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5)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学习笔记)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
2011年3月第49卷第9期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姜小琴(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配置中心,浙江江山324100)[摘要]药物经济学(PE)是以经济学的方法和原理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一门边缘性评价学科。
本文从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最小成本分析4个方面评价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及结果,探讨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有助于监测治疗药物、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治疗疾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且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可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临床用药;药物经济学;合理用药;治疗方案[中图分类号]R95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9701(2011)09-111-02The Application of Pharmacoeconomics in Clinical Medicine Decision MakingJIANG XiaoqinJiang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Jiangshan324100,China[Abstract]Pharmacoeconomics(Pharmaco economics,PE)and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is to assess the cost of drug therapy,the eff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ge of an evaluation of subjects.In this paper cost-benefit analysis,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minimum cost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spects of4drug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outcome of clinical use of drug economics in decision-making applications.T hrough this analysis,the use of economic principles andMethodsof drug therapy can help to monitor,choose the right treatment,effec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and reduce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patients.Economic method and the use of drugs to develop a reasonable treatment plan,and promote rational drug use.[Key words]Clinical medicine;Pharmacoeconomics;Rational drug use;T reatment药物经济学(Pharmaco economics,PE)是以经济学的方法和原理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一门边缘性评价学科[1]。
药学专业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
药学专业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药物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药物治疗效果与经济成本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在药学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药物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之一就是在药品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并介绍其相关理论和方法。
首先,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评价药物的经济效益。
药物的经济效益是指药物治疗效果所带来的经济效果与成本之间的比较。
通过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经济效益,从而为药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某种药物的临床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济数据,可以计算出该药物的平均治疗成本和平均治疗效果,进而评估其经济效益。
这种评估可以帮助医疗决策者在选择药物时考虑到经济效益,从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其次,药物经济学在药品决策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的定价和医保政策制定。
药物的定价是指根据药物的成本、疗效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药物的价格。
药物经济学可以通过分析药物的成本-效果关系,帮助制定药物的定价策略。
例如,对于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药物经济学可以评估其治疗效果和成本,从而合理确定其价格,使患者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同时减轻经济负担。
另外,药物经济学还可以为医保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通过评估不同药物的经济效益,可以为医保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医保政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除了在药品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药物经济学还在其他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物经济学可以帮助评估新药的经济效益,为药物的研发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药物经济学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效果,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通过对药物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加明智的治疗选择。
总之,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估与决策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评估药物的经济效益,为药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它还可以用于药物的定价和医保政策制定,帮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与评估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与评估一、引言药物经济学是研究药物使用的成本和效果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通过对药物的经济成本与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与评估。
二、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药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
成本效益分析是指通过比较不同药物的成本和效果,评估药物的经济价值。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经济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成本效益分析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效果指标和成本评估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1. 为临床用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药物经济学可以帮助医生根据药物的成本和效果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用药决策中应用药物经济学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经济学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药物经济学可以评估不同药物的成本和效果,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发现哪种药物的治疗效果最好,成本最低。
