ꎬ任一环节出现问题即可导致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ꎮBabak等[17]研究显示62%的个体外排泵MexAB-OprM基因过度表达ꎬ与先前报道的这些基因的过度表达超过50%相符ꎮMexXY-OprM系统和MexAB-OprM系统共用OprM作为其外膜通道蛋白ꎬ因此MexAB-OprM低表达也降低MexXY活性ꎬ此外MexCD-OprJ过表达可明显使MexAB-OprM产生不足ꎮ外排泵系统具有可诱导性ꎬ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可诱导其表达增加ꎬ曾章悦等[18-19]通过体外碳青霉素诱导实验对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诱导ꎬ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经其诱导后对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升高ꎬ考虑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与外排泵表达量增加有关ꎮ3㊀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biofilmꎬBF)形成㊀㊀1978年Costerton首先提出生物被膜这一概念ꎬ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biofilmꎬBF)是指细菌附着于惰性物体或生物物体表面如医疗设备ꎬ留置导管或坏死的组织上ꎬ繁殖并分泌一些多糖基质和纤维蛋白等细胞外聚合物ꎬ将细菌粘连包裹其中而形成的膜样物ꎮBF结构坚韧稳固ꎬ长期存在可作为细菌的保护伞使其逃避宿主免疫应答㊁抵挡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而难以根除ꎬ对抗生素产生耐药ꎬ进而导致难治性感染和慢性㊁持续性感染ꎮ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细胞外聚合物(EPS)可延缓包括抗生素的扩散ꎬ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耐受ꎮEPS是由胞外多糖㊁蛋白质㊁核酸组成ꎬ其中主要成分胞外多糖包括polysaccharidesynthesislocus(Psl)ꎬpellicleFormation(Pel)和藻酸盐(Alginate)ꎬ尤其是Ps1对铜绿假单胞菌中BF形成具有重要作用ꎮPsl多糖的过量产生导致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表面和细胞间粘附增强ꎬ形成微菌落ꎬ稳固生物被膜结构的同时对抗生素产生耐药ꎮ研究发现形成生物被膜的多糖物质Psl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通过调节鸟苷酸的产生形成一种正反馈ꎬ进一步促进细菌产生细胞外基质形成生物被膜ꎬ这对于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具有重要作用[20]ꎮc-di-GMP信号通路被发现是导致生物膜形成的主要机制ꎮ藻酸盐(Alginate)是EPS主要成分ꎬ可以形成稳固的保护屏障阻碍抗生素穿透生物被膜ꎬ难以对包裹其中的细菌产生抗菌作用ꎬ导致感染反复发作ꎮ小RNA(sRNA)是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机制ꎮTaylor等[21]描述了一个新的非编码小RNA(sRNA)转录物srbA对生物膜的形成和毒力有重要影响ꎮ4㊀整合子(integron)的形成㊀㊀整合子是存在于细菌质粒㊁染色体或转座子上的一种具有识别和捕获各种耐药基因并通过移动ꎬ将耐药基因传播在同种和不同种细菌间ꎬ最终导致临床上耐药现象的泛滥ꎮ整合子是Stokes和Hall于1989年首次提出的ꎬ由两端的保守区和中间的可变区构成ꎬ可变区中含有多种基因盒ꎬ大部分为耐药基因盒ꎬ在5ᶄ端保守段包含有编码整合酶的intI基因和负责基因转录的启动子ꎬ当整合子捕获到耐药基因盒后ꎬ在启动子的作用下发生转录从而使细菌获得耐药性ꎮ整合子根据其整合酶编码基因序列的不同可分为6类ꎬ其中Ⅰ类整合子最为常见且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密切相关ꎮ目前在Ⅰ类整合子可变区中发现多种耐药基因盒ꎬ如VIM㊁IMP㊁SHV等ꎬ这些耐药基因使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高耐药水平ꎮKhosravi等[22]通过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整合子密切相关ꎬ发现大多数(95.7%)分离株包含Ⅰ类整合子且对美罗培南耐药性可达到(90.32%)ꎬ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83.87%)ꎮ㊀㊀总之ꎬ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象是多种耐药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ꎬ并不单纯是由一种因素造成ꎮCRPA的出现ꎬ给临床治疗造成了巨大的压力ꎬ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耐药及流行机制ꎬ为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开发新的有效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ꎮ近年来ꎬ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 ̄locussequencetypingꎬMLST)被广泛用于记录细菌基因的变异ꎬ进而实现耐药菌株的追踪ꎬ对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具有重要意义ꎮ多位点序列分型是Maiden等人在1998年提出的用于分析基因的核苷酸序列ꎬ进而发现细菌基因的变异ꎮMLST通过使用管家基因中的序列变异来定义类型ꎬ以ST编号为基本分析单位ꎬ每一个ST标号代表一种核苷酸序列信息ꎬ目前应用于耐药菌株的追踪ꎮ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7个管家基因(acsA㊁aroE㊁guaA㊁mutL㊁nuoD㊁ppsA和trpE)进行PCR扩增纯化ꎬ产物测序后与BLAST对比得出七个管家基因等位基因谱编号ꎬ依据编号的组合即能够得到ST型ꎬ进而实现对全球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趋势及毒力进化变异的追踪调查ꎮ在铜绿假单胞菌中ꎬMBLs的产生通常与序列类型(STs)111㊁175㊁357和235的多耐药高风险克隆相关ꎬ表明高风险克隆在成功传播临床重要抗药性决定因素中的重要作用ꎮPapagiannitsis等[23]发现捷克医院中携带IMP-7的铜绿假单胞菌中ST357克隆编码整合子In-p110ꎬ证明大多数ST357分离株与IMP型MBLs的产生相关ꎮVanegas等[24]研究表明高抗生素选择压力有利于多克隆的出现ꎬ这些克隆能够分别含有KPC和VIM碳青霉烯酶ꎬ主要是ST235和ST111ꎬ但同时出现其他克隆如ST1755㊁ST463ꎮ序列类型235(ST235)是重要的铜绿假单胞菌克隆ꎬ铜绿假单胞菌ST235可以通过突变和获得当地耐药基因ꎬ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25]ꎮ在ST235中已经描述了多种碳青霉烯酶ꎬ最常见的是VIMꎬ其次是IMPꎬOXAꎬGESꎬKPC和NDMꎮ目前发现质粒编码的产NDM-1的铜绿假单胞菌MLST分型有ST235ꎬ染色体编码的KPC基因可能有利于产生KPC的铜绿假单胞菌ST235扩增时的传播ꎮHu等[26]首次报道了产生KPC-2的ST463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的克隆ꎬ该克隆在浙江省快速出现和传播ꎮ参考文献[1]㊀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ꎬ2014ꎬ37(1):9-16.