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

第三节 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
第三节 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

第三节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角膜变性(corneal degeneration)指由于某些先期的疾病引起角膜组织退化变质并使功能减退。引起角膜变性的原发病通常为眼部炎症性疾病,少部分原因未明,但与遗传无关。角膜营养不良(corneal dystrophy)指角膜组织受某种异常基因的决定,结构或功能进行性损害发生具有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组织改变。

一、角膜老年环

角膜老年环(cornea arcus senilis)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病理组织学上,类脂质主要沉积于靠近前、后弹力层的部位。50-60岁老年人中,约60%有老年环,超过80岁的老人几乎全部有老年环。双眼发病。起初混浊在角膜上下方,逐渐发展为环形。该环呈白色,通常约1mm宽,外侧边界清楚,内侧边界稍模糊,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角膜带相隔。偶尔可作为一种先天性异常出现于青壮年,又称“青年环”,这时病变常局限于角膜缘的一部分,而不形成环状,也不伴有血脂异常。老年环通常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退行性改变,但有时也可能是高脂蛋白血症(尤其为低密度脂蛋白)或血清胆固醇增高的表现,尤其为40岁以下病人出现时,可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参考依据。本病不需治疗。

二、带状角膜病变

带状角膜病变(band-shaped keratopathy)是主要累及前

弹力层的表浅角膜钙化变性,常继发于各种眼部或系统性疾病。常见于慢性葡萄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钙血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磷增高而血钙正常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以及长期接触汞剂或含汞的溶液中,如长期使用某些含汞剂滴眼液。

【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当混浊带越过瞳孔时,视力下降。上皮隆起或破损,可有刺激症状和异物感。病变起始于睑裂区角膜边缘部,在前弹力层出现细点状灰白色钙质沉着。病变外侧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的角膜分隔,内侧呈火焰状逐渐向中央发展,汇合成一条带状混浊横过角膜的睑裂区,沉着的钙盐最终变成白色斑片状,常高出于上皮表面,可引起角膜上皮缺损。有时伴有新生血管。

【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病症轻微者局部使用依地酸二钠滴眼液点眼,重症者表面麻醉后刮去角膜上皮,用2.5%依地酸二钠溶液浸洗角膜,通过螯合作用去除钙质。配戴浸泡有依地酸二钠溶液的接触镜和胶原帽也有较好疗效。混浊严重者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或准分子激光治疗(PTK)。

三、边缘性角膜变性

边缘性角膜变性(marginal degeneration)又称Terrien边缘变性(Terrien marginal degeneration),是一种双侧性周边部角膜扩张病。病因未明,其角膜上皮、后弹力层及内皮层正常,而Bowman膜缺如或不完整,基质层有大量的酸性粘多

糖沉着。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角膜变薄区内有胶原的电子致密区,目前认为和免疫性炎症有关。男女发病比为3:1,常于青年时期(20~30岁)开始,进展缓慢,病程长。多为双眼,但可先后发病,两眼的病程进展也可不同。

【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疼痛、畏光,视力呈慢性进行性下降。单眼或双眼对称性角膜边缘部变薄扩张,鼻上象限多见,部分患者下方角膜周边部亦变薄扩张,若干年后变薄区在3点或9点汇合,形成全周边缘性角膜变薄扩张区域,通常厚度仅正常的1/4~1/2,最薄处仅残留上皮和膨出的后弹力层,部分患者继发轻微创伤而穿孔,但自发穿孔少见。变薄区有浅层新生血管。进展缘可有类脂质沉积。角膜变薄扩张导致不规则近视散光,视力进行性减退且无法矫正。

【治疗】药物治疗无效,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应验光配镜提高视力。患眼角膜进行性变薄,有自发性穿破或轻微外伤导致破裂的危险者,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如果角膜小范围穿孔,仍可行部分或全板层角膜移植,穿孔范围较大且伴眼内容物脱者,需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

四、大泡性角膜病变

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是由于各种原因严重损毁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使其失去液体屏障和主动液泵功能,引起角膜基质和上皮下持续性水肿的疾病。常见原因为眼球前段手术尤其是白内障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无晶状体眼的玻璃体疝接触内皮,绝对期青光眼,单疱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损伤内皮,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晚期阶段等,均可导致此病。

【临床表现】患者多有上述病史。患眼雾视,轻症者晨起最重,午后可有改善。重者刺激症状明显,疼痛流泪,难以睁眼,特别是在角膜上皮水泡破裂时最为明显。结膜不同程度的混合性充血,裂隙灯检查见角膜基质增厚水肿,上皮气雾状或有大小不等之水泡,角膜后层切面不清或皱褶混浊。病程持久者,角膜基质新生血管形成,基质层混浊,视力明显减退。

【治疗】轻症可局部应用高渗剂和角膜营养剂,上皮有缺损时应加用上皮营养药及用抗生素眼药预防感染。症状顽固,对视功能影响较大者应考虑穿透角膜移植术或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可短期缓解症状。其它的方法有角膜层间烧灼术、角膜层间晶状体囊膜植入术等。

五、脂质变性

脂质变性(lipid degeneration)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二种。原发性脂质变性罕见,病因未明,可能与角膜缘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引起继发性脂质变性的疾病通常有角膜基质炎、外伤、角膜水肿及角膜溃疡,常发生于出现新生血管的角膜。

临床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视力急剧下降。角膜病灶为灰色或黄白色。脂质变性形状像扇形,有羽毛状边缘,常出现

于无炎症反应无活动性的新生血管区域,病灶边缘可见胆固醇结晶。急性炎症的区域则多为致密的圆盘状病灶。

诊断原发性脂质变性时,必须具有下述条件:无眼部外伤史,家族成员中无相似病史、无角膜新生血管、全身无脂质代谢性疾病、血脂在正常水平。脂质沉着可位于角膜中央或周边部,在周边部时外观上像扩大的老年环。除影响美容外,本病还可影响视力。原发性脂质变性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者,可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但有报道,术后移植片上仍可出现脂质沉着复发。继发性者脂质变性由急性炎症引起者脂质沉着通常逐渐消退。但当视力下降时,可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六、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少见的遗传性、双眼性、原发性的具有病理组织特征改变的疾病,与原来的角膜组织炎症或系统性疾病无关。此类疾病进展缓慢或静止不变。在患者出生后或青春期确诊。

角膜营养不良可根据其遗传模式、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组织化学等的不同而分类。近年来,对一些角膜营养不良已找出其遗传相关的基因,例如Meesman角膜上皮营养不良为17q12上的角蛋白12和12q13上的角蛋白13基因发生改变;颗粒状和格子状I和III型角膜基质营养不良为5q31染色体位点上的角膜上皮素基因突变;

