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腹腔镜腹股沟疝和股疝修补术
腹外疝之股疝修复术操作步骤 图片图谱图解 手术治疗方法 诊断腹部手术
腹外疝之股疝修复术操作步骤图片图谱图解手术治疗方法诊断腹部手术----ab66ee00-7163-11ec-aabc-7cb59b590d7d腹外疝之股疝修复术操作步骤图片图谱图解手术治疗方法诊断腹部手术腹外疝股骨疝修补术来源:医学全在线更新:2021-10-22股骨疝占腹外疝总数的5%,往往发生在中年以上的女性。
股骨疝嵌顿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应尽快修复。
股疝的诊断往往很困难,甚至误诊。
如果术前未发现肠梗阻,剖腹手术将导致手术困难。
因此,对于患有肠梗阻的成年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术前应常规检查股骨部分,以避免遗漏。
股骨疝修补术的原理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基本相同。
主要是高位结扎疝囊,修复并闭合股管。
术中应避免损伤邻近组织,尤其是膀胱、小肠和闭孔动脉。
[手术方法的选择]股骨疝修补术有两种手术方式:经股和经舌,两者各有优缺点。
经股部手术可直接进入疝囊,术中操作简便,但显露较差,特别当疝囊较大时不易高位结扎,股疝嵌顿时不易解除嵌顿,发生肠坏死时也不易行肠切除术。
虽然腹股沟手术的暴露路径是间接的,但它可以很好地暴露,并且可以向下延伸纵向切口,以便于疝囊的暴露。
更容易处理较大的疝囊或嵌顿性股疝,必要时可改为下腹纵行切口。
一、经股部股疝修复术与一般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
局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1.切口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3cm,以股管为中点,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做一斜切口,长约6cm。
如果是嵌顿疝,建议在股管处做一个纵向切口,并根据术中情况向上延伸,以扩大暴露范围。
1-1 显露疝囊1-2 切开疝囊2.暴露疝囊并切割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图1-1),处理覆盖在腹股沟韧带下卵圆窝疝囊表面的脂肪结缔组织(包括筛窦筋膜、股隔和腹膜外脂肪组织),以暴露疝囊。
使用两个小型弯曲止血钳夹住疝囊并切开囊壁[图1-2]。
用止血钳夹住疝囊壁的切缘,打开并提起疝囊壁的切口,即可以看到疝囊内的腹部器官(小肠或大网膜等)。
大隐静脉可以在疝囊颈部的外面和下面看到。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在美国,腹股沟疝修补术是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同时也是普外科一个既定的核心。
用于治疗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每年要做750000个这样的手术。
修补术已经发展了两个世纪(表3-1),包括Bassini, McVay, Shouldice 以组织为基础的修补术。
紧随这些修补术之后就过度到了一种试图减少复发率和术后疼痛的无张力修补术(以补片为基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腹腔镜修补术被引入(表3-2),目前14%的修补术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的。
有几1556 1756 17781793 18041806 18091871 188418891898 19421920 1936 1960s 1975 19691970 1989 人名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英德意大利波士顿意大利巴尔的摩奥地利南达科塔英芝加哥西雅图,芝加哥都柏林,开罗加拿大洛杉矶洛杉矶解剖的时代第一次记录了一例绞窄性疝手术的描述发表关于疝气的论文(包括首次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描述)描述腔隙韧带(Gimbernat’s ligament)描述耻骨上韧带,腹横筋膜,以及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快门机制描述髂耻束和“腹股沟三角”发表关于提睾肌筋膜(“Scarpa’筋膜”)和滑动疝的经典论文早期外科修补术描述通过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韧带的连接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Bassini法)描述通过精索换位来重建腹股沟管后壁(Halster I法)描述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再次介绍并普及Cooper韧带(耻骨梳韧带)修补术(McV ay法)介绍腹膜前修补术重新发现腹膜前修补术普及髂耻束腹膜前修补术报告“巨大疝修补术;”现代的修复描述腹股沟管后壁连续、多层的修补术(Shouldice法)推广门诊疝手术介绍“无张力”原始补片修补术1990 1991 1991 1992 1992 1992 1993 1995 1996 2005 描述“充填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描述了关于腹腔镜途径的详细解剖描述腹内补片贴置技术描述腹腔镜“解剖修补术”以及补片技术描述经腹腔腹膜前铺网固定疝修补术TAPP技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技术首次大规模回顾并发症和效果多中心试验比较TAPP,TEP以及网片贴置技术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比较TAPP,TEP;揭示效果无差异Meta分析比较TAPP,TEP,以及开放性网片修复法图3-3.腹腔镜下所见的完整腹膜覆盖的男性左侧腹股沟。
常见疝及疝修补术-疝修补术方法
疝基本知识
疝的定义:因腹壁组织的薄弱和缺损,内层物 向外突出形成囊袋器官或组织落入囊袋。 常见疝的种类 切口疝、脐疝、直疝、股疝、 斜疝、白线疝、半月线疝
腹壁切口疝、股疝
腹壁疝腔镜修补手术或腔镜辅助 下修补术
Trocar疝
TSH的发生是由于穿刺孔部位腹壁出现 缺损,腹腔内组织或脏器通过缺损突出 皮下所致。 一、技术原因:1、 Trocar直径与缺损大 小。2、 Trocar类型及入路。3、切口部 位,正中切口最常见,尤其是脐部。4、 是否延长切口。5、是否封闭切口缺损, 有些肥胖者不容易关闭。
