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4《诗经》两首(测)(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4 诗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4 诗经(测)(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两首(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9分)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②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③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高中语文同步文化常识精选诗经两首素材

高中语文同步文化常识精选诗经两首素材

高中语文同步文化常识精选:
《诗经》两首
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诗经两首》知识检测 含答案

诗经两首》知识检测 含答案

课后同步练习《诗经两首》知识检测1.文学常识。

(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又称。

(2)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3)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凄怆的处境。

2.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雎.鸠(jū)窈窕.(tiǎo)好逑.(qiú)参差.(cī)B.寤.寐(wù)悠哉.(zāi)辗.转(zhǎn)琴瑟.(sò)C.钟鼓.(gǔ)蒹.葭(jiān)伊.人(yī)溯洄.(huí)D.未晞.(xū)湄.(mói)坻.(dǐ)沚.(zhǐ)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诗经》开篇《关雎》流传几千年,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诗篇。

其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两句,更是在人们的口中传说。

请你用一句通俗的话对这两句作解释。

原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解释:阅读A《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B《蒹葭》: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左右流.之流:(2)寤寐思服..思服:(3)溯游..从之溯游:(4)蒹葭萋萋萋萋..: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诗句。

(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7.在下列空格处填写句子。

(1)A段写追求她没有追到,在梦里也烦恼:------------------------------------------------------------------(2)A段中,感叹夜漫漫,难睡眠的句子是:(3)B段中,描写河边景色的诗句是:(4)B段中,表现内心不平静的诗句是:8. A段重于,B段却没有完整的情节,与A段相比更浓。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湘夫人》(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01《湘夫人》(讲)(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

《湘夫人》【学习要点】1.探究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课堂探讨☆要点一:探究诗歌的形象。

【探究活动】诗歌的主人公是谁,这一形象有何特征?【教师释疑】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主张让学生自由探究,诗歌中的形象一般有下面几种: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形象有以下几种:①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⑤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诗歌写了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讨论明确】最普遍的观点就是认为“我”是指湘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是指屈原;第三种观点认为“我”既是指湘君也是指屈原;第四种观点认为诗歌中的“我”是指湘夫人。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形象特征:彷徨迷惘、幽思深长、对爱情坚贞不渝、执着追求理想、。

要点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探究活动】诗歌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教师释疑】塑造形象的方式主要是直接的描写和间接的描写,直接描写主要是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间接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和其它事物的衬托,本文直接描写主要是人物的动作、肖像和心理的描写,间接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即“香草美人”的比喻的运用,答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24《诗经》两首(测)

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专题24《诗经》两首(测)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4课《诗经》两首(30分 3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9分)1.下面词语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不可思义.(yì)慨.(gài)叹秀颀.(xīn)婷婷.(tíng)玉立B.悲天悯.(mǐn)人驰骋.(chěng)辗.(zhǎn)转眼花缭.(liáo)乱C.钟灵毓.(yù)秀膂.(lǚ)力虬.(qiú)枝坦荡如砥.(dǐ)D.君子好逑.(qiú)敷.(fū)演蹂躏.(lìn)如释.(shì)重负2.名著阅读。

(6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

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分为、雅、三部分,常用的表现手法为、比、。

其中《》选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的首篇,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二、诗歌阅读(一)阅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一诗,完成后面的题。

(7 分)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该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1.此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诗后两句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是怎么表现的?(4分)(二)阅读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回答问题。

(7分)山暝②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③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写给友人的作品。

②暝:昏暗。

③维扬:扬州的古称。

1.请简析“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的?(3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7分)《十五夜望月》《望洞庭》王建刘禹锡中庭地白树栖鸦,湖光秋月两相和,冷露无声湿桂花。

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蚩.蚩(chī)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g)咥.其笑矣(xì)B.桑葚.(shèn)帷裳.(cháng)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C.罔.极(wǎng)靡盬.(gǔ)淇水汤.汤(tāng)隰.则有泮(xí)D.狁.(yǔn)垝.垣(wēi)不遑.启居(huáng)四牡骙.骙(kuí)思路解析:A项,“将”应读“qiāng”;C项,“汤”应读“shāng”;D项,“垝”应读“guǐ”。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交换。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责备。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

