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用人七策
诸葛亮用人七则
诸葛亮用人七则2007-12-06 18:29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用矛盾的观点,而观他的辨别能力。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反复讨论一个问题,看他的辩才与应变能力。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请他出计谋,看他的分析问题能力。
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把面临的危险告之,看其勇敢与牺牲的精神。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在开怀畅饮的场合能否自制将显露本性。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用利益引诱,看其是否公私分明,廉洁自律。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约定某件事情,看他的信用。
诸葛亮用人七法作者:野兔 2008-04-09 13:55:29标签:诸葛亮人力资源感悟随笔谈天说地生活教育杂谈休闲诸葛亮于政治而言绝对是个高人。
居丞相职,以调和天下阴阳为任,其传世作品,在人力资源方面,这么几句令后人受用无穷: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战国李构又有这几句: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窘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
就两个人的观点来看,诸葛亮所述似乎更适合于现代的择人观念,七句虽短,但无处不体现着诸葛亮除了政治才能外,还有着敏税的军事洞察力。
但如果细细地去分析,两者无非是角度不同,而所述者相类耳。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让你辨识争议较大的问题,这时候你的观点就表露了你的心理成熟程度、眼界是否宽广。
就比如问怎么看“芙蓉姐姐”,是与非之间又细化成数十种不同态度。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说难听点就是“兔子急了咬不咬人?”,这句话对偏激、心态不平和的人是道难关。
也是考验心理素质的最好方法——往往越年轻的人容易激动,辞穷则原相露。
人才一方面靠天赋,一方面也靠历练。
穷以辞辩,考验的另一重点就是是否有足够老练。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识有二义——才、学,“才”在于创新,“学”在于经验。
这一条应该是最为实用的观人计策。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告诉你公司现在面临一次巨大的危机,如果没人出面搞定的话可能面临倒闭,你会怎么选择?你想试试站出来解决问题么?即使你只是个小职员。
职场知人善用七法.doc
职场知人善用七法最近《军师联盟》这部电视剧很火,虽然这部剧的主角是司马懿,但剧中一些他的敌人不可避免的出现,比如诸葛亮。
诸葛亮因为《三国演义》对其的塑造,他的神通广大已经根深蒂固在中国观众的心里。
虽然历史上他并没有那么的神通广大,但他的确是三国时期的一个伟大人物。
近日读诸葛亮《知人》一文,对于文中提到的识人七法感触良深: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1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诠释:用是非之事来询问他,从而观察他的志向。
向对方提出大是大非的问题,看他的志向、志趣有何特点。
要了解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就得了解他的立场、观念、角度、位置。
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
实际事例:面试时我经常会问应聘者一些时事问题:比如自上台后打虎怎么看待?对于韩国布置萨德怎么看待?对于电竞成为体育竞技项目如何看待?对于近期中国兵乓球球员退赛你是如何看待?对于吴佩慈未婚先育3胎一心想嫁入豪门如何看待?通过应聘者的回答了解他的三观,了解他的兴趣,了解他的处事风格。
2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诠释: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察他的气度和应变能力。
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实际事例:公司周例会有部门协商内容环节,公司有位销售总监的秉性就是说话非常直接刻薄,别的部门做的不好他就会直接说出来,然后各个部门的反应不一,有的人受到激烈言词刺激,就像烈性炸药,一点就爆,爆完后也就烟消云散了。
有的人却气度恢弘,沉着应变,不上火、不冒烟,从从容容地论辨,以取得胜利。
通过会议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各个部门负责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
在今天的市场竞争舞台上,不能随机应变的人,是一时一刻都难站稳脚跟的。
3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诠释:用计谋来咨询他,从而观察他的学识。
诸葛亮认人7法
诸葛亮在《将苑》提出了为将者所需具备的七项特质,并提出识辨这七项特质的方法,即识人七法:一曰,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以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这七项特质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也可以理解成为将的早期胜任力模型现浅析如下:一、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此句指向对方提出是非问题,察看其价值观与职业倾向。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价值观是否积极、是否相对正确,志向是否远大。
