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赏花情趣和花材特点

合集下载

除夕赏花卉的文化特色和意义

除夕赏花卉的文化特色和意义

除夕赏花卉的文化特色和意义中国新年的到来总是充满喜庆和热闹的气氛,而除夕赏花卉则是其中重要的传统之一。

赏花卉不仅有着美丽的视觉享受,更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除夕赏花卉的文化特色和意义。

文化特色之一:花卉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化中,花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除夕赏花卉不仅仅是欣赏盛开的花朵,更是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繁荣。

例如,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梅花,被赋予了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象征着坚定和勇敢。

兰花则象征着高雅和吉祥,菊花代表着富贵和长寿。

赏花卉不仅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文化特色之二:寓意吉祥好运除夕赏花卉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寓意吉祥好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花卉往往被认为能带来好运和祝福。

此时的家庭会摆放各种吉祥花卉,如桃花、富贵竹等,用以象征新年的好运降临。

赏花卉不仅能够营造浓厚的新年氛围,也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

文化特色之三:传承民俗文化除夕赏花卉也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

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中,人们在新年来临之际就开始赏花、摆花、种花。

以前的人们相信花卉能够驱邪避凶,因此在新年的时候特别重视花卉的摆设和赏览。

如今,虽然时代在变化,但一些习俗仍然延续下来。

赏花已经成为除夕的传统活动之一,不仅增强了人们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文化意义之一:欣赏生命之美花卉的盛开是生命力和生命美的体现。

赏花卉之际,我们欣赏到了自然界的奇妙和生命的韵律。

每一朵花都是自然界的杰作,它们以鲜艳的色彩和芬芳的香气为人们带来视觉和嗅觉的享受。

除夕赏花卉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珍惜生命、感恩生活。

文化意义之二:希望与祝福赏花卉不仅是欣赏生命之美,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新年伊始,人们通过赏花来表达对一年的希冀和期许。

花朵的美丽和芬芳象征着繁荣和幸福,同时也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赏花卉之际,人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和展望,给予自己积极的能量和动力。

中式花艺的特点

中式花艺的特点

中式花艺的特点
中式花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式花艺注重自然、简约、雅致,追求自然美和生命力的表现,强调花材的本质和形态,讲究色彩、形状、纹理、香气的搭配,以及花器的选用和摆放。

中式花艺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自然。

中式花艺追求自然美,尊重花材的本来面貌,不做过多的人为修饰和装饰。

花材的选择也以自然为主,讲究季节性和地域性,不追求花材的品种和数量,而是注重花材的质量和风格。

中式花艺的特点之二是简约。

中式花艺强调简洁、明快、清新的视觉效果,不喜欢过多的繁琐和复杂。

花艺师们注重创造空间感和层次感,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来表现花材的美感。

同时,中式花艺也注重节约和环保,避免浪费和过度消费。

中式花艺的特点之三是雅致。

中式花艺强调高雅、典雅、精致的审美标准,讲究色彩和形态的搭配,以及花器的选用和摆放。

花艺师们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完美的视觉效果,使人感受到一种高贵、典雅、精致的气息。

中式花艺的特点之四是生命力。

中式花艺注重表现花材的生命力和生命力的流动性。

花艺师们通过花材的形态、颜色和香气
来表现花材的生命力,同时也注重花材在不同空间中的生命力流动性,使人感受到一种自然、流动、活力的美感。

总之,中式花艺具有自然、简约、雅致、生命力等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反映了现代人对自然和环境保护的追求。

中式花艺不仅是一种美学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花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花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花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中国人民也天性爱美,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

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已成为世界共同的语言。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拥有花卉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度之一,亦为世界花卉栽培的发源地。

中国人驯化、培育、利用花卉的历史极其悠久。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人对花的认识和情感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情感。

中国人对花的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

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

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

花中蕴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花文化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随看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兴衰而起落。

中国花文化从一出现起,就深受中国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所以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是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看密切的关系,与历史上儒、道、佛、诸家思想密不可分。

5000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花文化,中国花文化成为东方古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根植于中华沃土里,生长于大众生活之中,并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艺术的素陶和影响而茁壮成长起来。

中国花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富有民族风味的特色,内容广泛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

中国花文化的形态主要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我主要论述花卉的精神文化。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术方面,人们极其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中国人既喜欢有直接客观的描,诉,咏,唱、观等方式表现或欣赏花卉自然之美与装饰效果,但更喜欢借花明志,以花传情的表现主观的感受之情,故而常将花寓以多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然后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以此通过联想而意会其深远的意义。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插花不是单看花材的外形美、色彩美,而是通过花材本身的意趣构成作品的文化内涵,以花抒怀,寄托作者的愿望与理想。

如古代文人创作的心象花、理念花均是以花为素材,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谓自然美就是表现植物的真形真态,倾注人的情感和想象,将花草枝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顺其自然长势,巧妙搭配成趣,让人感觉源于自然,表现自然,却又高于自然。

然而,原生态的植物与插花艺术有所不同,一个是大环境,一个是小景观,所以有些植物枝条不是拿来就可插花的,需要加工修剪,恰到好处地做减法,如疏枝、疏叶、疏果、疏花,使之符合作品创意要求。

原生态未经修剪的枝条经修剪后,枝条娟秀优美又不失自然。

如不经修剪直接插花,谈何美感?线条是中国传统插花的骨架,是表现作品形式美的载体,也是表现意境美的重要条件。

图1的主枝是枫树,高挑俊秀,简练通透,花体的框架、气势所表现的形式美全在这一二个枝条的构架中。

在这里,枝条举足轻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教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教程。