思路解析:B项,“咎”的意思是“灾祸”。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⑧淇则有岸,隰则有泮A.①③⑥⑧B.②⑤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④⑦思路解析:有通假字的是:①“尔”通“艹尔”;②“匪”通“非”;⑤“于”通“吁”;⑥“说”通“脱”;⑧“泮”通“畔”。

其余没有通假字。

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思路解析: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承接。

B项,“靡”:①②都是“没有”的意思。

C 项,“将”:①动词,愿,请;②动词,扶持,搀扶。

D项,“莫”:①代词,没有谁;②同“暮”。

答案:B5.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完整word版)《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docx

(完整word版)《诗经》两首练习题(答案).docx

《诗经》两首习题: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有15 国风,160 篇。

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 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 篇。

C 、《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 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国破 / 山河 / 在,城春 / 草木 / 深B. 静女 / 其姝,俟我 / 于城隅;C 、七八个 / 星/ 天外,两三点 / 雨 / 山前 D、岂曰 / 无衣?与子 / 同袍3 、阅读《邶风;静女》,完成(1)~( 5)题。

(1)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

富有情趣。

(3)、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4课《诗经》两首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垝垣./恒.信卜筮./吞噬.夙.兴夜寐/风餐露宿.B.愆.期/繁衍.咎.言/内疚.熏陶渐.染/防微杜渐.C.不遑./仓皇.桑葚./甚.至风靡.全球/萎靡.不振D.象弭./弥.补腓.骨/绯.红载.笑载言/厚德载.物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体:卜筮的卦象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宴:宴会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下面各句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C.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之耽兮,不可说也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

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A .④①②③⑤⑥B .②④①⑥⑤③C .①⑥②⑤③④D .③④①⑤②⑥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 时间:40 分钟分值:55 分) 一、基础稳固(20 分, 1~5 题每题 3 分 )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氓之蚩蚩(ch ī).乘彼垝垣 (hu án).载饥载渴 (z ài) .小人所腓 (f.éi)B.尔卜尔筮 (sh ì).靡有朝矣(zh āo).其水汤汤(t āng).C.匪我愆期(qi ān).渐车帷裳 (ch áng).四牡(mǔ) 业业.于嗟女兮 (jiē).不遑(hu áng) 启居.D.将子无怒 (jiāng) .犹可说也(yu è).体无咎言(jiù).四牡骙骙 (ku í)..分析:A 项,“垣”应读yuán;B 项,“汤”应读shāng;D 项,“将”应读qi āng,“说”应读 tu ō。

答案: C2.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载笑载言载:动词词头,无义.B.以我贿迁贿:财物.C.女也不爽.爽:爽直、痛快D.静言思之言:助词,无实义.分析: C 项,爽:过失。

答案: C3.以下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括通假字的一组是( )A.岁亦莫止 / 我戍不决B.忧心孔疚 / 我行不来C.匪来贸丝 / 于嗟鸠兮 D .象弭鱼服 / 小人所腓分析: A 项,莫—暮; C项,匪—非,于—吁; B 项、 D 项无通假字。

答案: C4.以下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①不遑启居,狁之故A. .B. .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C. ..D.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分析: A 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 项,①②都是助词“的” ;C项,①动词,抵达,②副词,就;D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 B5.以下相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第 4 课《诗经》两首——先民的吟唱一、基础知识1.以下各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①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④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⑤山盟海誓,不思其反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③④2.以下各项中,加点字的解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曰归曰归,岁亦阳止.A.②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①忧心孔疚.B.②孔乎莫知其所终.①戎车既驾.C.②驾彼四牡.D.①今来我思.,雨雪霏霏②静言思之,躬身悼矣.3.对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载:又B.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愆:迟延.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维:语气词,无实义.D.言笑晏晏晏晏:形容欢喜的样子..( )4.与“氓之蚩蚩”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D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为哪一项(A.夙兴夜寐 B .雨雪霏霏..C.岂不日戒 D .躬自悼矣..6.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至于顿丘 B .三岁食贫....C.淇水汤汤D.小人所腓....7.名句默写。

(1)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氓》 )(2)淇则有岸, 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 ____________。