[2]㊀ZavasckiAPꎬCarvalhaesCGꎬPicãoRCꎬetal.Multidrug-re ̄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andacinetobacterbauman ̄nii:resistancemechanismsandimplicationsfortherapy[J].ExpertRevAntiInfectTherꎬ2010ꎬ8(1):71-93. [3]㊀HongDJꎬBaeIKꎬJangIHꎬetal.Epidemiologyandcharacter ̄isticsofmetallo-β-lactamase-producingpseudomonasaeruginosa[J].infectchemotherꎬ2015ꎬ47(2):81-97. [4]㊀SaderHSꎬHubandMDꎬCastanheiraMꎬetal.Pseudomonasaeruginosa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resultsfromfouryears(2012to2015)oftheinternationalnetworkforoptimalre ̄sistancemonitoringprogramintheunitedstates[J].Antimi ̄crobAgentsChemotherꎬ2017ꎬ61(3):e02252-02267.[5]㊀GeCꎬWeiZꎬJiangYꎬetal.IdentificationofKPC-2-pro ̄ducingpseudomonasaeruginosaisolatesinChina[J].JAnti ̄microbChemotherꎬ2011ꎬ66(5):1184-1186. [6]㊀GarcíaRDꎬNicolaFꎬZarateSꎬetal.EmergenceofPseudo ̄monasaeruginosawithKPC-typecarbapenemaseinateachinghospital:an8-yearstudy[J].JMedMicrobiolꎬ2013ꎬ62(Pt10):1565-1570.[7]㊀万强ꎬ李娟ꎬ陈杨.辽宁省大连市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J].疾病监测ꎬ2017ꎬ(1):38-42.[8]㊀PolliniSꎬMaradeiSꎬPecilePꎬetal.FIM-1anewacquiredmetallo-β-lactamasefromaPseudomonasaeruginosaclin ̄icalisolatefromItaly[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ꎬ2013ꎬ57(1):410-416.[9]㊀PfennigwerthNꎬLangeFꎬBelmarCCꎬetal.Geneticandbio ̄chemicalcharacterizationofHMB-1ꎬanovelsubclassB1metallo-β-lactamasefoundinaPseudomonasaeruginosaclinicalisolate[J].JAntimicrobChemotherꎬ2017ꎬ72(4):1068-1073.[10]㊀RíosPꎬRochaCꎬCastroWꎬetal.Extensivelydrug-resist ̄ant(XDR)PseudomonasaeruginosaidentifiedinLimaPe ̄ruco-expressingaVIM-2metallo-β-lactamaseꎬOXA-1β-lactamaseandGES-1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J].JMMCaseRepꎬ2018ꎬ5(7):e005154. [11]㊀BertFꎬBrangerCꎬLambert-ZechovskyN.IdentificationofPSEandOXAbeta-lactamasegenesinPseudomonasaeruginosausingPCR-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 ̄phism[J].JAntimicrobChemotherꎬ2002ꎬ50(1):11-18. [12]㊀刘晓一ꎬ刘文恩.OXA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ꎬ2010ꎬ(6):462-467. [13]㊀ElGFꎬBogaertsPꎬBebroneCꎬetal.OXA-198anacquiredcarbapenem-hydrolyzingclassDbeta-lactamasefromPseudomonasaeruginosa[J].AntimicrobAgentsChemoth ̄erꎬ2011ꎬ55(10):4828-4833.[14]㊀BonninRAꎬBogaertsPꎬGirlichDꎬetal.MolecularCharac ̄terizationofoxa-198carbapenemase-producingpseudo ̄monasaeruginosaclinicalisolates[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ꎬ2018ꎬ62(6):e20496-20517.[15]㊀LiuHꎬKongWꎬYangWꎬetal.MultilocussequencetypingandvariationsintheoprDgeneofPseudomonasaeruginosaisolatedfromahospitalinChina[J].InfectDrugResistꎬ2018ꎬ11:45-54.[16]㊀ShariatiAꎬAzimiTꎬArdebiliAꎬetal.Insertionalinactiva ̄tionofoprDincarbapenem-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 ̄nosastrainsisolatedfromburnpatientsinTehranꎬIran[J].NewMicrobesNewInfectꎬ2018ꎬ21:75-80.[17]㊀PourakbariBꎬYaslianifardSꎬYaslianifardSꎬetal.Evalua ̄tionofeffluxpumpsgeneexpressioninresistantpseudo ̄monasaeruginosaisolatesinaniranianreferralhospital[J].IranJMicrobiolꎬ2016ꎬ8(4):249-256.[18]㊀曾章锐ꎬ王卫萍ꎬ王莹ꎬ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及外排系统突变的机制研究[J].临床检验杂志ꎬ2013ꎬ(6):450-454.[19]㊀ChoudhuryDꎬDasTAꎬDuttaCMꎬetal.Transcriptionala ̄nalysisofmexab-oprmeffluxpumpssystemofpseudo ̄monasaeruginosaanditsroleincarbapenemresistanceinatertiaryreferralhospitalinindia[J].PLoSOneꎬ2015ꎬ10(7):e0133842.[20]㊀HaDGꎬO'TooleGA.c-di-GMPanditseffectsonbiofilmformationanddispersion:apseudomonasaeruginosareview[J].MicrobiolSpectrꎬ2015ꎬ3(2):MB-0003-2014. [21]㊀TaylorPKꎬVanKesselATMꎬColavitaAꎬetal.AnovelsmallRNAisimportantforbiofilmformationandpathoge ̄nicityinPseudomonasaeruginosa[J].PLoSOneꎬ2017ꎬ12(8):e0182582.[22]㊀KhosraviADꎬMotaharMꎬAbbasiME.Thefrequencyofclass1and2integronsinPseudomonasaeruginosastrainsisolatedfromburnpatientsinaburncenterofAhvazꎬIran[J].PLoSOneꎬ2017ꎬ12(8):e0183061.[23]㊀PapagiannitsisCCꎬMedveckyMꎬChudejovaKꎬetal.Molec ̄ularcharacterizationofcarbapenemase-producingpseudo ̄monasaeruginosaofczechoriginandevidenceforclonalspreadofextensivelyresistantsequencetype357expressingIMP-7Metallo-β-Lactamase[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ꎬ2017ꎬ61(12):1811-1817.[24]㊀VanegasJMꎬCienfuegosAVꎬOcampoAMꎬetal.Similarfre ̄quenciesofpseudomonasaeruginosaisolatesproducingkpcandvimcarbapenemasesindiversegeneticclonesattertia ̄ry-carehospitalsinmedellínꎬcolombia[J].JClinMicro ̄biolꎬ2014ꎬ52(11):3978-3986.[25]㊀TreepongPꎬKosVNꎬGuyeuxCꎬetal.GlobalemergenceofthewidespreadPseudomonasaeruginosaST235clone[J].ClinMicrobiolInfectꎬ2018ꎬ24(3):258-266.[26]㊀Carrara-MarroniFEꎬCayôRꎬStrelingAPꎬetal.Emer ̄genceandspreadofkpc-2-producingpseudomonasaeruginosaisolatesinabrazilianteachinghospital[J].JGlobAntimicrobResistꎬ2015ꎬ3(4):304-306.(收稿日期:2019 ̄02 ̄26)。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
