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图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1、教材: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
教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
就广义而言,教材包括教科书、练练习册、教学挂图、教学软件、音像教材等一切教师用于指导学生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以及供教师使使用的教学指导书。
从狭义来看教教材只指教科书。
2、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
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其中分析和综合是基本的方法。
3、形象思维:是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从而对事物作出相关的理解和思考。
4、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他不是那种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的思维,而是一种整体的、高度简约的、跳跃式的思维。
5、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
6、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或批准的,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7、科学数学:只考虑数学本身的的内容、结构、特点极其理论意义义、应用价值是科学数学。
8、学科数学:在对学生教学时,依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把数学学的内容加以处理,即把数学的是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象,这就是学科数学。
9、重点:广义的重点就是数学知识中的飞跃,学生认识中的转折。
狭义的重点就是指在某部分知识中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点,也就是学生认识中的生长点,突出这些重点知识,便可以以间驭繁,促进知识的迁移。
10、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完全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的。
11、经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的反映。
12种系经验:指的是在种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并以无条件反射活动的形式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因此它带有遗传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先天的本能。
13、个体经验: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习得的经验,也可称为后天的经验。
14、、学习:是动物和人类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小学数学教具应用与制作研究
小学数学教具应用与制作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挂图、卡片、模型及实物等等凡是能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所用的器具,凡是能够为教学活动服务,对教学起辅助作用的工具和实物都可称之为教具。
教具以其直观、形象、使用灵活、成本低廉等优势,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大行其道的今天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在教学中使用教具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观念,理解数学概念。
在小学阶段,培养数感、符号感、发展空间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教育教学中恰当的使用教具学具更能促进学生数学观念的发展。
特别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升入小学,对数的印象不深刻,理解数学有很大难度,这时恰当的利用生活实物小棒、符号卡片、所料片、彩条、计数器、口算卡等教具、学具,就能使小孩子很好的理解数学,并起到衔接生活与数学的桥梁作用。
例如,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时,让学生机械的记住1、2、3、4、5······9这些数字并不难,但学生不一定真正明白各个数的意义。
所以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看看哪些东西可以表示10个、9个、8个······结果学生找到了小石头、树叶、黄豆、玉米、糖果、铅笔、本子等等很多东西。
这样我让学生在不断地数数过程中感受到了数的意义,理解了数的大小。
此外,在学习基数和序数时,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不同的几何图形塑料片来进行教学和操作活动。
我先让学生摆一摆,让后问“一共摆了几个图片?”“从左到右,第5个图片是什么图形?”学生边数数边用手指一指,让后对着图说一说“我一共摆了5个图片。
”(理解了数5的基数含义)“从左往右数,第5个图片是长方形”(理解了5的序数含义)就是在这摆一摆和说一说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一个数所表示的不同含义。
在这一过程中使用教具的效果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二、在教学中使用教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突破学习障碍。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听课感想体会评课记录值得学习的地方:1、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本节课李教师先是摘苹果活动导入——从情境图上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操作和讨论交流中解决数学问题明白算理——应用算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流程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值得借鉴。
2、数形结合的教、学法。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李老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3捆,再摆5根,再摆3根)——同桌讨论交流算法——学生汇报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具操作的直观刺激下,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十分清晰地理解算理,逐步完成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法符合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
3、“实效”、“有趣”的练习设计。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要想不断地吸引学生,教师就要在练习的设计上不断出新。
本课中,在复习导入阶段,教师设计了“摘苹果活动”练习。
把算式写在苹果上,让学生算对了就把苹果摘下来,很好地复习了前面的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巩固练习时,教师准备了53只纸鹤分给33名男同学和20名女同学,问:一共有多少只?怎样列式?练习设计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还设计了“蝴蝶采花”游戏,寓教于乐。
教师请学生扮演蝴蝶找朋友,然后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整堂课练习设计合理,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值得探讨的地方:如何避免提问过难,怎样给学生学习搭梯子。
在学习了35+3=和35+30=后,教师问: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鸦雀无声)我认为此处教师提问过难,应该给学生搭梯子,如问:第一个算式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二个算式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相信搭了梯子之后,学生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李老师的这节课是我镇开展“计算教学课题研究”的展示课,整堂课教学效果较好,使我镇广大教师都有很大收益。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如下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如下环节:(一)确定教学目标。
这里的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完成之后学生会做什么界定的。
《标准》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内容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教学目标的叙写要求尽量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术语陈述预期学生要获得的学习结果。
(二)分析教学任务。
分析目标中暗含的学习类型,揭示有效学习的条件;分析从学生的原有水平到达教学目标之间所需要的从属知识和技能,并确定他们之间的层次关系,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三)分析学生和环境。
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其他相关的个性特征等,分析环境包括分析知识技能学习的情境和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