( 《氓》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采薇》 )二、课内文段阅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8~ 11 题。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认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最新《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最新《诗经》两首同步测试及答案解析
(3)D
【解析】(1)开场白: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内容要切合此次活动,并具有一定的鼓动性。
(2)本题考查劝说词的拟写能力。劝说,指通过规劝从而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建议,其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小红;其次针对情况,小红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然后组织语言进行劝说。劝说时要注意有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
B.“参差荇菜”一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展现了《诗经》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三、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窈tiǎo(____)xìng(____)菜wù(____)寐
蒹jiā(____)未xī(____)sù(____)洄
二、选择题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雎鸠(jū) 窈窕淑女(shū) 宛在水中沚(zhǐ)
4.A
【解析】
试题分析:答案为A项。A项“关关鸠鸠,在河之洲”中的“之”可译为“的”,其他三项中的“之”均为代词。
5.A
【解析】试题分析:A加点词解释有误。“好”的意思是“好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6.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雌》和《蒹葭》内容的解读能力。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是指“男子的意中人”,《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24《诗经》两首(测)

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24《诗经》两首(测)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4课《诗经》两首(30分 30分钟)一、(2014中考四川南充卷)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6分)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3分)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

(3分)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4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4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

(2分)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三、(2014中考浙江衢州、丽水卷)(4分)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毛滂(宋)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

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作出分析。

(4分)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2014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5分)月螺川①早发【明】王猷定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

②棹(zhào):船桨。

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1.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2分)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4《诗经》两首(测)(基础)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 专题04《诗经》两首(测)(基础)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

(同步精品课堂)高中语文专题04《诗经》两首(测)(基础)新人教必修2新人教《诗经》两首〔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关雎》的主旨《关雎》,这思之慕之的吟唱,是三千年前歌咏爱情的诗句。

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较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

然而,在《诗经》流传的过程中,随着《诗经》经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关雎》之义也被历史学者多样诠释。

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

《孔子诗论》中,把《关雎》的主旨与儒家的“礼〞的思想紧密相连,《关雎》就被戴上了高耸的礼乐之帽。

《毛诗大序》也评价《关雎》紧扣《风》的主旨,着重指出此篇主旨是赞美后妃的功德。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在戏剧繁荣的元代,文人也难以逃脱《关雎》礼仪教化的窠臼。

宋代朱熹,深得《诗经》之义,他指出:“《关雎》,后妃之德也,孔子之叙书也,举其所为作书之故,其赞易也,发其可以推易之端,未尝详言之也。

〞朱熹对《诗经》的解读已经突破了经学思想,但对《关雎》之义的解释依旧在儒家礼教思想之内。

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无非是由诗中“君子〞“淑女〞指称而来,也与最初汉人解诗的指向相关。

他们的弊端是把诗列入至高的礼的范围之内,完全无视了诗的情感性。

《关雎》脱身经学束缚,回归文学本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直接原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诗学研究转换视角,还有“古史辨〞派学者对于《诗经》的探讨,以及鲁迅、胡适、闻一多等学者的研究。

《诗经》在这一时期学者的眼中,就是中国文学的开始,《关雎》由此进入了文学的视野。

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

《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

“关关〞之声,是雎鸠鸟相和之声,由雌雄雎鸠相和,引起男子思慕淑女的联想。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2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采薇.(wēi)(yán)狁靡.(mǐ)室靡家B.不遑.(huánɡ) 归聘.(chěng) 王事靡盬.(ɡǔ)C.孔疚.(jiù) 戎.(rónɡ)车四牡骙骙.(kuí)D.所腓.(fēi) 象弭.(mǐ) 雨雪霏霏.(fēi)【答案】C(A.:xiǎn,B.聘:pìn,D.腓:féi。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薇亦作止.(停止) 莫.止(同“暮”)狁之故.(缘故)B.不遑.(闲暇) 归聘.(问)载.饥载.渴(又……又……)C.忧心孔.疚(很) 不来.(回家)彼.路斯何(那)D.四牡.业业(雄马) 所腓.(遮蔽)狁孔棘.(同“急”)【答案】A(止:句尾语气词。

