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唯物论以及认识论习题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A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A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A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B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D)观点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7、认识的本质在于( B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C)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B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D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B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D)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B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B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B)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D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C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D)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B )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20、假象是(C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D)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C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C)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C)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D)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B)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
唯物论、认识论、联系观、发展观练习及技巧点拨(飞扬之旗)
8.漫画《坚持原则》中的人错在
A.一意孤行,没有尊重客观规律 B.因循守旧,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 C.生搬硬套,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D.顾此失彼,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
9. 有医学专家表示,摄入碘过量可能导致甲状腺异常, 但多大的量算“过量”有争议,不过这种“甲状腺异常” 的后果并不严重。上述争议的出现,是因为 (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③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材料分析题: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结合上述材料, 题型归纳: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或哲学道理、哲学观点) 请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制定《物权法》的必要性。 谈谈对材料……的理解或认识;运用XX原理,分析XX的意义、 (10分) 必要性、原因、合理性等等。
此类题型在设问上有三种可能:
1、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
13. 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存在即被感知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⑤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畏之非也。 ⑥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A.①③⑤⑥ B. ②③ ⑤⑥ C.①③④ ⑥ D.①④⑤⑥
马克思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点击数:221 时间:2009-11-5 作者:fldqh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接受的观点2.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的、可靠的。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经验论的错误D.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3.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创造性C.选择性D.任意性4.“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6.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这句话说明()。
A.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实践标准并不可靠C.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D.实践标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8.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犯了类似哲学上()。
A.经验论的错误B.诡辩论的错误C.相对主义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论原则是()。
A.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特有的观点10.一切唯物论在认识论上都坚持()。
哲学唯物论、认识论2轮复习
【备考指津】 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哲学基本派别及观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 观能动性、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通过引文的形式考查对哲学基 本问题和派别的理解。(2)本专题内容可依托的热点材料有: 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 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3)尤其对近五年未考查过的原理要特 别重视。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 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 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 外化和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 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知识网络构建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哲 学 主干整合 1.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科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 根本观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 和方法论的指导;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 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实际上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故 D 符合题意。
命题点二 哲学的基本派别
2.考试来临时,会有少部分考生在 QQ 空间分享下图,还有
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会选择另一种心理解压方式——到寺庙
烧香许愿,他们认为这样会保证考试顺利通过。他们的观
点属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C.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D.能动反映论和被动反映论的对立2.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A.实践论B.先验论C.反映论D.从过去的经验出发3.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目的和手段的关系B.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C.限定和超越的关系D.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4. 从人类实践的构成要素看,载人飞船属于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对象D.实践的手段5.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说明A.认识是主体的反映B.认识是客体的反映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认识的内容和模式是由客体提供的6.“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7.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8.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0.“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第二章认识论部分题库
认识论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 B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是对对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C.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哪一个原理一致( B )A.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B.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C.从理性回到实践D.从实践回到理性3.有些同志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D )A.类似唯心主义的先验论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客观主义的错误D.类似经验主义的错误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D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C )A.感觉-知觉-表象B.意识-物质-意识C.实践-认识-实践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6.“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C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7.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正确的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C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原理C.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统一的原理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相统一的原理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D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9.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B )A.人们对每一件事情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 C )A.主观的形式客观的内容B.