L a b Me d C l i n , Ma y 2 0 1 3 , Vo 1 . 1 0 , No . 1 0
・
论 著 ・
耐 碳 青 霉 烯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耐药 机 制 和 传 播 机 制研 究
mo r p h i s m— P CR ( RF LP — PCR)a n d s e q u e n c i n g we r e u s e d t o d e t e c t c l a s s I i n t e g r o n,I S C R1 ,a n d c a r b a p e n e ma s e s g e n e s
St ud y on me c h an i s m o f dr ug r e s i s t a nc e a n d t r a ns mi s s i o n i n c ar ba p e ne ms — r e s i s t a n t p s e ud o mo n a s a e r ug i no s a i s ol a t e s
s i t y, Gu a n gz h o u, Gu a n g do n g 5 1 0 5 1 5, Ch i n a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t r a n s mi s s i o n i n c a r b a p e n e ms — - r e s i s t — -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高度耐药性。
在医疗机构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已成为严重的问题,对于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了解至关重要。
抗生素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常见的耐药机制包括基因突变和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氨基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下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分析。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的内源性抗性机制是其耐药性的基础。
该菌种具有外膜结构以及多种封闭性的药物外排泵,这些结构可以拦截或排出抗生素,阻碍抗生素进入细胞或使其失效。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自由基清除系统和外泌体的产生,这些机制有助于保护菌体免受抗生素的影响。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还可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的耐药性相关基因来实现。
研究发现,菌体中的多个基因(如mexAB-oprM、mexXY-oprM、nfxB和ampR)在抗生素耐药性中起到关键的调控作用。
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了药物外排泵系统或抗生素降解酶的表达,从而使菌体对抗生素的作用降低。
此外,外源性基因的水平传递也在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耐药性基因以质粒或整合子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通过转染、共同耐药岛(Resistance Island)或转座子的介导而传递给铜绿假单胞菌。
这种方式使菌体获得多样的抗生素耐药基因,从而增加了其对不同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性。
在临床实践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对治疗选择带来了挑战。
然而,通过深入了解其耐药机制,可以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指导。
当前,一些新型抗菌药物(如环丙沙星类)在对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是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研究目的分析柳州市4所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69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柳州市工人医院(甲医院),中医院(乙医院)、妇幼保健院(丙医院)和柳铁中心医院(丁医院)。
采用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β-内酰胺酶基因和OprD2基因,使用氰氯苯腙(CCCP)进行主动外排泵筛选试验。
结果6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对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0.6%、40.6%、44.9%,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β-内酰胺酶基因IMP阳性率为4.3%,OprD2基因阳性率为63.8%,VIM、KPC、GIM、OXA和SPM基因均未检出;主动外排表型阳性率为82.6%。
PFGE分型分为A~J共10个基因型,其中A型为主要基因型,占44.1%;4所医院均存在克隆传播,甲、乙、丙、丁医院分别以A型、H型、D型、C型克隆株传播为主,甲、乙医院有共同的B型克隆株存在,甲、丁医院有共同的A型克隆株存在。
结论克隆株在医院内、医院间播散已成为柳州市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不断上升、菌株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主动外排泵高表达、OprD2蛋白表达缺失和产IMP型金属酶是该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drug resistance and homology of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of four hospitals in Liuzhou city for providing the basis of the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drugs and controling infection. Methods 69 strains of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isolated from Worker′s Hospital (A Hospital),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 Hospital),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C Hospital)and Liu Railway Central Hospital (D Hospital).Drug