Trocar疝
二.患者因素,1、肥胖2、全身情况3、感 染。 三、麻醉因素。术中应有满意的麻醉及 良好的肌肉松弛。
国内疝学组分型(2003)
Ⅰ型:疝环缺损小于1.5cm(约一指尖),疝环 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 Ⅱ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 3.0cm (约两指尖) , 周围腹横筋膜有张力,腹股沟管后壁完整; Ⅱ型:疝环缺损最大直径1.5- 3.0cm (约两指尖) , 疝环周围腹横筋膜存在但薄且张力降低,腹 股沟管后壁已不完整; Ⅲ型:疝环缺损超过3.0cm(大于两指),疝环周 围腹横筋膜或薄且无张力或已萎缩,腹股沟 管后壁缺损; 这个主要说的是腹股沟疝
补片分类
1.不可吸收(聚酯补片、聚丙烯补片、膨 化聚四氟乙烯补片等) 2.可吸收补片(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 羟基乙酸) 3.复合补片 4.生物补片
聚丙烯补片的特点
1.聚丙烯补片的异物反应最小。 2.有很强的张力强度. 3.柔软性好 4.耐很多化学物质 5.软化温度为260°F。 6.植入后能被结缔组织浸润。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2.腹膜前间隙的建立
• 镜推法由于操作简单, • 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 镜头是沿着腹直肌后鞘 向前推进的,所进入的层次 是在腹横筋膜深层的前方, 需要在此间隙继续分离剪开 腹横筋膜深层,才能到达真 正的腹膜前间隙操作空间。
斜疝疝囊的处理
疝囊后方有输精管和精 索血管,疝囊周围有一些 蔓状静脉丛、腹横筋膜衍 生的精索内筋膜、以及来 源于腹内斜肌和精索外筋 膜的提睾肌纤维等各种成 份,在分离回纳时要注意 保护这些结构 疝囊外如有脂肪瘤应切除
27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8
TAPP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9
TEP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 腹横筋膜增厚的部分
— 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
— 全程伴行于腹股沟韧带的深面
— 开放式手术中较难看到
— 后进路修补术或腔镜修补术中可以看到,直疝更为明显
16
髂耻束( Ilopubic tract)
17
(Cooper’s
耻骨梳韧带
Ligment)
— 覆盖于耻骨上支有光泽的纤维结构 — 由骨膜、髂耻束反折的纤维和腹股沟韧带组成,并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韧带。
30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输精管,精索血管
31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生殖股神经: — 来自腰丛(L1-3神经) — 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前分出股支和生殖支 — 股支:进入股鞘,支配大腿近端前方皮肤的感觉,损伤会引
腹腔镜疝修补术详解
应用解剖
死亡冠:或死亡环。腹壁下动脉与闭孔 动脉吻合支所在区域。 疼痛三角:即精索血管外侧,髂耻束下 方的三角,此处有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和股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穿过。
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
应用解剖
①耻骨梳韧带 ②腹直肌 ③腹壁下动静 脉 ④内环 ⑤髂耻束 ⑥疼痛三角 ⑦危险三角 ⑧返折的腹膜 ⑨绿色区域示 耻骨肌孔
应用解剖
髂耻束:伴行于腹股沟韧带深面,是腹 横筋膜增厚的部分,起于髂嵴内侧和髂 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
应用解剖
肌耻骨孔:所有的腹股沟疝包括直疝、 斜疝,以及股疝,都发生在同一薄弱区 域。内界腹直肌外缘,外界髂腰肌,上 界腹横筋膜和腹内斜肌,下界骨盆的骨 输精管和 精索血管围成的三角间隙,此处有髂外 动静脉。
穿刺部位:
脐孔,患侧腹直 肌外侧平脐水平 和对侧腹直肌外 侧脐下水平
手术操作过程
腹腔探查:
观察疝的部位、大小、内容物,有无对 侧隐匿疝。 辨别五条腹膜皱襞。
首先要辨认5条韧带:①脐中韧带:位于中线, 是脐尿管闭塞后的残留痕迹; ②脐内侧韧带:是覆盖在闭塞的脐动脉表面的 腹膜皱褶,位于脐中韧带的两侧,膀胧位于两 条脐内侧韧带之间; ③脐外侧韧带:是覆盖在腹壁下动脉表面的腹 膜皱褶,位于脐内侧韧带的外侧。通常在疝缺 损上缘3cm弧形切开腹膜,内侧不能超过脐内 侧韧带,以免损伤膀胧,切开中间的腹膜时应 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
注意要点
死亡冠、危险三角、疼痛三角不能用疝 钉固定。 双侧疝应充分解剖耻骨膀胱间隙,使两 侧腹膜前间隙相通,补片在耻骨联合处 交叉。 尽可能展平补片,以免复发。 充分关闭腹膜,以免补片与肠内容物接 触,引起肠梗阻甚至肠瘘。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和三DMAX简介
腹腔镜手术基础知识
• 腹腔镜是一种细长旳带有微型摄像头旳器械
• 腹腔镜手术是利用腹腔镜及腹腔镜器械进行旳手术: 使用冷光源提供照明,将腹腔镜摄像头插入腹腔内, 利用数字摄像技术将拍摄到旳图像经过光导纤维传导 处理后,实时显示在监视器上。医生经过监视器观察 腹腔内旳疾病并利用有关器械手术
经腹膜腹膜前修补 (TAPP)
分离前使用
全腹膜外修补 (TEP)
分离后使用
进入腹腔,在腹膜下方 切开腹膜
在腹膜和腹直肌之间进入, 在腹膜上方
气囊分离器分离腹膜
补片放置在腹膜前间隙,有 时固定
用钉枪或缝线缝合腹膜,必 须完全覆盖补片
补片放置在腹膜前间隙,有 时固定
释放气体,空间关闭—无机 械性关闭
TAPP vs. TEP
可固定在Cooper’s韧带上 注意避开神经区域和“死亡三角”
放置3DMax - TEP
Rectus muscle
Cooper’s ligament
Illiac vessels Vas deferens
Epigastric vessels
Inguinal ligament