客观的形式主观的内容C.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范畴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二、多项选择题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ABCE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归宿C.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D.实践对认识起指导作用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 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的活动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E.实践是人的消极适应环境的活动3.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一思想方法表明( CDE )A.书本知识对实际工作是不重要的B.上级指示和决议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C.一切结论应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E.要将上级的正确指示和决议尽可能的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4.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CDE )A.唯心主义B.不可知论C.形而上学D.绝对主义E.相对主义5.“有用的就是真理”的错误实质是( BDE ) A.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歪曲了真理的本性E.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三、辨析题1、实践出真知,一个人要获得任何科学知识,都必须经过自己的实践。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疑难解答
“唯物辩证法与认识论”疑难解答一、如何准确理解“物质”的内涵?第一,恩格斯曾经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任何具体的物质存在都是个别的,物质范畴则是一般,物质一般存在于物质个别之中,是从物质个别中抽象出来的。
比如,马和白马。
“白马”是具体的、个别的,而“马”是一般的。
第二,列宁在恩格斯的基础上,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
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如何科学理解“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第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恩格斯说:“运动,就它被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涵盖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第二,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第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正确认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认识论题库及解答1
认识论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群众的观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主体是()A具有思维能力的人B能够适应环境的人C具有创新能力的人D从事社会实践的人3. 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人。
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A自然性B社会性C实践性D主观性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中介是()A认识与实践的过程B认识与实践的结果C对实践结果的反馈D工具、手段和程序方法5.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A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B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C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D主观和客观关系6.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A人与物的关系B手段与目的的关系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D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7. “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这首诗表明()A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C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8.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9.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10.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强调的是()A直接经验的作用B间接经验的作用C感性认识的作用D理性认识的作用11.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它强调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为认识提供可能性12. “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A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B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3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14.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唯理论的错误在于()A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同起来B夸大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感性认识的作用C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否认或轻视理性认识的作用D认为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15.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运动C实践D世界16. 当我们在书中看到动物、植物等某一个具体概念时,就会在大脑中立即出现一个感性的形象与此概念相对应,这表明()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C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和推理的工具D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17. “熟知不等于真知”这句谚语表明()A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存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质的区别18.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实践B从实践到认识C从经验到理论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9.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表明了非理性因素的()A指导作用B动力作用C诱导作用D激发作用20.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这是因为()A事物本身的复杂性B认识本身的复杂性C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D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21. “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认识论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现实生活中,裁缝师深信“量体裁衣”;有经验的农民都懂得“因地制宜”;医生看病开药,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奏效……材料中涉及的共同哲学问题是( )A.天与人的关系问题B.名与实的关系问题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D.理与气的关系问题2.“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对《红楼梦》的这一评述所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B.认识决定实践,实践水平的不同,认识也就各不同C.真理都是有条件的,面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D.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而具有一定的差异3.一段弯曲的树根,弃置荒野,匠人过而不顾,农人或拾为木柴,根雕艺术家得之,如获至宝。
对这段树根认识上的差异表明( )A.人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制约B.认识对象是由主观意识创造出来的C.人们的意识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必不相同D.人的认识具有主观随意性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①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④我思故我在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5.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突出成就,反过来又成为科技进步的强大助推器。
比如有些生物实验,往往需要几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不仅能迅速获得结果,而且能节约器材费用,还能避免某些真正实验所具有的危险性。
上述事实说明( )A.计算机模拟实验可以取代现实的科学实验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6.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典型例题(后附答案)
唯物论和认识论部分典型例题1.某地靠近城市,农民又有长期种菜经验,前几年农民种菜收入相当可观。
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响应上级号召,改种菜为种粮,结果农民收入大幅度下降。
城市居民的副食供应也受到影响。
请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2.(09安徽卷37)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
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8分)3.(2012徐州质检)到2010年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36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这一法律体系立足于中国国情和实际,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遵循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它的形成,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标志着我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4.(2011全国卷)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1)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知识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自测题及答案
