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合集下载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特点;2.掌握因果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3.熟练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特点难点:归纳推理的方法【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一)归纳推理的含义(阅读教材P59-P62,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2、掌握:归纳推理的种类及其含义、特征(1)完全归纳推理:①含义:②特征: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关系,它是一种___________推理。

③局限性:(2)不完全归纳推理:①含义:②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必要性和意义:③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特征: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的。

④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种类A.简单枚举归纳推理B.科学归纳推理【注】:科学归纳推理虽然以科学分析为主要依据,但科学分析本身仍然受到主客观条件(如,研究者所掌握的背景知识、当时的科技水平等)制约。

(3)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二)归纳推理的方法(阅读教材P62-P63,在教材中对以下内容勾、圈、画)1、熟背: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的条件2、熟背:提高不完全归纳可靠性的方法3、理解:因果联系的必要性、含义及特点4、掌握: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①求同法②求异法③共变法④求同求异并用法⑤剩余法【注】:判明因果联系的方法所得的结论都是或然性的。

在运用时,应当注意其合理性,努力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

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将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

二、合作探究1、判断以下属于哪一种归纳推理?(1)根据某天有一只兔子撞到树上死了,推出每天都会有兔子撞到树上死掉。

(2)体育老师对全班40名同学逐一进行体育达标测试,每位同学都顺利通过,得出结论:这个班级的学生体育达标。

2、思考以下属于哪一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材料一:在新疆天山深处一个解放军哨所驻地毒蛇很多,经常爬到房间里来捣乱,而当地哈萨克族人家里从来没有发现过蛇。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C. 求同法
D. 剩余法
我国著名中医孙思邈发现山区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的视力在白天很正常,到了晚上,光线不足,病人就像麻雀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人们把这种病称为“雀盲眼”(学名夜盲症)。为什么有钱人不得这种病呢?这分明是穷人身上缺少点什么才引起的,他分析,这可能是穷人很少吃荤的缘故。他用动物的肝脏来治夜盲症,果然有效。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
(3)局限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每个对象都进行一一考察
4.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特点: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3)类型: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4)意义:
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例:医疗队调查甲状腺肿大原因:
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
不流行的几个地区调查结果: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居民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
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得出结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大的原因。
⑤ 剩余法——“从余果求余因”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备课专业化
课题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授课对象
高二级学生
日期
设计人
节次
教材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录:2.3 学会归纳推理、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课标分解:
学什么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概念和原理;2. 能够运用归纳方法对具体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3. 提高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二、作业内容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它的基本步骤是什么?(2)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归纳方法进行推理。

2. 小组讨论:(1)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有何区别?(2)归纳推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选择一个身边的事物或现象,运用归纳方法进行分析;(2)将分析过程和结果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确保准确理解并应用归纳方法;2. 小组讨论时,成员应积极参与,共同讨论,共同得出结论;3. 实践操作时,确保文章内容真实、客观,能够反映所选事物或现象的特点;4. 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1. 参考学生的回答、讨论和文章内容,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归纳方法的能力进行评价;2. 根据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贡献,对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进行评价;3. 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文章质量,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归纳方法;2. 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分享作业心得,共同提高;3.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中的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进和提高。

总结: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通过阅读、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归纳方法,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设计方案也注重对学生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理解,提高运用归纳方法进行推理的能力。

2.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七课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使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加深对政治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归纳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归纳推理的章节,理解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案例分析选取近期的两个政治事件或社会现象作为案例,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

具体要求如下:(1)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政治事件或社会现象,确保案例内容真实可靠。

(2)归纳步骤:按照归纳推理的步骤,将案例分解为若干个相关因素或子事件。

(3)分析总结:对每个因素或子事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其共性和规律,并尝试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 作业报告学生需将案例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整理成书面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案例简介:简要介绍所选案例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2)归纳步骤:详细描述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分析案例的过程。