sensitive test was conducted by by disk diffusion and broth micro dilution,the homology of bacterial strain was analyzed by 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gene of β-lactamase and OprD2 was detected by PCR,active efflux pump screening test was conducted by CCCP. Results In 69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drug resistance rate of polymyxin B and aminoglycoside was lower,ceftazidime,cefoperazone / shubatan and piperacillin/tazobactam was 40.6%,40.6%,44.9% respectively,other antibiotic′s resistance rate was >50%;the positive rate of β-lactamase gene IMP was 4.3% and the positive rate of OprD2 was 63.8%,strains positive for gene VIM,KPC,GIM,OXA and SPM were not detected;the positive rate of active efflux phenotype was 82.6%.There were 10 genotype by PFGE named A-J,the major A type was 44.1%;four hospitals(A,B,C and D Hospital)all contained clone transmission and clone strain transmission of A,B,C and D Hospital was mainly type A,type H,type D,type C respectively,both A and B Hospital exsited type B clone strain,both A and D Hospital existed type A clone strain. Conclusion Clone strain spread in the hospital and among hospitals has become the main reason of the isolated rate of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rising,and strain increasing inLiuzhou city,the main mechanism of drug resistance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o carbapenem drugs was high expression of active efflux pump,OprD2 protein expression loss and production IMP type metal enzyme.[Key words] Pseudomonas aeruginosa;Drug resistance mechanism;Homology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也在不断增高[1-4],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检测
目前认 为 , 菌对 碳 青 霉 烯类 抗 菌药 物 如 亚 细
Hale Waihona Puke 和 膜通 透性 障碍 是造 成耐 药 的主要 原 因 。国内外 对 膜通 透引 起 的耐药 性检 测多 数是 检测 引起 细菌
维普资讯
检验 医学 20 0 8年 9 月第 2 卷第 5期 L b ro ei n , et br 0 8 V l 3 0 3 ao tyM d ie Sp m e 2 0 . o 2 .N ar c e 5
・
5 27・
CP O D急性加 重期 患者 感 染 的 主要 病 原 菌为 革 兰
. 二J
] ● ]J ]J
32 7.
药敏监测 ,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联合用药 , 减少耐 药 菌株 的产生 。
( 收稿 日期 :0 80 —8 2 0 -21 )
( 本文编辑 : 姜
敏)
文 章编 号 :6384 ( 0 8 0 -57 17 —60 2 0 )502  ̄3
外膜 通透 性 改 变 的基 因 , 对 菌 株 产 酶 ( 而 特别 是 对金 属 B 内酰胺 酶 ) - 的检 测有 表 型检 测 及基 因检
胺 培南 、 罗培南 的 耐药机 制 可能有 4种 : 1 美 ( )产 生 碳青 霉烯 酶 … ; 2 ( )膜 通 透 性 障 碍 , 即其 外 层
较常见 , 耐药 严 重 。本 地 区病 原 菌分 布 特 点 和 且
曹官铭 都定元 , 赵兴吉 . 维支气管镜 在危重创伤 纤 监护 中的应用 [ ] 创伤 外科杂 志 ,0 4 6 5 :2 — J. 20 , ( ) 36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根际中。
它是医院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且由于其多重耐药性的问题而引起了严重关注。
一、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现状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性,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大约有20%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0%的菌株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超过50%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产生耐药性。
这些耐药性的扩散不仅导致了治疗难度的加大,同时也增加了治疗成本,并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医院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影响因素1. 染色体突变: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来获得耐药性。
突变可能发生在菌体内部的基因,例如产生耐药相关酶的基因,进而导致抗生素的靶点发生改变,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2. 外源性基因的获取: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
这样的外源性基因可以编码抗生素降解酶、泵、质子泵和药物靶点变化等,从而增加抗菌药物的耐受性。
3. 细胞膜的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可以改变其对抗生素的透过性。
细菌通过改变细胞膜的脂多糖组成,降低了抗生素的渗透率,从而产生耐药性。
4. 多药耐药泵:铜绿假单胞菌可以通过表达多药耐药泵来排出抗生素分子,减少其在细菌内部的浓度,从而达到抵抗抗生素的效果。
5. 生物膜的形成: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使其对抗生素更加耐受。
生物膜提供了细菌对环境的保护,降低了抗生素对细菌的效果。
三、应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措施1.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生和患者应该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方针,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2. 严格的感染控制:医疗机构应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等。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I类整合子的研究
15 耐 药 基 因检 测 .