II型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为9q34染色体位点上的Gelsolin基因发生改变;后部多形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为20p11.2-q11.2染色体位点发生突变所致;胶滴状角膜营养不良则和M1S1基因异常有关。

临床上多采用解剖部位分类法,根据受犯角膜层次而分为角膜前部、实质部及后部角膜营养不良三类。本节各举一种常见的典型病种加以介绍。

(一)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epithelial basement membrane dystrophy)是最常见的前部角膜营养不良,表现为双侧性,可能为显性遗传,也称地图-点状-指纹状营养不良(map-dot-finger print dystrophy)。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基底膜增厚,并向上皮内延伸;上皮细胞不正常,伴有微小囊肿,通常位于基底膜下,内含细胞和细胞核碎屑。

【临床表现】女性患病较多见,人群中发病率约2%。主要症状是自发性反复发作的患眼疼痛、刺激症状及暂时的视力模糊。角膜中央的上皮层及基底膜内可见灰白色小点或斑片、地图样和指纹状细小线条。可发生上皮反复性剥脱。

【治疗】局部使用5%氯化钠眼药水和眼膏,人工泪液等粘性润滑剂。上皮剥脱时可佩带软性角膜接触镜,也可刮除上皮后,压迫绷带包扎。部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去除糜烂角膜上皮,可促进新上皮愈合,有较满意效果。适当用刺激性小的抗生素眼药水和眼膏预防感染。

(二)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 dystrophy)是角膜基质营养不良之一,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的研究证实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为5q31染色体位点上的角膜上皮素基因发生改变所致。病理组织学具有特征性,角膜颗粒为玻璃样物质,用Masson 三重染色呈鲜红色,用PAS法(过碘酸-雪夫氏染色)呈弱染,沉淀物的周围部位被刚果红着染,但通常缺乏典型淀粉特征。颗粒物的确切性质和来源仍然不清。可能是细胞膜蛋白或磷脂异常合成或代谢的产物。

【临床表现】患者10-20岁发病,但可多年无症状。双眼对称性发展,青春期后明显。发病时除视力有不同程度下降外,可不伴随其它症状。当角膜上皮出现糜烂时可出现眼红与畏光。角膜中央前弹力层下可见灰白点状混浊,合成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形态各异,逐步向角膜实质深层发展,病灶之间角膜完全正常透明。

【治疗】早中期无需治疗。当视力下降明显影响工作与生活时,考虑进行角膜移植术或准分子激光的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一般可获良效。但术后可复发。

(三)Fuch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uch endothelial dystrophy)是角膜后部营养不良的典型代表。以角膜内皮的进行性损害,最后发展为角膜内皮失代偿为特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理显示角膜后弹力层散在灶性增厚,形成角膜小滴,凸向前房,其尖端处的内皮细胞变薄,内皮

细胞总数减少。HE染色和PAS染色可显示蘑菇状半球形或扁顶砧样的角膜小滴轮廓。

【临床表现】多见于绝经期妇女,常于50岁以后出现症状及加重。双侧性眼病。早期病变局限于内皮及后弹力层时无自觉症状,角膜的后弹力层出现滴状赘疣,推压内皮突出于前房。后弹力层可呈弥漫性增厚。有时内皮面有色素沉着。当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时,基质和上皮出现水肿,主觉视力下降,虹视和雾视。发展为大泡性角膜病变时出现疼痛、畏光及流泪。

【治疗】早期病例无症状,无有效治疗手段,可试用角膜营养药和生长因子。角膜水肿、内皮失代偿者治疗方案参见大泡性角膜病变章节。

第三节 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

第三节角膜变性与营养不良角膜变性(corneal degeneration)指由于某些先期的疾病引起角膜组织退化变质并使功能减退。引起角膜变性的原发病通常为眼部炎症性疾病,少部分原因未明,但与遗传无关。角膜营养不良(corneal dystrophy)指角膜组织受某种异常基因的决定,结构或功能进行性损害发生具有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组织改变。 一、角膜老年环 角膜老年环(cornea arcus senilis)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病理组织学上,类脂质主要沉积于靠近前、后弹力层的部位。50-60岁老年人中,约60%有老年环,超过80岁的老人几乎全部有老年环。双眼发病。起初混浊在角膜上下方,逐渐发展为环形。该环呈白色,通常约1mm宽,外侧边界清楚,内侧边界稍模糊,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角膜带相隔。偶尔可作为一种先天性异常出现于青壮年,又称“青年环”,这时病变常局限于角膜缘的一部分,而不形成环状,也不伴有血脂异常。老年环通常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退行性改变,但有时也可能是高脂蛋白血症(尤其为低密度脂蛋白)或血清胆固醇增高的表现,尤其为40岁以下病人出现时,可作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参考依据。本病不需治疗。 二、带状角膜病变 带状角膜病变(band-shaped keratopathy)是主要累及前

弹力层的表浅角膜钙化变性,常继发于各种眼部或系统性疾病。常见于慢性葡萄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钙血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磷增高而血钙正常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以及长期接触汞剂或含汞的溶液中,如长期使用某些含汞剂滴眼液。 【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当混浊带越过瞳孔时,视力下降。上皮隆起或破损,可有刺激症状和异物感。病变起始于睑裂区角膜边缘部,在前弹力层出现细点状灰白色钙质沉着。病变外侧与角膜缘之间有透明的角膜分隔,内侧呈火焰状逐渐向中央发展,汇合成一条带状混浊横过角膜的睑裂区,沉着的钙盐最终变成白色斑片状,常高出于上皮表面,可引起角膜上皮缺损。有时伴有新生血管。 【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病症轻微者局部使用依地酸二钠滴眼液点眼,重症者表面麻醉后刮去角膜上皮,用2.5%依地酸二钠溶液浸洗角膜,通过螯合作用去除钙质。配戴浸泡有依地酸二钠溶液的接触镜和胶原帽也有较好疗效。混浊严重者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或准分子激光治疗(PTK)。 三、边缘性角膜变性 边缘性角膜变性(marginal degeneration)又称Terrien边缘变性(Terrien marginal degeneration),是一种双侧性周边部角膜扩张病。病因未明,其角膜上皮、后弹力层及内皮层正常,而Bowman膜缺如或不完整,基质层有大量的酸性粘多

