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策略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必看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必看每一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有它自身的特点,语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同学们在平日的学习和练习中,注意了这些规律和方法,语文也一定会得心应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语文复习策略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中考复习策略一、关于文言文语文文言文要默写得很熟练,因为背诵得熟不如默写得熟,有时候背诵速度可能比较慢,但是只要默写得出、没有出现错别字,就可以了。
每年中考文言文的篇目在20篇左右,从应试角度而言,3月份之前一般全部都要背诵,而在3月份以后再有目标地背。
文言文有带点词语的考试,它们的解释是有范围的,应该按照书本中的注释为标准,但是有些人的解释并没有按照书本,虽然有些解释也相当精彩,但是却在考试中容易失分,因为考试答案是局限于教材的。
课内语段的阅读理解一般是课堂上详细分析过的文章,第一是文学常识,主要是材料作者的名字和所处年代。
现在外面很多参考书的这方面习题都偏难。
第二是句子解释。
提醒你,虽说是解释,却宁可做成是翻译,因为语文的考试是统批,意味着将有统一的标准,因此与其模棱两可的解释,不如做到字字落实。
第三是理解题,是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即中心思想。
考试中不会出现一整篇大的文章,可能是文章中的重要段落。
做到了这些扎扎实实的工夫,并在看书中养成习惯,既能培养好你的语文能力,又能得到高分数。
接下来就是课外文言文语段的阅读。
要在这道题上胜过别人,就要平时多练习,去揣摩解释中哪些是要点,而不是只懂得背诵,在答题时,要做到一字不漏。
然后理解题,要做到准确无误。
二、关于写作中考作文的命题一般都会是学生熟悉的,写作重点在于中心和材料,只要中心抓住了,材料用好了就可以了。
在语言上可以参考一些好的文章。
有的学生平时自己寻找和积累的材料往往品味不高,或者过于琐碎,有些学生的材料是在考试时临时编造的,这两点都不可取。
建议在平时搜集一些好的范文,多看书才能记下一些好的素材和依据,或者将自己平时得分较高的作文搜集起来,背诵几篇,以便考试可以参考。
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
201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复习一、(2012·衢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白侯之贤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成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又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已。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释】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②繇(y o):徭役。
③赋:税。
④问:问罪,责难。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豪者善.避役:擅长,善于(2)顾.谓二三子曰:回头(3)白侯之贤信.已:确实,真实【解析】(1)“善”的义项主要有“善良”“表示赞许”“长处”“善于,擅长”“亲善,友好”“熟悉”等,这里应选“善于,擅长”。
(2)“顾”的本义是“回头,回头看”,后引申为“视,看”“看望,拜访”“顾念,关心”等意,这里是它的本义“回头,回头看”。
(3)“信”的义项有“言语真实”“相信,信任”“信用”“信物”“信件”“随意”等,这里选“确实,的确”。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一州服其平。
白侯明察富豪的奸诈,根据田地的多少来定赋税,全州百姓都佩服他做事公平。
【解析】翻译时,要抓住重点词语。
落实“察”“奸”“以”“平”的意思,将大意翻译正确即可。
3. 请在下面横线处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字,概括白侯之贤。
察奸明,定赋平,衢人赞之;律己清,驭吏严,天子嘉之。
【解析】我们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中关键语句归纳。
文中写白侯律己的语句是“侯清约甚”;文中写其驭吏的句子是“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据此分析即可。
河北省2015届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
3.阅读感悟
一要紧扣原文,二要结合生活体验联系实际。谈体会时要大胆发挥,拓 展联想。
【例】(2014,鄂州)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 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 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 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曰:“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皆以美于徐公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以土砾凸者为丘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__长,这里指身高__ (2)客之美我者__认为„„美___ (3)臣之妻私臣__偏爱__ (4)时时而间进__间或﹑偶然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__
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B )
A.今/齐地/方千里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窥镜而自视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 观之,王之蔽甚矣。”
2015届(人教版)中考语文总复习【2】文言文知识梳理ppt课件
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
作家作品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代表作《浮生六记》。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圣人”。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
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
中心思想
《童趣》通过对童年生活“物外之趣”的描述,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神
奇的联想和稚气烂漫的情趣。 《论语》是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 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选的十则,以精练的语 言、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学习方法、求知态度和修身做人的道理。
(4)其
2 ┃ 文言文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册
4.关键句子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去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就会有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5.课文理解。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这些话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鼓励其弟子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一、普遍联系法。