日测内容:认识论星期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观点D.唯物的观点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这一著名论断表明()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D.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C.概念—判断—推理D.经验—理论—经验—理论5.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具有科学性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列宁说:“人不能完全地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等等永远地接近于这一点。
”这表明()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7.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真理是多数人的主张,谬误是少数人的见解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9.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一切从根本原则出发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D.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星期二:多项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A.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B.肯定认识的本质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认为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D.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3.实践目的是指()A.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活动C.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B.坚持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C.坚持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质的区别,但可以相互渗透,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5.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A.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注意对理性认识的检验C.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D.注意理论了解实际6.关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作用的正确说法有()A.非理性因素能激活、驱动和控制人的认识活动B.所有的非理性因素都能调动主体去努力实现认识的目标C.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D.应该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非理性因素的作用7.真理总是一元的,这表明()A.世界上最高的真理只有一个B.世界上的各种真理都有普遍适用性C.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只能有一个真理D.真理具有客观性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统一,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A.从无限发展的世界来讲人们最终能达到对世界的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因而认识能力有至上性B.在每一个具体时代,人们的认识能力总是相对的,具有非至上性C.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了解,而不能把握事物的真正本质,因而具有非至上性D.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从非至上性向至上性的发展过程9.价值具有客观性,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包括()A.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B.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C.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D.指导人们满足自身实践需要的真理具有客观性10.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辩证统一的B.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C.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D.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星期三:填空题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___,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实践是____________,实践是认识的_____。
唯物论认识论习题解析答案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4全国卷2第21题)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起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脱离生活实际而拘泥于书本知识的现象
③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现象
④书本知识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现象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2017全国卷1第23题)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回答下列各题。
唯物论 复习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认识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它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什么关系?什么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又是什么?2.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什么?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物质是什么思想?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又是什么思想?4.什么是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是什么观点?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又是什么观点?5.什么是规律?规律的特点是什么?其方法论要求又是什么?6.意识的本质是什么?错误的意识是不是对物质的反映?7.意识的作用是什么?分别有哪些表现?8.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哲学依据是什么?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什么是实践?其特点有哪些?10.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哪些方面?分别有哪些表现?11.什么是真理?真理的特征有哪些?其中,最基本的属性又是什么?12.认识的特点有哪些?其方法论要求是什么?【构建知识框架】写出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原理方法论唯物论认识论【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A.“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在这里”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B.“人不能两次同时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与“天下为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也”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2.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
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
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存在就是被感知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3.新华网最近刊文称,“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库)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复习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路线上的对立表现为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C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告诉我们A 事必躬亲B 一切真知归根到底来自直接经验C 无需学习间接经验D 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来自直接经验3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是A 属于认识过程的基本范畴B 属于感性认识的范畴C 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D.介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范畴4 感性认识的局限性在于它A. 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 是不可靠的C. 没有客观依据D. 是人的感官自生的5 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B.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完成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6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指A.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B.真理发展中的两个不同阶段C.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D.同一真理的辨证属性7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因为A.把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B.揭示了认识的对象、来源和作用C.达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D. 承认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8 客观真理是指A. 客观存在的事物和客观规律B. 认识的客体C. 人的认识中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容D.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9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10 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实践的特点看是因为它是A 人们的自觉能动的活动B.对人类有用的活动C.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直接现实性的活动D.社会历史性的11、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A、主观与客观的关系B、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12、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A. 改造社会的物质活动B.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C.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D. 科学实验的活动13、“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C、能动反映论与消极被动反映论的对立D、反映论与先验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4、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A、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中的经验论D、认识论中的唯理论1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自由选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科学评价16、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抽象、具体、在抽象B.感觉、知觉、表象C.分析、归纳、综合D.概念、判断、推理17、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A.是否被大多数人承认 C.是否与客观实际相一致B.是否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D.是否说得清楚明白18、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A. 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 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 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 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19、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A. 直接性B. 主观性C. 摹写性D. 抽象性20、承认了真理的客观性和承认了世界的可知性,也就承认了( )A.真理的不确定性 B.思维的非至上性C.真理的相对性 D.真理的绝对性21、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