基因检测案例8-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检测案例8|角膜营养不良 疾病简介 角膜营养不良(Corneal Dystrophy)是一组具有遗传异质性的进行性角膜透明度丧失和视力下降的角膜病变的总称。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浅层角膜营养不良、前弹力层角膜营养不良、基质角膜营养不良、后弹力层及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角膜营养不良的主要遗传方式, 外显率和表达度各不相同。为保证角膜手术的安全性,临床上接诊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首先要明确其疾病的分型,再选择是否适宜进行手术。 TGFBI基因及其遗传方式 TGFBI基因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 in— ducedgene),既往亦称 BIGH3基因,此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的5q31区域。TGFBI基因含17个外显子,编码683个氨基酸。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在基因上的突变有33种。TGFBI基因所表达的产物被称为角膜上皮蛋白 (keratoepithelin,KE蛋白),由 683个氨基酸组成。 KE蛋白与细胞外基质的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I联系密切,与胶原蛋白Ⅱ、Ⅵ有一定联系,而与胶原蛋白Ⅳ联系较少。KE蛋白可能通过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与其中一个蛋白发生

异常相互作用,从而诱发凋亡。KE蛋白主要是通过fasc-2和fasc4区域的Asp和Ile两个氨基酸参与调控细胞间的黏附和爬行。突变过表达后的KE蛋白将扰乱这个过程,导致变性产物的沉积和上皮的反复糜烂。 TGFBI基因主要以常染色体显性的方式遗传。 TGFBI基因变异类型 HGMD数据库中收录的TGFGB1基因变异有72种,基本上全部突变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插入,目前尚未发现大片段插入缺失。 TGFBI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表型 与TGFBI基因突变有关的营养不良包括: 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J、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cornealdystrophy,GCD) 、Reis-Btickler角膜营养不良(RBCD)、Thie1.Behnke 角膜营养不良(TBCD) 以及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1atticecornealdystrophy,LCD)等。

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营养不良按解剖部位可分为以下4类: (1)上皮及基底膜营养不良(前部): Meesmann角膜营养不良(Meesmann corneal dystrophy,MECD) 又名遗传性青年性上皮营养不良,是角膜上皮的家族性营养不良,为常显,角蛋白K3或K12基因突变所致。该病常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发病,病情进展缓慢,早期无症状,常在长大后,眼部出现视力减退和刺激症状时才来院就诊。临床表现:双眼角膜上皮内可见无数小的灰白色混浊,偶见于Bowman膜上。病变常反复发作,发作时有畏光、流泪、异物感等症状,但视力损害较轻。组织学检查可见角膜上皮不规则增厚,基底膜上有大量空泡细胞。上皮内有囊泡形成,其内聚集PAS阳性物质。电镜下发现上皮细胞内有纤维颗粒状特殊物质。 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epithelial basement membrane dystrophy,EBMD) 常见,又称为地图-点状-指纹状营养不良。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基底膜增厚,并向上皮内延伸;上皮细胞不正常,伴有微小囊肿,通常位于基底膜下,内含细胞和细胞核碎屑。显性遗传,成人女性多见,人群发病率为2%,本病多为双眼自发性反复发作的患眼疼痛、刺激症状及暂时的视力模糊。临床表现:自发性反复发作的眼部疼痛,刺激及暂时性视力模糊,裂隙灯下可见角膜上皮层及基底膜出现指纹状细小线条、地图样线和灰白色小点或微小囊肿,可发生上皮反复性剥脱。 (2)Bowman层营养不良(Bowman cornealdystrophy,BCD)(前部): Reis—Bücklers角膜营养不良(Reis-Bticklerscorneal dystrophy,RBCD) 又称I型Bowman层角膜营养不良,常显,为TGFB I基因产物突变所致。双眼对称性疾病,5岁前即可发病,早期症状为反复发作的角膜上皮糜烂,位于前弹力膜的角膜混浊逐渐扩大、融合, 随年龄的增长引起视力障碍。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Thiel.Behnke corneal dystrophy,TBCD) 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又称蜂窝状角膜营养不良、Bowman层角膜营养不良Ⅱ型(cDBⅡ),眼部表现为位于Bowman层的蜂窝状混浊。Thiel—Behnke角膜营养不良为卷曲纤维,而Reis—Bncklers角膜营养不良为杆状物。 Grayson Wibrandt角膜营养不良(Grayson.Wilbrandt corneal dystrophy,GWCD) (3)基质层营养不良(基质部):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GCD) 常显,5q31角膜上皮素基因改变所致。病理组织学具有特征性,角膜颗粒为玻璃样物质,可能是细胞膜蛋白或磷脂异常合成或代写的产物。童年发病,青春期病变明显,双眼对称性发展,青春期后明显,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角膜上皮糜烂时可出现眼红和畏光,角膜中眼前弹力层下可见灰白色点状浑浊,合成大小不等、界限清楚地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形态各异,逐步向角膜实质深层发展,病灶之间角膜完全正常、透明。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1attice corneal dystrophy,LCD) 常显,10岁前发病,10岁后症状加剧,常于30-40岁时需进行角膜移植,多为双眼对称性,以双侧角膜基质层折光格子线条的淀粉样沉积物为特征。同位于5q31的TGFBI基因相关。 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 常隐,CHST6基因突变所致,3-9岁发病,20岁后视力严重受损。临床表现为双眼对称性进行性视力丧失、畏光和眼表不适感等,裂隙灯检查可见双眼进行性角膜基质弥漫雾状混浊,间(或)有界限不清,局灶性斑片状白色混浊,由角膜中央向周边及深层发展,角膜变薄,最终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角膜病专科出科考试题7月

角膜病专科出科考 一、选择题 1. 暴露性角膜炎,其临床表现() A.重者可形成角膜溃疡 B.角膜上皮缺损 C.角膜、结膜上皮干燥、粗糙 D.以上均是 2.对于春季角结膜炎治疗,不正确的是() A.长期应用类固醇,以减轻症状及发作 B.可用抗组胺类药 C.应用非甾体消炎药 D.必要时可用2%环胞霉素A 3.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时,哪一项不正确() A.并发虹睫炎者可用1%匹罗卡品点眼 B.忌用皮质类固醇 C.保守治疗无效时,可手术 D.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 4.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溃疡的特点不正确的有() A溃疡常位于角膜中央 B溃疡表面粗糙、干燥 C溃疡边缘锐利,有穿掘状外观 D溃疡常为圆形 5. 眼部滴用的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不包括() A泡性结膜角膜炎 B角膜基质炎 C真菌性角膜炎 D春季卡他性结膜炎 6.角膜组织中具有再生能力的是( ) A.上皮细胞层和前弹力层 B.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 C.上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 D.上皮细胞层和内皮细胞层 7. 哪项不是地图-点状-指纹状上皮基底膜营养不良的表现( ) A.可反复出现上皮剥脱 B.角膜中央上皮层及基底膜可出现灰白色小点,地图样线和指纹状细小线条混浊C.可应用角膜上皮黏性润滑剂 D.病变常表现为单眼 8. 结膜炎最基本的体征是( ) A.滤泡形成 B.结膜充血 C.乳头增生 D.分泌物增多 9. 关于ShirmerⅠ、Ⅱ、Ⅲ试验( ) A.前二者<15mm/5min为低分泌 B.前二者<1Omm/5min为低分泌 C.前二者<14mm/5min为低分泌 D.前二者<12mm/5min为低分泌 10.滴眼剂有何种特点时,才能通透完整角膜( ) A.低浓度