找出一般的语言规律和特殊现象。
就是在学习中联系前后文,联系各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清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
如果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心中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字、词、句,就很难记牢,理解得透。
因此,只有从全文整体去对待个别的字、词、句,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才能把握住并吃透全文。
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普遍联系法的要领。
二、定向归纳法。
就是把有关词义、语法、语音等方面的问题,按照一定的要求归类。
如《捕蛇者说》中,“而”字一共出现了16次,可以加以归纳整理。
我们对这些“而”字做一番分析归纳,就可以发现,这些“而”字从词性上看都是连词,但从意义和作用上来看,则可以分为表并列、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等五类。
这样对“而”字的了解就比较系统了。
归纳不一定局限于某篇课文,也可以跨篇进行归纳。
例如: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可奈何(管)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3.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类,一类)当然,文言词语很多,没必要一一归纳。
原则上是选择那些常见的、有普遍意义的而又不太好掌握的虚词和实词进行归纳整理。
三、古今比较法。
主要是指古今比较。
如:1.学而不厌(古:满足;今:讨厌)2.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生病)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今:语言、行为恶劣)第一部分读音一、古音异读(一)破音异读古人又叫“破读”,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
例:1.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作动词,读sì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读weì(二)通假异读字通假产生的异读称通假异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读yuâ2.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通“现”,读xiàn(三)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姓氏等,因为专有,就有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备考策略
备考策略一:课内古诗文复习贯穿备考全过程
中考语文复习要做好如下几点:全面复习课内古诗文,专项复习积累与运用部分内容,分体裁复习常见课外现代文阅读,根据话题作文及材料作文的要求,分体裁进行作文训练。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某一阶段复习的侧重点,兼顾其他。
建议考生首先复习课内古诗文,并将其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
备考策略二:要重视考试说明
许多考生只看考试说明附录中的篇目,其实考试说明作为哈市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无论是老师还是考生都应给予充分重视,要一字一句地研读考试说明中指出的每一个考点。
比如:在命题原则中,哈市教研部门特别强调要杜绝繁偏旧题,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出发,体现时代性。
鉴于此,考生在复习时就应敢于取舍,不要让偏题、怪题占用了自己的宝贵时间。
语段阅读虽然有很多不同的问题形式,但仔细辨别就会发现,都是与考试说明中阅读部分的考点相联系的。
备考策略三:要注意总结规律
近几年,哈市中考试题分析中反复提到,前三道题中,每道题的错误选项的错误类型都不同,这有利于指导师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总结规律、归纳方法。
如此看来,考生应结合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总结一下前三道题都有哪些错误类型。
同样,其他试题也都存在规律,在最后复习阶段,考生应不断思考、总结规律。
对于课外阅读的复习,应养成与课内阅读相联系的习惯,即学在课内,考在课外;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比如:2009年中考试题《心灵折旧费》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我的叔叔于勒》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言文解题技巧和复习策略研究
文言文解题技巧和复习策略研究文言文是语文学习永远的经典,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中必不可少的“大餐”。
如何提高文言素养,积极应对中考文言文阅读,成为中考语文成败的关键之一。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两个层面的目标要求: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歌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二是凭借文言文进行的人文素养(特别是文学素养)和文化传统教育,即“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以及凭借古代诗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给予“深广的影响”,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2009年浙江省初中生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文言文阅读考试目标的说明”归纳为:1理解常用文言文词语的意义;2理解重要句、段的意思;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
2009年全省各地的中考语文卷,基本上围绕这些目标,分文言文阅读和古诗文赏析两块进行考查。
其中,大部分地市的文言文阅读又分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两块,也有的地市考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考查形式课内文言文:主要以四大题型为主:一、带点词注解。
考查内容以文言实词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古今异义词;(2)通假词;(3)词类活用;(4)一词多义;(5)词的感情色彩变化。
也考文言虚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常用的文言虚词有二十多个,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这十五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作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那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代替,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类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2015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2.注意词语的古今意义。有些古今意义差别比较大的词语,不仅是