(3)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出案例中的共性和规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4)反思与讨论:对本次作业进行反思,讨论归纳推理方法在政治课程学习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作业要求1. 案例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时效性,确保分析结果的现实意义。

2. 归纳步骤要清晰明了,每个阶段的分析要准确到位。

3. 作业报告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通顺。

4. 报告中的数据、引述等需注明来源,确保内容的真实性。

5. 按时提交作业,不得抄袭、剽窃他人成果。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掌握:学生是否掌握了归纳推理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案例分析: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

3. 报告质量:报告的逻辑性、条理性、语言表述能力及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4. 创新性:学生在分析过程中是否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观点。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掌握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归纳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回顾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整理在笔记本上。

2.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归纳法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3.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归纳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经验和看法。

4. 作业报告:撰写一份作业报告,包括案例分析的结果、小组讨论的成果以及自己对归纳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作业要求1. 笔记整理: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用清晰、简洁的文字进行笔记,便于复习。

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能够运用归纳法,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

3. 小组讨论:要求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4. 作业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客观真实,逻辑清晰,结论符合实际情况。

5. 提交时间:请学生在第二周周五前提交作业报告。

四、作业评价1. 报告质量:评价学生作业报告中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以及个人理解的逻辑性和真实性。

2. 参与度: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是否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其理解和掌握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批改作业:对提交的作业报告进行批改,给出相应的分数和评语。

2. 课堂反馈:在课堂上对作业情况进行反馈,表扬优秀的学生,鼓励有待提高的学生。

3. 课后交流:鼓励学生针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课后交流和讨论,加深对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4. 追踪辅导:对于仍存在困惑和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理解;2. 提高学生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说课稿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说课稿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趣味性问题作为新课导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家门口的树上有一只鸟,那么你能推断出这棵树上经常有鸟吗?”这个问题既贴近生活,又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着,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推理过程,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案例或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展示给大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互评互鉴:组织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归纳推理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2.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3.归纳推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为:
1.对归纳推理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2.学生在运用归纳推理分析问题时,容易出现思维跳跃、逻辑不严密的现象;
3.学生对归纳推理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为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归纳推理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严谨、客观、理性的思维品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归纳推理的定义与特点;
2.归纳推理的分类;
3.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
4.归纳推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归纳推理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归纳推理的定义、特点与分类,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归纳推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下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下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2)开展政治学科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模拟联合国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归纳推理,提升政治学科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政治现象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推理在政治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某城市近期出台了共享单车管理新规定,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规定对共享单车的投放、停放、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政府要出台这样的规定?这些规定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3.提交作业时,请附上相关政治事件的新闻报道或文章,以便教师了解作业背景。
结合上述知识点,以共享单车案例为例,讲解归纳推理在实际政治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政治现象,如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运用归纳推理方法进行分析。要求学生从具体事实出发,提炼出一般性规律或结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归纳推理方法。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归纳推理在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树立求真务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下学期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归纳推理的定义、特点及其与演绎推理的区别,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如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和类比归纳等。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3. 能够在实际案例中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

二、作业内容:1.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选取一个身边的事物或现象,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例如,分析一个班级的学习习惯、成绩分布等。

2.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几个实际案例,总结归纳出案例中的共同特点和规律,并尝试总结出一些适用于其他类似情况的规律。

讨论过程中,要求小组成员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归纳总结:每位学生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结果,撰写一篇归纳推理的总结报告。

报告中要明确说明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课堂上完成,并提交给老师;2. 作业应包含具体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总结报告;3. 总结报告应逻辑清晰、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于归纳推理的理解和应用;4.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对于优秀的作业给予表扬和鼓励;2.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老师将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根据老师的批改和指导,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2. 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寻求帮助和解答;3. 老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这次作业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对归纳推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作业的评价和反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老师的批改和指导,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设置了以下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认识到政治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
2.培养学生对归纳推理方法的认同感,使他们认识到归纳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勇于挑战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我设置了以下具体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归纳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我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分析一个政治现象,运用归纳推理方法进行讨论和解答。
在小组合作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例如,我要求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讨论,共同分析政治现象,并形成共识。同时,我还鼓励学生们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共同提高。这样的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归纳推理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归纳推理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于“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5.反思与评价:本节课设置了反思与评价环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通过课后心得和教师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能力。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3. 能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Pxx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任务:(1)列举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归纳推理在其中的应用;(2)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类比推理的区别是什么?2. 完成教材中的“活动探究”: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话题(例如: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通过收集相关事实和数据,运用归纳推理分析该话题,总结出一些观点或结论。

