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研究的四种范式及其批判

合集下载

文学研究的范式与前提

文学研究的范式与前提

文学研究的范式与前提
文学研究的范式与前提是指文学研究所依据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在文学研究中,常见的范式和前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文学批评范式:基于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形式特征和文学价值等方面,例如结构主义、新评论、意识流批评等。

2. 文化和社会批评范式:强调文学与社会、文化背景的相互关系,关注文学作品在特定历史、社会和文化环境下的意义和影响,例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

3. 后现代主义范式:对传统文学批评范式的批判与反思,认为文学作品是多样化和开放性的,无法用传统方法进行解读和理解,例如后结构主义、宗教批评、后殖民主义等。

4. 跨学科研究范式:将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探讨文学作品与科学、心理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关联,例如心理学批评、历史批评、文化人类学等。

在选择研究范式和前提时,研究者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方法和视角进行合理选择,同时也需要参考相关学术界的讨论和前沿观点,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简述科学研究的第一,二,三,四范式

简述科学研究的第一,二,三,四范式

第一范式: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科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在经验和实证观察的基础之上,认为唯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取可靠的知识。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可重复的科学方法,强调科学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和可验证的数据,反对主观假设和信念的干扰。

2.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哲学家康德、波普尔等,他们强调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和事实观察之上,强调理论的测试和修正,以验证其有效性和真实性。

实证主义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现代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实证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其过分强调客观事实和可验证性,忽视了科学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理论、观念和假设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实证主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批评,因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多样,难以仅仅依靠客观观察和实验来完全解释。

第二范式:解释主义1.解释主义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强调科学研究应该关注人类行为的意义和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客观事实的观察和实验。

解释主义认为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复杂多样的内在意义和规律,需要通过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来解释和理解。

2.解释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等,他们强调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现象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受到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解释主义在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3.解释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其过分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忽视了客观现实和普遍规律。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解释主义方法可能会受到各种主观偏见和误导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第三范式:批判理论1.批判理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型科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对科学方法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强调对权力、压制、不平等等社会问题进行挑战和改变。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通常包括文化决定论、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等多种不同的理论流派。

下面将对这些主要理论进行详细探讨。

文化决定论认为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文化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包括马克斯·韦伯和博士·阿尔弗雷德·哈尼斯·韦伯观点认为,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变革的主要引擎,并且可以决定一个社会的命运。

他们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认为文化是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基础,对于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构主义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系统,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元素组成。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和罗兰·巴特。

他们强调文化的结构和规律,认为人类行为是受限于这些结构和规律的。

结构主义者通常通过对文本和符号的分析来揭示文化的内在逻辑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对结构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超越,认为文化是多样和多元的。

后现代主义者强调文化的流动性和多样性,认为文化并没有固定的本质。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和米歇尔·福柯。

他们主张以“解构”和“去中心化”的方式来理解文化,通过批判、反思和创新来推动文化的变革。

意识形态批评认为文化是由统治阶级和意识形态来控制和操纵的。

意识形态批评的代表人物包括路易·阿尔都塞和斯图亚特·霍尔。

他们强调意识形态的权力和操纵性,认为文化批评应当揭露和抵制这种操纵。

意识形态批评者主张通过对文化的政治性和权力关系的批判来促进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综上所述,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涵盖了文化决定论、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等多种不同的流派。

每种理论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视角和重要性,对于我们理解和解释文化现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理论的了解和运用,深入探讨文化的本质和影响,推动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取得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文化研究:两种范式

文化研究:两种范式

文化研究:两种范式(节译)斯图亚特·霍尔(S·Hall)陶东风译关于文化主义的范式在严肃的、批判性的知识分子工作中,没有"绝对的开始",也很少有不间断的连续。

相反,我们发现的是不整齐但又具有特征性的发展的不平衡。

重要的是有意义的断裂--在此,旧的思维路径打断了,新的与旧的因素围绕一系列不同的前提与主题重新组合在一起。

文化研究作为一个独特的问题意识(Problematic),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但是,它的具有自己特色的问题(questions)却不是在这个时候才被第一次提上桌面。