(三)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类型,根据学习理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内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步骤,包括预备活动、呈现信息、提供练习与反馈、测验以及课后活动等策略。
(四)选择教辅材料。
教学挂图、教具、教学指导书、已有的可以利用的有关教材和电子资源。
(五)教学设计的评价。
对照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并提出修改进教学的意见。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的目标设计(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数学课程目标(GOALS)体现了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来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
它预期的是在具体情景下,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
即“学完这些数学后学生能够干什么”。
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宏观目标。
指某一课程内容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可以是某一学习阶段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目标。
它反映国家或地方教育机构对课程的学习要求,规定了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标准。
由国家或地方教育机构和课程专家制定。
《标准》规定的目标就属于这类目标。
二是微观目标,即教学目标。
指一节或几节课上要完成的具体目标,主要陈述学生通过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应该形成的情感态度。
是宏观目标的具体体现。
由任课教师制定。
课程目标对于整个教与学的活动有定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介绍几种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河北省临漳县孙陶学区任爱国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教,必须运用课本、手册、挂图、幻灯、直观教具等手段,运用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使学生逐步地理解、掌握学习知识的一系列方法。
学生要学,也必须运用课本、练习册、学具等手段,采取观察、操作、听讲等方式进行探索、理解。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有抽象的概念,有带规律性的法则、公式、定律,有丰富的几何图形,综合运用知识解答的应用题等等,这些内容,从教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很多因素。
有传授知识的因素,也有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因素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从学的角度来看,包含着已知的因素。
为此,决定了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广大的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把老师们过去和现在常用的教学方法做一个系统整理介绍,以方便广大教师在教学时选。
一、谈话法谈话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讲,学生也讲。
我们来看一教师在教××比××多(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图上有什么(见图15)?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生答:有3个三角形,5个圆形。
师问: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
说一说三角形和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生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师问:你怎样知道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而且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而且少2个?生1:因为3个三角形对着3个圆形,还有2个圆形没有三角形与它对着,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2个。
例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当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载体。
本文总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经验,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科学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发挥多媒体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以多媒体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本文既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传统教学方式反思的成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数学应用在素质教育大行其道之时,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自觉接受时代赋予的任务,主动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将电脑、投影、幻灯等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达到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下面,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析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大体认识,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能够多多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则能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学习的关注度,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声音,总之,能够为儿童的多种感官所接受,这时我们就能使自己进入到儿童思维的世界。
总之,“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鲜的事物都会保持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指战员”,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从真正意义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设计“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的开始,我先给学生们放了一段《西游记》的视频,问学生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异口同声地说:“圆柱体”。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教材:从广义来说,小学数学教材包括师生共用的教科书、练习册,以及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书、参考书、教学挂图、音像教材、辅助教学软件等教学材料。
从狭义来说,小学数学教材就是指小学数学教科书。
教材的重点:在某一部分教材中,关系全局、直接影响其它知识学习的那些知识,叫做这部分教材的重点。
教材的难点:指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或易于引起混淆或误解的教学内容。
教材的关键:教材中有些内容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内容就是教材的关键。
小学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于获得数学知识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过程。
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形成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发展个性品质的过程。
机械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时,不理解一些语言文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或方法,仅仅记住这些符号的组合或词句,那么这种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有意义的学习:指学生理解由符号或词句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了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发现学习: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定论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然后内化。
认知:感知到的信息在人脑中被转移、简化、储存、恢复和运用的全过程,就是认知。
认知结构:在认知活动中,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形成了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这就是认知结构。