将你的分析和结论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3.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归纳推理的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有何重要性?(2)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例说明。

三、作业要求:1. 作业答案应在字数上符合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2. 报告形式的作业应按照教材要求进行撰写,字数不少于XX字;3.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空谈。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分数;2. 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归纳推理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情况、运用归纳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作业的逻辑性和准确性;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激励其继续保持和进步。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收集到的作业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学生;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3. 对于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教师将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其归纳推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 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手段,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提炼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归纳出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 完成阅读后,同学们需要对每章节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篇简短的论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2. 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 同学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个或多个实例,如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不同职业收入的原因等,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 完成分析后,同学们需要撰写一篇分析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内容需要同学们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依赖他人。

2. 深度思考:同学们需要深入思考,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作业目标的要求。

3. 实践操作:同学们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手段,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同学们的论文分析和分析报告,评价其是否能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深度思考和综合分析。

2. 知识运用情况:评价同学们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实际案例中归纳出一般原理。

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评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是否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

五、作业反馈1. 鼓励反馈:对于同学们的作业成果,教师需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肯定同学们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交流反馈:教师可以将同学们的作业成果进行展示和讨论,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

3. 个性化反馈:针对每个同学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需要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同学们改进和提高。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说课稿高二政治下学期说课稿(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说课稿高二政治下学期说课稿(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教学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学生对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容易产生疑问,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归纳推理的局限性,并学会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
2.归纳推理在具体领域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归纳推理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演绎推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但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归纳推理的概念和特点理解不深,容易与演绎推理混淆。
2.学生在运用归纳推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3.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4.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学习效果。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3.课堂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讨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3.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学生容易混淆两种推理方法,需要教师通过对比讲解,帮助学生明确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二学生,年龄大约在16至18岁之间,他们的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演绎推理,但对于归纳推理的理解和应用还较为陌生。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政治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如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 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 象a有因果联系。
“求异法”逻辑形式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1.
ABC
a
2.
-BC

……
所以,A与a有因果联系。
2.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③共变法——除不变 求量变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
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共变法”逻辑形式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对象
对一个物体加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温度
1.
A1、B 、C、D
a1
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
(1)前提: 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它们进行 整理和加工,得到的个别性或特殊性的知识。 (2)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 纳推理。 注: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殊。 (3)类型: 完全归纳推理(认识对象全面)和不完全归纳推理(认识对象不全面)
1.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完全 归纳
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 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 提都应该是真实的。 ②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 不能遗漏。
2.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 所固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联系。
因果联系
不完全 归纳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 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 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 因果联系。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
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
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为什么科学归纳推理会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 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不完全归纳推理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 间寻找因果联系。
以下的推理各属于哪种类型?
1、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图书馆是公共场所,所以图书馆禁止吸烟。 一般 —— 个别 演绎推理
2、短篇小说是有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情节的, 所以小说都是有情节的。
个别—— 一般 归纳推理
3、由叩击木桶、凭声音估计桶里有多少酒,人们推理出叩诊方法诊断
病情。
一类 —— 另一类 类比推理
两种归纳推理,哪种的结论更可靠?
或然推理(可靠程度不太高)
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着?甲将一筐花生一一剥
开查看。乙只拣了几个样品,有大的、小的,已经 成熟的、尚未成熟的,一仁的、多仁的,不过剥了 一把花生,就得出结论:花生仁的确都有花生衣包 着。
➢ 甲与乙的做法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推理方法?这两种推理方法各有何优劣? 你更愿意采用哪一种?为什么?
现象a
在新疆天山深处一个解放军哨所驻地毒蛇很多,经常爬到房间里来捣
乱,而当地哈萨克族人家里从来没有发现过蛇。战士们发现哈萨克族人
家里就是比哨所多鹅,其他居住条件与哨所一样。于是,战士们就买四
只鹅养起来,哨所里再也没发现过毒蛇。
异A