情形恰好相反。

有助于这个领域出现的两本书--霍加特(R.Hoggart)的《识字能力的用途》(The Uses of Literacy)以及威廉姆斯(R.Williams)的《文化与社会》(Culture and Society)都是属于重新发现的工作(work of recovery)--虽然方式不同。

霍加特的书涉及"大众社会"(mass society)的论争,而威廉姆斯的书则重构了一个漫长的传统--他称之为"关于一系列重要的、连续的,对于我们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生活的回应的记录",并"通过揭示变迁之本质的方法,来提供一种特殊的地图"。

这两本书对于他们身处其中的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决裂比对它的继承还要重要。

《识字能力的用途》一书反对当时的文化争论模式--这种争论总是围绕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的区别展开,转而集中解读工人阶级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与社会》在同一时期建构了"文化一和一社会"(culture-and-society)的传统,在此书之前的另一本书《漫长的进化》(The Long Revolution)中,威廉姆斯清楚地指出:文化一和一社会的反思模式只能通向一种新颖的分析类型的转向才能完成与发展。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1.文化史研究法:研究文化的发展历程、演变过程和变化趋势,探索文化的源流、渊源和发展轨迹。

2. 文化人类学研究法:研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和相似之处,探讨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和文化变迁的原因和机制。

3. 文化艺术美学研究法:研究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艺术手法、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分析文化艺术的内在逻辑和审美趣味。

4. 文化批评研究法:研究文化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分析文化的内在矛盾和外部冲突,提出批判性的思考和建议。

5. 文化比较研究法: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和交融,辨析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通之处,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综上所述,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多元化的学术研究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 1 -。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换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换
1、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即某种学术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有与前人 不同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有一套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一套完整的 研究模式或框架,有共同的认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认识论。例 如,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以功能作为自己 的研究视角,围绕文化功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以共时性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民族志田野调查作为收集 资料的主要方法,与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完全不同。 因此,人类学界把功能学派形成之后的人类学称为“现代人类学” ,而把之前的人类学称为“古典人类学”。
一、范式的概念与特征
(一)范式的概念。 什么是范式?范式一般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研究
传统”、“理论框架”、“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信念”、科学 研究的“模型”和具体运用的范例。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一书中认为:“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我选 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科学实际实践的公认范例—— 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 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 在库恩看来,范式是指常 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本学科学者们 认可的一组理论、假说、原则和研究方法的总和。
二是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由拉德克利夫-布朗创建。他的理论是从 “结构”的角度研究功能,认为功能就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相 互调和相互作用,各种社会制度是社会的各种器官,在维护社会整体 持续、稳定、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其方法是“社会结 构分析法”,关注社会整体如何运行,注重分析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 习俗在维护社会整体均衡运行中的作用。
二是“独立发明说” ,认为各民族、各地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不是传播的结果,而是 “独立发明”的,因为人类的心理一致,物质环境也大同小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 由简而繁、独自发展而来的。

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

文化研究的三个范式

指 的就 是 新 的范式 。假如 认 可霍 尔 的描述 , 文化 主
义、 结构主义、 霸权 理 论 、 连 接 理论 , 可视 为 文 化 研 究迄 今 历经 的 四种 主要 范 式 。有 鉴 于连 接 理 论 本 文 作者 已有 专 文 阐 述 , ④本 文 拟 就 文 化 主 义 、 结 构 主义 和 霸权 理论 这三 个范 式 , 举 要展 开探 讨 。
传统 , 汤普 森 突破 的则 是马克 思 主义 的经济 决定 论 的机 械理解 。特别 是 霍 加 特 和威 廉 斯 可 以说是 背 靠 利 维斯 的“ 少 数人 文化 与大 众文 明” 传统 , 终 而分 道扬镳, 一 路走 向 了文 化 主义 和 文 化 研究 , 这也 是 《 识字 的用 途 》 《 文 化 与社 会 》 和《 漫 长 的革 命 》 三 部 著作 , 时常 被人 称为 “ 左派 利维 斯 主义” 的缘故 。 文 化 主 义 坚持 探 索 特定 文 化 实 践如 何 表达 特
收稿 日期 2 0 1 2 — 0 8 — 1 3
的一 种逃 避 , 相反 , 其 日常生 活本 身是 趣味盎 然 的 。
《 识 字 的用 途 》 中最 精彩 的部 分 , 公 认是 作者 以栩 栩
如生 的幼 年记 忆 , 追 记 曾经耳 闻 目睹 、 切 身 体 验 的 2 O世 纪 3 O年 代 工 人 阶 级 市 井 文 化 。 相 较 于 对
学术 旨趣 。随 着传媒 时代 的到 来 , 霸权 理论得 到 新 的重视 有其 必 然性 。但是 , 在 葛 兰西英 国和 法
国文化 霸权 建构 模 式的 回顾 中, 我 们 可以发 现 , 仅 仅 立 足 阶级 来解 释权 力关 系, 随 着 文化 研 究 的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文化学的研究方法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其研究的范围涉及人类创造的艺术、文学、音乐、行为模式等多个方面。

