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水调歌头古诗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文赏析注释作者苏轼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水调歌头【原文】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水调歌头【翻译文】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
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
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
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
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水调歌头【评析】这首词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隐退的决心,不希望被世间的功名利禄所束缚,也表现了兄弟二人手足情深。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
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
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
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
而後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
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
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
词中的「困轩冕」衹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原文、赏析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原文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创作背景:辛弃疾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
是年冬天,被宋光宗赵淳召见,由三山(今福建福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描写泰山的诗句100首_诗词
描写泰山的诗句100首_诗词描写泰山的诗句100首描述泰山的诗句(一):1、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辛弃疾《水调歌头&m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2、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白居易《放言五首&m 其五》3、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李白《游泰山六首》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6、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7、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描述泰山的诗句(二):1、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唐&m李白《游泰山》其一2、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唐&m李白《游泰山》其六3、萦回绿水遶春山,蝶舞莺啼白昼闲。
元&m康渊《赠灵岩西堂坚公禅师》4、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晋&m陆机《泰山吟》5、层层石磴出林杪,萦回百折青云梯。
元&m李简《登岳》6、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唐&m李白《游泰山》其六7、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唐&m李白《游泰山》其二8、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南朝&m谢灵运《泰山吟》9、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唐&m李白《游泰山》其三10、洞天府地三千里,神府仙闾第一家。
元&m徐世隆《送天倪子还泰山》11、峨峨东岳高,秀极冲苍天。
《泰山咏》晋代谢道韫12、高而可登,雄而可亲。
松石为骨,清泉为心。
呼吸宇宙,吐纳风云。
海天之怀,华夏之魂。
杨辛《泰山颂》13、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唐&m李白《游泰山》其四14、深秋访农事,东驰岱宗途。
元&m张士明《呈灵岩方丈》15、昔年留字识曾来,事满华夷遍九垓。
无赖蚊虬知我字。
唐&m《再书王母池》16、松风振岩谷,石泉溜疱厨。
元&m张士明《呈灵岩方丈》17、俯首无齐鲁,东瞻海似杯;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高考诗词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高考诗词阅读答案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参考答案:(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附【赏析】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送答之作可以说是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真正能千古流传的佳作,却并不多。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
这年底(1193年2月),他由三山(今福建福州)奉召赴临安,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遂慨然而作此词。
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宋代: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译文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
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
在我的门外有沧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丝带。
请问:一杯酒与身后名誉,哪一件重要?身后名当然重要。
但是,现今是人间万事都是本末倒置,毫发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却倒很轻。
最悲伤也没有比生离死别更悲伤的,最欢乐也没有比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欢乐的。
这是古今以来儿女的常情。
富贵不是我谋求的事,还是回到带湖的家去,与我早已订立过同盟的老朋友白鸥聚会的好。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壬子:指绍熙三年(1192年)。
陈端仁:即陈岘,字端仁,闽县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曾先后任平江守、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
淳熙九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
给事,给事中,官名。
为门下省。
宋制,门下省的给事中有四人,掌管:侍从规谏,掌读中外出纳,日编章奏目录以进,驳正政令失当,考其稽违而纠正之。
(见《宋史·职官志》门下省条)长恨复长恨二句:长恨,即《长恨歌》。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被召》高考诗歌鉴赏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被召》鉴赏古诗鉴赏0305 1621水调歌头壬子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稼轩多次以屈原自拟,这既有自信、自励且不无自负的一面,恐也具透视时局与个人前途,预见到难免与屈原相同的志意落空的最终结局这悲怆的一面。
尽管如此,只要一遇机会,他总是尽全部聪明才智,投入最大精力毅力,从事振兴和恢复国家的事业。
他不能象希腊神话中的海格力士那样,具有转瞬间尽洗三十年未清理的牛栏的神力,只有知其不可而尽全力为之,并同时用词吟唱其生命的悲剧,吟唱精卫填海的孤哀。
陈端仁闽县人,淳熙中曾任蜀帅。
稼轩作此词是壬子年岁杪(绍熙三年,1193年)应召入朝时,已废退家居的陈端仁设酒为辛送行,席间酒酣耳热时,二人当不乏慷慨报国的磨砺,恐亦难免朝廷腐败政海风波的牢骚。
稼轩即席赋此,主要借《楚辞》抒怀以答友人。
“滋兰”等句是屈原自传长诗《离骚》中句子,稼轩照原诗冠“余”字使用,气慨非凡。
然又自称“楚狂”,可见内心矛盾。
据晋人作《高士传》,“楚狂”指楚人陆通字接舆者,躬耕不仕,孔子过,“凤歌”嘲之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楚狂”参透世事的悲凉心情,乃儒家用世之志修齐治平的反面,与孔丘、屈原大异。
换头“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反用西晋张翰语,“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见《世说》)张因思吴中莼羹鲈脍而弃官归隐,也是一位“楚狂”。
稼轩说一杯酒(生前的清福)哪能和身后的名誉相比,翻了张翰的案,因之也推翻了上片自称“楚狂”的消极。
用笔夭矫变化难于捉摸。
辛胃口很大,要立功、立言,也要立德。
紧接着说“毫发常重泰山轻”,大概是接受陈端仁的提醒,此次进京,千万注意与朝廷和大老们的人事关系。
水调歌头古诗
