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合集下载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问题随着农村进城务工的人逐年增多,很多的儿童留在乡村和婆婆爷爷生活在一起,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的不良影响,我们的留守儿童目前在思想道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儿童爱撒谎、乱花钱,不知道勤俭节约;喜欢惹事、骂人打架斗殴;不尊敬老人、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抽烟、赌博,迷恋网吧或手机上网;不爱清洁,乱扔垃圾;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甚至还有少数人违法犯罪……等。

这严重地影响到了我们下一代的素质。

但丁曾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应花费更在的精力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上。

思想道德问题主要有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方法不当。

由于留守儿童与婆婆爷爷生活,这些爷辈们对孙子、孙女们溺爱有加,由于文化偏低,对孙辈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根本不加注重,对孩子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常常护短。

有的把孙子孙女们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他们,事事有求必应,久而久之这就养成了孩子们是非不分,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体谅,不尊敬长辈的坏习;有的对孩了大包大揽,生怕孩子累着这让孩子养成怕苦怕累、贪图安逸的恶习,这使得艰苦锻炼、积极向上的品性得不到发展;也有一部分长辈,信奉:黄荆条儿成好人,对孩子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这种粗鲁的行为当成对孩了门的严格。

在这种环境下长在的孩子容易滋生暴力的倾向。

(二)社会因素的不利影响由于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不关注,有的还认为品质太好的孩子今生出生社会后会吃亏的。

对他们采起的是放羊式教育。

顺其自然。

而乡村的大气候,到处充斥着赌博现现象。

有的长辈们打起牌来,还叫孩子亲自上阵。

这肯定要助长陔了们的赌博行为。

有的家长则因打牌而忽视孩子们的成长。

于是有的孩子就上网,进录相厅,网络上和影视作品的不健康的东西让孩子们身受其害;(三)学校的因素现在虽说推行素质教育,但我们还没有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很多学校的考核仍然是看学生的成绩。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帮扶措施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帮扶措施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帮扶措施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家长搬离家乡到城市里打工,他们的孩子不得不留在农村老家由亲戚或祖父母照顾,从而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长期缺乏家长关爱的陪伴,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始浮现。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树立卫生、健康、自立、自信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需要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帮扶。

行为习惯帮扶措施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通常会受到环境和家庭的影响。

他们往往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堕落为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这群孩子从小树立对健康的认识,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习惯和坏习惯。

家长也应该选择良好的行为模范,为孩子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行为习惯教育课程,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增强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人的关爱,容易心理上有缺失,容易焦虑、烦躁、失眠等。

因此,要引导他们增强锻炼身体的意识和兴趣爱好,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体育锻炼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协作意识。

帮助留守儿童接受情感关爱生命中,每个人都需要情感关爱和温暖的陪伴,留守儿童尤其需要。

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定期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的表情和语言,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

学校也应该派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情感关爱,如开展互动游戏、放松课堂、交流讲座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

加强校外安全教育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的监管,容易在校外玩耍,也容易成为不良青少年的帮凶。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外安全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陌生人谈话,如何正确报警等。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警示教育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危害。

结论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帮扶,既需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只有在建立其健康向上的行为习惯的同时,留守儿童才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好习惯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好习惯培养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好习惯的培养洞塘小学位于江津区李市镇洞塘村,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山区农村小学。

这里的老百姓经济拮据,生活贫穷,因此有许多学生家长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丢给年迈的父母,或者让自己的孩子寄居在别人家里,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父母不在身边,这些儿童缺乏亲情的关怀,也许会造成他们情绪低落,悲观消极,性格扭曲等,这样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迫在眉睫。

一、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少先队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好习惯教育工作。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通过全体教师的认真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三、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 学习上优先辅导。

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

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

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好习惯。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两年以来,课题组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顺利完成了课题中各项研究任务。

取得了通过良好行为习惯促进校风,班风,学风建设的丰硕成果。

探索出了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找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解决策略,对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一、确定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我们通过问卷对李官寨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李官寨小学关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分析及措施的报告”。