在文化学研究中,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简单介绍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文化学研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的现实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等手段来揭示人类文化的内在规律性和本质特征。

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在文化学中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时,研究者会采用问卷或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而定量研究方法则需要采用数据分析和统计学方法。

二、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文化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依据文献资料,对人类文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和探讨。

文献资料包括书籍、期刊论文、报刊杂志、古籍、史料、档案等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文献材料经过筛选和整理后,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源头材料。

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文化学研究中的一种应用广泛的方法,它需要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来探寻文化的异同和发展趋势。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比参数来寻找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进而了解文化的背景和内在原因。

实验研究法主要是对某些文化现象进行实验和研究,通过调节变量和掌握实验因素来达到研究目的。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设置严格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条件,从而更好地探究文化的性质和本质。

五、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文化学研究中的一种方法,主要侧重于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考察不同时期文化现象的变化和演变。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需要通过对历史文献材料的挖掘和整理,来还原历史时期的文化形态和特点。

综上所述,文化学的研究方法非常多样化,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互补产生,也可以独立应用。

在实际的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研究效果。

论斯图尔特霍尔的文化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

论斯图尔特霍尔的文化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

论斯图尔特霍尔的文化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斯图尔特?霍尔的文化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20世纪60年代,随着文化问题的日益凸显,西方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一个重要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

它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研究立场的新取向。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试图抱着对文化积极的批判态度来对文化问题进行研究和批判。

斯图尔特?霍尔是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领军人物,他的理论思想和独特的文化批评观是我们理解和把握这种文化研究和文化批判态度的重要切入点。

意思形态是霍尔文化批评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甚至有人把以霍尔为代表的英国文化研究称之为意识形态研究。

在文化研究领域中,由于意识形态概念同文化概念一样.其界定至今存在争议。

因此,关于意识形态的概念界定和使用是我们首先应当澄清的问题。

阿尔都塞认为,对于意识形态我们不能用真或者是假来进行描述。

它不是‘虚假意识’。

他认为,虽然作为主体的个人认为自身是其动因,自身可以对现实进行直接和自由地把握。

但事实上,个人的这种把握只能是一种想象的结果,要想获得身份是必须通过进行社会建构及一系列思想体系的规定而获得的在大众传媒的研究和批判中,以及对文化研究范式问题的解决中,霍尔成功的运用了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霍尔这样评价;文化霸权概念是葛兰西最杰出的理论贡献,霸权的获取,当然不排除意识形态的压抑.但更重要的是他能改过被支配阶级和集团的积极赞同来获取的。

除了阿尔都塞和葛兰西最接合概念进行阐述外,真正给予接合以哲学内涵并把它上升为一种理论是埃内拖斯?拉克劳.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政治与意识形态》一书中首次把接合概念上升到哲学概念的高度来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在后来的《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中,拉克劳对之前的“理性主义范式的接合”进行了批判,他认为这种“理性主义的接合范式”虽然极力贬抑或远离常识性话语的接合形态,但是,意涵性的话语接合是不可根除的,它形成了本质主义范性接合称为可能的条件。