水调歌头古诗十首选集诗人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目录辛弃疾水调歌头十首选集 (1)译文及注释 (3)赏析 (4)创作背景 (8)二、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9)译文及注释 (9)赏析 (11)创作背景 (17)三、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18)译文及注释 (18)赏析 (19)创作背景 (21)四、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22)译文及注释 (22)赏析 (25)创作背景 (27)五、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 (28)译文及注释 (28)赏析 (29)创作背景 (30)六、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31)译文及注释 (31)赏析 (34)创作背景 (37)七、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38)译文及注释 (38)赏析 (41)创作背景 (43)八、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45)译文及注释 (45)赏析 (47)创作背景 (49)九、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 (51)译文及注释 (51)赏析 (52)创作背景 (56)十、水调歌头.盟鸥 (57)译文及注释 (57)赏析 (59)创作背景 (61)一、水调歌头·白日射金阙辛弃疾〔宋代〕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
黄庭坚如释重负的一首诗《登快阁》,短短4句写尽下班后的好心情,流传至今
黄庭坚如释重负的⼀⾸诗《登快阁》,短短4句写尽下班后的好⼼情,流传⾄今作者:平酱。
聊⼀聊中国历史,古典⽂学。
若要转载,请联系我授权哦~~~黄庭坚是“苏门四学⼠”之⼀,他的诗句“桃李春风⼀杯酒,江湖夜⾬⼗年灯”成为脍炙⼈⼝的千古佳句。
今天要介绍的诗,是有⼀天他下班之后,去放松⼼情写下的。
登快阁北宋•黄庭坚痴⼉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千⼭天远⼤,澄江⼀道⽉分明。
朱弦已为佳⼈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归船弄长笛,此⼼吾与⽩鸥盟。
这⾸诗写于1082年,37岁的黄庭坚正在担任太和知县。
黄庭坚字鲁直……知太和县,以平易治。
时课颁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民安之。
——《宋史·列传·卷⼆百零三》《宋史》中这段话说的是,黄庭坚担任太和知县时,别的县都抢着收盐税,⽽黄庭坚却独独不收盐税,太和县的⽼百姓们都⼗分开⼼。
可见,黄庭坚不仅⽂学造诣⾼,⽽且还做到了为官⼀处,造福⼀⽅,是⽂德兼备的好官。
那么,对于公事,黄庭坚也⼀定是不遗余⼒,其中的⾟苦也不⾔⽽喻。
因此,下班之后,黄庭坚就决定放松⼀下,才有了这⾸诗。
“痴⼉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这庸夫俗⼦,办完了公事后登上快阁放松⼀下,傍晚天⽓晴朗,⼣阳的余晖从四⾯⼋⽅照射过来。
“痴⼉”可以说是“庸夫俗⼦”,也可以说是“不懂事的⼈”,也可以说是“痴迷执着于某事的⼈”,这⾥,我觉得第⼀种说法最合适,是黄庭坚⾃谦的称呼。
下班之后,登楼远眺,黄庭坚有⼀种如释重负的快感。
“落⽊千⼭天远⼤,澄江⼀道⽉分明”——落叶飘零,群⼭⽆数,天地显得更加辽阔远⼤;⼀轮明⽉,悬挂天际,赣江之⽔显得更加澄澈。
这句诗其实有点杜甫“⽆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影⼦,都是上句写落⽊,下句写江⽔。
为什么⽉亮可以使得江⽔看起来更加澄净清澈呢?因为,只有江⽔⼲净透亮的时候,才可以倒映出⽉亮的影⼦,污浊的⽔是很难有清晰的倒影的。
黄庭坚站在⾼阁上远眺,⾃然能将⽉亮⽉影尽收眼底,赣江之⽔⾃然也就显得更加澄澈了。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4篇
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4篇水调歌头全文、注释、赏析1[宋]苏轼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释:【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2】东武:指密州。
【3】子由:苏轼之弟文学家苏辙字。
【4】彭门:指徐州。
【5】此曲:指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
【6】安石:谢安,字安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名臣,以功封建昌县公,死后赠太傅。
【7】东海: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东面濒临大海,故称东海。
【8】“从事”句:意为谢安出仕时鬓发已开始变白。
谢安少有重名,屡征不起,直到四十多岁才出仕从政。
【9】“中年”两句:《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丝竹,泛指管弦乐器。
【10】“一旦”三句:意思是说谢安功成名就之后,一定准备归隐会稽,不料后来抱病回京了。
西州,代指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11】雅志:指退隐东山的高雅的志趣。
轩冕(xuān miǎn):古代官员的车服。
借指做官。
【12】沧洲:水滨,古代多用以指隐士的住处。
【13】岁云暮:即岁暮。
云,语助词。
【14】要褐裘(qiú):指换上粗布袍,意为辞官归乡,作普通百姓。
【15】迟留:逗留,停留。
【16】“惟酒”句:语本《晋书·顾荣传》:“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17】“一任”二句:意思是说,任凭有雄心大志的入瞧不起我们,也不去管它了。
刘玄德,刘备。
赏析: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辛弃疾经典诗词50首
辛弃疾经典诗词50首辛弃疾,是古代文人中难得的英雄人物,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挥毫写兵书,也能执枪驱胡虏。
不管在抗击金国的战场,还是在笔墨淋漓的文坛,他都如虎掷龙挐,举重若轻。
唯独在宦途之中,却备受南宋朝廷的排挤,报国无门,郁郁而终。
分享稼轩的50首经典诗词如下:一、爱国豪情,豪纵跌宕1、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2、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6、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辛弃疾《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7、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辛弃疾《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9、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辛弃疾《满江红·汉水东流》10、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二、壮志未酬,意气消磨11、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1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13、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14、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辛弃疾《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15、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辛弃疾《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16、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水调歌头》全诗
《水调歌头》全诗1、【北宋】·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2、【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北宋】·苏轼《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4、【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5、【南宋】·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
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6、【北宋】·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80首里面写泰山的诗句
小学生必备古诗词80首里面写泰山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学校生必备古诗词80首里面写泰山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学校生必备古诗词80首里面写泰山的诗句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二.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三.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六.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七.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李白《游泰山六首》八.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陆机(西晋)《泰山吟》九.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清天。
谢道韫(东晋)十. 泰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