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

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明确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重点将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60例角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合理分组,每组患者各有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治愈率达到了96.250%(77/8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是83.75%(67/80),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体现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着基本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提升治愈率,缩减平均治疗时间,体现出极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角膜病;治疗效果 角膜没有血管,营养的来源具体是角膜缘的血管网及房水。角膜在受到伤害之后,愈合的过程非常缓慢,由于其上皮层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能够具备敏锐的感觉,当上皮破损或者是发生溃疡后,患者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1】。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已经在国外被广泛运用,国内临床应用尚少。此次研究重点选取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60例角膜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合理分组,每组患者各有8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60例角膜病患者视为主体,随机将其合理分组,研究组患者共80例,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者共15例,干眼病患者共有21例,爆炸傷患者共有31例,角膜穿孔伤共13例。对照组患者共80例,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者共21例,干眼病患者共有20例,爆炸伤患者共有27例,角膜穿孔伤共1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发现差异并不明显,难以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着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睫状肌麻痹剂每天散瞳,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使其局部或者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从而及时的抑制炎症的反应,促使新血管的形成【2】。眼部应该滴注促进角膜基质及上皮细胞修复的药物,比如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探讨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

探讨配戴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角膜病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175眼)角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61例(87眼)和对照组61例(88眼),实验组患者给予佩戴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滴用抗生素和人工泪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缓解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化学伤和热烧伤急性期后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或溃疡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81.82%和55.88%,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缓解率分别为96.15%和62.50%,干眼病症状缓解率分别为89.29%和66.67%,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治疗由化学伤、热烧伤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能够有效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和干眼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标签: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角膜病;临床效果 角膜(Cornea)内没有血管分布,且具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角膜上皮缺损或者形成溃疡将会非常疼痛,甚至如果角膜受到化学伤、热烧伤等剧烈损害后,角膜上皮缺损或者溃疡将愈合地十分缓慢。因此对于角膜损伤或者溃疡临床上通常基于抗感染药物和能够促进角膜缺损和溃疡修复的药物治疗,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1]。我院在2010年1月~2014年6月对收治的角膜病患者采用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治疗,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122例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角膜病患者,共计139眼。其中男性患者69例,女性患者53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8±6.3)岁。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61例(87眼)和对照组61例(88眼),实验组中化学伤和热烧伤急性期后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或溃疡患者29例33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8例26眼,干眼病患者14例28眼,对照组中化学伤和热烧伤急性期后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或溃疡患者30例34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7例24眼,干眼病患者15例30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眼部疾病类型及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患者配戴可抛的、含水量为58%、厚度和直径分别为0.06和14mm的、曲率半径为8.4mm的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连续配戴4d取下后于显微镜下检查角膜,在护士的輔助下更换新的亲水软性角膜接触镜。化学伤或者热烧伤患者在角膜未愈合但结膜水肿基本消失时开始配戴,大泡性角膜病变和干眼病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15d若未见症状缓解者则加用戴镜治疗。戴镜期间根据病情联合应用无色的抗生素和人工泪液眼药水,预防感染。对照组眼部烧伤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以预防眼部感染,并用睫状肌麻痹剂达到散瞳的目的,烧伤后7d内使用糖皮质激素以预防炎性反应和形成新生血管,角膜有溶解倾向后

眼睛黄斑病变中医治疗方法

眼睛黄斑病变中医治疗方法您是否有所了解呢?专家指出:黄斑变性是一种病理非常复杂的疾病,由于这是由于人体组织结构的老化以及遗传等不可修复和改变等的因素所导致的,因此治疗起来还是相当的有难度。那么目前来说,对于老年黄斑变性或少年黄斑变性中医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呢? 对于黄斑变性无论是老年还是少年患者,目前在现代医学中,尚无确定的药物治疗,也未找到阻止本病病程进展的好方法,治疗上目前为止,仍然是十分困难的。近年来,中医眼科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许多地方在对本病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的多年临床实践中,有了很大的裨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有抗衰老及改善循环的作用,活血化瘀,渗湿利水,消除眼底渗出与水肿的作用尤为特长。对萎缩型疗效尤好,对阻止渗出型瘢痕形成以及瘢痕的修复,防止另眼病情发展起一定作用。总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延缓病情发展,消散眼底瘀滞,改善或提高视力。 黄斑变性病程较长,虽然在各不同阶段其治疗用药各差异,但都以全身宏观辨证和眼底局部辨证进行用药,老年黄斑变性在玻璃膜疣期病变进展缓慢病程亦长,当以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用药,一旦进入渗出性病变,引起眼底大量出血则应按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进行抢救,晚期患者注意加强治本减少复发,争取挽回部分视力。 黄斑变性中医治疗效果好吗 黄斑变性中医治疗效果好吗?据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眼科中医诊疗中心的中医专家——孙伟教授介绍,黄斑变性就是由于眼压太高而导致的,所以治疗黄斑变性的过程就是一个降眼压的过程,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确实很难的,尤其是在西医中,黄斑变性已经背叛了“死刑”。那么中医中该如何治疗眼压高黄斑变性呢? 眼科专家介绍说:眼压高黄斑变性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因瞳孔多少带有青绿色,故有此名。持续的高眼压可以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以全部丧失而至失明。黄斑变性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 因为眼睛与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全身经络系统均有着密切的联系,眼能够明视万物,辨别顔色,依赖五脏六腑精血的滋养。中医治疗注重于眼和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根据眼底病多属于眼底慢性缺血的状况,本着辩证论治的原则,制定了本疗法! 眼睛黄斑病变中医治疗方法步骤有四步: 一、全面调节脏腑气血功能。 肝是人体贮藏血的主要脏腑,喜舒畅调达,最恶抑郁。怒伤肝,肝失调达,则肝气横逆,气机不畅,血脉淤滞;脾气主升,主运化。脾与胃互为表里,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完成人体消化、吸收、运送营养和气血生化的作用;肺的主要功能是主一身之气。人体组织脏腑的活动,气血、津液等的输布,都依赖肺气;肾藏精,若肾精耗伤,肾气虚弱,冲任失调,气血不和,肾精不充,精失所养,致身体虚弱。易反复发作的慢性外障眼病及眼底病后期,有退行性变化的内障眼病。治用肾气汤加牛膝、红花等以温肾益精行血, 调节脏腑气血,建固涩之功。 二、疏通经络,改善眼底缺血状态。 由祛风医与活血通络医组合而成。适用于风邪入络,血络瘀阻之证。风亦有内、外之别。外风者,太阳风邪传入阳明,挟热而下;内风者,从内而生,厥阴肝木,虚热生风。 三、扶助正气,提高新陈代谢能力。