霍尔对大众媒体的研究与批判的成果集中体现在《编码与解码》一文中。

第二章 流行文化的主要研究范式

第二章 流行文化的主要研究范式

第二章流行文化的主要研究范式第一节文化主义范式早期研究:文化精英主义:精英主义源头:马修·阿诺德《文化与无政府状态》(1869)——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和言论的汇集,“文化即对完美的追求”——三个阶级:贵族阶级(野蛮人);中产阶级(市侩之人);工人阶级(群氓)——文化的任务:对抗“正在威胁我们的无政府倾向”——大众文化:文化的对立面,无政府状态的同义词精英主义的发展:利维斯《大众文明和少数人的文化》(1930)——假设:“文化一直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理论:“大众文明”和“少数人的文化”是对立的——判断:由于大众文明的发展,今天的文化已经陷入了“绝望之境”——例证:无论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还是英国的国家广播公司,都一样卷入了标准化和平庸化的过程。

它们是被动的消遣而不是积极的娱乐,尤其令积极运用心智变得难上加难。

伯明翰文化主义:成立于1964年的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是世界上最早也最有影响力大众文化研究机构。

理查德·霍加特《识字的用途》(1957)——一个“旧”秩序让位给新秩序——旧秩序:30年代所体验到的童年时代的工人阶级文化——新秩序:50年代兴起的大众娱乐文化——旧秩序:活生生的文化,享受日常生活而不是逃避日常生活——新秩序:商业化文化,美国式的征服霍加特和利维斯的异同:相同点: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对文化衰落表示不安不同点:霍加特心目中的理想文化主要是传统的工人阶级文化,而不是利维斯的少数人的文化;霍加特的文化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的文化,而不是抽象的精英文化。

威廉斯《漫长的革命》(1961)《关键词》(1976)——文化的三种含义:(1)表示过程和发展的文化定义;(2)文献式的文化定义;(3)文化的“社会学”的定义。

威廉斯认为,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他不仅局限于精英艺术和审美,也表现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意义和价值。

因而,文化分析的任务就是阐明一种特殊生活方式、一种特殊文化隐含或外线的意义和价值。

四种研究范式

四种研究范式

四种研究范式介绍研究范式是指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或模式。

它们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组织和进行研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四种常见的研究范式: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性研究和构建主义。

我们将介绍每种范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优缺点,并探讨它们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一、实证主义范式1.1 基本原理实证主义范式是一种以观察和实证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通过观察、测量和可重复性验证来揭示客观真理。

实证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事实至上”,即通过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来验证或伪证研究假设。

实证主义认为研究者的主观意见和价值观应尽可能减少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2 方法实证主义范式的研究方法通常涉及定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研究者会设计实验、调查或观察研究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和解释。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性。

1.3 优缺点实证主义范式的优点在于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它强调证据和数据的重要性,有助于产生可靠和可重复的结论。

然而,实证主义范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忽视了社会和文化背景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而且往往难以解释复杂现象和主观经验。

二、解释主义范式2.1 基本原理解释主义范式是一种关注人类行为和经验解释的研究方法。

解释主义认为人类行为和经验是受到主观意义和社会背景的影响的,研究者应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观点、体验和解释。

解释主义将重点放在了对个体和群体参与研究的主观观点的理解和解释上。

2.2 方法解释主义范式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定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研究者使用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关于个体和群体观点和经验的详细描述。

这些方法有助于研究者理解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行为动机和社会背景。

2.3 优缺点解释主义范式的优点在于其深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经验的能力。

它强调对个体和群体的观点和经验的尊重,有助于揭示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然而,解释主义范式也存在一些限制。

研究范式的类型

研究范式的类型

研究范式的类型
研究范式是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模式或总体方法,它包括了研究的目标、方法、程序、标准等各个方面。

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用途,研究范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实证研究范式: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通过量化方法对事实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2. 现象学研究范式:以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和解释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人文学科和哲学领域。

3. 解释研究范式:以解释为目的,通过对事实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揭示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

4. 批判研究范式:以批判思维和社会变革为导向,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提出改革和革命的方案和策略。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社会科学和政治学领域。