学习的重点,也是命题者常常关注的考查点,需要在备考时进行整 理和积累,牢固掌握,灵活翻译。3.注意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
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来进行翻译。此外,还要把握“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及“信”、“达”、 “雅”等翻译原则和要求,准确把握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意义。 2011 年的中考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吸取和借鉴了现代文阅读的 考查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和全面理解。复习的时 候,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理解思想内容、段落
向:①从前的、旧的,如“寻向所志”;②对着,如“眈眈相向”。
这是对《桃花源记》中一词多义的整理,在具体复习时可就必考 篇目中的词语进行系统的整理,便于全面系统地复习。
(3)古今异义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 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诵的篇目、重点语句,不仅要熟练地背下来,而且还要准确无误地默
写下来,做到不丢字、不增字、不写错别字,并能全面地理解,准确 地翻译,因为这些句子是翻译题的常考内容。
(二)注重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要求是准确、通顺,在此基础上尽量做到语 句优美,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翻译时可以采取“扩”、“换”、 “留”、“删”、“补”、“调”等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 不要把解释当做翻译。尽管我们在翻译文言语句时,要根据句子的 主要词语来翻译,但是,不要简单地根据词语的解释来翻译,而要 在字字落实的基础上兼顾全句的意思,比如句式特点、文化常识等。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应对文言文阅读题中考语文复习技巧:如何应对文言文阅读题文言文作为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让很多学生感到头疼。
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的语言风格迥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应对文言文阅读题的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一、养成读懂词语的习惯在阅读文言文时,一些生僻的、或者是古代用法的词语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这些生词和词义的理解,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为了更好地应对文言文阅读题,我们应该培养读懂词语的习惯。
可以通过积累生词并多次反复记忆,逐渐熟悉文言词汇的用法。
此外,阅读文言文时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二、关注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往往与现代汉语大不相同,需要我们逐字逐句地把握句子的结构和成分。
文章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成分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别,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理清句子的关系。
关注句子成分的同时,我们也要留意句子之间的策略连接,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注意上下文的逻辑推理文言文阅读题常常会涉及到上下文的逻辑推理。
通过对全文的把握,我们可以推测出作者的观点、立意以及文章的主旨。
在解答题目时,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前后文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同时还要注意作者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反问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四、注重练习,提高阅读速度阅读训练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可以增加对文言文的熟悉度,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在日常学习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进行刷题和模拟考试,锻炼自己的解读能力。
五、全面准备,掌握背景知识阅读文言文时,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对于理解文章的意图和内涵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背景、作者背景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来全面准备。
在具备了足够的背景知识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洞察文章的深层含义,应对文言文阅读题。
综上所述,应对文言文阅读题需要我们培养读懂词语的习惯,关注句子结构,理解句子成分,注意上下文的逻辑推理,注重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全面准备,掌握背景知识。
中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之归类比较及命题方法指导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示例: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
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语句 分析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 ,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写作手法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 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写作顺序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 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主 题思想
备考方法
综合分析选择题是整份语文卷中难度较大的题目之 一,近两年的得分率为1.24分(满分3分),是失分比较严重的题目。
选择题的选项大致从以下几方面去设置:
一是对文章内容理解、主题思想的把握; 二是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是对文章具体语句的赏析; 四是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一般情况都是要求选出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因此 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对作者行文的思路,在文章中所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志向抱负,具体的内容写法的分 析及人物形象都要作全面的掌握。