采用 P R法 。各 种靶基 因 P R反应 体 系: rm xT g C C Pe i a
酶体 系 2 , 下 游 引物 各 1 m l模 板 D A 4 , 5 上 0 p o, N 用
dH O补足至 5 。热循环参 数均 为 : d: 0 9 4℃预变性 4 , 5s然 后 9 5s 5℃ 4 2℃1mn 共循环 3 周期 , 4o 4 — c 5s —刀 i, 5 最后
泳 ,出现 目的条带 即为检测基 因阳性 , , 用凝胶成像系统 观察 并摄像保存。各种 引物序列见表 1 。
2 结 果
2 1 药敏 试 验 结 果 .
M— H琼脂及抗菌药物纸片 ;C P R仪; 电泳仪 ; 像系统 成 是 U I凝 胶 成像 系统 ; rmx Tg酶 体 系及 D A Makr V Pe i a N re D 20 L0 0引物。 13 茵株鉴定及 药敏试验 . 全部菌株经 Mi ocn鉴定 系统 鉴定菌种 , c Sa r 标准 菌株为 大肠埃 希菌 A C 2 92和铜 绿假单胞菌 A C 2 83 T C52 T C 7 5 。采用 K—B纸 片扩散法测定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试验
T ANG n z e g,C Fe g h n HEN iig,ZHANG io g Hu ln Weh n
【 摘
要 】 目的 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 类铜绿假单胞茵耐药相 关基 因及 I 类整合子存在 情茵, 用纸 片扩散法 ( 采 K—B法) 进行 药敏试验 , 聚合酶链 反应 ( C ) 法检 测 eR方
阳性 2 (9 7 。未检 出 VM、 I S M和 I I 6株 8 . %) I GM、P M 耐药基因。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分析
作者简介:肖新荣,本科,主管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E mail:xxrxiao0910@163.com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特点分析肖新荣 王福安 王曼雅石狮市医院检验科,石狮,362700,中国【摘要】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CRPA)在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总结其耐药特点,探讨抗菌方法。
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CRPA菌株80株,设为观察组,采集同期不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80株,设为对照组,比较临床科室分布情况、CRPA耐药特点、MBL表型阳性率与基因检测结果。
结果:临床分布比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与普外科CRPA检出率较高,差异显著(犘<0.05);CRPA耐药特点显示,CRPA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药物,耐药率较低的常用抗菌药是阿米卡星与妥布霉素;MBL表型阳性率较高,为92.50%(74/80),MDR PA占比53.75%(43/80),XDR PA占比22.50%(18/80)。
结论:CRPA较易发生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重症医学科,阿米卡星与妥布霉素等药物在CRPA感染中抗菌效果较好,CRPA抗感染治疗中应针对性用药。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临床分布;感染防控【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识码】 A 犇犗犐:10.3969/j.issn.2095 1396.2023.05.007犃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犆犾犻狀犻犮犪犾犇犻狊狋狉犻犫狌狋犻狅狀犪狀犱犇狉狌犵犚犲狊犻狊狋犪狀犮犲犆犺犪狉犪犮狋犲狉犻狊狋犻犮狊狅犳犆犪狉犫犪狆犲狀犲犿犚犲狊犻狊狋犪狀狋犘狊犲狌犱狅犿狅狀犪狊犃犲狉狌犵犻狀狅狊犪XIAOXin rong,WANGFu an,WANGMan ya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ShishiCityHospital,Shishi,362700,China【犃犅犛犜犚犃犆犜】 犗犫犼犲犮狋犻狏犲:Toanalyzethedistributionofcarbapenem 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CRPA)inclinicaldepartments,summarizethecharacteristicsofdrugresistance,andexploretheantimicrobialmethods.犕犲狋犺狅犱狊:Atotalof80CRPAstrainsfromMarch2022toFebruary2023wereselectedastheobservationgroup,and80carbapenem resistantPseudomonasaeruginosastrainsfromthesameperiodwerecollectedasthecontrolgroup.Thedistributionofclinicaldepartments,thecharacteristicsofCRPAresistance,thepositiverateofMBLphenotypeandtheresultsofgenedetectionwerecompared.犚犲狊狌犾狋狊:Thedetec tionrateofCRPAwashigherinthedepartments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criticalcaremedicineandgeneralsurgery,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犘<0.05).TheresistancerateofCRPAtoticarcillin/clavulanicacid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tootherantibiotics.Amikacinandtobramycinwerethemostcommonantibioticswithlowresistancerate.ThepositiverateofMBLphenotypewas92.50%(74/80),MDR PAaccountedfor53.75%(43/80),andXDR PAaccountedfor22.50%(18/80).犆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CRPAismorelikelytooccurinthedepartments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andcriticalcaremedicine.AmikacinandtobramycinhavegoodantibacterialeffectsinCRPAin fection.【犓犈犢犠犗犚犇犛】 pseudomonasaeruginosa;drugresistancecharacteristics;clinicaldistribu tion;preventionandcontrolofinfection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为非发酵、专性需氧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是临床常见菌。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探索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探索王莉梅1付秀娟2*姚铭1朱大胜2韩铭1张舒娜3(1.吉林大学第四医院药学部,2.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药品管理部, 3.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心内科长春,130011)摘要:目的为临床药师参与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治疗及用药监护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了一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的治疗,治疗中多次检出耐碳氢霉烯类抗生素的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药师结合药敏结果,对其进行分析。