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相互作用的产物。
同化:如果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些知识有着适当的联系,学生就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叫做同化。
顺应:如果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没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那么就要对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进行改组,使之能接纳新的知识,这一过程称为顺应。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概念形成:在课堂教学条件下,从具体事例出发,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抽象,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数学教具学具被教师们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教具学具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教具学具在教学中既可以形象具体地表现静态现象,又可以生动活泼地表现动态过程,具有简单直观的效果,利用多种教具学具组合,更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加深印象,并达到活学巧用的目的,以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
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单调。
许多老师把课件应用于课堂,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质量。
而课堂中使用的教具学具还是几十年如一日,本课题将改变传统教具学具的模式,将传统的教具学具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二、课题的提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
在理论上,可以完善学科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
本课题将提出新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概念体系,这将是对数学教学理论的补充,也是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新的诠释,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优化和具体化。
本课题将以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幼互动方式的变革为研究基点,着重探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教学原则、教学模式,这些研究成果是对传统学科教学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实践上,可以指导学科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将系统地对学生数学教具学具进行课件化,这些课件将极大地丰富教具学具的范畴,并以各种形式推荐到教学实际中,切实帮助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解决相关问题。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出现了教学工具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4篇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4篇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竞赛、直观、游戏相结合式的综合教学法教具准备:学生准备三角形,圆形印尼(或圆片、三角形),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设计问题情景,引入新课:挂图出示:校园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花坛里五颜六色的花开了,招来了许多蝴蝶。
教师:图中有几只白蝴蝶有几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几只学生:2只白蝴蝶,6只花蝴蝶,花蝴蝶比白蝴蝶多4只,白蝴蝶比花蝴蝶少4只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花蝴蝶是白蝴蝶的3倍,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板书:倍)二、谈话讨论共建倍的概念:教师:我把两只白蝴蝶看成一份。
(课件展示1个圈,把两只白蝴蝶圈上) 花蝴蝶有几个两只呢(课件展示3个圈,每两只花蝴蝶圈一个圈)花蝴蝶与白蝴蝶比:板书白蝴蝶有两只;花蝴蝶有3个两只当花蝴蝶的只数有3份白蝴蝶那么多时,我们就说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板书:花蝴蝶的。
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分组讨论: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学生:因为花蝴蝶的只数和白蝴蝶比,白蝴蝶有2只,花蝴蝶有3个2只,所以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3倍。
教师:肯定结论的正确性,对说出问题结论的同学给予表扬,并同时用贴图飞来2只花蝴蝶并且提出问题,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学生:4倍,有4个2只教师:又飞来1只花蝴蝶和1只白蝴蝶,现在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呢为什么共同小结:要回答花蝴蝶的只数是白蝴蝶的几倍,就要看白蝴蝶有几只,把它看成一份,再看花蝴蝶的只数有几份白蝴蝶那么多花蝴蝶的只数,就是白蝴蝶的几倍。
三、集体练习:1、图片展示:教师:的个数是的几倍为什么老师:在黑板上摆教师:的个数是的2倍,谁会摆同学们拿出学具自己摆或用印尼在练习本上印。
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
第二章小学数学课程内容一、教材1、教材的含义(广义、狭义)教材:即教学材料,是课程内容的载体。
广义是指: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教学软件、音像教材等一切教师用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以及供教师使用的教学指导书。
狭义的教材只指教科书。
2、小学数学教材的作用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直观体现。
它是根据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教学指示编写的。
(2)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凭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中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通过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实现人类具体的数学知识结构向学生个体的数学认识结构的转化。
(3)它是学生学习和认识的对象。
它是学生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来源,也是它们发展智能、形成初步科学世界观的奠基石。
二、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与联系1、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科学数学:只考虑数学本身的内容、结构特点及其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学科数学:在对学生教学时,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把数学的内容加以处理,即把数学的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
两者的联系:学科数学的内容是依据科学数学的建立而发展的。
2、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存在明显差异(1)作为科学数学,可以不考虑人们是否理解,只要能完备精确地阐明某些数学理论即可,所以一般从原理出发。
而作为学科数学则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所以往往要通过对结构化的物质材料进行操作,或者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出发,然后由学生去发现其间的联系。
(2)作为科学数学,对所有的定理、法则等都必须进行严格的论证和推导。
而作为学科的数学,限于学生的接受水平,往往通过列举一些事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
(3)科学数学完全按照数学理论的逻辑系统进行安排,可以难易起伏不均。
而学科数学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兼顾儿童的认识规律,某些内容可做适当调整。
(4)科学数学以完全揭示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讲解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讲解法”从“讲解法”这个名称来说,容易被人误认为积极作用只属于教师,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即教师讲,学生只是听,不用动脑。
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使用讲解法教学只能收到生搬硬套、死记硬背的效果。