D。 文章开头详写比美,是为下文作铺垫,但并没有起到 “突出了进谏的作用和纳谏的效果”这一作用。
三、(2015广东省)《 小石潭记》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
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 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语句分析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写作手法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 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 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写作顺序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 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 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主题思想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方法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
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
高中文言文是高考的一项重要题型,所考查内容均为课外文言文,如果孩子在初中没有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高中学习会更为吃力。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习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
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
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
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
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
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题一、献珥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②皆近。
薛公③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
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
(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注释】①珥:珠玉制耳饰。
②孺子:贵妾。
③薛公:齐相田婴。
【练习】1.文中加点的“近”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薛公为何凭“美珥所在”就可以劝齐王立其为夫人?他劝齐王立所立的目的是什么?二、鼠作人语王恽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一、导语设计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
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
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09、10年中考,文言文、古诗词单独设题,即试卷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
而11年中考试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满眼尽是文言、古诗词!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刘芳老师是一个工作的有心人,听说她在去年中考刚一结束时就让大家做了11年的中考试卷,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11年的中考试卷带给每一个考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之旅。
我统计了一下,11年在54分的阅读题中,考查同学们文言、古诗词记诵积累的有12分,直接或间接考查文言、古诗词的题目共38分。
那么,在国人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XX年中考中,文言、古诗词会占多大的分值呢?我不是命题者,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个数据精确的回答!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分值一定不会少!三、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
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昨天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是老师将09、10、11年商洛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古诗词试题集合在一块儿,供大家给排队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老师会出什么题?老师会考我们什么?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
2015广东省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课外文言文阅读
2.善于归纳 要想在复习中有针对性,必须在复习时根据考点归纳有关的知 识点。 (1)文言实词。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常用实词数量多,变 化多。所谓常用实词,是指课本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实词,尤其是多 义词,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频率很低的实词。①通过古今比较掌 握常用实词。就是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弄懂并记住这些常用实词的 常用义。如《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的“交通”,古义指“交错相 今义指“交通运输事业的总称”。②集中掌握一词多义中与现代汉语 联系少的义项。在复习和整理文言词语时,没有必要将常用实词的 每个义项都列出。比如“见”: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
(2)筛选信息。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 把握文中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道理、情感等信息,筛选
并正确的表述出来。 (3)归纳要点。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的道理
进行综合的判断与推理。归纳时要注意全面,不遗漏要点。
一、词语解释
词语解释考查考生对课内重点文言词语在课外语境中的运用能 力。题型为解释词语的意思;内容主要是所选文段的重点词,以实 词为主;题量一般是两道题,大部分都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分值 为 2 分。
词语解释 断句
2008、2009、 二、2012 年中考趋势 2010、2011 1.仍考查浅易的课外文言文,内容 2008、2009、 以人物的奇闻逸事为主。
2010