谢灵运(南朝)《泰山老人诗》十一. 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
卢照邻(唐)《登封大酺歌》之二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译文: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日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解释:一.宅第:住宅。
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
亲宾:亲人和伴侣。
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二.炙(zhì)手:热得烫手。
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解释:⑴《太平广记》:崔圆,开元二十三年应将帅举科,又于河南府充乡贡进士。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
辛弃疾《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
水调歌头 【注】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①绍熙三年(壬子), 辛弃疾 辛弃疾奉召赴临安,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在陈端仁的饯行席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上赋此词。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 ②“余既”三句出自 《离骚》:“余既 以濯吾缨。 滋兰之九畹,又树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蕙之百亩”“朝饮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 木兰之坠露兮,夕 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 餐秋菊之落英”。 与白鸥盟。
下片头三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 名?”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 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 《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 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 “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 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 酒。”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 气。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 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
断舍离的经典名言
断舍离的经典名言1.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3.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韦应物《送杨氏女》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5.春未绿,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6.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7.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张鸣善《普天乐·咏世》8.念念舍离诸恶趣,心心克取佛菩提。
——释守净《偈二十七首》9.观诸世间,虽甚可爱,而虚幻无实,终非我有者,汝即舍离。
1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11.放下过去的痛苦,才能迎接未来的美好,这就是断舍离的真谛。
12.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郁执念,当离。
13.断舍离是生活的减法哲学,减去剩余的物品,认清自我,磨砺感知的本能。
14.当缘尽了,就潇洒地放手。
不仅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这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15.余生可贵,当断则断,当舍则舍,当离则离,永远不要在犹豫中蹉跎岁月,断舍离,才是后半生最顶级的活法。
16.断舍离是一种解放,是自由和舒适的开始。
17.学会断舍离,才是智者的处世之道,珍惜健康,任何时候活出自己的精彩。
18.断舍离让你更了解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被物质所控制。
19.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去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20.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古诗词《水调歌头》
古诗词《水调歌头》古诗词《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宋代:张孝祥猩鬼啸篁竹,玉帐夜分弓。
少年荆楚剑客,突骑锦襜红。
千里风飞雷厉,四棱星流彗扫,萧斧剉春葱。
谈笑青油幕,日奏捷书同。
诗书帅,黄阁老,黑头公。
家传鸿宝秘略,小试不言功。
闻道玺书频下,看即沙堤归去,帷幄且从容。
君王自神武,一举朔庭空。
水调歌头(赋松菊堂)宋代:辛弃疾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
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
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嵸。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水调歌头(寿韩南涧七十)宋代:辛弃疾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
不应此日,刚把七十寿君侯。
看取垂天云翼,九万里风在下,与造物同游。
君欲计岁月,当试问庄周。
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
从今杖屦南涧,白日为君留。
闻道钧天帝所,频上玉卮春酒,冠佩拥龙楼。
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
水调歌头(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
时以病止酒,且遗去歌者。
末□及之)宋代:辛弃疾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闾。
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
好在书携一束,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於车。
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
二三子者爱我,此外故人疏。
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水调歌头(谢和溪园来寿)宋代:刘辰翁夫子惠收我,谓我古心徒。
闲居有客无酒,有酒又无鱼。
报道犀兵远坠,问讯陈人何似,陈似隔年萸。
天壤亦大矣,知有孔融乎。
白雪歌,丹元赞,赫蹄书。
洪崖何自过我,便作授经图。
教我天根骑月,规我扶摇去意,餐我白芝符。
从此须溪里,更著赤松湖。
水调歌头(三山用赵丞相韵答帅幕王君,且有感於中秋近事,并见之末章)宋代:辛弃疾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
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
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
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
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
辛弃疾最经典词句大全(建议收藏)
辛弃疾最经典词句大全(建议收藏)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人所占,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
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
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贺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精选描写思考的诗句
1、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2、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赋得古原草送别?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5、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雪梅·其一?7、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佚名?沧浪歌?8、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9、何计长来此,闲眠过一生。
