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运河创科举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复习题提纲(重点部分要填空)
1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岳麓版)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1、581年, (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
2、 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A 、政治上实行“ ”;B 、 制度,采用 的办法选拔人才,到隋炀帝时又设立进士科。
4、隋代大运河:三个点:中间是 ,北到 ,南达 ;分为四段:自北向南一次为 、 、 和 ; 沟通了五大水系:即 、 、 、 、 。
5、 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 贞观之治1、618年, (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 (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1)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3)选贤任能,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第3课 开元盛世1、唐太宗去世后,高宗即位,其后是中宗,大权旁落到 手中,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
2、史称武则天有“ ”。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文档2篇)
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文档2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的资料2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篇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二、讲授新课1、隋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1)开皇之治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
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
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
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中国历史-七下-第一课-开运河、创科举精品PPT课件
河7.淮河8.长江9. 水济渠 A:1.2.3.4
四段
B:4.5.6.7
C:2.3.4.9
D:1.4.8.9
选择题:
617年,瓦岗军攻克(
)附近的大粮
仓兴洛仓,开仓散粮,赈济饥民前来就食
者近百万。
A.东都洛阳 B.北市南阳
好好思考思考 啊!
别掉进了陷阱 啊!
C.长安
D.上京
选择题:
关于大运河的正确位置是(
知识创新
1.绕口令: 518,隋建立,都长安,杨坚就是隋
文帝。
589,隋灭陈,统一南北,结束分裂。
2.三点四段五河:
北涿郡南余杭中间是洛阳;水济渠、通 济渠、邗沟、江南河;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钱塘江。
• 隋朝为什么能 统一南北?
你想知道吗 ?就跟着一
起来吧!
你懂了吗?So easy!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开运河 创科举
学习目标:
1.了解隋朝、隋朝统一南北 2.大运河的开凿 3.科举制的创立
预习检测
你知道
1.(518)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建了立吗者?
( 隋文帝【杨坚】 )。
2.(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南北统一,结
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通.大(运涿河郡)的,开南凿达时(间余(杭60)5年,),位全置长:20以00(多洛千阳米),为是中南心北,交北 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凿,对( 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七历史下教案
教 材 教材着重分析了突厥、吐蕃、回纥、南诏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 分 析 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学 情 学生对古代民族关系的概念理解要求老师指导,也可通过学生回忆引出唐朝 分 析 的民族关系。
知识目标:唐朝疆域的四至、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教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入藏。 学 目 能力目标:通过对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 标 证的认识历史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太宗开明的民族,受到北方各民族的拥护,被称为“天 可汗” 。 重 点 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难 点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
通过对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对唐朝历史有所初步的了解,进一步学习本课 内容更容易理解。
1 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及其影响。
教 学 目 标
2 通过讨论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4.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本课内容。通过对比现实考试制度,启发学生思考我国教育现状 的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 5、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是人类社会进步 的组成部分; 6、 通过了解科举制度的深远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 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教 分 课 时 1 第 一 课 时 环节与 教师活动 时间 一.复 习 提 问: 5 分钟 二.导 入 5 分钟
学
流 学生活动
程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 ○ 反思 △巩固旧知
学生评价“贞观之治” 师点名提问 形成的原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 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的选拔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唐朝兴盛的原因:国家统一;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7.盛唐气象政治上的主要表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8.盛唐气象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发明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
9.盛唐气象民族关系上的主要表现: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遣唐使来华 多彩的文学艺术
经济的繁荣
开放的社会风气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政治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经济
经济的繁荣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与交融
对外关系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开放的社会风气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定都长安
政治
“贞观之治” 女皇帝武则天
“开元盛世”
10.盛唐气象社会、文学上的主要表现:开放的社会风气,唐诗盛行
11.盛唐气象对外关系上的主要表现: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大唐西域记》
12.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安史之乱。