5. 实践研究范式: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推进实践的深化和创新。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教育学和职业教育领域。

不同的研究范式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实践策略,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研究范式来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是对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和评估的学科领域。

在这个领域中,存在着多种理论和方法,用于分析和解读各种文化现象。

本文将介绍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并探讨它们在研究和评价文化时的应用。

一、文化研究理论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由个体和社会共同建构的,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被视为绝对正确或错误。

文化相对主义强调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鼓励人们超越自身的文化背景,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

2. 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认为个体的思维、行为和观念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塑造的。

它强调了文化对于个体的影响和塑造作用,认为文化是社会行为和意义的核心。

3. 文化演化论文化演化论是一种进化论观点,认为文化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演变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进化的差异。

文化演化论用于分析和比较文化的历史发展,揭示文化变迁的规律和原因。

二、文化批评理论1.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批评理论,强调符号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

结构主义解析文本、艺术品和文化现象的符号意义,寻找其中的隐含结构和符号交叉。

2.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一种质疑传统权威和真理的批评理论,认为文化是多元、流动和相对的。

后现代主义批评强调了对权力和阶级结构的反思,关注文化中的边缘群体和边缘话语。

3. 历史批评历史批评是一种关注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批评理论,旨在将文本和艺术品置于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语境中进行分析。

历史批评探究文化作品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创作动机和受众反应。

三、理论应用与发展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主要理论在实践中常常相互借鉴和交叉应用。

也有学者根据实际研究需要,提出了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

例如,媒介研究从传统的视觉文化和传播研究发展而来,强调了媒介技术对文化变迁和意义制造的影响。

此外,随着全球化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也趋向多元和跨学科的方向。

跨学科研究将文化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如社会学、人类学、文学等,以更全面和深入的方式理解和评价文化。

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四种范式及其批判

我国教育研究中的四种范式及其批判
世 纪 之 交 , 界 的 一 个 重 要 路 向是 反 思 学 学 者 的 子 集 ,称 之 为 “ 例 ” 范 ,学 界 所 谓 的 “ 范 科 的 发 展 路 程 , 思学 者 的 心 路 历 程 。 中运 追 其 式” ,一 般 指 称 前 者 ①。在 库 恩 看 来 ,所谓 “ 范 用 最 多 的 可 以说 就 是 “ 式 ”一词 ,经 济 学 研 范
维普资讯
兰 州大 学学报 ( 会科学 版) 社
2 0 3 5 1 8— 1 3 0 2. 0( ): 5 6
J ur a fLa h u Uni.( ca ce c s o n lo nz o v So ilS in e )
Vo .3 NO. 2 02 P1 8— 1 3 1 O 5 0 5 6
主 义四种 相 续的研 究 范式 。四 种研 究范 式反 映 出 2 0年 来 我 国 教 育 研 究 的 无 根 基 状 态 与 意 义 的 丧
失 。这 源 于 教 育 研 究 者 主 体 性 的 缺 失 和 对 教 育 世 界 工 具 性 的 错 误 认 识 。 基 于 此 ,理 性 地 认 识 并 挖 掘 主体性 与人性化 的教 育世 界就 成 为教 育研 究 范式意 义 重构的必 然路 径 。 关 键 词 : 育 研 究 ;范 式 ;枇 判 教
义 上 的 ,可 称 之 为 “ 业 主 体 ” ( ic l a y 名称 与 指 称 却 被 完 整 地 保 留下 来 , 为 学 界 探 专 dsp i r n 成
ma t , 包 含科 学 共 同体 的 一 切 信念 ; 为 讨 学 科 发 展 与 学 科 知 识 增 长 的有 效 工 具 。 ri 它 n) 一 把 普 适 意 义 中的 一 些 重 要 信 念 抽 出来 , 为 前 作

四种研究范式

四种研究范式

四种研究范式
研究范式是指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方式。

四种研究范
式包括:
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基于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的研究
范式。

它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方法所获得的可观察的数据才是可靠的,
而其他形式的知识则不可信。