眼视光学角膜接触镜简答题总结LNHS期末

一、泪液膜的功能有哪些 (1)使角膜表面光滑; (2)湿润角膜; (3)冲刷异物、细胞碎屑及细菌; (4)构成角膜气体交换的媒介; (5)营养角膜上皮; (6)泪液中的溶菌酶使角膜表面相对无菌; (7)黏液层填补角膜上皮之间的缝隙,减少散光,提高角膜的光学性能。 二、角膜是如何进行氧代谢的 角膜所需要的氧气80%来自于外界空气,15%来自于角膜缘毛细血管网,5%来自于前房水。空气中的氧不能直接进入角膜参与角膜的代谢,氧溶于泪液中依靠泪液循环到达角膜上皮层,当泪液不足或泪液循环不好时会影响角膜的正常代谢。在闭眼时氧由睑结膜和角膜缘毛细血管弥散而来,其氧分压约为55mmHg。角膜基质深层和内皮所需的氧来自前房水。 二氧化碳( C02)的排泄主要通过角膜前表面向大气中直接扩散。与上皮相比房水中含有较高C02浓度,在非离子状态下它是脂溶性的,很容易由内向外扩散。在闭眼时C02通过房水排出。角膜每消耗5rnl/( CII12“)的氧气需要排出215ml/( cm2.h)的c02。 三、.影响镜片透氧性能的因素是什么 (1)材料特性和镜片厚度: 相D材料的新镜片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中,影响其透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厚度,镜片的厚度与其Dk/t值呈负相关。 对于水凝胶镜片(软镜),Dk是含水量的函数,通常是线性的,镜片的含水量与其Dk 值呈正相关,Dk值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2)镜片的设计、配适状态、老化程度和环境: 镜片材料的弹性、镜片以及镜片边缘形态的设计等会影响到泪液泵的功能,镜片的配适状态也会对镜下泪液的量及交换速度产生影响。 镜片材料老化、镜片变形、镜片上的沉淀物以及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海拔等的变化也都会改变镜片的透氧能力。 四、简述裂隙灯检查在接触镜验配中的意义。 裂隙灯检查是CL验配的必要项目,在配戴者初选评估、配戴配适评估、随访复查中都是主要的项目,需要检查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验配经验。在验配前的检查中,主要是为了确定眼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且评估眼球的整体情况和能否配戴CL的相关特征;在验配过程中,主要是对SCL配戴者的处方进行配适评估,以及对RGPCL、Ortho-K CLii-戴进行配适评估;在随访复查中,作为主要的项目之一,检查者需着重观察CL的中心定位、活动度,有无破损、污染、蛋白质沉积和划痕。 五、简要说明接触镜与框架眼镜相比的优势。 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 视野不受限制无遮挡狭小 视网膜成像的大小几乎无变化随屈光度增大物像被扩大或缩小

第六节 结膜变性疾病

第六节结膜变性疾病 一、睑裂斑 睑裂斑(pingueculae)是睑裂区角巩膜缘连接处水平性的、三角形或椭圆形、隆起的、灰黄色的球结膜结节。 【病因】病理显示睑裂斑上皮下连接组织透明样变性,嗜碱性弹力纤维、颗粒状物质增多,通常病变区没有炎症细胞,这被认为是紫外线诱发胶原变性的结果。睑裂斑主要位于鼻侧区域,因此有学者认为与鼻梁对阳光的反射,导致的光化学损伤有直接关系。此外眼睑闭合对睑裂区球结膜造成的重复性损伤也被认为是一个致病因素, 【临床表现】鼻侧发生多且早于颞侧,多为双侧性。外观常像脂类渗透至上皮下组织,内含黄色透明弹性组织。睑裂部接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出现三角形隆起的斑块,三角形基底朝向角膜。睑裂斑通常是无症状,至多是美容的问题。偶尔睑裂斑可能会充血、表面变粗糙,发生睑裂斑炎。 睑裂斑很少与其他损害混淆,睑裂斑位于上皮下,上皮肿瘤多局限于上皮组织内。成年人的Gaucher病是一种鞘脂代谢性疾病,可发生褐色的睑裂斑样损害,需注意鉴别。 【治疗】一般无需治疗。发生睑裂斑炎给予作用较弱的激素或非甾体消炎药局部点眼即可。严重影响外观、反复慢性炎症或干扰角膜接触镜的成功配戴时可考虑予以切除。

二、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pterygia)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翼状胬肉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胬肉遮盖视轴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病因】翼状胬肉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虽然尚未完全弄清,但流行病学显示,有两个因素与它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一是所居住地区的地理位置,二是暴露于日光及风沙下的时间。热带地区的居民以及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翼状胬肉的发病率均较正常为高,这显示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是引起翼状胬肉的主要原因。另外,遗传也是其发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家族成员中有翼状胬肉病史的人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翼状胬肉。其他尚有许多因素包括局部泪液异常、I型变态反应、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都被认为与胬肉的发生有重要联系。 【临床表现】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异物感,当病变接近角膜瞳孔区时,因引起角膜散光或直接遮挡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当胬肉较大时,可妨碍眼球运动( 图7-10)。 典型的翼状胬肉可以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翼状胬肉的体部通常起自球结膜,偶尔起