通过叙述、描述事实、说明问题、解析概念和规律,能帮助学生理解较抽象的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教材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通过讲解向学生提供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材料,提供一些科学的数学解题方法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一、“讲解法”教学示例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对一些抽象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教师就有必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运用讲解法帮助学生理解。
如,下面应用题:“某灯泡厂1988年生产灯泡8.4万只,按每年递增25%计算,到1991年可生产灯泡多少万只?”中的“按每年递增25%计算”这句话,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但正确理解这句话就是解答这一道题的关键,讲解前,教师挂出一幅教学挂图,先让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所理解的意思,然后教师解析说,“每年递增25%”即每年都比前一年增长25%,就是说,1989年灯泡产量应是1988年8.4万只的基础上再增加“8.4万只的25%”只灯泡,如果1988年的对应分率定为1,那么1989年的对应分率应是1+25%。
但是我们要注意1989年的“1+25%”中的1所对应的产量是8.4万只。
如此类推,1990年的灯泡产量应是1989年灯泡只数的基础上增加“89年灯泡只数的25%”,其对应分率也是(1+25%),但这里的1所对应的灯泡产量是89年的产量就是8.4×(1+25%)万只。
为此,1991年的对应分率也是(1+25%),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1所对应的灯泡产量应是什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后,教师再说:每年递增百分之几中的递增的意义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增加它的百分之几,因此,尽管对应分率同是(1+几%),但分率中的1所对应的数量是不同的。
第二课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快乐的家园
第二课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快乐的家园第二课时欢乐的家园教学目标:1、关心学生形象的明白得:1能够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能够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能够表示专门大的物体,也能够表示专门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看,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看能力。
教学重点:明白得数“1”的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一)激趣导入今天小明要邀请我们去他的家里做客,你们快乐么?让我们一起去他的家里看看吧!!(出示挂图)1、学习1能够表示什么?观看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请你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用到1的地点?2、学习2、3、4能够表示什么?(1)让学生认真观看图片,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3)集体交流。
体会数不仅能够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能够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1)连线。
(找朋友)先让学生观看,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那个地点看到了什么?书上是如何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爱的画画来表示吗?(3)选同样的数。
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
能够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如何会向高层次进军?专门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畴专门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刻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如此,就会在有限的时刻、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 (精选15篇)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 (精选15篇)小学数学教师随笔 1一、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
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知难而进、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二、持之以恒、打好基础。
小学生做计算题时,往往只满足会做而已,不善于进行必要的练习,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计算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具体要求,扎实训练好基本功。
比如:可以让学生每天一练,及时督促、及时检查。
三、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
比如,我们检查孩子的作业时,发现了错误。
这时,只告诉他这一页中有问题,让他自己去找哪里出了错,并让孩子讲讲如何出的错,找到错误的根本原因。
有些时候,并不一定就是粗心。
同样是计算,它也有方法,养成做计算题先观察的习惯,根据式子的特点选用简便方法或者是一些小技巧,都可以减少错误的出现。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 2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4)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4)一、填空题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现代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
数学的(内容、语言、思想和方法)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语言和工具。
当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一切科学技术部门与生产、生活中。
并且,出现了各门科学为了自身的完善而逐步(数学化)的趋势。
3、数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是对经济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进行(定量)研究的基础;是一切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它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突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数学课程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智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6、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由于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使学生(思维清晰)、(推理严密),并善于(独立思考)。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误的画“×”)1、动手操作做实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
(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 ×)3、探究客观规律,发现应有的结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 ×)4、有效的数学学习不需要模仿和记忆。
( ×)三、简答题1、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领域,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大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
2、数感主要表现在?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策略_一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策略_一年级数学的有效教学方法一年级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并不清楚,因此需要老师对孩子的学习进行引导,这也对老师提出关于教学方法的要求。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及策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听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我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专心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在这方面上,我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在教学上,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我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只要看到有学生特别认真听讲,我就适时表扬,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某某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其他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向他学习并做好。