所谓线条美,主要是看线条的选择、修剪以及在创意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1.构图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活泼多变中国传统插花除宫廷插花的构图比较规则,造型比较丰满外,文人插花讲究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泼。

布局结构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不齐不匀,虚实相生。

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一节里说:“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

多不过二种、三种。

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

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

”(子瞻即苏东坡,青莲即李白)中国传统插花的不对称构图,亦是将书法、绘画布局构图的艺术原理融于插花中。

2.追求自然之美插花要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要流露过多人为的痕迹。

这与中国儒学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去“人欲”,存“天理”,“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相吻合。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插花装饰艺术虽然崇尚自然,追求花枝自然情趣,但是绝不是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抄袭自然或只注重花材在形、色上的自然属性美的展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欢迎阅读。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艺术风格是一种艺术表现,它既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性情的再现,也是艺术家个人气质的表现。

而这种表现又比如受本国家民族及本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同时也与各自时代精神相呼应。

所以任何一门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应当很好地体现本民族、本地域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地方乡土气息。

源于自然源于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为创作的指导思想与审美情趣,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巧妙结合,一切都以自然美为最佳的艺术追求和表现。

这一总特点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体现,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造型创作的共同执导思想,重形尚意,追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而深邃的意境美则是其创作的最高目标。

如在选用花材上,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对待每一片叶、每一花枝都顺其自然之势,或直或曲、或仰或俯,巧妙组合,使之各得其所,彼此和谐共处,宛如生长在自然之中,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毫无刻意造作之气。

即使修建,也不显露人工痕迹,都能很好地将各种花材的自然美构成了人工装饰美,是大自然的浓缩与升华,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形肖自然”理论的典型体现。

又如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构图中无论采用对称式造型还是不对称式造型,都遵循既有形式又不拘于形式,既规范而又不规范化的法则,对于花材的剪截组合是以顺乎花枝自然之势,富有自然之趣,以及合乎自然之理为原则,而在保存花材原有自然形态之下,灵活插制,随意造型,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表现了构图上的自由活泼,形式上的丰富多样的变化性。

重形尚意重形尚意,以花造型,以型传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为创作的最高目标与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草木花卉与植物观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草木花卉与植物观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草木花卉与植物观赏草木花卉和植物观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便对大自然中的花木草禽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敬仰之心。

这种观赏植物的文化传统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并且对于艺术、文学和宗教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草木花卉与植物观赏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共荣,而草木花卉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

在古代,贵族和文人士大夫常常修建花园和庭院,以种植各种花木草禽来增添生活的乐趣。

这些花木不仅仅是为了观赏,还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常常将草木花卉作为诗词的题材,用以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思考。

像杜甫的《绝句·赠卫八处士》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就展示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其中的楼便是讲述草木花卉的观赏和自然美的表现。

草木花卉观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中经常绘制各种花卉,如梅、兰、竹、菊等。

这些花卉在绘画中不仅起到了美化画面的作用, 而且也传达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同时,花卉的图案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织锦和陶瓷艺术的常见元素。

这些充满生机和美感的图案为艺术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除了在艺术和文学中的运用外,草木花卉观赏还在中国的宗教仪式和传统习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中国的春节期间,人们会摆放各种有寓意的花卉以示吉祥和幸福。

花卉作为礼物也常常在婚庆和庆祝活动中赠予他人。

这种习俗不仅仅是为了庆祝,也是希望将花卉所代表的吉祥和美好传递给他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草木花卉与植物观赏,不仅仅是简单的观赏和欣赏,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从古代的文人雅士到现代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我们可以看到草木花卉观赏在中国文化中的持续影响。

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追求。

总结来说,草木花卉和植物观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和习俗的表达,更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注。

中国花文化及名花欣赏

中国花文化及名花欣赏
*风信子:內心的喜悅 *美人櫻:无比的诱惑
*鸡冠花:永不凋谢的愛情
*矮牵牛:断情
*荷花:君子般的交往 *凤仙花:怀念过去
*睡莲:淡泊的愛情 *海芋:纯洁无私的愛 *洋玉兰:純真自然的愛 *百合:尊敬、纯洁
水仙:自尊 洋桔梗:富于感情
桃花:深深爱慕 向日葵:崇拜与仰慕
一朵? 三朵? 二十二朵?
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
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 (九)浓重的生活恿气(十)浓重的旅游 氛围等特点。
牡丹花语 富贵吉祥
繁荣昌盛
诚实
牡丹欣赏
牡丹园
牡丹欣赏(红系)
牡丹欣赏(黑系)
牡丹欣赏(白系)
牡丹欣赏(蓝系)
牡丹欣赏(黄系)
牡丹欣赏(紫系)
牡丹欣赏(绿系)
20m以上)至小灌木(高仅10cm—20cm)。叶革质或纸质,常绿, 半落 叶或落叶,披针开至卵圆形。花顶生或腋生,单花或多花呈 总状伞形 花序,花冠漏状或钟状,有白、黄 粉、红紫色及复色等。
花期3月—7 月,也有一年多次开花的品种。
杜鹃花文化
杜鹃被称为“木本花卉之王”,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 公元192年,南北朝时就有《本草经集注》记录了杜鹃 花。
花魁——梅花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园林三宝——树中银杏、花中牡丹、草中兰 蔷薇三姊妹——蔷薇、月季、玫瑰 花中四友——茶花、迎春、梅花、水仙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花草四雅:兰、菊、水仙、菖蒲 花间四友:碟、莺、燕、峰
5、花中十八学士
山茶、梅花、桃树、虎刺、吉庆、 枸杞、杜鹃花、翠柏、木瓜、 腊梅、天竺、罗汉松、西府海棠、 凤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栀子
7、花中十二友
芳友--兰花 清友--梅花