老年黄斑变性健康指导

老年黄斑变性健康指导 1、定义 本病为黄斑部的萎缩或变性。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视力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白种人较黑种人多见。无全身性疾病诱发的倾向,但可能有遗传性。老年黄斑变性有两种不同类型,即萎缩型和黄斑盘装变性型,且这两种类型均为双侧性,并在发生变性前黄斑区常有多数玻璃膜疣。 2、症状 老年黄斑变性的前期征兆和症状包括: ?缓慢的或突然的发生无痛的中心视力减退。 ?一眼事物变形,且用Amsler氏网格很易测出。 ?检眼镜检查显示患眼的黄斑区有色素紊乱或出血,且对侧眼黄斑区几乎总有 些色素紊乱和玻璃膜疣。 ?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膜,尤其是在盘装变性型中常见。何时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中心视力减退或视力模糊,一定去医院就诊,尤其是50岁以后的老人。 3、病因 老年黄斑变性病因尚未确定,但年龄越大,发病的风险就会增加。本病为黄斑部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结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residual bodies)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黄

斑部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种改变更为明显。玻璃膜疣分为硬性、软性、融合性、钙化性4种。玻璃膜疣也见于正常视力的老年人,但由此继发的种种病理改变后,则导致黄斑部变性发生。 4、风险因素 增加老年黄斑变性发病的风险因素包括: ?年龄年龄越大,发病风险就越高,患者多数60岁以后的人群。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有人被诊断出本病,那么其本人的发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种族白人比黑人发病风险较高。 ?性别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病。 ?长期暴露于蓝天和阳光下 ?吸烟抽烟或接触二手烟都会增加罹患老年黄斑变性的风险。 ?肥胖肥胖不仅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同时还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浅色的眼睛浅色眼睛的人更易罹患本病。 ?营养不良缺锌及抗氧化维生素A,C,E等。 ?心脑血管疾病本病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有关。 5、诊断手段 老年黄斑变性的诊断性检查包括: ?眼底检查萎缩型:黄斑部色素紊乱,色素上皮萎缩,中心凹反光减弱或消失, 散在玻璃膜疣;渗出型: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典型表现为黄斑区中心凹或中心凹旁有一不规则的类圆形病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位于神经上皮下。病灶周围或表面有出血及反光晕。 ?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显示视网膜下有无新生血管膜,尤其在盘装变性型中常 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OCT检查有助于了解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Terrien角膜边缘性变性

Terrien角膜边缘性变性 概述: 概述:Terrien角膜边缘性变性(Terriens Marginal Degeneration,TMD)是角膜边缘部变性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慢性、双侧性角膜边缘部伴有浅层新生血管形成的角膜实质层萎缩、沟状变薄,最终发生角膜向前膨隆、穿孔、虹膜脱出而致眼球严重受损。1881年由Trumpy首次报道为“角膜透明变性”,Terrien在1900年对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称为“边缘部、不对称的、扩张的角膜萎缩”。此后文献有报道此病,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对此病有了较多的了解。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TMD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10~70岁),但多见于20~40岁,约2/3在40岁之前发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1。男性所占比例据Duke-Elder报道为75%,国内报道为63%。本病双眼患病,第2只眼的发病时间可晚于第1只眼。目前尚无种族间差异的报道。 病因: 病因: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据认为可能与内分泌紊乱、胶原性疾病眼部表现、神经营养障碍或角膜缘毛细血管营养障碍等因素有关。近来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Terrien角膜边缘变性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了,目前存在以下推测。 1.免疫性疾病 TMD好发于角膜缘,角膜缘是免疫反应活跃的部位;组织学上发现病变处角膜胶原纤维被含有高溶酶体酶活性的组织细胞所吞噬;TMD可与某些胶原性疾病如风湿性疾病、春季结膜炎等合并发生;角膜病理组织切片找到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浆细胞。Lopez对1例TMD患者的角膜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显示25%细胞表达HLA-DR、HLA-DQ,T H∶T S=1∶1。但Berkowitz发现TMD患者血清中的免疫复合物、循环抗体与正常对照无差异,提示至少Ⅲ型变态反应不参与发病。 2.营养障碍变性疾病 TMD为双侧性、进行性疾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显示TMD缺乏炎症表现;病理学检查发现病灶区有脂质沉着、胆固醇结晶,部分病人合并黄色瘤,提示为脂质变性;TMD角膜板层胶原纤维发生纤维素样变性。Pouliquen Y发现1例TMD合并圆锥角膜,而后者为一种纤维变性疾病。 3.炎症性疾病部分病人发病时伴有刺激症状,角膜病理切片找到少量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Reboul、Iwamoto认为此病为炎症的结果,并将TMD根据电镜观察分为2型:炎症型和非炎症型。前者以角膜病灶周围新生血管形成、结膜充血为特征。电镜下可见病灶新生血管内有血栓形成,周围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并出现纤维素性坏死。但Folk认为炎症反应可能继发于角膜坏死所致的免疫反应,是TMD的结果而非原因。 4.继发于泪液成分的异常 Hayasok取TMD患者的泪液与正常人相比发现TMD患者泪液中溶酶体酶如N-乙酰-β-D-葡萄糖胺酶活性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未能确定此酶来源于泪腺分泌异常还是来源于角膜组织内细胞。

眼底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眼底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 导语:相信大家对于眼底黄斑变性这种疾病肯定是比较陌生的吧,眼底黄斑变性其实是眼睛疾病里面的一种,眼底黄斑变性最为主要的症状就是会导致我们 相信大家对于眼底黄斑变性这种疾病肯定是比较陌生的吧,眼底黄斑变性其实是眼睛疾病里面的一种,眼底黄斑变性最为主要的症状就是会导致我们出现视力的减退,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对于眼底黄斑变性的预防工作才行,一旦我们不小心患上了眼底黄斑变性,我们要怎么处理才好呢?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眼底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 一、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老年黄斑变性,黄斑区玻璃疣是在本病病程的最早期阶段,病变最轻,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此时最不可麻痹大意。少年黄斑变性的患者,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但眼底改变不明显,此时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在任何疾病的过程中,病程最早期,病变最轻阶段,都是最好的治疗时机,有更多的机会阻止病程进展。 二、急重病例,标本共治,以缓病情。 当黄斑区出现血性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以及积血进入玻璃体,是病程急剧进展,视功能严重受损的征象,这种病例常反复发作,直至视力严重损伤或完全丧失。对于这种严重病例,必须全力积极治疗,我们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采取塞流止血,益气通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有浆液性渗出者,则健脾化痰,祛湿理气。晚期出血吸收缓慢,化瘀行气,软坚散结,对于大量的瘢痕形成,兼以滋补肝肾,软坚散结,对于早期视力下降轻者,黄斑色素紊乱改变为主,调补肝肾,益气养血通络。 三、中医药治疗黄斑变性具有很大优势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标准验配流程图