这有助于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避免盲目用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 降低医疗费用药物经济学可以帮助医疗机构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成本。
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发现哪种治疗方案最经济有效,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
药物经济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四、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评估1. 评估指标的选择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评估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医疗费用、医生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等。
在评估指标的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临床情况和患者的需求,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药物经济学第九章 药物经济学应用
药物经济学第九章药物经济学应用在医疗领域中,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旨在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这一章,我们将深入探讨药物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际价值。
首先,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中具有关键作用。
在新药的研发过程中,药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
药物经济学可以帮助药企在研发早期就评估新药的潜在经济价值。
通过分析疾病的流行情况、现有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以及新药可能带来的改进,药企能够更明智地决定研发方向和资源投入。
例如,如果一种疾病的患者数量较少,且现有治疗方案已经较为有效且成本较低,那么研发针对该疾病的新药可能在经济上并不划算。
相反,如果一种常见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那么研发一种更高效、更安全且成本合理的新药就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
在药品定价方面,药物经济学也能提供重要的参考。
药品价格的制定不仅要考虑研发成本和企业的利润,还需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评估药品为患者带来的健康收益,以及对医疗系统和社会产生的经济影响。
基于这些评估结果,政府和监管部门可以制定合理的药品价格政策,既能保证药企的创新动力,又能保障公众的用药可及性。
比如,对于治疗严重疾病且具有显著疗效的创新药物,可以给予一定的价格倾斜;而对于疗效相似但成本过高的药品,则可以通过价格谈判或调控来降低价格。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同样不可或缺。
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不仅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考虑治疗的成本。
药物经济学可以通过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和临床效果。
例如,在治疗高血压时,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
通过药物经济学分析,医生可以了解哪种药物在控制血压方面效果好,同时长期治疗成本相对较低,从而为患者制定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价中的应用
药物经济学在药品评价中的应用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来指导药品定价。
方法: 根据药物经济学理论,采用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 新药定价时应选择合适的参照药物与参照价格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并根据研究结果对基于成本的新药申报价格进行评价和调整。
结论: 药物经济学评价可以有效提高药品定价的合理性。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 评价; 药品; 定价一、背景目前,我国药品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凸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药价虚高、流通环节过多、不正当折扣让利营销和不合理用药。
在全球药品费用仅占医疗费用10%的背景下,我国的药品费用占到医疗费用的50%~60%,这的确应进行深思。
高昂的药品费用,造成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消费者个人,都已不堪重负。
而不合理的药品定价,是上述药品市场问题的源头。
正是由于药品定价虚高、利润空间巨大, 所以能支持众多流通环节的利润,也能支持高额的折扣让利营销费用,从而刺激了医疗服务机构过度提供药品服务并从中牟利。
事实上,医疗机构通过药品牟利是非常浪费医疗资源的。
因为医疗服务的收费大部分会成为医院的收入,而药品的收费只有小部分成为了医院的收益,所以要取得相同的收益医院必须使用比医疗服务金额高得多的药品。
由此可见,“以药养医”大大加重了患者和第三付费方的负担。
为此,笔者拟就如何利用药物经济学评价来指导药品定价作一探讨。
目前我国药品定价机制的弊端我国现行的药品定价机制,为药品虚高定价造就了条件。
其机制主要是成本加成定价:根据厂商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比例,形成出厂价;出厂价加上一定的进销差率,形成批发价;批发价加上一定的批零差价,形成零售价。
这套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厂商虚高申报成本。
(2)定价时未考虑药品的治疗成本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即药品的性价比。
在普通商品市场中,厂家一般也根据成本确定产品价格,这个价格将受到市场的检验,如果性价比不够高就会失去消费者的青睐,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关键信息项: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3、成本的分类与计算4、效果与效益的评估5、成本效果分析6、成本效益分析7、成本效用分析8、敏感度分析9、药物经济学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10、药物经济学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11、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12、药物经济学在医保政策制定中的应用11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范畴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范畴涵盖了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旨在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疗效益的最大化。
111 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是一门融合了药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它通过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医疗保健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112 药物经济学的范畴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包括药物研发的成本效益分析、药品定价策略的评估、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医保政策的制定与优化等方面。
它关注的不仅仅是药物的直接成本,还包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以及药物治疗带来的健康效果和社会效益。
12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大类。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试验、观察性研究、回顾性分析等,通过收集实际数据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成本。
理论研究方法则包括模型构建、数学分析、决策分析等,用于预测和评估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效果。
121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药物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等设计,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同时收集成本数据,以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或成本效益分析。
122 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适用于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成本,但其结果可能受到混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和调整。