研究者在实证主义范式下,通常会进行
量化研究和实验研究。

2. 解释主义:解释主义是一种基于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研究范式。

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存在着各种文化、社会和历史因素影响,
而这些因素不容易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因此,研究者在解释主义
范式下,通常会进行质性研究和案例研究。

3.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范式。

它认为
人是社会的核心,所有社会问题和现象都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去研究。

因此,研究者在人本主义范式下,通常会进行人文研究和实证研究。

4. 批判主义:批判主义是一种批判社会现象和权力关系的研究
范式。

它认为社会存在着权力和不平等,需要对这些不公平现象进行
揭露和剖析。

因此,研究者在批判主义范式下,通常会进行文化批判
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研究。

批判理论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CriticalTheoryParadigm)是现代思想中最重要的学术范式之一。

该范式源自德国,之后便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开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批判理论范式在社会学、人类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等几乎所有学科领域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那么,究竟什么是批判理论范式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定义。

批判理论范式是一种基于对人类社会的深刻检视,通过分析当下的社会问题并找出其中的根源,以改善社会状况的学术范式。

它的目的是发掘身处社会中的个体和群体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以及造成这些不公正的社会机制,并提出一些改革性的社会解决方案。

批判理论范式的基本元素包括对社会分层的检视、对社会压力的检视、对财富和地位的检视、对性别、种族和宗教的检视以及对文化和政策的检视。

它通过分析一般有影响力的人物、机构和意识形态,以及它们如何用来支配个人和群体,揭示社会压迫及其本质。

此外,批判理论范式也重视从本土文化理论和政治理论中找出可供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以及对以往的经验和对情况的推预进行讨论。

它坚持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精神,关注社会实践的完全革新,并提出变革的社会行动,以期实现体系变革。

总而言之,批判理论范式是一种用于改善人类社会的重要学术范式。

它提倡以一种全面的视角,审视现实世界和社会机制,发现它们赋予社会的不公正,从而为未来改变提供实质性的反思。

它坚持参与实践,追求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外语教育科研中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提要:目前在外语教育领域研究中主要有实证主义、诠释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这四大研究范式。

每种研究范式都有它所期望的内在规定。

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框架,它包括六个维度、十二个方面。

本文还对四大研究范式各在这十二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这个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类研究范式和研究设计,从而使我们自己设计的研究能更规范。

关键词: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中图分类号: H31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The Conceptual Components of the Four Paradigms i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Abstrac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aradigms – positivism,interpretivism, critical theory and poststructuralism. Each research paradigm i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assump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five conceptual components and twelve variables, to analyze paradigms, is proposed, and the four paradigms are also explored and outlined in terms of the twelve variables. The study adds clarity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research paradigms and research design, and looksclosely at the questions, problems and issues to which we teachers doing research should attend in determining our research approaches. Key words: paradigm; conceptual component; method; technique1. 引言研究范式的讨论涉及到对社会现实和研究本质的一系列基本假定,具有本体论、认识论、研究目的和方法论的意涵。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

批判研究的理论范式

大众传播批判研究理论范式的基础分析杜伟伟,20130503020952【摘要】得益于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以此为基础的大众传播的发展在全世界呈摧枯拉朽之势。

同时国内外对大众传播的研究也百家争鸣,成果颇丰。

这无疑丰富了大众传播研究的理论,又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然而,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传播理论的方向,使之倾向于经验主义研究。

如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中的“说服”、“扩散”、“沉默的螺旋”以及“使用与满足”等重要研究。

这些典型研究逐渐演变成了此类研究的固定模式,即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相较而言,批判性研究呈弱势。

然而,什么是经验主义?什么是批判主义?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是范式?这些问题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批判性研究;范式;理论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对受众进行大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形式。

在此不再对大众传播的概念多加赘述。

显而易见的是,大众传播与媒介密不可分。

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大众传播研究不断推陈出新,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众传播研究的方向,即更注重媒介的效果、功能等研究,倾向于经验主义研究。

以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为例,从说服理论至扩散理论再到沉默的螺旋理论以及后来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经历了从宣传研究到效果研究再到大众传播的影响研究的过程。