中国有名的花及其特点

中国有名的花及其特点

中国有名的花及其特点中国有许多著名的花卉,以下是其中几种及它们的特点:1.梅花:梅花原产于中国西南及长江以南地区,可以露地栽培,是中国的特产植物,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

梅花为蔷薇科李属落叶乔木,树干紫褐或灰褐色,小枝绿色,叶卵形至阔卵形。

早春叶前可开花,花瓣5片,花色主要有大红、桃红、粉色、白色等,清雅芳香。

核果近球形,果期为6至7月。

梅花傲风雪、斗严寒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伟大风骨。

2.牡丹:牡丹雍容华贵,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它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牡丹为芍药科落叶灌木,株高1至2米,叶互生,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花单生于当年生枝顶,花形美丽,花色丰富,花色有红、粉、黄、白、绿、紫等。

3.菊花: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按植株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一为独本栽菊,花头大、植株健壮;二为切花菊,世界各国广为栽培;三为地被菊,植株低矮,花朵小,抗性强。

菊花独立冰霜、坚贞不屈,格外受到人们青睐。

4.月季:月季在人们心中是一种美好、浪漫、纯洁、贞洁、爱情、富贵、吉祥的象征,寓意着美好、爱情、顽强奋进的精神等。

同时,月季也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成为了各种创作的重要元素。

5.杜鹃:杜鹃花的花朵鲜艳夺目、枝叶繁茂,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

杜鹃花的花语是“爱的喜悦”,它也代表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6.茶花:茶花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其花朵繁茂华丽、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茶花的花语是“恒久不变的美”,它也代表着高洁清雅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7.水仙:水仙是中国传统的名花之一,其花朵娇艳欲滴、芬芳迷人,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水仙的花语是“纯洁的爱情”,它也代表着吉祥如意和珍惜幸福的美好寓意。

春节赏花习俗

春节赏花习俗

春节赏花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也是中国人民欢庆新春、开启新年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中,有一项古老而美丽的传统习俗——春节赏花。

赏花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的愉悦,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春节赏花的传统和魅力。

春节赏花,作为我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人们就开始了赏花的习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春节赏花活动。

在北方地区,人们喜欢以梅花为主题进行赏花活动。

梅花寒冬中开放,花瓣洁白如雪,常被称为“冬梅”。

人们喜欢择一阳光明媚的日子,穿上节日盛装,来到公园、庭院或者梅花山等地,欣赏梅花的美丽。

寒冷的冬日里,梅花的绽放带给人们温暖和希望,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希冀美好未来。

而在南方地区,春节赏花的主角则是樱花。

樱花是南方地区春天开放的代表性花卉,它用绚丽的花朵迎接春天的到来。

每年初春时节,人们常常会组团前往赏花胜地,如乌镇、苏州、杭州等地,或者在家门口的花坛、街头巷尾寻找迎春花。

置身于鲜花盛开的地方,人们尽情欣赏花朵的美丽,体味到丰收和希望的喜悦。

除了梅花和樱花,春节赏花还有其他的品种和习俗。

比如,在中国西南地区,人们热衷于观赏桃花。

桃花是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花朵,每到春天,桃花盛开,吸引了无数人们前来赏览。

人们常常会聚集在桃花树下,邀请亲朋好友一同赏花,祈求爱情的花朵能为他们带来真挚的情感和好运。

春节赏花不仅在中国大陆地区流传广泛,也在港澳台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在台湾地区,人们热爱赏花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花展、灯会等活动,让人们在赏花的同时,也能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

除了花卉本身的美丽,春节赏花还有着诸多寓意和祝福。

赏花不仅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寓意着对家庭的团结、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在赏花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花朵的美丽,还能与亲友相聚,共同分享快乐,增进感情。

色、香、韵,好花的三个标准

色、香、韵,好花的三个标准

龙源期刊网 色、香、韵,好花的三个标准作者:海滨园丁来源:《祝您健康》1982年第02期前人认为,赏花有三个标准,即色、香、韵。

第一、欣赏花的颜色。

讲究花色,一般有两种爱好:有的喜欢浓装,要求色彩强烈;有的喜欢淡装,要求色彩素净。

人们秉性不同,喜爱也就各异。

我们中华民族似乎比较喜爱素淡色调,例如中国名花中的兰花、腊梅,赏花者都是追求素心;对杜鹃则追求净白,这是与中华民族崇尚纯洁分不开的。

第二、欣赏花的香味。

向称牡丹为国色天香,能色香兼备,最为理想;而事实常是“好花不香,香花不好”,色香难以兼备,这是生物遗传上的一种现象。

兰花在群芳中以香胜,号为香祖,尊为国香。

孔子有“与善人居,如入芷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之语。

一般说中国人赏花是重视香的。

彭渊材以海棠无香,列入人间五恨之一。

前人品香,还提出浓、清、远、久四项标准,认为茉莉花就能具备这些要求。

故诗人江奎咏茉莉说:“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许野雪咏茉莉也说:“自是天上冰雪种,占尽人间富贵香”。

这又把花的香与它素淡的色,在审美中统一起来了。

第三、欣赏花的风韵。

这是指花的风度、品德、特性。

西方人赏花,不重视这一点,中国人赏花,则特别重视。

不谙花韵,难入高雅境界。

屈原的《桔颂》,周敦颐的《爱莲说》,龚自珍的《病梅馆记》等很多言及赏花的文章,对后人赏花起了很好的启迪作用。

现代不少人喜爱松、桧,枫、榆、风竹、苏铁之类的盆栽品种,它们一无丽色,二无芳香,人们为何欣赏它?就是欣赏其神韵。

因为它们有令人起敬的形象,有崇高的品德,这也就是赏花能导人精神向上的原因所在。

欣赏花的色、香、韵,是中国传统的赏花标准。

从实质上说,韵就是内在美,色与香是外表美,内外美的统一,才算真正的美。

看来前辈的赏花标准,是符合现代美学原理的。

赏花还因人的性格不同而各有所偏爱。

有的爱花,有的观叶,有的玩果,还有的欣赏树态。

也有人专爱某一类花草,例如专爱兰花,或枸杞,或仙人类等等。

我国传统插花有哪几种赏花方式?