)3.下列句子中没有借代用法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C.披坚执锐,以挡来敌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答案】B(A.“复关”代指从复关来的“氓”。

C.“坚”“锐”代坚固的铠甲,锐利的兵器。

D.“总角”代指少年时代。

)4.诵读要读出诗作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答案】D(决绝,刚烈。

)5.下面关于《采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B.诗篇真实地描写了远征生活的苦难,征人久戍思归的凄楚心情。

C.全诗交织着抗敌卫国和思家恋乡的矛盾。

D.本诗主旨在揭露和控诉了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答案】D(主要表达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下列诗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因为和犭严狁打仗的缘故。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4课 《诗经》两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4课 《诗经》两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4课《诗经》两首(第0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第04课《诗经》两首〔第01课时〕1.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为中国文学的源头。

《诗经》收集了从至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篇,展开了周代的社会生活画面。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体例:风、雅、颂。

风,不同地区的,含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īn〕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时的乐歌,《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的,《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手法:赋、比、兴。

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拟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以为主,兼有杂言,多用重章叠唱以加强抒情效果。

《诗经》押韵,或句句押韵,或隔句押韵,或一韵到底,或中途转韵。

2.《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

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拟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

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开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

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附属地位。

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到达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3.给以下加线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匪我愆期〔〕乘彼垝垣〔〕〔〕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自我徂尔〔〕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咥其笑矣〔〕隰那么有泮〔〕〔〕4.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⑤隰那么有泮:___通___ 〔〕1.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第二章前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关雎》的主旨《关雎》,这思之慕之的吟唱,是三千年前歌咏爱情的诗句。

在今天,不仅被我们用来比拟美好的爱情,在古代更是倍受青睐。

然而,在《诗经》流传的过程中,随着《诗经》经学地位的逐步确立,《关雎》之义也被历史学者多样诠释。

汉人的解读确定了《关雎》诠释的范围与方向,同时也给《关雎》主旨笼盖上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经学迷雾。

《孔子诗论》中,把《关雎》的主旨与儒家的“礼”的思想紧密相连,《关雎》就被戴上了高耸的礼乐之帽。

《毛诗大序》也评价《关雎》紧扣《风》的主旨,着重指出此篇主旨是赞美后妃的功德。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在戏剧繁荣的元代,文人也难以逃脱《关雎》礼仪教化的窠臼。

宋代朱熹,深得《诗经》之义,他指出:“《关雎》,后妃之德也,孔子之叙书也,举其所为作书之故,其赞易也,发其可以推易之端,未尝详言之也。

”朱熹对《诗经》的解读已经突破了经学思想,但对《关雎》之义的解释依旧在儒家礼教思想之内。

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识,无非是由诗中“君子”“淑女”指称而来,也与最初汉人解诗的指向相关。

他们的弊端是把诗列入至高的礼的范围之内,完全忽视了诗的情感性。

《关雎》脱身经学束缚,回归文学本身是在五四运动之后。

直接原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诗学研究转换视角,还有“古史辨”派学者对于《诗经》的探讨,以及鲁迅、胡适、闻一多等学者的研究。

《诗经》在这一时期学者的眼中,就是中国文学的开始,《关雎》由此进入了文学的视野。

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

《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

“关关”之声,是雎鸠鸟相和之声,由雌雄雎鸠相和,引起男子思慕淑女的联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中国人拉开审美的诗意爱情世界。

君子是孔子提出的最美好的概念,那就是德行好的人。

君子好的配偶必须是贤良淑惠的,这与阶级地位无关。

男女的情思没有等级之分,于是这句话就成为现在形容男女追慕之情的概括诗句。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显而易见,这是写君子思念淑女而不可得的苦闷之情,生动地表现了爱情追寻中的忐忑与期待。

此时,诗所营造的审美空间,与主人公一起陷入追寻爱的甜蜜与期待中。

君子与淑女相配,这是在强调一种品行、德行,甚至是人应该遵守的自然之性。

这是与后妃、贵族等级地位无关的。

由此可见,《关雎》之义就是描述男女由恋爱到结婚这样的美好过程,而这男女就是普通的男女,只不过是诗人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待。