——姚合?秋夜月中登天坛?10、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1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1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1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14、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李好古?清平乐·瓜洲渡口?15、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6、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偶成?17、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18、惹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綦毋潜?春泛假设耶溪?19、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20、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
——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21、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假设耶溪?2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4、假设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25、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宋代: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译文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
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
在我的门外有沧浪的清水可以洗我的丝带。
请问:一杯酒与身后名誉,哪一件重要?身后名当然重要。
但是,现今是人间万事都是本末倒置,毫发常常是重的,而泰山却倒很轻。
最悲伤也没有比生离死别更悲伤的,最欢乐也没有比结识了一个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更欢乐的。
这是古今以来儿女的常情。
富贵不是我谋求的事,还是回到带湖的家去,与我早已订立过同盟的老朋友白鸥聚会的好。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壬子:指绍熙三年(1192年)。
陈端仁:即陈岘,字端仁,闽县人。
绍兴二十七年进士。
曾先后任平江守、两浙转运判官、福建市舶。
淳熙九年在四川安抚使任上罢职回家。
给事,给事中,官名。
为门下省。
宋制,门下省的给事中有四人,掌管:侍从规谏,掌读中外出纳,日编章奏目录以进,驳正政令失当,考其稽违而纠正之。
(见《宋史·职官志》门下省条)长恨复长恨二句:长恨,即《长恨歌》。
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短歌行》,乐府平调曲名。
《乐府解题》:“魏武帝‘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晋陆机‘置酒高堂,悲来临觞。
’皆言当及时为乐。
”何人为我楚舞二句:《史记·留侯世家》:汉高祖刘帮欲废吕后的儿子,另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玉为太子,事情没有成。
“戚夫人泣,上曰:‘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楚狂声,楚国的狂人接舆的《凤兮歌》。
接舆曾路过孔子的门口,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见《论语·微子篇》)余既滋兰九畹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门外沧浪水二句:《孟子·离屡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缨,丝带子。
这两句的意思是:对清水、浊水态度要明确,不要然然可可。
表示了他刚正清高的品德。
毫发常重泰山轻:这是说人世间的各种事都被颠倒了。
悲莫悲生离别三句: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识。
”这里是对陈端仁说的。
表示对陈端仁有深厚的感情。
富贵非吾事二句:陶渊明《归去来辞》:“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创作背景州)赴临安。
虽然新年将到,也只得立即起程,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
在陈端仁为他饯行的宴会上,写了这首词.鉴赏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
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长恨”和“有恨无人省”的感慨。
作者直接以“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
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
这对于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不能不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
如此“长恨”,在“饮饯席上”难以尽言,所以词人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裁作短歌行”。
“短歌行”,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
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
“长恨”而“短歌”,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
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
又《论语·微子篇》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楚狂”。
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从遣词造句看,这一韵还妙在用“何人”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一韵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句。
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兰”字后少一“之”字,“畹”字后少一“兮”字。
“餐英”句则从原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而来。
兰、蕙都是香草,“滋兰”、“树蕙”,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
而“饮露”、“餐英”,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
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滋兰”、“树蕙”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
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内美”和“修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句,仍承前韵词意,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
这里又用一典。
《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游于江潭”,“形容枯槁”,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其苦。
屈原说:“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也不肯“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
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
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
下片头三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
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纵任不拘”,有人问他:“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
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身后”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
”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长恨复长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
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
最后两韵是下片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
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
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归与白鸥盟”,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
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
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
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
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郁的艺术情致。
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