我国传统插花有哪几种赏花方式?

我国传统插花有哪几种赏花方式?我国人民有独特的赏花审美情趣,赏花时不仅追求多形式、多层次的美,而且更注重心理上的感受。

按时代先后有曲赏、酒赏、香赏、谈赏、琴赏、茗赏等,其中以唐代之酒赏、五代之香赏、明代之茗赏最具特色。

(1)曲赏赏花咏歌,为唐代所好。

《花九锡》中“翻曲、新诗(咏)”就是一例,以新编的曲子与脱俗的诗词对花吟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2)酒赏插花饮酒源自唐代,罗虬的《花九锡》有“美醋一赏”之说。

主张一面饮醇香美酒,一面赏花乃尽兴,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效果。

插花酒赏的风气直到宋代尚十分流行,尤其应用于宴会之中。

欧阳修诗云:“深红浅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

我欲四时携酒赏,莫教一日不开花。

"曾插花百瓶,醉饮其间,传为美谈。

(3)香赏插花燃香源自五代韩熙载,他认为“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

木犀宜龙胆、酸麋(蔷薇的一种)宜沉木,兰宜四绝,含笑宜麝,詹匐宜檀",是为‘五宜'其后盛行于宋元两代,宋代十分流行,为民间“生活四艺”之一。

以花朵天然香味巧配燃香,对增添插花情趣有奇效。

直至明代,袁宏道以“香赏”易残害花命,视为“花祟”而极力反对。

(4)谈赏就是谈论品花。

古人品茶有所谓:“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品花亦如此。

品花重在品论花木形态之美及插作结构与心得体会之趣,是理智的赏花,可提高创作与鉴赏水平。

(5)琴赏琴是古代文人“四艺”之一,用以怡情养性。

对花抚琴要琴与花配。

宋代赵希鹄《洞天清录》中道:“弹琴对花,惟岩、江梅、茉莉、茶藤、詹卜”。

这些花色雅香,称得上品评标准。

文人花可配以七弦、阮咸等乐器;宫廷花则管弦交响,于清韵中领略个中美意。

(6)茗赏插花品茗在宋代已流行。

宋代将“插花、品茗、焚香、挂画”合称“生活四艺”。

古书上常见插花品茗的画面,至明代,将二者巧妙结合。

明代袁宏道极力推崇,其《瓶史》中日:“茗赏者上也,谭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

对中国传统花卉审美的感受

对中国传统花卉审美的感受

对中国传统花卉审美的感受
对中国传统花卉审美的感受
中国传统的花卉在历史悠久,学者们把它们的历史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一季节都有各自的处事特点和视觉效果。

因此,中国传统的花卉审美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点。

首先,春季的花卉审美主要体现出纯洁,朴实的特点。

牡丹以鲜红的色彩,绚烂夺目的花朵,令人痴迷。

而牡丹也有一种清新的美,代表着新生、新生活,如春之般丰收。

芍药是春季里最怡人的花卉,以其纯洁、朴实的特点,令人沉醉其中。

其次,夏季的花卉审美主要体现出松散,壮观的特点。

茉莉花散发出清新的花香,令人联想到夏季里松驰舒适的气息。

菊花则灿烂灿烂,象征着坚毅,决心,不朽。

它的审美体现出烈日下不屈不挠的精神。

再次,秋季的花卉审美主要体现出婉约,内敛的特点。

菊花以其淡雅,婉约的美令人心醉。

百合花以其纯洁,质朴的特点,凝聚着淡淡的温暖,清凉的秋日气息。

最后,冬季的花卉审美体现出典雅,秀美的特点。

腊梅花以其苍凉,磊落的审美,点燃着冬日里的芬芳。

芙蓉花以其娇美,高雅的审美,营造出了温暖的冬日气息。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的花卉审美千变万化,既有纯洁、朴实,也有松散、壮观,以及婉约、内敛和典雅、秀美的特点,每一种审美主义,都能与其所属的季节融为一体,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花卉审美的
理解。

我国有哪些用花习俗?

我国有哪些用花习俗?