在此基础上筛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确定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我们还拓展了实践领域,通过行为训练和实践服务,努力改变学习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帮助学生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为了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需要和本校发展出发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将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固化下来,形成不同层次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体系。

附表1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矫正前的调查表二、制定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留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常规来作保证。

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班级常规制度,让学生有“法”可依、照章执行。

学校积极在知与行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使这些常规成为学生的习惯并保留下来。

附:小学生班级管理常规(一)上课常规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校,有事要请假。

2、听到预备铃后,立即进教室坐好,准备齐学习用品,保持安静。

文具盒横放在桌子中间上方,书本、练习本放在书桌的左右角。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光山县砖桥镇中心学校省级立项课题组刘稳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课题,是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2015年度课题。

批准文号:15-HJYY-003。

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谨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敬请各位专家予以审议:一、引言及缘由:光山县王大湾希望小学是全国第二所“手拉手”希望小学,地处偏远的农村,家长多为外出打工、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极大。

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监护人管理,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理的现象相当严重。

家长对孩子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极不利于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做好关爱、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意义十分重大,重视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习惯,一是有利于矫正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因亲情缺乏和监管缺位而造成的诸多不良习惯,培养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通过培养留守儿童的责任感,自强自立的精神,化解矛盾,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从我校实际出发,让我们深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因而,我们拟订了《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目前对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研究省内外开展的比较火热,很多学者或教师都已参与了此项实验,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对我们的研究可以起到了引领、辅导作用。

但就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研究,还是为数甚微,可借鉴的东西太少。

尽管困难重重,我们研究团队共克时艰,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二、课题的界定:1.课题的界定?农村:泛指在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地方,是经济、文化、交通方面等较城里相对落后的地方。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亡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务工,留在户籍地而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也有研究认为,留守儿童就是因父母外出务工而独自留守在家的儿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后天反复的个人实践、旁人的督促、提醒才能形成。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但有利于保持校园良好的卫生,而且还体现了小学生的文明气质,影响着将来的整体素质。

因此,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显得特别重要。

我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好习惯众所周知,大部分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多的呵护和关照,使得好多学生从来不做家务事,不知道怎样搞卫生、怎样保持清洁。

而又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们习惯差。

教师要培养留守儿童的卫生习惯,就得教会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有所知而为知。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学生德育的引航者,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

抓养成教育应从进校第一起抓起,把每年学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如何去做。

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扎下深根。

但要注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班主任还要利用晨会课、班队课针对学生不讲卫生情况及时教育,做到卫生时时讲、天天讲,并通过人人争当“环保班级小卫士”活动,及时表扬卫生习惯好的学生,通过树立良好典型的方式来带动全体学生。

二、制定制度,培养习惯在全体师生中,树立“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的新风尚。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和要求,渗透良好习惯的行为。

在班会中,反复强调不要乱扔纸屑、不要随地吐痰,要讲卫生爱清洁,要保护环境的卫生,要学会整理好自己的课桌椅。

可是,仍然有一些学生就是改不了。

各班制定出卫生清洁制度和每天晨检制度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制度促进学生行为的养成。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2021.12通过一年的认真研究,我们探索出了许多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不但增强了留守儿童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提高了留守儿童的道德修养,找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解决策略,对典型学生的个案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转变了家长的观念,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促进了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现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确定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我们通过问卷对老里小学戍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展开了调研。

在此基础上甄选戍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确认重点培育学生的文明礼貌、生活习惯、自学习惯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行为习惯,鼓励学生讲文明、懂得礼貌,学会人际交往,培育学生团结一致协作意识。

为了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学生须要和本校发展启程,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程,将戍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全面积极开展。

二、制定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常规,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奠定基础戍守学生较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依赖一套行之有效的犯罪行为常规去并作确保。

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犯罪行为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各班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班级常规制度,使学生存有“法”可以依、照章继续执行。