13.唐朝灭亡后的局面:五代十国。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诗:黄金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对外关系
如何评价隋炀帝
如何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修建了大运河、营建了东都洛阳、开创了科举制度,并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
然而,这些功绩也伴随着滥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乱的指责。
以下是对隋炀帝的评价:
功绩:
1. 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这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程,它连接了南北方的水路交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 隋炀帝营建了东都洛阳,这是一个繁荣的城市,成为当时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3. 隋炀帝开创了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数百年,为选拔人才、促进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 隋炀帝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这些战争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地位,并对中国的疆域进行了拓展。
过失:
1. 隋炀帝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工程和频繁征战,导致天下大乱,百姓生活困苦。
2. 隋炀帝的统治被普遍认为存在着暴虐和残酷的行为,例如杀害兄弟、逼迫父亲退位等。
3. 隋炀帝的挥霍无度也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困难,导致官员贪污腐败,社会风气败坏。
综上所述,隋炀帝既有功绩也有过失。
虽然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创新,但他的统治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因此,对他的评价应该是客观、全面的,正所谓其罪也彰,其功也卓,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
运河水,荡悠悠, 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 万里江山一旦丢。
畅想天地
唐朝诗人说: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三、科举制的创立
1、开科举制的先河:隋文帝分科考试 2、正式形成:隋炀帝创设进士科 3、影响:P4正一 4、目的:控制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一、隋朝统一南北 二、大运河的开凿 三、科举制的创立
温 故
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知
新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隋
宋
齐
பைடு நூலகம்
梁
陈
隋朝建立
北
隋周
581年, 隋建立; 都长安; 杨坚是 隋文帝。
隋朝统一
陈
589年, 隋灭陈, 统一南北, 结束了长期 的分裂局面。
隋朝统一南北的原因?
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统一提供了条 件; ④隋文帝的雄才大略和个人努力; ⑤陈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二、隋朝大运河的开凿
1、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2、地理位置:P2正二; 3、作用:P2正二; 4、开凿大运河的原因(目的)
①根本原因:控制江南地区,巩固统治; ②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需要。
通州段
扬州段 苏 州 段
杭 州 段
大运河: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里程 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它是苏伊士 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1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依靠智慧和 双手创下了如此煌煌伟业,这是中华 民族永远的骄傲。
隋炀帝为什么要修建大运河
隋炀帝为什么要修建大运河一提到隋炀帝我们想到的就是他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总之就是一个昏君的形象。
可是历史中的隋炀帝确不是这样的,他也做过许多丰功伟绩,并且留下了许多治理国家的良策。
以下就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原因。
隋炀帝的介绍: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
即位之后,他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
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颇有建树。
但是,他却是历史上妇孺皆知的荒淫之君,甚至,其荒淫之君的名声完全盖过了他伟大的建树。
隋炀帝初继位,便决定迁都洛阳。
他下令大规模营建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瀍河、洛水纵贯其间,分外郭城、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
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以及整齐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隋炀帝修建洛阳城,具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都城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的原因:1、加强帝国南北联系,增进帝国对于南北的控制众所周知,隋文帝在位期间,虽然在疆域上实现了天下一统,但是北方与南方事实上仍然是貌合神离。
毕竟南北两地已经分裂隔绝了三百多年,历史刻下的伤口虽然已经停止了流血,但是横亘在它们之间的那道无形而巨大的裂痕却难以在短时间内被表面上的统一所缝合。
这种裂痕不可避免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等各个方面,严重削弱了一个统一国家所应具有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而京师长安则地处帝国的西北一隅,“关河悬远,兵不赴急”,一旦山东(崤山以东)或江南地区发生叛乱,等到中央得到消息作出反应时,不但已经贻误了战机,而且地方上很可能已经遭到破坏。
所以,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四方疆域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控制,为了南北两地能够消除历史隔阂,完成从形式到精神的真正统一,在地处南北结合部的洛阳营建一座新都,把帝国的权力中枢从西北一隅迁移到中原地区,就是势在必行之举,是隋帝国的长治久安之计。
2013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一、隋的建立与统一 1页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我国历史上大统一的王朝:秦、西晋、隋、元二、大运河2页1.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千米。
3.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由北向南)4.大运河的作用:(1)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2)、(3)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5. P2大运河图三、科举制3-4页1.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2.科举制的作用(影响):(1)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2)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3)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四、课后题4-5页1.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1)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秦朝郡县制,隋朝科举制。