结果临床药师在治疗过程中依据药敏结果,很好地协助医生及时调整用药。
结论临床药师利用专业的药物知识在治疗团队中发挥着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耐碳氢霉烯;临床药师Management of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Aeruginosa -induced InfectionWang Limei,Yao Ming,Han Ming, Zhang Shuna(The Founh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00);Fu Xiujuan,Zhu Dasheng(The Second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1,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harmacists in the treatment of 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duced Infec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Method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ed in the treatment of a 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ng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anti-infection treatment of pulmonary infection,we found Carba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frequently.Then we analyzed drug therapy status on the basis of bacteri -al cultivation and drug-sensitivity test.Results The impact according to drug-sensitivity tes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ng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obvious,which helped doctors in the adjustment of medication. Conclusion Clinical pharmacists may use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Keywords:Pseudomonas Aeruginosa;Carbapenem-resistant;clinical pharmacist;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广泛,常可使某些诸如长期应用抗代谢药、激素、免疫抑制剂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引发菌血症、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近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逐年升高,且多重耐药菌株也逐年增加,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多重耐药机制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多重耐药机制分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重要的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常导致医院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
它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并且能够通过多重耐药机制来获得抗药性。
首先,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来源于其自身的多重耐药机制。
其中,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是一种常见的耐药机制。
这些酶能够水解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够产生保护性外膜蛋白(OprD蛋白)缺失,导致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对其失效。
其次,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外源性耐药基因的水平传递获得耐药性。
外源性耐药基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菌体,如可移动的遗传元件——质粒和转座子。
这些质粒和转座子能够在不同细菌间水平传递,使得耐药基因向不同种类的菌株传播。
通过水平基因转移,铜绿假单胞菌可以获得来自其他抗生素产生菌株的耐药基因,进一步增加其耐药能力。
另外,铜绿假单胞菌还具有生物膜形成的能力,这也是其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生物膜是由细菌聚集在表面形成的一种复杂结构,能够保护细菌不受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
在生物膜内部,细菌形成微环境,使得抗生素难以渗透并起到杀菌作用,从而增强了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够通过利用外源能源来耐药。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需要大量能源,而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利用外源能源,如强酸、强碱和药物代谢产物等,进行代谢途径和能源转换方面的调整,来应对抗生素的攻击。
这些调整使得铜绿假单胞菌在抗生素环境中继续存活和繁殖。
此外,铜绿假单胞菌还能够通过调节内源性细胞外蛋白酶(protease)的产生来获得耐药性。
细胞外蛋白酶能够降解宿主免疫系统中的免疫蛋白,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使得铜绿假单胞菌能够在宿主体内生存和导致感染。
综上所述,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括自身的多重耐药机制和外源性耐药基因水平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表型与外膜蛋白OprD2的关系
ABS TRACT Ob e t e To su y t ea tvt s o o o j ci v t d h c ii e fs mec mmo l s d a t itc g is e d mo a i ny u e n i o isa an tPsu o n s b
胺 培 南 (4 2 % ) 其 次 是 环 丙 沙 星 ( 5 0 ) 美 罗 培 南 (8 8 % )氨 曲 南 ( 9 7 % ) 阿 米 卡 星 (7 6 ) 哌 拉 西 林 / 唑 巴 坦 5.3 , 4.7 、 2, 7 、 1.2 、 1, 1 、 三