放置3DMax - TAPP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
• 专业器械:如抓钳和分离钳 用以分离操作组织,处理疝囊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
手术室:腹股沟腔镜修补设置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
• 腹腔镜修补腹股沟疝旳环节同开放术式
皮肤切口 组织层次分离 确认疝囊 回纳疝囊 放置固定补片 关闭皮肤
• 主要旳区别是后入路和背面观
背面观解剖图
右侧腹股沟疝背面观
背面观解剖图
Epigastric Vessels
(插图)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2012年6月29日,在重庆召开的第七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年会上,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共同合作,成立了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
学院的目的是推广最新的腔镜疝修补理念,培训相关技术、规范操作流程、推动学术学科发展。
此后,学院根据各位专家的经验、并结合最新的国内外文献,制定了《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操作指南》,经过反复的专题讨论,于2013年4月29日在济南召开的第一次大中华腔镜疝外科学院工作会议上完成全面修订,现公布如下。
一、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术前准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麻醉和体位建议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头低脚高10~15度平卧位。
术者位于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持镜。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图1-1a,图1-1b)。
手术步骤一、套管穿刺脐孔穿刺,建立CO2气腹至15mmHg。
常规置入三个套管:脐孔置10-12mm套管放置30度腹腔镜头,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水平和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分别置入5mm套管作为操作孔(图1-2)。
双侧疝时两侧的套管应置于对称的位置。
二、腹腔探查进入腹腔后,首先要辨认5条皱襞和3个陷窝:位于中央的是脐中皱襞,这是中线的标志。
脐中皱襞的两侧是脐内侧皱襞,脐内侧皱襞的外侧是脐外侧皱襞,其后方是腹壁下动静脉。
这5条皱襞将该部位的腹膜前区域分成三个陷窝:①膀胱上窝:位于两条脐内侧皱襞之间,后方有膀胱,前方有腹直肌保护;②内侧陷窝:位于脐内侧皱襞与脐外侧皱襞之间,是腹股沟直疝突出的部位;③外侧陷窝:位于脐外侧皱襞的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部位(图1-3)。
其次观察疝的部位、大小、内容物等以及有无对侧“隐匿疝”,并记录疝的类型和分型。
三、腹膜切开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皱襞至髂前上嵴切开腹膜,游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腹膜前间隙,所有的操作均在腹横筋膜后方进行,不切开腹横筋膜。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疝气的定义
疝气是指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定义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是一种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疝气修补的手术方法。通过在腹部建立人工气腹,插入腹腔镜和操作器械,将疝囊高位结扎,并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复查项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复查项目,如血常规、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微创性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精确性
腹腔镜手术通过高清摄像系统提供放大、清晰的视野,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
腹腔镜探查
插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内情况,评估疝气的具体情况。
疝囊处理
将疝囊回纳至腹腔内,如疝囊较大或粘连严重,可进行适当修剪或切开。
修补缺损
根据缺损大小和位置,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和方法,如直接缝合、使用补片等。
检查与止血
修补完成后,再次检查腹腔内情况,确保无出血和其他异常情况。
精细操作
彻底止血
合理使用修补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机器人辅助手术
01
随着医疗机器人的发展,未来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可能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精准度。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
02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疝气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挑战与问题
03
尽管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同时,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和规范化培训。
高清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TAPP七步法)