(3)都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工程:秦朝的万里长城,隋朝的大运河。
(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而迅速灭亡。
2.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积极:(1)科举制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2)选拔官吏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
消极:读书做官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6页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6-9页1.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6页2.对李世民的评价:李世民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6页3. 贞观之治的措施:7-9页(1)轻徭薄赋(经济上)(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政治上)(3)加强中央权力(政治上)(4)完善科举制度(文化上)4.唐太宗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
七年级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单元: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介绍了隋朝建立及统一,结束了长达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重建大一统政权。
它开通了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然而它却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的朝代,它的灭亡给后人以深刻启迪。
隋朝的建立与发展为唐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是整个单元的基础,更是中国古代史中重要的一页。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材子目:本课依次展现了“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通过四个子目,体现了两大内容,第一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即隋朝短暂的历史,突出短命;第二是大运河与科举取士,即隋朝两大创举,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突出繁荣。
短暂而繁荣体现了隋朝的特点。
基于此,设计框架如下:一、隋之兴—打开“新”局面二、隋之治—两大新举措三、隋之亡—提供“新”教训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时空观念:结合图示,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灭亡基本情况;结合地图,了解大运河的概况;2.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结合文献史料,理解大运河对隋朝乃至后世的影响;3.唯物史观:以隋炀帝为例,知道从政治、经济等具体的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4. 家国情怀:通过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到爱惜民力,关注民生对国家稳固的重要性;通过探究科举制度的影响,理解考试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同时制度创新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隋朝统一的意义;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2. 难点:从隋朝灭亡中得到启示;理解科举制创立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教师活动:(1)出示“寒门逆袭”考试漫画和古代科举制图片。
开运河
济黄
渠河 通
济渠
河 淮
江
邗 沟 江 南
河
余杭 钱塘江
大运河的开凿
扬州古运河河道
大运河的开凿 地位:南北交通大动脉
意义: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 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科举制度的创立
隋以前的选官制:秦汉——军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时采用分科考试办法选拔官 吏;隋炀帝时创设进士科,科举制确立。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缢死,隋灭亡。
思考: 比较隋朝与秦朝,它们பைடு நூலகம்何相似的地方?
隋文帝的统治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出现前所没有的繁荣景象。
人口增长快,垦田面积扩大,赋税收入增加,长安洛阳等地修建 了许多大粮仓,粮食和布帛可供几十年之用,工商业发展,洛阳 有东、南、北三市,东市周围4千米,有店铺3000多家。
大运河的开凿
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的交通
主持开凿者:隋炀帝
开运河 创科举
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
隋的建立: 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 坚
隋统一南北:
条件:⑴人民渴望统一 ⑵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 ⑶民族大融合 ⑷隋的经济军事实力迅速增强 ⑸陈后主荒淫奢侈
经过:588年,隋文帝儿子杨广率兵50万攻陈 589年,隋军攻下建康,俘陈后主,隋 统一南北。
隋 炀 帝 杨 广
大运河 的开凿
目的的另一种说法:隋炀帝是为了巡游江南而开凿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凿
时间:605年——610年 长度:2000多千米 地域: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达余杭 分为四段: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016·南京中考)“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
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B )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交往
2.(2016·聊城学业考)如图是东晋 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 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 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安史之乱
根本原因:唐朝_政_治__腐_败___。 直接原因:节__度__使__势力日益强大 经过:755年,安_禄__山__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将史思 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763年被平定。 影响:对_社__会_经__济__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__由_盛__转__衰__。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 成_藩__镇__割__据__的局面。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 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1材)料唐一玄中宗的唐诗励描精写了图唐治朝,开重元用时贤期繁能荣;富整庶顿、吏天治下太,平裁的 盛世减景冗象员,;当时发的展统经治济者,是改谁?革这税一制盛;世注局重面的文出教现,与编他修采经取的藉。 哪些(措答施对有任关?意两点)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 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
朝(出现2)的两曲种辕新犁农、具筒分车别叫什
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 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 武(则33)天)材对科料这举三一制中制的度唐的殿诗完试体善和现作武了出举我了国怎古样代的史贡上献哪?种选官制度?