这些典型研究逐渐演变为大众传播研究的固定模式,即经验主义研究范式。

相比较之下,批判主义研究没有呈现如经验主义研究那般的如火如荼。

然而,需要我们搞清楚的是几个问题:经验主义、批判主义是什么?范式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就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理论与范式提起理论,我们总是肃然起敬,觉得那是一种凌驾于生活之上的存在。

一般认为,理论指人类对自然、社会现象,按照已有的实证知识、经验、事实、法则、认知以及经过验证的假说,经由一般化与演绎推理等等的方法,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

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只是不如专业研究者那么严格使用这些研究方式。

批判理论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

批判理论范式1. 批判理论范式的概念1. 批判理论范式的概念批判理论范式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以批判性的方式探究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本质。

它是一种以反思和挑战现有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旨在揭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它认为,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本质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反映,而这些结构又是由社会力量和文化力量构建的。

因此,批判理论范式的研究方法旨在探究社会力量和文化力量如何影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以及如何改变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

2. 批判理论范式的历史发展批判理论范式是一种基于社会学原理的研究方法,它指的是一种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它将社会学的批判性思维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以发现社会现象背后的潜在原因。

批判理论范式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社会学家弗洛伊德·拉罗斯和罗伯特·布鲁克斯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学批判性思维的文章,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批判理论范式。

他们认为,社会学家应该以批判性思维来研究社会现象,而不是仅仅接受现有的社会现象。

随后,20世纪60年代,拉罗斯和布鲁克斯的批判理论范式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他们将批判理论范式应用于社会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

例如,法国学者路易·马克思提出了“批判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学家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考,以发现社会现象背后的潜在原因。

20世纪70年代,批判理论范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者们开始将批判理论范式应用于其他学科,例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和文学学等。

例如,英国学者萨缪尔·霍尔曼将批判理论范式应用于政治学,以探讨政治现象背后的潜在原因。

20世纪80年代,批判理论范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3. 批判理论范式的基本特征批判理论范式是一种理论框架,它提供了一种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的方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1. 批判性视角:批判理论范式指出,社会现象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所定义的,因此,它们可能受到被压迫者的不公正对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 问题 。
文 化哲学 当然不 同于文 化学 。一般 而言 , 化 文
哲学是文化的元理论 , 是对文化所作的一种超越于 文化学系统本身的概念 、 范畴 、 体系的更高一层次 的理论 阐释。由于文化问题本身在现代社会的凸
现, 哲学 也相应 地实 现 了从 实体 本体 论到文 化本 体 论 的“ 哲学 的转 向” 这种转 向使 文化哲 学升 华为 当 ,
我认 为 , 大 学文 化 的 研 究 , 码 有 四种研 究 对 起 范式 :1文化 哲 学 的研 究范 式 ;2教 育 哲 学 的研 () ()
收 稿 日期 ; 0 —0 —1 2 6 3 9 0
维普资讯
究范式 ;3教 育 学 的研 究 范 式 ;4 教 育 实践 的研 () ()
论 问题 , 有探讨 大学 文化作 为一 门学科 的研 究对 没 象所应 具有 的学科 性质 和特 点 ( 管 已有 学者 提 出 尽 了“ 大学 文 化学 ”】 _的构 想 )更 没有 探 讨 如何 研 究 ] , 大学 文化 的问题 , 就 是说 , 学 文化 研 究作 为一 也 大
有责任。第二 , 由于市场经济对高等学校和高等教
哲学 的审视 。