我国有哪些用花习俗?
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特有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了极具东方特色的用花习俗。

下面仅以汉族为例作一简要介绍。

(1)用花颜色的习俗
人们喜用红色表示喜庆,如常选红色的牡丹、红色的月季、红色的蜀葵、红香石竹等,用于婚礼、生日和庆典的场合;白色花表示哀悼,如选白菊花、白百合、白马蹄莲等,用于葬礼、扫墓;黄色具有醒目、庄重、光辉和高贵的个性,是过去常用于皇家、宫廷及佛教的色彩,现代生活插花亦常用,如用黄色牡丹、黄色月季、黄色芍药、黄色菊花等用于节日盛大场合的插花之中。

(2)不同节气的用花习俗
根据不同节气选用不同的花。

如清明节常采折娇柔的柳枝和明艳的桃花用于扫墓。

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还要挂莒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压邪。

因此,在我国古代端午节的插花作品中常用莒蒲、艾叶等植物与其他花卉植物相搭配。

元代的“天中佳景”图就选用了艾草、莒蒲、香蒲、粽子与石榴花、葵花、樱桃、石榴果、海棠果、草葬等配置插制。

常采折带有香味的菖蒲和艾蒿等草药,扎在一起挂在门上,驱虫避邪。

九月九重阳节,以赏菊、饮菊酒表示
庆贺。

另外,民间还常用柏枝来插花,以表示冬至的到来。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更新。

人们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等内容庆祝春节的到来。

插花也是祈福迎春的一种方式。

如清朝陈书的“新春如意,事事吉祥”插花图中就选用了梅花、茶花、佛手、柿子、石榴、寿桃、南天竹、如意、吉祥草等。

春意盎然春节的赏花习俗

春意盎然春节的赏花习俗

春意盎然春节的赏花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而春节期间,赏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和享受春天的浪漫气息。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期间的赏花习俗。

春节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通常是在每年的1月底或2月初到来。

正如节日名称所示,“春”字传达出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

而花卉正是春天的代表,所以,欣赏花卉已经成为人们迎接春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在赏花习俗中,植物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梅花是春节期间最常见的花卉之一。

它的花期通常在农历的一月或二月,正好在春节期间开放。

梅花不仅仅因为它的美丽而备受喜爱,还因为它象征着坚毅和不屈的品质。

在历史上,梅花被称为“冬天的花”、“雪中之花”,因为它能在寒冷的冬季绽放。

赏梅已经成为人们享受春天的一种方式。

除了梅花,春节期间人们还喜欢观赏其他一些花卉,例如桃花、杏花、樱花和牡丹等。

这些鲜花都有着独特的美丽和文化意义。

桃花代表着繁荣和好运,而杏花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美好。

樱花在中国可谓是“四时八节”的美丽象征,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赏花。

而牡丹则以其繁复的花朵和庄严的气质著称。

春节期间,除了欣赏花卉外,人们还会参加各种与花有关的活动,例如花灯展览和花市。

花灯展览是一项古老而精美的传统,各式各样的花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呈现,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花市则是一个集市,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花卉和其他年节用品。

花市通常非常热闹,人们争相购买各式各样的花卉,为家中增添喜庆的氛围。

赏花习俗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活动,更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表达。

这其中蕴含着人们对美和自然的向往,对春天及新生活的期待。

通过赏花,人们可以放松心情,忘却尘世的烦恼,感受生活的美好。

因此,在春节期间,赏花习俗被广大人民热爱和传承。

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和家人朋友一起共赏花卉的景色。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可以感受到春节赏花带来的喜悦和幸福。

赏花不仅仅是欣赏美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感受生活的方式。

赏莲中国传统节日的观赏花卉

赏莲中国传统节日的观赏花卉

赏莲中国传统节日的观赏花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观赏花卉的节日。

其中,赏莲节被视为一项重要的传统庆典。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广泛认为是高贵、纯洁和吉祥的象征。

在赏莲节期间,许多人会去莲花池或湖泊附近观赏莲花,领略花朵的美丽和静谧。

莲花,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观赏花卉,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莲花情有独钟。

莲花是与佛教有着紧密联系的花卉,被视为佛教禅宗的象征之一。

莲花的特点是它能够在淤泥中生长,但却能开出洁白无瑕的花朵。

这种特殊的生命力和纯洁度让莲花成为中国文化中崇高的象征之一。

赏莲节通常在夏天举行,因为莲花正是在这个季节盛开。

此时的莲花池被五彩斑斓的花朵填满,景色十分壮观。

人们可以漫步在芦苇丛生的荷塘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莲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在赏莲节期间,人们不仅可以欣赏莲花的美丽,还可以品尝到一些与莲花相关的美食。

有些地方会用莲藕制作成各种美味的菜肴,如清炖莲藕汤、糖炒莲藕等。

这些美食不仅能够满足味蕾,还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感受到莲花的独特魅力。

赏莲节也是众多诗人和文人墨客的灵感之地。

他们会在莲花池畔或湖泊边展开写作,通过诗歌和散文来表达他们对莲花的赞美和欣赏。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对莲花的赞美之辞,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感叹。

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受到重视,不仅因为它的美丽,还因为莲花所具有的哲学意义。

在佛教中,莲花是代表着追求修行和解脱的象征。

同时,莲花也寓意着人们要追求高尚的品质和美德。

赏莲节正是人们用来反思自身与自然关系,修身养性,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机会。

总结起来,赏莲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观赏花卉,不仅仅是欣赏莲花的美丽,更是一个与自然亲近、感悟生活哲学的机会。

通过观赏莲花,我们能够领略到自然的魅力、人文的情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无论是赏花的人们,还是诗人和文人墨客,都可以在莲花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感和意境。

让我们一同走进赏莲节,感受莲花的美和神秘,感怀生命的深远意义和人文的豪情万丈。

春节的赏花文化

春节的赏花文化

春节的赏花文化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人们欢庆新年和迎接春天到来的时刻。

除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庆祝活动,春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传统——赏花。

赏花文化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并且在春节期间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探讨春节赏花文化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一节:春节赏花的起源在中国,赏花文化悠久而源远流长,它与中国人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息息相关。

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期,人们就开始在春节期间赏赐花卉,以祈求新年的繁荣和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了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节:春节赏花的特点春节赏花的特点之一是种类繁多。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花卉习俗,比如北京的人们喜欢赏雪梅和腊梅,广东的人则偏爱赏梅花和桃花。