2 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标准验配流程 2.1 软性角膜接触镜的适应症与非适应症 2.1.1 适合配戴软镜的情况 (1)矫正视力 软性角膜接触镜可用于矫正远视、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及老视。尤其适用于中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无晶体眼不宜植入人工晶体者。 (2)职业方面 例如运动员、司机、警察用软性角膜接触镜会更方便;摄影师、显微镜操作者、厨师、医生等因为其职业需要必须配戴角膜接触镜者。 (3)美容方面 软性美容角膜接触镜可用于角膜白斑、眼球萎缩或假眼 的美容;荣彩色角膜接触镜可以加深或改变角膜的颜色,起 化妆作用。 (4)医疗方面 例如角膜上皮擦伤、热烧伤或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用 治疗性软角膜接触镜有保护创面、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的作 用等。 2.1.2 不适合配戴软镜的情况 (1)眼病患者 睑缘炎、角膜急性炎症、角膜炎、泪道阻塞、泪囊炎、 泪眼分泌减少者、麦粒肿(如图)不适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 镜。 (2)全身病 有以下全身疾病者不能戴隐形眼镜:糖尿病、类风湿性 关节炎、过敏性鼻炎、传染性肝炎、肾炎、肾功能衰竭、甲 状腺功能亢进、精神障碍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服用阿托品 类药,皮质类固醇类药期间,妊娠期间,尤其前三个月。 (3)环境因素 多灰尘、太干燥、挥发性酸或碱的环境,海拔太高的环 境不适合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 (4)个人因素 不讲卫生、不能依从医嘱、不能规范护理眼镜者,不适合配戴软镜角膜接触镜。 例如:23岁女子,大学生,前来配戴角膜接触镜。她每天在电脑面前呆很长一段时间。她喜欢打网球。以前从来没有带过接触镜,但现在想摘掉框架眼镜。 健康状况:身体健康,没有既往病史。口服避孕药。 检查: HVID:12mm;瞳孔:3mm(亮)/5mm(暗) 角膜曲率 OD:-2.50D;OS:-3.00D 裂隙等检查:双眼均健康。 这种情况应该给与说明,因为口服避孕药,所以或根本不适合佩戴角膜接触镜。如果实在想佩戴,可以停药后再来检查。

黄斑变性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黄斑是眼睛视觉最敏锐的地方,黄斑区只有视锥细胞,主管精细视觉和色觉功能。黄斑一旦发生病变,会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视物扭曲变形、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老年黄斑变性分为萎缩型和渗出型两种: 1、萎缩型—又称干性或非渗出性 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引起的黄斑区萎缩变性。 黄斑变性有哪些症状: 1.初期: 患者眼睛的中心视力会有明显下降,但是眼底是完全正常的。由于这种特点,使患者经常被误诊为癔病或者弱视。这是针对黄斑变性有哪些症状问题的疾病初期 症状表现,应注意与弱视等疾病之间的区分。 2.进行期: 在这个阶段,中心窝反光消失是最早的眼底改变,随后会在黄斑部深层出现灰黄色斑点,并且逐渐形成横椭圆形但是境界清楚的萎缩区,其外观很像被锤击过 的青铜片。在病情进展中,黄色斑点会在萎缩区周围出现,且萎缩区会逐渐扩大, 甚至侵及整个后极部。 3.晚期: 在黄斑病性晚期阶段,膜毛细血管已经损害,在晚期阶段过程中会有限于萎缩、硬化的脉络膜血管出现于黄斑部,还会有形态不规则的色素斑出现。在这个阶 段,患者视力下降会更加严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 2、渗出型—又称湿性或盘状黄斑变性 主要为玻璃膜的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构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浆液性或出血性的盘状脱离,最终成为机化瘢痕,据临床观察萎

缩型也可转变为渗出型。 湿性黄斑变性多在老年人中发病,与干性黄斑不同的是,该病发展较为迅速,患者的视力可在短期内下降,发展迅速,但是其病变并不是在短期内形成,因为该病在早期眼睛后部发展,普通人很难觉察,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 患者早期可发现眼睛黄斑部位出现黄白色、大小不等的玻璃膜疣,并且可以相互融合,这也是该病早期发病的一种征兆。 2.渗出期: 湿性黄斑变性的症状有哪些?病情进一步发展进入中期,也就是渗出期,眼底见到毛细血管充血,渗漏,检查可见到灰白色色素细胞脱落,也可见到浆液性视网 膜神经脱离。 3.晚期: CNV血管长期充血后出血可,也见到视网膜出血,为鲜红颜色,如果出血时间过长,出血部位血液中血红蛋白被分解,从而出现黄色。 黄斑变性的治疗 至今,无论是老年黄斑变性或少年黄斑变性,目前在现代医学中,尚无确定的药物治疗,也未找到阻止本病病程进展的好方法,治疗上目前为止,仍然是十分困难的。近年来,中医眼科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经验。我院眼科在对本病运用中医药进行治疗的多年临床实践中,有了很大的裨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中药有抗衰老及改善循环的作用,活血化瘀,渗湿利水,消除眼底渗出与水肿的作用尤为特长。对萎缩型疗效尤好,对阻止渗出型瘢痕形成以及瘢痕的修复,防止另眼病情发展起一定作用。总的治疗目的是控制延缓病情发展,消散眼底瘀滞,改善或提高视力。 黄斑变性病程较长,虽然在各不同阶段其治疗用药各差异,但都以全身宏观辨证和眼底局部辨证进行用药,老年黄斑变性在玻璃膜疣期病变进展缓慢病程亦长,当以病因病机进行辨证用药,一旦进入渗出性病变,引起眼底大量出血则应按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进行抢救,晚期患者注意加强治本减少复发,争取挽回部分视力。 黄斑变性的治疗,我们在治疗时主要强调以下三点: 一、预防为主,早期治疗 老年黄斑变性,黄斑区玻璃疣是在本病病程的最早期阶段,病变最轻,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此时最不可麻痹大意。少年黄斑变性的患者,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但眼底改变不明显,此时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在任何疾病的过程中,病程最早期,病变最轻阶段,都是最好的治疗时机,有更多的机会阻止病程进展。 二、急重病例,标本共治,以缓病情。 当黄斑区出现血性色素上皮脱离,神经上皮脱离以及积血进入玻璃体,是病程急剧进展,视功能严重受损的征象,这种病例常反复发作,直至视力严重损伤或完全丧失。对于这种严重病例,必须全力积极治疗,我们会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采取塞流止血,益气通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有浆液性渗出者,则健脾化痰,祛湿理气。晚期出血吸收缓慢,化瘀行气,软坚散结,对于大量的瘢痕形成,兼以滋补肝肾,软坚散结,对