如果仅仅把《关雎》理解为一个描述后妃进行祭祀的诗篇,又早已经随着礼崩乐坏而失去功用,那它也就不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张力。

《关雎》就是这样一种生命感情的炽烈表现,它强调生命的和谐,体现了先民的重要观念,深刻地蕴含着生殖崇拜文化心理,婚恋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原本一首朴素之诗,原本一首可在原野上唱和的情诗,被烙上了时代的印痕,失去原本的风情。

但是它经过时间的洗刷,经历光阴的流变,已经褪去了层层包裹,尽显着灵动的深情、温婉含蓄、矜持深雅的爱情内涵。

1.下列说法中,是从“文学视野”解说《关雎》的一项是()(3分)A.文人对《诗经》的解说深受汉代的影响,说明文学的鉴赏是有历史承继性的。

B.《毛诗大序》认为《关雎》的主旨与《风》一致,可以表现出人们对礼的追求。

C.朱熹承传孔子的理念,对《关雎》的解释突破了经学范围,开拓了全新的天地。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既表现出男女相悦之情,同时也对人们品行的追求。

【答案】D【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说法,不属于作者否定《关雎》“礼教主题”时使用的证据的一项是()(3分)A.近现代学者阐释《关雎》之义,也无不受前人的影响,大多株守前说,虽然有了新见,但也是局限在阶级学说之内。

B.吟诵《关雎》,我们更能感受那绿水青洲之上,有鸟声和鸣,有青春绽放的飞扬之美,有心旌摇曳的追慕之情。

《关雎》的主旨其实就在字里行间已经展露。

C.君子与淑女相配,这是在强调一种品行、德行,甚至是人应该遵守的自然之性。

这是与后妃、贵族等级地位无关的。

D.《关雎》之义就是描述男女由恋爱到结婚这样的美好过程,而这男女就是普通的男女,只不过是诗人寄予了很高的道德期待。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是选择不属于作者否定《关雎》“礼教主题”时使用的证据,逐项分析、判断。

A项阐述近代学者观点,不属于作者的论据。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A.作为《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自古至今都广为流传,在对《关雎》之义的多样解释中,汉代的影响最为深远。

B.唐宋两代的学者对《关雎》认识都遵循古人的经学意义解说,在礼教的思想中解释其义,突出了礼仪教化的功能。

C.近代学者虽然发展了《关雎》之义,有了“阶级学说”的新拓展,但忽略诗的情感因素却是他们无可回避的缺陷。

D.诗歌的本义,不会随着时间的洗礼而改变,文学的作品,还是应该回归文学的范畴内进行解说,还原文学作品的本义。

【答案】B【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共11分)。

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独自回走动的样子。

4.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5分)【答案】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诗歌采用的叙述手法和结构方式,可以看出是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他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这首诗在结构上具有诗经的共同特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这也可以从《氓》《采薇》中发现。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有什么含义?(6分)【答案】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解析】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10分)黍离《诗经•王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毛诗》序说:周大夫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6.诗歌按什么顺序写的?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以“时间”为序。

诗歌用“彼稷”之苗、穗、实,表明时间的推移,来组织诗歌内容。

②以“情感”为序。

文中写“中心”摇摇、如醉、如噎,情感逐渐加强,来抒发心中忧愁。

(每点2分,共4分)【解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样的句子有极强感染力,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抒情特点。

(6分)【答案】①直抒胸臆。

诗歌采用呼告的方式,直接抒发心中因周王朝颠覆、宗庙荒废而悲伤的强烈情感,打动读者。

②重章复沓(重章迭唱)。

诗歌三个部分反复咏唱,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感人至深。

(每点3分,共6分)(如果答对偶、反复,也行)【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即运用什么技巧使诗歌极有感染力。

这仍然是在语言和表达技巧方向考查。

句子的感染力与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有关,此题赏析的部分,是在每节对“黍”的描写之后展开议论与抒情的,从每节内容上看,采用了对举(对偶)的手法直抒胸臆;从整个诗歌看,每节后面都采用相同的表达方式,属于重章复沓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20分)流逝的古典(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

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2)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

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

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

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

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

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

“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3)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

”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

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4)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

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

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5)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

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