高清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TAPP七步法)
导读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可靠方法是手术治疗,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其术后并发症多见,创伤大,复发率高,术后出现慢性疼痛的几率较高,且异物感较为明显。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腹腔镜技术为治疗腹股沟疝提供了新方法,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逐步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患者介绍
男性,66岁,身高171 cm,体重65 kg
主诉:发现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2月余
体检:右腹股沟区肿块5*5 cm,可回纳
诊断:右侧腹股沟斜疝
手术视频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普外科
术者:李健
助手:李奇
手术核心步骤
1. 戳卡的安置
2. 腹膜的切开
3. 疝囊的处理
4. 腹膜前间隙的游离
5. 补片的覆盖
6. 补片的固定
7. 腹膜的关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操作指南(最全版)介绍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官通过腹股沟区域的腹股沟环进入阴囊或区域的异常现象。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指南将介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 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
- 体位将患者摆放在仰卧位,双下肢自然分开。
- 术区准备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和覆盖无菌巾。
2. 手术入路- 选择手术入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疝修复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如经脐入路、经腹股沟入路等。
- 创建工作通道在选定的手术入路上建立工作通道,为器械和相机的进入提供便利。
3. 腹腔探查- 引入相机将相机导入腹腔,进行腹腔探查和评估疝的大小和类型。
- 处理肠管如有需要,对暴露的肠管进行处理,并将其移至适当位置。
4. 疝修复- 膝撑法或张力法根据疝的类型和大小,选择膝撑法或张力法进行疝修复。
在腹膜和腹股沟环之间植入网片,并固定在适当位置。
- 注意事项在进行疝修复时,需要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和脏器,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
5. 结束手术- 清点器械结束手术前,清点手术器械,确保无遗漏。
- 切口处理对手术切口进行处理和缝合。
注意事项- 术前评估患者的疝类型、大小和手术适应症。
- 手术中注意保护神经、血管和脏器,避免损伤。
- 术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指导。
以上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复手术操作指南的简要介绍,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请参考相关专业文献和指南。
(注意:本文档为指南性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
腹股沟疝腹腔镜手术规范化操作指南
巴德公司3D MAX补片放置
标志性定位结构帮助补片轻松放置
1.M标记指向中线 2.隆起部分贴合于腹股沟韧带 3.凹口与髂血管贴合 4.尖端外侧缘指向髂前上棘 5.闭合的边缘条帮助补片展开
之间的间隙,而不是在腹横筋膜浅深两层之间。
腹膜前间隙的分离步骤ຫໍສະໝຸດ ➢分离耻骨膀胱前间隙 ➢分离髂窝间隙 ➢分离疝囊
斜疝疝囊的分离
➢处理也与TAPP 相同; ➢如疝囊较大不能完全回纳,在横断疝囊前或后一定要结扎关闭近端腹膜,以免
补片外露与肠管发生粘连。 ➢如腹膜破损“漏气”时会影响手术视野,可于脐孔或右季肋区插入气腹针,以
结构可能来源于胚胎发育时期的腹横筋膜深层
精索腹壁化
腹膜反折
疝囊的处理——直疝
➢ 直疝疝囊都能完全回纳,无需横断。 ➢ 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明显增厚,称为“假性疝囊”,不要误认为是疝囊而
强行剥离。 ➢ 较大的直疝缺损在术后会留有一个空腔,可将“假性疝囊”拉出后与陷窝韧
带或耻骨梳韧带钉合固定,既可将松弛的腹横筋膜拉紧,又可以降低术后血 清肿发生率。
➢ 可使医生的治疗手段多样化,利于为病人提供个体化服务,满足病人多样 化的需求。
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
术前准备
➢TAPP术前准备与开放式手术相同。 ➢建议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头低脚高10~15̊,平卧位。 ➢术者位于病人患侧的对侧进行操作,助手位于患侧或头侧持镜。 ➢监视器置于手术台下方正中。
➢ 耻骨后静脉丛:在耻骨膀胱间隙的深面,耻骨后静脉丛向会阴方向汇集成 阴茎背侧静脉丛,这是一些横行粗壮密集的静脉血管支。不能过于深入分 离耻骨膀胱间隙,如果超过了耻骨支的纵轴面,就可能损伤耻骨后静脉丛。 一旦损伤,止血非常困难,必须引起重视。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汇报人:XX
• 腹股沟疝概述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原理及优势 • 术前准备与评估 • 手术步骤与技巧 • 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01
腹股沟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腹股沟疝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 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的包块,俗称“疝气”。