为将,忠诚爱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素,为将者如敌我不分,善恶不解,那后果是极其残忍的;志向远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改进,即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治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
在诸葛亮看来,“志”是第一位的,是方向性的要素,用现在的话来讲,态度志向决定成败。
通过问是非问题,察看对方的价值判断标准及倾向、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变通能力。
兵者,诡道也。
两军对阵,军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所以为将者应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与灵活性,敌变我变,出奇制胜。
宋朝应该是国富的时代,但兵却不强,对外战争(反侵略)基本无可圈点之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对武将统帅权力限制太多。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可宋朝皇帝却不谙战争法则,为他的将军们准备了一堆的阵图阵法并让其随身携带,将军们只能按阵图阵法打仗。
将军们如要是有自己的练兵想法或者计划,须先报皇帝过目,这种僵硬的指挥,降低了武将们制敌的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贻误了稍纵即逝的战机。
而岳飞用兵,却打破了宋朝的常规。
他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些学者将“一心”译为万众齐心,集中兵力,我觉得这里“一心”应译为一念,即一念之间,选择A作战方式还是B作战方式,成败于一念之间,也即具体问题具体灵活应对,快速准确有效应对。
诸葛亮的七大用人术
一
三、 “ 咨 之 以计谋 而观 其识 ”
是 要 考 查 对 方 的 见 识 向对 方 提 出 方 方 面 面 的 问 题 .让 他 思 考 相
六、 “ 临之 以利 而观 其廉 ”
投其 所 好 . 以 小 恩 小 惠 引诱 对
、
“ 问之 以是 非而观 其 志”
应 的计 策 . 看 他 的谋 略是否 深 远 . 看
人, 在 选人 、 用 人 方 面 也 有 独 到 的 见
造福 一方 只有具 有 能够 驾驭 复 杂
甚 至肆 无忌 惮 .就像 一 个醉 汉 一样 失去 了清 醒 的头脑 .从 而低 估 了我 党 反 腐败 的决 心 和能力
问题 的能力 . 才 能担 当重任
解 他善 于 从 人 的 “ 志” “ 变” “ 识” “ 勇” “ 性” “ 廉” “ 信” 七 个方 面来 考 查
反 而 会 危 害 国 家利 益 . 损 害 政 府 威
干部 .才 能真 正 为老百 姓 带来 切 实 的好 处
个 意义 上说 .要 了解 一个人 是 否值 得你 重用 . 首先 就得 了解 他 的立 场 、
观 念 和 志 趣
信, 伤 害 百姓 感 情 。
四、 “ 告 之 以难而 观其 勇 ”
他 的 见识是 否 独特 人无 远虑 . 必 有
方. 考 查 他 是 否 清 正 廉 明 自古 以
来. 中 国老 百 姓 希 望 自 己遇 到 的 是 清官 、 廉官 . 而非贪官。 是 富贵 不 能 淫 还是 见 利 忘 义 . 往 往 是 判 别 一 个
人 尤 其 是 一 个 领 导 干 部 品 行 高 低
诸葛亮在重用一个人之前 . 常 常 人为 地创 造 一个 逆境 .观 察对 方 是 否具 备 足够 的勇 气 一个 没有 坚 持 真理 勇气 的人 .一个 面对 困难 畏 惧 退缩 的人 . 不可 能惩 恶扬 善 . 也不 可能 为 了百 姓 的利 益勇 往直 前
从诸葛亮的“知人七法”看选人之道
在现代企业中,在用人时也往往把诚信和操守放在第一位,某企业老总的三点用人观则更为直接:一诚实、二勤奋、三不笨,同样把诚信和操守放在了第一位,而这“知人七法”也已经给予了领导鉴别下属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段经典文字的大意是说:第一,故意用各种是非的问题来考察其是否有坚定的志向和主见,属操守层面;第二,用各种辩论来考察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属才干层面;第三,要求其出谋划策以考察其见识,同属才干考核;第四,如实告知甚至夸大事情的严重性,看其是否能临危不惧,亦属操守层面;第五,将其带到纸醉金迷的场所或者用酒后的表现来观察其品性,属操守层面;第六,使其处于可获私利的位置上来考察其是否能廉洁奉公,同属操守;第七,让其做一些小事,看其是否能言行如一,属于操守考核。”
在这七种方法中,有五种是用来考核操守层面,从中可见,用人之道首重操守与诚信,否则才干和能力再高也未必是将才,而操守与诚信与才干相比更加难以判定,正如诸葛亮所说: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才干和技能可以从工作中直接观察到,而个人秉性与操守,却较难察觉,需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测试和观察。
从诸葛亮的“知人七法”看选人之道
知人善任,用人得当,是当今管理者极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如何用对人,如何选对人,对企业运营的成果影响极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这方面有着很多经验之谈,而且放到当今社会这些传统智慧也并不过时。
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篇》中,曾就此发表过精辟的论点,他认为在提升为将领之前,必须对其进行筛选、甄别和考验,总结出所谓“知人七法”他说“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看人七法_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看人七法_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看人七法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蜀相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七项识人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七项识人法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