认识论练习题(答案)
认识论(同步测试)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自我”产生“非我”(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2、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A.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B.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获得的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4、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分歧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5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反映和被反映的实践关系B. 改造与被改造的认识关系C. 相互依存的关系D. 相互作用的关系6、“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 与“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的对立,属于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7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这段话主要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B. 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 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发展速度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8 、“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 这句话说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9 、毛泽东说:“ 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据” ,这表明A.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B. 认识要靠实践来推动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10、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A.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 消极直观反映论C. 二元论D. 诡辩论11 、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12 、认识的本质在于A. 能动的反映B .自由选择 C .科学评价D .主观创造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感性认识B. 意识的能动性C. 理性认识D. 社会实践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 .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 .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 .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5 、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为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16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17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 唯心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8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
高二哲学唯物论认识论主观题专项训练
政治哲学主观题专项训练辩证唯物论第一种类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例题:大城市郊区的农夫,祖祖辈辈以种菜为生,有着丰富的种菜阅历,前几年种菜收入相当可观,去年,上级下达文件要求各地增加粮食生产,某地领导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让农夫改种粮食,结果农夫收入大幅下降,城市居民的蔬菜供应也受到影响.运用所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需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
该地区的上级部门要求增加粮食生产的文件精神不结合本地实际,吩咐农夫改种菜为种粮,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上级领导下达错误的文件,某地领导错误的吩咐,给农夫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不便,正体现了这一点。
1、材料一: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以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一步扩散和渗透,中心确定实行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十大政策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合理性。
(10分)2、西部某地政府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制定了一系列实惠政策,到东部地区招商引资,但满以为可以引来金凤凰,结果却一无所获。
该地领导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调查,确定调整思路:依据本地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大力治理环境;引导农夫发展市场前景广袤的中草药种植,并加强技术服务;还聘请高新技术人员,办起了高新制药厂;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信和服务业。
三年下来,不仅使农夫快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甩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小康,而且也使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观点和认识论(二轮复习)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 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开 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之路——民族 区域自治。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 原则,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立 场。这激发了各族儿女爱国爱家的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维护民族 团结中是如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的。 答案:(1)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国情 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 权利,这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 发挥各方面的优势。 (2)充分发挥了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或科学理论对实践具 有指导作用)。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关 系的基本原则,这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 证。
“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 ”(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 验的关系
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 花明,眼闭则花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 阳接而变化起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意识之外无物,属唯心 主义
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 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2、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 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恩格斯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 念的集合”。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 决定。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宗教:上帝、神创造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 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 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 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经验。
主观题2唯物和认识论9.29
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广东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的主题,开展“七个一”活动,即办好一次展、制作一个专栏、开展一次能源紧缺体验、开好一次会、组织一次专家行、办好一件实事、做好一系列推广活动,旨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宣传国家及省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传播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营造浓厚的节能减排社会氛围,进一步推动节能全民行动,为实现“十二五”节能约束性目标起好步、开好头。
【材料二】2011年7月29日,我国某大学学生对市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他们依次对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出租车、电动车、自行车和其他出行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七个一” 活动对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人们参加“七个一”活动有哪些意义?(10分)(2)结合材料一说明,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简述“七个一”活动的意义。