发生率降低。
复发率低
腹腔镜手术能够更彻底 地处理疝囊和修补缺损
,从而降低复发率。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包括直疝、斜疝和股疝等。
禁忌症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腹腔内广泛粘连等患者 不宜进行腹腔镜手术。
03
术前准备与评估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术前宣教
向患者详细解释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及可能的风险, 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同意手术。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 饮食禁忌:患者应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 物,以及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等。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术后早期活动
术后患者应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肠道蠕 动和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VS
适度锻炼
随着术后恢复,患者可进行适度的锻炼, 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以增强身体免疫 力和促进伤口愈合。
其他并发症防治
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出血、神经损伤等并 发症。
06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康复指导与随访计划
术后初期饮食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应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如稀饭、米汤、面条等,避免进食过硬、过热及刺激性 食物。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27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8
TAPP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9
TEP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的神经支配。损伤会引起射精障碍、射精疼痛感。
32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 来自腰丛
— 在髂耻束的下方通过髂肌的前面
— 提供大腿外侧皮肤感觉的神经支配
— 位置较表浅,较其他神经相比最容易损伤。
33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股神经: — 腰丛最大的分支 — 主要支配大腿前方皮肤和伸肌。 — 位于比较深的平面,通常不易损伤。
36
疼痛三角 (Triangle of pain)
37
打开腹膜
• 在疝缺损上缘自脐内侧韧 带至髂前上棘切开腹膜,游 离上、下缘的腹膜瓣,进入 腹膜前间隙、。切开腹膜时 有两点需注意:①内侧不能 超过脐内侧韧带,以免损伤 膀胱;②切开中间的腹膜时 应避免损伤腹壁下动静脉
套管植入(TEP)
• 第一套管的置入部位与方法:开放式方法:于脐孔下约0.5~1.0cm 处行 1.0cm 左右的小切口,直至白线。将皮肤和皮下组织用皮肤拉钩向 两侧牵拉,显露腹直肌前鞘。切开白线,暴露两侧腹直肌,用皮肤拉钩 将腹直肌向两侧牵开,进入到腹直肌背侧与腹直肌后鞘之间的间隙,伸 入剪刀或弯钳,扩大此间隙,将 10-12mm 第一套管置入腹膜前间隙 (图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
建立操作孔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手册(最全版)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手册(最全版)简介本手册提供了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的操作步骤和相关注意事项。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可用于治疗腹股沟疝。
本手册旨在为医生提供全面且准确的手术操作指南,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准备妥当。
2. 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相应的准备,包括禁食和排空膀胱等。
3. 准备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手术环境。
确保手术台和手术器械都符合无菌条件。
手术步骤1.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的麻醉状态。
2. 定位:通过腹腔镜技术,定位腹股沟疝部位。
3. 切口:在腹股沟区域进行小切口,将腹腔镜导入体内。
4. 视觉:通过腹腔镜,观察和评估疝部位的情况。
5. 疝修补:根据疝的类型和大小,采取适当的修补方法。
可能包括使用网片进行疝修补。
6. 完善手术:确保疝修补完善,并清理手术区域。
7. 关闭切口:在手术完成后,将切口关闭,并进行特殊处理,以防止感染。
8. 结束手术:确认手术完成并结束麻醉。
注意事项在进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时,医生需注意以下事项:1. 操作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手术区域清洁,避免感染。
2. 患者麻醉后需要进行密切监测,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3. 手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疝部位的情况,确保修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注意术中出血情况,如有需要及时止血。