角膜接触镜

角膜接触镜:俗称隐形眼镜,模拟人眼角膜前表面制造的,直接附在角膜表面的泪液层上并与人眼发生相容,达到矫正视力,美容,治疗的工具。 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优点:容易制造,耐用,参数可改变,光学性能佳,表面湿润好,参数稳定,能矫正角膜散光。缺点:透气差) 水凝胶软镜:HEMA,Otto Wichterle(软镜之父)开发 硅胶软镜:硅材料,高度通透氧气和二氧化碳,透气好。 RGP:是一类兼备硬性和透氧性的接触镜材料的总称,相当于PMMA加上较高硬度。 理想接触镜材料:生物相容性好,理想性质稳定,光学性能好,高透氧性,容易配方和制作。 基弧:接触镜片的后表面中央曲率半径称为基弧。 周边弧:除基弧以外的弧线设计,如,多弧设计镜片,3弧。 光学区:基弧所在的镜片区域就是光学区。 镜片直径:经过镜片几何中心最宽的弦长就是镜片的总直径。 矢高:镜片后表面几何中心到镜片直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屈光力:党基弧一定时,镜片屈光力决定前表面曲率,镜片整体形状,厚度和质量。 镜片厚度:镜片中央厚度和边缘厚度,对于镜片的镜片配适效果,弯曲,操作,耐久性,和配戴舒适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镜片中央厚度(软镜)一般在0.035mm~0.09mm之间(-3.00D 时) 边缘轮廓:其形状,厚度,对于镜片配戴舒适又非常重要的影响,舒适度,附着力。 角膜: 水平直径11.5~12mm 垂直直径10.5~11mm 中央厚度0.5~0.55mm 周边厚度1mm 前表面曲率7.8mm 后表面曲率6.8mm 泪膜:覆盖于艳秋前表面的一层液体,为眼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眼球前泪膜和角膜前泪膜,泪膜结构分三层,分别是脂质层,水质层,粘液层。作用:湿润眼球前表面,形成光滑的光学折射面,保护作用。 角膜氧供需指标:氧通透性(Dk),和氧传导性(Dk/L) 气体通过接触镜到达角膜表面的途径有:气体首先溶解到镜片前表面,然后弥散入镜片材料

角膜变性的症状与治疗

角膜变性(cornealdegeneration),一般是指角膜营养不良性退行性变引起的角膜混浊。病情进展缓慢,病变形态各异。常为双侧性,多不伴有充血、疼痛等炎症刺激症状。仅部分患者可发生在炎症之后。病理组织切片检查,无炎性细胞浸润,仅在角膜组织内,出现各种类型的退行性变性。如脂肪变性、钙质沉着、玻璃样变性等。确切的原因不明,有的表现为家族遗传性。 一、老年环(arcussenilis) 老年环是最常见的一种双侧性角膜周边变性。其表现是在角膜周边前弹力层及基质层内,呈灰白色环状混浊,宽约1.5~2.0毫米,与角膜缘之间相隔着一透明带。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正常人。有时也可发生在青壮年时期,称青年环(arcusjuvenilis)。病理学上表现为角膜基质层内有浓密的类脂质点状沉积。年轻患者往往伴有血液中胆固醇增高现象。此病不影响视力,无自觉症状。 二、角膜边缘变性(cornealmarginaldegeneration) 角膜边缘变性又称Terrien病,病因不明,比较少见,通常为双侧性,常见于中年或老年人。初期,在角膜上方边缘处,先出现点状混浊,后渐形成半月形沟状凹陷,基质变薄,表面有新生血管和完整的上皮层复盖。近中央侧边缘锐利,呈白线状。由于沟部组织变薄,在眼内压影响下,可逐渐发生膨隆,常因角膜高度散光而影响视力。当不能承受眼内压力或受到轻微外伤时,可发生穿孔或角膜破裂,并伴有虹膜脱出。病理学上表现为角膜胶原纤维变性和脂肪浸润。 治疗:首先告诉病人不能用力揉眼,更要预防意外碰伤。重者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修补和加固角膜变性区。 三、角膜带状变性(banddegenerationofcornea)又名角膜带状病变(bandker-atopathy) 角膜带状变性是发生于睑裂部位的角膜暴露区,表现在角膜上皮层下前弹力层处呈灰色带状混浊。混浊首先发生在3点和9点处角膜缘,与角膜缘周边相隔一狭窄透明区。然后混浊由两侧向中央扩展,最终连接,形成中部狭窄、两端较宽、横贯睑裂的带状混浊区。病变部位常伴有钙质沉着的白色钙化斑。最后病变可侵犯到角膜基质层和出现新生血管。晚期可出现刺激症状。本病常为绝对期青光眼、葡萄膜炎和角膜炎后的并发症,也可发生在已萎缩的眼球上。亦可见伴有高血钙症的全身病(如维生素D中毒、副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与遗传有关的原发性带状角膜病变较为少见。[饭菜网] 治疗:早期可在刮除角膜上皮后,试点用0.2~0.5%依地酸钙钠(EDTA-Na)眼药水。晚期如有视功能存在或为了美容目的,混浊限于基质浅层者,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 四、家族性角膜营养不良(familialdystrophy) 是一组侵犯角膜基质的遗传性角膜病变或角膜变性。 (一)颗粒状营养不良(granulardystrophy)是GroenouwⅠ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眼对称。表现在角膜中央区浅层基质内,呈现白色点状混浊,形态各异的变性改变;混浊病变间的角膜基质透明。本病多开始于20岁以前,青春期明显加重,呈进行性,偶而病变可侵犯到基质深层。 (二)斑状营养不良(macualrclystrophy)是GroenouwⅡ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双眼发病。表现在全厚基质层内,出现各种各样的混浊斑点。混浊区角膜轻度隆起,斑点间基质呈现轻微的弥漫性混浊,病变可扩展到角膜周边,混浊点可逐年增多。有间歇性刺激症状。晚期角膜上皮和前弹力层可受侵犯。青春期发病,进行缓慢,但中年后视力可明显减退。 (三)格子状变性(latticedystrophy)又称Haab-climmer-Biber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双眼受累。病变限于角膜基质浅层;除斑点状混浊外,还存在微丝状混浊线,错综交叉成格子状或蜘蛛网状。多在幼年发病、病程缓慢。病变可侵犯上皮层,破溃后形成慢性溃疡,晚期可伴有新生血管。多在中年后视力显著减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