此外,中国的传统花卉如春兰、探春、岁寒三友等也是春节赏花的热门选择。

春节期间,公园、庙宇、花市等地都会成为赏花的热点。

春节赏花的另一个特点是花卉与寓意的结合。

在中国文化中,花卉除了具有鲜艳美丽的外表,还承载着各种寓意和象征。

例如,春兰代表吉祥,探春寓意迎春,而岁寒三友则代表着坚韧不拔。

人们通过赏花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节:春节赏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春节赏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赏花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

在花朵盛开的季节,人们可以到公园或花市赏花观赏,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其次,赏花也为人们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强了人与自然的连接感。

此外,春节赏花还对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许多地区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花展和赏花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进而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总结:春节赏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人们欢庆新年的方式之一。

通过赏花,人们可以放松心情,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享受美好的春节时光。

同时,春节赏花也为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人的赏花情趣和花材特点

中国人的赏花情趣和花材特点

中国人的赏花情趣和花材特点了解花材的内涵花开花落的生命现象是植物的自然变化,但也激发人的情感、想像。

人们为花开而喜,为花落而悲,视花色的鲜丽为美,视花叶的凋破为丑。

人们常说的“花我相融”,指的就是花与人主观情趣相互融洽。

当我们赋予它内涵的时候,那么它所强调的是一种意境,而不再单单是表现花材外观的形态美。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为花木吟诗作赋,舞文弄墨,借花渲泄情感,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

而今,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国家的兴旺,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享受。

中国人赏花的情趣中国人对花的感情源于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

人们欣赏它的美丽,歌颂它的品格,赞美它的精神。

唐代诗人齐己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尤应律,先发映春台。

”雪中“一枝开”点出了梅的不凡神韵,从色香着手写梅的幽姿雅韵,用“递”“窥”二字传神。

李商隐《花下醉》中:“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是写诗人对花爱怜备至,以至于陶醉其中的诗。

“流霞”也称美酒,但在这里也可以理解成,因沉迷花事而增添了醉意。

宋代诗人苏轼在风雾烛月中欣赏海棠的风姿:“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把海棠比作月下美人,描绘了海棠的娇媚。

牡丹华贵的仪态也被众人所推崇。

徐凝为牡丹写下诗句:“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女神作,千姿万态破朝霞。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中形容人人争相购牡丹的画面:“家家习以俗,人人迷不悟。

”描写洛阳牡丹花人人喜爱,深入千家万户。

古人赏花赞花的诗句,令人心醉神迷并长传后世。

现代人赏花爱花之心不亚于前人,如歌曲《红梅赞》,秦牧笔下的《十里花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表达出现代人的爱好情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爱花赏花的情趣日益上升,在各大城市有形式各异的花事活动,前去赏花买花的人络绎不绝,哪里有花哪里就充满了生机。

观赏园艺学6-赏花之道2

观赏园艺学6-赏花之道2

赏花事宜2-心境
无论在姹紫嫣红的春色里 或是山花烂漫的秋 色中,不管你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还是一个 踏青赏花者,抛弃一切烦恼,放飞自己,敞 开自己的怀抱,融入自然,走进花香鸟语 中,用激情,用浪漫去亲近花卉,才能真正 体会到花的美.
赏花事宜3-有地有时
日,月,风,雨,霜,雪,烛光等天时良辰对领略 花卉美有很大影响.选择赏花佳处也能使花卉欣赏 事半功倍.选择对赏花最有利的天时良辰和赏花佳 处,即所谓"赏花有地有时".如古人喜欢踏雪寻 梅,"雪助花妍",雪里红梅最能体现梅花那冰清玉 洁,颇耐霜雪的风姿神韵;游客颇爱在霜秋赏枫, 因为霜染的红叶较绿色叶子的色彩更叫人心动,最 能表现秋天的美景.
赏花之道4-风韵美之棠棣
棠棣之花,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意寓为兄弟姐妹手足之 情.
赏花之道4-风韵美之三色堇
三色堇又名蝴蝶花,整 个花被风吹动时,如绚 丽的彩蝶,在绿叶中翻 飞嬉戏.三色堇在欧洲 受到特别的崇拜,意大 利将三色堇作为"思慕" 和"想念"之物.尤以少 女特别喜爱.花店用"姑 娘之花"来招引生意.
赏花之道4-风 韵美之白杨
假若你有悲伤,千万别 到白杨树林里去,不 然,"风吹白杨叶飒 飒",会更增你的秋 思.古人诗曰:"白杨多 悲风,萧萧愁杀人!"
赏花之道4-风韵美之红豆树
红豆树意味着相 思与怀念,王维 的《相思》就有 这样的诗句: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 君多采撷,此物 最相思".

赏花之道3-姿态美 树木的美姿
就花木的自然形态来看,总体来说,木本花木 (树木)以其高大,挺拔,健硕的姿态给人以 一种阳刚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赏花情趣和花材特点了解花材的内涵花开花落的生命现象是植物的自然变化,但也激发人的情感、想像。

人们为花开而喜,为花落而悲,视花色的鲜丽为美,视花叶的凋破为丑。

人们常说的“花我相融”,指的就是花与人主观情趣相互融洽。

当我们赋予它内涵的时候,那么它所强调的是一种意境,而不再单单是表现花材外观的形态美。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为花木吟诗作赋,舞文弄墨,借花渲泄情感,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

而今,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国家的兴旺,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和享受。