文化 哲 学研 究 范 式
在一 味强 调“ 上就可 ( ) ” 马 要 用 的所谓 “ 用对 应 策研 究 ” 当今 中 国 , 的 在讨论 大学 文化 问题时 , 就像 其 它任何研 究领 域一样 , 是一 直撇 开 了看 似无 用或 不能 立 即带来“ 益 ” 可 操 作性 ” “ 学 ” 考 效 和“ 的 哲 思 的 。本文恰恰 首 先 就是 要 从 哲 学 高度 来思 考大 学
有 一 定 的 限度 。
关键词 : 大学; 文化 ; 大学文化 ; 究范式 研
中图分类号 : 59 2 G4.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 —4 7(o 6o 04 — 5 07 04 2o )3— 15 0
基金项 目: 湖南省教 育科 学规 划课题“ 大学文化论” 课题批准号 :J 0 C 0 7 的成果之一。 ( X K 3 G2 )
作者简介 : 廖小平(92 , 湖南邵 阳人 , 士, 16 一) 男, 博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教授 。
大 学文 化研究 在 中国 的兴 起 , 至少源 于 以下两
发现 , 人们 基本上 是 在缺乏 对大学 文化 的哲 学思考 的情 况下 而直接 进 入 对大 学 文 化 的具 体 问 题 的研
大学文化的一些深层 次问题的哲 学思考 , 多地是从教育 学甚至教育 实践 出发 , 更 直截 了当地提 出大学文化建设 的一些可操 作性 的问题 , 这虽然简单但容 易偏 离方向。实际上 , 大学文化 可以有文化哲 学、 育哲 学、 对 教 教育 学 和教育 实践等四种基本研 究范式。不同的研究范式对大学文化的研 究和建设有不 同的价值和 意义, 各 自具 也
究范式 。这 四种研 究 范式 在理 论 上 应 该 是逐 步 递
应当在大学精神中, 既能切实地感受到对知识的渴
求、 真理 的探 索 和 对科 学 的崇 尚 , 又能 深 刻 地领 略 到对 合理公 正 的社会理 想 的不懈追 求 , 以及 由它透
射 出的报效 祖 国 、 福 人类 、 造 对社 会 进 步 的关 心 和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3期 7
V0 . 7 N . 12 . o 3
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 l fi o n e i (oi c ne E i n oma o s uU i rt Sc l i cs di ) Jh v sy aSe t o言 之 , 如果 说 大 学文 化 是一 门学科 , 并要 在 大 学文 化 的研 究 中 实 现某 种 突 破 的话 , 么 , 疑 那 无 其研 究方 法或研 究 范 式 的 突破 就 是 一个 可行 而 有
意义 的切入点 。
方面的原因: 第一 , 文化对大学的意义不言而喻 , 甚 至 在某 种意 义上 可 以认 为大学 本身就 是 文化 , 或大 学本身就是一个文化机构 。因此, 研究大学文化既
是大学 自身 的 内在 要求 , 也是关 注大 学 的人 们 的应
究的, 甚至就教育谈教育 , 就大学谈大学, 就文化谈 文化 , 没有 或很少 探讨 大学 文化研 究 的一些基 本理
20 05年 5 月
Ma y. 2 05 0
文 化 研 究
大 学 文化 研 究 的 四种范 式 及 其批 判
廖 小平
( 中南林 业科技 大 学 , 南 长 沙 湖 40 0 ) 10 4

要: 大学文化对现代 大学的意义和价值是 不言而喻 的。但 是 , 当今 中国对 大学文化的研 究 中, 在 却缺 少对
育 的双 重影 响 、 高等 教育 改革 的不断 深化和 飞速 发
展、 大学人面对当今时代各种纷繁复杂 的社会 现 象 、 在) 对( 大学时而要求产业化时而进行大合并以 及大学 自身的自我迷失等等原因, 大学文化在现代
大 学变革 中似 有式微 之象 , 些大 学 的发展路 经 与 某 大学 所应 有 的文化 内涵 和 文化 要 求 渐行 渐 远 。 因 此 , 了救偏 补 弊 , 们觉 得 应 当 重视 和 加 强对 大 为 人 学 文化 的研 究 。 考量 近年来 国内对 大学 文化 的研究 现状 , 以 可
进 的 , 体而 言 , 具 只有 在 对 大学 文 化 进行 哲 学 的思 考 之后 , 才能 对教育 学 和教 育实 践 中的大学 文化 问
题 有准 确而 深入 的理解 。

改造社会的崇高使命感与责任感 。 [但是 , 2 我认为
这种看 法还 是不 很 到 位 。我 们对 大学 文 化进 行 研 究 , 实应该 十分 明确地 对 大学文 化进行 一番文 化 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