药物经济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
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泛指西方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上的应用,包括一切有关药物临床应用的经济学研究。
具体的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药物治疗备选方案(包括非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效益或效果,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
2、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患者。
3、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作用(1)能够为政府提供一种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技术(特别是药品)的决策手段;(2)能够协助社会医疗保险计划和私营医疗保险公司制定合理的报销政策;(3)能够帮助医院、临床医护人员优化治疗方案;(4)能够给消费者(患者)提供全面的药物治疗信息;(5)可以指导制药公司的新药开发以及市场营销决策(6)使得那些以提高全社会福利水平为己任的经济学家们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4、药物经济学的作用(1)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如何应用有限的卫生财政资源,合理选择医疗新技术、新药的使用,以取得最大的健康效果,是所有国家面临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用于卫生保健的财政资源更为有限。
不同的药物,其成本、治疗途径、疗效、不良反应各不相同,单一方面的比较很难决定药物的优劣。
药物经济学研究利用上述所有信息,借助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手段,导出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或成本效果参数,判断何种药物治疗能取得最大的经济学效益,为临床医疗决策和宏观卫生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2)为消除药品市场失灵寻找原因。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①市场力:在卫生保健市场,通常由一家或几家药厂控制一种药物的生成与销售,可能需要政府的调控。
药物经济学研究可以提供药物的经济学价值信息,帮助政府进行药物定价和报销管理;②信息不全:消费者(患者)对于药物的性质不够了解,而药物公司提供的信息很可能偏袒本公司的药物,公平的市场竞争很难实现。
由于消费者不能判断药物的优劣,可能购买不对症的药物,或者做出不购买的决定,从而损害了消费者和对症药物生厂商的利益。
探究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价值
探究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6-07-22T16:09:19.1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作者:朱正球[导读] 探究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价值。
浏阳市妇幼保健院长沙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探究药物经济学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开具的260张门诊和住院处方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是否进行药物经济学干预将其分为对照组(n=130,未进行药物经济学干预)和研究组(n=130,进行药物经济学干预),对两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单张处方用药种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及处方金额、按处方实际调配药物比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超长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不规范处方等不合理处方进行比较,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药物经济学介入临床合理用药中,可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就医压力,促使临床用药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等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愈发严峻。
患者生命安全及医院荣誉与合理用药工作密切相关,而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出现,不仅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的经济压力。
鉴于此,临床治疗工作中,如何提高合理用药的安全有效性和经济适用性已经成为医疗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1]。
本文选取我院开具的260张门诊和住院处方作为观察目标,现进行以下整理与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开具的260张门诊和住院处方作为观察目标,其中男性患者140例,女性患者120例,患者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8岁,中位年龄45.8岁。
疾病类型:心脑血管疾病140例,泌尿系统疾病52例,肝胆系统疾病30例,消化系统疾病25例,妇科疾病13例。
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在医院药学工作中引入药物经济学的药事管理理论,能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推动医院药学服务质量与效益的持续改进。
本文主要对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工作中的应用体现进行阐述,分析药物经济学的定义与作用,希望对医院药学工作的正轨化推进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医院药学工作;运用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药物资源的有限性与大众健康需求间的矛盾问题越发突出,还需利用药物经济学推动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提升,促使医院药学服务体系逐步优化,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与高效利用。
随着临床药事管理理论的研究逐步深入,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价值逐步拓展,更利于给药方案的逐步优化,从而加速医疗机构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药物经济学概述(一)定义药物经济学是基于经济卫生学演变而来的新兴经济类学科。
药物经济学的学科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卫生统计学与流行病学及经济学等,适用于分析临床用药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比较同种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案;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积极性与效果等。
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求医生本着对症的原则用药,以确保临床疗效;药物价格符合患者经济情况与后续市场的供应,确保疾病治疗的持续性;医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提高患者遵医嘱用药的依从性。
(二)研究与评价方法在药品价格改革的影响下,药物经济学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地位逐步提高,药物经济学的适用范围随之拓展,为医院药事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性研究法与实际临床试验法及随机临床试验法的三类,其中随机临床试验法的应用比较常见。
药物经济学的应用价值,在药物经济学评价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有效的评价,可实现药物资源的高效利用。
从评价方式入手分析,一是最小成本分析:通过货币计算成本后,再比较备选方案,择优最佳的治疗方案。
二是成本-效益分析:将成本与产出等数据信息,规范转变为货币单位,通常用于对比某项目或干预措施所消耗的价值及预算效益。
药物经济学在药评价中的应用
药物经济学在药评价中的应用药物经济学在药评价中的应用姓名:学院:系:摘要:对近年来药物经济学的应用情况进行概述。
药物经济学在更新药物评价观念,指导合理用药,新药开发、老药评价,完善药疗方案,控制药品费用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应用。
认为应用药物经济学可做到以最低的费用获取最佳医疗效果。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评价;药品;定价药物经济学评价是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评价技术,尽管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和技术还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但这并不妨碍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各国药品和政策中的应用。