(4 0 % ) 头 孢 他 啶 (1 9 ) 头孢 哌酮 / 巴坦 耐 药 率 最 低 ( . 6 。 现 多 重 耐 药 的 菌株 占 3. 3 (5 1 2 , 叉 耐 药 率 高 1. 8 和 1. 7 , 舒 9 8 %) 呈 8 7 5 /4 )交 达 4 . 4 (8 1 2 。 对 亚 胺 培 南 耐 药 的菌 株 中 , 并 有 其 他 内 酰胺 类 抗 生 素 耐 药 的菌 株 达 到 6 .4 ( 8 7 ) 2株 P 外 膜 o8 5 / 4 ) 在 合 2 3 4 / 7 。3 a
蛋 白电 泳 结 果 显 示 O r pD2相对 含 量 在 耐 药组 为 o 3 5 ( 中有 一株 为 8 7 ) 敏感 组 为 6 2 ~ 1, 0 。在 碳 青 霉烯 类 耐 药 ~ .% 其 ,0 , .0 o 2
组 与 敏 感 组 之 间 统 计 分 析 P< o 0 , 碳 青 霉 烯 类 组 低 于 敏 感 组 , 是 在 亚 胺 培 南 耐 药 、 罗 培 南 敏感 组 与 亚 胺 培 南 、 罗 培 南 均 .5耐 但 美 美 耐 药 组之 间差 异 无 统 计学 意 义 。结 论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耐 药 菌 株 常 见 , 常呈 多重 耐药 和交 叉 耐 药 。 胺 培 南耐 药 率 高 于 美 罗培 南 。 且 亚
不同标本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巴坦 、 头孢 他啶耐 药率 ≤5 .% 泛耐 药菌株的分 离率 为 32 结论 : 00 .%。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 单胞菌主要 引起 重症 患 者 下 呼吸 道 感 染 , 吸 道 组 和 分 泌 物 组 细 菌 多重 耐 药性 严 重 , 呼 临床 可根 据 药敏 试 验 选 择 抗 菌 药物 , 议 选 建
实
: 兰基壶 2 1 03
眷 箍j 期
17 1
・
检 验 与 临 床 ・
不 同标 本 分 离 的耐 碳 青 霉 烯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的 耐 药 性 分 析
韦柳 华
摘 要 目的 : 了解 不 同标 本 分 离 的 耐 碳 青 霉 烯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的 耐 药性 , 临 床 合 理 应 用 抗 茵 药 物 提 供 为 依 据 方 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用 美 国 Mi ocnA t cn 4微 生 物 分 析 仪 进 行 细 菌 鉴 定 和 药敏 试 验 、 2株 细 菌根 据 标 本 来 采 c sa uo a 一 r s 6
别为 100 6 .%、67 差异有统 计学意 义( 0 .%、27 l.%, P<00 ) 对 青霉素类 、 .5 , 头孢 类 、 曲南 、 一内酰胺酶抑 制剂 氨 B 复合药物 、 基糖 苷类 、 丙沙星 、 氨 环 多黏 菌 素 B耐 药 率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0 ) 呼 吸 道 组 对 哌 拉 西 林 、 .5 。
源不 同分 为 3组 : 呼吸 道组( 1株 )分 泌物组( ) 其他标本组 ( 5 、 5株 、 6株 ) 结果 : 。 耐碳 青霉烯铜 绿假 单胞 茵主
要 分 布 于 IU(03 ) 主要 来 源 于痰 液 ( 84 。分 泌 物 组 、 吸 道 组 、 他 标 本 组 对 左 氧 氟 沙 星 耐 药 率 分 C 4 .% , 4 .%) 呼 其
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研究
【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茵 金属酶多重耐药 外排泵抑制剂 外膜孔道蛋白
D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v e s t i g a i t o n o f c a r b a p e n e m —r e s i s t a n t p s e u d o mo n a s a e r u g i n o s a . W A N G We i , S U J i a n—r o n g .D e p a r t me m o f C l i n i c a l L a b o -
b r o t h mi c o —d r i l u t i o n me ho t d.wh i l e c o mb i n e d MI Cs w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c h e c k e r b o a r d b ot r h mi c o —d r i l u t i o n me t h o d. T he F I C wa s u s e d f o r d r u g c 0 b i m n a t i o ns e fe c t s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P o s s i b l e me c h ni a s ms o f mu l t i —d r u g r e s i s t nc a e we e r d e t e r mi n e d hr t ou g h 3 D h y d r o l y s i s t e s t nd a P CR,e t c . Re - s al t s Mo n o. . nt a i b i o i t c MI Cs o f he t 1 5 9 e a r b a p e n e m r e s i s t a n t P s e u d o mo n a s a e ug r J n o s a s h o we d t ha t t h e s e i s o l a t e s we r e mu l t i — - d r u g es r i s t a nt a n d
临床感染患者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相关研究
临床感染患者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相关研究目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了解其产碳青霉烯酶、整合子分布及外膜孔蛋白的缺失情况,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医院内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指导临床有效控制耐药菌株在医院内的传播。
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期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共60株,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菌株。
应用Vitek-2compact系统及配套药敏卡片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K-B)测定。
EDTA双纸片增效法初筛碳青霉烯酶,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金属p-内酰胺酶基因、OXA基因)、外膜孔蛋白基因(OprD2基因)以及整合酶基因(intI1、intI2和intI3),并对整合酶阳性菌株进行整合子可变区的扩增,并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
结果60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测试的15种抗菌药物耐药现象非常严重,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38.3%),其次为左氧氟沙星(60.0%),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70.0%; EDTA双纸片增效法检出金属酶表型阳性菌株24株(40.0%),PCR基因扩增检出IMP阳性菌12株(20.0%),VIM阳性菌6株(10.0%),SPM阳性菌4株(6.7%), OXA-10阳性菌10株(16.7%),I类整合子阳性菌21株(35.0%),未检出GIM、SIM、OXA-1、OXA-2基因和Ⅱ、Ⅲ类整合子;36株(60.0%)显示出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中有16株(76.2%)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共发现2种整合子可变区:700bp13株,1200bp3株。