暴君辉煌政治人生论文
暴君的辉煌政治人生摘要:隋炀帝在多数人眼中都是以暴虐淫乱的形象存在,视为典型的亡国之君。
在一大堆歪曲的历史记载和传奇性的道听途说之下,很难让人窥其真实性格。
其实隋炀帝是一位有进取心,有自己恢弘政治理想的帝王,他“开通运河”、“创建科举”等等举措对当时社会饿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影响深远。
他是亡国之君,也是有为之主,有种种恶政,却也功绩斐然。
关键词:隋炀帝;一统江山;开凿大运河;创建科举制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25—01文章开头我们先讲个故事:尝引镜自照,故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惊问故,帝笑曰:“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故事说隋炀帝对着镜子顾影自怜,对自己宠爱的萧皇后说:“我这么高贵的脑袋,哪个人配提刀砍下来?”皇后大惊,问他怎么说出这种不吉利的话,炀帝一笑,以近乎哲学家的口吻道:“贵贱苦乐也是有轮回的,得到就可能丧失,丧失也可能得到,即使脑袋被人砍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人这一辈子就是那么回事儿,有什么好难过的?”我不仅要对他鼓掌叫好。
这则史料令人对炀帝产生了新的看法,他并不像民间演绎的那样是个彻头彻尾的糊涂虫,不但洞悉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的道理,甚至对自己的人生归宿做了最糟糕的打算,不是个贪生怕死,摇尾乞怜的懦夫,而是在面对死亡时表现出了非凡的气概。
试问多少获权者能如此风轻云淡的笑谈生死?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他的一生大致有三个阶段:13岁(公元569—580年),贵族子弟;13——35岁(公元581—603年),从皇子到皇太子;36—50岁(公元604—618年),大隋皇帝。
杨广成为皇帝之前的一大功业:“一统江山”,其功绩堪比秦始皇。
公元589年,年仅 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
公元590年,杨广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
隋炀帝的功过评价300字
隋炀帝的功过评价300字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亡国之君。
他用计谋取代了本来的太子杨勇,可却是一个暴君,对外连年征战,滥用民力、穷奢极欲,引发全国范围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但看待一个君主,我们要一分为二。
隋炀帝纵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他也是有贡就的,那么具体有哪些呢?
第一件: 创立科举制。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到了隋炀帝的时候,他增设进士科。
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与原来的只能是世家子弟为官有着巨大的差别,让很多底层的老百姓通过十年寒窗,也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第二件:开通京杭大运河
杨广所开凿的运河其实是利用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旧河道,加以疏浚。
很多人认为杨广的目的不单纯,并非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去方便自己区江南游玩。
而且,因为修渠,隋炀帝动用了上百万的劳工,因劳累过度而死的老百姓难以计数。
这个不能否认,但京杭大运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而且一直到现在还在起着作用。
第三件:营建东都
汉魏洛阳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了,于是杨广另选地质,重新营建洛阳,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洛阳的工程。
杨广迁都洛阳一事,并非完全出于荒淫逸乐,而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决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四件: 开拓西域
隋朝时期吐谷浑汗国和契丹、突厥等民族。
杨广派人西征灭了吐谷浑汗国。
他远征西域之后再次打通了丝绸之路,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孔道,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贸易、文化的往来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力度。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要求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标要求“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为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其他要求如下:1、学习目标①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②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③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2、学习重点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3、隋朝的建立及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北周外戚)隋文帝都城:长安2)统一全国时间:589年,灭掉陈朝。
3)统治措施:开皇之治①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②发展经济③编订户籍④统一南北的币制和度量衡。
4、开通大运河目的: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加强南北交通。
概况:全长2700多千米。
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意义或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交通。
便利了政令的上传下达,有利于政治交流和文化交流。
5、开创科举制度1)周~西汉的选官制度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度(文法吏)→汉:察举制(以德取人、以文取人、以能取人)→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科举制的创立人物:隋炀帝影响:科举制把选官的权力收回到皇帝手中,打击了贵族势力,扩大了选官的范围,选拔了了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6、隋朝的灭亡原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时间:618年,隋炀帝亡。
盘点隋炀帝杨广的三大功绩:简直可以比肩千古一帝秦始皇
盘点隋炀帝杨广的三大功绩:简直可以比肩千古一帝秦始皇展开全文大家都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还给后人留下了颇具影响的政治制度和诸如万里长城的世纪大工程。
那么,和他有同样大作为的隋炀帝杨广怎么就没有得到千古一帝的称号呢?大家还都认为杨广的暴君昏君的代表,特别是电视剧丑化了杨广的形象,说他是荒淫无度的昏君。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看完杨广的三大历史功绩,或许会改变对他的印象!第一件事:开创科举制度杨广继位后开创科举制度,建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削夺高门士族权势,提拔平民人才。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影响了之后一千多年的人才选拔制度。
哪怕是现在的高考制度,也是借鉴了古代科举制度!第二件事:修建京杭大运河杨广在位期间修建隋唐大运河,此运河纵贯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8个省、直辖市,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极大得促进沿河城市的繁荣。
2014年,隋唐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第三件事:第一次把台湾纳入中国版图公元230年,三国孙权派数万人的船队第一次到达台湾,这是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