本书在大量的实际案例中,通过识别、测量和比较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及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和社会经济效果,运用统计方法,并结合经济模型对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结果进行了客观、科学的分析,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医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在有限资源条件下最大限度满足基本药品的可获得性。
1 更新药物评价观念本世纪内西方国家对药物评价观念发生3次大更新:①60年代以前评价药物的关键指标是毒性,即国家规定上市的药品必须保证无毒性。
②60~70年代,政府审批新药时,不仅要求公司提供药物的毒性指标,同时还必须证明其有临床疗效。
③80年代后期,人们要求对药物的评价必须注重“病人”,而不是“疾病”或器官。
直到现在安全和有效仍然作为药物评价的二个标准[3]。
随着PE 研究的深入,在药物选用原则上有了更新要求—安全、高效、经济。
至今至少有5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已经制定和颁布了PE 研究准则(guidelines)[4],旨在研究和评价各种(类)药物与药物治疗的经济背景,为合理用药、药政管理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
并且从整个人群来考虑如何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医药经费。
面对药品市场快捷的更新换代,WHO于1975年开始推荐一些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的做法,并以此作为其药品政策的战略任务。
我国八五期间基本药物的遴选与审定工作已于1996年末全部完成。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23页PPT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Than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12-09T14:06:09.270Z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作者:法艳梅孙文俊通讯作者:周慧[导读] 本文将针对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655000摘要: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药物经济学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医疗服务的水平以及医院整体管理的水平,降低医院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提高医院药事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评价;医院;药事管理;问题;应用药物经济学简称PE,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以卫生经济学为基础而建立,依托于药物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而存在,将其应用在医院的药事管理中可以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目前在国际上,药物经济性已经被认为是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相并列的药物评价三原则之一[1-3]。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0%以上的患者认为医疗费用过高,其中药品的费用过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在医院的业务收入当中,近一半的收入都来源于药品的收入,这就对患者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本文笔者将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其次分析药物经学学应用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分析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具体的应用问题,希望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1.1药物经济学的定义药物经济学顾名思义就是指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在药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最大的目标就是提高医院用药的合理性,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1.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2.1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在药物经济学评价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学科,它比较的内容是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它的结果是用成本和效果的比值来表示的。
药物经济学在新药评估中的应用
药物经济学在新药评估中的应用在当今的医疗领域,新药的研发和推广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
然而,在新药进入市场之前,对其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估至关重要。
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为新药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方法。
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旨在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有限医疗资源的最优配置。
在新药评估中,药物经济学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从成本方面来看,新药的研发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研发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等直接成本,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使用新药所产生的间接成本,如因治疗导致的工作时间损失、交通费用等。
通过对这些成本的全面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新药的经济负担。
以一种治疗慢性疾病的新药为例,如果其生产成本过高,可能会导致药品价格昂贵,从而增加患者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负担。
药物经济学可以通过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差异,为决策者提供有关药品定价和医保报销政策的参考依据。
其次,在效果评估方面,药物经济学不仅仅关注药物对疾病症状的改善,还注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生存时间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一种抗癌新药可能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经济学通过综合考量这些因素,采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等指标来量化药物的效果,使评估更加全面和科学。
此外,药物经济学在新药评估中还能够进行风险评估。
新药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存在未知的风险,如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
通过对潜在风险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可以提前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在实际应用中,药物经济学常用的方法包括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
成本效果分析主要比较不同治疗方案达到相同治疗效果时所需的成本,成本越低则方案越优。
成本效益分析则将治疗效果转化为货币价值,计算治疗的净效益。
成本效用分析则将效果用质量调整生命年等指标表示,综合考虑了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案例研究引言
药物经济学是研究药物治疗效果与成本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在临床用药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做出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来探讨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一家三甲医院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和医疗费用进行调查和分析,来研究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情况。
研究结果
在调查中发现,该医院的肺癌患者大多数采用了目前主流的化疗药物治疗,而这些药物价格昂贵,治疗时间长,患者的医疗费用相应较高。