中国人赏花的情趣中国人对花的感情源于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

人们欣赏它的美丽,歌颂它的品格,赞美它的精神。

唐代诗人齐己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尤应律,先发映春台。

”雪中“一枝开”点出了梅的不凡神韵,从色香着手写梅的幽姿雅韵,用“递”“窥”二字传神。

李商隐《花下醉》中:“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这是写诗人对花爱怜备至,以至于陶醉其中的诗。

“流霞”也称美酒,但在这里也可以理解成,因沉迷花事而增添了醉意。

宋代诗人苏轼在风雾烛月中欣赏海棠的风姿:“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把海棠比作月下美人,描绘了海棠的娇媚。

牡丹华贵的仪态也被众人所推崇。

徐凝为牡丹写下诗句:“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女神作,千姿万态破朝霞。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中形容人人争相购牡丹的画面:“家家习以俗,人人迷不悟。

”描写洛阳牡丹花人人喜爱,深入千家万户。

古人赏花赞花的诗句,令人心醉神迷并长传后世。

现代人赏花爱花之心不亚于前人,如歌曲《红梅赞》,秦牧笔下的《十里花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都表达出现代人的爱好情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爱花赏花的情趣日益上升,在各大城市有形式各异的花事活动,前去赏花买花的人络绎不绝,哪里有花哪里就充满了生机。

面对同一种花各人有不一样的感受。

有人将春天的(碧)桃花作为青春的象征:“春天来了,桃花突然闯过来,粉的,白的,还有血一样红的颜色。

它们唱啊,笑啊,舒展着身子,千万张脸就是千娇百媚。

它们漠视那些迟醒的伙伴。

任自释放着艳丽和鲜活,不管不顾地炫耀着骄傲。

”他们把春天里争先恐后开放的桃花比作势不可挡的青春力量,但也有人觉得它们性格太急,把它们比作爱出风头的人。

而我就觉得绽放的桃花是一种勇敢的美,花儿落了还有叶子,拼尽了娇嫩,留下来的是果子,这是自然界日趋成熟的过程。

牡丹、玫瑰、郁金香、荷花、兰花、水仙、菊花,美得各有不同。

有的矜持,有的柔弱,有的高贵,有的娇艳,有的“清露风愁”,有的“艳冠群芳”是花中贵族,它们含蓄、典雅令人神往,让人回味无穷。

现代人有“触目横斜千万条,赏心只有两三枝”的高雅情趣,渴望生活在姹紫嫣红的花海之中,把花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实花最迷人之处在于它自身的天趣,而这种情趣,是我们现代人赏花的最高境界。

中国插花花材选用的特点注重花品花格的选用古人将花按九品九命排列到七十一种花的品第。

这是文人将个人的感情寄于花之中。

《瓶史·使令》中将众多的花分为主和婢:梅以瑞香、山茶为婢;海棠以苹婆林檎、丁香为婢;牡丹以玫瑰蔷薇为婢:芍药以罂粟、蜀葵为婢;石榴以紫薇、大红干叶木槿为婢;莲花以山矾玉簪为婢;蜡梅以水仙为婢。

古人强调花材之间主次的搭配,将封建社会主婢关系套用于花材之中,我们插花只作为参考和借鉴。

梅、牡丹、芍药、莲、蜡梅、松、竹、兰、菊等作为品格高的花材,现代人也将这些花材选用在作品中以表现人的精神品格。

竹青翠挺拔、蓬勃向上,它的品格坚贞、高尚。

中国人称之为高风亮节的竹君子。

竹也是我国文明的象征。

唐代女诗人薛涛在《酬人雨后玩竹》中有赞竹“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奇”的诗句。

松,雄姿千古,被人称颂为心目中的“英雄”,把它比做人们克服、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因它郁郁葱葱,又把它比喻成永远年轻的形象,因它有耐风雪长青不老的坚强品格。

梅,素为我国人民喜爱,《潜确类书》中云:“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合不贵开。

在选材上我们以老枝怪奇为贵,在姿态上我们以疏影横斜为雅。

人们赏梅看梅或喜其香,香得清雅;或爱其艳,艳而不妖;或赏其姿,姿态苍雅而清秀。

梅以傲为美,它傲冰骄雪,面对寒气和冰雾,独自佼佼。

用梅表现的题材有《傲骨》、《争春》、《清香任晓风》等插花作品。

牡丹花朵硕大,婀娜多姿,“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中国人喜欢在朝岁时插花牡丹,放在厅堂、书斋之中,以表达追求想往美好富裕生活的愿望。

牡丹是喜庆节日中人们所首选的理想之花。

在大型插花作品中,牡丹更能显示它的光彩,它在众多的花中有一种富贵之美,仪态大方,丰腴娇艳。

通常选用牡丹做主体花材和焦点花材。

将牡丹与松相配插,有英雄、美人之称。

用牡丹做主体花材喻示国家繁荣昌盛、民富国强。

花材的寓意及谐音的运用中国自古有用花草果木表达心情的风俗习惯,馈赠对方一些有意义的花材,表达内心语言。

取自花材的形状、香气、季节,赋予花材特别的含意。

用花的寓意、象征和谐音表达爱和友情。

《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用木瓜丢向意中人的“掷果”示爱风俗。

特别是“莲”,“莲”的谐音同“恋”相同,为我国爱的花材的代表,暗示男女之间的爱恋。

不仅花,莲子、莲藕也有同样的意义。

年轻的女孩常送莲子给自己喜欢的男子,因莲子与“怜子”同音,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爱恋的心情。

萱草为百合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一日花”,是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依堂门,不见萱草花。

”那时的成年男子,大多在外奔波,无法常回家向母亲请安,便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屋栽植萱草,让母亲欣赏,忘掉忧愁,因此萱草又称忘忧草。