公元610年,杨广再次派数万人攻打流求,最后征服琉球,并杀流求王,虏其民万余人。
至此,琉球也就是如今的台湾第一次被纳入到中国版图。
这也成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最好作战,相信在不久将来,台湾终会回归祖国的怀抱!朋友们,看完以上杨广的三大历史功绩,您是否对他有重新认识和评价呢?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所以后世之君不免抹黑杨广,而忽视他的功绩。
但是历史人物的功过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群众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朋友们,您怎么评价杨广呢?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中国史 初一历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史隋朝(581--618)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北京,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交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开创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暴政终至灭亡唐朝(618--907)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以民为本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革新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项目鼓励发展农业贞观遗风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轻徭薄赋政起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整顿吏治裁减人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典籍做法农业发明曲辕犁筒车兴修水利手工业纺织业蜀锦陶瓷业越窑邢窑唐三彩长安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国际性大都会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玄奘西行由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带回大量佛经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黄巾起义使唐朝灭亡宋朝(960--1127)杯酒释兵权皇帝掌握兵权重文轻武的政策设置通判设置转运使影响积极: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安定消极: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注重文教发展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提高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辽与北宋的和战和议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使民众生活环境安定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有利于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双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和是历史发展的主题1127年被金灭亡辽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都城在上京临潢府西夏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在兴庆府南宋(1127--1276)农业的发展引进占城稻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种植茶树手工业瓷都--景德镇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设立市舶司元朝铁木真统一蒙古,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灭金与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1234年蒙古灭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定都于大都元朝的统治中书省吏户礼刑工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建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政治:社会的安定,元朝的统一经济:经济繁荣,人口增加,市民阶级不断壮大对外:海外贸易发达中外交通发达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朝(建立1368年)明朝的统治强化皇权措施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五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由皇帝直接掌握军政大权设厂卫特务机构设置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合称“厂卫”作用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科举考试的变化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题格式:八股文影响: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晋商,徽商)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背景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时间1405--1433行程范围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_隋朝重大历史事件讲述
隋朝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_隋朝重大历史事件讲述隋朝监察制度与前代相比有很大变化。
一是在组织上,整顿御史台机构建制,淡化御史的天子监察官身份,强调独立行使监察权,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隋朝重大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隋朝重大历史事件一:三省六部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三省秦朝秦朝在少府下设尚书,主管典籍,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汉朝汉武帝夺外朝(以丞相为主的正式的政府机关)权,设立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专门处理军国大事。
以原属少府的尚书以及中书谒者来转达表章,沟通内外朝,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东汉时设置尚书台,统领百官政事,长官称尚书令。
但是此时的尚书台在体制上仍然属于少府序列,官品低微,所以另派大将军、大司马、太傅以录尚书事的名义秉政。
东汉末设侍中寺,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
置侍中、散骑常侍等官,多以卓有学识的士人充任,为一时清选。
魏晋南北朝三国曹操自任丞相,移原隶少府的尚书吏部曹、选部曹等尚书诸曹为丞相属官,将汉武帝建立的内朝转为外朝官署,这是尚书省建立的开端。
按:东汉时虽有尚书台、已经成为处理政务的主要机关,但毕竟是隶属于内廷的官署,不能说是国家的正式政务机关。
曹丕以尚书诸曹权力过大,遂以曹操设立的专门处理机密文书的秘书省为基础另设中书省,掌管机要,起草和发布诏令。
置中书监、令各一人,以中书监为长官。
南北朝时侍中、散骑常侍的权力逐渐扩大。
北朝则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治机构的重心。
晋代,正式有门下省的建制。
隋隋朝建立后,将北周仿照周礼设立的官爵制度废除,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