虽然诸葛亮所处的年代离我们的年代已相当久远(两代相距约1800年左右),七项识人法也不可能囊括所有识人之法,也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现在识人的标准,但他抓住了识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即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具有现实意义。
读之品之,咀嚼玩味,这七项识人法仿佛就像浓郁芬芳的香茗,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清新爽人,越发让人感到其非同凡响,从中受到教益。
一、观志识人。
志向是人们前进的动力,人无志不立。
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志向,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
因此有人说没有志向的人,就好像在没有星辰的黑夜里行走,眼前一片漆黑,前程暗淡、渺茫;更好像在没有航标灯大海行船,总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总也不敢放心大胆地扬起前进的风帆。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没有一个促使其为之奋斗的目标,他的一生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年华虚度,活的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相反,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他的心中就像点亮了一盏通往成功彼岸的明灯,他会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不畏劳苦,不怕挫折,不惧任何艰难险阻而勇往直前。
有时他会表现得坚忍不拔、昂扬向上;有时会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困境中而苦中有乐,更多的时候他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身处逆境却锲而不舍地努力着、奋斗着、期待着.....。
由此推断,这样的心理品质和精神,将会成就一个有作为的人:高尚的品质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无尽的力量也会从他身上迸发出来,理想的光芒也将在他的身上闪耀开来。
诸葛亮观人七术
诸葛亮观人七术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诸葛亮向来以神机妙算名扬后世,甚至于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已经成为了一个具备着呼风唤雨、未卜先知等等神奇能力的人物。
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也确实具有多方面杰出的成就,他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还是一个发明家,当然最为人瞩目的还是他在军事与政治方面的成就。
作为蜀汉先主刘备的托孤大臣,诸葛亮几乎统摄了蜀汉后期的军政大权,是蜀汉的柱国基石,这样的领导人物不仅仅需要管理日常事务,而且同时也肩负着“为国选材”的重任,需要为国家提拔培养后进人才。
那么如何才能够去确定并提拔人才呢?诸葛亮在他的《知人》一文中,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被后世称为“诸葛观人术”,总的来说就是牢记这7句话,就能够练出“火眼金睛”,很轻松地洞察他人的本质,任何人都无所遁形。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说询问他对于一件事情的态度看法,以此来观看他的心智与心志,现在很多父母在见到女儿男朋友的时候,都会邀其一起吃饭,然后装作不经意地问他对于当下某个新闻事件的看法,然后判断这个男人是否值得女儿托付终身,其实便是不自觉地运用到了这个方法。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在生活中其实也有经常运用到,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后,你就不停深入进去,有的人稍微深入就谈不下去了,反而会变得恼羞成怒,这种人就不足以信任;有的人依然胸有成竹章法不乱,这就说明他在说话之前必然有过极为深入的思考,具有卓越的才能;有的人尽管已经说不上来但是会坦诚自己的错误,这种人虽然才智不足但人品也还算踏实。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向他询问治国安邦乃至于处理日常小事的计谋,去看他的见识以及处理事务的思路,以此来判断他的才能,事实上像诸葛亮本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当初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去拜访他的时候便是“以天下大事咨之”,诸葛亮对天下大势娓娓而谈,成就了千古美谈“隆中对”,他也因此而得以被重用。