5. 手术结束后,需对切口进行适当处理,并密切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和快速恢复的特点。
医生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手术。
同时,需注意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细节和患者的安全。
本手册提供了最全面的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操作指南,帮助医生顺利进行手术,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外科学课件: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术中体位
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中,患者被放置在仰卧位,头稍微高于躯干。 这个体位有助于手术器械的插入和操作。
腹股沟解剖结构
了解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对于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至关重要。重要 的结构包括靠近腹股沟区域的血管、神经和腹股沟环。
手术器械准备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需要一系列特殊的器械,包括腹腔镜、各种取向 器具和缝合材料。确保手术器械准备充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无张力修补技术
无张力修补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特殊的缝合技术,减少张力,在不增加肌肉 层压力的情况下修复腹股沟区域的方法。
腹腔镜下乳状突气囊注水法
腹腔镜下乳状突气囊注水法是一种在手术中使用乳状突气囊,并通过注入水来扩大操作空间的技术。
注意事项:手术操作中常见错误及其避免 方法
手术操作中常见的错误包括器械选择不当、操作技巧不准确等。为了避免这些错误,需要充分的培训和经验, 并且严格遵守手术规范。
腹腔镜手术的优势
腹腔镜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具有许多优势,包括小切口、更少的术后疼痛、 更快的康复时间和更小的创伤。
术前准备工作
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 并给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前指导。
麻醉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通常使用全身麻醉。这种麻醉方法可以确保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
皮下普通缝合技术
皮下普通缝合技术是一种通过将组织逐层缝合,修复腹股沟区域的缺陷的方 法。
肌肉下普通缝合技术
肌肉下普通缝合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肌肉层逐层缝合,修复腹股沟区域的缺陷 的方法。
绕钉技术
绕钉技术是一种使用特殊的针线穿刺腹股沟区域,并通过绕钉来修复缺陷的 方法。
绕线钉技术
七步详解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下)
七步详解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下)作者:七步君来源:南方疝论坛小编按:《精品|七步详解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上)》可在医学界外科频道7月20日推送消息中找到,往上翻一翻,头条就是~本回书,七步君接着写: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七步君问:陈双教授,上面的PPT讲的是什么?陈教授答: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的是关羽和刘备在下邳失散了,关羽陷身曹营之事。
当年关羽保护着刘备妻子等家小,被曹操的军马包围在一座山头上。
曹将张辽上山劝关羽投降,最后,关羽思考再三,答应降,但有三个条件∶1、只降汉朝,不降曹操;2、用刘备的俸禄来养他的二位嫂嫂;3、今后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
张辽将关羽的条件告诉了曹操,曹操最后终于答应了。
关羽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随曹操前往许都,途中,曹操故意让关羽与二位嫂子同住一室。
那晚只见关羽一手拿着烛火,一手拿刀,通宵站于户外。
曹操非常敬佩。
还是想留下他,设了五关分别阻拦;关羽被逼无奈,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与刘备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这是一个人的赤胆忠心与过硬的本领完美结合的产物。
这里“千里走单骑” ,是说做腔镜的疝手术也要像关二爷一样“过五关斩六将”。
若做腔镜疝关键时做的不好,伤了人家的命根子,也会有人找你算账的。
用“千里走单骑”来形容TAPP的斜疝疝囊分离,则是指手术者必须知道分离的途径与方法。
其中,左手如何提拉,如何引领,如何沿着“山脊”向前走,最终分离到疝囊的顶端,是非常重要的操作。
第五步精索去腹膜化和追平腹膜反折线不知何时,TAPP和TEP手术中出现了一个生硬的专业名词,叫做:精索腹壁化。
这是从英文单词parietalisation of spermatic cord 硬翻译过来的。
上次,陈教授与中山一院的谭敏教授讨论时,谭教授说,手术的过程(精索与腹膜分离开,使其贴在腹壁的肌层上)应该是精索的去腹膜化,而不是精索腹壁化,对于这点陈双教授非常赞同。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P第a1g2页e 12
术前访视
1. 术前禁食禁饮;特殊情况请听从医师指导。 2. 术前一天,做好个人卫生工作。 3. 保持正常饮食,营养均衡。 4. 手术当日,取下身上佩戴饰品。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P第a1g3页e 13
术前准备
1. 麻醉方式:全麻 2. 病人准备:开放静脉通道,必要时导尿 3. 手术体位:建立气腹,帮助医生有足够空间观察操作,患者通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P第a1g6页e 16