隋设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内侍省则是一个专门的宦官机构,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
三省互相牵制,共同向皇帝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运河创科举
一、选择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该功绩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社会经济发展
C.开通隋朝大运河
D.实现国家统一
2.当隋军攻到陈朝宫殿时,见前线告急文书被扔在床下,连封皮都没有拆,皇帝躲到井中。
这一愚蠢可笑的事件发生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3.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统治时期,史称“开皇之治”。
下列关于该人物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建立隋朝
B.统一南北
C.使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D.下令开凿大运河
4.有人将隋朝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
这条运河的中心是 ( )
A.长安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5.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我国正在将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
A.余杭、涿郡
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
D.洛阳、涿郡
6.穿越时光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到洛阳经商,如图所示,他要经过大运河的 (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7.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一统
8.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
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
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9.《唐摭言》:“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可见进士及第是一种很高的荣誉。
在科举考试中,正式设置进士科的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10.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君权统治
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下列能说明隋朝“光芒四射”的史实有 ( )
①统一南北 ②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③运河的开通
④隋炀帝巡游江都 ⑤科举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材料二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客观原因有哪些。
隋朝之前还出现了哪个大一统的王朝?
(2)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的经济富庶,其与哪位皇帝有关?由此可见,国家繁荣的必要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中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去江都看琼花,路途要经过哪几段运河?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
(4)2014年我国将正式进行大运河申遗工作。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你能从历史角度说出隋朝大运河产生的作用吗?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中“混南北为一区”可判定隋文帝一生最大的作为是统一南北。
故选D。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589年,隋灭掉陈,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拓展延伸】隋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
客观上:
(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
(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
(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辨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下令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而该题图片人物是隋文帝。
故本题选D,其他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
4.【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到涿郡,南至余杭。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是余杭,最北端是涿郡。
6.【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地结合能力。
隋朝时,北京称为涿郡,涿郡至洛阳一段的大运河是永济渠。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题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等信息,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A虽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意义,但与题中材料不符;B、D与隋朝大运河无关。
8.【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考取功名”是指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名号,如秀才、举人、进士等,都与科举制有关。
【概念链接】科举制度是一种以王朝设科而士人投考为特点的官员录用制度,从其初具形态到其终止(从隋唐之际到清朝末年),其历史达一千三百多年之久,在中华帝国的政治文化结构中,该制度属于中心地位的制度之一。
科举制度焕发出的活力,影响着唐人的生活,显示出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令世人耳目一新,令世界为之向往。
9.【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影响的理解能力。
科举制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故选B。
11.【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辨能力。
隋朝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题中的①②③⑤。
隋炀帝巡游江都是其暴政的体现,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故④不符合题意。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和综合理解能力。
考查的内容与
隋朝统一及大运河的开凿有关。
第(1)题考查隋朝统一的客观原因,可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概括。
第(2)(3)题考查大运河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
第(4)题间接考查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及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秦朝、汉朝、西晋。
(2)隋文帝。
国家的统一。
(3)通济渠、邗沟。
反映了隋统治者贪恋江南美景,奢侈腐化,不体恤百姓。
(4)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