成功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但是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另有一种解释就是通过刻意的搬弄是非,来试探、刺激、诱导,来观察其品性气质。)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这种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至,通过观察他的表现是否勇敢。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亲自经历灾难,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勇就是忠诚、勇敢、刚强与坚贞等优秀品质,也是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一战时美军高级将领将麦克阿瑟将军一生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经常与死神捉迷藏。一次,德军的炮弹落在了他指挥所的近旁,他却镇定地对部下说:“放心,整个德国也还造不出一颗能打死麦克阿瑟的炮弹。”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源自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也说“酒能乱性”,通过一起喝酒来观察其酒后的言论及真性情。人喝醉后,他大脑的意识部分被酒精麻醉了,所以他就会在无意识中把清醒时不肯暴露的秘密说出来。酒后的酒品就像赌桌上输钱后的表现一般真实。有这么一种说法,酒后喜欢唱歌的人:生活起居较具规律性,也是乐观进取之人,虽会酒醉,但心不会醉;喝醉酒就胡言乱语、信口开河的乱开承诺支票:是怯懦型,有消极的倾向,常见怀才不遇或不满现状;醉后会哭的人:个性消极,自卑感重,在日常生活上曾遭受严重的鄙视或有许多委屈,在平常即会常抱怨或发牢骚之人;醉后就睡的人:是属于理智型之人,平常不喝酒时颇懂得自我约束,言行也少踰矩;醉后爱笑之人:个性乐观、随和、不拘小节,也是颇具幽默感之人;酒后喜欢唠叨、争吵,甚至会动手打架之人:平常情绪不稳,是处在长期的时运不济,或屡遭挫折、不顺的际遇下,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其目前之运势则是处在蹇滞阻塞难通的情况下;喜欢独自一人默默喝酒之人:落寞寡欢型之人,拙于交际与词令的表达,个性孤独,为人拘谨其人富理智,能明辨是非,心性上却是怯懦及消极;没有「粉味」就喝不痛快的人:是属于寂寞型的男人,平常少有可以倾谈的对象,也禁不起别人的批评,少能忍受被人忽视的感觉。喜欢续摊喝酒的人:喜欢嘻哈、虚荣、热闹之人,聪明且具才能,但好胜心强;喜欢交友及展示酒量或财富之人,不喜占人便宜,所以也会争取付帐的机会,以避免亏欠人或被戏谑为小气;喝酒喜欢划拳助兴之人:是孤独寂寞型的人,常会有情绪性的孤寂感,所以藉由划拳酒令等肢体语言排遣寂寞感,这样子的人也会藉由忙碌的工作来忘却烦恼与寂寥!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千古奇才”。
他在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后人称为“睿智之士”。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干,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
以下将详细介绍诸葛亮最成功的智慧。
一、政治智慧1. 七擒七纵之计诸葛亮在与东吴的战争中,采用了“七擒七纵”之计,成功擒获了吴国大将陆逊,并最终使吴国归降。
这一计策巧妙地利用了陆逊的虚荣心和自尊心,使其自愿投降。
通过这一战略,诸葛亮成功地扩大了蜀汉的势力范围。
2. 木牛流马之计在对抗强大的敌军曹魏时,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这是一种可以自动运输物资的机械装置。
木牛流马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机动性和补给能力,使蜀军能够在曹魏的围困下坚持长期。
这一计策展现了诸葛亮在军事和科技方面的卓越智慧。
二、军事智慧1. 空城计在对抗曹魏大将司马懿的进攻时,诸葛亮采用了空城计。
他在敌军临近时,故意打开城门,放下城中的桥梁,然后坐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疑惑不解,以为城中有伏兵,最终选择退兵。
这一计策展现了诸葛亮善于以少胜多的军事智慧。
2. 诸葛连环计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诸葛亮采用了连环计,成功引诱曹军大将张郃,使其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通过这一计谋,诸葛亮成功地削弱了曹魏的军事实力,为蜀汉争取了战略上的优势。
三、文化智慧1. 草船借箭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诸葛亮采用了草船借箭之计。
他利用曹军的骄傲和轻敌心理,借用曹军的箭矢来补充自己的军火。
通过这一计策,诸葛亮成功地解决了蜀军缺乏箭矢的问题,提升了蜀汉军队的战斗力。
2. 诫子书诸葛亮还以文学才华著称,他所写的《诫子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提出了诸多教诲和忠告,展现了他对家庭伦理和人生道德的深刻思量。
《诫子书》不仅是一部家训,更是一部智慧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诸葛亮凭借其卓越的智慧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诸葛亮在三国中都用过哪些计谋
诸葛亮在三国中都用过哪些计谋
三国中诸葛亮用过瞒天过海、围魏救赵、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智取华容、火烧博望坡、七擒孟获、空城计、预伏锦囊计
、上方谷困司马、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计谋。
瞒天过海
诸葛亮五出祁山时,因军中缺粮,只得以瞒天过海之计装神退敌,使魏兵误以为真有鬼神而不顾防守麦田,瞒天过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制造令人坚信不疑的假象隐瞒自己真正意图。
围魏救赵
诸葛亮叁出祁山,以王平、张翼引魏兵决战,当王、张两将危急并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维、廖化直接攻击司马懿大本营,如此不但解决危机还大获全胜。
草船借箭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
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七星坛祭风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是为了扭转不利于孙刘联盟的局势,当时曹操大举南下,亲率大军欲踏平江南,统一中国。
当时曹强,孙刘弱小,军队力量差军巨大,孙刘虽占有地形有事,但依然很被动。