2.2011 年考纲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重
句子翻译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满分策略
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的满分策略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是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也是对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发扬。
下面是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满分的策略与技巧:一、文言文基础的打牢1.阅读积累:多读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文、古诗和古代散文等,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感悟,打牢文言文的基础。
2.掌握常用句式:熟悉并掌握常用的句式和固定搭配,如借物抒怀、用典比喻等。
通过多读、多练,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与记忆。
二、积累古诗词的素材1.多读经典:多读古代诗词经典,注重理解背后的意境、情感和意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2.核心句子梳理: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核心句子,理解诗词的意境和主题,掌握其蕴含的情感和修辞手法。
3.背诵积累:通过不断背诵经典古诗词,培养对诗词的记忆力,使记忆过程不再仅仅是机械的记忆,而是通过理解对诗词的艺术追求,提升对古诗文的默写能力。
三、默写技巧与策略1.文字特点:掌握文言文的特点,比如句式、词语的特殊用法等。
在默写时,可以注意一些容易出错的字词、句式等,加以重点记忆和强化练习。
2.理解与记忆:默写诗文时,先通过理解诗词的主旨、情感和修辞手法等,再进行默写。
理解才能记忆,记忆也会促进理解,二者相辅相成。
3.分段默写:对于较长的古诗文,可以将其分段默写,逐段逐句进行默写和复习,这样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4.多练习默写:通过大量的默写练习,不断提高默写的准确性和效率。
可以选择配合老师的默写题目或者自己选择经典古诗文进行默写,进行多次的默写练习。
四、注意事项1.注意格式与标点:在默写古诗文时,要注意文言文的格式和标点,特别是句末标点的使用以及诗句的排列顺序等。
2.注意语法和词义: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法和词义常常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要注意把握其特色,避免犯语法和用词错误。
3.诗句的整体把握:默写古诗词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句的意境、情感和蕴含的含义,不仅仅是机械地默写句子,而是要理解其背后想表达的内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
中考文言文内容理解考点篇一: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诗词鉴赏【考点一】对重点词的理解考查内容:课内重点诗词中的重点词义注释应试策略:熟记课内诗词中的词义注释(尤其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通假字)【考点二】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考查内容:对诗词内容的把握、主旨的理解、情感的体会答题方法:看题;看景(场面)——还原图景;看意象;看情——结合特定意象附:常见意象表达的感情菊:隐逸、高洁、脱俗(瘦)马:漂泊;奔腾、追求阴天:压抑、愁苦、寂寞沙鸥:飘零、伤感猿猴:凄厉、哀伤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梧桐:凄苦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愁苦绵长、历史的发展趋势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一】文学常识考查内容:课内重点文言文的及其作品情况应试策略:对初中阶段重点文言文篇目的进行梳理总结【考点二】语句翻译考查内容:课内文言文的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考查内容:对诗词整体内容、关键信息、主旨(思想、情感)的把握和理解答题步骤:概览全文,整体把握;筛选关键信息;体会的态度、思想、情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概况分析:选文多为哲理或启示性小故事,主要考察运用课内所学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篇章能力。
【考点一】词语解释考查内容:文言文中特定实词和虚词的词义和用法答题方法:课内积累应用;组词法——给难解实词组词,还原到文中考查,根据词性适当调整【考点二】句子翻译——直接翻译或选择正误项考查内容:选文中优美句、主旨句、哲理句、特殊句式或包含特殊用法字词语句的翻译答题方法:通读文章解大意;前后联系译难点;人名地名不必译;特殊句式调译序;字字落实重直译。
【考点三】内容理解——用文中原句或自己话概括考查内容:对选文的整体内容、情节和对人物行为的理解答题方法:通读选文;审清题干;回归原文;直接答题或概括答题【考点四】主旨理解考查内容: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所含哲理、观点或启示答题方法:结合文章内容(故事细节和人物个性),从为人道理、处世方式、科学哲理三个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可平时积累,临考借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指导课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 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按图索骥释词语
“按图索骥”这个成语这里取“泛指按 照线索寻找目标”这个意思。
线索是解题的抓手,要学会从文章的词 句中发现线索,从而找到目标——答案。
迁移法
例1:(2015年天津中考题)袁黄①公力行节俭,与缙绅②相约:每会荤③素五品,不
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
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④。今公随问随结,
••
•
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⑤,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例3: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 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 遂暌①。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 少述出见,惟相劳苦②,两公皆自忘其穷达③。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④谈经学,抵 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⑤,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⑥矣。” 然惘惘各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孙少测述也。
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
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
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
.
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俸资香,使入太学。
.