学校积极主动在不相行及的统一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并使这些常规沦为学生的习惯并留存下来。

三、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系统化教育研究的主要策略在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育上,我们循序渐进地奠定培养目标,加强每一步训练。

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我们著重训练和检查,著重犯罪行为的也已加强,并使这些日常生活的习惯不仅推动了孩子们道德信念的构成,推动了班集体的人文环境,更构成了学校较好的校风。

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以下几条策略:(1)充分利用校内环境,教育戍守学生培养较好行为习惯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健康向上的德育氛围,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构成。

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案例分析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了他们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种种问题。

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他们各具特色,有的沉默寡言,胆小怕事;有的活泼好动,经常违规乱纪;有的争强好斗,性格粗暴;还有的有不良行为习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地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因材施教,促其发展。

下面对我班的一名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

一、个案现状学生李文鑫11岁,父母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由姥姥照料。

经过段时间观察,我发现在孩子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问题:1、行为习惯差,上、下课都特别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言行2懒惰不爱完成作业,早自习来抄袭别人的作业。

学习上怕用功、怕动脑、怕发言、怕作业,上课打不起精神来,注意力老是不能集中。

加上没有人约束,随心所欲地玩。

3、随地乱扔垃圾。

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好像班级里的任何事情都跟他没关系,纸屑随意扔到操场或班级地上。

二、问题分析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等各种方式接触留守孩子李文鑫和他的家人,我发现他身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长辈关心不当。

姥姥对孩子是打心眼里爱,但是缺少严格的管教,凡事都迁就着孩子导致李文鑫作业不认真完成,老师催促他交作业就抄袭别人的作业。

2、家长本身有不良行为习惯,所以对孩子的行为家长不以为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发现他身上的问题主要源于家长和他的懒惰,于是我决定从他的家长和本人两方面入手采取措施。

三、主要措施1、帮助家长走出爱的误区,我利用课余时间和他的姥姥交谈,同时我对李文鑫提出以下建议:①在孩子在行为习惯上犯错时应该让他及时改正,让他认识到错误,鼓励他改正。

②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教会他如何解决的办法,先让孩子自己钻研,借助字曲、词典这些必备的工具书解决实在不懂的让他问老师和同学,不能弄成不做作业和抄袭他人作业的坏习惯。

2、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对孩子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肯定。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由于家长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许多农村小学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们在没有家长照料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需要进行行为矫正和帮助。

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需要了解留守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原因。

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

一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自闭、不良交往等行为,需要得到及时的矫正和帮助。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可能在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上存在缺陷,需要通过专业的方法进行矫正和引导。

那么,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矫正呢?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工作。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情感交流,引导他们正确解决内心的问题和矛盾。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或专业人士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人际关系。

除了心理疏导和辅导工作,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团体活动来帮助留守儿童进行行为矫正。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手工制作、绘画比赛等,让留守儿童在团队中感受到关爱和快乐,从而改善他们的不良行为和情绪问题。

学校还可以设立学生自律委员会,让留守儿童参与规则制定和执行,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帮助他们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除了学校的工作,家庭和社会也需要共同参与留守儿童的行为矫正工作。

家长或监护人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建立亲子沟通和情感交流。

他们可以和学校积极合作,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积极参与留守儿童的帮助工作,共同努力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和心理困扰。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和辅导工作,举办团体活动,建立学生自律委员会,加强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改善行为问题,健康成长。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陈家琪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民的经济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不断地涌向日益喧嚣的城市。

家里的孩子都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

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失的不仅是亲情和爱,更让我们担心的是,他们缺失了一个孩子必须接受的正规的家庭教育,因而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日渐凸显。

这也是现代经济社会,给农村教育和整个社会提出的一个新问题。

中资料显示:农村儿童中有约50%的儿童属留守儿童,而20%的留守儿童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的行为习惯,80%的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

部分留守儿童因厌学等原因辍学家中,进而导致在社会中染指不良恶习。

因此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中对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做为一名农村生活教师,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在家庭教育中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成不好,终生受其累”。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也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