巡回护士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P第a1g7页e 17
手术配合
1. 提前洗手,检验腹腔镜器械完整性,准备好穿刺器,与巡
回护士清中
注意气腹机上显示压力、流
量,观察腹部膨隆情况。
3. 两侧建立操作孔 。
4. 将疝囊完全游离后还纳入腹
临床表现
1. 病人在站立、咳嗽、用力时,在腹股沟部有肿块隆起,平卧 位或用手推挤可消失。 2. 斜疝包块呈梨形,可进入阴囊。 3. 疝还纳后,用指压内环,肿块不出现,外环口扩大,可及咳 嗽击感。 4. 疝嵌顿后有肠梗阻表现或不能还纳。 5. 应与腹股沟直疝,股疝,交通性鞘膜积液等判别。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术后护理
包扎 整理衣裤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检验皮肤
搬运护送
P第a2g1页e 21
注意事项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项新型手术,病人及家眷缺 乏了解,所以要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器械护士应熟悉手术过程,以利配合手术,缩短 手术时间,降低CO2气腹用量,严格查对手术用 物
腹腔镜下疝气修补术
做好腔镜器械等清洗与保养
P第a2g2页e 22
常为头低脚高位15-30度,CO2维持压力10-15mmH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把手教你:腹腔镜腹股沟疝和股疝修补术带你学习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腹腔镜修补术。
微创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日常活动,因此日益盛行。
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腹腔镜修补术也不例外,本文将讨论腹股沟疝和股疝的腹腔镜修补术。
修补术式施行腹腔镜腹股沟疝或股疝修补术时,需从其后方到达疝缺损区,在腹膜前间隙放置补片。
腹膜前间隙的解剖入路取决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术式。
经腹腔镜修补腹股沟疝和股疝的2种常用术式是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TAPP)和完全经腹膜外疝修补术(TEP)。
TEP修补术—TEP在腹膜前间隙内操作,可避免进入腹膜腔所带来的风险。
外科医生在腹膜和前腹壁之间创建出一个间隙,使腹膜不被侵犯。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手术时,这种方法可以消除腹内粘连形成的风险。
TAPP修补术—TAPP修补术是将补片放置在腹膜前间隙,腹膜覆盖补片使补片与肠管分隔开。
由于TAPP为经腹手术,故操作空间比TEP大,双侧腹股沟区均易到达,且先前接受过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也可尝试。
但TAPP可能损伤邻近的腹内器官,引起粘连从而导致肠梗阻,或造成肠疝。
术式选择两种术式都是可接受的,在具体临床情况下某种方法可能会优于另一种。
TAPP是最初的方法,为了解决TAPP的一些相关问题研发出了TEP。
但由于操作空间有限,TEP技术难度更大,这可能是其中转率更高的原因。
对于同时掌握这两种术式的外科医生,建议对大多数男性患者采用TEP术式。
对于不适合应用TEP术式的患者,或由于无法建立腹膜前间隙而TEP失败的患者,可以转而采用TAPP术式。
有时可能需要转为开放手术。
较大的疝,尤其是巨大阴囊疝,可能最好行开放手术修补。
对女性腹股沟斜疝患者,TAPP修补术可能更容易施行。
相较于男性斜疝疝囊与精索结构的附着程度,女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疝囊与圆韧带的附着程度常常紧密得多。
一项针对女性患者疝修补术的大型病例系列研究发现,TAPP修补术的结局最好且复发率低。
优选TEP:1、腹腔内粘连-TEP避开了腹腔;但如果在分离过程中损伤了腹膜,则必须关闭腹膜缺损以减少粘连形成。
2、可在不全身麻醉的状态下施行手术–少数情况下,可在椎管内麻醉或局部麻醉复合镇静下完成TEP。
不过,无法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通常应接受开放性腹股沟疝修补术,而非腹腔镜修补术。
3、双侧疝–TEP修补术中,单气囊分离可在双侧腹股沟区形成操作间隙,从而可以放置大补片。
而TAPP需要2处腹膜切开和分离才能实现双侧修补,手术时间较长,粘连形成、肠梗阻或疝形成等风险较高。
尽管如此,部分外科医生仍然优选TAPP修补双侧疝。
优选TAPP:1、既往盆腔手术史–对于既往有过腹膜前盆腔分离的患者,可能无法达到TEP修补术所需的暴露程度。
2、隐匿性疝–对于疑似存在腹股沟区域疝而影像学检查难以确诊的患者,TAPP可以提供更好的视野以确定疝的存在及位置。
禁忌证理论上,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可用于治疗几乎所有腹股沟疝。
然而,考虑到成本增加和技术要求较高,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确切作用仍有一定争议。
许多外科医生在治疗双侧疝、复发性疝及股疝时首选腹腔镜手术。
下面列举了禁行腹腔镜疝修补术而需行开放疝修补术的情况:•无法耐受全身麻醉•既往腹膜前间隙内盆腔手术史•嵌顿性腹股沟疝•巨大阴囊疝•腹水•活动性感染修补技术1、腹膜外暴露与分离TEP疝修补术在腹膜前间隙内建立分离平面,避开了腹膜腔。
腹膜前间隙的解剖结构和疝缺损的位置如图所示(图1)。
TEP术式可以到达双侧腹股沟区,并可显露腹壁下血管、股血管、耻骨结节、Cooper 韧带和精索。
图1:腹股沟解剖腹腔镜示意图在正中线旁作一切口,直接切开至腹直肌前鞘,然后钝性分离至弓状线(图1)。
进入腹膜前间隙的解剖标志是脐正中韧带和疝缺损部位。
在腹直肌后面、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建立一个平面,进入腹膜前组织(图2)。
图2:腹壁肌肉组织剖面图分离腹膜前间隙和获得暴露的操作步骤如下:(1)在疝的对侧做一脐下切口,以增加切口和疝之间的距离,横向切开腹直肌前鞘。
向外侧牵拉腹直肌以置入10mm钝头套管(图3),通过该套管在成角度腹腔镜直视下使用分离钳建立腹膜前间隙(图4)。
或者可以使用气囊分离器来扩展这一潜在的间隙(图5)。
图3:TEP穿刺孔位图4:TEP入路-直视图5:TEP入路-球形分离器(2)在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的无血管平面内钝性分离腹膜前间隙。