在诸葛亮和周瑜这两个年轻有为的将领和策士的配合下,精心的筹划下,才得以扳回战局,而借东风是这中间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以有“万事俱备,只。
诸葛亮选才七大计策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置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醉之以酒而观其性临之以利而观其谦欺之以事而观其信俗话说:诸葛亮妙计安天下。
老诸靠的就是这七计,选好人,选对人,是每个管理者天天都要关注的问题。
国外的运动员选材技术远远领先于国内,他们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传统的方法结合,选好一个运动员,远比培养一个优秀运动员花的钱少。
中国从建国以来采用“举国体制”培养运动员,截止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止,平均一个世界冠军的成本是7亿元人民币,就是为了让世界关注中国。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世界重新关注中国。
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家,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怎样用一些好的方法,甚至使用一些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管理人才进行选拔、测试、考验,是每个想成功的企业关心的。
央视的“挑战中国”节目就将工作招聘的一些技巧展示给大家看了。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老诸的选才七计,让我们好好从中去体会选好“才”的精要。
祝愿每个企业都能挑到最合适的管理者和人才。
诸葛亮《识人七法》
诸葛亮《识人七法》《识人七法》是诸葛亮在《将苑》提出了为将者所需具备的七项特质,并提出识辨这七项特质的方法。
虽然是出于军事上的考量,但是今天应用在商业上再合适不过了。
而且对于我们了解人心人性是极有价值的,诸葛亮在《将苑》提出了为将者所需具备的七项特质,并提出识辨这七项特质的方法,即识人七法:一曰,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以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以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以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以观其信。
这七项特质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也可以理解成为将的早期胜任力模型。
按照我张氏分析法,浅析如下:一、问之以是非以观其志此句指向对方提出是非问题,察看其价值观与职业倾向。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重用,首先得了解他的价值观是否积极、是否相对正确,志向是否远大。
为将,忠诚爱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素,为将者如敌我不分,善恶不解,那后果是极其残忍的;志向远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改进,即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治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
在诸葛亮看来,“志”是第一位的,是方向性的要素,用现在的话来讲,态度志向决定成败。
通过问是非问题,察看对方的价值判断标准及倾向、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以观其变此句中的“变”指的是应变、变通能力。
兵者,诡道也。
两军对阵,军情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所以为将者应有很好的应变能力与灵活性,敌变我变,出奇制胜。
宋朝应该是国富的时代,但兵却不强,对外战争(反侵略)基本无可圈点之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对武将统帅权力限制太多。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可宋朝皇帝却不谙战争法则,为他的将军们准备了一堆的阵图阵法并让其随身携带,将军们只能按阵图阵法打仗。
将军们如要是有自己的练兵想法或者计划,须先报皇帝过目,这种僵硬的指挥,降低了武将们制敌的灵活性、实用性、针对性,贻误了稍纵即逝的战机。
而岳飞用兵,却打破了宋朝的常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计策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计策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蜀汉的名臣,他在蜀汉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了许多经典的计策。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计策:
1.空城计:在对抗曹操的进攻时,诸葛亮利用了曹操的虚荣心理,采用了空城计。
他命令城中所有的灯都熄灭,城门敞开,让曹操误以为蜀汉军已经退去,进攻空城,最终诱使曹操败退。
2.木牛流马:在攻打南蛮时,诸葛亮为了克服山路崎岖难行的困难,发明了木牛流马,这是一种用木头制成的车辆,可以在山路上快速运输物资。
3.七星灯:在对抗孙权时,诸葛亮用七星灯计,诱使孙权撤军。
他在对岸竖起七盏明灯,孙权误以为诸葛亮大军已经到来,因而放弃了进攻。
4.连环计: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诸葛亮运用了连环计,分兵多路进攻,使曹魏军阵破碎,最终在街亭之战中大败曹魏。
5.隆中对:在刘备被驱逐到荆州时,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说服刘备重新起兵攻打曹魏,最终夺取了汉中,开创了蜀汉的基业。
这些计策都显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华,被后人称为“卧龙凤雏”。