A与a有因果联系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③共变法——“除不变求量变”
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 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优秀教学案例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归纳推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方法,如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
2.能够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分析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提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归纳推理解决政治学科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归纳推理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价值,认识归纳推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学生对归纳推学习兴趣。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的重点和方向。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分析政治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归纳推理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归纳推理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5.作业小结的巩固:教师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分析政治现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
4.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归纳推理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展示与政治学科相关的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学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导学案第七课第一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一、学习目标二、新课导入材料: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

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有农谚流传。

有的地方就流传这样的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斤”。

思考:1、列举几条农谚:2、想一想这些农谚是怎么形成的?三、新知探究活动一:完全归纳推理VS不完全归纳推理材料:情境1:水星绕着太阳转、金星绕着太阳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火星绕着太阳转、木星绕着太阳转、土星绕着太阳转、天王星绕着太阳转、海王星绕着太阳转。

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转。

情境2: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

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生热。

要求:1、观察并说明这两个推理在结构上和推理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2、比较上述两个情境,说说各自属于哪种归纳推理类型?有何异同?3、哪个情境的结论更可靠?谈谈你的理由。

4、既然完全归纳推理更高,那么不完全归纳还有必要吗?(二)归纳推理的方法活动二: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材料:案例一有人通过实验发现: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形状不同的摆,如果它们的长度相同,它们的摆动周期也就相同。

由于在摆动周期相同的许多具体场合中,摆的长度都相同,此人得出结论:摆的长度与摆的摆动周期有因果联系。

案例二: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道程序。

结果用温水浸种的那块白薯地的产量比未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

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此人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白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

案例三:通常情况下,对一个物体加热,在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不断升高,物体的体积会不断膨胀。

由此,人们得出结论:物体受热与物体体积膨胀有因果联系。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体温计、气压表等。

要求:1、思考以上案例中,分别使用了哪种方法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有什么特点?2、写出每种方法的推理结构,并完成表格。

《第七课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归纳推理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能够:1. 掌握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会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政治学科的综合素养。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归纳推理展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归纳推理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归纳推理的定义、特点及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政治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分析案例,总结出案例中蕴含的规律性认识。

3. 实践操作:学生自行选择一个与政治相关的现实问题,通过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归纳,最终形成一份简短的归纳推理报告。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每组选择一个共同关注的政治话题,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形成小组报告。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归纳推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要结合具体材料,紧扣政治学科知识,分析深入、逻辑清晰。

3. 实践操作中,学生应注重收集资料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归纳要准确、全面。

4. 小组报告中,小组成员需分工明确,互相协作,最终报告应体现集体智慧。

5. 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掌握情况:评价学生对归纳推理理论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学生运用归纳推理方法分析案例的能力。

3. 实践操作成果: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完成情况及质量。

4. 小组合作效果:评价小组报告的协作程度和整体质量。

5. 作业规范性:评价作业的提交时间、字迹工整度和格式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根据评价标准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将指出具体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就本次作业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归纳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7

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7

7.1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自主学习【学】【课标要求】学会归纳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学习目标】1、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和分类2、掌握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特征和局限性3、掌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和意义,避免犯“轻率概括”的错误4、把握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的联系与区别5、掌握正确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6、了解因果联系的含义、性质和探求因果联系常用的方法7、掌握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的含义、方法和特征8、了解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的含义9、理解归纳推理的意义,学会用以上方法解决问题【知识梳理】一、归纳推理含义1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的结论。