(11分)(3)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市民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
(5分)37.(26分)答:(1)开展“七个一”活动对人们交往行为和方式、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都会产生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4分)人们参加“七个一”活动能增长人们的环保、节能知识和增强环保意识,能够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和提高审美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5分)联系材料进行分析。
(1分)(2)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节能理念和意识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这项活动有利于提高全民参与节能的积极性,使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③对人们价值观的驱动和导向作用。
这项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文明健康的价值取向。
(每个要点3分,结合材料分析2分,共9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唯物论与认识论部分训练题第Ⅰ卷:选择题(24个,每小题2分,共48分)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界定的2.认为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一定是A.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这说明①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②意识永远依赖物质③精神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5."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表明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D.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6.2008年8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会议指出,修改后的总体规划围绕用3年左右时间使灾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的重建目标,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
这体现出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竞争日益扩张、竞争不断升级、商战已开始进入"智"战时期,广告也从以前的所谓"媒体大战"、"投入大战"上升到广告创意的竞争,"创意"一词成为我国广告界最流行的常用词。
回答7~8题。
7.现实中,经常会发现,人们对广告信息的理解并非广告主的原意。
原因何在?这主要是人们对广告信息的接收并非对广告信息的复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情感、心理等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广告各人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广告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这表明A.人不可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理解总会不同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8.近期,杭州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饮用矿物质水出了"水源门事件",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认为,该公司生产的饮用矿物质水,在电视广告词中声称"选取优质水源"。
而实际上其水源是自来水公司提供的自来水,显然得不到消费者认同。
该公司的做法启示我们A.要把握客观规律B.要做到实事求是C.要坚持实践第一D.要善于解放思想9.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这一观点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说明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削弱了知识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10.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种观点①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②否认了实践的客观物质性③把世界仅仅理解成人的精神和观念的活动④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存在着根本的区别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
这说明①实践具有社会性②实践具有历史性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2008年揭阳一摸)"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13.(2008年南京二摸)"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D.天时人事日相倦,冬至阳生春又来14.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瞄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
这一事实说明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C.实践中的新问题会推动实践的发展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15.鲁迅先生说:"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罢,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
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
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是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算的。
"这段论述表明A.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主体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C.真理等于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D.真理是无法判断和证明的2008年是我国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30周年。
回答16~17题。
16.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是因为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连接了主观和客观17.30年前,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我国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年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这说明A.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B.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只要解放思想,就能取得成功D.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18.地球外存在着智慧生命是人类很早就提出的一个假说,可直至今天也没有证实。
美国科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发射了携带着地球人多种信息的宇宙飞船,期望有朝一日能被太阳系之外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收到并发回音讯。
可据专家们估计,飞船要飞到距太阳系最近的恒星体系,需要八万年的时间。
这说明A.科学有时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B.由于实践的有限性,人类不具有彻底认识世界的能力C.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类的认识具有有限性的一面D.有些认识不能依靠实践检验,只能依靠逻辑推导证实19.求真务实是一种正确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求真务实所体现的哲学道理主要是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实事求是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C.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20.(2008年盐城二调)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1.谬误和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真理A.永远不可能变为谬误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谬误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D.和谬误不存在原则的界限2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①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④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3.有人认为意识是人脑的自然分泌物。
这种观点①承认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②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③承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④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24.(2008年广东六校联考)漫画《各人心目中的"上帝"》的哲学寓意是:A.上帝也是客观存在的B."上帝"纯粹是人的心灵的产物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第Ⅱ卷:非选择题(4道题,共42分)25."义乌自古是穷地,人多地少缺粮米,为了解决温饱大问题,鸡毛换糖做生意。
改革开放春风起,义乌人赶上了好时期。
经商做生意,拨浪鼓摇出了新天地。
"义乌民谣体现了辩证唯物论什么道理?(8分)26.2008年5月以来,太湖蓝藻逐渐增多,苏浙沪加强了蓝藻打捞力度。
截至7月30日,仅3个月内江苏全省共打捞蓝藻38.5万吨,超过去年全年打捞量两倍多。
2008年8月7日,太湖水环境治理及蓝藻应对协调会在无锡召开。
协调会上,苏浙沪三地有关领导签署了《关于太湖水环境治理和蓝藻应对合作协议框架》(简称《协议框架》),至此,三省市共同治理太湖水环境的协商机制正式建立。
在此之前的一周内,苏浙沪连续两次召开三省市共同治理太湖的协调会议;而数月前,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此方案是我国湖泊治理的第一个方案,洋洋洒洒近七万字,详细规划了今后10多年太湖治理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规律的关系?(10分)唯物论参考答案1-5 ACADD 6-10 CDBCD 11-15 DAABA 16-20 DACAD 21-24BDBC25.解析:分析民谣所反映的意思,结合辩证唯物论知识作答。
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不能把外延扩大了。
答案:①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要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同时要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义乌为解决人多地少缺粮米,为了解决温饱大问题,迫使义乌人形成经商的思想,并从事"鸡毛换糖做生意"的实践。
(4分)②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原理。
义乌人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春风,审时度势,经商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