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除了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天真无暇,当老师提问时,都会高高举起小手不停地喊:“我来,我来。
”但是当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就会马上泄气并开始说小话、随心所欲地看书、玩东西等等。
此时,我会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或是“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
”这样多次及时地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同时让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
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数学很注重的是思维思考,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满堂灌,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学、去想知识。
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研究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现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特制定小学数学课堂基本要求。
一、新授课新授课是课堂教学主要的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
新授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导入新知。
在学生研究新知识之前,可以利用提问、题计算来复旧知识;也可以创设故事、游戏、生活、问题等情境,让新知孕伏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研究情趣;还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直观演示等手段导入,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
2.新知探究。
按照教材和目标要求经心设计问题,启发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关键处作适当点拨;有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测验考试完成,对出现的问题要有必要的讲解,疑难点可以让学生举行合作探究、动手实践,使学生亲身材验了知识的构成过程。
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及现有条件运用挂图、模型等教具、学具和电教手段,增加直观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使学生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构成研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3.总结归纳。
教师要抓住新知的生长点,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4.巩固练。
主要以基础练为主,要注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问题设置要体现出条理性。
在学生做练时教师要巡视,及时了解练的效果,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改正,从而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把握情况,构成初步的解题技能。
5.课堂小结。
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研究即将结束时举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
在小结中师生可以一起回顾。
本节课中学了哪些新知识,然后指导学生举行反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还可以将知识延伸到下一课的内容提出悬念,所以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既定任务的终结。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图形的学问》在数学的海洋中,有一种特殊的学问,它研究的是图形的数量与特性。
这门学问就是数图形的学问。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数图形的学问》一课,一起领悟数图形的魅力。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数图形来理解和分析问题。
他们将面对各种不同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通过数图形的方法,来学习如何计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数图形的第一步是理解图形的特性。
例如,三角形有三条边,而正方形有四条边。
在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需要知道它的底和高;而在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时,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的边长。
通过这些基本的特性,我们可以推导出图形的面积公式。
接下来是周长的计算。
周长是图形边的总长度。
对于三角形,周长是三条边的长度之和;对于正方形,周长是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理解并计算不同图形的周长。
在理解了基本的图形特性和周长计算方法之后,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数图形。
例如,他们需要数出一个给定图形中包含的三角形或正方形的数量。
这种能力不仅需要他们对图形的理解,还需要他们的细心和耐心。
通过《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们将掌握数图形的技能,这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学的基础知识,并为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图形的学问也将提高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敏捷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图形的学问》这一课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一起投入这个充满挑战与乐趣的数学世界,去探索更多的数图形学问吧!统编版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表现性评价实践与研究以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统编版教材中,“快乐读书吧”栏目是教材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规律。
2、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准备:1、主题挂图、格子条、三角形条。
2、三角形、正方形、圆柱、正方体若干个。
3、学生每人配套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
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
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
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
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
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出示主题图)二、新授1、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2、教学例1。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小组长汇总答案)请同学起来告诉全班他们小组找到的`规律,随着回答。
在黑板上贴出一排彩旗、一排花、一排灯笼和一排人。
教师:如果现在你是建筑师,让你接下来布置,你会怎样选择呢?请学生逐行选择,并说出理由。
请不同的小组上台汇报成果,教师贴出不同颜色的格子条(强调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才是规律,只出现一次的不能说就是规律)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完成第89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北京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2021最新教案2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教案生活中的数1、数铅笔__(100以内数的认识)2、数豆子__(100以内数的读写)3、动物餐厅__(100以内数的比较)4、小小养殖场__(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加减法(一)1、小兔请客__(整十数加减法计算)2、采松果__(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情境图在教学中的作用【摘要】数学情境图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情境图直观拓展思维从本质上说,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数是抽象的,而形是具体的、生动的。
生动的东西最容易引起感官的感知。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具、情境图和多媒体等手段,数形结合,启迪学生兴趣。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一机械的例题呈现形式,注意通过情境图引出学习内容。