分离过程中不要使用电凝器械,以免造成神经损伤。
(3)辨认腹壁动静脉的走行,尽量保持它们先前紧靠腹壁的位置。
有时,气囊分离器可能建立错误的平面,使腹壁血管从腹壁上分离,这会让后续手术操作更困难。
(4)一旦在弓状线下面分离出腹膜前间隙,就可以在直视下于中线处放置另外2根5mm套管。
其中一根放置于耻骨联合上方约5cm 处。
另一根放置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处。
一些外科医生更倾向于将这些操作套管放置在10mm脐部套管的外侧、疝的对侧。
一旦建立好腹膜前间隙,就通过10mm套管充气端口注气。
(6)髂耻束(腹股沟韧带)在TEP术中并不能像在TAPP中那么好观察到,但可以在腹股沟内环的下缘感觉到。
直疝疝囊经常在分离过程中自行回纳。
斜疝疝囊则更难处理,其可能与精索结构紧密粘连。
为辨认斜疝疝囊,需向腹壁血管起源处追踪,以便在精索进入内环处识别精索(图6)。
尽可能减少对Cooper韧带区域的分离,以避免破坏Bendavid 静脉环[位于腹股沟下间隙(subinguinal space)内、固定于腹壁的静脉网],其可造成难以处理的出血。
应避免在股管区域过度分离,可通过向外侧追踪Cooper韧带辨认出股管。
股管内的淋巴结可能引起出血,并且过度分离可能导致发生股疝。
图6:腹股沟斜疝疝囊TEP解剖(7)分离斜疝疝囊时应小心,确保输精管和睾丸血管不受损伤。
这一过程中时常还会切除一个条索状脂肪瘤。
小疝囊(<1.5cm)一旦被游离,应将其还纳至腹膜腔(图7)。
难以分离和还纳的较大(>3cm)斜疝疝囊,可能需要小心地在紧邻内环远端处切断,将远端疝囊原位留于腹股沟管内。
图7:TEP腹股沟直疝复位2、经腹腔暴露与分离同大多数腹腔镜手术一样,TAPP疝修补术需进入腹膜腔。
经后入路修补腹股沟区域疝的主要优势在于,所有3种疝缺损(直疝、斜疝和股疝)都可以清楚显示,并且三者彼此很接近,使得任何一种腹股沟区域疝都易于修补。
暴露和分离腹膜前间隙的操作步骤如下: (1)使用一根10mm套管在脐部运用标准技术(如Hasson,Veress针)进入腹膜腔。
一旦进入腹膜腔,则建立气腹,在脐水平面的两侧置入另外2根5mm套管(图8)。
图8:TAPP穿刺孔位(2)辨认脐正中和脐内侧韧带、膀胱、腹壁下血管、输精管、精索、髂血管和疝缺损(图1)。
自疝缺损部位上方至少4cm处、脐正中韧带外侧缘开始切开腹膜,向外侧切开约8-10cm。
对于双侧疝患者,可以自一侧髂前上棘作单一横向腹膜切口延伸至对侧髂前上棘,而不是做2个单独的腹膜切口。
切口必须作在疝缺损上方足够远的位置,这样可以分离出2-3cm正常筋膜用以在放置补片后能与补片充分重叠。
(3)在腹膜和腹横筋膜之间的无血管平面建立腹膜瓣。
游离腹膜瓣,显露耻骨联合、Cooper韧带、髂耻束、精索结构、腹壁下血管和疝区。
小心辨认并避免损伤生殖股神经股支和股外侧皮神经。
(4)对于腹股沟直疝,轻柔地将其从腹膜前脂肪中剥离并还纳。
对于斜疝疝囊,应将其从精索游离,并还纳入腹膜腔(图9)。
较大的疝囊难以在不引起输精管或睾丸血管过度创伤的情况下从精索结构游离,可在紧邻内环远端处切断疝囊,将远端疝囊原位保留在腹股沟管内。
图9:TAPP疝复位3、补片的放置和固定疝钉损伤神经是腹腔镜疝修补术后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
如果患者在术后恢复室内出现严重的腹股沟区疼痛,应怀疑存在该并发症,外科医生应手术取出损伤神经的疝钉。
不慎压迫神经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也会导致慢性疼痛。
除了体型很瘦的患者,这些神经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基本上看不到,尽管如此,在选择补片固定点时可避开已知的神经走行路线来预防神经损伤。
一些外科医生认为,避免神经损伤的最好办法是不固定补片,这样做还能避免疝钉费用并减少手术时间。
一篇系统评价纳入了6项随机试验共772例患者,比较了固定补片与不固定补片。
就住院时间[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 MD)为-0.37,95%CI -0.57日至-0.17日]、手术时间[MD为-4.19,95%CI -7.77日至-0.61日]和治疗费用而言,不固定补片更好。
但是,疝复发、恢复正常活动所需时间、血清肿和术后疼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后来的一项试验得出了相似结果,但疝钉固定组的疼痛评分更差,而镇痛需求并无显著差异。
尽管不固定补片似乎在术后短期内是安全的,但可能发生与不固定补片移位相关的严重远期并发症,如补片侵蚀进入邻近器官。
因此,大多数外科医生仍用疝钉或纤维蛋白胶固定补片,这些方法的疝复发风险似乎相当。
金属固定装置(如Protak)较牢固,但可造成粘连形成、疝钉侵蚀进入空腔脏器等严重并发症。
AbsorbaTack、Permasorb、SorbaFix 等其他装置具有生物可吸收性,但其固定力会逐渐减弱。
疝修补术采用纤维蛋白胶固定补片时,慢性腹股沟疼痛的发生率低于采用疝钉固定补片。
对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来说,TEP和TAPP放置补片的方法相似。
使用单张补片修补双侧疝时,选用TEP术式会更易于操作,因为TEP术式是建立单个较大的操作空间,而TAPP术式中每个操作空间均是单独建立的。
放置和固定补片的操作步骤如下:(1)一旦分离完成且疝囊还纳,则经脐部的10mm套管将一块卷起的15*10cm大小的人工补片置入腹膜前间隙。
(2)固定补片的界标是耻骨结节、Cooper韧带、腹直肌后鞘和疝缺损上方至少2cm处的腹横筋膜。
(3)将补片放置到合适位置,确保它完全覆盖直疝、斜疝和股疝区域(图10)。
部分外科医生将补片纵向或垂直剪开以利于精索结构通过,但也有学者认为将补片放置在精索结构表面即可。
图10:补片置于上腹血管和精索内侧(4)不要在精索和腹壁血管外侧的髂耻束下方使用疝钉固定补片,以减少损伤神经和血管结构的可能性。
这一区域包含了“疼痛三角”和相邻的“危险三角”。
“疼痛三角”内有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股支;“危险三角”内侧界为输精管,外侧界为精索血管,其内有髂外动脉和静脉。
4、关闭固定补片后,TAPP修补术中做出的下腹膜瓣应覆盖在补片表面,采用连续缝合、疝钉钉合或生物胶粘合,使其与腹膜腔分隔开。
关闭腹膜时应避免出现缝隙,以降低将来发生小肠疝或梗阻的可能性。
一旦疝修补完成,可以将长效局部麻醉剂(如布比卡因)喷施于腹膜前间隙及表面以超前镇痛。
移除套管,对腹膜前间隙(TEP术式)或腹腔(TAPP术式)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