2.类型:(1)不完全归纳推理:含义:。

特征:。

局限性:。

(2)完全归纳推理:依据:。

含义:。

意义:。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1、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真实的;(2)一个都不能遗漏。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2、因果联系:(1)含义:。

(2)探求方法:求同法:。

求异法:。

共变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剩余法:。

【自主探究】1、59页探究从思维的角度,谈谈“大敢穴”的发现给我们的启示。

列举几条农谚,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2、61页探究你怎么看甲与乙的做法?类似“花生仁是否有花生衣包着”的问题,你怎么解决?3、62页探究科学家的推断用的是归纳推理,其结论的可靠程度如何?4、63页探究这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何特热?师生研学【研】1、59页探究从思维的角度,谈谈“大敢穴”的发现给我们的启示。

问题解析:从材料中“大敦穴”的发现过程来看,这是一种经验归纳。

它是通过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事例,并且这种事例没有出现反例,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

从思维的角度看,它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列举几条农谚,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问题解析:以下是常见的农谚,这些农谚都是以不完全归纳的方式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括、写出归纳推理的含义、因果联系的含义。

2.概括、写出归纳推理的种类。

3.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4.区分归纳推理与探求因果联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种类,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方法。

2.公共参与: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

【学习重难点】归纳推理的种类、因果联系的方法【学习内容】学习活动一:基础知识巩固(一)归纳推理的含义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________或________知识为前提,推出________的结论。

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________,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

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3.不完全归纳推理(1)必要性: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________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2)意义: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的。

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________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1.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________;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2.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共变法。

全面理解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含义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关系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如果已知某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原因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又知道这个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这一复杂现象产生的剩余原因适用范围常在观察认在科学实验中常在无法满足在很多科学中常被应用于科学识对象时使用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可靠结论求同法和求异法对“其他情况”严格的条件要求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求同与求异推广形式得到广泛应用,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应用,一般适用于量的变化的场合探索和司法工作中要求或注意事项(1)多观察该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2)排除与被研究对象无因果联系的相同情况(1)两场合有无其他的差异情况;(2)两场合唯一不同的这种情况,是被研究现象的整个原因还是部分原因不能把求同求异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简单相加混同起来(1)共变法只在单一原因和单一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应用,否则结论就不可靠;(2)我们可把差异法看作共变剩余法法的特殊场合必须在判明了被考察对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础上使用相同点(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据某个现象与另一个现象在某些场合里所显示的关系,从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断定某个现象与另一现象间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联系(2)我们运用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要注意综合运用,相互补充它们的不足,这样就能更可靠地确定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即时训练1】易错易混知识点判断1.以一般结论为前提,推出个别性和特殊性的结论。

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 )2.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

( )3.探求因果联系必须运用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 )学习活动二:课堂探究议题一归纳推理的含义格林斯潘被称作“经济沙皇”,人们总想从他的表情举止上获得什么暗示,人们通过电视观察到,一旦他携带的皮包鼓鼓的,货币政策往往会有变化;否则,就很稳定。

于是就有了“观皮包和利率”的趣谈。

也就是说,如果格林斯潘出席公开市场委员会时,他的包看上去很鼓,就表明他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利率有可能调整;如果他的包看上去很空,那就预示着维持现行利率不变。

1.人们是如何从格林斯潘的表情举止上得出结论的?2.如何保证这种推理的正确性?议题二归纳推理的方法芝加哥的骨科物理治疗师 David Reavy 解释说:“身体不对称确实会导致跑步时的步态发生变化,这也可能是引起跑步受伤的一个因素。

另外,不对称性的问题甚至会出现在身体的另一侧。

”不对称引起伤病的情况很好理解,因为跑者的身体不对称的话,在跑步的时候,身体的一部分可能要比另一个部分花费更多的力气,这大大增加了受伤的可能性。

如果要进一步探究不对称性问题是否会导致受伤,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即时训练2】1.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 )①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②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广一些,特别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事例③前提中的事例可以不真实④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遇难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有人研究发现,会游泳的人在水温0 ℃时可以坚持15分钟,2.5 ℃时可以坚持30分钟,5 ℃时可以坚持1小时,10 ℃时可以坚持3小时,25 ℃时可以坚持一昼夜。