诸葛亮用人之道
诸葛亮用人之道诸葛亮用人,在《知人>>篇中,他叙述了知人的难度和用人的眼力,最终提出了七条用人之道: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即考察一个人的辨别是非能力和志向。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即提出尖锐的问题诘难他,看他的观点能否随机应变。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即询问他的计谋、策略,看他的见识如何。
四: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
即告诉他艰难、祸乱,看他的克服勇气。
五: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即以美酒试他的品行。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即以金钱之利看他是否廉洁。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即托付他办事看他的信用如何。
诸葛亮一生谨慎,对人从“志、变、识、勇、性、廉、信”七方面进行考察,选拔了不少人才,他的用人之道,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诸葛亮用人原则论诸葛亮的用人诸葛亮对人材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夫治国者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这道,务在举贤。
是以养神求生,举贤求安。
”(见《诸葛亮集。
便宜十六策。
举措》)这是诸葛亮讲“举贤”对于治国的重要。
“国之有辅,如屋之有柱。
柱不可细,辅不可弱,柱细则害,辅弱则倾。
”。
(见《诸葛亮集。
便宜十六策。
举措》)这是诸葛亮讲“贤才”对国家的重要程度。
“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直木出于幽谷,直士出于众下。
”。
(见《诸葛亮集。
便宜十六策。
举措》)这是诸葛亮讲要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材。
这里试对诸葛亮的用人特点和用人原则加以总结。
诸葛亮用人的第一个特点和原则,就是用“德才皆备”的眼光来衡量人材。
在封建社会下,“忠”、“孝”一直被奉为“德”中之最。
对一个国家和政权来说,忠诚则又是首要之“德”。
诸葛亮称赞蒋琬道:“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见《蒋琬传》);他赞董和“有忠于国”。
(见《董和传》);他赞陈震“忠纯之性,老而益笃”。
(见《陈震传》);赞杨洪“忠清款亮,忧公如家”(见《杨洪传》)。
赞王平“忠勇而严整”(见《王平传》);赞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见《姜维传》)。
诸葛亮的七条“知人之道”,至今也不过时
诸葛亮的七条“知人之道”,至今也不过时诸葛亮治蜀,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他一改东汉“亲小人,远贤臣”,刘璋选士不注重贤能的弊端,“任人唯贤"。
他说,选用正直的人,废弃邪曲的人,其国才能安定。
又说:“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
为人择官(即“任人唯亲')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认为选用贤能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
因此,他把德才兼备的人安排到重要的岗位上,发挥他们的作用。
01、七条“知人之道”为了有效地考察、识别和使用人才,诸葛亮提出了七条“知人之道”:(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向他提出答案不同的问题,观察他的志向;(二)“穷力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向他提出尖锐的难题,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请他出谋划策,观察他的见识;(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就是告诉他存在艰难危险,观察他的勇敢精神;(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就是同他开怀畅饮,观察他的品性和醉酒后所显示的本色;(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就是让他有利可图,观察他是否廉洁;(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托他办事,观察他是否守信用。
这种对人从志、变、识、勇、性、廉、信七方面进行了解、考察的办法,也是七条用人的标准。
如绥南中郎将张翼,因讨伐叛乱者南夷豪帅刘胄不力,被诸葛亮撤职,部下劝他马上离职回成都去就罪,他认为不合适,说:“不能这样,由于蛮夷蠢动,我讨伐不力,工作不称职,才被征还,可是代替我的人还未来到,我正在战场上,应当运粮积谷,为灭贼储备物资,哪能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呢?”继续统摄军队,毫不懈怠,直到代替他的马忠来到时,他才出发回成都。
马忠依靠张翼打下的基础,很快平定了刘胄的叛乱。
对于张冀以大局为重,“志存公家”,诸葛亮了解之后十分满意,北伐时以他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
02、杜绝官场“五害”在对官吏的考核方面,诸葛亮也很重视。
诸葛亮考核官吏的标准之一,是“务知人之所苦”,即以官吏对老百姓的态度,是否注意民间疾苦为考查的重点。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
诸葛亮的知人识人“七观法”俗话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识人用人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关于如何知人识人,诸葛亮有著名的七观法供我们参考: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通过问答来观察其对事物的判断力,来观察其志向。