触手可及的生活原型、鲜活生动的呈现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愿望。
当然,呈现情境图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而开展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
但对于我们乡下教师而言,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点不现实,所以我想谈谈情境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情境图体现了教学中直观的原则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
”捷克教育家J.A夸美纽斯也说:“可以为教师们定下一则金科玉律。
在可能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
”现代教学论认为直观之所以必要,是由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缺乏直接经验,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教学要适应和促进这个过程。
利用情境图这个教具,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
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例如:图片可以供学生认识一些不易直接看到的事物和现象。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6页的体育馆,如果没有情境图学生是很难想像能做一万人的体育馆到底是多大?情境图却很好的解决了这类问题。
再比如说:学习周长时,借助于情境图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游泳池周长的意思,篮球场周长的意思,即周边一圈的长度。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
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二、情境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俄国文学泰斗托儿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
而情境图可以说是板书的“前奏”,其内容往往又是课文的重点。
每一新授课中都会有配套的情境图,它们都是现成的,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板书的一部分来利用,在课前即可挂好情境图,并在旁边注一些小问题。
这样可以先让好奇的学生去注意情境图的内容,考虑你提出的问题,一下子就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一堂课的开始开个好头。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17页,我们可以先出示2005年的年历卡,师提一些问题如:一年有多少个月?每月的天数相等吗?每月有多少天?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观察情境图,从情境图中去寻找答案。
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了,也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又如,在“分与合”中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最后,再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生动活泼的。
三、情境图可以使学生学得很轻松现代教学论专家卡斯特金指出:"学习不是玩耍,而是劳动,也不是轻松的劳动,它要求全力以赴。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
运用情境图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能把这项艰辛的劳动变得很自在。
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64页的初步认识分数,如果不出示情境图学生很难理解1/4表示什么意思,但情境图很好的体现了他的意思,把四个桃子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
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
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又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材以学生亲身经历过或十分熟悉的浇花、游泳、踢足球、栽树、运南瓜等现实场景为题材,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
四、情境图在解决问题中的辅助作用在新教材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有很多情境图,既有图又有文字。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有时候会忽略情境图中所反映出来的数学信息,有时图和文又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情境图的设计是否能够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问题的呈现大多是文字叙述的方式,而且信息的数量与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好一一对应。
其实,现实世界信息呈现的方式是千姿百态的。
人们所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是以表格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的,纯文字的问题很少。
以文字的形式呈现问题,形式比较单一,因此,我们完全赞同教材中适当增加一些用情境图、表格或对话等方式呈现的问题。
这样的安排,既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又使问题的呈现更接近实际生活的本原状态,只有让学生经常解决接近实际生活本原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有些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有些问题中的信息是多余的,学生必需通过分析整合才能收集到必要的有用的信息,表面上看似乎增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但从目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看,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其直接作用就是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情境图使学生乐于学习计算情景图的加入是新课改带给计算教学的生机,它改变了传统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使计算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4只小兔,其中3只小兔都采到了数量不等的蘑菇,只有一只小兔空手而归,从这只小兔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
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这只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又如,一年级(上册)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教材创设了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大象过生日”的童话情境。
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它们或快乐地玩耍,或手捧鲜花向大象表示祝贺,这样的情境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使学生想到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有多少,客人们送了大象哪些花,各有多少朵等问题。
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去收集和整理数据,自觉产生了统计的心理需求。
富有童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情境图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质的联系,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审视和开发情境图,整合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思维。
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正是把握了教材的知识结构,不是一次性使用情境图,使教学停留在以题讲题的机械训练中,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成功地整合了相关的各知识点,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
“你也选两件物品,用一句话说出它们的关系,让同桌猜猜你买的是什么。
”这一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和思考的内容,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增强了教学的有效。
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张健,汪刘生.创造教育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教学问题[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3]、佟晓凤,数学教学要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J],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