经测序比对证实,700bp可变区携带耐药基因盒aacA4,1200bp可变区携带基因盒aadB-aacA4。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现状及耐药机制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现状及耐药机制分析
丁金蓉;李小彬;王蔚;翁育清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4(17)10
【摘要】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及不恰当使用,加之细菌自身不断的自我进化,细菌耐药情况愈发严峻,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细菌的出现,使临床用药面临严重挑战。
碳青霉烯类药物在全国的感染率、定植率逐年上升,其中,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尤为突出。
为临床用药及预防、抗生素研究提供相应科学依据,本文就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国内现状、耐药机制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170-173)
【作者】丁金蓉;李小彬;王蔚;翁育清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珠海临床医学院(珠海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
【相关文献】
1.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及整合子耐药基因分析
2.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
3.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不同耐药模式菌耐药性分析
4.赣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5.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及特征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p rme t f iia b r tr Io gg n src o e Ho p t l _ h n h n, h n h n, 1 De a t n Cln c lLa o a o y,.n a g DititPe pl o s ia ,S e z e S e z e 0 Gu n do g 5 7 8 Chn 2 De a t n f iia b r tr tePepl a g n 1 1 2, ia; . p rme t Clnc lLa oa o y,h o e o
Ge t p s a he o y s a al s s o ar ap n m - e i t nt Ps u mon s a r g no a no y e nd p n t pe n y i f c b e e r s s a e do a e u i s
H u Qi , eS u i g。 W u Ru xi n , n ” Wa g Qi n , u n e n Ni h p n , n a g。 Li g Li 。, n o g。 H a g Li 。
胡 琴 聂 署 萍。 吴 润 香 凌 利 芬。 王 琼 黄 烈 , , , , , △
(. 东省 深圳 市龙 岗区人 民 医院检 验科 5 7 8 ;2 广 东医学 院附属 1广 1 12 . 深 圳 市福 田人 民 医院检 验 医学部 5 8 3 ) 1 0 3
摘 要 : 目的 了解 深 圳 福 田人 民 医院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对 碳 青 霉 烯 类 抗 生 素 的 耐 药 机 制 , 临床 合 理 使 用 抗 生 素提 供 参 考 依 为 据 。 方 法 用 E ts 试 剂 条检 测 铜 绿 假 单 胞 菌对 哌 拉 西林 、 孢 他 啶 、 胺 培 南 、 罗培 南 、 大 霉 素 、 布 霉 素 、 丙 沙 星 7 抗 - t e 头 亚 美 庆 妥 环 种
接 合 实验 用 来 证 实耐 药基 因 的传 播 性 。结 果 2 9例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均 为 多 重 耐 药 菌株 , 对 亚 胺 培 南 、 罗培 南 及 庆 大 霉 素 耐 药 且 美 率 最高, 3种 药物 最 小抑 茵 浓 度 分 别 为 3 、2 26 / L。2 株 携 带 有 Amp 2 3 、5 g m 6 C基 因 的铜 绿 假 单 胞 茵仅 有 5株 为持 续 高 表 达 菌株 , 1 8株 金 属 酶 阳 性 茵 中有 l 株 与 Ⅵ 2基 因型 检 测 一致 , 余 3株 V M- 基 因 型 阴 性 , 有 1株 为 V M- 5 其 I 2 并 I 2基 因型 阳 性但 金 属 酶 阴性 。2 9株 中检 测 出 8株 携 带 Op D 基 因 , 膜 蛋 白缺 失 率 为 7 ( 12 )其 余 基 因型 均 阴性 。结 论 该 院铜 绿 假 单 胞 茵耐 碳 r 外 2 2/9 . 青 霉 烯 类 抗 生 素 的 耐 药 机 制 主 要 为产 金 属 酶及 外 膜 蛋 白缺 失 , 青 霉 烯 类 抗 生 素 的 不 合 理 使 用 将加 剧 该 类药 物 的 耐 药 性 。 碳 关 键 词 : 绿 假 单 胞 茵 ; 碳 青 霉 烯 类 ; 耐 药 性 ; 基 因型 铜
Hopia f Fu i nS e z e S e z e Gu n d n 1 0 3 Ch n ) s tlo ta h n h n, h n h n, a g o g 5 8 3 , ia Ab tat Obe t e To e po e t e p e e t lv l n j r d u —e itn eh ns s o Cab p n ms o e d mo a sr c : jci v x lr h rs n e es a d mao r g r ssa tm c a im t r a e e fPsu o n s
旦堕 坠垦堂窒查
・
主 月 —
卷第 1 期 I LbM d u 1,o 3,o1 1 n J a e, l 2 2V 13N .1 t Jy 0 .
・
1 5 ・ 3O
临床 检 验研 究论 著 ・
耐 碳 青 霉 烯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耐 药 表 型 及 基 因 型 分 析
a r no a i o e sH os ia fFuta he he a o pr i e e e e orr a o bl s geo ntbitc .M e h ds M i mal e ugi s n Pe pl p t lo in S nz n, nd t ovde r f r nc s f e s na e u a fa i o is to ni i bior on e r t0n( I nhi t y c c nt a i M C) o e o ona e ug n at ntbotc a nt i l d n i e a iln, e t zdm e,m i ne , e o— fPs ud m sa r i os o 7 a i i i ge s,nc u i g p p r c li c fa i i i pe m m r pe m , n a ii t ne ge t m cn,obr m ycn a i r fo cn we e d t r i d by E—e ts rps a i nd cp o l xa i r e e m ne t s ti .M BLs, PC nd A m p w e e d t c e ub e K a C r e e t d by do l
生素 的 最 小 抑 茵 浓 度 , 三 维 实验 对 产 Amp 、 C酶 菌株 的 耐 药表 型进 行 确 认 , 属 酶 的表 型 确 证 实验 则采 用 E TA 双 纸 片 扩 用 C KP 金 D 散 法 。 用 P R 方 法 检 测 Am C、 M- 、 I 2 I - 、 P 、 C及 Op D 7个 基 因 型 , 分 析 表 型 和 基 因 型 之 间 的 关 系 , 粒 C p VI 1 V M- 、 MP 1 S M KP r 并 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