但通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费用进行比较,发现有一部分患者选择了价格较低、副作用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在疗效方面并没有明显不及主流药物。
讨论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治疗肺癌患者时,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结论
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应该多关注药物的经济性和实际效果,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治疗。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进一步探讨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考点归纳
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考点归纳药物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对于执业药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领域。
它旨在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效果和价值,以帮助制定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医疗决策。
以下是对执业药师药物经济学考点的归纳。
一、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药物治疗的成本和效果,从而为医疗决策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下,实现最佳的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等。
成本不仅包括药物的采购价格,还包括治疗过程中的检查、护理、不良反应处理等各种直接和间接成本。
效果则可以用临床指标如治愈率、生存率、症状改善程度等来衡量。
二、成本的分类和测量(一)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与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药品费用、诊疗费用、住院费用等。
(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由于疾病或治疗导致的生产力损失,如患者因病缺勤造成的收入减少。
(三)无形成本无形成本是指难以用货币衡量的成本,如疼痛、痛苦、焦虑等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成本的测量需要准确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同时要注意成本的时间价值和贴现率的应用。
三、效果的评估指标(一)临床效果指标包括治愈率、有效率、生存率、症状缓解率等。
(二)中间指标如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指标的改善。
(三)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指标常用的有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
四、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一)成本效果分析(CEA)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以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评价方案的经济性。
(二)成本效益分析(CBA)将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都转化为货币单位,通过计算净效益来判断方案的优劣。
(三)成本效用分析(CUA)结合成本和效用指标,如 QALY 或 DALY,来评估治疗方案的价值。
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特点确定分析角度,如社会角度、医疗机构角度或患者角度。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与影响
过于宽松的纳入标准,虽然使样本的获得变得更为容易,试 后进行加总。
验结果的外推性也较好,但是研究的效度将降低。在实际操
作中,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所研究药物的特性来确定样
成本
本的纳入标准,并对纳入标准进行详细说明和解释。
药
确定合适的样本量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直接成本:与疾 病干预直接相关
间接成本:与疾病、残 疾或者死亡相关的病
在新药的临床试验中,必须建立一定的样本纳入标准,
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包括范围很广(如图 1 所示)
严格的纳入标准能够减少个体变异,增加研究效度,但是这 [6],泛指一切与该治疗行为相关的资源消耗,资源的价值按
将增加样本的获得难度,且试验结论不宜推广到一般人群; 机会成本原则计量,理论上图中所有成本都应该被测量,最
May. 2009,Vol.6 No.5
药物经济学评价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与影响
刘燕飞 1 李易平 2 (1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 200032; 2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
【摘 要 】 新药研发具有费用高、周期长和风险大的特点,尤其是在新药临床研究阶段。在新药临床研究阶
隐性成本:由于疾 病 导 致 病 痛 、痛
物
面,在药物临床研究中,样本量除要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的一切成本
人劳动力的损失
苦、悲伤等结果
经
管理局颁发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最低数量外, 济
为了适合进行经济学评价,还必须通过适当的统计学方法
直接医疗成本
直接非医疗成本:交通、营养、
对样本量进行估计。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影响样本量大小因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 与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一 门边缘学科。它对药物进行的是一个综合考量,综合了药物 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三方面的因素,而传统的药物临 床研究仅考虑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药物临床研究阶段进行 药物经济学研究对以下两方面来说具有正面的影响。 2.1 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5)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学习笔记)第五节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一、药物经济学概述
药物经济学泛指经济学在药物治疗评价中的应用科学。
具体地说是将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于临床治疗中,结合药物流行病学、决策学、统计学从全社会角度开展研究,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为目的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药物经济学是区分、衡量和比较不同医疗计划、服务或治疗的成本、风险和效益,并确定哪一种方案投入的单位成本产生的结果更为理想的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
1.成本成本是指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讲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
(1)直接成本是指用于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所花费的代价或资源的消耗,包括直接医疗费用(包括提供的药品与服务、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护理、检验、住院等消耗的一切费用)和非医疗费用(家属陪护、食宿和交通等费用)。
一般情况下只计算直接医疗费用,而非医疗费用因条件差别大,并且一般情况下所占比例小,多数研究未计算,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2)间接成本是指由于伤病或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它包括休学、休工、过早死亡所造成的工资损失等。
由于评价困难,多数研
究也未包括在内,例如在同一组病例中农民的误工费与经理的误工费差别很大,难以估算,因此在研究中可不同时包括在内。
也可以以当地政府公布的人均收入作为参考,加以计算。
但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3)隐性成本一般是指因疾病引起的疼痛,精神上的痛苦、紧张和不安,生活与行动的某些不便,或因诊断治疗过程中带来的担忧、痛苦等,难以确定,无法用货币确切表示的费用,主要用于生命质量的考核,在成本效用分析中使用。
在其他几种分析方法中多数也未计算在内,也应在分析中加以说明。
2.用药结果(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即可,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用药结果指特定的药物作用、产出和结局。
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用药结果主要有三种形式。
(1)效果以客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发病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2)效益转化为货币值的用药结果。