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
2015中考备考指南-语文冲刺复习建议和意见(基本建议+宝典秘籍+阅读应试+作文预测+文言文赏析+写作指导)
2015中考备考指南——语文冲刺复习建议和意见基本建议1、课文练习中规定要背诵的古文、古诗及课后古诗应准确默写。
(七年级至九年级)2、课文(七年级至九年级)中文言文的课下注解背出并掌握,《教学指南》中列出的虚词背出并掌握。
3、课下注解中的注音要掌握,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要会写,其中四字成语要正确理解词义并准确运用。
4、每天看1—2篇好作文,拓展视野,积累素材。
语文考试制胜三大秘诀一、仔细审题;多想想题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内容),怎样答(形式),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二、用好草稿:用草稿的目的在于反复修改,力臻完美。
三、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语文阅读应试锦囊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写作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评议描写、心理描写)对比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3、说明方法三、关键语句:1、点明题旨的名子;2、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3、总结全文的句子;4、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启下的作用的过渡句);5、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把握关键语句,可以帮助你把握中心,体会作者情感,概括全文内容。
四、典型题实战兵法(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中语言的表达作用题(总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根据实际灵活应变)★三种类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段落的作用1、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基本题型: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答题思路和方式(不用考虑结构上的);——的词写出了——(结合本词特点,概括内容)。
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2、划线句的表达作用基本题型:文中…句子(关于…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答题思路和方式(结构上的作用明显就写,不明显不要强求):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5天计划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5天计划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5天计划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文言文是中考必争之分。
历届中考证明,凡是文言文分数高的考生,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高。
但同学们在复习文言文上往往有一个误区:因为老师已经不同程度地领着学生对文言文进行了复习,这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不需要再下什么功夫了。
殊不知这正是“半瓶之水”,大多数同学只是在“面”上掌握了些许知识,而真正落实到“点”上,许多同学还是会因为知识掌握不准确、不细致而败下阵来。
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在复习中按照5天计划再进一步。
第一天:专攻背诵默写文言文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较多,以H版为例,古文19篇,古诗32首,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
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中考要求。
第一步:大声诵读。
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会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
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
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中考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复习
文言文学习方法复习通过分析近年中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所占的分值和难度近年呈现着不断上升的趋势,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
第一招:背诵名句名段名篇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评分要求很严格,整句中错一字就不得分,因此在平时学习中,除了准确的背诵之外,还要在准确无误的默写上多下工夫,在动口的同时也要重视动手,避免因写错字而失分。
中考文言文默写题型主要有二种:⑴识记填空题;⑵理解填空题。
识记填空题一般给上句要求续下句,或给下句要求填上句,如今年某地中考第1题“---------,清泉石上流”;第2题“夜阑卧听风吹雨,----”;第3题“----------,------,怡然不动”。
这类试题测试的是机械记忆,考生只要能熟练背诵,不写错别字就能解题。
理解填空题一般有明确的答题指向,要求按提示填出所要求的内容。
如今年中考第4题A组“《书湖阴先生壁》中描绘山水美景的诗句是------,----”;B组“《别董大二首(其一)》中,诗人给友人以勉励与自信的诗句是,”。
这类题虽然同是默写填空形式,但它只提示默写课文的篇名和指示默写语句的内容,没有给出默写语句的上下文。
这已不是单纯地测试背诵基本功的问题,同时也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是记忆与理解运用的结合。
做此类题首先要能准确理解提示,然后调动积累才能正确填写答案。
第二招:积累实词熟悉句式《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的实词积累在150个左右;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
初三学生要想具有“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和理解其内容的能力”,关键是要积累一定数量文言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知识,所以学习文言文应该重视对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