如周恩来在小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为了荣华富贵,而周恩来在那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让老师为之震惊(另有一种解释就是通过刻意的搬弄是非,来试探、刺激、诱导,来观察其品性气质。
) 。
二、“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就是通过出其不意的问答来观察其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纪晓岚等大臣在朝房等候乾隆帝来议事,久等不来,他就对同僚说:“老头子怎么迟迟不到?”这话正好被走来的乾隆帝听到,便厉声问什么是“老头子”。
在众人吓得战栗之际,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回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父天母地之谓子。
”乾隆帝听后转怒为喜。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指通过询问计谋来了解其学识的真伪、广窄等。
有一个例子,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一周后,埃森豪维尔给马歇尔参谋长叫去,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马歇尔是想亲自考察埃森豪维尔在战争压力下如何出谋划策。
在当时混乱和不利的情况下,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虽然他也已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定,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果然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
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
四、“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这种方法是突然告诉一个人说大难降至,通过观察他的表现是否勇敢。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让他亲自经历灾难,只有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才是最真实的。
勇就是忠诚、勇敢、刚强与坚贞等优秀品质,也是铮铮铁骨的血性男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用人七策
_日: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日: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日: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日: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
五日:醉之以陈酒而观其性;
六日:临之以厚利而观其廉;
七日:期之以谋事而观其信;
调查六戒
—戒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二戒粗枝大叶,笼笼统统;
三戒蜻蜓点水,不求甚解;
五戒居高临下”装腔作势;
六戒手脚不勤,五官不灵。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的头号智者,不仅谋
略过人,在选人、用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从人的〃志〃、 〃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 面总结出的用人之道,不仅全面、深刻,而且可操作性很强, 极具参考价值”值得当今各级领导借鉴。
一.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以假充真,以虚代实;
知人,最为重要的是要知其人品。
人品支配行动,行动反映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人个人志向是否坚定,意志是否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所作所为”能否经得起考验,是临阵脱逃的还是一往如前,这是一个人的人品之核心,也是知人的基本点。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事业成功者,无不是志向专一者,无不是信仰坚走者。
考察一个人,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人品?可〃问之以是非〃,看其对是非曲折的判断,对某事物的看法,观察其志向。
凡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含混不清、摸棱两可的人,那些随风摇动、忽东忽西的〃墙头草〃式的人,往往是善于察言观色、附炎趋势的人,他们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内心道德的操守,只习惯于见风使舵,没有走性,这些人最容易在关键场合、关键时刻损害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
只有志向高远、立场坚定、胸怀宽广、志同道合的人,才会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事业同命运、共呼吸,奋力拼搏,不辱使命。
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穷之以辞辨而观其变〃”即用激烈的言词激怒他,以考秦是一个人气度和应对突然问题或事件的应变能力。
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国期间曹操陈雄兵百万于长江北岸,气势汹;凶, 孙权朝野一片降声,诸葛亮为了刘备集团利益,与危难之际出使东吴,舌战群雄,正因为此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有名的佳话。