可见,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因果联系。

获得这一结论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的________。

( )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3.有人把一定数量的白薯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先用温水浸过,另一部分则不经过这种程序。

结果用温水浸种的白薯地的产量比不经过浸种的产量要高。

由于其他条件都相同,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用温水浸薯种是白薯增产的原因。

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网络构建】【我的困惑】【课下练习】一、选择题1.“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生热。

”这一推理属于( )A.演绎推理B.联言推理C.完全归纳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2.“微型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中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长篇小说是有故事情节的,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是小说形式的全部,所以,所有的小说都是有故事情节的。

”这是个( )A.充分条件假言推理B.完全归纳推理C.必要条件假言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3.“某甲会英语、某乙会英语、某丙会日语、某丁会法语,而他们都是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

”根据上述情况,若运用归纳推理,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W厂有的厂级领导干部会英语B.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C.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外语D.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日语和法语4.财会室内有两个保险箱,一个重230千克,一个重90千克,均被搬动,因此,被盗案可能是两个人合伙作案,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这是哪种推理?( )A.成立假言推理B.成立归纳推理C.不成立归纳推理D.不成立演绎推理5.如果要在甲、乙两块土质不同的地里种玉米,并运用求异法确定玉米品种A是否比玉米品种B的产量高,播种时就应该这样来安排实验,即( )A.在甲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并且在乙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B.在甲地种A品种玉米,在乙地种B品种玉米C.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A种玉米D.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B种玉米6.“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不可以( )A.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B.用科学归纳法得出C.用简单枚举法得出D.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出7.Y现象一直据信是引起Z现象的原因。

某研究者注意到,X现象总是先于Y和Z现象出现。

因此,他假设,引起Z现象的原因是X而非Y。

以下哪项进一步的观察结果,能最有力地支持该研究者的上述假设( )A.在X出现但Y不出现的情况下,X出现后Z通常也出现B.在X出现后Y也出现的情况下,Z通常随着Y出现C.在Y出现但X不出现的情况下,Z通常随着Y而出现D.在Y出现但Z不出现的情况下,X通常先于Y出现8.人们很早就知道,种植豌豆、蚕豆、大豆等豆类植物,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还可以使土壤增加氮,而种植其他植物就没有这种现象。

研究发现,豆类植物的根部有称作根瘤的突起物,其他植物没有。

由此,人们得出结论:豆类植物的根瘤能使土壤增加氮。

人们运用的是(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剩余法根据《科学导游》介绍:在伦敦举行了一次学术讨论会,内容是讨论因船舶遇难而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的问题。

大会提出了一组数据,当水温在零度时,人可以在水中坚持十五分钟;当水温在二点五度时,人可以在水中坚持三十分钟;当水温在五度时,人可以在水中耐受一小时;当水温在十度时,人可以在水中耐受三小时;而当水温为二十五度时,人们可以在水中活一昼夜以上。

由此可知,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与水温有关。

据此完成9—10题。

9.大会的推论用的是( )A.演绎推理B.类比推理C.完全归纳推理D.不完全归纳推理10.在这里,科学家们利用的是因果联系的何种方法(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11.“调查中发现,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区,刑事案件发案率都较高,由此可见,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原因。

”这是求因果联系的(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共变法12.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

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

”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

”父亲听后,哭笑不得。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儿子( )A.没有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B.不善于从个别中概括总结出一般C.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没有坚持适度原则二、非选择题13.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分析宋人“身为宋国笑”的原因。

14.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注意到,得脚气病的人往往是富人,穷人患此病的很少。

他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后发现,穷人、富人的食物情况虽有差别,但穷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麸皮,富人的食物中的米糠、麸皮都去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