可见,孩子若能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一生受益无穷。

而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应该先从孩子的爷爷奶奶思想上着手,学校可以通过专题家长会、家校联系手册、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懂得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引此引导家长从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入手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孩子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打下基础。

行为习惯是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倾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必要的家庭前期教育和后期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督促和引领。

在学校表现为学习成绩差、好动,喜怒无常,缺乏自我管理、自我调控的能力,自我约束力,行为反复性大。

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

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

小学教育2020 年 5 月137在我们学校,强调的是“德”先行,我们的特色文化中的健、德、智、美、创中,首先要关心,也是最值得在乎的就是每个孩子都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其次便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接下来才是学习的智慧、拥有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我们必须要重视和在乎同学们的德育问题。

因此,我将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针对这些现状造成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造成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的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1)隔辈教育忽略了“养成教育”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很多,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顾,孩子的判断能力是非常低的,他们对对错的界定还不是那么清楚,他们对家长的行为和语言完全就是无条件重复,不加选择地学习,甚至有的孩子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没有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更何况孩子呢?以至于我发现我们的很多同学特别爱说脏话,爱乱扔垃圾,不懂礼貌,不尊敬长辈……(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轨除了爱说脏话的问题,同学们还爱到处扔垃圾,在学校有少先队大队部的管制,有老师的教育,有同学的监督,同学们还能坚持,但是一旦走出校园,没有了约束和管理,同学们便开始放飞自我。

从校园出来,经过小卖部之后,垃圾随处可见,到处都是零食口袋和纸屑,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3)忽视了“榜样”的作用在农村,德育教育的意识比较低,大部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随意,和别人肆意开玩笑,脏话连篇。

他们从没有想过孩子们的言行举止都是跟家长学的,他们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以家长为基准,以他们为标杆。

2.学校方面的原因(1)对制度缺乏合理理解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责任人。

在学校,小学生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班级的班规等行为准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但孩子始终是孩子,他们不一定都能很好地遵守规则,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造成的,其自控能力不强,约束能力不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

而学校和老师又没有给他们很好的引导,没有做到“解惑”。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策略摘要:孩子最早的学校是家庭,最早的老师是父母,如果这个环节老师是缺席的,孩子的成长元素就是缺失的,他们一些习惯就很难养成,甚至他们压根儿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仅是一种修养,影响学生的外观形象,人际关系,更是一种健康生活的需要和成长需要。

所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者,作为一名置身于教育事业的教师,笔者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上落笔,就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培养;卫生习惯;策略;一、农村留守儿童卫生习惯的现状人们知道农村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一来他们由于年龄的关系,自己意识不到卫生问题或者不知道怎么才算讲卫生,玩过任何东西、触摸过不干净的东西也不知道洗手就吃饭,饭前便后,也不知道勤洗手,更不知道这样会无意中给细菌提供入侵的机会,对自己的健康不利。

二来爷爷奶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卫生方面也要求不严。

首先,是爷爷奶奶自身的生活习惯,看到孩子不讲究卫生的行为,他们也意识不到孩子的卫生问题;其次,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照顾孩子的吃穿、安全等,都已经非常费力了,他们根本没有精力操心到卫生这个对他们来说比较讲究的事情上来了,甚至有些爷爷奶奶看见孩子太讲究卫生了,他们还嫌矫情。

所以,养成了农村留守儿童不注意个人卫生,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不刷牙、房间乱糟糟的,也不勤洗头,洗澡,更不勤换衣服等,这不但让他们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生活状态,还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

卫生看似是小事,其实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二、形成农村留守儿童不良卫生习惯的原因(一)孩子对卫生的认识不足对于六到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如果从小在卫生方面没有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根本认识不到卫生的重要性。

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本来家人在卫生方面就没有科学的、合理的习惯,孩子耳濡目染的就更随意了。