(3)效用以主观指标表示的用药结果,如患者对治疗结果的满意程度、舒适程度和与保健相关的生活质量等。
二、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问题
(一)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CMA)又称成本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例,它是在几种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的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
故必须首先证明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然后才能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
这一方法的应用范围较局限,因其要求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
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CEA)是主要比较健康效果的差别和成本的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来表示。
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作单位,而采用临床指标作单位,如抢救的患者人数、延长生命的时间单位(年)、治愈率(%)和降低血压的单位(mmHg)等。
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
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
(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份效果所需的成本。
如每延长生命一年所需的成本,每确诊一种疾病所需的成本等。
通过比较成本与效果比值,可以对某些治疗方案做出评价。
成本与效果比值越低,即所产生一份效果所需的成本越低,该方案的实施越有益。
(2)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法也称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
确立了成本与效果比值,即确定了某方案产生一份效果所需的平均成本。
在此基础上,如果是给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产生增量效果呢?在对两种方案(假设为方案A和方案B)进行比较时,可以存在这样两种情况,即方案A所需成本比方案B少,但所取得的效果也较少,或者方案A比方案B所需成本多,但所取得的效果也比方案B多。
在这种情况下,若两方案均可接受,往往结合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对方案进行优选。
一般增量成本与增量效果比值越低,则表明产生一份增量效果所需的增量成本越低,该方案的实施越有益。
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被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较为完备的评价方法和常用手段。
3.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CBA)是比较单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干预之间所消耗的成本和结果值(效益)的一种方法,其成本和效益均用货币作单位来表示。
效益可以是多方面的:如效益是挽救了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或降低了发病率,那么与生存者相当的货币价值、改善生活质量或避免因发病所消耗卫生资源的货币价值就是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不仅直观易懂,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也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
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生命、健康的价值,尽管这些从经济学角度是可以衡量的。
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4.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CUA)是在结合考虑用药者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从某种程度上讲,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
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量等),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则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由于注意到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所以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其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ALY),本方法可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
然而,不同疾病影响患者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各学者的意见不一,更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
故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四种方法主要差别在于对用药结果的不同测量上,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表9-2)。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中需注意的问题
药物经济学研究与一般自然科学的研究不同,是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周密考虑。
1.要明确服务对象和分析观点服务对象包括全社会卫生行政管理者、保险公司、医师和患者。
由于我们的目的是有效地分配社会拥有的有限资源,使其配置合理,故应采取全社会的观点。
尤其是大型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分析问题要考虑所有的社会成本和效益,重点应放在全社会的福利变化,而不要斤斤计较成本、效益的承受者个人或可能的财产再分配。
在成本测算中,观点与立场不同则成本的计算项目就不同:如看病的交通费,从患者和社会立场看是直接成本,但从卫生和保险部门立场看就不算直接成本。
再如劳动者患病后的补偿,对支付费用的政府来说是成本,但对患者本人是一种获取,对社会来说则是既非成本又非获取的货币转移,经济学上称之为转移付费。
2.对成本项目要心中有数取舍有据在大型药物经济学研究开题前一定要花时间搜集整理资料,尤其对成本项目要分别加以衡量与评价:
如非市场项目和社会间接成本的估价(包括医护人员花费的时间、患者及其家属花费的时间、生病住院造成的损失);成本的分摊(除直接医疗服务成本直接计算外,后勤、医技和管理科室的服务成本就要采用分摊的方法);投资性成本(如折旧期和折旧额等)和隐性成本的计算问题。
这些都应通盘考虑,做到取舍有据。
3.对药物经济学的一般研究如某些治疗方案的经济学评价(见下面的实例)要考虑区分不确定因素和进行敏感度分析
不确定因素的来源有三,即参数、分析模型与分析者。
进行敏感度分析可以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减少可能发生的误差。
在样本数方面:样本数太小则不能说明问题,结论的可靠性差;但样本数太大,工作量也会相应增大,一般样本数取决于获得给定的统计学差异所需要观察的最小数。
在药物经济学研究中也存在偏倚和依从性的问题,这些在药物流行病学中都有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三、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实践(常识判断即可)
1.指导新药研制生产药物经济学研究对新药研发的重要性可以从世界各大制药企业纷纷设立以药物经济学为指导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研究”或“产业发展”部门看出端倪。
由于新药的投入资金多,企业风险大,研究周期长,而成功率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对所研制的新药到一定阶段以后是否继续投入资金而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和论证。
过去失败的教训证明至少有1/3的新药上市后不能替代市场上原有的“老药”,说明这种新药没有开发意义。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药品虽为特殊商品,但仍具有商品特征,故其需要同样取决于其价格和质量(即治疗效果)。
因此,在我国药品上市前后也都应该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包括制订药品价格)。
2.有利于制订《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既要考虑临床需要,又要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其他费用,如检查费、化验费、住院费等;还要考虑药物的成本一效益比。
3.有利于医院制订用药目录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
那些成本一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
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节制不合理用药,降低患者和社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