在诸葛亮看来,在诸
多智能因素中,应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像马谡那样的人,虽也有一些作为,但毕竟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 我们有见微知著、能谋善断的能力,谋划得当、胸有良策的领导,不需要夸夸其谈者、纸上谈兵者作为一个领导者。
只有那些勤于思考,寻找规律,运壽帷幄,未雨绸缪,不断提高处理应对突发问题和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的领导,才能担当重任,造福一方。
三."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 对;昆乱的事局和不利的情况,马歇尔急需要一位有胆识的军官作他的助手。
虽然他从其他途径听到对埃森豪维尔能力和胆识的称赞和肯走”但他还是要亲自测试一番。
一周后,马歇尔把埃森豪维尔叫到办公室,在概括介绍了太平洋战争的基本形势后突然问到:〃我们的行动方针是什么?〃,埃森豪维尔没有辜负他的希望,在几个小时后即提出了_系列很有价值的建议和计划”很对马歇尔的胃口。
埃森豪维尔后来也步步高升,成为二战美军最著名的高级将领。
马歇尔对埃森豪维尔的咨询”实际上就
是一种〃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的考察”说得具体一些,就否独特,谋略是否周全深远。
凡是胸有韬略,腹有良谋,善于从战略上考虑问题、从战术上处理问题的领导干部,才能
是指通过提出方方的问题,看其谋略是否深远,见识是
真正为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好处,而那些毫无计谋,平时夸夸
其谈,遇事束手无策的领导,即使有心向善,为上级解愁,
为百姓排忧,也终究力不从心,无法左右大局。
!1!"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古人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人为创设
一个创难环境,〃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勇是忠诚、勇敢、刚
强与坚贞的优秀品质,只有在危难之时一个人所表现的胆识和勇气
才是最真实的。
当今的中国处于汉唐以来从未有过的盛世,不需要
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武夫, 但仍需要那种一往无前,敢作为敢担当
的勇气。
一个没有坚
持真理勇气的人,一个面对困难畏惧退缩的人,一个遇事牢骚满腹、缺乏胆量的人,是不可能为了百姓的利益勇往直前。
只有临危不惧、永不放弃的人,处惊不变、永不言败的人,
敢于IEI对现实、勇闯难关的人,意志坚走、决断果敢的人,
不抱怨、不诉苦、不推卸责任、无所畏惧,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的人,才是真正有为的勇士。
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关羽〃温酒斩华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都充满着英雄的智慧与豪情。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也说〃酒能乱性〃。
酒后的酒品就像赌桌上输钱后
的表现一般真实。
一个喝醉酒的人,其大脑意识部分被酒精
,所以他就会在无意识中把清醒时不肯暴露的秘密说出
来。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有这么一种说法,酒后喜欢唱
歌的人,生活起居较具规律性,也是乐观进取之人,虽会酒醉,但心不会醉;醉后就睡的人是理智型的人,平常不喝酒
时颇懂得自我约束,言行也少逾矩; '后爰笑之人个性乐观、随和、不拘小节,也是颇具幽默感之人;酒后喜欢唠叨、争吵,甚至会动手打架之人,平常情绪不稳,是处在长期的时运不济,或屡遭挫折、不顺的际遇下,属于怀才不遇的典型, 其目前之运势则是处在蹇滞阻塞难通的情况下;喜欢独自_ 人默默喝酒之人是落寞寡欢型之人,拙于交际与词令的表达。
当然这种说法也有偏颇之处,不能以偏概全,但酒后往往误事或失德的人可见其走力不足,修养不深,若不戒之, 恐难以担当重任。
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对人最大的考验是什么?是金钱,是利益,是物质引诱。
人性本有贪欲,但〃君子爰财,取之有道〃,自古以来,就不乏有用金钱来考验人的例子。
汉代的杨震,曾经推荐王密为邑令,王密晚上带着金子赠给他,说:〃黑夜无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以小恩小惠引诱对方,考察他是否清正廉明”这是判别一个人品行高低的重要标准,事实证明”经受不住金钱诱惑的人,不可能利国利民,反而会危害国家利益、损害政府威信、伤害百姓感情,只有为官清廉,才能取信于民。
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一个人〃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出必行,一言九鼎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和下属的信服。
信任是识人用人中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难
的一件事’信任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要求。
古时敌军来降”便命其去〃取某某人首级前来〃,就是要让其表忠心诚信。
诸葛亮的〃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就是说交代给他一件事情,让他去完成”通过他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来观察其诚信和忠心。
孙策收服太史慈之后,太史慈约走第二日正午前来投降,也正是要看孙策能否能够用人不疑。
信任是用人者取得下属忠心拥戴的重要条件,也是用人者对其下属最基本的需求,期之以事观其信,然后用人不疑,这是成功的用人者的共性。
诸葛亮的这七条用人之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用人策略。
但用利去引诱人,用酒去灌醉人,以考察人之本性,在当今社会并不一走适用”但其识人、选人的方法仍然有借鉴的价值。