首先,他们不知道或者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就是洗手也是样子,手放在水里划拉一下就好了,不用洗手液或者香皂,洗完了手也是在脏衣服上一抹;其次,孩子根本没有认识到,不讲究卫生会对他们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太少了;最后,孩子之间的相互影响。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分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缺乏家长的教育照料,往往导致他们缺乏健康的人格发展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针对这一问题,农村小学需要通过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和措施,积极引导留守儿童的成长,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意识。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及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了解留守儿童特点,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他们通常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缺乏自信和自主性。

学校应当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德育教育计划。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符合其特点的德育教育方案,通过关爱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开展情感教育,建立关爱支持系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怀,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和学校应该加强情感教育,倡导同学间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建立关爱支持系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鼓励。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集体活动、心理辅导、小组交流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劳动习惯和责任感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生活,往往缺乏劳动纪律和责任感。

为了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学校应注重实践教育,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劳动,留守儿童可以学会自理生活和生存技能,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和动力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环境单一,心理压抑,对学习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

为了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习,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方式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会、科技创新比赛、文艺表演等,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的父母大部分时间不在身边,这就需要我们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良好习惯培养策略的建议。

一、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和照顾,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出现。

首先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建立一个良好的心理支持体系,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人和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可以邀请专业心理医生到学校或社区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精神。

二、加强留守儿童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育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基石。

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校和家长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

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提高自理能力由于缺乏父母的照料,留守儿童需要提高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家长和社区要帮助留守儿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

也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教会他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留守儿童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要给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师长,友爱互助,遵纪守法,讲卫生,诚实守信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还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正义、美好世界是什么样子,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为。

五、丰富娱乐生活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怀,孤独感比较强,因此需要丰富娱乐生活来排解孤独感。

学校和社区应该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比如戏曲表演、绘画、手工制作等,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矫正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强,影响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留守儿童经常由于父母在城市工作而被留在亲戚或爷爷奶奶家中,导致他们长时间处于单独的状态下,没有适当的监管和关注,缺乏家庭教育的指导,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和不良行为。

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对于他们自身和社会发展均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行为矫正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克服不良行为习惯,重新回到正常和健康的生活轨道上。

首先,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和心理疏导。

留守儿童长时间处于离开父母的状况下,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失落和孤独感,这种感受会引起留守儿童心理上的问题。

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感受,帮助他们调整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有些留守儿童会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而发脾气,甚至打架。

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家长和教师应当给予他们摆脱负面情绪的方法,鼓励他们走出困境,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其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

父母的缺席让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面的家庭教育,使得他们缺乏健康正常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这时,我们可以在学校和社区组织开设一些主题班会和课程,向留守儿童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道德原则和知识技能,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我们可以开设一些课外活动,如绘画、读书和运动,让留守儿童更多地参与团队活动,从集体中得到荣誉和褒奖,从而培养他们自尊和自信心。

再次,我们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父母的缺席和监管不足下,他们的行为习惯更容易偏离正轨。

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组织可以与学校、家长、爷爷奶奶和亲戚们等建立联系,开展多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知识的宣传活动。

这些活动应该包括如何培养健康的家庭和谐关系、如何指导孩子建立正面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等内容。

此外,父母也应该尽可能抽出时间回家,参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

浅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浅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287 1.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思维导图构图的要点最重要的点就是:简单明了!既能够引导学生合理思维,更需要注意重点集中突出。

思维导图使用到了:色彩、外形、线条、维度、质地、视觉节奏,只有这些要素合理搭配才能够有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大脑潜能,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这是思维导图最大的优势。

通过一幅幅思维导图,呈现给学生一个个呼之欲出的故事,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遣词造句。

2.中心突出,放射性发展。

以主题为中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多方向发散思维,其他信息作为分支,通过合理扩散,由中央向四周延伸,很多句型和短语允许学生多样化表达,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多样的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英语语言变化的魅力。

思维导图不是一幅简单的图形,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精彩呈现,除了教师绘图外,学生也可以自己绘图,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思维的拓展,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缜密的思维习惯。