芍药也叫“将离草”、“别离花”,情侣把它当作爱的证明,或理再次见面的证物。

《诗经》有“维士与女,以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描述:有许多少男少女谈笑着互相送芍药。

“柳”是古人送别诗里常用的熟景。

如王维《送元二使西安》中“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诗句。

“柳”又发“留”的音,有惜别的意思。

唐代诗人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一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折取柳枝送给远行的朋友,借此祝福朋友一路平安,告诉朋友,不愿你离去的心情。

在插花艺术创作中,依据花材的谐音表达主题已成为中国传统插花的独有特色。

如取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的谐音表达“玉堂富贵”的主题,反映人们祈盼既富而贵的意愿。

以橘子、万年青和如意的谐音表达“万事如意”的主题。

以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的谐音“前程万里”的作品,以牡丹瓶插谐音“富贵太平”,以牡丹、水仙配佛像谐音为“富贵神仙”的清供插花也举不胜举。

朝岁插花中最为明显,有喜庆、吉利、祈求平安、除旧布新、迎春接福的意思。

在季相时令中的应用用不同的花材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季相、时令,如袁宏道在《花目》中说:“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为菊;冬为蜡梅。

”春兰、夏荷、秋菊、冬梅都鲜明地指花的即时性。

春天选用花材有两种表现方式。

初春,在花材选用上可用些枯枝,再点缀一点带嫩叶的小枝,有春天刚刚来到、万物萌动的感觉显现出来。

百花盛开的春天情景,可用不同的花材来表现,桃花、玫瑰、百合、牡丹、芍药,配在一个容器中表示百花怒放的景色。

夏天的花材,选用水生花材,如:荷,配竹,竹已够清的了,还复置于清流之滨与出污泥而不染的青莲作伴,在夏日里是多么素静、凉爽!秋(以“最是橙黄橘绿时”的意境)以枫、果实与菊相配,“最是橙黄橘绿时”的深秋。

也可用枯荷,干柳,点缀几支菊,此时正是“寒菊犹有傲霜枝的秋末初冬景色。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有一份感慨又有一份无奈。

秋季花材还有芦花、银杏、桂花等。

冬季花材有常绿的松柏、黄杨、蜡梅、水仙、冬青、枯枝、藤,表现冬季的景象。

松在严寒中有劲节凌霜的气势,藤表现虬蟠难行的心境,枯枝在冬日虽落叶凋零,但还孕育着不凡的生命力。

以上是写景的手法,把四季用花材表现出来,依作者的心态,风格选择的花材不同,表现出的主题、感受也有所差异。

选用带有嫩叶的枝叶配初放的玉兰,表现少女的纯真,夏天,火红的石榴花配红玫瑰,喻示年青人炽热的青春;秋天,白桦枝配橘红百合,显示中年人的坎坷;冬天,翠柏配菊,老年人的沉稳和静穆。

四季中由于气候不同,植物的景观季相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境遇,选用适宜表现四季的花材,这才是一件好的插花作品。

在插花创作中的感受从事了20年的插花艺术创作,我深深感到:插花这门艺术领域是很广阔的,它既可以美化环境,又能调节人的心态,培养优雅的气质。

插花也是一门立体的空间艺术,比其他的平面艺术更难表现,它必须与其他环境构成整体。

生活小品花可以供家庭中3—5人欣赏,大作品则是硕壮的艺术景观,用花材加以设计与布置,供多数人欣赏。

插花作者除了要在插花技巧上下功夫外,还要了解、学习其他艺术。

如文学、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哲学、美学等。

从中领悟到美感的境界,汲取营养,融入到自己的插花艺术创作中,可以收到触类旁通,潜移默化的效果。

对于花材更需要认识它,熟悉它,经常观察它在四季中生长的不同状态,把它牢牢记在脑子里,以便在创作中灵活运用。

灵感出自于长时间地关注某种事物,往往会在头脑中突出或在不经意中降临。

到美术馆去参观画展或雕塑展,可受到各种形式色彩搭配和构图的启发。

一个好的插花艺术家就是要善于利用花材,将长短、粗细、前后左右安排得当,只有常学、常做、常观看一流插花老师的表演,插花技艺才能提高。

在这里我浅谈一下创作中国传统篮花《粉墙映佳人》(见左图)的创作过程。

篮,是中国传统插花中六大花器之一,它的特点是编织优雅、细致,工艺精美,特别是篮的提梁有夸张流畅的弧线美。

花器不仅是整个作品欣赏的一部分,还影响到整个作品的风格,我把篮的提梁看作一个“窗”,透过“窗”表现花、形、色、神的美。

骨架花材选用线条较硬一些的贴梗海棠、芍药,既是主体花材,又做焦点花材使用,玫瑰起烘托芍药的作用,花的立足点在篮的中心逐渐向四周和上方放射散开,贴梗海棠前后呼应,有袅袅上升的趋势,龙柳具有舒展而又优美的曲线,兰叶安放在芍药的斜后方,柔美而不张扬,芍药色彩清浅与篮的深赭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整个作品简洁、优美,富有动感和朝气。

如果把芍药比做少女,好似看到:窗前舞动长袖的粉衣少女,人影相伴翩翩起舞,倘有知心人,若在晓月朦胧晨风轻拂的时刻,来看芍药那动人的姿态,一定能了解此刻花的心情,它将使你产生花(影)如人(影)的丰富想象。

篮花作品的题目是《浮生六记》中“月夜色颇佳,兰影上粉墙”的意境。

用细而美的线条花材方能显出篮花的优雅,也是我一贯创作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