所谓基本含义这里有两重意思,从字词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字词都有它的本义与引申义,文言文学习应重视常见实词的本义及主要引申义的认读,如2005年中考第5题中的“远”、“比”、“究”,它们的释义分别为“疏远”、“靠近”、“研究”,是这三个常用实词的本义或主要引申义,积累这一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彰现之处,也是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之一。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策略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策略
抓住要领把握要点
初三
文言文的复习,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
可是,面对几十篇课内考试篇目,和漫无边
际的课外阅读,如何复习才能抓住要领,行而有效,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历届都有不
少考生反映,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背诵和默写,没完没了地做题目,结果仍然找不到感觉。
要改变这一状况,采取正确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多年的期中考试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中考
文言文试题是对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查,主要包括名诗名句的听写、常用实词的释义、句子的理解和释义、文学常识、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文学知识、
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文学知识、文学知识等,对文章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和评价等。
从名句默写看:
近年来,文言文高考总成绩由2022分28分提高到2022分和2022分30分,2022分
提高到38分。
事实上,这一比例在整个交易量中基本相同,约占25%。
其中,著名的句子听写部分发生了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著名的句子听写部分。
从8句和8分2022和2022到
5句,10分2022,再到5句和15分2022,难度似乎没有很大变化,但每个句子的比例和
分数都有所增加,表明文言考试提高了语言积累的要求,背诵和听写。
这无疑会给候选人
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
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
当然,做到不
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策略
初三文言文的复习,一直受到师生们的重视。
可是,面对几十篇课内考试篇目,和漫无边际的课外阅读,如何复习才能抓住要领,行而有效,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历届都有不少考生反映,花了很大精力反复背诵和默写,没完没了地做题目,结果仍然找不到感觉。
要改变这一状况,采取正确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读历年中考试卷,了解命题意图
中考文言文试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比较全面,主要有诗文名句的默写、常用实词解释、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学常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整体理解与评价等。
从名句默写看:
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部分总分从2003年的28分,到2004和2005年的30分,再到2006年的38分,看上去分值增加很多,实际上在全卷中的比值基本一致,均占25%左右。
而其中有变化且变化最大的是名句默写部分。
从2003、2004年8句8分,到2005年的5句10分,再到2006年的5句15分,其难度似乎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比值和每一句的分值增加了,说明文言文考试在语言积累、背诵默写上提高了要求。
这无疑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有必要将考试范围内的名篇名句熟读成诵,尤其要重视其中重点字或难写字的书写,保证背得流利,写得准确。
当然,做到不失分的关键,还在于对默写内容的透彻理解上。
从实词解释看:
中考文言文试题中,一般都是选用较为常用且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实词进行解释,涉及的知识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为主。
如2004、2006年试卷中考到的“居”,就是个多义词,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出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现在《捕蛇者说》、《核舟记》中,还有“居住”、“处于”的意思。
而2006年试卷课外文言文《秦西巴纵麑》有“居一年,取以为子傅”,“居”解释为“过了(一段时间)”,这就是从“停留”的意义上引申而来的。
这表明课内所学实词不仅要掌握其常用义,还要注意迁移,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思考它最适合的意义。
从句子解释看:以抓关键性、富有哲理性和生命力的句子为原则。
除了要准确把握实词含义外,还应注意语序的调整和省略内容的补充。
从文章理解看:
近年中考课内篇目的文章理解相对较容易,只要对文章内容大致了解,并能整体把握,掌握中心就可以不变应万变了。
二、梳理考试篇目,做到心中有数
近年中考文言文课内篇目大约60篇左右,其中文章大约25篇,诗词大约35首。
从先秦到明清都有涉及。
如何能够在复习过程中对这些诗文尽快地了然于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完整的梳理,可以按照朝代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身份、文章要点以及相关材料等。
如《曹刿论战》,出处为《左传》,作者左丘明是鲁国史官,文章要点为取信于民及把握战机,相关材料有编年体史书、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等。
如果将这些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来,并且随时增减,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应付自如了。
三、广泛阅读,应对课外语段
中考课外文言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记。
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考试难点是寓意或人物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的概括。
这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入手,进行归纳提炼。
当然,要具备这样的能力,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课外应多读一些诸如《寓林折枝》、《成语故事》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