3.思路连贯,便于整理。

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关键字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的形式表现出来,附在高层次的形式上;各个分支线条上的关键词就好比是方向舵或指南针,这样就不容易在思维的海洋里迷航,所以可用它来梳理思路、整理思想。

由于受历年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式的影响,书面表达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发展,教学过程中单纯注重了学生词语和句子的运用,可以说为了写作而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导图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再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很多句型和模板论文,弱化了学生对于写作的抵触心理,培养和开拓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对整体的把握能力。

参考文献[1]李杰.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9).[2]岑艳琳.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3]刘晓宁.我国思维导图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3(5):109-111.浅谈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杨玉霞 (河南省扶沟县中心小学 461341)【摘 要】庄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这句话也为我们阐述了“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教育理念。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摘要】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学校则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够促进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积极的行为习惯。

心理辅导和身心健康的关注也非常重要,因为留守儿童可能面临情感上的孤独与焦虑。

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关爱和帮助。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关注,才能让这些留守儿童在健康和快乐的环境中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心理辅导、身心健康、培养、必要性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独自留在家中,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督,易受不良影响。

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避免冲突和矛盾,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稳定的行为习惯和规律的生活作息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魄,避免不良习惯和疾病的侵袭。

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农村留守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才能让这群特殊的孩子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发展。

2. 正文2.1 家庭教育的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行为举止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

只有父母做出了良好的榜样,孩子才会受到正面的引导,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摘要:小学不仅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形成生活习惯的起点。

在这一阶段,一个人不仅要掌握好文化知识,而且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文以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主题,探讨了家庭生活和儿童教育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提出了培养农村学生积极行为习惯的有效措施,以引导农村学生全面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小学生;行为习惯;表现成因引言: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

城市里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很受重视,学生们的父母有很大的希望。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父母和老师对小学生的期望很低,因此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并妥善处理学生行为习惯的负面表现。

一、当今农村地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及形成成因(一)具体表现1、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小学生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现象。

即使小问题在指导下也能很快解决,但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形成了坏习惯和一些问题,特别是初学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不遵守学校纪律,或者在低年级存在撒谎和作弊的问题。

有些学生对公共财产漠不关心,不尊重社会公德[1]。

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低年级的学生现象较多,缺乏集体荣誉感等等。

2、人际关系。

农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学生们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交谈。

许多孩子喜欢独处,不想和别人交流,和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冷淡,不想与邻居亲近,也不想在与同学交流时表现得有礼貌。

(二)农村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农村学生的不良行为产生因素之一就是没有接受严格的管理,农村接受信息的速度较慢,农村民众对新的教育理念了解不多,学校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创新教学方式。

因此两方面的教育管理的不足造成了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1]。

一些农村学生会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的发展和成长。

学生们的父母不再积极引导学生的行为,而是采取越来越多的消极措施来防止学生的消极行为习惯,这不仅不利于不良行为的发展,而且成为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障碍。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摘要:随着越来越多家长外出到国外务工,把年幼的儿女留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读书和生活,从而留守儿童也日渐增多。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累月都在外地工作,长期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严重缺少对儿女的照顾、关爱和教育。

而这些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自律性相对会比较差,学习方面难以自觉学习。

那么留守儿童如何生活和学习,就成为了大家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前言:古人云: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必须给更多的关注和帮助留守儿童,并培养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引导和培养他们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留守儿童的成长缔造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究的空间和环境,是学校及教师工作的重点。

1.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注意力不集中,其次,留守儿童们的行为习惯不好,在留守儿童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他们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习惯,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很多留守儿童往往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说自私、说谎和退缩,在生活的过程当中表现为以自我中心,那么这一行为习惯体现在学习过程当中,就是留守儿童在学习时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不能够与其他的伙伴进行密切的交流,不能与其他的伙伴进行合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孤立无援的境地。

2.培养留守儿童形成学习行为的策略2.1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家里的亲戚来担任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水平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要不断提高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不断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在监督留守儿童进行学习时真正的发挥出自身的监督作用。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会,像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传递提高儿童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近年来,顺化村外出农民工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成了我校教育工作的难点。

通过对顺化村“留守学生”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学生”比例较大,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农村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也成为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新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我校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缺失亲情与教育,给我校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正确解决,必然会影响我校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解决好这一教育问题,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

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总体现状(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

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

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

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

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2、教育现状(1)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来看,教师与学校的关注不够使农村留守儿童错失了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机会。

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行为两个方面。

教师关注较多的是优生和差生两个群体,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尚未进入教师关注的主体视野,成为教育管理的空档与盲区,更谈不上根据实际个案进行特殊的行为习惯培养。

如果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和矫正,留守儿童将成为问题儿童。

加强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

(2)家庭教育:①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9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②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③无人监护型孩子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极端。

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独立生活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

他们中甚至有人会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学生干部或“尖子学生”;但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这种类型的学生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逃学、迷恋网吧、夜不归宿、早恋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小偷小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

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

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各有差别。

等诸要素组合的结构。

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且时时都以自身强大的力量反作用于生活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改变着形式和特点。

学生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习惯、做事习惯等。

(三)“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之成长,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学习的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规范的行为、良好习惯的过程。

对留守儿童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过程。

本课题仅限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缺失正常家庭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交往、做事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而进行的科学的教育和训练,使其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1、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评价量标体系。

2、使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与教育教学工作和谐统一,努力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便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3、让农村留守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构建尽一份力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

2、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的具体要求。

3、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因素。

4、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培养的方法和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本课题以我校在校留守学生为研究对象五、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理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现状进行深入的全面的调查、分析,从而掌握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良情况,掌握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情况,并围绕这些情况进行学习、开展工作。

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办法培养留守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学生的能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六、课题研究思路课题研究按照“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策略,围绕“调查(发现问题)-论证(确立课题)-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分析(行为习惯归类)-行动(寻找培养策略、方法)-反思(研讨交流经验教训)-总结(提炼、验证策略、形成成果)-推广(运用研究成果)”等八大环节展开进行。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以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对比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根据课题要求,采取家庭访问、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归纳,掌握留守学生最基本资料。

问卷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的看法以及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状况进行前测。

本方法主要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及开始阶段。

2、访谈法:主要指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确切掌握留守学生的动态,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课题研究。

本方法主要用于课题研究起始阶段。

3、观察法:主要指日常注重对留守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表现。

包括言行举止诸方面,为了方便研究,也可有意设置一些场景,进行考察,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此方法主要应用于对留守学生的行为分析和习惯培养方面。

4、个案研究法:主要指对个别留守学生的成长分析。

注意积累其优、缺点的变化过程,归纳总结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此方法主要运用课题研究的中期。

5、经验总结法: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经验交流和积累,并将具体做法提升为有价值的经验。

此方法主要运用于课题研究后期及结题阶段。

(二)主要步骤1、准备阶段:2010年4月制定课题方案,论证,申请课题,并学习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调查。

(1)成立课题组,开展相关理论学习,为课题申报和开展研究工作作好理论准备。

(2)组织开展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确定研究方案(即开题报告)。

(3)开展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实施课题研究作好准备。

2、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0年12月)。

主要任务是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全面启动课题研究工作。

(1)按课题内容,确立子课题。

子课题分别为: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因素的研究;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策略研究等。

(2)按课题及子课题的总体要求,成立子课题小组。

各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要求,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研究活动,并以分析性、经验性和总结性报告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1年元月-2011年6月)。

主要任务是收集整理资料,形成结题报告。

(1)收集、整理资料。

如养成教育案例、各类经验总结和其它相关研究活动资料等。

(2)结题报告。

(3)邀请专家鉴定、结题。

八、研究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制定了《顺化中心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组有章可循。

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积极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2)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3)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通过《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的小课题的研究,将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作好登记;积累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方法、途径;能积累许多经验,构建出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模式,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